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言板

尊敬的读者、作者、审稿人, 关于本刊的投稿、审稿、编辑和出版的任何问题, 您可以本页添加留言。我们将尽快给您答复。谢谢您的支持!

姓名
邮箱
手机号码
标题
留言内容
验证码

2021年  第42卷  第3期

述评
中国学龄儿童营养健康状况及改善措施建议
张倩
2021, 42(3): 321-324, 333. doi: 10.16835/j.cnki.1000-9817.2021.03.001
摘要(1126) HTML (458) PDF(128)
摘要:
学龄儿童处于生长发育和行为培养的关键时期。中国学龄儿童在营养健康状况逐步改善的同时,也面临超重肥胖迅速增加、营养不足依然存在、微量营养素摄入不足的多重挑战。不仅与膳食结构不合理、身体活动不足及行为生活方式不健康密切相关,也受到社会生活环境的影响。中国各部门陆续出台了一系列营养健康相关政策和行动,从贫困农村儿童营养改善、儿童肥胖防控等多方面采取综合措施促进学龄儿童健康成长。国际组织也建议各国政府采取综合策略和措施,从改善食物环境入手,保障儿童健康。建议加强法规建设,落实营养宣传教育和膳食指导,强化家长责任,及时开展政策的监测评估,整体推进儿童营养健康改善。
专题笔谈
全面性教育视角下中国义务教育阶段课程标准与教材分析
郭凌风, 刘文利
2021, 42(3): 325-328. doi: 10.16835/j.cnki.1000-9817.2021.03.002
摘要(1018) HTML (552) PDF(99)
摘要:
全面性教育是一个基于课程,探讨性的认知、情感、身体和社会层面意义的教学过程。结合教材分析模型与解释结构模型法(ISM),基于全面性教育视角对中国义务教育阶段的课程标准和教材进行分析与评价,发现全面性教育内容在19项课程标准中有侧重地出现,在各科教材的教学目标、内容、练习活动和编写元素中也有迹可循。在全面性教育视角下,课程标准与教材的教学目标与知识的可靠性、教学内容的全面性、教学实践的可行性和有效性均需要得到进一步加强和提高。
营养改善计划地区学生营养专栏
中国农村营养改善计划地区2019年学生零食消费及影响因素
毕小艺, 李荔, 杨媞媞, 徐培培, 曹薇, 许娟, 甘倩, 潘慧, 胡小琪, 张倩
2021, 42(3): 329-333. doi: 10.16835/j.cnki.1000-9817.2021.03.003
摘要(559) HTML (292) PDF(39)
摘要:
  目的  分析中国中西部贫困农村中小学生的零食消费情况及影响因素,为正确引导儿童合理消费零食、促进健康成长提供基础数据。  方法  2019年,在实施“农村义务教育学生营养改善计划”的中西部22个省699个县中,分片选取1~3个国家试点县,共选取50个重点监测县。按照不同供餐模式,随机各抽取2所小学和2所初中作为重点监测学校。从小学三年级到初中三年级,每个年级抽取1~2个班。采用学生调查表收集所调查的27 374名学生的零食消费频率、花费和种类等信息。  结果  中国中西部贫困农村有14.0%的学生每天吃零食≥2次,21.6%的学生每天零食花费≥3元。零食选择的前3位依次是蔬菜、水果(50.6%),饼干、面包(50.1%),膨化食品(40.0%)。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母亲在外地打工、父母都在外地打工、企业供餐、校园里有小卖部或超市的学生每天摄入≥1次零食的可能性更高(OR值分别为1.35,1.19,1.11,1.51,P值均 < 0.05)。  结论  中国中西部贫困农村中小学生零食消费现象较为普遍,且存在零食选择不合理的问题。应建立个人、家庭、学校、社会全方位支持引导的健康教育体系,引导学生合理选择零食。
成都市某农村学校营养相关指南健康教育干预效果评价
李荔, 冯敏, 毕小艺, 李晓辉, 杨博, 张倩
2021, 42(3): 334-336, 341. doi: 10.16835/j.cnki.1000-9817.2021.03.004
摘要(480) HTML (308) PDF(33)
摘要:
  目的  探讨运用多种学龄儿童营养健康指南对小学学生知信行的干预效果,为指导学生合理膳食,改善不良饮食行为提供参考。  方法  选取成都市1所学校食堂供餐小学为干预校,另选条件相当的1所小学作为对照校。对干预校学生进行为期半年的营养宣教干预,对照校不提供干预措施。干预前后抽取三至五年级学生共589名进行问卷调查(终末调查558名,失访31名)。  结果  干预前,干预组和对照组大部分营养知识知晓率、总体知晓率达到80%以上的比例、饮食行为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干预后,干预组学生的营养知识知晓率以及总体知晓率达到80%以上的比例高于对照组(P值均 < 0.05);干预组早餐食物种类1种以下的比例(26.6%)低于对照组(49.4%),每周吃鸡蛋、喝牛奶的次数和吃蔬菜种类每天≥3种的比例均高于对照组(P值均 < 0.01);干预组学生剩饭率(15.8%)低于对照组(57.9%)(χ2=99.47,P < 0.01)。  结论  综合运用多种学龄儿童营养健康指南进行营养宣教,能够提高学生的营养知识知晓率,改善不良饮食行为。
学生营养改善计划学校供餐配餐状况变迁
徐培培, 杨媞媞, 许娟, 曹薇, 李荔, 甘倩, 潘慧, 张倩
2021, 42(3): 337-341. doi: 10.16835/j.cnki.1000-9817.2021.03.005
摘要(565) HTML (275) PDF(44)
摘要:
  目的  分析中国2013—2017年“农村义务教育学生营养改善计划”(以下简称“营养改善计划”)监测学校电子配餐软件使用和食谱制定等情况,为提高学校供餐质量提供基础数据。  方法  2013—2017年,在“营养改善计划”覆盖的中国中西部22个省699个国家试点县中,分别按照食堂供餐、企业供餐和混合供餐3种供餐方式,随机抽取不少于10%的小学和初中作为调查学校,每年填写学校调查问卷。  结果  2013—2017年,学校“学生电子营养师”等配餐软件使用比例分别为11.7%,8.0%,17.8%,16.9%和14.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345.09,P < 0.01)。学校食谱制定者包括学校、教育局、医院或高校、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等,2017年分别占74.9%,20.0%,3.7%,1.3%,不同学校类型、地区、供餐方式食谱制定者构成比例均有差异,且随年度变化趋势均有所区别(P值均 < 0.05)。各年度,食品安全是学校食谱制定时的主要考虑因素,2014—2017年将食品安全作为主要考虑因素的比例分别为58.0%,78.4%,70.6%和87.4%。  结论  2013—2017年,学校电子配餐软件使用比例和使用频率均较低,学校食谱制定缺乏专业人员指导。应进一步加强配餐软件的推广,提高食堂工作人员营养知识水平和技能,促进学生餐营养均衡。
学生营养改善计划2012—2017年学校膳食能量与宏量营养素供应变迁
甘倩, 徐培培, 李荔, 杨媞媞, 曹薇, 许娟, 潘慧, 胡小琪, 张倩
2021, 42(3): 342-345. doi: 10.16835/j.cnki.1000-9817.2021.03.006
摘要(571) HTML (324) PDF(38)
摘要:
  目的  了解“农村义务教育学生营养改善计划”(以下简称“营养改善计划”)试点地区学校食堂食物供应中能量与宏量营养素供应变化趋势,为推进中西部贫困农村学校合理供餐、促进儿童健康成长提供基础数据。  方法  从2012—2017年,对中西部22省699个国家试点县,按照不同的供餐模式抽取10%的学校进行监测,计算学校每人每天能量和碳水化合物供应量、蛋白质和脂肪供能比,并与《学生营养餐指南》(WS/T 554—2017)进行比较。  结果  “营养改善计划”地区试点学校供餐的能量和蛋白质每日供应量呈上升趋势,能量从2012年的1 566.5 kcal(1 kcal=4.18 kJ)增加到2017年的1 927.4 kcal,蛋白质从49.0 g增加到61.0 g;脂肪供能比从31.9%上升为34.9%,碳水化合物供能比逐步下降(F值分别为83.38,128.36,20.27,17.28,P值均 < 0.05)。2017年能量供应量达标率为17.5%,蛋白质供应量达标率为26.8%。  结论  “营养改善计划”地区能量和宏量营养素供应仍不合理。应采取措施进一步加强中西部贫困农村食堂食物供应的膳食指导,为改善贫困农村儿童的营养健康状况提供良好保障。
中国2012—2017年农村营养改善计划地区学生生长迟缓状况
曹薇, 杨媞媞, 徐培培, 李荔, 甘倩, 潘慧, 许娟, 胡小琪, 张倩
2021, 42(3): 346-349. doi: 10.16835/j.cnki.1000-9817.2021.03.007
摘要(526) HTML (280) PDF(34)
摘要:
  目的  分析2012—2017年中国中西部贫困农村营养改善计划地区学生生长迟缓状况,为促进中国贫困农村儿童的营养健康提供基础数据。  方法  利用2012—2017年连续6年农村义务教育学生营养改善计划监测评估中6~15岁学生的身高数据,按照《学龄儿童青少年营养不良筛查标准》(WS/T 456—2014)筛选生长迟缓,比较中西部、男女生、不同年龄段学生的生长迟缓检出率及其变迁。  结果  2012—2017年,监测地区6~15岁学生的生长迟缓检出率各年份分别为8.0%,7.9%,6.9%,6.5%,6.0%和5.3%,5年间下降了2.7百分点,中部地区下降了1.8百分点,西部地区下降了4.0百分点;男生生长迟缓检出率共下降了2.7百分点,女生下降了2.9百分点;13岁下降幅度最高,为4.0百分点。  结论  2012—2017年农村学生营养改善计划地区6~15岁学生生长迟缓检出率呈逐年下降趋势,但总体仍较高,且存在一定的地区差异, 需要制定更有针对性的营养改善策略。
中国2012—2017年农村学生营养改善计划地区学生缺勤状况
许娟, 徐培培, 杨媞媞, 李荔, 甘倩, 曹薇, 潘慧, 胡小琪, 张倩
2021, 42(3): 350-353, 357. doi: 10.16835/j.cnki.1000-9817.2021.03.008
摘要(581) HTML (322) PDF(45)
摘要:
  目的  分析中国中西部贫困农村学生缺勤状况变化,为进一步改善农村学生营养健康水平提供基础数据。  方法  在中国中西部22个省699个“农村义务教育学生营养改善计划”国家试点县中,在每个县按照供餐模式分层后随即抽取10%~30%的小学和初中作为监测学校,收集2012—2017年的每年3—6和9—12月学生出勤信息。  结果  2012—2017年监测学校的学生总缺勤率为26.0/万,2012—2016年由30.8/万逐年下降至23.4/万,2017年又增高到28.2/万。西部地区学生缺勤率(29.4/万)高于中部地区(21.5/万),小学生病假缺勤率(15.0/万)高于初中生(13.4/万),初中生事假缺勤率(16.9/万)高于小学生(9.9/万);混合供餐学校学生缺勤率(28.5/万)高于食堂供餐学校的学生(26.4/万),后者又高于企业供餐者(25.0/万)。病假缺勤率以12月为最高(18.4/万),事假缺勤率以6月为最高(14.6/万)。  结论  “农村义务教育学生营养改善计划”实施地区学生缺勤率总体呈逐年下降趋势,不同地区、学段、供餐模式及学校属地的学生缺勤率不同。
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
上海地区小学生睡眠时间睡眠质量及影响因素研究
孙力菁, 张喆, 周月芳, 周欣怡, 罗春燕
2021, 42(3): 354-357. doi: 10.16835/j.cnki.1000-9817.2021.03.009
摘要(529) HTML (347) PDF(50)
摘要:
  目的  研究上海地区小学生睡眠时间和睡眠质量现状及影响因素,为该阶段学生提升睡眠健康的干预促进工作提供依据。  方法  采用分层整群随机抽样方法,抽取上海市4个城区和4个郊区16所小学的3 410名学生进行问卷调查和体格检查。运用χ2检验进行定性资料的组间比较,用二元Logistic回归法分析睡眠质量的影响因素。  结果  上海地区小学生每日平均睡眠时间 < 10 h的比例有93.0%。睡眠质量不良的发生率为66.8%,其中女生为67.1%,男生为66.6%,发生率最高的3项睡眠问题依次为白天嗜睡(80.9%)、睡眠持续时间不规律(74.1%)以及睡眠焦虑(59.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级、每天进行中等强度体力活动(OR=1.51,95%CI=1.04~2.21)以及每天步行10 min以上(OR=1.27,95%CI=1.08~1.50)是影响上海市小学生睡眠质量的主要因素(P值均 < 0.05)。  结论  上海地区小学生睡眠时间不足和睡眠质量不良发生率高,且与年级和体力活动相关。低年级的睡眠健康干预重点是睡眠质量,而高年级的重点是睡眠时间,适度增加中等强度体力活动和步行运动是促进学生睡眠健康的重要措施。
大肌肉运动干预对孤独症儿童运动和社交能力的影响及其相关性
刘荣盛, 詹晓梅, 黎霞芳, 戴磊, 张思静, 洪佳彧, 陈琳艳
2021, 42(3): 358-362, 366. doi: 10.16835/j.cnki.1000-9817.2021.03.010
摘要(651) HTML (412) PDF(53)
摘要:
  目的  探究大肌肉运动干预对孤独症儿童运动及社交能力的影响,并分析运动与社交能力间的相关性,为孤独症儿童社交能力的康复干预提供新思路。  方法  通过微信公众号在南昌市招募23名确诊孤独症儿童,随机分为实验组(13名)和对照组(10名),实验组进行6周的大肌肉运动干预,对照组保持原有生活状态,通过大肌肉动作发展测试第3版(TGMD-3)量表检测运动能力的变化,社交反应量表(SRS)、孤独症儿童社会技能评定量表(ASSS)检测社交能力的变化,并分析运动与社交能力的相互关系。  结果  干预前实验组TGMD-3得分为(34.31±19.79)分,干预后为(59.77±13.92)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5.28,P < 0.01)。干预前实验组SRS与ASSS得分分别为(96.77±15.79,97.31±29.22)分,干预后分别为(82.92±15.86,117.62±24.93)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4.55,-5.61,P值均 < 0.01)。干预后对照组TGMD-3、SRS与ASSS得分较干预前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大肌肉运动能力和物体操控能力与SRS总分、ASSS总分相关均有统计学意义(rSRS值分别为-0.49,-0.45;rASSS值分别为0.54,0.51,P值均 < 0.05)。  结论  大肌肉运动干预能够提高孤独症儿童的运动能力和社交能力,孤独症儿童运动能力与社交能力之间具有正相关。
中国五省小学生视屏时间与自我伤害行为的关联
刘志浩, 刘志业, 吕书红
2021, 42(3): 363-366. doi: 10.16835/j.cnki.1000-9817.2021.03.011
摘要(495) HTML (314) PDF(32)
摘要:
  目的  了解小学生视屏时间与自我伤害行为的关联,为制定小学生自我伤害行为预防提供依据。  方法  采用分层随机整群抽样方法,于2017年6—11月选取浙江、广东、江西、四川、贵州5省1 090名小学生进行问卷调查,分析视屏时间和自我伤害行为的关联。  结果  5.6%的小学生每天视屏时间>2 h,男生、农村学生、健康素养较低的学生、饮酒的学生每天视屏时间过长,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值分别为12.35,6.94,6.86,16.86,P值均<0.05),每周零花钱不同的学生视屏时间分布不同(P<0.01)。11.3%的小学生有过自我伤害行为,西部地区、男生、三年级、农村、监护人为其他成年亲属、健康素养较低、吸烟、饮酒、每天视屏时间>2 h的学生自我伤害行为发生率较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值分别为27.31,11.49,23.91,22.12,15.11,55.16,19.03,25.16,19.35,P值均<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与视屏时间≤2 h的学生相比,视屏时间>2 h的学生自我伤害行为较高(OR=2.62,95%CI=1.31~5.23)。  结论  小学生自我伤害行为与视屏时间有关,应在小学生中开展减少视屏时间的健康教育工作。
广州市中学生生活行为模式分析
李章龙, 饶淑芳, 宋芯蕊, 邱园园, 梁健平, 谈蔚清, 杨翌, 郜艳晖, 刘丽, 李丽霞
2021, 42(3): 367-370. doi: 10.16835/j.cnki.1000-9817.2021.03.012
摘要(463) HTML (316) PDF(22)
摘要:
  目的  识别广州市青少年的生活行为模式,为对不同生活行为模式青少年进行有针对性的个体化干预提供科学依据。  方法  采用方便抽样对广州市城区27所中学12 540名学生进行问卷调查,构建潜在类别模型对青少年的生活行为模式进行识别,比较不同亚组青少年饮食习惯认知及参加体育锻炼意愿的差异。  结果  基于潜在类别模型识别出3种生活行为模式,其中“高甜食零食/长视屏时间、睡眠及运动不足组”3 797名(30.3%),低营养膳食/严重睡眠及运动不足组2 745名(21.9%),一般饮食/睡眠及运动不足组5 998名(47.8%)。各亚组青少年对自己饮食习惯的认知(χ2=671.54)和参加体育锻炼的意愿不同(Z=153.16),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  结论  不同亚类的青少年具有独有的特点,实际干预工作中需要针对不同生活模式青少年的特有特征给予最迫切的需求和指导,实施有针对性的干预。
北京通州区中小学生家长为子女接种新冠疫苗意愿及影响因素
赵春艳, 石晶, 张国峰, 刘波
2021, 42(3): 371-374,380. doi: 10.16835/j.cnki.1000-9817.2021.03.013
摘要(430) HTML (231) PDF(37)
摘要:
  目的  了解北京市通州区中小学生家长接种新型冠状病毒疫苗(以下简称“新冠疫苗”)意愿及影响因素,为分析学生接种新冠病毒疫苗的可行性提供参考。  方法  采用多阶段分层整群随机抽样方法抽取通州区3 026名学生家长,采用问卷星进行线上调查,比较不同特征家长对新冠疫苗接种意愿的差异;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调查对象为孩子接种新冠疫苗的相关因素。  结果  65.40%的家长愿意为孩子接种新冠疫苗。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农村地区、孩子为女生、孩子健康状况良好、直接参与新冠防控工作、为孩子接种过自费疫苗的家长接种意愿更高(OR值分别为1.17,1.33,0.64,1.32,1.47,P值均<0.05)。  结论  通州区中小学家长为孩子接种新冠疫苗的接种意愿较低。应加大政府权威部门、官方媒体的宣传,通过医务人员推荐提高疫苗接种率。
学校健康促进干预对中学生超重肥胖的影响
程巧云, 郑文峰, 吴宏, 赵建明, 郭振平
2021, 42(3): 381-384,388. doi: 10.16835/j.cnki.1000-9817.2021.03.015
摘要(564) HTML (323) PDF(51)
摘要:
  目的  评价学校健康促进对中学生超重肥胖的干预效果,为有效预防控制学生超重肥胖提供参考依据。  方法  采用分层整群随机抽样方法,在三门峡市10所中学中随机抽取干预组和对照组初中、高中各1所,再从被抽取的4所中学中,初、高中一二年级每个年级随机抽取2个班的在校学生为研究对象(干预前,干预组489人,对照组451人;干预后,干预组470人,对照组467人),分别在干预前后进行问卷调查及体检并评价干预效果。  结果  干预后干预组超重肥胖率由干预前的22.70%降低到17.4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11,P<0.05);对照组干预后超重肥胖率(22.91%)高于干预前(22.39%),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组干预后中高强度运动≥1 h/d、不以肉食为主、不吃油炸食品、不喝含糖饮料、不吃高能量零食≥5 d/周,行为指标回答正确率均高于干预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值分别为125.73,10.69,208.55,170.66,50.01,P值均<0.01)。  结论  学校健康促进干预对中学生超重肥胖具有积极作用,能促使学生养成健康行为及有效预防控制超重肥胖,并易于形成长效干预机制。
广州大学生校园性骚扰发生现况
陈新, 黄冰, 邱倩文, 蔡敏, 张洁, 陈雄飞, 董晓梅
2021, 42(3): 396-398. doi: 10.16835/j.cnki.1000-9817.2021.03.019
摘要(487) HTML (268) PDF(22)
摘要:
  目的  了解广州高校大学生校园性骚扰的发生情况及流行特征,为预防校园性骚扰提供理论依据。  方法  采用自制问卷对整群抽取的1 062名广州高校学生校园性骚扰发生情况进行调查,学生均自愿、匿名参与调查。  结果  有169名学生报告曾遭遇校园性骚扰,报告率为15.91%,女生报告率(20.30%)高于男生(10.20%)(χ2=19.91,P < 0.01)。在4种校园性骚扰类型中,言语骚扰者报告率最高,为10.26%;其次是肢体骚扰(7.16%)、视觉骚扰(4.61%)和不受欢迎的性要求(1.69%)。从发生场所来看,校园性骚扰最常见发生场所为教学楼(58名)、宿舍(33名)和办公室(17名)。在169名受害者中,116名受害者(68.64%)在不同程度上受到性骚扰的影响,女性受害者(94名)比男性受害者(22名)更容易受到性骚扰的影响。  结论  校园性骚扰可能影响学生正常的学习生活并造成其他负面心理影响。应加强对学生性骚扰的教育,减少校园性骚扰的发生。
心理卫生
小学生情绪状态与焦虑障碍发生的剂量反应关系
薛城, 任俊, 殷小雅, 陈勃昊, 王书梅
2021, 42(3): 375-380. doi: 10.16835/j.cnki.1000-9817.2021.03.014
摘要(630) HTML (336) PDF(36)
摘要:
  目的  探究小学生情绪体验持续时间与焦虑障碍发生关联强度的剂量-反应关系,为研究不同情绪状态水平对应的焦虑障碍发生风险提供参考。  方法  采用方便整群抽样方法,抽取上海市闵行区16所公办小学三至五年级的7 152名学生作为调查对象,采用儿童焦虑障碍自评量表及积极情感-消极情感量表进行问卷调查。  结果  小学生焦虑障碍总检出率为19.91%,其中男、女生焦虑障碍患病率分别为19.41%和20.43%。调整了性别、年级、户籍、是否为独生子女、父母婚姻状况、父母职业、父母文化程度、家庭经济水平、担任班干部、接受过体育和艺术专项培训或辅导情况及被欺凌情况后,积极情绪持续天数为7~16 d组、17~24 d组和>24 d组与焦虑障碍患病风险的发生呈负相关(OR值分别为0.53,0.36,0.37,P值均<0.05);消极情绪持续天数为0.27~0.93 d组、0.94~2 d组和>2 d组与焦虑障碍患病风险的发生呈正相关(OR值分别为1.27,3.73,7.66,P值均<0.05)。限制性立方样条分析显示,情绪状态的持续天数与焦虑障碍患病关联强度呈明显的非线性剂量-反应关系(P<0.01),即随着小学生积极情绪持续天数的增长,患焦虑障碍的风险持续降低;随着小学生消极情绪持续天数的增长,患焦虑障碍的风险持续增高。  结论  小学生情绪状态持续天数与焦虑障碍发生呈显著剂量-反应关系,促进小学生获得和维持积极情绪可作为改善小学生心理健康的重要切入点。
新冠肺炎疫情期间某高校返校大学生睡眠质量及影响因素
王静, 赵颖, 江敏敏, 吴楠, 笃梦雪, 方正美, 朱丽君, 陈燕, 姚应水, 金岳龙
2021, 42(3): 385-388. doi: 10.16835/j.cnki.1000-9817.2021.03.016
摘要(587) HTML (413) PDF(54)
摘要:
  目的  探讨新冠肺炎疫情期间某高校首批返校大学生的睡眠质量情况及影响因素,为采取相应措施提供科学依据。  方法  采用整群调查的方法对安徽中医药高等专科学校2 701名首批返校大学生进行问卷调查,调查内容包括一般人口学特征、特质应对方式问卷(Trait Coping Style Questionnaire, TCSQ)和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ittsburgh Sleep Quality Index, PSQI)。  结果  首批返校大学生睡眠障碍检出率为19.33%(522/2 701)。母亲文化程度为高中或中专及以下(OR=2.24,95%CI=1.47~3.41)、从来不吃早餐(OR=3.25,95%CI=1.86~5.68)、疫情期间家庭受损(OR=1.48,95%CI=1.17~1.87)以及消极应对(OR=1.15,95%CI=1.12~1.17)与睡眠障碍的发生呈正相关(P值均 < 0.05);与父母之间关系非常差相比,父母之间关系一般(OR=0.23,95%CI=0.06~0.89)、比较好(OR=0.23,95%CI=0.06~0.87)、非常好(OR=0.19,95%CI=0.05~0.74)均与睡眠障碍发生呈负相关(P值均 < 0.05);疫情期间每周锻炼1~2次(OR=0.76,95%CI=0.58~1.00)、积极应对(OR=0.93,95%CI=0.91~0.96)亦与睡眠障碍的发生呈负相关(P值均 < 0.05)。  结论  新冠肺炎疫情使返校大学生睡眠质量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且父母之间的关系、体育运动、母亲文化程度、早餐习惯、疫情期间家庭受损是睡眠质量的影响因素。应对返校大学生给予早期的有针对性的心理干预措施。
父母冲突知觉对青少年焦虑的影响及家庭治疗效果评价
朱丽, 程丽, 张免, 谢珺, 杨静月
2021, 42(3): 389-391. doi: 10.16835/j.cnki.1000-9817.2021.03.017
摘要(534) HTML (341) PDF(35)
摘要:
  目的  探讨父母冲突知觉对青少年焦虑的影响以及家庭治疗对青少年焦虑的治疗效果, 为缓解青少年焦虑情绪提供参考。  方法  选取2019年1—8月在合肥市第四人民医院门诊就诊的120例青少年焦虑患者为研究对象, 随机分为两组(各60例), 对照组仅接受临床一般药物治疗, 治疗组在临床一般药物治疗的同时接受家庭治疗。通过收集父母冲突知觉量表(CPIC)、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的评分, 分析父母冲突知觉对青少年焦虑的影响, 以及家庭治疗对青少年焦虑患者的治疗效果。  结果  CPIC的冲突强度、认知威胁、冲突内容与青少年焦虑患者HAMA得分呈正相关(r值分别为0.26, 0.20, 0.18, P值均<0.05)。在3个月治疗末, 治疗组评分(HAMA: 9.23±1.98, CPIC: 9.52±2.35)均低于对照组(HAMA: 14.52±2.66, CPIC: 11.98±2.55),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11.88, 5.48, P值均<0.01); 两组患者较治疗前HAMA、CPIC评分均降低,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对照组值分别为13.88, 16.84, t治疗组值分别为20.51, 21.89, P值均<0.01)。  结论  父母冲突知觉对青少年焦虑有影响。家庭治疗能降低父母冲突知觉, 缓解青少年的焦虑情绪。
中学生童年期虐待经历和近期负性生活事件与自杀心理行为的关联
高鑫, 万宇辉, 谢阳, 蒋志成, 李书琴, 张一, 曹秀菁, 陶芳标
2021, 42(3): 392-395, 398. doi: 10.16835/j.cnki.1000-9817.2021.03.018
摘要(638) HTML (354) PDF(47)
摘要:
  目的  分析童年期受虐待和近期负性生活事件与自杀心理行为的关联,为中学生自杀心理行为的防控提供参考。  方法  2019年10—12月,采用分层整群抽样方法,抽取深圳、南昌和沈阳3个地区7 986名在校中学生,使用童年期虐待问卷(Child Trauma Questionnaire, CTQ)和青少年负性生活事件量表(Adolescent Self-rating Life Events Checklist, ASLEC)等进行调查,了解一般人口统计学指标、童年期虐待经历、近期负性生活事件和自杀心理行为等信息,建立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童年期虐待和近期负性生活事件与自杀心理行为的关联。  结果  中学生自杀意念和自杀未遂的报告率分别为22.9%和4.7%。控制相关因素的影响,随着童年期虐待水平和近期负性生活事件水平的升高,中学生自杀心理行为呈增加趋势(P值均<0.05)。相对低虐待和低生活事件水平者,高水平虐待经历且高负性生活事件者自杀意念和自杀未遂风险显著增加(OR值分别为10.43,19.75,P值均<0.05)。  结论  童年期虐待和近期负性生活事件是中学生自杀心理行为的重要影响因素,开展针对性的干预有利于中学生自杀心理行为的防控。
心理灵活性训练对提高初中生生涯适应力效果评价
刘子荻, 白晓宇, 张烨, 吴梦雪, 刘颖慧, 祝卓宏, 李梅, 李新影
2021, 42(3): 399-403. doi: 10.16835/j.cnki.1000-9817.2021.03.020
摘要(934) HTML (441) PDF(110)
摘要:
  目的  检验基于接纳承诺疗法青少年心理灵活性模型(DNA-V)的心理课程训练对中学生心理灵活性和提高生涯适应力的效果,为服务中学生心理健康提供参考方案。  方法  与北京某中学合作招募初二学生110名,以班级为单位随机分为DNA-V面授组(线下组,33名)、DNA-V网络组(线上组,40名)、学校常规心理组(对照组,37名),将DNA-V的干预方案本土化为6个学时的中学DNA-V心理课程。采用青少年回避与融合问卷和生涯适应力量表在干预前、干预后1周、干预后2个月测评被试的心理灵活性、生涯适应力变化。  结果  采用线性混合模型进行分析,并控制了人口学变量后,线下组的心理灵活性和生涯适应力在干预后1周和干预后2个月的水平均高于干预前(心理灵活性t值分别为4.22,3.11;生涯适应力t值分别为3.05,4.16,P值均 < 0.01),而干预后1周与干预后2个月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线上组的心理灵活性和生涯适应力在干预前、干预后1周、干预后2个月的水平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对照组的心理灵活性和生涯适应力从干预前到干预后1周均有提升(t值分别为4.64,2.47,P值均 < 0.05),但干预后2个月又降回与干预前接近的水平。  结论  DNA-V面授心理课程对心理灵活性和生涯适应力的提升作用都具有至少2个月的长时程保持效果。
深圳市12~15岁儿童牙科畏惧症流行现状及影响因素分析
张紫阳, 宣鹏, 胡潇文, 李菊红
2021, 42(3): 404-407. doi: 10.16835/j.cnki.1000-9817.2021.03.021
摘要(378) HTML (255) PDF(15)
摘要:
  目的  了解深圳市12~15岁儿童牙科畏惧症(children's dental fear, CDF)流行现状及影响因素,为改善儿童牙科畏惧情况和开展专项口腔健康促进提供依据。  方法  2018年10月—11月,在深圳市采用多阶段分层等容随机抽样方法抽取5 509名12~15岁儿童作为调查对象,采用儿童畏惧调查-牙科分量表(Children's Fear Survey Schedule-dental Subscale, CFSS-DS)进行调查及口腔健康检查等。  结果  深圳市12,13,14和15岁儿童牙科畏惧症检出率分别为30.3%,30.5%,33.6%和26.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1.97,P=0.01),CFSS-DS得分分别为(29.86±13.23,29.72±13.59,31.23±14.47,29.79±13.24)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3.60,P=0.01)。男生和女生CFSS-DS得分分别为(27.92±13.69)和(32.62±13.12)(t=-12.97,P < 0.01),CDF检出率分别为23.8%和38.8%(χ2=159.29,P < 0.01)。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表明,性别、刷牙频次、就诊经历、口腔知识水平、口腔保健态度、口腔健康和全身健康状态与CDF相关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 < 0.05)。  结论  深圳市12~15岁儿童牙科畏惧症流行情况应引起重视,应开展综合干预措施,提升儿童口腔健康。
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结合家庭干预对中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
赵献梓, 王剑彪
2021, 42(3): 408-411. doi: 10.16835/j.cnki.1000-9817.2021.03.022
摘要(627) HTML (350) PDF(58)
摘要:
  目的  探讨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结合家庭干预对中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为促进中学生的心理健康提供参考。  方法  方便选取河北师范大学附属实验中学6个班级的280名学生作为研究对象,将每个年级所选取的2个班级分别纳入实验组(145名)和对照组(135名)。实验组采用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并配合家庭干预,对照组仅行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对比两组学生干预前后的一般健康问卷(GHQ)评分、症状自评量表(SCL-90)评分及常见心理卫生问题的变化。  结果  实验组干预后的GHQ-12总评分为(5.06±1.33)分,干预前为(15.62±3.84)分,干预后的GHQ-12总评分较干预前降低,且低于对照组干预后(t值分别为13.65,8.39,P值均 < 0.05)。干预后实验组的SCL-90躯体化、焦虑、抑郁、偏执、人际关系敏感、强迫症状、敌对、偏执、精神病性评分均低于对照组(t=-13.21~-6.71,P值均 < 0.05)。实验组干预后人际关系好、亲子关系好、课余爱好很多者占比分别为68.28%,66.21%,84.14%,均高于对照组(35.56%,40.74%,51.85%),没有知心朋友、有早恋、无课余爱好者占比分别为9.66%,9.66%,4.14%,均低于对照组(20.74%,24.44%,21.48%)(P值均 < 0.05)。  结论  学校心理健康教育配合家庭干预可有效提高中学生的心理卫生水平,改善人际关系,促进心理健康。
新冠肺炎疫情下家庭关系对上海高校大学生心理应激反应的影响
郭佩佩, 于海燕, 高金敏
2021, 42(3): 412-416. doi: 10.16835/j.cnki.1000-9817.2021.03.023
摘要(621) HTML (285) PDF(47)
摘要:
  目的  分析上海高校大学生家庭关系与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简称“新冠肺炎”)疫情下心理应激反应之间的关系,为降低疫情对大学生造成的心理创伤和选择相关干预措施提供参考依据。  方法  采取分层随机抽样抽取上海市4所高校904名大学生, 采用家庭亲密度和适应性量表中文版(FACESII-CV)、事件影响量表修订版(IES-R)进行调查。  结果  大学生家庭关系亲密度得分为(61.32±6.29)分、家庭关系适应性得分为(43.30±5.83)分,心理应激反应总得分为(30.77±7.33)分,内部维度得分分别为:闯入症状(11.63±2.53)分、回避症状(11.69±2.64)分、高警觉症状(7.45±2.33)分;表现为轻微应激反应和中度应激反应人数占比分别为77.5%(701名)和17.3%(156名);不同年龄、年级、家庭收入情况、父亲文化程度、母亲文化程度组大学生在心理应激反应3个维度得分及家庭关系2个维度得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 < 0.01)。家庭关系亲密度、家庭关系适应性得分对心理应激反应的闯入症状、回避症状、高警觉症状维度得分均有负向预测效应(P值均 < 0.05)。  结论  大学生面对疫情出现轻微程度心理应激反应且主要表现为闯入和回避症状,家庭关系的亲密度和适应性对疫情下大学生的心理应激反应具有负向作用。高质量的家庭关系可降低新冠疫情给大学生心理带来的冲击和不利影响。
早期童年不良经历对小学生青春发育过程的持续影响
俞荷俊, 章艳珍, 周博, 汪梅芬, 王丹, 吴岚艳, 姚荣英
2021, 42(3): 417-421. doi: 10.16835/j.cnki.1000-9817.2021.03.024
摘要(371) HTML (212) PDF(27)
摘要:
  目的  探讨童年不良经历对男女童青春发育过程的持续影响,为青春发育规律研究提供基础资料。  方法  采用分层整群抽样方法,于2018年9月抽取黄山市城区和乡镇寄宿制和公立小学各1所的三、四年级共1 156名学生,采用儿童期虐待问卷(CTQ)和青春发育问卷(PDS)进行自我评定的基线调查,根据儿童期虐待问卷不同维度得分将童年不良经历分为无暴露组、轻度暴露组和重度暴露组,2年后再次进行PDS问卷的自我评定,分析童年不良经历类型及严重程度对男女童青春发育的持续影响。  结果  基线调查中,女童发育提前53名(11.32%),男童发育提前51名(7.4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21,P < 0.05)。单因素分析显示,童年不良经历虐待类型及严重程度对青春发育的影响在基线和随访中都具有性别差异,童年不良经历不同暴露组基线和随访时发育提前检出率存在性别差异。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显示,女童情感虐待、情感忽视和性虐待程度越重,PDS得分越高(B值分别为0.22,0.15,0.08);男童情感虐待越重PDS得分越高,躯体虐待越重PDS得分越低(B值分别为0.20,0.04)(P值均 < 0.05)。  结论  在男女童青春发育过程中要重视童年不良经历的影响及性别差异。应进行更为长期的时间效应观测。
冲动性对青少年观看色情片的影响
余春艳, 廉启国, 钟向阳, 张家帅, 涂晓雯, 楼超华, 左霞云
2021, 42(3): 422-425. doi: 10.16835/j.cnki.1000-9817.2021.03.025
摘要(1084) HTML (716) PDF(35)
摘要:
  目的  通过全球小年龄研究(GEAS)上海研究点纵向调查数据分析冲动性特质对青少年观看色情片的影响,为青少年性健康促进提供依据。  方法  采用分层整群抽样方法选取上海市某区3所初中六至八年级1 512名学生,从2017—2020年进行3轮纵向数据收集。基线和随访的色情片观看情况及社会人口学相关信息由学生在平板电脑上自填。冲动性特质测量仅在2018年随访时通过Barratt冲动性量表纸质问卷获取。采用一般统计学描述、面板数据描述和混合线性模型进行分析。  结果  3次调查中,32.7%的青少年(494名)有过看色情片的经历。男生的运动性冲动得分高于女生(16.33±3.25,15.66±2.9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13,P < 0.01),无计划性冲动得分低于女生(22.83±5.21,23.65±5.1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03,P < 0.01)。混合效应线性模型结果显示,冲动性总得分与色情片观看关联有统计学意义(β=0.001,P < 0.01);冲动性各亚组分析中,高运动性冲动及高注意性冲动显著影响色情片观看(P值均 < 0.01);女生、父母较多了解及学校有人关心的青少年较少观看色情片,而使用网络时间>3 h/d的青少年观看色情片的频率更高(P值均 < 0.01)。  结论  青少年观看色情片与冲动性特质具有稳定的关联。应针对这一年龄青少年进行合理疏导,使之具有在良莠不齐的媒体世界中明辨是非的能力。
生长发育与健康监测
初中生青春发动时相对学习适应的影响
刘艳艳
2021, 42(3): 426-429. doi: 10.16835/j.cnki.1000-9817.2021.03.026
摘要(437) HTML (303) PDF(18)
摘要:
  目的  探讨初中生青春发动时相对学习适应的影响,为预防和干预初中生学习适应问题提供参考。  方法  2019年4—6月,采用分层整群抽样方法,从河南省周口市和项城市的3所初级中学抽取1 677名学生,使用《青春发育量表中译版》和《学习适应量表》进行问卷调查。  结果  女生在学习任务、学习态度和学习成绩3个维度的得分高于男生,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2.34,-2.14,-5.81,P值均 < 0.05);七年级学生学习态度、学习成绩、人际环境得分高于九年级,学习适应总分高于八年级,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值分别为1.95,1.87,2.24,1.37,P值均 < 0.05)。偏相关分析表明,初中生青春发动时相与学习任务和学习适应总分均呈负相关(r值分别为-0.15,-0.13,P值均 < 0.05)。青春发育时相较早组学习任务、学习适应总分和学习成绩的得分均低于较晚组,较早组学习态度得分低于适中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值分别为4.76,1.97,3.23,3.80,P值均 < 0.01);线性回归分析表明,青春发动时相对学习适应总分和学习任务均有负向预测作用(β值分别为-0.12,-0.13,P值均 < 0.05)。  结论  初中生青春发动时相与学习适应密切相关,青春发动时相提前会导致初中生学习适应问题的风险增加。学校应开展相应健康教育和心理咨询工作,提升青春发动时相提前学生的学习适应水平。
上海市闵行区青春期女生甲状腺激素水平及影响因素分析
何丹丹, 温晓飒, 付晔, 徐晓莉, 陶士吉, 苏华林, 徐东丽, 王娜
2021, 42(3): 430-435. doi: 10.16835/j.cnki.1000-9817.2021.03.027
摘要(500) HTML (375) PDF(20)
摘要:
  目的  观察上海市闵行区青春期女生的甲状腺激素水平,并探讨其可能的影响因素。  方法  2019年1—3月采用分阶段整群抽样方法,分别在上海市闵行区东、南、北和中片各选取1所初中,将其新入学的预初女生共386名纳入研究。对研究对象进行体格检查,并收集其尿样及血样以检测尿碘及甲状腺激素水平;采用青春发育量表(Pubertal Development Scale,PDS)评价研究对象青春发育分期;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甲状腺激素水平的影响因素。  结果  研究对象尿碘质量浓度中位数为163.57(106.57,232.96)μg/L,血清促甲状腺激素(TSH)、血清总三碘甲状腺原氨酸(TT3)、血清游离三碘甲状腺原氨酸(FT3)、血清游离甲状腺素(FT4)几何均值分别为0.29 mU/L、0.26 nmol/L、0.68 pmol/L、1.18 pmol/L,血清总甲状腺素(TT4)均值为91.64 nmol/L。甲状腺球蛋白抗体(TGAb)以及甲状腺过氧化物酶抗体(TPOAb)的偏高率为6.22%及4.15%。TGAb和TPOAb均偏高率为3.68%。青春发动期和青春后期TT4水平均低于青春前期(OR值分别为0.47,0.43),肥胖女生具有较高的TT3水平(OR=9.08,95%CI=1.52~54.07);运动时间增加(0.5~1,>1 h/d),FT4水平增高(OR值分别为2.45,2.19)。TGAb和TPOAb同时偏高者中TSH水平较高;TGAb偏高TPOAb正常的学生中,TT4和FT4水平较高。  结论  碘适宜地区青春女生甲状腺激素水平与青春期发育、肥胖和运动相关;TSH、FT4和TT4水平与TGAb、TPOAb水平相关。
初二年级学生功能动作筛查特点
谈艳, 李伟, 朱建勇
2021, 42(3): 440-443. doi: 10.16835/j.cnki.1000-9817.2021.03.029
摘要(444) HTML (283) PDF(16)
摘要:
  目的  分析体质量指数(BMI)、性别因素对青少年功能动作筛查(function movement screens, FMS)的影响,为提高青少年身体素质和运动损伤预防提供客观依据。  方法  选取北京某中学初二年级11~14岁中学生676名,按性别分组进行FMS总分比较;男女生分别按照BMI分组进行FMS总分比较;FMS的7个动作分别进行性别间比较及分析。探讨性别对FMS的影响、BMI与FMS关系,寻求青少年FMS特点。  结果  男女生BMI标准组FMS评分均高于超重组(P值均 < 0.01),而标准组与低体重组间FMS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BMI和FMS评分呈负相关(男生r值为-0.27,女生为-0.18,P值均 < 0.05);FMS总分男生组低于女生组(t=-5.31,P < 0.01);FMS各单项测试的男女比较中,除了躯干旋转稳定性外,其他各项性别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 < 0.05)。  结论  青少年FMS总评分及单项评分存在性别差异性。结合BMI指标,FMS评分能较为客观地反映青少年的整体运动能力,可作为中学生体质测试的补充参考。
间歇训练改善大学生心肺适能效果的Meta分析
李振, 肖涛, 王晨宇, 甄洁
2021, 42(3): 448-453. doi: 10.16835/j.cnki.1000-9817.2021.03.031
摘要(570) HTML (400) PDF(48)
摘要:
  目的  比较不同类型间歇训练与持续训练对改善大学生心肺适能的效果,为大学生健康促进提供干预方法的证据支持。  方法  采用Meta分析的方法,检索Web of Science、PubMed、Science Direct、Scopus、the Cochrane Library和CNKI等数据库中建库至2020年4月1日关于传统高强度间歇训练(high-intensity interval training, HIIT)、重复冲刺训练(repeated-sprint training, RST)及短跑间歇训练(sprint-interval training, SIT)干预久坐不运动大学生的随机对照实验研究文献,由2名研究者独立对文献进行筛选、数据提取及偏倚风险的评估,采用Stata 16.0软件依次进行传统Meta分析及网状Meta分析。  结果  共纳入21篇文献728名样本;Meta分析显示HIIT(SMD=0.35,95%CI=0.10~0.60,P < 0.05), SIT(SMD=0.38,95%CI=0.05~0.70,P < 0.05)在提高VO2max指标上优于中等强度持续运动(moderate-intensity continuous training, MICT)、RST(SMD=-0.08,95%CI=-0.41~0.25,P>0.05)对比MICT差异无统计学意义;HIIT(SMD=0.40,95%CI=0.08~0.72,P < 0.05)、SIT(SMD=0.35,95%CI=0.03~0.67,P < 0.05)提高VO2max指标方面优于RST,HIIT与SIT(SMD=0.05,95%CI=-0.25~0.36,P>0.05)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4种训练方式提高VO2max指标的效果大小可能性排序为HIIT与SIT高于RST及MICT,且HIIT高于SIT,RST高于MICT。  结论  高强度间歇训练改善VO2max的效果整体优于MICT,且采用HIIT进行训练可能效果最好。
疾病控制
北京市通州区中小学生血尿酸水平与影响因素分析
江南, 王双, 武昌
2021, 42(3): 436-439,453. doi: 10.16835/j.cnki.1000-9817.2021.03.028
摘要(481) HTML (308) PDF(28)
摘要:
  目的  了解北京市通州区中小学生血尿酸水平及影响因素,为青少年高尿酸血症(HUA)防控提供参考依据。  方法  采用多阶段分层整群抽样方法,抽取北京市通州区3个城区和3个乡镇的4所中学与4所小学共1 483名学生进行问卷调查、体格和血液检查,并对血尿酸水平及影响因素进行分析。  结果  通州区中小学生血尿酸水平呈偏态分布,中位值为296.0 mol/L,四分位距为96.0 mol/L,高尿酸血症总检出率为14.83%(220/1 483)。单因素分析显示,中学生、乡镇学生、男生、家庭用餐学生、高三酰甘油学生、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较低(HDL-C)学生、肥胖学生的血清尿酸水平相对较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H/U值分别为119 938,229 525,212 043,156 347,42 052,63 375,33.49,P值均 < 0.05);高年龄段、中学生、乡镇学生、超重或肥胖以及低HDL-C的学生HUA检出率较高(χ2值分别为614.55,73.20,6.16,30.56,14.50,P值均 < 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显示,高年龄段、男生、低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较高、超重和肥胖均与HUA呈正相关(P值均 < 0.05)。  结论  通州区中小学生血尿酸水平及高尿酸血症检出率处于较高水平,患病风险和影响因素具有显著特征,应加强针对性防控措施。
上海市虹口区儿童青少年脊柱弯曲异常现状及影响因素分析
亓德云, 李丽平, 江艳微, 周媛
2021, 42(3): 444-447, 453. doi: 10.16835/j.cnki.1000-9817.2021.03.030
摘要(575) HTML (288) PDF(68)
摘要:
  目的  了解上海市虹口区中小学生脊柱弯曲异常发生率及影响因素,为脊柱弯曲异常防治工作提供科学依据。  方法  采取分层整群随机抽样方法,抽取虹口区7所学校1 884名小学四年级至高中三年级中小学生进行脊柱弯曲异常筛查和影响因素的问卷调查。  结果  虹口区中小学生脊柱弯曲异常检出率为7.2%,随着学段的升高,脊柱弯曲异常检出率升高,普通高中(15.7%)>职业高中(8.1%)>初中(3.4%)>小学(1.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91.24,P < 0.01);男生脊柱弯曲异常率为5.9%,女生为8.6%,女生高于男生(χ2=5.27,P < 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 影响脊柱弯曲异常发生的因素有学段、营养状况、每天户外活动时间(P值均<0.05)。  结论  脊柱弯曲异常是危害儿童青少年健康的常见疾病之一。需要学校、学生、家长的共同参与,加强筛查、预防工作。
注意缺陷多动障碍儿童的饮食行为和体格生长
陈书进, 吴丹丹, 黄荣, 李荣, 陈梦莹, 黄懿钖, 林霜, 李晓南
2021, 42(3): 454-458. doi: 10.16835/j.cnki.1000-9817.2021.03.032
摘要(606) HTML (437) PDF(50)
摘要:
  目的  探讨注意缺陷多动障碍(attention deficit disorder and hyperactivity, ADHD)儿童体格生长和饮食行为的相关性,为ADHD儿童的管理以及给予饮食行为指导提供依据。  方法  采用方便抽样的方法,抽取2019年6—9月于南京医科大学附属儿童医院儿童保健科门诊就诊的703名4~13岁ADHD儿童进行调查。对所有儿童进行体格测量,按照BMI-Z评分将ADHD组儿童分为消瘦、正常、超重和肥胖4组,同时对ADHD儿童进行饮食行为问卷(Children’s Eating Behavior Questionnaire, CEBQ)评估,分析ADHD患儿的饮食行为情况与体格生长的关系。  结果  饮食行为评估显示,消瘦组ADHD儿童在过饱响应、进食缓慢、情绪性饮食减少食物逃避维度的得分均高于其他3组(F值分别为17.57,29.32,4.07,P值均 < 0.01),肥胖组在食物响应、食物喜好、渴望饮料、情绪性过度饮食食物导向维度得分均高于其他3组(F值分别为24.54,47.44,2.96,5.85,P值均 < 0.05)。多元线性回归校正混杂因素后,过饱响应、进食缓慢与儿童BMI-Z呈负相关(B值分别为-0.05,-0.07,P值均 < 0.01),食物响应、食物喜好、情绪性过度进食与儿童BMI-Z呈正相关(B值分别为0.04,0.09,0.05,P值均 < 0.05)。  结论  ADHD儿童情绪性进食、对食物喜好及响应程度过高与超重和肥胖相关,进食速度过慢、对饱食信号的高反应则与消瘦相关。临床治疗不仅要重视改善ADHD患儿核心症状,同时需要关注其饮食行为问题对体格生长的影响。
学校卫生工作经验交流
江苏籍大一新生2017—2018年健康素养现状及影响因素
杜国平, 张素琴, 金丹, 何燕, 王亚青, 许松萍, 李小杉
2021, 42(3): 459-464, 470. doi: 10.16835/j.cnki.1000-9817.2021.03.033
摘要(351) HTML (158) PDF(20)
摘要:
  目的  了解江苏籍大一新生健康素养现况及影响因素,为开展青少年学生健康素养提升行动提供科学依据。  方法  于2017年10月—2018年10月采用分层随机抽样的方法选取江苏省20所高校15 602名江苏籍大一新生,使用标准健康素养问卷通过“江苏高校大一新生健康数据管理系统”线上调查,应用χ2检验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健康素养的影响因素。  结果  江苏籍大一新生健康素养水平为20.2%,基本知识和理念、健康生活方式和行为、基本技能3个方面素养水平分别为23.0%,30.7%和31.5%;6类健康问题素养水平由高到低依次为安全与急救(72.8%)、科学健康观(58.7%)、传染病防治(28.5%)、健康信息(28.2%)、基本医疗(20.3%)和慢性病防治(15.9%)。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学校类型、家庭居住地、地区、是否独生子女、母亲文化程度、家庭结构是江苏籍大一新生健康素养的影响因素,本科院校(OR=2.77,95%CI=2.47~3.11)、城市(OR=1.20,95%CI=1.07~1.34)、苏南地区(OR=1.10,95%CI=1.00~1.22)、独生子女(OR=1.13,95%CI=1.03~1.25)、母亲文化程度为专/本科及以上(OR=1.53,95%CI=1.30~1.79)以及父母健全家庭(OR=1.16,95%CI=1.00~1.34)的学生具有更高的健康素养水平。  结论  江苏籍大一新生健康素养水平一般,健康素养3个方面、6类问题的发展不均衡。健康素养是社会、家庭、个人多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应针对重点问题加大健康促进力度,有效提升青少年学生健康素养水平。
综述
汉语发展性阅读障碍儿童正字法加工研究进展
刘芳芳, 左彭湘, 唐淑婷, 高小焱, 何红瑶
2021, 42(3): 465-470. doi: 10.16835/j.cnki.1000-9817.2021.03.034
摘要(640) HTML (392) PDF(48)
摘要:
发展性阅读障碍可能的机制主要包括语言框架假设和非语言框架假设。语言框架假设发展性阅读障碍者可能在语音意识、快速命名、语音记忆和正字法加工中表现出缺陷。汉语发展性阅读障碍的研究发现正字法缺陷可能是产生阅读障碍的重要原因,但关于正字法加工的研究观点并不统一。本文对正字法研究的行为学和神经影像学等方面的研究进展进行梳理,为进一步开展发展性阅读障碍正字法研究加工机制中的加工测试材料、研究方法等方面提供参考。
控制儿童青少年含糖饮料消费国际策略研究进展
王宏亮, 甘倩, 张倩
2021, 42(3): 471-475. doi: 10.16835/j.cnki.1000-9817.2021.03.035
摘要(539) HTML (476) PDF(62)
摘要:
儿童青少年摄入过量含糖饮料,会增加龋齿和肥胖等多种疾病的发生风险。本文对中国儿童青少年含糖饮料消费状况及国内外降低含糖饮料消费的策略措施进行综述,旨在为中国出台相关政策控制儿童青少年含糖饮料摄入提供借鉴。总结发现,一些国家采取了征收糖税、实施正面标识体系、限制营销、宣传教育等措施控制儿童含糖饮料消费,而中国主要采取大众宣传教育的方式,建议中国也应尽快采取综合政策措施控制儿童含糖饮料摄入。
基于安德森模型的儿童口腔健康影响因素研究进展
刘露, 李丽
2021, 42(3): 476-480. doi: 10.16835/j.cnki.1000-9817.2021.03.036
摘要(476) HTML (373) PDF(47)
摘要:
儿童的口腔健康与多种因素相关。研究关于儿童口腔健康的影响因素有利于提高儿童口腔健康,本综述以安德森扩展模型为依据,回顾国内外儿童口腔健康影响因素的文献,结果得出,儿童的口腔健康与外生因素、口腔健康主要决定因素、口腔健康行为等因素相关。儿童的口腔健康可以通过养成良好的口腔卫生习惯、加强家长和儿童的健康信念、完善口腔卫生服务系统以及发展口腔保险等途径实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