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言板

尊敬的读者、作者、审稿人, 关于本刊的投稿、审稿、编辑和出版的任何问题, 您可以本页添加留言。我们将尽快给您答复。谢谢您的支持!

姓名
邮箱
手机号码
标题
留言内容
验证码

2021年  第42卷  第1期

述评
推进学校心理卫生服务从数据和理论走向行动
陶芳标
2021, 42(1): 1-4, 9. doi: 10.16835/j.cnki.1000-9817.2021.01.001
摘要(784) HTML (416) PDF(114)
摘要:
世界范围内儿童青少年心理卫生问题的疾病负担日趋严重,心理障碍出现的年龄呈提前趋势,学校心理卫生服务能力和利用亟待提高。需要将最新研究证据转化为政策,付诸行动。学校心理卫生服务坚持分阶段方法和生命历程理论导向,追求儿童青少年心理健康促进和社会适应良好的价值理念,成为健康中国促进行动的重要组成部分。
共同关注体质与心理健康  促进中国青少年全面发展
尹小俭, 曾祝平
2021, 42(1): 5-9. doi: 10.16835/j.cnki.1000-9817.2021.01.002
摘要(1662) HTML (462) PDF(118)
摘要:
青少年群体全面发展对于实现2035年远景目标以及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至关重要。鉴于“身心健康”作为个体全面发展之基础,关注青少年体质与心理健康是促进中国青少年全面发展的必要途径。就现状而言,中国青少年身心健康发展呈现出较好的改善形势,但仍然面临诸多问题。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的暴发与蔓延更是在很大程度上改变了青少年的生活方式、学习习惯、社会交往等,对身心发展造成一定负面影响。在疫情防控常态化背景下,需要进一步深入研究青少年体质与心理健康之间的关系,探讨影响两者关系的各类因素,对于新形势下改善青少年身心健康发展具有重要价值,对于当前和未来维护及促进中国青少年健康全面成长具有重要意义。
专题笔谈
定向越野防控儿童青少年近视的干预选择
刘阳, 崔刚, 宋杨, 陈超, 李雪宁, 李志虹
2021, 42(1): 10-12. doi: 10.16835/j.cnki.1000-9817.2021.01.003
摘要(635) HTML (322) PDF(50)
摘要:
中国儿童青少年的视力健康问题已成为关系国家和民族未来的大问题。本文通过对定向越野项目地图信息识别、图景目标交替搜索的近视防控价值及实施路径进行分析,发现定向越野练习对眼部肌肉具有很好的调节作用,有效提高了视觉注意,刺激了心眼脑视觉系统,对近视防控具有靶向锻炼价值。提出通过变换定向越野教学形式、教学空间、教学场景,可达到缓解眼疲劳,防控近视的锻炼目的,对促进儿童青少年视力健康具有重要意义。
青少年体质与心理健康专栏
中国青少年饮食行为与心理亚健康的相关性
周美竹, 吴慧攀, 张婷, 尹小俭, 曹俊方
2021, 42(1): 13-17. doi: 10.16835/j.cnki.1000-9817.2021.01.004
摘要(674) HTML (323) PDF(64)
摘要:
  目的  了解中国青少年心理亚健康与饮食行为的相关性,为改善青少年心理亚健康提供科学依据。  方法  2015—2017年在中国六大行政区采用分层随机整群抽样方法抽取16 545名13~22岁青少年,采用青少年亚健康多维评定问卷(Multidimensional Sub-health Questionnaire of Adolescents, MSQA)的心理问卷进行心理亚健康测试,同时进行饮食行为调查。  结果  男生在早餐、零食、碳酸饮料、蔬菜、鱼肉以及乳制品方面“基本都吃/喝”的比例分别为76.2%,20.2%,19.0%,78.4%,52.4%,59.2%,女生分别为79.2%,28.6%,12.6%,78.3%,43.2%,54.9%,除“蔬菜”选项外,其他各项在性别间分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值分别为20.79,320.10,229.06,150.27,32.21,P值均 < 0.01)。心理亚健康方面,男生心理亚健康状态、品行亚健康和社会适应亚健康检出率分别为20.7%,26.0%,17.2%,女生分别为18.6%,24.1%,14.8%,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值分别为17.32,7.66,17.46,P值均 < 0.01)。控制年龄和性别后,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早餐“基本都吃”和“偶尔吃”、蔬菜“基本都吃”和“偶尔吃”、鱼肉“基本都吃”和“偶尔吃”、牛奶、乳制品“基本都喝”和“偶尔喝”与心理亚健康状态的发生均呈负相关(OR值分别为0.60,0.73;0.50,0.65;0.74,0.77;0.73,0.69,P值均 < 0.05)。  结论  健康的饮食行为是避免青少年产生心理亚健康的保护因素。建议学校针对家长及学生定期开展膳食营养讲座及发放膳食营养指导手册,学校食堂配备公共营养师指导日常配餐等。
中国青少年体能指数与心理亚健康的相关性
陈军, 吴慧攀, 刘媛, 陈琪, 李玉强, 尹小俭, 曹俊方
2021, 42(1): 18-22. doi: 10.16835/j.cnki.1000-9817.2021.01.005
摘要(498) HTML (396) PDF(66)
摘要:
  目的  了解中国青少年心理亚健康和体能状况及其相关性,为促进中国青少年身心健康发展提供参考。  方法  在中国华东、华北、中南、西北、西南和东北地区,采用分层随机整体抽样法抽取16 545名13~22岁青少年,采用青少年亚健康多维评定问卷(Multidimensional Sub-health Questionnaire of Adolescents,MSQA)中的心理问卷进行心理亚健康调查,同时进行体能测试。采用χ2检验及Logistic回归分析对青少年不同体能状况与心理亚健康的关系进行分析。  结果  高等级体能指数青少年的心理亚健康状态总体检出率为11.9%,低等级检出率为26.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970.73,P < 0.05)。高等级体能指数男生心理亚健康检出率为11.1%,低等级检出率为24.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66.12,P < 0.05);高等级体能指数女生心理亚健康检出率为12.8%,低等级检出率为27.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12.25,P < 0.05)。Logistic回归模型在调整了性别、年龄、体质量指数和地区之后,低等级体能指数青少年心理亚健康状态检出率为高等级者的2.35倍(95%CI=2.12~2.61)。  结论  青少年体能水平较差者发生心理亚健康风险较高。应重视青少年体能发展水平,全面提升中国青少年身心健康发展。
中国青少年体育锻炼视屏时间与心理亚健康的相关性
曾祝平, 吴慧攀, 毕存箭, 郑冬华, 陈琪, 尹小俭, 曹俊方
2021, 42(1): 23-27. doi: 10.16835/j.cnki.1000-9817.2021.01.006
摘要(626) HTML (283) PDF(56)
摘要:
  目的  了解中国青少年视屏时间、锻炼时间与心理亚健康之间的关系,为中国青少年心理健康发展提供帮助。  方法  2015—2017年,采用分层整群随机抽样法选取中国六大行政区的16 545名13~22岁青少年,采用青少年亚健康多维评定问卷(Multidimensional Sub-health Questionnaire of Adolescents, MSQA)中的心理问卷对该人群进行心理亚健康调查,同时调查体育锻炼时间、视屏时间等指标,通过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了解视屏时间、锻炼时间与心理亚健康之间的关联。  结果  视屏时间≤2 h/d的青少年心理亚健康状态检出率(19.1%)较>2 h/d青少年(22.1%)低,锻炼时间>60 min/d青少年心理亚健康检出率(17.7%)较≤60 min/d青少年(20.0%)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值分别为14.47,6.97,P值均 < 0.05)。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视屏时间>2 h/d与中国青少年心理亚健康状态的发生呈正相关(OR=1.20,P < 0.01),锻炼时间>60 min/d与中国青少年心理亚健康状态的发生呈负相关(OR=0.86,P < 0.05)。  结论  中国青少年视屏时间长、锻炼时间短是导致心理亚健康状态的负面影响因素。建议从青少年的健康教育、家庭引导、社会环境等多方面联合共同促进青少年身心健康成长。
中国青少年营养状况与心理亚健康的相关性
马渊源, 吴慧攀, 尹小俭, 陈军, 曹俊方
2021, 42(1): 28-31. doi: 10.16835/j.cnki.1000-9817.2021.01.007
摘要(482) HTML (235) PDF(57)
摘要:
  目的  探究中国青少年营养状况与心理亚健康之间的相关性,为中国青少年身心健康发展提供参考。  方法  在中国华东、华北、中南、西北、西南和东北地区,分别采用分层随机整体抽样法抽取16 545名13~22岁青少年,采用青少年亚健康多维评定问卷(Multidimensional Sub-health Questionnaire of Adolescents,MSQA)中的心理问卷进行心理亚健康测试。采用χ2检验及Logistic回归分析对营养状况与心理亚健康的关系进行分析。  结果  青少年体质量指数(BMI)正常组的心理亚健康状态总体检出率为18.5%,BMI消瘦组、超重组和肥胖组分别为22.3%,38.7%和44.7%,不同营养状况青少年的心理亚健康状态检出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78.68,P < 0.05)。Logistic回归模型在调整了性别和年龄后,相对于BMI正常者,消瘦者(OR=1.19,95%CI=1.09~1.30)、超重者(OR=2.76,95%CI=2.47~3.09)和肥胖者(OR=3.43,95%CI=2.83~4.15)发生心理亚健康的风险增加。  结论  中国青少年营养状况与心理亚健康相关,消瘦、超重和肥胖者发生心理亚健康的风险均高于正常者,改善青少年营养状况将有利于青少年身心健康发展。
学生营养
武汉市8~10岁儿童碘营养状况及影响因素分析
陈芳, 吴凯, 杨燕, 徐明星
2021, 42(1): 32-36. doi: 10.16835/j.cnki.1000-9817.2021.01.008
摘要(461) HTML (248) PDF(31)
摘要:
  目的  了解武汉市学龄儿童碘营养状况及其相关因素,为调整儿童碘缺乏病防治策略提供依据。  方法  2019年在武汉市5个区(洪山、汉阳、汉南、江夏、东西湖)按东、西、南、北、中各抽取1所小学的8~10岁儿童,采集儿童随机一次尿样、家庭食用盐样进行检测,同时进行身高、体重测量及自填式问卷调查。共收集有效问卷942份,其中男生484名,女生458名。  结果  儿童家庭食用盐碘含量中位数为23.20 mg/kg,儿童尿碘中位数为251.00 μg/L,儿童随机一次尿碘与性别、调查前1天是否食用海带、食用牛奶频次及是否接受过放射检查相关(P值均 < 0.05)。性别为男生(OR=1.38,95%CI=1.04~1.82)、调查前1天食用海带(OR=1.67,95%CI=1.13~2.47)及接受过放射检查(OR=1.26,95%CI=1.05~1.52)与儿童尿碘水平高于适宜值上限均呈正相关(P值均 < 0.05)。全市儿童碘缺乏病防治知识知晓率为69.64%。  结论  武汉市8~10岁儿童碘营养状况高于国际组织推荐的适宜量水平,儿童随机一次尿碘水平受多种因素影响,且儿童碘缺乏病知识知晓率偏低。应加强儿童及居民碘缺乏病健康教育,确保在防止发生碘缺乏的同时也避免碘过量。
武汉市学龄儿童挑食行为及其与健康状况的关系
邵丽晶, 向兵, 何邱平, 蔡丽, 杨梅, 曾婧
2021, 42(1): 37-40. doi: 10.16835/j.cnki.1000-9817.2021.01.009
摘要(514) HTML (340) PDF(30)
摘要:
  目的  调查学龄儿童挑食状况及其与健康状况的关系,为中国学龄儿童的健康促进工作提供科学依据。  方法  采用整群抽样法,抽取武汉市洪山区2所小学三至六年级的796名学生,开展为期3 d的膳食调查,同时对儿童及其看护人进行营养问卷调查,根据调查结果进行分析。  结果  40.58%的儿童存在挑食问题,流动儿童与本地儿童间挑食行为报告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3.92,P < 0.05),拒绝蔬菜类食物的儿童最多(23.87%)。与非挑食者[(0.49±0.01)(57.35±0.76)mg]相比,挑食者[(0.46±0.01)(54.32±0.90)mg]维生素B2和维生素C的每天摄入量较低(t值分别为2.03,2.57,P值均 < 0.05),且挑食者身高发育生长迟缓的发生风险比非挑食者更高(OR=1.42,P < 0.05)。  结论  挑食行为普遍存在于学龄儿童中,且与儿童身高发育迟缓显著相关。亟需针对儿童(特别是流动儿童)的营养教育活动,改善中国儿童膳食结构,促进健康成长。
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
基于计划行为理论的四川省农村青少年体育锻炼行为研究
张强, 晏明霞, 唐程梦, 赖诗敏, 宋莎莎, 周峻民, 杨洋, 刘巧兰
2021, 42(1): 41-45. doi: 10.16835/j.cnki.1000-9817.2021.01.010
摘要(596) HTML (178) PDF(39)
摘要:
  目的  验证计划行为理论(theory of planned behavior, TPB)在四川省农村青少年体育锻炼行为中的适用性,探索影响青少年体育锻炼行为的可能因素,为进一步采取有效的干预措施提供理论依据。  方法  以四川省资中县2所乡镇中学的2 302名初一、高一学生为研究对象,采用结构式调查问卷进行调查,以计划行为理论为框架构建结构方程模型进行分析。  结果  体育锻炼缺乏者1 527人,占比66.3%。不同学校、年级、性别学生体育锻炼行为得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7.40,-2.90,10.90,P值均<0.05)。依据TPB建立模型并修正后得到修正的结构方程模型GFI=0.93,CFI=0.94,NFI=0.94,TLI=0.93,IFI=0.94,RMSEA=0.07,模型拟合结果较好。锻炼意图直接影响锻炼行为,标准化效应为0.45(95%CI=0.39~0.52),主观规范与洞察力是价值评价影响锻炼意图途径中的主要中介变量,其标准化效应值分别为0.66(95%CI=0.57~0.73)、0.23(95%CI=0.16~0.93)(P值均<0.01)。  结论  四川省农村青少年严重缺乏体育锻炼。计划行为理论在四川农村青少年学生群体具备较好的适用性。主观规范是促进农村青少年形成锻炼意图的主要因素。
隔代照顾对中国儿童健康状况的影响
王红英, 李胜, 刘应焱, 王子琪
2021, 42(1): 46-49. doi: 10.16835/j.cnki.1000-9817.2021.01.011
摘要(468) HTML (296) PDF(26)
摘要:
  目的  分析隔代照顾对儿童生理健康的影响,为促进儿童健康全面发展提供参考。  方法  基于中国家庭追踪调查2016年的全国数据,利用描述性统计、Mann-Whitney U检验、Kruskal-Wallis H检验以及OLS回归分析探索4 226名0~14岁儿童健康状况与隔代照顾的关系。  结果  OLS回归分析表明,隔代照顾对学龄前儿童健康影响有统计学意义(t=-2.11, P=0.04),对学龄期儿童的健康影响无统计学意义(t=-0.58, P=0.56)。家庭年收入、家庭人口规模、照顾者年龄、照顾者性别均对学龄前儿童健康状况影响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照顾者自评健康以及儿童是否参加医保对所有儿童健康状况影响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1)。  结论  隔代照顾对学龄前儿童健康状况有显著影响,但对学龄期儿童健康状况无影响。应关注照顾者健康水平、医疗保障水平以及体育锻炼对儿童健康的影响,提高儿童照顾者的健康素养,重视儿童的医疗保障福利水平。
多元化健康教育促进大学生体育锻炼行为的效果评价
郭凌云, 吴凤彬
2021, 42(1): 50-53, 57. doi: 10.16835/j.cnki.1000-9817.2021.01.012
摘要(474) HTML (251) PDF(29)
摘要:
  目的  探讨基于微信主导的多元化健康教育对大学生体育锻炼行为及自我身体形象的影响。  方法  采用整群分层抽样的方法,选择2019年3月常州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大学生276名,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实验组145人、对照组131人。对照组给予常规体育锻炼教育,实验组联合应用基于微信主导的多元化体育锻炼健康教育。3个月后,比较两组大学生体育锻炼行为、自我身体形象。  结果  干预后,实验组大学生有规律地参加体育锻炼(79.31%)、锻炼频率≥3次/周(70.34%)、锻炼时间≥30 min/次(64.60%)、每次锻炼强度中等及以上(73.10%)、每月锻炼费用100~300元(49.66%)高于对照组(62.60%,54.20%,51.15%,61.07%,36.64%),每月锻炼费用<100元(33.79%)、运动损伤(47.59%)低于对照组(49.62%,59.54%),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外表评价(3.87±0.32)、外表态度(3.92±0.28)、身体素质态度(3.80±0.33)、健康评价(3.78±0.24)、疾病态度(3.54±0.42)、身体部位满意度(3.61±0.38)、超重忧虑评分(3.14±0.45)均高于对照组(3.54±0.36,3.60±0.34,3.56±0.42,3.51±0.31,3.01±0.36,3.32±0.41,2.78±0.3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8.06, 8.57,5.30, 8.13, 11.15, 6.10, 7.36, P值均<0.05)。  结论  基于微信主导的多元化健康教育有助于促进大学生体育锻炼行为的养成,对于改善自我身体形象有积极的应用价值。
重庆市某学校高中生早餐食用频次与健康危险行为的关系
胡春梅, 牛丽琼, 何玲玲
2021, 42(1): 54-57. doi: 10.16835/j.cnki.1000-9817.2021.01.013
摘要(406) HTML (234) PDF(28)
摘要:
  目的  了解高中生早餐食用频次与健康危险行为的关系,为引导高中生养成每天吃早餐习惯提供参考。  方法  采用方便抽样方法,在重庆某区选取1所高中,对其中3个年级的学生3 283名进行问卷调查。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健康危险行为对早餐食用频次的影响。  结果  高中生每天吃早餐的有2 064名(62.9%),不吃或有时吃早餐的有1 219名(37.1%)。不同性别、年级、生源地、能量饮料饮用、吸烟、饮酒、赌博、网络成瘾的高中生不健康早餐食用报告(不吃或有时吃)比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值分别为6.80,53.97,8.10,23.79,7.89,16.31,3.93,17.96,P值均<0.05),男生(36.1%)高于女生(33.3%),饮用能量饮料学生(41.2%)高于不饮用学生(31.7%),吸烟学生(40.9%)高于不吸烟学生(34.4%),饮酒学生(40.3%)高于不饮酒学生(33.3%),赌博学生(39.7%)高于不赌博学生(34.3%),网络成瘾学生(40.0%)高于不成瘾学生(33.0%)。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能量饮料饮用(OR=1.32,95%CI=1.12~1.55)、饮酒(OR=1.24,95%CI=1.02~1.51)、网络成瘾(OR=1.42,95%CI=1.19~1.68)与高中生不健康早餐食用频次呈正相关(P值均<0.05)。  结论  社会、家庭、学校应加强引导高中生养成每天吃早餐的习惯,避免不吃早餐与危险行为聚集出现。
郑州市初中生电子烟使用状况及影响因素分析
孟杰, 孟凡钧, 代长顺
2021, 42(1): 58-60. doi: 10.16835/j.cnki.1000-9817.2021.01.014
摘要(496) HTML (223) PDF(39)
摘要:
  目的  了解郑州市初中生电子烟使用状况及其影响因素,为学生烟草控制干预提供支持。  方法  2019年3—5月采用分层整群随机抽样的方法,对郑州市3 624名初中学生采用自编电子烟调查问卷进行调查,内容包括人口学信息、对电子烟的态度、使用行为、父母和朋友的吸烟行为等。  结果  郑州市初中生电子烟使用率为5.5%。51.5%的初中生通过网络购买电子烟,28.3%的通过商店购买,20.2%的通过其他方式购买电子烟。在使用电子烟的烟雾对他人有害的调查中,持认可态度的人数比例低于持否定态度的人数比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33,P < 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使用电子烟后难以戒除、使用电子烟不会让人感到轻松、电子烟烟雾对他人有害、电子烟使用不会使年轻人更有魅力与中学生使用电子烟呈负相关(OR值分别为0.46,0.28,0.57,0.41,P值均 < 0.01)。  结论  郑州市初中学生电子烟使用情况较为严重。应多措并举加强健康教育,降低电子烟使用率。
膳食因素对女大学生桡骨超声传导速度的影响
周美琪, 王燕, 孙磊, 张姝, 尤婷, 田粟
2021, 42(1): 61-64. doi: 10.16835/j.cnki.1000-9817.2021.01.015
摘要(496) HTML (253) PDF(16)
摘要:
  目的  了解大学阶段年轻女性桡骨超声传导速度(speed of sound, SOS)水平以及膳食对骨骼健康的影响,为有效预防大学生骨折和骨质疏松症的发生提供参考。  方法  采用多阶段分层随机抽样方法,抽取河北医科大学女大学生363名作为调查对象,半定量食物频率法用于膳食调查。使用主成分分析得出膳食模式,超声骨密度仪用于测定桡骨SOS。  结果  女大学生平均SOS为(4 138.0±114.3)m/s,骨量偏低者占26.7%。因子分析法提取了3种主要的膳食模式,分别为"零食类""植物性""高蛋白高脂肪"模式,其累计贡献率为55.4%。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显示,随着年龄的增加,桡骨SOS水平增加,小吃零食类食物与SOS水平呈负相关(β值分别为13.23,-0.47,P值均<0.05)。  结论  大学阶段仍然是女性骨量积累的高峰时期,小吃零食可能对骨骼健康带来负面影响。有必要在预防骨质疏松症的关键时期开展营养宣教以提高大学生健康意识,树立良好生活习惯,倡导健康生活。
安徽省大学生情绪化过度进食行为的影响因素
杨松浩, 张贝贝, 于嘉浩, 陈星, 张燕
2021, 42(1): 65-68. doi: 10.16835/j.cnki.1000-9817.2021.01.016
摘要(452) HTML (219) PDF(19)
摘要:
  目的  探讨在特定社会文化背景下影响大学生情绪化过度进食行为的因素,为制定减少大学生不良饮食行为的干预策略提供新思路。  方法  采用多阶段抽样的方法,抽取安徽省北部、中部和南部5座城市2 045名大学生,基于社会生态系统理论框架设计问卷,测量大学生个人层面、人际层面、物理环境以及宏观层面的影响因素,采用情绪化过度进食量表(Emotional Overeating Questionnaire, EOQ)进行大学生情绪化过度进食行为频率的测量,并采用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各因素对大学生情绪化过度进食行为的影响。  结果  全因素调节模型结果中,错误社会饮食观念影响(OR=1.28,95%CI=1.16~1.41)、情绪量表得分(OR=1.46,95%CI=1.24~1.73)、亲密朋友态度(OR=0.75,95%CI=0.59~0.95)与情绪化过度进食行为有相关性,性别、城乡出身、月生活费、父母态度、到常去的校外快餐店的距离及每天摄入食物包装上的营养成分和热量信息未标注比例与情绪化过度进食均无相关性(P值均>0.05)。  结论  错误社会饮食观念影响与情绪量表得分增加了情绪化过度进食的风险,亲密朋友态度则降低了情绪化过度进食的风险。应继续关注大学生的心理健康,降低情绪反应,并通过开展健康饮食宣教活动倡导同伴间正确的饮食观念,帮助大学生自觉抵御社会环境中容易造成不良进食行为的因素,树立正确饮食观念"。
校园自杀守门人培训效果的Meta分析
赵燕利, 赵伟
2021, 42(1): 77-82. doi: 10.16835/j.cnki.1000-9817.2021.01.019
摘要(532) HTML (213) PDF(29)
摘要:
  目的  对校园内开展的自杀“守门人”培训项目进行分析总结,为构建有效的校园自杀预防策略提供证据支持。  方法  计算机检索the Cochrane Library、PubMed、EMbase、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CBM)、中国知网(CNKI)、万方和维普等数据库关于自杀守门人培训的随机对照试验。由2名研究人员按照纳入排除标准筛选文献、提取资料、评价质量,然后采用定性描述或定量综合的方法进行分析。  结果  共纳入9篇文献,培训项目包括询问说服转介模式(question, persuade and refer,QPR)、以同伴支持为基础的“力量的来源”(sources of strength,SOS)、青少年心理健康意识项目(the youth aware of mental health program,YAM)、专业人员筛查项目和其他培训方案,多个培训项目在不同程度上提升了受训者的知识、态度、自我效能等,其中YAM可降低人群的自杀意念率和自杀未遂率。  结论  目前对自杀守门人培训效果的评价仍多局限在对受训者本人短期结局指标(知识、态度、效能)的评价,未来研究需要更加关注自杀守门人对于他人影响的结局指标。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期间大学生体育锻炼行为及影响因素
王克平, 王彦英, 李园园
2021, 42(1): 87-91. doi: 10.16835/j.cnki.1000-9817.2021.01.021
摘要(895) HTML (399) PDF(57)
摘要:
  目的  了解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简称“新冠肺炎”)疫情期间大学生体育锻炼行为现状及影响因素,为促进大学生居家体育锻炼提供参考。  方法  方便抽取北京市6所高校1 132名大学生利用问卷星进行体育锻炼行为与影响因素问卷调查。  结果  1 033名(91.25%)大学生居家参与体育锻炼,每周锻炼频次为(3.33±1.99)次,每次锻炼时长为(39.24±13.23)min,锻炼强度主观感觉值为(2.61±0.99)。不同性别大学生锻炼频次、时长和强度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不同年级和居住地大学生锻炼频次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 < 0.05);不同性别、居住地大学生锻炼项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 < 0.05);不同锻炼动机大学生锻炼行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 < 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级、缺乏锻炼兴趣、场地受限、器械不全、家庭运动氛围、学校要求是大学生居家参与体育锻炼行为的影响因素(P值均 < 0.05)。  结论  大学生居家体育锻炼现状有待改善,应结合大学生锻炼动机和锻炼项目特征,基于学校体育教学,建立家庭-学校-社会的网络互动平台,形成有效联动机制,促进大学生居家积极参与体育锻炼的行为。
心理卫生
济南市大学生体力活动抑郁症状与进食障碍的关联
张翠翠, 崔瑞兰
2021, 42(1): 69-72. doi: 10.16835/j.cnki.1000-9817.2021.01.017
摘要(555) HTML (254) PDF(21)
摘要:
  目的  了解大学生体力活动和抑郁症状与进食障碍的关联,为开展大学生进食障碍干预工作提供理论依据。  方法  采用整群抽样法,抽取山东省济南市3所本科院校共计2 712名大学生开展问卷调查,采用一般资料调查表、国际体力活动问卷短卷、病人健康问卷抑郁量表和进食态度问卷进行调查。  结果  被调查大学生中,体力活动未达标组1 750名(64.5%),达标组962名(35.5%);有抑郁症状者488名(18.0%);进食障碍者452名(16.7%)。不同性别、自评学习压力、体力活动及抑郁症状的大学生进食障碍检出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值分别为63.65,23.17,34.24,70.66,P值均 < 0.05)。调整人口学变量后,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体力活动和抑郁症状均与进食障碍呈正相关(OR值分别为1.59,2.58,P值均 < 0.01)。相同抑郁症状组别中,体力活动水平越低,进食障碍检出率越高。  结论  大学生体力活动和抑郁症状与进食障碍有关。可通过积极改善抑郁症状、增加体育锻炼等途径干预进食障碍。
朝鲜族中小学生健康相关生命质量及与社会支持和负性情绪的关联
冯鹤, 刘明芳
2021, 42(1): 73-76. doi: 10.16835/j.cnki.1000-9817.2021.01.018
摘要(498) HTML (319) PDF(25)
摘要:
  目的  了解朝鲜族儿童青少年健康相关生命质量状况及其与社会支持和负性情绪的关系,为朝鲜族儿童青少年身心健康发展提供帮助。  方法  2018年4—6月采用随机分层整群抽样的方法,在吉林省吉林市、延边市选取4 024名朝鲜族儿童青少年进行生命质量、社会支持和负性情绪的调查,采用多元线性回归分析的方法了解之间的关联。  结果  朝鲜族儿童青少年健康相关生命质量平均得分为(81.01±12.64)分,其中学校功能、情感功能、社会功能、生理功能平均得分分别为(80.16±15.36)(73.07±19.85)(88.52±14.03)(82.65±14.17)分。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显示,朝鲜族中小学生的负性情绪与生命质量有负向关联(β=-0.24,P<0.01),社会支持与生命关联质量有正向关联(β=0.17,P<0.01),负性情绪和社会支持的交互作用与朝鲜族中小学生的生命质量有负向关联(β=-0.19,P<0.01)。  结论  朝鲜族儿童青少年健康相关生命质量尚可,社会支持对负性情绪起到缓解作用,可降低负性情绪对生存质量的影响。
毕节试验区初中生欺凌受害心理素质与自杀意念的关系
赵占锋, 张大均, 张丽华
2021, 42(1): 83-86, 91. doi: 10.16835/j.cnki.1000-9817.2021.01.020
摘要(530) HTML (243) PDF(26)
摘要:
  目的  探讨初中生欺凌受害、心理素质和自杀意念之间的关系,为校园欺凌防治和青少年自杀预防提供参考依据。  方法  采用Olweus儿童欺负问卷、中学生心理素质问卷和自杀意念问卷,对整群抽取的毕节试验区5所初级中学的3 635名七至九年级学生进行问卷调查。  结果   毕节试验区初中生欺凌受害的检出率为28.34%,言语欺凌、关系欺凌、身体欺凌的检出率分别为22.59%,12.05%和7.54%,不同性别学生欺凌受害及言语、关系、身体欺凌的检出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值分别为88.92,94.29,7.69,P值均 < 0.01)。欺凌受害与自杀意念之间呈正相关(r=0.21),两者与心理素质均呈负相关(r值分别为-0.17,-0.22)(P值均 < 0.01)。在欺凌受害与自杀意念的关系中,心理素质的调节作用有统计学意义(β=-0.04, P < 0.05)。  结论  心理素质能缓冲欺凌受害对自杀意念的影响,应重视心理素质教育在维护青少年心理健康中的关键作用。
大学生自伤行为抑郁焦虑现况及相关性分析
赵颖, 王艳秋, 王俊, 江敏敏, 王静, 金岳龙
2021, 42(1): 92-95. doi: 10.16835/j.cnki.1000-9817.2021.01.022
摘要(601) HTML (281) PDF(64)
摘要:
  目的  了解安徽省大学生自伤行为与抑郁、焦虑症状现况及其相关性,为减少大学生自伤行为发生提供理论依据。  方法  采用分层整群抽样的方法,对安徽省5所高校的9 638名在校大学生进行问卷调查,问卷内容包括基本人口学特征、抑郁自评量表(SDS)、焦虑自评量表(SAS)和自伤行为问卷等。  结果  9 638名大学生自伤行为检出率为22.94%(2 211名),男生(24.51%)高于女生(21.7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0.46,P < 0.05);抑郁检出率为28.57%(2 754名),焦虑检出率为11.11%(1 071名)。抑郁组自伤行为的检出率为33.48%,高于非抑郁组(18.7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42.22,P < 0.01);焦虑组自伤行为的检出率为48.74%,高于非焦虑组(19.7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53.66,P < 0.01)。抑郁、焦虑均与自伤行为存在正相关(r值分别为0.24,0.27,P值均 < 0.01)。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表明,在控制其他相关的影响因素后,抑郁(OR=1.48)及焦虑(OR=2.84)与大学生自伤行为发生呈正相关(P值均 < 0.05)。  结论  安徽省大学生自伤行为、抑郁和焦虑检出率不容乐观,且自伤行为与抑郁、焦虑之间呈正相关。应重视对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
中学生儿童期心理虐待情绪智力及特质愤怒与攻击性行为关系
秦倩, 李兵, 陈明炫, 李毅, 万英, 庹安写
2021, 42(1): 96-99. doi: 10.16835/j.cnki.1000-9817.2021.01.023
摘要(523) HTML (259) PDF(40)
摘要:
  目的  探讨中学生情绪智力与特质愤怒在儿童期心理虐待及攻击性行为之间的内在作用机制,为维护中学生身心健康,对其攻击性行为进行干预提供理论依据。  方法  采用多阶段分层随机抽样方法,选取贵州省2 458名中学生,采用心理虐待量表、攻击性行为量表、情绪智力量表、特质愤怒量表进行团体施测。  结果  不同性别学生攻击性行为、特质愤怒及情绪智力得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2.19,5.12,-2.34,P值均 < 0.05),不同生源地中学生攻击性行为、心理虐待、情绪智力及特质愤怒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18.77,-6.04,9.10,-9.94,P值均 < 0.05);儿童期心理虐待(r=0.41)、气质型特质愤怒(r=0.52)及反应型特质愤怒(r=0.49)与攻击性行为均呈正相关(P值均 < 0.05);情绪智力与攻击性行为呈负相关(r=-0.33,P < 0.05);多重中介效应检验表明,情绪智力、气质型特质愤怒及反应型特质愤怒在儿童期心理虐待与攻击性行为间起多重中介作用。  结论  儿童期心理虐待不仅能直接影响中学生攻击性行为,还能通过情绪智力与特质愤怒进一步影响攻击性行为。情绪智力与特质愤怒是儿童期心理虐待影响攻击性行为重要的内部机制。
生长发育与健康监测
内蒙古自治区汉族与蒙古族学生身体素质敏感期研究
白蓉, 张薇, 德力格尔
2021, 42(1): 100-105,108. doi: 10.16835/j.cnki.1000-9817.2021.01.024
摘要(405) HTML (224) PDF(28)
摘要:
  目的  研究内蒙古自治区汉族与蒙古族学生身体素质发展现状及敏感期特点,为青少年学生生长发育规律的研究及运动员选材提供依据。  方法  以内蒙古自治区2014年7~18岁15 370名汉族和蒙古族学生作为研究对象,选取握力、50 m跑、立定跳远、800/1 000 m跑、引体向上/仰卧起坐、坐位体前屈等6项身体素质测试数据,采用年增长率的平均值加0.5个年增长率标准差的方法,计算各项身体素质的敏感期临界值和敏感期年龄,比较各项身体素质发展的民族差异。  结果  2014年内蒙古自治区7~18岁汉族与蒙古族男女生的各项运动指标在不同年龄阶段的增长速度有差异。汉族与蒙古族男生力量素质的敏感期分别为13~15和12~15岁;汉族与蒙古族男生速度素质的敏感期分别为8~10,13,15岁和8,10,13~15岁;蒙古族女生全身耐力素质的敏感期为8,14,18岁;汉族女生柔韧素质的敏感期为13和15岁。  结论  汉族与蒙古族男女生各项身体素质有1~4个敏感阶段,总体表现在8~10,13~15岁年龄阶段,呈现出连续的年龄段和分散的数个年龄点单独存在或相互穿插的特征,且表现出明显的民族和性别差异。
疾病控制
内蒙古在校大学生体质量指数与肠道菌群宏基因组浓度的关联
徐欣蕊, 王新雨, 张婧, 耿艺昆, 边浩东, 吴迎旭, 刘艳超
2021, 42(1): 106-108. doi: 10.16835/j.cnki.1000-9817.2021.01.025
摘要(423) HTML (187) PDF(18)
摘要:
  目的  探索内蒙古地区在校大学生体质量指数(BMI)与肠道菌群的关联性,为揭示肠道菌群与肥胖之间的关联性提供参考依据。  方法  以内蒙古医科大学为试点,通过招募方式共收集88名志愿者。测量研究对象的身高和体重,并收集粪便样本。提取干粪便样本中的细菌宏基因组,并检测干粪便细菌宏基因组质量浓度(μg/μL)。统计分析BMI与肠道菌群宏基因组质量浓度的相关性,并比较不同BMI组的肠道菌群宏基因组质量浓度差异。  结果  大学生BMI与肠道菌群的宏基因组质量浓度呈负相关(r=-0.27,P < 0.05)。不同BMI大学生的肠道菌群宏基因组质量浓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3.62,P < 0.05)。分性别分析,女生中,不同BMI的肠道菌群宏基因组质量浓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1.87,P < 0.05),两两比较正常组与超重组、正常组与肥胖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 < 0.05);男生中,不同BMI的肠道菌群宏基因组质量浓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0.60,P>0.05)。  结论  内蒙古地区在校大学生BMI与其肠道菌群具有关联性,超重及肥胖人群肠道菌群宏基因组质量浓度显著降低。
单眼低度近视患儿佩戴角膜塑形镜及框架眼镜对屈光度的影响
李雪娇, 尹洁, 朱勤, 鲁发宾, 苏贤波, 胡敏
2021, 42(1): 109-111. doi: 10.16835/j.cnki.1000-9817.2021.01.026
摘要(533) HTML (221) PDF(22)
摘要:
  目的  探讨单眼低度近视患儿佩戴角膜塑形镜及框架眼镜对近视发展的影响,为科学矫正和规范治疗近视提供科学参考。  方法  选取云南省第二人民医院2017年1月至2018年1月期间收治的中小学近视单眼患者120例,近视侧眼屈光度为(-1.00~-2.50)D,对侧眼屈光度为(-0.50~0.50)D。依据随机数字分组法分为试验组(单眼配戴角膜塑形镜)和对照组(配戴框架眼镜),每组60例。采取前瞻性研究方法,于戴镜前、戴镜后6个月、戴镜后12个月及停戴1个月后测量患者的眼轴长度(AL)且戴镜前与停戴后1个月还需测量患者的等效球镜度(SE),并进行统计学分析。  结果  两组患者的基线AL及SE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配戴12个月后,试验组戴镜眼AL[(24.91±0.11)mm]较对照组[(25.02±0.09)mm]短,对侧眼AL[(24.58±0.24)mm]较对照组[(24.20±0.13)mm]长。停戴塑形镜1月后,试验组戴镜眼SE[(-2.22±0.78)D]较对照组[(-2.64±0.21)D]高,对侧眼SE[(-0.96±0.84)D]较对照组[(-0.37±0.54)D]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4.02,-4.58,P值均 < 0.05)。  结论  与佩戴框架镜相比,配戴角膜塑形镜可有效抑制单眼近视患儿患眼AL延长、控制患眼近视进展,促进对侧健眼眼轴延长及屈光度增加,降低屈光参差值,在一定程度上解决双眼视轴发育不平衡的问题,促进双眼协调发展。
深圳市龙华区托幼及小学儿童水痘发病与疫苗接种现况
吕鸿鑫, 古子豪, 刘晓忠, 陈宏标
2021, 42(1): 112-115. doi: 10.16835/j.cnki.1000-9817.2021.01.027
摘要(520) HTML (255) PDF(38)
摘要:
  目的  了解水痘疫苗预防接种政策实施后,深圳市龙华区水痘高发人群的疫苗接种及水痘流行现状,为指导当地制定水痘免疫规划措施提供参考。  方法  采用随机分层整群抽样方法,选择深圳市龙华区6个街道30所托幼机构及小学23 706名儿童进行电子问卷调查,对获得的年龄、年级、最近疫苗接种年份、接种剂次、发病情况、发病时疫苗接种情况等基础数据进行分析。  结果  龙华区托幼及小学儿童水痘疫苗总接种率为86.01%,其中1剂次接种率为55.61%,2剂次为30.41%。托幼机构及小学的接种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54.95,P < 0.05)。各街道未接种率、1剂次接种率、2剂次接种率、总接种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值分别为146.09,103.93,127.31,146.09,P值均 < 0.05)。年级别罹患率与年级的高低呈正比(χ趋势2=8.65,P < 0.01),托幼机构与小学的罹患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78.69,P < 0.05)。各街道未接种罹患率、1剂次罹患率、总罹患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值分别为54.49,74.59,151.49,P值均 < 0.05)。随间隔年份增加小学儿童罹患率具有线性趋势(χ趋势2=24.28,P < 0.05),1剂次水痘疫苗接种后间隔时间越长罹患率越高,2剂次疫苗可保证较长时间的保护效果。疫苗的保护率与年级的高低呈反比,各年级不同剂次疫苗保护率及效果指数之间的相关性有统计学意义(r值分别为0.80,0.63,P值均 < 0.05)。接种1剂次疫苗及2剂次疫苗效果最好的分别为小班、大班。  结论  龙华区政策实施后2剂次疫苗接种率明显提升,但未起到持久效果。建议将水痘疫苗纳入免疫规划,以达到保障易感人群目的。
高原地区家长喂养认知行为对儿童贫血的影响
黄蕾, 岳莉, 何莉, 李佳樾, 南楠, 卫春萍, 宋雯雯, 陈奕铭
2021, 42(1): 116-119. doi: 10.16835/j.cnki.1000-9817.2021.01.028
摘要(476) HTML (200) PDF(18)
摘要:
  目的  探讨高原少数民族地区儿童喂养人的喂养认知及行为对0~6岁儿童贫血发生的影响,为制定降低儿童贫血患病率干预措施提供依据。  方法  采用分层随机整群抽样方法,抽取甘南藏族自治州4个县共1 726名0~6岁儿童进行血红蛋白测定和喂养认知行为等相关调查。  结果  0~6岁儿童贫血患病率为50.3%。低月龄、藏族、农村、父母学历及家庭收入低者贫血患病率较高(χ2值分别为156.95,899.51,148.17,8.18,16.36,11.03,P值均 < 0.05)。家长喂养知识知晓率为10.0%~53.7%。喂饭时分散孩子注意力、强迫进食的报告率分别为51.4%及36.1%。二分类Logistic回归结果显示,家长错误的喂养认知及强迫进食行为与儿童贫血发生正相关(P值均 < 0.05)。  结论  家长健康素养和喂养行为的改善是降低0~6岁儿童贫血发生的重要干预措施。
西安市2014—2018年病区村8~12岁儿童氟斑牙状况
董璐, 姚培杰, 李平, 时学花, 陈伟, 何姗姗
2021, 42(1): 120-123. doi: 10.16835/j.cnki.1000-9817.2021.01.029
摘要(403) HTML (165) PDF(12)
摘要:
  目的  动态监测西安市饮水型氟中毒病区改水后水氟和儿童氟斑牙病情变化趋势,为改水降氟提供科学依据。  方法  2014—2018年在西安市选择10个区县的35个病区村作为固定监测点,调查改水方式、水氟含量和8~12岁儿童氟斑牙病情。  结果  2014—2018年病区村水氟含量超标率分别为22.86%,14.29%,11.43%,11.43%和8.5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6.44,P < 0.01)。各年度间8~12岁儿童氟斑牙总检出率依次为20.89%,18.22%,17.46%,18.13%,16.76%,且呈逐年下降趋势(χ趋势2=10.02,P < 0.01)。8,9岁组儿童氟斑牙检出率各年度间比较,呈逐年下降的趋势(χ趋势2值分别为6.53,4.54,P值均 < 0.05)。水氟含量超标村儿童氟斑牙总检出率、轻度及以下、中度及以上检出率与水氟含量合格村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值分别为179.22,167.93,10.35,P值均 < 0.01)。水氟含量超标病区村各年度间的氟斑牙检出率呈逐年下降趋势(χ趋势2=28.50,P < 0.01)。市政供水、低氟井与除氟处理3种改水方式儿童氟斑牙检出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97.76,P < 0.01)。市政供水各年度间儿童氟斑牙检出率呈逐年下降趋势(χ趋势2=12.16,P < 0.01)。  结论  市政供水改水降氟效果显著,其他改水方式仍有部分病区村水氟及儿童氟斑牙检出率未达标,应继续加强改水后水氟含量和儿童氟斑牙病情监测。
江西省某高校大学生外卖行为对超重肥胖的影响
苏凡, 张思, 蒋报文, 宋永晶, 卢金逵, 伍晓艳
2021, 42(1): 124-127, 131. doi: 10.16835/j.cnki.1000-9817.2021.01.030
摘要(704) HTML (288) PDF(49)
摘要:
  目的  了解江西省大学生外卖食品消费与超重肥胖的相关性,为预防和控制大学生超重肥胖以及规范和管理当前外卖食品现状提供科学依据。  方法  2018年5—6月在江西省上饶市随机选取某高校2 610名大学生,对消费外卖食品的频率、食品类型进行问卷调查,采用χ2检验和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大学生消费外卖频率和类型对超重肥胖的影响。  结果  大学生超重肥胖的检出率男生(7.7%)高于女生(4.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2.02,P < 0.01);不同学院之间大学生超重肥胖的检出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2.54,P < 0.01);在大学生自评家庭经济条件方面,来自于家庭经济条件“好”的大学生超重肥胖检出率(8.8%)高于其他组别。与最近1周内未点外卖和快餐便当的大学生相比,点过外卖和快餐便当的大学生与超重肥胖的发生正性相关(OR值分别为1.80,1.59,P值均 < 0.05)。  结论  大学生经常性外卖消费和外卖类型为“快餐便当”增加超重肥胖发生的风险。应强化大学生对外卖的正确认知,引导大学生合理消费外卖。
儿童1型糖尿病生命早期相关影响因素的病例对照研究
刘合作, 孙琦, 魏薇, 翟玲玲, 白英龙, 贾丽红
2021, 42(1): 128-131. doi: 10.16835/j.cnki.1000-9817.2021.01.031
摘要(478) HTML (264) PDF(142)
摘要:
  目的  探讨儿童1型糖尿病(T1DM)发生的影响因素,为有针对性采取防治措施提供参考。  方法  采用病例对照研究,选取沈阳市某医院106例确诊为T1DM的患儿为病例组,同期按照年龄、性别、居住地区1:1匹配的原则,选取106名健康儿童作为对照组,对两组生命早期可能影响T1DM发生发展的因素进行问卷调查。  结果  106例T1DM患儿平均确诊年龄为(8.02±3.49)岁; 女童占60.4%,男童占39.6%。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家庭经济好、父亲文化程度高与T1DM的发生呈负相关; 而家庭成员吸烟(OR=2.51, 95%CI=1.19~5.29)、有糖尿病家族史(OR=2.56, 95%CI=1.18~5.55)、母亲肥胖(OR=5.42, 95%CI=2.49~11.83)和孕期感染(OR=3.45, 95%CI=1.04~11.46)与T1DM发生呈正相关(P值均 < 0.05)。  结论  儿童T1DM的发生受遗传、母孕期健康及家庭经济等多因素的影响,从生命早期开始预防儿童T1DM的发生具有重要意义。
毕节市中学结核病疫情处置状况
刘瑶, 熊猛, 陈慧娟, 杨婕, 陈璞, 洪峰, 李进岚
2021, 42(1): 132-134, 138. doi: 10.16835/j.cnki.1000-9817.2021.01.032
摘要(391) HTML (189) PDF(44)
摘要:
  目的  了解毕节市中学结核病疫情处置措施实施情况,为提升学校结核病疫情处置质量提出建议。  方法  采用统一调查问卷,对毕节市2018年8月27日—2019年1月6日结核病信息管理系统上报的中学肺结核疫情处置情况进行调查。  结果  密切接触者筛查开展率为69.72%(99/142),不同县(区)间开展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1)。患者确诊之日至属地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开展密切接触者筛查工作的时间为3(1~10.5)d。年龄≥15岁密切接触者的流程规范率(0)小于 < 15岁密切接触者(23.08%)(P < 0.01)。3 462名密切接触者开展了症状筛查,发现可疑症状者进行胸片筛查(流程1);2 439名密切接触者同时进行症状筛查与结核菌素(PPD)试验,对可疑症状者以及PPD强阳性者进行胸片筛查(流程2)。Ⅰ级密切接触者筛查肺结核检出率流程1(28.89/10万)小于流程2(328.00/10万)(χ2=6.56,P=0.01),Ⅰ级密切接触者潜伏感染率(6.39%)大于Ⅱ级密切接触者(1.93%)(χ2=54.86,P < 0.01)。  结论  毕节市2018年中学结核病疫情处置开展度较高、较及时,但规范性有待提高。
卫生监督
大气细颗粒物污染对小学生肺功能的影响
张欣烨, 彭靖, 闫晓娜, 王永星, 杨似玉, 张杰
2021, 42(1): 135-138. doi: 10.16835/j.cnki.1000-9817.2021.01.033
摘要(356) HTML (227) PDF(15)
摘要:
  目的  研究郑州市冬季供暖前后大气细颗粒物污染对小学生肺功能的影响,为小学生呼吸健康提供科学依据。  方法  于2016—2018年,在郑州市分别选取PM2.5污染较轻和污染较重的A、B两个地区作为监测点,并在设置的监测点1 km范围内各选取1所小学,采用随机整群抽样的方法抽取2所小学三至五年级的小学生作为研究对象,并于冬季供暖前后各进行一次肺功能检测,同时收集检测当天及前1个月PM2.5的日监测质量浓度。  结果  2016—2018年,A、B两个地区PM2.5日均质量浓度分别为74,92 μg/m3,超标天数分别为97,126 d。2016—2018年,男生第1次检测的用力肺活量(FVC)、1 s用力呼气量(FEV1.0)指标均高于第2次(P值均 < 0.05);除2016年外,女生第1次检测的FVC、FEV1.0指标也均高于第2次(P值均 < 0.05)。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显示,按照性别进行分层,PM2.5与男生和女生肺功能FEV1.0、呼气峰值流速(PEF)、用力呼气25%的肺活量(FEF25)、用力呼气75%的肺活量(FEF75)指标均呈负相关(B值分别为-0.13~-0.07,-0.13~-0.08,P值均 < 0.05)。  结论  郑州市冬季供暖前后大气细颗粒物污染会对小学生肺功能造成不同影响。需加强对小学生冬季呼吸健康防护,保护小学生健康成长。
哈尔滨市室内空气质量对学龄儿童肺功能的影响
康真, 刘晓波, 刘宝圣, 白宇娜, 王晓岑, 于天一, 洪千淇
2021, 42(1): 139-141. doi: 10.16835/j.cnki.1000-9817.2021.01.034
摘要(391) HTML (247) PDF(19)
摘要:
  目的  探索哈尔滨市及城郊室内空气质量,并分析其对学龄儿童肺功能指数的影响,为预防呼吸系统相关疾病的发生提供参考。  方法  在采暖季对哈尔滨市及城郊80户学龄儿童室内环境中的CO2、甲醛、苯、PM10、细菌总数进行监测,应用层次分析模型(IAAH)对室内空气质量进行综合评价,并分析室内空气质量与学龄儿童肺功能指数的相关性。  结果  哈尔滨城郊室内监测空气污染物中CO2体积百分比、PM10质量浓度及细菌总数高于市区(t值分别为5.86,4.92,21.16,P值均 < 0.05);采用IAAH模型分析城郊家庭室内空气质量发现,37.5%家庭空气质量为中度污染,20.0%家庭空气质量存在严重污染。多重线性回归在排除混杂影响因素后,室内空气质量IAAH值与小学生肺功能指数用力肺活量(FVC%)、用力呼出75%肺活量的呼气流速(FEF75%)和用力呼出25%肺活量的呼气流速(FEF25%)均存有相关性(β值分别为-0.17,-0.34,-0.43,P值均 < 0.05)。  结论  哈尔滨市采暖季城郊室内空气污染严重,应引起重视,以防学龄儿童呼吸系统相关疾病发生。
学校卫生工作经验交流
武汉学生视力健康管理模式在学校公共卫生体系建设中的借鉴作用
李小伟, 鲁锦泉, 王浩, 孙仁彪, 徐婷, 屈芳芳, 汤佳, 张明昌, 杨莉华, 余毅震
2021, 42(1): 142-145. doi: 10.16835/j.cnki.1000-9817.2021.01.035
摘要(594) HTML (250) PDF(51)
摘要:
武汉市落实健康中国行动精神,充分发挥学生近视防控工作在学生健康促进中的作用,以教育为主线、以学校为阵地,通过整合教育资源,建立由教育行政管理部门、学校、家庭和公益性专业技术服务机构组成的多层次学校学生近视综合防控体系与服务网络,融合多学科,针对全体学生构建全过程的视力健康管理服务体系,并运用互联网+云智能监测,建立智慧化学校学生视力健康管理平台,全面高效实施学校学生视力健康教育、监测、监控、监管工作的近视防控新路径,以学生近视防控工作作为突破口,全面促进学生体质健康。武汉市2019与2018年标准近视率对比,不同学习阶段标准化近视率小学、初中、高中分别下降了3.31,2.50,2.26百分点,小学阶段近视率明显低于全国水平。疫情后调查显示,武汉市中小学生家庭视觉环境及视觉行为的达标率和知晓率达到80%以上,新生近视或视力下降人群为30%,低于国家平均水平。“武汉模式”对于完善当前的学校学生、公共卫生工作不足具有重要借鉴意义。
综述
中国21世纪性教育干预研究系统综述
王曦影, 张林林
2021, 42(1): 146-152. doi: 10.16835/j.cnki.1000-9817.2021.01.036
摘要(1756) HTML (1094) PDF(348)
摘要:
本文从中国知网、Web of Science等中英文数据库中系统收集了2000—2019年以来发表的中国性教育干预研究文献82篇,从干预方式、干预内容和干预效果对相关文献进行系统综述。从干预方式与内容来看,全面性教育在中国还没有得到广泛开展,学校性教育最为关注青少年群体,内容以青春期、生殖健康和预防艾滋病为主,大多数干预内容单一,缺乏全面性、系统性和社会性别视角。从干预效果来看,性教育干预对于儿童青少年性与生殖健康知识的改变最为有效,态度改变较为明显,行为改善结果不甚理想。本文为应如何开展更加科学系统的性教育干预研究指明了方向。
基于体育活动的儿童青少年视屏时间干预研究
展恩燕, 乔凤杰, 张铭鑫
2021, 42(1): 153-156, 160. doi: 10.16835/j.cnki.1000-9817.2021.01.037
摘要(607) HTML (346) PDF(54)
摘要:
儿童青少年过多使用屏幕媒体的情况非常普遍,对超重、肥胖及近视的风险产生不利影响。因此,有关视屏时间干预的研究至关重要。本研究对国外以减少儿童青少年视屏时间为目的研究成果进行回顾分析,以总结在不同环境和策略下实施干预研究的经验以及运动方案设置。分析发现,国外关于减少儿童青少年视屏时间的干预研究注重跨学科整合研究,且设计严谨、科学。但也存在未对屏幕媒体类型、年龄、性别等变量进行差异性检验,以及缺少运动干预的综合评定等方面的不足。中国研究者可从倡导多部门、跨领域的合作研究,重视“学校-社区-家庭”的联合干预研究,加强数据分析过程的全面性等3个方面,制定科学合理的干预方案,减少儿童青少年视屏时间,促进其健康发展。
青少年体质与心理健康关系的研究
吴慧攀, 尹小俭
2021, 42(1): 157-160. doi: 10.16835/j.cnki.1000-9817.2021.01.038
摘要(656) HTML (322) PDF(78)
摘要:
近几十年,中国青少年体质健康与心理健康发展状况不容乐观。科学阐释青少年体质健康与心理健康之间的关系,对于改善青少年健康非常必要。鉴于以上背景,笔者对身体形态、体能等体质健康指标与青少年心理健康之间的关系进行深入探讨与分析,旨在为建立合理、科学的干预机制,促进中国青少年健康发展提供一定理论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