留言板

尊敬的读者、作者、审稿人, 关于本刊的投稿、审稿、编辑和出版的任何问题, 您可以本页添加留言。我们将尽快给您答复。谢谢您的支持!

姓名
邮箱
手机号码
标题
留言内容
验证码

2021年  第42卷  第2期

述评
儿童青少年近视防控需要更高质量的研究证据
何鲜桂, 潘臣炜
2021, 42(2): 161-164, 169. doi: 10.16835/j.cnki.1000-9817.2021.02.001
摘要(1367) HTML (652) PDF(265)
摘要:
近年来,随着国家高度重视和相应政策出台,儿童青少年近视防控再次成为学校卫生、眼科等领域工作重点。目前近视率多年持续攀升、已处于高位,近视率的下降难以一蹶而就,须基于循证证据长期推进防控工作,通过持续“量变”迎来“质变”。然而,当前近视防控多个环节尚缺乏高质量的研究证据。本文就近视防控效果评价指标选择、增加户外活动时间干预、规范化开展筛查和闭环管理、近视影响因素和有效防控手段探索等关键方面,分析已有证据和存在局限,提出努力方向和建议,为科学制定、实施近视防控方案和评估近视防控效果提供参考。
专题笔谈
国外网络欺凌干预方案介绍
丁欣放, 曾珂, 段止璇, 张曼华
2021, 42(2): 165-169. doi: 10.16835/j.cnki.1000-9817.2021.02.002
摘要(629) HTML (331) PDF(62)
摘要:
随着电子设备的普及,网络欺凌逐渐成为一种普遍的欺凌方式。相较于传统欺凌,网络欺凌更容易使受害者出现严重的心理问题,导致辍学、抑郁,甚至自残、自杀等行为。目前国内针对网络欺凌的心理干预项目相对缺乏,本文对国外目前已有的网络欺凌干预项目进行梳理,旨在为今后制定本土化的、有针对性的网络欺凌干预方案提供启示。
儿童青少年近视防控专栏
0.05%阿托品滴眼液对小学生近视控制的有效性和安全性
朱勤, 周圆, 张晓帆, 张洁莹, 胡敏
2021, 42(2): 170-172, 176. doi: 10.16835/j.cnki.1000-9817.2021.02.003
摘要(1708) HTML (1209) PDF(107)
摘要:
  目的  评估0.05%阿托品滴眼液对小学生近视控制的有效性和安全性,为制定近视的相关防控措施提供参考依据。  方法  选取2016年1月至2019年1月云南省第二人民医院儿童眼科门诊收治的8~12岁近视小学生共计188例,随机均分为实验组(93例)和对照组(95例)。在第1~24个月,阿托品组儿童每晚睡前双眼滴1次0.05%阿托品滴眼液。对照组儿童每晚睡前双眼滴1次0.3%玻璃酸钠滴眼液。第25~36个月,实验组及对照组儿童均停止用药。在随访期内,每组儿童均在用药前、用药后每6个月检查其等效球镜度、眼轴长度、眼压变化,问卷调查药物相关不良反应发生率。  结果  在用药期间,实验组等效球镜度年进展值[(-0.35±0.21)D/年]及眼轴长度年进展值[(0.11±0.07)mm/年]明显少于对照组[(-0.83±0.26)D/年,(0.37±0.22)mm/年](t值分别为1.29,-1.37,P值均 < 0.05)。停用阿托品滴眼液后,实验组的等效球镜进展值[(-0.40±0.29)D/年]及眼轴长度进展值[(0.10±0.04)mm/年]明显低于对照组[(0.73±0.40)D/年,(0.30±0.11)mm/年]。在整个随访期间,没有发现与阿托品相关的严重不良事件。停用阿托品后,瞳孔大小、近视力和调节幅度逐渐恢复到治疗前水平。  结论  局部使用0.05%阿托品滴眼液可有效延缓青少年近视进展,且不导致眼压异常及严重不良反应,具有较好的应用安全性。
合肥城区进展性近视学龄儿童0.01%阿托品的疗效和安全性
王勇, 姜波
2021, 42(2): 173-176. doi: 10.16835/j.cnki.1000-9817.2021.02.004
摘要(667) HTML (496) PDF(50)
摘要:
  目的  观察0.01%阿托品滴眼液对进展性近视学龄儿童的治疗情况,为探寻有效的儿童近视防治措施提供参考。  方法  随机数字表法选取合肥市城区30例进展性近视学龄儿童,年龄中位数为10(7~17)岁,在每晚睡前双眼使用不含防腐剂的0.01%阿托品滴眼液进行局部治疗,12个月后对疗效和安全性进行分析,每6个月对疗效进行1次评估。其中10例患者第二只眼睛的治疗延迟1 d,以便对瞳孔扩大、调节反应、视敏度进行可控的安全性评估。  结果  在近视治疗效果方面,0.01%阿托品治疗12个月后,为0.43 D/年(t=8.66,P < 0.01)。在安全性方面,在10例第二只眼睛治疗延迟1 d的患者中,可观察到的副作用是诱导了1 mm的瞳孔扩大;而在调节力、视近敏度及眼压等观察中,未见明显异常。  结论  0.01%阿托品滴眼液在治疗学龄儿童近视中安全有效,具有一定临床推广价值。
间断使用1%阿托品滴眼液控制儿童近视进展的临床研究
林小俊, 陈琴, 段文华, 朱勤, 胡敏
2021, 42(2): 177-180. doi: 10.16835/j.cnki.1000-9817.2021.02.005
摘要(699) HTML (612) PDF(188)
摘要:
  目的  评估长期间断局部使用1%阿托品滴眼液延缓儿童进展性近视的有效性和安全性,为儿童近视防控工作提供基础数据。  方法  选取2016年1月至2019年12月云南省第二人民医院儿童眼科门诊收治的8~14岁近视小学生共计570例,随机分为实验组(262名)和对照组(308名)。实验组患儿在常规佩戴单焦框架眼镜基础上,第1~24月(Ⅰ期,治疗期)用1%阿托品滴眼液点眼,2周1次,双眼交替;第25~36月(Ⅱ期,过渡期)用1%阿托品滴眼液点眼,3周1次,双眼交替;第37~48月(Ⅲ期,药物撤退期)停药观察。对照组患儿佩戴单焦框架眼镜。随访期内,每组儿童均在用药前、用药后每6月检查等效球镜度、眼轴长度、眼压变化,问卷调查药物相关不良反应发生率。  结果  Ⅰ期结束时,每年实验组(-0.27±0.81)D的近视进展明显小于对照组(-1.29±0.13)D,每年实验组(0.11±0.13)mm的眼轴增长也明显小于对照组(0.41±0.19)mm(P值均 < 0.05)。Ⅱ期末,每年实验组的平均近视进展为(-0.31±0.29)D,低于对照组(-0.80±0.66)D,实验组(0.14±0.09)mm的眼轴增长也明显小于对照组(0.39±0.14)mm(P值均 < 0.01)。停用阿托品滴眼液后(Ⅲ期)后,实验组未出现明显屈光回退现象。在整个随访期间,未发现与阿托品相关的严重不良事件。  结论  1%阿托品滴眼液局部间断使用并逐渐减量后再停药,可在保证近视治疗有效性的同时减少阿托品副作用,避免停药后屈光回退,同时提高儿童依从性。
中小学生近视相关健康信念与屏幕时间的相关性
王丽蒙, 何鲜桂, 谢辉, 徐文燕, 潘臣炜, 王向东
2021, 42(2): 181-184. doi: 10.16835/j.cnki.1000-9817.2021.02.006
摘要(777) HTML (421) PDF(114)
摘要:
  目的  了解上海市静安区中小学生近视相关健康信念因素及其与屏幕时间的相关性, 为减少屏幕时间和预防近视提供健康宣教相关政策建议。  方法  采用整群抽样的方法选取上海市静安区内1所小学与1所初中的一至八年级1 585名学生进行问卷调查, 分析近视相关健康信念因素持有情况、屏幕时间情况及两者的相关性。  结果  18.8%~44.4%的学生具备近视相关的易感性信念, 且随着年级上升而上升(χ趋势2=33.25,P < 0.01);51.5%~78.0%的学生具备近视相关严重性信念,39.3%~55.6%的学生具备近视相关的威胁性信念, 48.7%~77.5%的学生具备预防近视相关的自我效能, 均随年级上升而下降。超过47.6%的学生每日屏幕时间>2 h,每日屏幕时间随着年级上升而上升(χ趋势2=12.18,P < 0.01)。近视相关严重性信念、威胁性信念和自我效能认知均对学生屏幕时间情况有影响。  结论  静安区中小学生对近视易感性、威胁性认知较差,而对近视的严重性及预防近视的自我效能认知较好。同时,近50%学生存在电子屏幕使用时间过长或用眼距离过近的现象。应通过加强学生近视易感性、威胁性、预防近视自我效能的相关认知, 改善学生屏幕时间情况, 从而预防近视的发生发展。
上海市中小学生近视相关因素分析
罗春燕, 齐文娟, 何鲜桂, 杨东玲, 王菁菁, 严琼, 冯晓刚
2021, 42(2): 185-189. doi: 10.16835/j.cnki.1000-9817.2021.02.007
摘要(1094) HTML (449) PDF(201)
摘要:
  目的  了解上海市学生近视相关因素并探寻轻、中、高度近视可干预的主要行为,为实施家校结合和针对性的干预措施提供依据。  方法  在上海市各区分别抽取6所中小学校(2所小学、2所初中、2所高中),小学从四年级开始调查,抽到的班级全体学生共24 434名参与视力检测和问卷调查。数据分析组间比较选择χ2检验,不同程度近视与用眼相关行为关联分析采用多分类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  结果  白天户外活动时间短、睡眠缺乏、课后读写时间长、读写姿势差、使用移动电子屏时间过长等视力相关的不良行为女生发生率高于男生,而用电脑时间长、阳光下看书/电子屏等行为男生发生率高于女生(P值均 < 0.05)。课后读写时间≥3 h与<2 h相比,轻度近视模型OR值为1.31(95%CI=1.20~1.44)、中度近视模型OR值为1.78(95%CI=1.62~1.96)、高度近视模型OR值为2.37(95%CI=2.07~2.71);在中、高度近视的模型中有影响的行为还有读写姿势、近距离用眼休息频次、户外活动时间、看电视时间(P值均 < 0.05)。  结论  中小学生近视的相关不良行为发生率较高,不同行为之间性别差异明显。应严格控制学生课后读写时间,干预的策略和措施应针对不同年龄和性别的特点开展。
宝山区青少年不同近视程度对睡眠质量的影响
王悦, 郑康杰, 谢辉, 易敏, 潘臣炜, 何鲜桂
2021, 42(2): 190-194. doi: 10.16835/j.cnki.1000-9817.2021.02.008
摘要(549) HTML (277) PDF(68)
摘要:
  目的  了解上海市宝山区青少年近视患病率和睡眠质量的现状,进一步分析不同近视程度对睡眠质量的影响。  方法  通过分层整群随机的方法抽取上海市宝山区777名9~16岁青少年,对其进行眼科检查和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中文版量表(Pittsburgh Sleep Quality Index, PSQI)、相关因素问卷调查。  结果  上海市宝山区青少年人群近视及睡眠障碍患病率分别为68.08%,13.77%,随着年龄、年级的增高,近视及睡眠障碍患病率越高(χ2值分别为139.58,144.17;58.00,56.41,P值均<0.01);不同近视程度组的睡眠障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4.57,P<0.01);进一步比较各睡眠质量维度,其中睡眠时间、日间功能及PSQI总分间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值分别为9.65,7.22,4.38,P值均<0.01)。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中、高度近视是影响青少年睡眠质量的危险因素(β值分别为0.87,0.95,OR值分别为2.38,2.59,P值均<0.05)。  结论  上海市宝山区青少年近视和睡眠障碍患病率较高,且近视可在一定程度上影响青少年的睡眠质量。近视程度高的青少年,其发生睡眠障碍的风险较高。
北京市学生标化与非标化近视检出率比较
马瑀涵, 王路, 夏志伟, 秦冉, 郭欣
2021, 42(2): 195-197, 202. doi: 10.16835/j.cnki.1000-9817.2021.02.009
摘要(670) HTML (388) PDF(54)
摘要:
  目的  比较标化前后北京市各区学生近视检出率的差异,为阐明标化率在基层卫生工作中的重要性和实际意义提供依据。  方法  研究对象来自“2018年北京市学生常见病和健康影响因素监测与干预”项目,采用整群抽样的方法,从北京市16个区的107所中小学校和35所幼儿园中抽取41 029名研究对象,所有研究对象均完成了远视力检查和屈光检测。采用2018—2019学年北京教育事业发展统计概要公布的学生构成作为标准组对北京市各区学生的近视检出率进行标化,比较标化前后各区学生近视检出率的变化。  结果  2018年北京市学生近视检出率为57.3%;幼儿园学生近视检出率为12.1%,小学生为38.4%,初中生为77.2%,普通高中生为88.3%,职业高中生为73.1%。尽管标化前后均以区9学生的近视检出率最高,但检出率差异高达13.8百分点。标化前以区13学生的近视检出率最低,而标化后以区12学生的近视检出率最低。  结论  北京市学生的近视检出率普遍较高,且标化前后各区学生的近视检出率及排序差别较大。在实际工作中,采用标化率可以正确揭示疾病真实的流性特征。
学生营养
长沙市义务教育学校学生午餐满意率及剩饭现状
许翎婕, 邱付平, 陈智球, 赵海洋, 郭时印, 马冠生
2021, 42(2): 198-202. doi: 10.16835/j.cnki.1000-9817.2021.02.010
摘要(513) HTML (266) PDF(37)
摘要:
  目的  了解长沙市义务教育学校企业供餐模式和学校自办食堂模式的午餐满意率及剩饭情况,为相关部门制定义务教育学校午餐改善措施及干预政策提供科学依据。  方法  于2018年4—5月采用分层随机整群抽样方法,抽取长沙市8所义务教育学校共2 203名中小学生进行午餐情况问卷调查。  结果  学生对午餐总体满意率为78.8%,其中女生、小学生午餐整体满意率分别高于男生、中学生,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 < 0.05)。午餐各指标总满意率中,饭菜卫生最高(76.0%),饭菜口味最低(60.0%)。不同供餐模式比较,学校自办食堂饭菜份量的非常满意率更高(47.8%),企业供餐学校就餐环境的非常满意率更高(43.7%)。学校午餐剩饭主要原因为“不喜欢某些食物”(63.8%)。企业供餐剩饭率(37.8%)高于学校自办食堂(30.6%)(χ2=12.81,P < 0.05)。  结论  2种供餐模式下饭菜口味和剩饭情况均有待进一步改善。应加强学校自办食堂的环境设施配备和午餐管理,以及企业供餐的出餐灵活度和与学生沟通反馈工作,家校联动引导教育学生健康饮食。
中国女童初潮年龄与碳水化合物及膳食纤维摄入的关系
陈玥, 段若男, 高婉珂, 刘雪婷, 段若彤, 成果
2021, 42(2): 203-206. doi: 10.16835/j.cnki.1000-9817.2021.02.011
摘要(564) HTML (401) PDF(28)
摘要:
  目的  探索中国女童初潮前碳水化合物及膳食纤维摄入与初潮年龄的关系,为预防儿童性早熟提供有效干预措施。  方法  由中国健康与营养调查数据库获取750名中国女童初潮前膳食信息及初潮年龄,建立多元线性回归及逻辑回归模型,分析女童初潮前膳食碳水化合物及膳食纤维摄入量对初潮年龄的影响,以碳水化合物供能比替代碳水化合物摄入量进行敏感性分析。  结果  调整居住地、家庭人均年收入、体质量指数标准差评分、膳食总能量摄入后,初潮前较高碳水化合物摄入量和碳水化合物供能比推迟初潮发生(P值均 < 0.01);碳水化合物摄入量在最高三分位数组的女童初潮年龄较最低三分位组推迟0.35岁(2.8%)。碳水化合物供能比在最高三分位数女童初潮早发风险较最低三分位组降低55%[OR值(OR值95%CI)=0.45(0.30~0.69)]。在所有模型中,膳食纤维摄入量与初潮年龄间相关无统计学意义(P>0.2)。  结论  初潮前较高膳食碳水化合物摄入可能推迟中国女童初潮发生,而膳食纤维摄入与初潮年龄无关。
珠三角地区部分中小学生在校午餐营养供给状况评估
吴西梅, 黄伟雄, 邵义娟, 李晖, 杨静兰, 郭德亮, 马瑞清, 越静文
2021, 42(2): 207-210, 214. doi: 10.16835/j.cnki.1000-9817.2021.02.012
摘要(459) HTML (286) PDF(27)
摘要:
  目的  了解珠三角地区部分中小学学生餐的膳食能量和主要营养素供应情况,为提高学生餐营养质量和制定有效的学生营养干预措施提供科学依据。  方法  对珠三角地区的8所中小学3个年龄段学生的午餐进行连续5 d的膳食样品采集,通过化学分析法测定学生餐的营养成分含量,并与学生餐指南对应的营养素摄入标准进行对比分析。  结果  8所中小学午餐蛋白质含量达到参考值的百分比范围为80%~95%,蛋白质供能比均达到17%以上;63%以上的学生午餐脂肪供能比超过推荐标准,各年龄段学生餐碳水化合物供能比为38.3%~42.3%,低于推荐标准;膳食维生素A、维生素B1、维生素B2、钙和碘等营养素供应不足,钠的摄入量超过推荐值。  结论  珠三角地区部分中小学生午餐中的主要营养素基本能够满足学生生长发育所需,但仍然存在部分维生素、矿物质供应不足及脂肪供能比过高的情况。建议对供餐企业加强营养培训和指导,提升营养午餐的科学搭配能力。
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
贵州大学生对新型冠状病毒风险感知与行为分析
王玲莉, 王加好, 艾春燕, 杨钰立, 张宛筑
2021, 42(2): 211-214. doi: 10.16835/j.cnki.1000-9817.2021.02.013
摘要(808) HTML (424) PDF(62)
摘要:
  目的  探究新冠肺炎后疫情期大学生复课后的风险感知和预防行为,为学校疫情防控工作提供指导。  方法  采用方便取样法,抽取贵州某高校835名复课大学生,采用一般自我效能感问卷、领悟社会支持问卷和自行设计问卷进行调查。  结果  37.0%的大学生认为感染的概率很高,57.4%的大学生认为如果感染严重程度很高,大学生认为远离拥挤的场所是较好的预防行为(84.3%),89.7%的大学生常戴口罩,91.4%的大学生常洗手;一般自我效能感、领悟社会支持和预防行为两两间呈正相关(r=0.10~0.65,P值均 < 0.01);一般自我效能感和领悟社会支持在风险感知和预防行为间既起部分中介作用,也起链式中介作用。  结论  大学生对新型冠状病毒的风险感知中等,能采取积极的预防措施,风险感知可直接影响预防行为,也可通过领悟社会支持和一般自我效能感间接影响大学生的预防行为。
北京市大学生毒品相关认知及教育效果评价
王雪, 李文君, 陈帅锋
2021, 42(2): 215-219. doi: 10.16835/j.cnki.1000-9817.2021.02.014
摘要(516) HTML (260) PDF(21)
摘要:
  目的  了解北京市大学生识毒、拒毒能力现状及影响因素,为高校开展禁毒教育工作提供针对性建议。  方法  采用自行设计的问卷,对分层随机抽取的北京市11所高校966名学生进行问卷调查,采用定量的统计学方法进行分析。  结果  北京市大学生平均认知毒品6.64种,拒毒意识测试满分率为68.12%,性别、专业类型、接受毒品预防教育频率是影响大学生毒品知识、拒毒意识的因素(χ2值分别为41.38,18.20,11.02,P值均 < 0.05)。当前青少年获取禁毒知识的最主要渠道为主题讲座(80.33%),网络禁毒宣传(76.60%)。禁毒微电影作为大学生最感兴趣的教育方式(79.30%),普及率为42.44%。认知毒品种类数、拒毒意识较“6.27”工程开展前有显著提升。  结论  “6.27”工程取得成效。应当重点加强对体育艺术专业学生的禁毒宣传教育,充分探究禁毒题材影视作品的作用,最大化发挥教育效果。
颈部保健操对改善高中生肩颈症状效果评价
魏倩, 黎竹萍, 黄英苗, 黄志霞
2021, 42(2): 220-223. doi: 10.16835/j.cnki.1000-9817.2021.02.015
摘要(496) HTML (260) PDF(27)
摘要:
  目的  探讨颈部保健操对改善珠海市高中生肩颈症状的运用效果,为改善高中生的颈椎健康问题提供简易且可广泛推广的锻炼方式。  方法  采用随机整群抽样方法,选择珠海市10所中学20个班级的805名高中生为研究对象,以班级为单位进行随机分组,最终确定观察组学生405名,对照组学生400名。观察组采用以等长收缩锻炼为核心的颈部保健操进行为期12周干预,对照组采用常规干预,比较两组学生干预前后视觉模拟疼痛评分(VAS)、颈椎功能障碍指数量表(NDI)及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调查表(PSQI)变化情况;对符合颈椎病诊断标准的研究对象进行亚组分析。  结果  共计112名学生符合颈椎病的诊断标准,患病率为13.9%,其中对照组确诊58名,观察组确诊54名。干预后观察组学生的VAS疼痛等级低于对照组(Z=-3.37,P < 0.01),NDI评分程度明显低于对照组(t=-20.05,P < 0.01);干预后观察组学生的PSQI主观睡眠质量、睡眠时间、入睡时间、睡眠效率、睡眠障碍、日间功能障碍各维度评分及总分均低于对照组(t值分别为-10.36,-7.66,-12.39,-9.78,-9.06,-11.31,-16.56,P均 < 0.05)。  结论  珠海市高中生颈椎病发生率较高,开展以等长收缩锻炼为核心的颈部保健操能有效改善颈椎症状和睡眠质量。
新冠肺炎疫情期间某高校首批返校大学生学校适应及防疫行为
笃梦雪, 邵志敏, 吴楠, 江敏敏, 王静, 朱丽君, 方正美, 金岳龙, 姚应水, 陈燕
2021, 42(2): 224-227,231. doi: 10.16835/j.cnki.1000-9817.2021.02.016
摘要(701) HTML (311) PDF(34)
摘要:
  目的  分析新冠肺炎(COVID-19)疫情期间某高校首批返校大学生的学校适应情况及行为表现,为制定相应干预措施提供理论依据。  方法  采用方便抽样的方法对某高校首批返校的2 702名大学生进行匿名问卷调查,内容包括大学生的基本信息、返校后学校适应情况及相应行为表现等。  结果  男生对宿舍环境卫生满意度评分高于女生(t=10.28,P < 0.01),对学校安保和后勤保障满意度评分低于女生(t=2.26,P=0.02),农村大学生对学校封闭管理制度评分高于城市大学生(t=2.82,P=0.01),非独生子女在安保后勤、防疫工作、学校对防疫的重视度评分及总评分均高于独生子女(P均 < 0.05)。若调查对象自身出现COVID-19疑似症状,选择立即就医的比例(68.1%)低于他人出现症状劝其就诊的比例(81.3%)(χ2=223.88,P < 0.01)。若调查对象自身出现COVID-19疑似症状,选择报告辅导员的比例(79.5%)低于他人出现症状劝其上报的比例(88.7%)(χ2=97.49,P < 0.01)。2 671名(98.9%)大学生能坚持每天戴口罩,2 457名(90.9%)大学生选择改善饮食以提高自身免疫力。  结论  首批返校大学生对学校各方面满意度较高,能够采取积极措施适应返校生活、做好自我防护,但仍需采取针对性措施进一步加强大学生健康教育。
网格化健康教育模式提升大学生健康素养的实证研究
李利利, 梁志静, 杨浩杰, 佘君, 刘庆安, 郝雁
2021, 42(2): 228-231. doi: 10.16835/j.cnki.1000-9817.2021.02.017
摘要(560) HTML (337) PDF(36)
摘要:
  目的  探索高校网格化的健康教育模式在提升大学生健康素养中的应用效果,为促进学生健康生活方式与习惯养成提供参考。  方法  采用分层随机整群抽样方法,抽取西安市西安交通大学2019级新生1 123名;干预组(578名)采用网格化健康教育模式,对照组(545名)保持常规健康教育模式。1个学期后,比较两组大学生健康素养情况。  结果  西安交通大学新生健康素养具备率偏低(干预组:17.12%,对照组:17.61%);其中慢性病防治素养(干预组:15.92%,对照组:16.70%)较低。1个学期后,干预组和对照组大学生总健康素养具备率均有显著提高(干预组:47.75%;对照组:27.71%;χ2值分别为20.50,5.47,P均 < 0.05)。除安全与急救素养外,相对常规健康教育模式,网格化健康教育模式对大学生总健康素养、3个维度及六大健康素养的提高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 < 0.05)。  结论  西安交通大学新生健康素养具备率较低;网格化健康教育模式可显著提升高校大学生健康素养具备率,优于常规健康教育模式,符合新时期高校健康教育的要求。
蚌埠市学生家长营养知识行为及学校午餐认知和满意度分析
张建军, 钱青文, 王彩红, 李怀洁, 王元明, 陆露
2021, 42(2): 232-236. doi: 10.16835/j.cnki.1000-9817.2021.02.018
摘要(517) HTML (202) PDF(27)
摘要:
  目的  了解蚌埠市学生家长营养知识行为及学校午餐认知和满意度,为改善学生营养提供相关依据。  方法  采用整群随机抽样方法,在蚌埠市区范围内(不含所辖县)分别从中心城区和周边城区各抽取4所中小学校中的二、五和八年级2 051名学生家长为调查对象,进行营养知识行为及学校午餐认知和满意度的问卷调查。  结果  蚌埠市学生家长营养知识合格率为13.0%,营养行为合格率为63.0%;营养知识行为合格率为25.1%;早餐包含3类及以上食物的比例为28.3%;营养知识主要来源于“电脑上网”,占54.6%;家长选择学校午餐的首要理由是“在学校吃比较方便”,占86.7%;家长对学校午餐的满意度达56.8%;  结论  应加强学生家长的营养知识教育,加强学校与家长的沟通以及家长与孩子的沟通。
新冠肺炎疫情期间学龄前儿童饮食行为及家庭影响因素分析
候芳, 陈艳琳, 郭青, 汤小燕, 万梓豪, 李丽
2021, 42(2): 237-239,244. doi: 10.16835/j.cnki.1000-9817.2021.02.019
摘要(628) HTML (361) PDF(47)
摘要:
  目的  了解新型冠状病毒肺炎(以下简称“新冠肺炎”)流行期间居家幼儿的饮食行为及影响因素,为指导学龄前儿童健康饮食提供科学依据。  方法  2020年3月18—20日,整群抽取深圳市5所幼儿园共1 829名学龄前儿童进行电子问卷调查,采用SPSS 19.0对饮食行为的影响因素进行Logistic回归分析。  结果  新冠肺炎疫情期间儿童不健康饮食行为发生率为47.2%,男生和女生分别为46.1%和48.4%,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1.02,P=0.31);3,4,5及6岁的儿童分别为56.6%,56.8%,42.3%及29.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72.17,P < 0.01)。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父亲文化程度高、母亲文化程度高及家长对儿童进食满意与儿童的饮食行为问题呈负相关(OR值分别为0.78,0.77,0.21),家长允许孩子边吃边玩、在进餐时喜欢批评教育孩子、强迫孩子多吃、强迫孩子吃自己不喜欢的食物及担心孩子胃口与儿童饮食行为问题呈正相关(OR值分别为6.29,1.80,2.20,1.70,2.16)(P均 < 0.05)。  结论  新冠肺炎期间学龄前儿童的不健康饮食行为发生率较平时低,但仍需加强学龄前儿童家庭的饮食健康教育。
低龄儿童家长应对儿童性侵犯的行为反应及影响因素
徐英, 郭艳芳, 李志学, 李毅文, 马艳, 赵仁成, 何向阳, 邓晓, 彭绩, 雷林, 刘峥
2021, 42(2): 240-244. doi: 10.16835/j.cnki.1000-9817.2021.02.020
摘要(614) HTML (350) PDF(23)
摘要:
  目的  分析低龄儿童家长应对儿童性侵犯事件的可能行为反应及潜在影响因素,为开展儿童性侵犯预防教育提供依据。  方法  利用“2016—2020年儿童伤害预防项目”基线调查的部分数据,采用χ2检验、Logistic回归分析等方法分析小学三年级以下儿童家长的行为反应特征及其相关影响因素。  结果  共纳入4 072名儿童家长进行分析,其中86.8%的家长选择“陪伴解决”,51.0%家长带孩子看“心理医生”,4.9%家长“责备孩子太不小心”,2.9%家长选择“让孩子不要声张此事”,6.5%的家长选择“其他”应对方式。外籍、文化程度越低(OR=0.26~0.64)的家长倾向“责备”孩子;母亲、文化程度越高(OR=0.27~0.72)的家长越不鼓励孩子“勿声张”;母亲、年龄越高的孩子(OR=1.33~1.78)、家长文化程度较高(OR=1.65~2.99)的家长倾向“陪伴解决”;≥30岁、高中/技校/中专文化程度的家长倾向带孩子看“心理医生”。  结论  家长比较重视性侵犯事件后的儿童身心健康,但仍有部分家长采取“责备”和“勿声张”的消极应对方式;家长角色、文化程度、亲子交流时长和儿童年龄情况是影响家长行为反应特征的主要因素。需进一步加强预防儿童性侵犯二次伤害的教育,同时充分考虑受教育对象的特征。
心理卫生
农村遭受性侵儿童家庭亲密度与适应性研究
邵丽晶, 曾婧, 何邱平, 蔡丽, 杨梅, 向兵
2021, 42(2): 245-248. doi: 10.16835/j.cnki.1000-9817.2021.02.021
摘要(642) HTML (372) PDF(27)
摘要:
  目的  了解农村儿童性侵害发生状况及其与家庭亲密度和适应性的关系,分析可能影响受害儿童家庭功能的因素,为该类人群的创伤后干预提供科学依据。  方法  采用分层整群抽样方法, 在湖北省汉川市和郧西县抽取1 666名农村中学生进行问卷调查,应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受害儿童家庭功能的影响因素。  结果  有175人(10.50%)遭受过非接触性性侵,44人(2.64%)遭受过接触性性侵。与正常儿童相比,受害儿童的家庭亲密度(F=8.97)和适应性均较低(F=4.09)(P均 < 0.05)。在性侵害受害儿童中,母亲离家(OR=0.20)与家庭亲密度较差呈正相关,看护人文化水平较高以及恰当的教育方式与家庭亲密度和适应性较低呈负相关(P均 < 0.05)。  结论  农村性侵害儿童的家庭功能不容乐观,其中母亲离家、看护人文化水平较低和采用不合理教育方式家庭中的受害者家庭功能显著较差。应加强对此类儿童的重视,尽可能减小性侵等负性事件对孩子造成的影响。
上饶市留守儿童行为生活方式与焦虑症状的关联
黄波, 傅建平, 林延敏, 沙冕, 杨茂林, 徐永生, 伍晓艳
2021, 42(2): 249-252. doi: 10.16835/j.cnki.1000-9817.2021.02.022
摘要(467) HTML (235) PDF(31)
摘要:
  目的  分析留守儿童行为生活方式因素与焦虑症状的关联强度,为留守儿童心理健康干预提供依据。  方法  运用广泛性焦虑量表(GAD-7)对江西省上饶市B县1 188名13~18岁儿童(非留守617名,留守571名)进行评估,同时问卷调查留守儿童的体力活动、看电视时间、使用电脑时间、膳食行为、睡眠情况等行为生活方式因素。  结果  留守儿童焦虑检出率(66.0%)高于非留守儿童(60.5%),其中轻、中、重度焦虑检出率分别为26.3%,15.4%和24.3%。在控制年龄、性别条件下,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留守儿童焦虑症状与使用电脑时间>3 h/d(轻度焦虑,OR=3.00,95%CI=1.27~4.16;中度焦虑,OR=4.09,95%CI=1.55~10.78;重度焦虑,OR=3.44,95%CI=1.46~8.11)、手机使用时间>3 h/d(轻度焦虑,OR=4.93,95%CI=2.71~8.94;中度焦虑,OR=5.93,95%CI=2.98~11.79;重度焦虑,OR=7.11,95%CI=3.85~13.15)、不吃早餐行为(中度焦虑,经常不吃,OR=6.09,95%CI=1.59~23.36;重度焦虑,经常不吃,OR=5.49,95%CI=1.68~7.97、有时吃,OR=2.68,95%CI=1.10~6.53)呈正相关;与适当的睡眠时间(中度焦虑,OR=0.28,95%CI=0.13~0.60)呈负相关。  结论  留守儿童视屏时间长、不吃早餐、睡眠时间长可能为焦虑症状潜在的危险因素。
孤独症谱系障碍男童视觉相关脑区与全脑功能连通性特征
王晓敏, 翟巾赫, 任喜运, 夏薇, 张碧珊, 李雨彤, 李小雪, 王佳
2021, 42(2): 253-256. doi: 10.16835/j.cnki.1000-9817.2021.02.023
摘要(461) HTML (327) PDF(18)
摘要:
  目的  探讨孤独症谱系障碍(ASD)儿童静息态下视觉脑区与全脑功能连接特征,并与症状进行关联性分析,以揭示ASD儿童视觉异常行为背后的脑功能连接特征。  方法  收集黑龙江省孤独症定点康复机构招募的2018—2019年间进行康复训练的ASD男童(34例)和在哈尔滨市多家幼儿园公开招募的健康对照男童(29例)的功能磁共振(fMRI)数据,基于静息态功能连接(rs-fc MRI)分析方法,将初级视觉脑区(BA17)和高级视觉脑区(BA18/19)为种子点,计算该区域与全脑的功能连接水平,并比较两组差异。采用多种发育量表评估ASD儿童的行为,应用Pearson相关分析探索功能连接强度与孤独症行为之间的关联。  结果  ASD组BA17与右侧梭状回(FFG)间正连接减弱,且与孤独症诊断访谈量表修订版(Autism Diagnostic Interview-Revised, ADI-R)社会互动以及儿童孤独症评定量表(Childhood Autism Rating Scale, CARS)总分呈负相关(r值分别为-0.41,-0.48,P均 < 0.05);BA17与左侧梭状回(FFA)间正连接减弱,且与社交反应量表(Social Responsiveness Scale, SRS)社交动机呈负相关(r=-0.43,P < 0.05);BA17与左侧后扣带回间的正连接减弱。ASD儿童BA18/19与左侧距状裂周围皮质(CAL)间正连接减弱,且与孤独症特质量表-儿童版(Autism Spectrum Quotient-Children's Version, AQ-Child)注意力转换、CARS总分呈正相关(r值分别为0.43,0.40,P值均 < 0.05);BA18/19与右侧楔前叶(PCUN)间正连接减弱。  结论  静息态下ASD儿童初级、高级视觉脑区与全脑的功能连通性异于健康儿童,且异常水平与孤独症行为间存在相关关系。
新冠肺炎疫情期间某高校返校大学生网络使用情况及影响因素
江敏敏, 汪洋, 王静, 吴楠, 笃梦雪, 方正美, 朱丽君, 陈燕, 金岳龙, 姚应水
2021, 42(2): 260-263. doi: 10.16835/j.cnki.1000-9817.2021.02.025
摘要(576) HTML (367) PDF(51)
摘要:
  目的  了解新冠疫情期间返校大学生网络使用情况及影响因素,为及时调整疫情间大学生网络成瘾的干预措施提供科学依据。  方法  采取整群的抽样方法,使用一般情况调查表、网络成瘾量表对某高校2 700名首批返校大学生进行问卷调查。  结果  大学生网络成瘾检出率为32.4%,男生网络成瘾检出率(36.0%)高于女生(31.2%)(χ2=5.42,P < 0.05);网络成瘾程度与大学生身体健康状况评分(rs=-0.20)及心理健康状况评分(rs=-0.24)均呈负相关(P均 < 0.01)。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与内向性格相比,中性(OR=0.67,95%CI=0.55~0.82)及外向性格(OR=0.59,95%CI=0.48~0.74)与大学生网络成瘾呈负相关;与不锻炼相比,每周体育锻炼≥3次(3~4次:OR=0.67,95%CI=0.51~0.87;≥5次:OR=0.67,95%CI=0.50~0.90)与大学生网络成瘾呈负相关;疫情期间出现家庭损失与大学生网络成瘾呈正相关(OR=1.34,95%CI=1.12~1.60);主动寻求心理帮助的大学生发生网络成瘾的风险是没有寻求心理帮助的大学生的2.13倍(95%CI=1.14~3.96);不想返校的大学生发生网络成瘾的风险是想返校的大学生1.50倍(OR=1.50,95%CI=1.26~1.77)。  结论  新冠疫情期间返校大学生网络行为现状不容乐观,应引起社会和高校的足够重视。返校大学生需要多进行体育锻炼以及心理咨询,及时发现和干预心理问题,减轻心理负担,增强心理素质。
浙江省3~6岁儿童睡眠时间及影响因素分析
张俊飞, 陈谦
2021, 42(2): 269-272. doi: 10.16835/j.cnki.1000-9817.2021.02.027
摘要(547) HTML (330) PDF(35)
摘要:
  目的  了解浙江省3~6岁儿童睡眠时间现状及影响因素, 为制定儿童睡眠干预措施提供依据。  方法  2019年3—4月采用分层整群抽样方法, 选取浙江省24所幼儿园的7 034名3~6岁儿童为调查对象, 通过对家长发放问卷, 调查儿童的睡眠时间, 采用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睡眠不足的影响因素。  结果  浙江省3~6岁儿童睡眠不足率为56.1%, 男童为57.1%, 女童为55.1%; 睡眠不足率随年龄增加而增加, 3, 3.5, 4, 4.5, 5, 5.5, 6岁分别为46.7%, 49.8%, 50.2%, 55.2%, 64.0%, 65.8%, 68.1%,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5.17, P<0.01); 每日户外活动时间<1 h者睡眠不足报告率为59.9%、1~2 h为54.7%、>2 h为45.6%,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7.10, P<0.01)。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显示, 年龄4, 5, 5.5, 6岁, 看护人为其他, 每日户外活动时间<1 h, 1~2 h, 母亲文化程度为初中及以下、高中/中专与儿童睡眠不足呈正相关。  结论  年龄增加、户外活动不足、屏幕时间过多、非父母看护、母亲文化程度低等是导致幼儿睡眠不足的主要因素。建议增加幼儿户外活动, 尤其关注非父母看护下幼儿的户外活动时间。
疾病控制
潍坊市女大学生人乳头瘤病毒疫苗接种犹豫现状及影响因素
刘敏, 尹文强, 许小凤, 李秋莎, 宋燕楠, 杨春晓, 黄冬梅
2021, 42(2): 257-259, 263. doi: 10.16835/j.cnki.1000-9817.2021.02.024
摘要(670) HTML (318) PDF(51)
摘要:
  目的  调查潍坊市女大学生人乳头瘤病毒(HPV)疫苗接种犹豫现状及其影响因素,为提高女大学生HPV疫苗接种率提供对策建议。  方法  采用分层随机抽样的方法,抽取潍坊市1所医学院校和3所非医学院校408名女大学生,使用“女大学生HPV疫苗犹豫调查问卷”进行调查,使用χ2检验和Logistic回归分析探究疫苗接种犹豫的影响因素。  结果  认为疫苗风险感知高(OR=4.15,95%CI=1.55~11.10)和对疫苗不良反应感到愤怒的女大学生(OR=3.63,95%CI=1.95~6.75)会对接种HPV疫苗产生犹豫;而认为HPV疫苗保护期长(OR=0.08,95%CI=0.04~0.17)、认为女性患宫颈癌的可能性大(OR=0.44,95%CI=0.21~0.90)和HPV疫苗认知得分>6分的女大学生(OR=0.31,95%CI=0.15~0.67)会选择接种HPV疫苗。  结论  疫苗风险感知高和对疫苗不良反应感到愤怒是影响女大学生HPV疫苗接种犹豫的重要因素。需要国家发挥战略导向作用,学校发挥教育作用,医务人员发挥引导作用,降低女大学生对接种HPV疫苗的犹豫。
东莞市青少年2009—2018年结核病患者就诊延迟及影响因素分析
李文辉, 冯汉阳, 钟明浩, 代艳杰, 闫莉, 钟新光, 叶小华
2021, 42(2): 264-268, 272. doi: 10.16835/j.cnki.1000-9817.2021.02.026
摘要(524) HTML (236) PDF(47)
摘要:
  目的  分析2009—2018年东莞市青少年结核病患者就诊延迟特征及其影响因素,为青少年结核病防控工作提供理论依据。  方法  以2009—2018年东莞市8 899例10~24岁青少年结核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秩和检验和多重线性回归分析就诊天数的影响因素,采用χ2检验和Logistic回归分析探究就诊延迟率的影响因素。  结果  2009—2018年东莞市青少年结核病患者就诊天数的中位数为18(6~46)d,就诊延迟率为56.6%。多重线性回归提示,女性(B=0.20)、居住郊区(B=0.10)、病原学阳性(B=0.69)、2014—2018年(B=0.21)、初中患者(B=0.98)与就诊天数增加呈正相关(P均 < 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提示,女性(OR=1.35,95%CI=1.23~1.47)、居住郊区(OR=1.21,95%CI=1.08~1.37)、病原学阳性(OR=2.51,95%CI=2.26~2.79)、2014—2018年(OR=1.24,95%CI=1.14~1.35)、初中(OR=7.58,95%CI=1.45~39.65)、高中(OR=5.26,95%CI=1.04~26.52)、大学(OR=7.06,95%CI=1.39~35.99)、非学生(OR=5.23,95%CI=1.05~26.08)均与就诊延迟率增加呈正相关(P均 < 0.05)。  结论  东莞市青少年结核病防控工作亟需加强。应重点关注女性、郊区、学生青少年结核病患者的就诊延迟问题,制定合理的青少年结核病防控政策。
学校及托幼机构流行性感冒疫情传播能力评估和停课措施效果评价
许玉成, 张瑞银, 周志峰, 钟剑明, 陈浩川, 赵梦蓝, 李学云
2021, 42(2): 273-276. doi: 10.16835/j.cnki.1000-9817.2021.02.028
摘要(487) HTML (230) PDF(56)
摘要:
  目的  评价学校及托幼机构流行性感冒聚集性疫情传播能力和停课措施效果,为制定疾病管理策略和控制措施提供依据。  方法  采用SEIAR动力学模型对深圳市福田区学校发生的流行性感冒疫情数据进行模拟,计算疫情的基本再生系数(R0)来评价疫情传播能力,计算疫情的累计罹患率来评价停课措施的防控效果。  结果  学校流感疫情无干预情况下R0值为8.44(8.01,8.89),不同类型学校流感疫情R0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9.52,P < 0.01),中小学校流感疫情的R0值高于托幼机构(P < 0.05);A型流感疫情R0值高于B型流感(t=2.71,P < 0.01),A型H3亚型流感疫情R0值高于B型Victoria系(P < 0.05);停课4,7 d的疫情累计罹患率低于不采取停课措施的疫情(P < 0.05),而停课4 d与7 d的疫情累计罹患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学校流感疫情传播能力强,中小学校高于托幼机构;在涉疫班级达到停课标准时,建议停课4 d。
出生体重及分娩方式对广州市小学生肥胖的影响
张广川, 梁健平, 杨轮, 黄玮浩, 陆爽, 敖丽萍, 李章龙, 杨翌, 刘丽
2021, 42(2): 277-281. doi: 10.16835/j.cnki.1000-9817.2021.02.029
摘要(404) HTML (238) PDF(22)
摘要:
  目的  探讨出生体重及分娩方式对小学生超重肥胖和腹型肥胖的影响,为预防儿童肥胖提供依据。  方法  依托广州市中小学生常规体检,采用分层整群抽样方法,抽取3所小学3 361名学生,对学生及家长进行问卷调查。应用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分娩方式、出生体重与学生超重肥胖和腹型肥胖的关系。应用相乘交互项和Delta法探讨交互作用。  结果  广州市小学生的超重肥胖率为21.33%,腹型肥胖率为12.08%。多因素Logistic分析表明,与顺产的学生相比,经剖宫产者的超重肥胖风险增加了44%(OR=1.44,95%CI=1.16~1.80);高出生体重的学生超重肥胖风险较正常体重者增加62%(OR=1.62,95%CI=1.09~2.42)。调整多因素后,未观察到出生体重和出生方式与学生腹型肥胖之间的关联性(P值均>0.05)。经剖宫产出生与父母肥胖对学生的超重肥胖(RERI=0.33,95%CI=0.02~0.65)和腹型肥胖(RERI=0.39,95%CI=0.12~0.65)存在相加交互作用。  结论  剖宫产及高出生体重与小学生超重肥胖风险增高有关联。剖宫产出生方式与父母肥胖可能协同促进儿童肥胖发生。
隐性肥胖与大学生骨密度的关系
王梦蝶, 任弘, 赵心怡
2021, 42(2): 282-286. doi: 10.16835/j.cnki.1000-9817.2021.02.030
摘要(434) HTML (229) PDF(26)
摘要:
  目的  分析隐性肥胖大学生的骨密度特点,为提高大学生骨密度预防骨质疏松提供理论依据。  方法  以普通全日制本科学生作为研究群体,在校园内招募518名低体重或正常体重大学生作为研究对象并按照隐性肥胖的判断标准进行分组,采用双能X线测试法对各组大学生的体脂百分比及骨密度指标进行检测,比较隐性肥胖与非隐性肥胖大学生的骨密度差异,并对体质量指数(BMI)、体脂百分比(BF%)与骨密度进行相关性分析。  结果  在低体重男大学生中,隐性肥胖组的全身骨密度、T值和Z值均低于非隐性肥胖组[(1.82±0.04,2.01±0.22)g/cm2;(-1.10±0.24,-0.02±0.15);(-0.94±0.64,-0.01±0.43),t值分别为7.73,16.84,3.68,P值均 < 0.01]。在低体重男大学生中,隐性肥胖组的上肢、大腿、躯干、肋骨、骨盆的骨密度均低于非隐性肥胖组(t值分别为10.69,13.41,3.72,6.12,4.93,P < 0.01)。在低体重女大学生中,隐性肥胖组的全身骨密度低于非隐性肥胖组[(1.13±0.48,1.31±0.29)g/cm2t=2.25,P < 0.05]。在低体重女大学生中,隐性肥胖组的头部、上肢、大腿、躯干的骨密度均低于非隐性肥胖组(t值分别为3.43,2.44,2.54,2.54,P值均 < 0.05)。男大学生中,BMI与全身骨密度、T值和Z值呈正相关(r值分别为0.69,0.68,0.61,P值均 < 0.01),体脂百分比与全身骨密度、T值和Z值呈负相关(r值分别为-0.52,-0.51,-0.49,P值均 < 0.01)。女大学生中,BMI与T值和Z值呈正相关(r值分别为0.46,0.26,P值均 < 0.01),体脂百分比与T值和Z值呈负相关(r值分别为-0.22,-0.23,P值均 < 0.01)。  结论  与正常大学生相比,隐性肥胖大学生的身体各部位骨密度水平较差。关注隐性肥胖大学生的骨密度并及时进行干预,对于预防骨质疏松有重要意义。
阿巴嘎旗蒙古族中小学生布鲁菌病饮食行为相关因素分析
尤祥, 巴特尔, 郝文利, 刘瑞佳, 徐海霞, 李牧庭
2021, 42(2): 287-290. doi: 10.16835/j.cnki.1000-9817.2021.02.031
摘要(444) HTML (252) PDF(13)
摘要:
  目的  了解阿巴嘎旗蒙古族中小学生布鲁菌病感染现状及相关因素,为制定防治策略提供依据。  方法  对阿巴嘎旗1所蒙古族学校的500名中小学生进行血清学检查,采用问卷调查法调查学生布鲁菌病饮食行为知识。  结果  500名中小学生中,确认布鲁菌病感染者6例,感染率为1.20%。男性感染者4例,女性感染者2例,男性感染率(1.61%)高于女性(0.79%)。14岁感染者最多(3例),占17.40%。所有感染者6例均为本地居住年限10~15年的学生。那仁宝力格镇感染人数最多(4例,占23.40%)。单因素分析显示,经常食用未经消毒奶制品、挤奶、处理掉羔或流产物与感染布鲁菌病呈正相关(OR值分别为11.80,139.14,8.02,P值均 < 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挤奶与感染布鲁菌病呈正相关(OR=20.19,95%CI=2.01~202.74,P=0.01)。  结论  阿巴嘎旗蒙古族中小学生布鲁菌病感染与多种相关饮食行为因素有关,应加强防治工作。
中小学生颈围与高血压患病风险的Meta分析
赵梦娟, 张悦琪, 赵春善
2021, 42(2): 294-298. doi: 10.16835/j.cnki.1000-9817.2021.02.033
摘要(496) HTML (313) PDF(35)
摘要:
  目的  系统评估中小学生颈围与高血压患病风险之间的关系,为学校开展高血压预防与健康宣教提供依据。  方法  计算机检索Web of science、PubMed、Scopus、CNKI和Wan Fang数据库,检索时限为建库至2019年12月。2位研究员独立筛选文献,提取资料与质量评价后,应用Stata 14.0软件进行Meta分析。  结果  共纳入8篇文献,包含20 475例研究对象。Meta分析结果显示,高颈围值人群与正常人群相比,高血压患病风险增加35%(OR=1.35,95%CI=1.20~1.51,P < 0.01)。亚组分析结果显示,肥胖中小学生颈围与高血压患病的相关性是正常体重者的1.41倍(OR=1.41,95%CI=1.23~1.61,P < 0.01);欧美洲地区中小学生颈围与高血压患病风险的相关性较亚洲地区更为显著(OR=1.31,95%CI=1.11~1.53,P=0.01);颈围平均值>28.5 cm时(OR=1.29,95%CI=1.02~1.64,P=0.03),与高血压患病有关。  结论  中小学生颈围与高血压患病风险有关,特别是在肥胖人群。应加强对中小学生高颈围值群体血压监测和开展健康教育工作,预防高血压发生。
卫生监督
无锡市中小学校和幼儿园消毒质量现状
邹亚明, 刘蕴华, 王荷生, 游颖琦, 兰策介, 朱丁
2021, 42(2): 291-293, 298. doi: 10.16835/j.cnki.1000-9817.2021.02.032
摘要(745) HTML (354) PDF(21)
摘要:
  目的  了解无锡市中学、小学和幼儿园的消毒质量现状,为查找存在的问题并提出改进建议提供参考。  方法  采用分层随机抽样的方法选取无锡市73所学校,对室内空气、物体表面、工作人员手、餐饮具、紫外线灯以及使用中消毒剂(染菌量和含氯消毒剂有效氯浓度)进行检测。  结果  共采集标本2 563份,合格率为88.02%,幼儿园、小学和中学的合格率分别为87.89%,90.67%,85.83%。锡山区和江阴市学校的合格率较低,分别为75.24%,75.89%。城区学校的合格率(89.51%)高于农村(83.44%)(χ2=16.57,P < 0.01),公办(87.99%)和民办学校(88.17%)的合格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01,P=0.92)。不同对象的合格率依次为使用中消毒剂的染菌量(100.00%)、空气(93.13%)、餐饮具(91.87%)、物体表面(89.40%)、紫外线灯(84.00%)、含氯消毒剂有效氯浓度(73.68%)、工作人员手(73.53%)。中学空气和物体表面的合格率均低于幼儿园和小学(P值均 < 0.05)。  结论  无锡市中小学校和幼儿园的消毒质量情况总体较好。要重点关注工作人员手、含氯消毒剂有效氯浓度以及紫外线灯,加强中学环境中空气和物体表面的消毒质量。
生长发育与健康监测
西安某高校2005—2018年新生体质状况
李鸿宜, 钱章铚, 何立, 毛雁, 郭海霞
2021, 42(2): 299-301. doi: 10.16835/j.cnki.1000-9817.2021.02.034
摘要(475) HTML (286) PDF(35)
摘要:
  目的  了解西安市2005—2018年某大学新生体质变化特征,为促进大学生体质发展提供参考和依据。  方法  选取西安市某省属重点高校2005—2018年47 047名新生体质量指数(BMI)、肺活量和耐力素质测试数据,依据《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对3项指标进行分类,分别采用描述性统计和t检验进行分析。  结果  2005—2018年间,某大学男、女新生BMI、肺活量和耐力素质均值分别为(21.69±3.26)(20.88±2.65)kg/m2;(418 9.59±788.57)(2 815.06±572.07) mL;(246.17±24.09)(239.97±20.23)s,性别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29.48,218.87,28.70,P值均 < 0.05),各年份3个指标之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值分别为104.82,185.43,40 891.99,P值均 < 0.05)。男、女新生BMI和肺活量均值在过去14年间总体上在曲折中上升;耐力则呈现“V”型变化趋势,2009年为显著拐点。  结论  2005—2018年,大学新生BMI和肺活量呈现上升趋势,而耐力素质自2009年后持续下降。应及早关注并干预大学新生BMI的上升和耐力素质的下降状况,减小未来的疾病风险,促进健康关口前移。
等张训练对不良姿态大学生体型及颈肩部活动的改善效果
井兰香, 尹兆友, 高婧, 宗学凯
2021, 42(2): 302-306. doi: 10.16835/j.cnki.1000-9817.2021.02.035
摘要(453) HTML (284) PDF(23)
摘要:
  目的  分析2种训练方法对低体力活动伴不良身体姿态大学生的健康促进效果,为不良姿态大学生选择适宜的体育锻炼方式提供参考。  方法  经评估后将秦皇岛市某高校30名久坐伴有典型上交叉综合征特征者随机分成无负荷等张训练组(IT)、等张阻力训练组(RIT)、健康教育对照组(C),对实验组实施12周的等张训练。于训练前、后测试两组受试者的Heath-Carter体型、颈椎夹角、颈椎伸展、肩胛骨内收幅度、颈肩肌表面肌电信号数据。  结果  训练后IT、RIT、C组Heath-Carter的体型内、中、外3因子分别为[(3.68±1.01)(5.68±1.05)(3.17±0.54),(2.84±0.84)(5.87±1.45)(1.34±0.10),(3.82±0.18)(4.83±1.03)(3.30±0.22)],两实验组的中胚层增加,内、外胚层减小。训练后IT、RIT、C组的颈椎夹角分别为(32.70±9.20)(20.78±2.24)(11.24±3.21)°,颈椎伸展角度分别为(3.21±1.82)(2.24±0.60)(1.24±0.01)°,肩胛骨内收幅度分别为(3.44±1.28)(3.08±1.35)(6.08±1.57)cm,两实验组的3个指标均明显提高(F值分别为8.43,7.29,8.04,P值均 < 0.05)。训练后IT、RIT、C组的颈、肩部拮抗肌共激活比值分别为(0.11±0.01)和(0.34±0.02)(0.31±0.01)和(0.56±0.03)(0.36±0.11)和(0.69±0.04),两实验组的共激活比值均降低(F值分别为27.39,5.85,P值均 < 0.05)。颈肩部肌-骨系统活动特征以IT组的变化更为显著(P < 0.05)。  结论  等张阻力训练增加肌-骨系统体积和减脂的效果更明显,无负荷等张训练对改善和纠正上交叉综合征姿势效果要优于等张阻力训练。久坐伴有不良姿态的大学生可优先选择无负荷等张训练,提高肌肉力量及协调性后再增加训练负荷。
综述
体力活动模式对儿童青少年学习成绩的影响
戚紫怡, 王菁菁, 何鲜桂
2021, 42(2): 307-311. doi: 10.16835/j.cnki.1000-9817.2021.02.036
摘要(512) HTML (284) PDF(66)
摘要:
体力活动有利于提高儿童青少年身心健康,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体力活动对提高儿童青少年学习成绩有积极作用。本文对现有文献进行回顾分析,探究体力活动模式与儿童青少年学习成绩之间的关系,分析不同时长、频次、强度和类型的体力活动对儿童青少年学习成绩的影响,为提高儿童青少年体力活动的质量和效果提供依据。高质量证据支持长时间、高频次、中高强度有氧体力活动对儿童青少年学习成绩有积极影响,家庭、学校及社会可以此为参考,科学合理增加儿童青少年的体力活动。
儿童青少年脊柱弯曲异常筛查研究进展
蒋志成, 徐慧琼, 万宇辉, 陶芳标
2021, 42(2): 312-315,320. doi: 10.16835/j.cnki.1000-9817.2021.02.037
摘要(824) HTML (463) PDF(160)
摘要:
目的   脊柱弯曲异常可对儿童青少年身心健康产生不利影响。早期筛查和诊断有利于疾病的矫正治疗,可有效减缓或停止儿童少年脊柱弯曲异常进程。但出于成本效益的考虑,世界各地对将脊柱弯曲异常的学校筛查纳入常规卫生服务持不同意见。本文通过查阅国内外相关文献,就儿童少年脊柱弯曲异常的概念与分类、国内外流行现况、筛查方法和意义进行综述,为该病的防治提供参考。
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凸病因学的研究进展
施冬冬, 陈前芬
2021, 42(2): 316-320. doi: 10.16835/j.cnki.1000-9817.2021.02.038
摘要(739) HTML (333) PDF(87)
摘要:
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凸(AIS)给青少年患者的身心健康带来困扰,关于AIS的病因研究也经历了曲折的发展。这是一种多因素、多系统的疾病演变过程。轻度侧凸患者可以选择支具保守治疗并定期随访观察, 一旦侧凸进展则往往需要通过手术进行矫正治疗,随着外科椎弓根螺钉技术的发展,外科矫形取得了不错的效果,但是长期随访脊柱侧弯的其他病理改变尚不清楚。本文将从遗传、激素、神经系统、骨骼系统、生物力学等现有的AIS发病机制方面进行综述供读者借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