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期目录

2024年 第45卷  第10期

述评
综合防控儿童肥胖 遏制潜在健康危害
席波
2024, 45(10): 1369-1371. doi: 10.16835/j.cnki.1000-9817.2024308
摘要(140) HTML(47) PDF(58)
摘要:
近年来,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不健康的生活方式呈现流行态势,儿童超重肥胖检出率也快速增加。儿童肥胖会造成心脏、血管、肝脏和肾脏等各种靶器官损害,因此,遏制儿童肥胖导致的健康危害迫在眉睫。国家相关部委陆续出台了中国儿童肥胖的防控技术指南,旨在从三级预防角度实现儿童肥胖的有效防控,强化家庭、学校、医疗卫生机构、政府四方责任,实现儿童肥胖的联防联控和闭环管理。
专题笔谈
《学生常见病多病共防技术指南》专题解读
陶舒曼, 伍晓艳, 陶芳标
2024, 45(10): 1372-1377. doi: 10.16835/j.cnki.1000-9817.2024305
摘要(129) HTML(52) PDF(59)
摘要:
学生常见病如近视、超重肥胖、脊柱弯曲异常、心理健康问题等普遍流行,但往往不是单一存在,且通常具有相同或相似的公共卫生影响因素,因此需要开展多病共防。为此,国家疾病预防控制局组织制定《学生常见病多病共防技术指南》(以下称《指南》)。《指南》首次解释多病共防的概念,明确疾病预防控制部门应加强环境和行为监测,提出基于三级预防策略的多病共防公共卫生综合干预措施,推荐“6个1”适宜技术,倡导探索建立政府—专业机构—学校—社区—家庭—学生“六位一体”的多病共防协作模式,进而实现学生常见病防控理论和实践的飞跃。文章围绕《指南》的制定背景、理论依据、核心内容等方面进行解读,以提高公共卫生机构专业工作者和关注学生健康的相关人员对《指南》内容的理解,推进《指南》的应用。
儿童肥胖及代谢性疾病专栏
维生素D缺乏和血脂异常交互作用与儿童青少年超重肥胖患病风险的关联
李婷婷, 罗晓燕, 田美娜, 刘长青
2024, 45(10): 1378-1382. doi: 10.16835/j.cnki.1000-9817.2024311
摘要(95) HTML(39) PDF(23)
摘要:
  目的  探讨维生素D缺乏和血脂异常交互作用与儿童青少年超重肥胖患病风险的关联,为儿童青少年超重肥胖防控提供理论依据。  方法  研究数据来源于2022—2023年中国居民营养与健康状况监测中的河北省6~17岁人群资料,采用分层整群随机抽样方法抽取2 118名儿童青少年进行问卷调查、体格测量和实验室检测。使用Logistic回归分析维生素D缺乏、血脂异常与超重肥胖的关联,以相乘和相加模型分析维生素D缺乏和血脂异常与超重肥胖的交互作用。  结果  儿童青少年维生素D缺乏检出率为67.80%,血脂异常率为24.46%,超重肥胖检出率为41.97%。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调整混杂因素后,维生素D缺乏与血脂异常对儿童青少年超重肥胖的相乘交互作用无统计学意义(OR=0.90,95%CI=0.57~1.43,P>0.05);但维生素D缺乏血脂异常的儿童青少年患超重肥胖风险是维生素D充足血脂正常儿童青少年的3.99倍(OR=3.99,95%CI=2.93~5.45,P < 0.01)。维生素D缺乏和血脂异常存在正向相加交互作用,交互作用超额相对危险度、交互作用归因比和交互作用指数分别为14.40,81.50%和7.35。  结论  儿童青少年维生素D缺乏与血脂异常存在协同作用,二者同时存在会增加超重肥胖的患病风险。应采取综合防控措施,及时补充维生素D、维持正常血脂水平,减少儿童青少年超重肥胖的发生。
儿童体脂水平和胰岛素抵抗的联合作用与血脂异常的关联
王佳妮, 杨慧, 赵敏, 席波
2024, 45(10): 1383-1387. doi: 10.16835/j.cnki.1000-9817.2024312
摘要(68) HTML(27) PDF(28)
摘要:
  目的  探讨儿童体脂水平和胰岛素抵抗(IR)的联合作用与血脂异常的关联,为儿童血脂异常的防治提供科学依据。  方法  数据来源于“桓台儿童心血管健康随访队列”2021年第2次随访,纳入有完整采集信息的儿童1 322名,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体脂肪率(FMP)、脂肪质量指数(FMI)、皮下脂肪质量(SFM)和内脏脂肪质量(VFM)增高与血脂异常的关联,采用限制性立方样条模型探索4种体脂水平与血脂异常的剂量反应关系,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体脂水平和IR的联合作用与血脂异常的关联。  结果  男生VFM和空腹血糖(FPG)水平更高,而FMP、FMI、SFM、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水平均低于女生(t/Z值分别为3.22,2.58,-15.85,-7.35,-6.49,-2.40,-4.05,-2.40,P值均 < 0.05)。调整相关协变量后,与FMP正常组相比,FMP较高的儿童出现高TG(OR=4.26,95%CI=2.58~7.09)及低HDL-C(OR=4.10,95%CI=2.51~6.76)的可能性增加;FMI、SFM和VFM观察到与FMP相似结果(P值均 < 0.05)。相加交互作用分析结果显示,4种体脂指标较高均与IR存在协同作用,增加出现高TG的可能性(P值均 < 0.05)。4种体脂指标与血脂异常存在线性或非线性剂量反应关系。  结论  儿童体脂水平与血脂异常存在正向关联,若体脂水平较高儿童同时伴有IR则血脂异常可能性进一步增加。建议加强对高体脂和IR儿童的关注,预防儿童血脂异常的发生。
儿童期谷丙转氨酶水平与心脏结构指标的关联
宋杨肖, 杨丽丽, 赵敏, 席波
2024, 45(10): 1388-1392. doi: 10.16835/j.cnki.1000-9817.2024310
摘要(52) HTML(20) PDF(14)
摘要:
  目的  探讨儿童期谷丙转氨酶(ALT)水平与心脏结构指标的关联,为促进儿童心脏健康提供科学依据。  方法  研究数据基于2017年11月—2018年1月开展的“桓台儿童心血管健康随访队列”基线调查,将数据完整的1 340名儿童纳入研究。采用问卷调查儿童的人口学信息和生活方式,并通过体格检查和血生化检测获取儿童的体质量指数(BMI)、血压、空腹血糖(FPG)、甘油三酯(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和谷丙转氨酶(ALT)等指标,通过超声检查测量儿童的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LVDD)、左心室收缩末期内径(LVSD)、左心室后壁厚度(LVPWT)以及舒张末期室间隔厚度(IVST),并计算相对室壁厚度(RWT)、左心室质量(LVM)和左心室质量指数(LVMI)。采用多元线性回归模型分析ALT水平对左心室结构指标的影响,采用限制性立方样条(RCS)模型探讨ALT水平与左心室结构指标的剂量-反应关系。  结果  不同ALT水平组儿童LVDD、LVSD、IVST、LVPWT、LVM、LVMI、RWT等心脏指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值分别为78.69,60.08,72.86,74.89,83.14,36.70,20.46,P值均 < 0.05)。多元线性回归模型分析显示,调整可能协变量后,ALT水平与LVDD、LVSD、IVST、LVPWT、LVM、LVMI存在正相关(β值分别为0.10,0.20,0.16,0.16,0.23,0.18,P值均 < 0.05)。RCS模型分析显示,调整可能协变量后,儿童ALT水平与LVDD、LVSD、IVST和LVMI均存在线性剂量-反应关系(P非线性值均>0.05);ALT水平与LVPWT、LVM均存在非线性剂量反应关系(P非线性值均 < 0.05)。  结论  儿童期ALT水平与心脏多数结构指标呈正相关,且存在线性或非线性剂量-反应关系。
儿童体脂偏高与血压偏高的关联
阎玉姣, 杨慧, 程安澜, 赵敏, 席波
2024, 45(10): 1393-1398. doi: 10.16835/j.cnki.1000-9817.2024309
摘要(54) HTML(26) PDF(22)
摘要:
  目的  探讨儿童体脂偏高与血压偏高的关联,为儿童高血压的防治提供科学依据。  方法  研究对象来源于2021年在山东省淄博市桓台县开展的“桓台儿童心血管健康随访队列”的第2次随访调查数据,共纳入1 266名10~15岁儿童。将体脂肪量(FM)、体脂肪率(FMP)、脂肪质量指数(FMI)、皮下脂肪质量(SFM)、内脏脂肪质量(VFM)按研究人群年龄别、性别的P50分为适中和偏高两组。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分别分析5项儿童体脂指标状态与血压偏高的关系,利用限制性立方样条模型(RCS)分别分析5项儿童体脂水平与血压偏高的剂量反应关系。  结果  儿童FM偏高、FMP偏高、FMI偏高、SFM偏高、VFM偏高组的血压偏高检出率均分别高于适中组(P值均 < 0.05);调整所有潜在协变量后,与适中组相比,FM偏高(OR=4.51,95%CI=3.28~6.28)、FMP偏高(OR=4.51,95%CI=3.28~6.27)、FMI偏高(OR=4.40,95%CI=3.20~6.12)、SFM偏高(OR=4.52,95%CI=3.29~6.30)和VFM偏高(OR=4.48,95%CI=3.28~6.18)组儿童血压偏高风险较高(P值均 < 0.05)。RCS分析显示,FM、FMI、FMP和SFM水平增加与血压偏高均呈线性剂量反应关系(P非线性值均>0.05),VFM偏高与血压偏高呈非线性剂量反应关系(P非线性 < 0.05)。  结论  体脂偏高的儿童血压偏高风险较高,且存在剂量反应关系,采取适当措施降低儿童体脂水平,有助于预防儿童血压偏高的发生。
学生营养
山东省中小学生维生素D营养状况及相关因素分析
姜迎, 孙青, 梁争艳, 宋柬, 张迎修
2024, 45(10): 1399-1402. doi: 10.16835/j.cnki.1000-9817.2024291
摘要(72) HTML(26) PDF(14)
摘要:
  目的  了解山东省中小学生维生素D营养状况及影响因素,为制定有针对性的维生素缺乏干预措施提供参考。  方法  于2021年1—9月,采用多阶段分层随机抽样方法,对山东省内3 539名中小学生开展问卷调查、体格检查和实验室检测,并对其维生素D营养状况和相关因素进行Logistic回归分析。  结果  中小学生血清维生素D为(17.56±6.65)ng/mL,维生素D缺乏和不足率为67.4%。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女生(OR=1.95)、初中生(OR=2.14)、高中生(OR=2.36)维生素D缺乏和不足风险较高,沿海地区(OR=0.54)、夏秋季节体检(OR=0.74)、蛋类每天摄入≥35 g(OR=0.53)、户外活动时间60~120和>120 min(OR值分别为0.63,0.48)的学生维生素D缺乏和不足风险较低(P值均 < 0.05)。  结论  山东省中小学生维生素D营养状况不佳;应采取加强营养宣教、增加合理膳食、延长户外活动时间等干预措施,进一步改善中小学生维生素D营养状况。
儿童青少年奶及奶制品摄入与超重肥胖关系的Meta分析
由文烁, 徐培培, 张倩, 许娟
2024, 45(10): 1403-1408. doi: 10.16835/j.cnki.1000-9817.2024300
摘要(71) HTML(21) PDF(32)
摘要:
  目的  系统分析奶及奶制品摄入与儿童青少年超重肥胖的关系,为儿童青少年超重肥胖控制提供依据。  方法  检索2013年1月至2023年10月的中国知网(CNKI)、万方、PubMed、Web of Science、Embase、Cochrane Library数据库,搜集有关儿童青少年奶及奶制品摄入与超重肥胖关系的相关研究文献。对筛选出的文献进行质量评价、资料提取,以比值比(OR)和置信区间(95%CI)为效应指标,并使用Revmam 5.4软件进行异质性检验、发表偏倚分析等。  结果  共纳入19篇文献(109 661名研究对象),包括横断面研究11篇、队列研究4篇、随机对照研究3篇和病例对照研究1篇。11篇横断面研究的Meta分析结果显示,奶及奶制品摄入与儿童青少年肥胖相关性无统计学意义(OR=0.91, 95%CI=0.76~1.09, P>0.05),但其中只针对液态奶研究的4篇文献显示与儿童青少年超重肥胖呈负相关(OR=0.82, 95%CI=0.74~0.91, P < 0.01)。队列研究的Meta分析结果显示,奶及奶制品摄入与儿童青少年肥胖呈负相关(OR=0.59, 95%CI=0.45~0.79, P < 0.01)。随机对照研究显示奶及奶制品摄入能够改善儿童青少年超重肥胖;病例对照研究显示,奶及奶制品摄入与儿童青少年超肥胖呈负相关(P值均 < 0.05)。  结论  奶及奶制品摄入可能是儿童青少年超重肥胖的影响因素。可采取适当措施倡导儿童青少年饮奶行为,以减少儿童青少年超重肥胖的发生。
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
山东省中学生一日学习时间政策标准执行现状
时一菡, 胥欣, 刘开琦, 刘昭璐, 涂英, 梁倩, 王飞, 雷苏文, 李京
2024, 45(10): 1409-1413. doi: 10.16835/j.cnki.1000-9817.2024299
摘要(64) HTML(28) PDF(13)
摘要:
  目的  了解山东省中学生一日学习时间标准执行情况,为有关政策制定和落实提供科学依据。  方法  2023年1—5月,采用多阶段随机抽样方法抽取山东省8 725名中学生,基于《中小学生一日学习时间卫生要求》(GB/T 17223—2012)设计调查问卷,调查中学生一日学习安排、睡眠与体育活动时间、课间休息与排课要求等指标。  结果  山东省初中和高中生一日学习时间达标率分别为29.2%,23.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33.63,P < 0.01);睡眠时间、体育活动时间、课间休息、上午和下午课时数达标率分别为19.3%,26.2%,30.5%,73.2%和16.2%;每节课时长达标情况较好,初中和高中生达标率分别为96.7%,94.4%;初中和高中生大课间休息达标率分别为84.6%,83.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81.78,P < 0.01)。随着学生教育阶段的提升,体育活动、课间休息、连排课、周总课时的达标率均下降,初中和高中生分别为31.8%和18.3%,35.7%和23.1%,60.5%和29.6%,55.2%和35.1%。  结论  《中小学生一日学习时间卫生要求》(GB/T 17223—2012)在一定程度上优化了中学生日常学习生活的作息安排,但山东省中学生一日学习现状达标情况较差。相关单位需提升标准执行力,加强政策标准落地监督。
高中体育特长生健康素养水平与运动伤害发生的关联
刘聪, 袁艳, 熊建萍, 朱君成, 刘薇, 郭志芳, 蒋竞, 卢金逵
2024, 45(10): 1414-1419. doi: 10.16835/j.cnki.1000-9817.2024295
摘要(75) HTML(32) PDF(19)
摘要:
  目的  了解高中体育特长生健康素养水平与运动伤害发生的关联,为干预体育特长生运动伤害发生提供参考依据。  方法  于2023年3—4月采用方便抽样的方法抽取江西省上饶市、赣州市、南昌市城乡地区21所高中443名16~18岁体育专业生,并调查健康素养及运动伤害发生情况。运动伤害评估依据《儿童青少年伤害监测方法》,健康素养水平评估使用中国青少年互动性健康素养问卷。采用χ2检验比较体育特长生运动伤害报告率在人口学及运动训练特征组别间的差异及健康素养水平与运动伤害发生的关联。运用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体育特长生健康素养水平与运动伤害发生的关联强度。  结果  高中体育特长生运动伤害报告率为49.4%。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高中体育特长生健康素养中低水平相较高水平运动伤害发生风险增加(中水平:OR=1.98,95%CI=1.12~3.51;低水平:OR=2.08,95%CI=1.18~3.68),高中体育特长生健康意识中低水平运动伤害发生风险较其他维度健康素养水平更高(中水平:OR=2.77,95%CI=1.48~5.19;低水平:OR=2.01,95%CI=1.04~3.88)(P值均 < 0.05)。分层分析结果显示, 体育特长男生及田径类特长生总体健康素养中/低水平相较高水平学生运动伤害发生风险更高(男生:低水平,OR=2.46,95%CI=1.15~5.28;田径类:中水平,OR=2.17,95%CI=1.06~4.43,低水平,OR=2.09,95%CI=1.02~4.30;P值均 < 0.05)。  结论  高中体育特长生健康素养水平与运动伤害发生存在关联,提高学生健康意识有助于降低运动伤害发生风险。
学龄前儿童上学日幼儿园内外身体活动特征及相关因素
魏来, 叶佩琪, 吕萍萍, 刘溯, 黄金娇, 史慧静
2024, 45(10): 1420-1425. doi: 10.16835/j.cnki.1000-9817.2024323
摘要(54) HTML(19) PDF(14)
摘要:
  目的  评估学龄前儿童幼儿园内外身体活动特征及其相关因素,为未来针对性促进不同类型幼儿的身体活动提供参考。  方法  2016年4月—2022年12月,选取上海亲子队列于3~6岁时期随访的706名学龄前儿童,在园期间儿童配戴加速度计测量身体活动,并使用家长问卷调查儿童园外的身体活动及屏幕时间。采用限制性立方样条分析儿童园内及园外中高强度身体活动(MVPA)的关系,聚类分析得到儿童上学日活动类型;采用多分类Logistic回归分析儿童上学日活动类型的影响因素。  结果  学龄前儿童上学日园内MVPA时间为(40.83±15.71)min/d,园外MVPA为30(15,53)min/d;限制性立方样条分析显示,园、内外MVPA呈倒“U”形关系。聚类分析将儿童分为每日MVPA偏低但园内较活跃(196名,27.8%)、每日MVPA尚可但园外屏幕时间较多(97名,13.7%)、每日MVPA达标且园外相对活跃(96名,13.6%)以及每日MVPA偏低且园内外相对不活跃(317名,44.9%)。多分类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以每日MVPA达标且园外相对活跃作为参照组,2岁时屏幕时间>60 min/d的儿童更可能为每日MVPA尚可但园外屏幕时间较多(OR=3.84,95%CI=1.16~12.74);男生相比女生有更低的可能为每日MVPA偏低且园内外相对不活跃(OR=0.33,95%CI=0.16~0.70);社区周边活动设施不充足的儿童更可能为每日MVPA偏低且园内外相对不活跃(OR=2.20,95%CI=1.05~4.63)(P值均 < 0.05)。  结论  不同儿童的园内外身体活动及园外屏幕时间的行为模式有较大差异,2岁时屏幕时间以及社区周边运动设施是影响学龄前儿童上学日活动类型的影响因素,应联合家校对不同类型儿童实施个性化干预方案。
重庆市长寿区城市幼儿父母性教育线上培训需求状况
王甄楠, 李博汶, 赵均, 叶运莉, 姜沁伶, 江光群
2024, 45(10): 1431-1435. doi: 10.16835/j.cnki.1000-9817.2024313
摘要(50) HTML(23) PDF(9)
摘要:
  目的  了解城市幼儿园儿童父母对性教育线上培训的需求,为开发家长培训课程提供依据。  方法  2023年5月,采用多阶段整群随机抽样方法从重庆市长寿区城区抽取12所幼儿园的3 516名幼儿父母,使用自行设计的“幼儿性教育知信行调查问卷(家长)”问卷开展调查,采用χ2检验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进行数据分析。  结果  城市父母的幼儿性教育线上培训需求率为57.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文化程度、职业、是否为主要照顾者、量表总分等级、自身责任认识情况、与家人朋友的幼儿性教育交流情况和幼儿在校性教育活动参加情况是父母性教育线上培训需求的相关因素(OR值分别为1.18,1.44,1.42,0.83,1.19,0.51,0.75,0.75,P值均 < 0.05)。  结论  城市父母的幼儿性教育线上培训需求率较高,培训课程应根据幼儿父母的需求特点进行针对性开发。
心理卫生
住宅邻里绿地空间与中学生心理健康的关系
张顺军, 冉飞, 吴文巧, 曾晴文, 岳鑫尉
2024, 45(10): 1426-1430. doi: 10.16835/j.cnki.1000-9817.2024294
摘要(61) HTML(18) PDF(17)
摘要:
  目的  了解住宅邻里绿地空间等因素与中学生心理健康的关系,从居住地环境层面上为改善中学生心理健康提供参考依据。  方法  于2023年10—12月,在昆明市盘龙区、五华区、呈贡区、官渡区通过分层整群随机抽样法抽取3所初中和2所普通高中的1 258名学生,采用中学生心理健康自评量表进行现场问卷调查,住宅邻里绿地空间采用规划植被指数(NDVI)评价。采用方差分析、Pearson相关分析和线性回归分析对住宅邻里绿地空间等相关因素与中学生心理健康关系进行分析。  结果  昆明市中学生心理健康总均分为(2.02±0.69)分,其中447人(37.92%)存在轻度心理健康问题,107人(8.51%)存在中度心理健康问题,12人(0.95%)存在较重的心理健康问题。不同性别、年级、家庭人均收入间的中学生心理健康得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F值分别为6.99,7.15,3.70,P值均 < 0.05)。相关分析显示,NDVI_250 m、NDVI_500 m、NDVI_1 000 m与中学生心理健康总分均呈负相关(r值分别为-0.07,-0.09,-0.10,P值均 < 0.05)。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显示,性别、年级、NDVI_250 m、NDVI_500 m、NDVI_1 000 m是中学生心理健康的相关因素(B值分别为0.25,0.05,-0.47,-0.67,-0.78,P值均 < 0.05)。  结论  昆明市中学生心理健康状况与性别、年级、住宅周围不同缓冲区的绿地空间相关。应提高居住社区绿地质量,改善青少年心理健康。
中国四省市大学生奶茶消费现状与心理困扰的关联
顾正云, 熊建萍, 郭志芳, 马楠, 宋永晶, 林延敏, 黄波, 蒋竞
2024, 45(10): 1436-1440. doi: 10.16835/j.cnki.1000-9817.2024302
摘要(101) HTML(37) PDF(28)
摘要:
  目的  调查大学生奶茶消费现状和心理困扰情况并分析两者的关联,为促进大学生心理健康提供理论支持。  方法  于2023年9—11月,采用方便抽样的方法抽取上海市、江西省、湖北省、山西省四省市7所高校15 440名17~24岁大学生,使用自编问卷和斯凯勒心理困扰量表分别调查大学生奶茶消费情况和心理困扰状况。采用Wantel-Haenszel检验分析大学生心理困扰随着奶茶消费情况的变化趋势。运用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推断大学生奶茶消费情况与心理困扰的关联强度,使用限制性立方样条法分析大学生奶茶消费量与心理困扰之间的非线性关系。  结果  大学生心理困扰检出率为59.6%。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大学生奶茶消费频次(χ趋势2=42.33)和奶茶消费量水平(χ趋势2=5.17)均与心理困扰存在趋势相关(P值均 < 0.05)。二元Logistic回归模型结果显示,奶茶消费频次和奶茶消费量与心理困扰程度均呈正向关联[每周奶茶消费频次:1~3次(轻度、中度,OR值分别为1.20,1.41),4~5次(轻度、中度、重度,OR值分别为2.80,5.44,4.12),≥6次(重度,OR=8.04);每周奶茶消费量:1~1 500 mL(重度,OR=1.35),>1 500~ < 3 000 mL(轻度、中度,OR值分别为1.21,1.35),≥3 000 mL(轻度、中度、重度,OR值分别为1.33,1.71,1.29)](P值均 < 0.05)。限制性立方样条模型结果显示,奶茶消费量与心理困扰发生风险存在非线性关联(F=107.34,P非线性 < 0.01,P整体 < 0.01)。  结论  大量高频奶茶消费的大学生心理困扰发生风险较高;减少大学生奶茶消费行为,有助于以改善其心理健康状况。
山西省易地扶贫搬迁青少年生活满意度及相关因素分析
李振浩, 杨乐, 姚典瑞, 杨洋, 郭丹, 于琦
2024, 45(10): 1441-1445. doi: 10.16835/j.cnki.1000-9817.2024297
摘要(44) HTML(20) PDF(7)
摘要:
  目的  探讨影响易地扶贫搬迁青少年生活满意度的因素,为促进其身心健康成长提供科学依据。  方法  于2023年6—8月采用多阶段随机抽样方法,在山西省4个市8个县的24个搬迁安置点,对631名10~19岁青少年进行问卷调查,收集个体特征、家庭环境、健康行为与心理健康状况及社会资本等信息。运用单因素方差分析、二分类Logistic回归分析探究相关因素。  结果  易地扶贫搬迁青少年的生活满意报告率为63.9%(403/631),生活满意度平均得分为(23.21±6.28)分。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表明,年龄(17~19岁:AOR=0.54,95%CI=0.33~0.88)、主观家庭经济状况(一般:AOR=1.70,95%CI=1.04~2.76,好:AOR=6.95,95%CI=1.85~26.16)、睡眠质量(好:AOR=1.61,95%CI=1.09~2.38)、抑郁(AOR=0.94,95%CI=0.90~0.99)及社会资本(AOR=1.17,95%CI=1.10~1.23)与易地扶贫搬迁青少年生活满意度相关(P值均 < 0.05)。  结论  易地扶贫搬迁17~19岁青少年的满意度相对较低,而家庭经济状况较好、睡眠质量高、抑郁水平低及社会资本丰富的青少年则表现出相对较高的生活满意度。家庭、社区、学校及社会机构应采取针对性措施,以提升青少年的生活质量。
睡前1小时屏幕内容对大学生夜晚睡眠质量的影响
有传奇, 崔玉鹏
2024, 45(10): 1446-1450. doi: 10.16835/j.cnki.1000-9817.2024324
摘要(88) HTML(44) PDF(23)
摘要:
  目的  探讨睡前1 h基于屏幕久坐行为的不同屏幕内容对大学生夜间睡眠质量的影响,为指导大学生养成健康睡眠习惯提供依据。  方法  2024年3月1—15日,通过学生社交媒体群组或招募海报在首都体育学院招募40名大学生,采用单盲完全随机分组实验设计随机分为电视/电影流媒体组(n=10)、电子游戏组(n=10)、在线冲浪/社交组(n=10)、助眠类视频组(n=10)4组。采用国际体力活动问卷简表(IPAQ-SF)、自评抑郁量表(SDS)和自评焦虑量表(SAS)分别测量大学生实验前的身体活动和情绪状态水平。在为期5 d的实验中,受试者在睡前1 h观看不同的屏幕内容,在干预前后收集受试者的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SQI)、睡眠时长、入睡时间和起床时间。使用配对样本t检验比较干预前后组内差异,使用单因素方差分析进行组间的横向比较。  结果  在干预前后的组内纵向比较中,电视/电影流媒体(5.40±0.70,6.30±0.67)组和在线冲浪/社交(5.50±0.97,6.20±0.63)组的PSQI评分均有升高(t值分别为-3.86,-2.33,P值均 < 0.05),助眠类视频组的PSQI评分(5.80±0.92,4.90±0.74)降低(t=3.25,P < 0.05),电子游戏组PSQI评分(5.60±0.84,5.80±0.79)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69,P>0.05)。在干预后组间横向比较中,助眠类视频组的PSQI评分(4.90±0.74)、入睡时间(0:25±0.24 h)、睡眠效率[(81.83±5.40)%]均优于其余3组[PSQI:6.30±0.67,5.80±0.79,6.20±0.63;入睡时间:1:31±0.36 h,00:56±0.56 h,01:22±0.54 h;睡眠效率:(72.60±5.00)%,(75.50±4.43)%,(74.80±5.20)%](F值分别为8.00,6.61,19.00),睡眠时长优于电视/电影流媒体组和在线冲浪/社交组[(7.30±0.68)(6.20±0.26)(6.36±0.64)h](F=6.61)(P值均 < 0.01)。  结论  睡前1 h不同屏幕内容的屏幕久坐行为对睡眠质量影响不同。电视/电影流媒体和在线冲浪/社交的屏幕内容会降低睡眠质量,观看助眠类视频可能提高睡眠质量,玩电子游戏不会改变当前睡眠质量。
云南大学生含糖饮料消费与失眠关联的纵向研究
苏莹珍, 杨洁茹, 张高红, 陶剑, 陆秋安, 胡东月, 刘子涵, 苏云鹏, 徐洪吕
2024, 45(10): 1451-1454. doi: 10.16835/j.cnki.1000-9817.2024318
摘要(55) HTML(24) PDF(9)
摘要:
  目的  探讨云南省大学生含糖饮料消费特征与失眠的关系,为改善大学生睡眠质量提供依据。  方法  采用整群随机抽样法抽取云南省昆明市及大理市2所大学(昆明学院、大理护理职业学院)2 515名在校大学生进行纵向研究,包括基线调查(T1,2021年11月)和3次随访调查(T2:2022年6月,T3:2022年11月,T4:2023年6月)。采用半定量饮食频率调查表收集大学生含糖饮料消费情况,使用失眠严重指数量表(ISI)评估失眠情况。含糖饮料消费情况采用Kruskal-Wallis检验分析,使用Mann-Whiter U检验和Kruskal-Wallis检验比较不同人口学特征大学生失眠检出率,建立广义估计方程模型分析含糖饮料消费与失眠的关联。  结果  T1、T2、T3、T4调查大学生失眠检出率分别为21.2%,23.6%,30.5%,36.0%。大学生平均每周消费含糖饮料为5(1,9)瓶/人,不同失眠状态大学生含糖饮料(碳酸饮料、果汁饮料、茶饮料、功能饮料、乳饮料)消费量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值分别为42.91,23.67,29.98,61.70,30.82,P值均 < 0.01)。广义估计方程模型分析结果显示,大学生碳酸饮料消费(β=0.04,95%CI=0.00~0.08)及乳饮料消费(β=0.04,95%CI=0.00~0.09)与失眠相关(P值均 < 0.05)。分层分析表明,女大学生碳酸饮料消费与失眠相关[β值(95%CI)=0.06(0.01~0.11)];自评家庭经济情况中等的大学生乳饮料消费与失眠有关[β值(95%CI)=0.05(0.00~0.10)],自评家庭经济情况好的大学生碳酸饮料及果汁消费与失眠均有关联[β值(95%CI)分别为0.35(0.23~0.46),0.12(0.00~0.24)](P值均 < 0.05)。  结论  云南大学生失眠情况与含糖饮料尤其是碳酸饮料的消费相关。
内蒙古初中生网络成瘾状况及相关因素分析
杨琴, 张秀红, 杨田, 范耀春, 马彩霞
2024, 45(10): 1455-1459. doi: 10.16835/j.cnki.1000-9817.2024293
摘要(58) HTML(26) PDF(15)
摘要:
  目的  探讨内蒙古初中生网络成瘾现况,并对其相关因素进行分析,为防控初中生网络成瘾提供科学依据。  方法  2023年9月,在内蒙古全部旗县区采用分层整群随机抽样方法抽取53 755名初中生,按照《全国学生常见病和健康影响因素监测与干预工作方案》内容,使用网络成瘾量表、广泛性焦虑量表等进行问卷调查。采用χ2检验和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探讨中学生网络成瘾的相关因素并绘制列线图。  结果  内蒙古初中生网络成瘾报告率为2.1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高年级(初二:OR=1.54;初三:OR=1.64)、被家长打骂(OR=1.06)、住校(OR=2.28)、遭受校园欺凌(OR=1.91)、有焦虑症状(OR=3.15)、存在物质滥用行为(吸烟:OR=2.56;饮酒:OR=2.29;为了高兴吸可溶性溶剂:OR=2.17;除咳嗽外使用止咳剂:OR=1.50;无医生许可使用镇静剂:OR=1.34)与初中生网络成瘾均呈正相关(P值均 < 0.05)。基于以上影响因素建立列线图,曲线下面积为0.819,校准曲线表明预测值与实测值基本一致。  结论  内蒙古初中生网络成瘾与生活环境和物质滥用行为有关。应重视初中生生活环境,加强物质滥用的预防教育,以减少网络成瘾的发生。
童年创伤经历影响成年早期个体风险决策的功能性近红外脑成像技术研究
季善玲, 王琰, 陈玉宙, 杜玉昕, 贾司琦, 林鑫玉, 刘冰倩, 苏懋萱, 王睿, 王玥, 郁昊
2024, 45(10): 1460-1464. doi: 10.16835/j.cnki.1000-9817.2024319
摘要(48) HTML(18) PDF(6)
摘要:
  目的  利用功能性近红外脑成像技术(fNIRS)研究童年创伤经历对成年早期个体风险决策的影响,为明确童年创伤影响个体风险决策的脑机制提供参考。  方法  2023年12月至2024年3月,采用分层抽样和方便抽样相结合的方法,将从济宁医学院抽取的28名童年创伤经历和32名健康大学生分为童年创伤经历组和健康对照组,所有被试参与爱荷华博弈任务的fNIRS实验。对fNIRS数据预处理后,进行脑区激活、功能连接、图论属性(度中心性、介数中心性和局部效率)分析以及受试者工作特性曲线分析。  结果  与健康对照组相比,童年创伤经历组在劣势牌选择次数上降低(Z=-0.88),在右侧额极激活水平上降低(Z=-2.59),在左侧背外侧前额叶与右侧背外侧前额叶(Z=-3.78)、左侧背外侧前额叶与右额极(Z=-3.68)的功能连接均降低(P值均 < 0.05)。童年创伤经历组右侧额下回度中心性指标高于健康对照组,左侧和右侧背外侧前额叶度中心性指标低于健康对照组(Z值分别为2.13,-2.53,-2.12);童年创伤经历组右侧额下回介数中心度指标高于健康对照组(Z=2.47);童年创伤经历组右侧额下回、左侧和右侧额极局部效率指标均高于健康对照组(Z值分别为2.51,2.17,2.53)(P值均 < 0.05)。ROC曲线分析显示,局部效率取得最高曲线下面积(AUC=0.68)。  结论  伴有童年创伤的成年早期个体更倾向于低收入、低损失的决策,并在整个风险决策过程中表现为额极激活水平降低、脑网络连接属性异常等现象,可能是由于童年创伤导致个体形成过度防御机制的神经基础。
中国中小学生睡眠状况及其与抑郁症状的关联
袁亚运
2024, 45(10): 1465-1470. doi: 10.16835/j.cnki.1000-9817.2024301
摘要(80) HTML(22) PDF(30)
摘要:
  目的  了解中国中小学生睡眠状况及其与抑郁症状的关系,为改善中小学生睡眠和降低抑郁症状发生率提供科研证据。  方法  利用2018和2020年中国家庭追踪调查(CFPS)中4 232名在校中小学生数据,使用自报方式了解睡眠状况,使用简易流调中心抑郁量表(CES-D8)测量抑郁症状。采用方差分析、χ2检验、多元线性回归分析和限制性立方样条模型分析中小学生睡眠状况及其与抑郁症状的关联。  结果  2018—2020年中国中小学生平均学习日、休息日夜晚睡眠时长分别为(7.96±1.38)(9.30±1.51)h,睡眠不足报告率依次是42.75%,11.41%;1 921名(45.39%)中小学生报告有午睡习惯,567名(13.40%)中小学生午睡>1.0 h/d;2 997名(70.82%)中小学生报告周末补觉,595名(14.06%)中小学生补觉>2.0 h/d。多元线性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控制其他因素后,学习日夜晚睡眠不足、休息日夜晚睡眠不足、周末补觉>2.0 h/d均与中小学生抑郁症状呈正相关(β值分别为0.40,0.39,0.41,P值均 < 0.05)。限制性立方样条分析结果显示,调整性别、年龄、城乡、地区、自评健康和体质量指数等因素后,学习日夜晚睡眠时长、休息日夜晚睡眠时长和午睡时长与中小学生抑郁症状均呈非线性剂量反应关系(P总趋势值均 < 0.05,P非线性值均 < 0.05),最佳时长分别约为9.0 h,10.0 h和40 min。  结论  中小学生夜晚睡眠不足、午休不科学和周末补觉过长均是抑郁症状的重要风险因素。应积极改变中小学生的不良睡眠行为,降低其抑郁症状发生风险。
童年期不良经历与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关联的网络分析
刘爱楼, 翟如月, 张李斌
2024, 45(10): 1481-1485. doi: 10.16835/j.cnki.1000-9817.2024303
摘要(63) HTML(22) PDF(15)
摘要:
  目的  探究大学生童年期不良经历(ACEs)与心理健康状况之间的关系,为制定有针对性的干预方案提供实证依据。  方法  2023年10—11月,采用ACEs问卷和症状自评量表(SCL-90),对整群随机抽取的湖北省3所高校1 974名在校大学生进行调查,采用网状分析法构建网络结构分析大学生ACEs与SCL-90症状因子的关联。  结果  大学生SCL-90症状因子和ACEs网络结构稳定,各自形成较为紧密的集群;ACEs与SCL-90症状因子之间存在89条非零边。“情感忽视—抑郁”在连接ACEs和SCL-90症状因子网络中具有重要的通路作用。SCL-90症状因子的“抑郁、焦虑和人际关系敏感”在ACEs和SCL-90症状因子网络中的中心性最高。ACEs中的“情感忽视和身体忽视”和SCL-90症状因子中的“抑郁和精神病性”具有较高的节点桥预期影响,作为“接触点”激活整个网络。  结论  尽早识别和干预情感忽视和身体忽视,并重点关注童年期受忽视者的抑郁、焦虑情绪和人际关系敏感症状,有利于提升大学生的整体心理健康水平。
江西省初中生力量素质与抑郁焦虑共患及其亚型的关联
于良, 翟占魁, 蒋竞, 沙冕, 陈忠丽
2024, 45(10): 1486-1491. doi: 10.16835/j.cnki.1000-9817.2024307
摘要(52) HTML(19) PDF(7)
摘要:
  目的  分析初中生力量素质与抑郁焦虑共患(CDA)及其亚型的关联,为改善初中生心理健康状况提供参考。  方法  采用方便抽样方法,于2023年9—11月选取江西省4座城市(南昌市、赣州市、九江市、上饶市)10 007名13~16岁初中生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问卷调查和身体素质测试收集初中生基本信息并评估学生抑郁焦虑状况及力量素质。运用χ2检验比较初中生CDA及其亚型在不同人口学特征、睡眠、体力活动和超重肥胖情况检出率的组间分布差异,采用Logistic回归模型推断初中生力量素质与CDA及其亚型的关联强度。  结果  初中生CDA总体检出率为11.04%,其中CDA亚型中轻抑郁-轻焦虑型、焦虑为主型、抑郁为主型、重抑郁-重焦虑型检出率分别为3.67%,3.35%,0.39%,3.64%。相比握力及立定跳远成绩>P75组别,其他组别CDA发生风险均增加(握力:P25~P75组,OR=1.20, < P25组,OR=1.28;立定跳远:P25~P75组,OR=1.31, < P25组,OR=1.51;P值均 < 0.05)。在不同类型CDA亚型分层中,相比握力成绩>P75组别,P25~P75和 < P25组别轻抑郁-轻焦虑型发生风险均增加(OR值分别为1.32,1.44,P值均 < 0.05)。相比立定跳远成绩>P75组别,其他组别焦虑为主型、重抑郁-重焦虑型发生风险均增加(焦虑为主型,P25~P75组,OR=1.32;重抑郁-重焦虑型, < P25组,OR=1.87,P值均 < 0.05)。  结论  初中生较低水平的握力及立定跳远成绩与CDA及其亚型呈正相关,较低水平的下肢力量可能是重抑郁-重焦虑CDA的重要预测因素。
疾病控制
常州市7~8岁儿童柔韧性扁平足筛查结果及相关因素分析
戴小宇, 冯科曙, 许晨阳, 张益舸, 丁凯, 赵镒汶, 王逸荣, 李雪菲, 丁文鸽
2024, 45(10): 1471-1475. doi: 10.16835/j.cnki.1000-9817.2024285
摘要(68) HTML(25) PDF(14)
摘要:
  目的  分析常州市7~8岁儿童柔韧性扁平足(PFF)的检出率及相关因素,为防治PFF提供可行依据。  方法  2023年12月至2024年2月,采用分层整群随机抽样方法抽取常州市10所小学共1 685名7~8岁儿童,使用足部光学评估记录装置进行PFF筛查,并记录性别、体质量指数(BMI)、饮食情况、运动情况、穿鞋习惯等资料。站立位时使用骨科测量尺在体表测量后足外翻角,同时对合并平足症的儿童进行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评估疼痛程度。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PFF的相关因素。  结果  调查对象中PFF整体检出率为27.4%,男、女生PFF检出率分别为30.3%和24.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7.96,P < 0.01)。PFF以轻度平足(60.8%)和双侧发病(60.4%)为主,其中13.2%的PFF合并平足症,VAS平均为(2.86±0.73)分。56.1%的儿童合并PFF时具有正常的后足外翻角。性别(男生)、高BMI和偏好鞋楦前翘鞋型与PFF检出均呈正相关(OR值分别为1.74,1.54,1.13,P值均 < 0.05)。按性别分层比较后,男童经常运动、女童年龄与PFF检出均呈负相关(OR值分别为0.40,0.64,P值均 < 0.05)。  结论  7~8岁儿童PFF检出率较高,PFF合并平足症或后足外翻的检出率相对较低、隐匿性较高,对PFF应做到早发现、早干预。
上海市2015—2019年学校和托幼机构呕吐腹泻疫情流行特征及空间分布
宫霄欢, 肖文佳, 郑雅旭, 林声, 俞晓, 吴寰宇, 陈健, 潘浩
2024, 45(10): 1476-1480. doi: 10.16835/j.cnki.1000-9817.2024292
摘要(41) HTML(13) PDF(7)
摘要:
  目的  回顾性分析2015—2019年上海市学校和托幼机构呕吐腹泻疫情的流行特征和空间分布,为优化学校和托幼机构呕吐腹泻疫情防控提供科学依据。  方法  分析比较2015—2019年上海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接报呕吐腹泻疫情的流行病学特征,计算学校和托幼机构疫情发生率、发病率,并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其影响因素;采用Moran's I指数分析全局和局部空间自相关性。  结果  接报的344起呕吐腹泻疫情中,98.26%发生在幼儿园、中小学等各类教育机构,单起疫情涉及病例中位数为15例。疑似暴发疫情数和涉及病例数构成比在2015年最高(60.00%,84.35%),随后逐年下降至2019年的16.00%和38.80%。86.98%的疫情传播途径为人-人接触传播;在采集的329起疫情病例和/或环境样本中,检出的最主要病原为诺如病毒(280起),2016年首次在疫情中检出札如病毒。疫情有明显的季节性,包括2个高峰(11,3月)和1个低谷(7月);主要发生在小学(44.38%)和幼儿园(32.84%),与幼儿园相比,小学、一贯制学校、中学和其他机构发生疑似暴发疫情的概率更高(调整OR值分别为6.40,9.16,12.64,5.58,P值均 < 0.01)。未发现各区教育机构疫情发生率、发病率存在高-高聚集区域。  结论  小学和幼儿园是呕吐腹泻疫情的防控重点场所,每学期开学及每年流行高峰前,应针对性加强防控措施;疑似病例出现症状后及时报告、暂缓入校,规范机构内呕吐物处置,以减少人际传播、控制疫情规模。
陕西省中小学校教室环境与学生筛查性近视的关联
李敏敏, 赵静珺, 王妍昕, 米白冰, 贺文香, 史伟
2024, 45(10): 1492-1496. doi: 10.16835/j.cnki.1000-9817.2024298
摘要(52) HTML(20) PDF(13)
摘要:
  目的  了解陕西省中小学教室环境与学生近视的关联,为制定有效的儿童青少年近视防控发展策略提供参考。  方法  2022年11月至2023年3月,采用分层整群随机抽样方法从陕西省10个地市所有区县抽取中小学校,以整班为单位对386间教室进行环境卫生学检测,对3 760名学生采用对数视力表和非散瞳电脑验光进行视力检查,同时进行问卷调查。采用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中小学校教室环境与学生筛查性近视的关联。  结果  有2 299名中小学生筛查出近视,检出率为61.14%。调整性别、学段、睡眠时间、户外活动时间、电子移动设备使用时间和放学后作业时间等因素后,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黑板面平均照度、黑板面照度均匀度不合格教室中小学生发生筛查性近视的风险分别是合格教室的1.24(OR=1.24,95%CI=1.08~1.43)和1.31倍(OR=1.31,95%CI=1.06~1.60)(P值均 < 0.05)。亚组分析结果显示,黑板面平均照度不合格教室男生检出筛查性近视的风险是合格教室的1.26倍(OR=1.26,95%CI=1.04~1.54),黑板尺寸不合格教室女生检出筛查性近视风险是合格教室的1.55倍(OR=1.55,95%CI=1.19~2.02),黑板面照度均匀度不合格教室女生筛查性近视的检出风险是合格教室的1.38倍(OR=1.38,95%CI=1.01~1.89)(P值均 < 0.05)。  结论  陕西省中小学教室环境卫生合格率有待提高,黑板尺寸、黑板面平均照度和照度均匀度不合格与学生筛查性近视发生风险的增加有关。
天津市学校猩红热聚集疫情中A组链球菌检出情况
董晓春, 李琳, 张颖
2024, 45(10): 1497-1499. doi: 10.16835/j.cnki.1000-9817.2024286
摘要(40) HTML(18) PDF(7)
摘要:
  目的  探讨学校猩红热聚集性疫情中病例同班级人员A组链球菌(GAS)的感染情况,并对影响GAS检出的相关因素进行分析,为开展猩红热防控工作提供参考。  方法  选择2023年天津市报告猩红热聚集性疫情的学校中有猩红热病例出现的班级,采集班级中除病例(共97例)外其他同学的咽拭子标本(共528份)开展GAS的分离和鉴定。应用条件Logistic回归对影响GAS检出的因素进行分析。  结果  12起猩红热聚集疫情涉及的15个班级中,学生检出GAS总阳性率为21.02%;班级GAS阳性检出率与班级内猩红热病例数呈正相关(r=0.82,P < 0.01)。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被采样学生有咽痛(OR=2.53,95%CI=1.61~3.99)、扁桃体肿大(OR=1.90,95%CI=1.15~3.14)者检出GAS阳性可能性更大(P值均 < 0.05)。  结论  学校猩红热聚集性疫情中与病例同班的临床咽痛、扁桃体肿大的学生检出GAS的可能性更大。应关注学校猩红热聚集性疫情中咽痛、扁桃体肿大的学生,采取与病例同样的管理方式,同时对病例班级中的密切接触者判定不应局限于病例周围的学生。
中学生健康危险行为与肥胖和抑郁症状的关联
孙志颖, 张献伟, 袁雯, 董彦会, 徐渴, 赵赛赛, 陈璐, 刘忠慧
2024, 45(10): 1505-1510. doi: 10.16835/j.cnki.1000-9817.2024304
摘要(78) HTML(24) PDF(18)
摘要:
  目的  了解天津市中学生肥胖和抑郁症状共患的趋势,为探索健康危险行为的聚集模式及其对肥胖和抑郁症状的影响提供依据。  方法  于2019—2023年在天津市16个区采用分层整群随机抽样的方法,共抽取93 435名中学生调查肥胖、抑郁症状和健康危险行为情况。采用潜类别分析对健康危险行为进行分类,通过χ2检验和Logistic回归分析探讨健康危险行为不同分类对肥胖和抑郁症状的影响。  结果  天津市中学生2019—2023年的肥胖检出率为先升高(2019,2020年:20.90%,23.35%)后降低再逐渐平稳(2021—2023年:22.20%~22.69%),抑郁症状检出率呈降低趋势(21.65%下降至14.92%)。肥胖和抑郁症状共患检出率先升高(2019,2020年:4.62%,4.66%)后逐渐降低至2023年的3.43%,其中男生高于女生,城区高于郊区。潜类别分析将健康危险行为分为缺乏运动组、睡眠不足等不良行为组、不良饮食组和健康组4类,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调整人口学特征后,前3组中学生肥胖和抑郁症状共患检出风险分别是健康组的1.35(OR=1.35,95%CI=1.15~1.59)、4.20(OR=4.20,95%CI=3.50~5.04)、1.84(OR=1.84,95%CI=1.40~2.38)倍(P值均 < 0.05)。  结论  天津市中学生2019—2023年肥胖和抑郁症状共患率先上升后逐渐降低,应从运动、饮食、睡眠等多种行为方面对肥胖和抑郁进行综合干预。
卫生监督
医教融合型学校卫生保健教师核心能力调查
侯晓静, 冯诗颖
2024, 45(10): 1500-1504. doi: 10.16835/j.cnki.1000-9817.2024317
摘要(48) HTML(20) PDF(11)
摘要:
  目的  基于医教融合型学校卫生保健教师核心能力视角对中国首个卫生教育专业本科毕业生进行调研,为提升人才培养质量提供依据。  方法  采用学校卫生保健教师核心能力标准设计问卷,于2023年1—5月选取92名就职于中小幼学校的上海杉达学院卫生教育本科毕业生进行问卷调研,了解对毕业时核心能力达成度、目前核心能力表现度和核心能力条目重要性的评价。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或方差分析,开放性问题采用词云图分析。  结果  在九大核心能力维度中,毕业生对师德修养、意外事件应急处置、学校公共卫生事件防控3个能力维度的达成度(4.52±0.59,4.38±0.61,4.32±0.70)和表现度评分(4.58±0.55,4.49±0.62,4.50±0.61)均位居前三。相比于毕业时的达成度,核心能力目前表现度的评分均值除健康教育基本素养外,其他各维度的目前表现度均上升(t=2.28~4.69,P值均 < 0.05);其中“健康教育基本素养”的顺位较毕业时下降(从第5顺位下降到第8顺位),“学校卫生管理与改进”顺位上升(从第8顺位上升到第5顺位)。不同届毕业生在核心能力毕业时达成度(F=0.56~1.45)、目前表现度方面的评价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F=0.73~1.23)(P值均>0.05)。毕业生认为最为重要的核心能力主要集中于意外事件的应急处置、传染病防控、常见疾病症状的识别和健康管理、师德修养方面。  结论  医教融合型学校卫生保健教师的核心能力发展尚不均衡,不同届卫生教育本科毕业生的核心能力表现度具有相对同质性。医学相关能力和师德修养是毕业生认为最为重要的核心能力。
综述
复杂运动情境对中小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进展
夏树花, 殷世震, 彭玉林
2024, 45(10): 1511-1515. doi: 10.16835/j.cnki.1000-9817.2024306
摘要(52) HTML(23) PDF(23)
摘要:
青少年的心理健康状况受到广泛关注,复杂运动情境对促进中小学生心理健康具有重要意义。文章通过梳理分析国内外相关研究成果,探讨复杂运动情境对中小学生心理健康问题,尤其是抑郁、焦虑、睡眠、认知及社交能力的影响,探寻复杂运动情境促进中小学生心理健康的科学依据,为教育工作者设计和实施有效的健康教育提供依据。
儿童青少年心血管健康的评价方法与应用
胡佳乐, 王希, 吕慧玲, 胡佳, 沈蕙
2024, 45(10): 1516-1520. doi: 10.16835/j.cnki.1000-9817.2024315
摘要(54) HTML(23) PDF(21)
摘要:
心血管疾病是中国和全球死亡和疾病负担的主要原因。儿童青少年时期的心血管健康状态已被证明是成年期心血管健康的有力预测指标。研究总结了儿童青少年心血管健康的主要评价方法,包括简单生活方式7、生命八要素和心血管危险因素聚集等,相关指标包括饮食、身体活动、尼古丁暴露、睡眠健康、体质量指数、血脂、血压、血糖等以及评价方法的应用,旨在为制定适用于中国儿童青少年心血管健康评价方法提供更多思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