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言板

尊敬的读者、作者、审稿人, 关于本刊的投稿、审稿、编辑和出版的任何问题, 您可以本页添加留言。我们将尽快给您答复。谢谢您的支持!

姓名
邮箱
手机号码
标题
留言内容
验证码

2022年  第43卷  第2期

述评
重视儿童成长早期环境  促进性别角色健康发展
邹志勇, 董彦会
2022, 43(2): 161-164. doi: 10.16835/j.cnki.1000-9817.2022.02.001
摘要(671) HTML (347) PDF(106)
摘要:
儿童早期成长环境与其身心发育、性格、社会适应能力发展密切相关。儿童早期成长环境如家庭结构、教养方式、家庭社会经济地位、环境内分泌干扰物暴露等与儿童青少年性别角色发展密切相关。政府及家长应重视儿童早期成长环境?全面促进儿童性别角色的早期发展有重要作用。
专题笔谈
《儿童青少年脊柱弯曲异常防控技术指南》解读
儿童青少年脊柱弯曲异常防控技术指南编写组
2022, 43(2): 165-170, 175. doi: 10.16835/j.cnki.1000-9817.2022.02.002
摘要(1081) HTML (807) PDF(190)
摘要:
中国儿童青少年脊柱弯曲异常检出率较高,且检出人数逐年增加,严重威胁儿童青少年身心健康。儿童青少年脊柱弯曲异常防控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个体、家庭、学校、医疗机构、政府机构、社会等各方共同参与和努力。为加强儿童青少年脊柱弯曲异常防控工作,科学指导、规范落实综合防控措施,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疾控局组织编写了《儿童青少年脊柱弯曲异常防控技术指南》(以下简称《指南》),对开展脊柱弯曲异常全国性、规范性流行病学调查、筛查及防控工作具有重要指导意义。通过从背景、意义和主要内容对《指南》加以解读,便于公共卫生专业工作者和关注儿童青少年脊柱弯曲异常防控工作的相关人员的进一步理解。
儿童青少年性别角色专栏
厦门市小学生性别角色与家庭因素的关联
高迪, 李艳辉, 王西婕, 杨招庚, 陈曼曼, 马莹, 马军, 邹志勇
2022, 43(2): 171-175. doi: 10.16835/j.cnki.1000-9817.2022.02.003
摘要(560) HTML (301) PDF(53)
摘要:
  目的  分析厦门市小学生性别特质得分和性别角色类型与家庭因素的关联,为促进儿童青少年性别角色健康发展提供科学依据。  方法  采取整群抽样的方法,于2018年5月在厦门市2所九年一贯制学校开展调查,纳入823名小学生作为研究对象,通过儿童性别角色量表(CSRI)调查小学生男女性特质得分和性别角色类型(男性化、女性化、双性化、未分化),采用非参数检验、广义线性模型以及Logistic回归分析不同性别小学生男女性特质得分、性别角色类型与家庭因素的关联。  结果  与一般核心家庭的男生相比,其他家庭的男生男性特质得分降低了0.282分(95%CI=-0.452~-0.110),女性特质得分降低了0.192分(95%CI=-0.369~-0.014);与家庭社会经济地位中等的男生相比,家庭社会经济地位较低的男生男性特质得分降低了0.157分(95%CI=-0.286~-0.029),女性特质得分降低了0.140分(95%CI=-0.274~-0.005)。其他家庭男生的双性化比例远低于一般核心家庭(OR=0.45,95%CI=0.21~0.94),未分化比例是一般核心家庭的2.33倍(95%CI=1.22~4.44);家庭社会经济地位较低的男生双性化比例低于家庭社会经济地位中等男生(OR=0.59,95%CI=0.35~0.99),而未分化比例为家庭社会经济地位中等的1.62倍(95%CI=1.00~2.65)。在女生中,不同家庭因素的性别特质得分和性别角色类型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  结论  小学生的男女特质得分、性别角色类型与家庭结构、家庭社会经济地位有关,尤其是在男生中。因此家庭环境是儿童性别角色的重要影响因素,儿童性别角色的健康发展需要家长的关注和正确引导。
低年级小学生男女性特质和父母教养方式的关联
陈曼曼, 高迪, 李艳辉, 杨招庚, 王西婕, 邹志勇, 马军
2022, 43(2): 176-180. doi: 10.16835/j.cnki.1000-9817.2022.02.004
摘要(772) HTML (391) PDF(45)
摘要:
  目的  分析厦门市低年级小学生男、女性特质得分和父母教养方式的关联, 为儿童青少年树立正确的性别角色观提供政策建议和参考依据。  方法  采用整群随机抽样的方法筛选厦门市2所小学的823名小学生作为研究对象, 通过儿童性别角色量表(CSRI)调查小学生男女性特质得分, 通过简化版父母教养方式量表获得小学生父母教养方式的态度和行为。采用多元线性回归分析男、女性特质得分与父母教养方式的关联。  结果  低年级男、女生的男性特质得分分别为2.82(2.41, 3.24)分和2.82(2.47, 3.18)分, 女性特质得分分别为2.87(2.40, 3.20)分和3.13(2.73, 3.47)分, 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父、母亲情感温暖理解程度在男、女性特质得分中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父: Z/H值分别为44.61, 37.24;母: Z/H值分别为41.68, 46.64, P值均<0.05)。在男生中, 增加父、母亲情感温暖理解和父亲过分干涉均可提高男、女性特质得分, 增加母亲拒绝和否认会降低男性特质得分。在女生中, 增加父亲情感温暖理解可提高男、女性特质得分, 而母亲的过分干涉的增加会降低男性特质得分(P值均<0.05)。  结论  父、母亲不同的教养方式与小学生男、女性特质得分的关联存在性别差异。在小学生的教育过程中, 父母需要增加情感温暖理解的积极教养方式, 减少拒绝和否认、过分干涉等消极教养方式, 可以更好地促使小学生男、女性特质的良性发展。
性别角色态度与青少年抑郁的关联
张家帅, 左霞云, 余春艳, 廉启国, 钟向阳, 涂晓雯, 楼超华
2022, 43(2): 181-184, 189. doi: 10.16835/j.cnki.1000-9817.2022.02.005
摘要(670) HTML (347) PDF(71)
摘要:
  目的  探究性别角色态度(gender role attitudes, GRA)与青少年抑郁的关联, 为促进青少年心理健康提供依据。  方法  采用分层整群抽样的方式选取上海市静安区3所公立初中的全部六至八年级学生1 549名, 于2017和2018年11—12月开展两次匿名电子问卷调查。采用GRA量表和抑郁量表收集研究对象对于家庭和两性关系中男女传统角色分配和权力不平等态度与抑郁情况, 利用多因素广义估计方程(generalized estimating equations, GEE)模型分析GRA与抑郁的关联。  结果  两次调查时GRA量表得分分别为(2.52±0.83)和(2.29±0.86)分, 抑郁量表得分为(15.92±5.08)和(16.48±5.29)分, 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在调整了年龄、被欺凌经历、身体满意度、社区凝聚力等协变量之后, 多因素GEE模型结果显示, 传统GRA与男女生的抑郁发生风险均显著相关(β=0.38, β=0.41, P值均<0.05)。  结论  传统GRA可能会增加青少年抑郁风险, 培养积极、平等的GRA有助于预防抑郁的发生。
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
江西省农村初中生健康素养与不良饮食行为的关联
邓莉芳, 李利, 王乃博, 万德芝, 吴磊
2022, 43(2): 185-189. doi: 10.16835/j.cnki.1000-9817.2022.02.006
摘要(621) HTML (264) PDF(69)
摘要:
  目的  了解江西省农村地区初中生健康素养状况与不良饮食行为的关联,为探索改善学生不良饮食行为的矫正策略提供参考。  方法  采用分层整群随机抽样法对江西省农村地区50所中学4 311名七至八年级学生的健康素养及不良饮食行为进行问卷调查,运用χ2检验和Logistic回归分析初中生健康素养与不良饮食行为之间的关联。  结果  农村地区初中生健康素养水平具备率(≥58分)为18.21%。不良饮食行为发生率相对较高,其中三餐时间不固定的报告率最高,为62.33%,其次为经常喝含糖饮料(54.60%)、不经常喝奶制品(50.38%)、不每天吃早餐(36.23%)、不经常食用蔬果(19.53%)。低水平健康素养者三餐时间不固定(OR=1.35,95%CI=1.11~1.65)、不每天吃早餐(OR=1.23,95%CI=1.01~1.49)、不经常喝奶制品(OR=1.29,95%CI=1.07~1.55)、不经常食用蔬果(OR=1.45,95%CI=1.10~1.92)和经常喝含糖饮料(OR=1.39,95%CI=1.15~1.68)的风险均高于高水平健康素养者(P值均<0.05)。  结论  江西省农村地区初中生健康素养与不良饮食行为之间存在关联,学校、家庭、政府及有关部门可以通过提升初中生健康素养水平来矫正其不良饮食行为,以改善初中生的健康状况。
北京市高年级小学生周末运动时间影响因素分析
龙鑫, 张洪伟, 纪颖, 张夏男, 谢立璟
2022, 43(2): 190-193. doi: 10.16835/j.cnki.1000-9817.2022.02.007
摘要(722) HTML (351) PDF(58)
摘要:
  目的  分析北京市四至六年级小学生周末中高强度运动(moderate and vigorous physical activity, MVPA)时间及影响因素,为制定健康教育与促进相关措施提供参考。  方法  采用多阶段分层整群抽样方法在北京市随机抽取14所小学四至六年级共2 515名学生,采用自编问卷对其周末MVPA时间、社会人口学特征、其他健康相关行为和健康知识等进行调查。利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探索周末运动时间的影响因素。  结果  北京市四至六年级小学生周末MVPA不足率为63.54%,女生运动不足率(69.92%)高于男生(57.81%)(χ2=39.65,P<0.01);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女生(OR=1.74)、远郊区学校(OR=1.41)、普通校(OR=1.34)、单亲家庭(OR=1.46)和累计睡眠时间不足(OR=1.50)与周末MVPA时间不足正性相关(P值均<0.05)。  结论  北京市四至六年级小学生周末MVPA时间不足较普遍,其中远郊区和教学资源相对薄弱校是需要关注的重点地区,女生是需要关注的重点人群。
广州市2015—2019年青少年人工流产状况
钟银莉, 罗惠佳, 汤柳英, 方俊
2022, 43(2): 194-197, 202. doi: 10.16835/j.cnki.1000-9817.2022.02.008
摘要(468) HTML (261) PDF(34)
摘要:
  目的  探讨2015—2019年广州市青少年人工流产状况,为减少青少年人工流产,促进女性青少年的生殖健康提供参考资料。  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5—2019年到某三甲妇幼保健院人工流产的7 648例12~24岁女性的一般情况、人工流产次数及高危因素等,并对年龄、孕次等变量进行χ2趋势检验,观察5年内各变量的变化趋势。  结果  首次妊娠、未育和首次流产的青少年占比较高,分别为61.28%,81.63%,71.82%。12~19岁人工流产青少年1 251例,占16.36%;20~24岁6 397例,占83.64%;20~24岁年龄组孕次、产次、人工流产次数均高于12~19岁年龄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12~19岁年龄组各年度所占比例总体呈下降趋势,20~24岁年龄组各年度所占比例总体呈上升趋势, 两组的比例趋势变化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趋势=22.99,P<0.01);首次妊娠者(孕次=1)占61.28%,不同孕次所占比例总体呈上升趋势(χ2趋势=9.06,P<0.05);重复人工流产所占比例无明显升高,但短期内重复流产(1年内)者所占比例总体呈上升趋势(χ2趋势=6.69,P<0.05)。患生殖道感染者所占比例总体呈下降趋势(χ2趋势=4.91,P<0.01)。  结论  首次妊娠和未育青少年人工流产占比较高且呈上升趋势,可能与女性青少年的生殖健康知识掌握和社会、学校、家庭对女性青少年的生殖健康教育不足有关。应重点关注短期重复流产青少年,加大对其宣教力度、流产关爱和医疗资源的投入。
杭州市小学师生近视防控信念共性与差异研究
高铭佳, 刘淑美, 孙欣, 苏敏, 吕佳颢, 张梓瑗, 唐国忠, 邵森弟
2022, 43(2): 198-202. doi: 10.16835/j.cnki.1000-9817.2022.02.009
摘要(752) HTML (309) PDF(58)
摘要:
  目的  探讨小学生及教师在关于学生近视防控信念方面的共性与差异, 为近视防控教育方案的制定提供理论依据。  方法  采用方便抽样法, 选取杭州市2所小学三至四年级的14名学生及16名教师进行一对一深入访谈, 并运用Nvivo 11.0软件对访谈结果进行编码分析。  结果  师生在近视防控信念的自觉罹患性、自觉严重性、自觉有效性和自觉障碍性方面存在共性, 共性关键词共被提及114次, 其中自觉严重性、自觉有效性和自觉障碍性的共性较明显; 师生在自觉罹患性、自觉严重性与自觉障碍性方面上存在差异, 差异关键词共被提及63次, 其中自觉罹患性和自觉障碍性的差异较明显。  结论  师生在近视防控信念的自觉罹患性、自觉严重性、自觉有效性和自觉障碍性方面存在共性; 在自觉罹患性、自觉严重性与自觉障碍性方面上存在差异。学生应提升近视防控自觉严重性认知, 强化近视防控信念; 学校应开展近视防控健康教育活动, 提升师生近视防控能力; 政府应落实"双减"政策, 完善户外活动安全保险制度。
儿童肥胖综合干预对自我效能体重认知和行为改变的作用
尚莉伽, 高爱钰, 王海俊, 刘峥
2022, 43(2): 207-210. doi: 10.16835/j.cnki.1000-9817.2022.02.011
摘要(563) HTML (295) PDF(62)
摘要:
  目的  探讨儿童肥胖综合干预对自我效能、体重认知和行为改变阶段的作用, 为儿童肥胖的干预提供科学依据。  方法  研究设计为整群随机对照人群试验。2013年9月在北京市东城区选取12所小学的1 889名儿童(7~11岁), 开展肥胖综合干预。6所学校(930名)被随机分配至干预组, 6所学校(959名)被随机分配至对照组, 干预时长为1年。对研究对象开展面对面问卷调查, 使用R 4.0.3软件分析数据, 并采用多元线性回归模型分析干预效果。  结果  干预后, 干预组与对照组儿童自我效能评分分别为(4.4±0.9)和(4.2±1.1)分。干预后, 干预组低估和高估自我体重的比例分别为28.4%和11.3%, 对照组则为37.1%和6.9%;相比对照组, 干预组儿童低估体重的风险降低(OR=0.64, 95%CI=0.52~0.80, P<0.01), 高估体重的风险增加(OR=1.79, 95%CI=1.26~2.54, P<0.01)。干预后, 干预组儿童处于行为改变意向阶段和行动阶段的比例分别为65.3%和83.6%, 对照组则为59.8%和69.8%;相比于对照组, 干预组更多儿童在行为改变中转变为意向阶段(OR=1.28, 95%CI=1.03~1.59, P=0.02)和行动阶段(OR=2.59, 95%CI=2.04~3.27, P<0.01)。  结论  儿童肥胖综合干预对提高自我效能、改善体重认知和促进行为改变有积极作用, 但会增加高估体重的风险。
3种联合运动方案对睡眠障碍大学生睡眠质量改善效果评价
袁帅, 龚明俊, 哈建伟, 路畅, 郭振, 季永武, 孟雨, 邹国防
2022, 43(2): 215-220. doi: 10.16835/j.cnki.1000-9817.2022.02.013
摘要(666) HTML (389) PDF(58)
摘要:
  目的  探讨3种联合运动方案对睡眠障碍大学生睡眠质量的改善效果, 为睡眠障碍运动干预方案的构建提供参考。  方法  以招募的35名存在睡眠障碍的大学生为实验对象, 随机分为有氧联合抗阻运动组(AR组)(10名)、有氧联合身心运动组(AM组)(8名)、抗阻联合身心运动组(RM组)(9名)和对照组(CG组)(8名)。运动组进行为期8周, 3次/周, 60 min/次的干预, CG组保持原有生活方式。干预前后通过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量表(PSQI)评估受试者主观睡眠质量及睡眠障碍减少率、Actigraph GT3X+监测受试者客观睡眠质量的变化。  结果  干预后AR组、AM组和RM组的PSQI总分、睡眠质量评分降低(t值分别为3.49, 2.31, 2.73;2.71, 3.00, 5.29, P值均 < 0.05), AR组的入睡时间评分、AM组的日间功能障碍评分、RM组的睡眠时间评分均降低(t值分别为2.74, 2.64, 2.29, P值均<0.05);AM组的睡眠时间因子评分低于AR组, AM组的PSQI总分、睡眠质量因子、日间功能障碍因子评分低于CG组(P值均<0.05)。干预后AR组、AM组和RM组的总睡眠时间、睡眠效率均提高(t值分别为-4.41, -8.37, -6.79;-4.40, -5.86, -4.91, P值均<0.05), AM组和RM组的睡眠潜伏期、夜间觉醒时长、觉醒次数均降低(t值分别为4.18, 9.93;2.91, 3.46;4.80, 3.37, P值均<0.05);RM组的总睡眠时间变化值、睡眠效率变化值、夜间觉醒时长变化值高于CG组, 睡眠潜伏期低于CG组(P值均<0.05)。  结论  3种联合运动方案均可提高睡眠障碍大学生的主客观睡眠质量, 降低睡眠障碍的发生率; 不同联合运动方案对睡眠障碍大学生睡眠质量的改善效果存在差异, 有氧联合身心运动方案对主观睡眠质量的改善效果突出, 抗阻联合身心运动方案对客观睡眠质量的改善效果突出。
心理卫生
中职生收发性短信与心理健康的关联
郑雨佳, 房宇航, 张家帅, 廉启国, 左霞云, 余春艳, 楼超华, 涂晓雯, 李立鹤, 洪苹
2022, 43(2): 203-206, 210. doi: 10.16835/j.cnki.1000-9817.2022.02.010
摘要(424) HTML (266) PDF(36)
摘要:
  目的  探究中职生收发性短信行为现状, 以及性短信行为与心理健康之间的关联, 为青少年心理健康的预防和干预提供科学依据。  方法  于2021年4月, 在上海市中心城区、近郊区和远郊区各选取1所中等职业技术学校, 并在每所学校以专业系/部为单位进行整群抽样, 共选取了1 580名学生。  结果  有11.96%和2.78%的中职生分别接收或转发过其他同龄人的私密照片或视频, 2.54%向他人发送过自己的私密照片或视频, 男生的比例均高于女生(χ2值分别为45.89, 24.09, 6.66, P值均<0.01)。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 相较于没有过收发性短信的中职生, 有过任意一种性短信收发行为者出现焦虑(OR=2.40, 95%CI=1.59~3.61)、抑郁(OR=1.86, 95%CI=1.25~2.75)、非自杀式自伤意向(OR=2.34, 95%CI=1.48~3.69)、自杀意向(OR=2.96, 95%CI=1.83~4.79)的风险更高(P值均<0.05)。  结论  中职生收发性短信行为与心理健康存在关联。应将性短信的潜在风险纳入全面性教育课程中, 增强青少年的媒体信息素养和行为决策能力, 从而促进青少年的性与生殖健康以及心理健康。
医学院校护理实习生健康自我管理和适应与感知应激的相关性
吕建军, 徐海霞, 巴特尔, 尤祥
2022, 43(2): 211-214, 220. doi: 10.16835/j.cnki.1000-9817.2022.02.012
摘要(506) HTML (290) PDF(34)
摘要:
  目的  探讨新冠肺炎(COVID-19)疫情常态化防控条件下医学院校护理专业实习学生健康自我管理、适应及感知应激的情况及其相关性, 以期为实习护生健康管理提供科学依据。  方法  采用整群随机抽样方法, 选取内蒙古地区3所医学院校进入实习期的本专科护生263名, 采用健康自我管理能力测评量表、中国大学生适应量表及感知应激量表进行调查。  结果  实习护生健康自我管理能力总得分为(138.31±20.13)分, 不同学历、不同户籍地护生健康自我管理能力总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t值分别为3.51, 2.46, P值均<0.05);适应总分为(3.17±0.72)分; 感知应激总分为(11.52±2.79)分, 不同学历护生感知应激总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05, P<0.05)。Pearson分析显示, 疫情期间实习护生健康自我管理能力总分、适应总分与感知应激均呈负相关(r值分别为-0.31, -0.35, P值均<0.01)。  结论  护生感知应激和健康自我管理、适应之间有密切关系; 医学院校教育者应积极探索实习护生健康自我管理能力及适应水平的提高策略, 以维持其良好的身心健康。
行为激活疗法对阈下抑郁学生情绪和行为特征的影响
覃涛, 钟清玲
2022, 43(2): 221-224. doi: 10.16835/j.cnki.1000-9817.2022.02.014
摘要(650) HTML (305) PDF(39)
摘要:
  目的  探究行为激活(behavioral activation, BA)疗法对护理专业阈下抑郁学生抑郁情绪和行为特征的应用效果,为有效开展护理专业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提供参考依据。  方法  采用整群抽样方法选取江西省某医学高等专科学校护理专业二年级学生614名。将符合纳入标准的60名作为研究对象,使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干预组,每组各30名。对照组开展一般心理健康教育,干预组在一般心理健康教育的基础上进行行为激活疗法干预。采用流调中心抑郁量表(CES-D)、贝克抑郁自评量表(BDI-II)和抑郁行为激活量表(BADS-SF)分别于干预前、干预结束时、干预后1个月进行测评。  结果  两组学生CES-D、BDI-II和BADS-SF得分的时间效应、组别效应和时间与组别的交互作用均有统计学意义(F值分别为82.78,9.65,69.92;42.19,10.52,13.50;15.59,19.61,8.49,P值均<0.01)。干预结束时、干预后1个月,干预组CES-D和BDI-II得分(14.63±4.63,14.80±4.85;11.23±4.98,11.13±5.53)均低于对照组(22.67±6.70,22.13±5.66;17.57±9.59,18.37±7.91),干预组BADS-SF得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  结论  BA能有效改善护理专业阈下抑郁学生的抑郁症状,提高其行为激活水平,且具有持续性影响。护理教育工作者可以通过个体BA来改善护理专业学生的抑郁情绪,提升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
中小学生心理问题与欺凌他人行为的相关性
郝义彬, 吴柯, 权菊青, 岳文娟, 马婧, 张文森, 张恒榛, 赵明扬, 田卓旸, 王碧瑶, 王盼盼, 张蔷, 秦颖, 孙长青
2022, 43(2): 225-228. doi: 10.16835/j.cnki.1000-9817.2022.02.015
摘要(693) HTML (310) PDF(63)
摘要:
  目的  分析中小学生校园欺凌他人行为的流行特点,探讨心理问题与欺凌他人行为的关系,为干预校园欺凌者的欺凌他人行为提供参考。  方法  采用多阶段分层整群随机抽样的方法选取河南省安阳市、南阳市和新乡市的10 581名中小学生作为调查对象,采用中国中学生心理健康量表和自制的青少年欺凌他人行为问卷,分析中小学生心理问题与校园欺凌他人行为的关系。  结果  在调查的学生中,欺凌他人行为报告率为12.5%,在有敌对、人际关系紧张、学习压力和情绪不平衡等心理问题的中小学生中,欺凌他人行为报告率分别为24.2%,20.3%,19.4%,20.1%。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敌对症状(OR=3.78,95%CI=1.71~8.32)、人际关系紧张(OR=3.50,95%CI=1.62~7.57)、学习压力(OR=1.62,95%CI=1.21~2.16))和情绪不平衡(OR=2.80,95%CI=1.41~5.56)心理问题与校园欺凌他人行为相关(P值均<0.05)。  结论  中小学生心理问题与欺凌他人行为的产生密切相关。应重视欺凌者的心理健康教育,从源头干预避免校园欺凌发生。
寄宿制学校初中生亲子关系与叛逆心理的关联
蔡玉玉, 周正升, 张梦研, 张舒涵, 苏普玉, 邵珊珊
2022, 43(2): 229-233. doi: 10.16835/j.cnki.1000-9817.2022.02.016
摘要(484) HTML (288) PDF(37)
摘要:
  目的  探讨亲子关系与寄宿制学校初中生叛逆心理的关联性, 为预防青少年叛逆心理的发生提供科学依据。  方法  于2020年1月, 采用整群抽样方法对安徽省合肥市庐江县某寄宿制中学1 790名初中生进行亲子分离、家庭亲密度、叛逆心理情况调查, 采用χ2检验、二元Logistic回归法分析亲子关系对学生叛逆心理的影响。  结果  初中生叛逆心理检出率为21.45%(384/1 790)。高年级(初二、初三)、主观家庭社会经济地位高和1个月内不与父母联系的初中生更容易存在叛逆心理(OR值分别为1.83, 1.89, 1.80, 1.77, P值均 < 0.05);父母温暖抚育度高和亲子亲密度高的初中生更不容易存在叛逆心理(OR值分别为0.52, 0.71, P值均 < 0.05);性别、既往寄宿时长、母亲文化程度、寄宿期间与父母见面频率、童年亲子分离经历对叛逆心理的影响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  结论  寄宿制学校初中生叛逆心理检出率高, 良好的亲子关系是叛逆心理的保护因素。父母应重视与寄宿子女间的联系, 加强沟通交流, 以预防初中生叛逆心理的发生。
学龄前儿童睡眠问题及影响因素分析
徐耿, 刘阳, 刘继杰, 褚英, 耿梦龙, 陶芳标, 彭磊
2022, 43(2): 234-237. doi: 10.16835/j.cnki.1000-9817.2022.02.017
摘要(776) HTML (380) PDF(73)
摘要:
  目的  了解学龄前儿童睡眠问题的流行现状和影响因素, 为有效改善学龄前儿童睡眠问题提供参考。  方法  2017年12月—2018年6月采用自编问卷, 利用随机整群抽样的方法对扬州、镇江、徐州3座城市的8 456名在园学龄前儿童的家长进行问卷调查。由家长或主要监护人完成一般人口学特征、视屏时间、睡眠模式和儿童睡眠习惯量表(CSHQ)。  结果  被调查儿童平均夜间睡眠时长为(9.91±0.64)h, 睡眠不足率为51.7%, 随着年龄的增长睡眠不足率逐渐增加(χ趋势2=34.19, P < 0.01);被调查儿童CSHQ量表得分为(49.46±5.02), 总体睡眠问题发生率为95.0%, 不同类型睡眠问题的发生率为2.3%~76.4%。二分类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 是否为独生子女、母亲年龄、父亲文化水平、家庭经济水平与学龄前儿童睡眠问题的发生相关(P值均 < 0.05)。  结论  学龄前儿童睡眠问题发生率较高, 且与独生子女、父亲文化水平、家庭经济水平等因素有关。家长和社会应提高对学龄前儿童睡眠问题的关注。
南通市城区学龄前非独生儿童忽视状况
代倩倩, 娄海琴, 刘维韦, 陈思涵, 王瑞凤, 单玲玲, 许占斌
2022, 43(2): 238-241, 246. doi: 10.16835/j.cnki.1000-9817.2022.02.018
摘要(484) HTML (313) PDF(25)
摘要:
  目的  了解南通市学龄前非独生儿童的忽视现状及其影响因素,为非独生儿童忽视预防和干预提供理论依据。  方法  采用随机整群抽样的方法,对南通市城区9所幼儿园的1 141名儿童家长使用中国城市3~6岁儿童忽视评价常模量表进行问卷调查。  结果  学龄前儿童忽视率为28.6%,忽视度为(40.21±6.67),其中非独生儿童忽视率为32.6%,忽视度为(41.14±6.73)。非独生儿童总忽视率、身体忽视率均高于独生儿童,总忽视度和身体、情感、教育、安全、医疗忽视度维度忽视度均高于独生儿童,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t值分别为6.21,17.57;3.95,4.98,3.45,2.70,2.01,3.11,P值均<0.05)。不同性别、不同家庭类型儿童忽视率和忽视度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不同年龄、家庭子女排行儿童忽视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χ2值分别为3.59,2.99,P值均>0.05),忽视度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2.79,3.04,P值均<0.05)。家庭总月收入越高、家庭受教育程度较高、父母关系越好的儿童忽视率和忽视度均相对较低,主要照顾者为祖父母/外祖父母的儿童忽视率和忽视度均高于主要照顾者为父母的儿童,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家庭总月收入<5 000元的儿童忽视危险度是家庭总月收入≥12 000元儿童的2.73倍,祖父母或外祖父母作为主要照顾者的儿童忽视危险度是父母作为主要照顾者的2.17倍,父母关系良好的儿童忽视危险度是父母关系非常好儿童的2.29倍(P值均<0.05)。  结论  南通市城区非独生学龄前儿童忽视状况较为严峻,改善家庭经济状况,提高父母照顾儿童的参与度,改善父母关系,有利于降低非独生儿童忽视的发生。
家庭教养方式与3~6岁儿童情绪行为问题的关联
黄永玲, 李若瑜, 方亮, 吴曙东, 万宇辉, 何海燕, 彭春燕, 王心柱
2022, 43(2): 242-246. doi: 10.16835/j.cnki.1000-9817.2022.02.019
摘要(851) HTML (429) PDF(95)
摘要:
  目的  探讨家庭教养方式与3~6岁学龄前儿童情绪行为问题的关联及性别差异,为儿童情绪行为问题的早期预防和干预提供参考。  方法  采用分层整群抽样方法,于2021年6月选取安徽省芜湖、六安、阜阳3个市36所幼儿园的9 647名3~6岁儿童为研究对象,采用自编一般情况调查表、父母版长处和困难问卷及父母教养方式量表对儿童监护人进行调查。  结果  儿童困难总分异常检出率为6.5%,男童检出率(7.1%)高于女童(5.8%)。家庭教养方式溺爱性、放任性、专制性和不一致性高分组的儿童情绪行为异常检出率均高于低分组(χ2值分别为210.32,203.87,102.70,212.69,P值均<0.01),检出率随得分增加呈上升趋势;而民主性高分组的儿童情绪行为异常检出率低于低分组(χ2=156.24,P<0.01),检出率随得分增加呈降低趋势。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教养方式高水平溺爱性(OR=4.31)、放任性(OR=4.16)、专制性(OR=3.36)、不一致性(OR=4.76)与儿童情绪行为问题高风险相关,而高水平民主性(OR=0.34)与情绪行为问题低风险相关;男童中、高分组溺爱性教养方式出现情绪行为问题的风险高于女童(OR值分别为1.90,2.13)(P值均<0.05)。  结论  家庭教养方式会影响3~6岁儿童情绪行为问题的发生,男童是溺爱教养方式负面影响的敏感人群,良好的教养方式有益于儿童情绪行为问题的防控。
家庭结构变故对大学生抑郁焦虑压力症状的影响
王锋, 张远才, 邱建华, 刘刚, 苏凡, 王翠梅, 王梁, 伍晓艳
2022, 43(2): 251-255. doi: 10.16835/j.cnki.1000-9817.2022.02.021
摘要(741) HTML (424) PDF(68)
摘要:
  目的  了解家庭重大变故对大学生抑郁、焦虑、压力症状的影响,为防治大学生抑郁、焦虑、压力症状提供依据。  方法  2020年10—12月对江西财经大学、上饶师范学院、赣南师范大学、福建技术师范学院、福建泉州医学高等专科学校、长江大学6所高校的9 779名大学生进行电子问卷调查,了解大学生家庭情况与心理状况相关数据,心理状况信息采用抑郁-焦虑-压力自评量表(DASS-21)采集。  结果  大学生抑郁、焦虑、压力症状检出率分别为27.4%,42.0%,17.4%;单因素分析显示,家庭结构类型与大学生焦虑、压力症状有关联(χ2值分别为8.40,13.08,P值均<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家庭结构类型为其他(除双亲型和单亲型)与大学生焦虑(OR=1.89,95%CI=1.05~3.42)、压力症状(OR=2.48,95%CI=1.36~4.50)均呈正相关,其变故因素为父母离婚与大学生压力症状(OR=1.53,95%CI=1.05~2.20)呈正相关(P值均<0.05)。  结论  大学生抑郁焦虑压力症状的发生与家庭结构类型及变故因素相关。学校对家庭结构变故的大学生,应该重点关注其心理状况,同时应加强对此类大学生心理疏导和健康教育工作。
大学生心理控制源与健康危险行为的关系
余金聪, 赵志雅, 唐雪梅, 李文祯
2022, 43(2): 260-264. doi: 10.16835/j.cnki.1000-9817.2022.02.023
摘要(505) HTML (272) PDF(40)
摘要:
  目的  探索心理控制源对大学生健康危险行为的影响,为制定大学生健康危险行为干预措施提供参考依据。  方法  采用多阶段整群随机抽样方法,从中国东部、中部和西部地区分别随机抽取2个省份,每个省份随机抽取2所高校,对来自12所高校的3 951名大学生完成在线匿名调查,内容包括人口学特征、心理控制源量表和大学生健康危险行为问卷。采用χ2检验、二元Logistic回归等统计方法进行数据分析。  结果  在调查的大学生中,2 287名(57.88%)同时有3种及以上健康危险行为,其中视屏时间较长、体育锻炼不足、不良饮食行为、饮酒和吸烟的学生分别有3 846(97.34%),2 952(74.72%),2 853(72.21%),538(13.62%)和220名(5.57%)。心理控制源内控性能降低大学生同时有3种及以上健康危险行为(OR=0.98)和体育锻炼不足(OR=0.93)的发生风险,增加吸烟行为的发生风险(OR=1.07);有势力的他人能降低大学生同时有3种及以上健康危险行为(OR=0.98)、饮酒(OR=0.95)和不良饮食行为(OR=0.97)的发生风险;机遇能增加大学生同时有3种及以上健康危险行为(OR=1.04)、饮酒(OR=1.04)和体育锻炼不足(OR=1.03)的发生风险(P值均<0.01)。  结论  大学生健康危险行为问题较为严重,心理控制源是影响大学生健康危险行为的重要因素。根据不同健康危险行为控制相应的心理控制源,能够有效预防健康危险行为的发生,促进大学生健康成长。
丽水城区单亲家庭中学生心理健康状况
王俊霞, 叶建武, 张丽虹, 王元, 张丽红
2022, 43(2): 265-267, 273. doi: 10.16835/j.cnki.1000-9817.2022.02.024
摘要(757) HTML (414) PDF(40)
摘要:
  目的  了解丽水市城区单亲家庭中学生心理健康状况及相关因素, 为开展单亲家庭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提供参考依据。  方法  在丽水市区范围内整群抽取2所高中、2所初中共4所学校展开调查。先采用分层随机抽样法选取160名单亲家庭中学生为研究组, 再采用1∶1配对对照研究的方法, 以班级、性别、年龄、家庭背景为配对条件, 选取160名双亲家庭中学生为对照组, 使用心理健康诊断测验量表(MHT)进行测试。  结果  在过敏倾向、身体症状、恐怖倾向和总焦虑率检出方面, 单亲家庭中学生高于双亲家庭中学生,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值分别为5.70, 5.34, 6.84, 4.30, P值均 < 0.05)。在160名单亲家庭中学生中, 女生在学习焦虑、对人焦虑、自责倾向、过敏倾向、身体症状、恐怖倾向、冲动倾向和总焦虑方面检出率均高于男生, 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值分别为12.26, 4.61, 7.34, 14.96, 20.53, 10.05, 16.19, 9.39, P值均 < 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 性别是影响单亲家庭中学生心理健康倾向的因素(OR=4.25, 95%CI=1.87~7.02, P < 0.05)。  结论  丽水市区单亲家庭中学生存在较多的心理问题倾向, 特别是单亲家庭女生心理问题倾向较严重, 应针对性地开展心理健康教育。
生长发育与健康监测
Brockport体能测试在中国视力障碍青少年中的应用研究
梁爽, 陶瑞媛, 潘宁, 沈超, 张春华
2022, 43(2): 247-250, 255. doi: 10.16835/j.cnki.1000-9817.2022.02.020
摘要(507) HTML (336) PDF(34)
摘要:
  目的  探究Brockport体能测试在中国视力障碍青少年中的可行性和可靠性, 以确定其在临床实践和研究中的适用性。  方法  共纳入上海市盲童学校41名10~17岁视力障碍青少年, 由相同的测试人员使用相同的测试仪器对受试者进行两次Brockport体能测试, 包括体质量指数(BMI)、握力、修正版卷腹、俯卧背伸、背抓、单腿伸展坐位体前屈和20 m折返跑, 测试的时间间隔为1周。  结果  Brockport体能测试各项目完成率均为100%。身高、体重、BMI、握力、修正版卷腹、俯卧背伸、单腿伸展坐位体前屈(左/右腿伸直)和20 m折返跑的组内相关系数(ICC)在全体受试者中依次为1.00, 1.00, 1.00, 0.94, 0.75, 0.78, 0.90, 0.87, 0.89, 全盲受试者中为1.00, 1.00, 1.00, 0.97, 0.80, 0.92, 0.89, 0.87, 0.87, 低视力受试者中为1.00, 1.00, 1.00, 0.90, 0.71, 0.40, 0.89, 0.85, 0.85。背抓(左/右手在上)的简单卡帕(KC)系数在全体受试者中为0.79, 0.78, 全盲受试者中为0.72, 0.64, 低视力受试者中为0.87, 1.00。  结论  Brockport体能测试在中国视障青少年中是可行且可靠的体能测试方法, 在低视力青少年中不推荐使用俯卧背伸测试。
学龄前儿童动作技能与注意集中和注意转移的相关性
胡静, 顾佳怡, 王文渊, 庞剑兰, 马瑞
2022, 43(2): 274-279. doi: 10.16835/j.cnki.1000-9817.2022.02.026
摘要(503) HTML (232) PDF(39)
摘要:
  目的  探究学龄前儿童动作技能与注意集中和注意转移的相关性,为促进4~6岁学龄前儿童全面发展提供依据。  方法  2020年3—6月,以165名4~6岁学龄前儿童为研究对象,采用布尼氏动作技能熟练度测试(BOT-2)灵敏分量表和肢体双侧协调分量表、儿童动作技能测试量表(第2版)(MABC-2)抛接技能分量表和平衡分量表测试学龄前儿童肢体动作协调、手眼协调、灵敏和平衡四类动作技能; 采用美国堪萨斯州学前儿童反射冲动量表(KRISP)和维度变化卡片分类任务(DCCS)评估被试注意集中和注意转移水平; 采用相关分析和线性回归分析方法进行数理统计。  结果  除单手抛技能和注意转移指标外,男、女童在肢体动作协调总分、手眼协调总分、双手接、动作灵敏总分、动作平衡总分、静态支撑、踮脚走线、双脚跳、注意集中指标上,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6.86,-2.00,-3.15,-3.75,-3.00,-2.95,-2.18,-2.11,-3.21,P值均<0.05),且女童优于男童; 儿童肢体动作协调总分、手眼协调总分、双手接、动作灵敏、踮脚走线和注意集中指标随年龄的增长而得到提高(r值分别为0.47,0.41,0.47,0.51,0.16,0.31,P值均<0.05);排除性别、月龄两项变量干扰后,仅肢体动作协调总分与学龄前儿童注意集中呈正相关(β=0.31,95%CI=0.08~0.39,P<0.01)。  结论  4~6岁儿童肢体动作协调与注意集中呈正相关。学前教育和家庭亲子活动应重视肢体动作协调相关游戏、课程的设计与开发,以促进4~6岁学龄前儿童注意集中能力的提高和良好注意品质的形成。
生物电阻抗法与双能X线吸收法测量儿童青少年骨矿物含量的比较
卢可缘, 姚婉雯, 敖丽萍, 陆爽, 程红, 刘军廷, 郑义锦, 陈超, 米杰, 杨翌, 刘丽
2022, 43(2): 280-283, 287. doi: 10.16835/j.cnki.1000-9817.2022.02.027
摘要(394) HTML (249) PDF(23)
摘要:
  目的  评价生物电阻抗法(BIA)与双能X线吸收法(DXA)测量儿童青少年的骨矿物含量(BMC)的一致性,为BIA准确测量儿童青少年BMC提供依据。  方法  采用方便抽样法,于2019年4—5月在广州市某区招募1 469名7~17岁儿童青少年,采用DXA和BIA技术分别测量BMC。采用组内相关系数(ICC)、Bland-Altman分析评价一致性。Bland-Altman分析在对数转换的数据中进行。将BMC按性别年龄别三分位数分类,计算Kappa值评价一致性。以DXA测量值为因变量,建立BIA校正预测模型。  结果  男、女生的ICC分别为0.93和0.94。在Bland-Altman分析中,男、女生的BIA与DXA比值的一致性限范围均较宽,分别为0.27~0.76和0.17~0.72。男、女生中两方法判断BMC三分类水平的Kappa值分别为0.57和0.45,呈中高度一致。按BMI分组,各体重状态男生及超重女生的Kappa值均在0.75以上,一致性程度极好。构建的男、女生BIA校正预测模型分别为:BMCDXA=-0.51+0.44×BMCBIA+0.06×Age+0.02×BMI; BMCDXA=-0.55+0.43×BMCBIA+0.06×Age+0.02×BMI。模型的R2值分别为0.87和0.87。  结论  BIA与DXA所测BMC值一致性较差,但在判断分类BMC水平方面一致性尚可,研究建立的BIA测量BMC校正模型拟合效果好,提示BIA可能适用于评估儿童群体的BMC发育水平。
疾病控制
中国0~14岁儿童1990—2019年溺水死亡现状及趋势分析
戴萌娜, 袭燕, 尹文强, 陈钟鸣, 丰志强, 唐昌海
2022, 43(2): 256-259, 264. doi: 10.16835/j.cnki.1000-9817.2022.02.022
摘要(1313) HTML (428) PDF(80)
摘要:
  目的  了解中国1990—2019年0~14岁儿童溺水死亡情况, 并探讨其发展变化趋势, 为中国儿童溺水干预措施提供参考依据。  方法  利用2019年全球疾病负担数据库中1990—2019年中国0~14岁儿童溺水死亡数据, 以世界标准人口计算其标准化率, 并利用Joinpoint回归模型分别拟合发生率、死亡率的变化趋势。  结果  中国1990—2019年0~14岁儿童溺水总体发生率从37.17/10万减少到12.54/10万, 相对下降了66.26%;标化发生率从21.78/10万减少到14.98/10万, 相对下降了31.22%。儿童溺水发生率、标化发生率呈先下降后增长的趋势, 死亡率、标化死亡率呈下降趋势。Joinpoint回归显示, 儿童溺水标化发生率年平均变化百分率总体为-1.3, 男童为-2.5, 女童为0;儿童溺水标化死亡率年平均变化百分率总体为-3.9, 男童为-3.6, 女童为-4.5;趋势变化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 < 0.05)。男童发生率、死亡率均高于女童, 男童与女童组间变化趋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 < 0.05)。  结论  中国儿童溺水发生率和死亡率大幅下降, 但是近年来发生率有所回升。儿童溺水危险因素有待进一步加强干预, 同时在儿童溺水重点人群上采取有效措施, 控制发生率与死亡率的进展。
母亲孕前及分娩前超重肥胖对中学生超重肥胖影响的病例对照研究
梁健平, 贡梓军, 梁月朗, 郭嘉佳, 杨杰文, 刘丽, 姚振江
2022, 43(2): 268-273. doi: 10.16835/j.cnki.1000-9817.2022.02.025
摘要(543) HTML (333) PDF(38)
摘要:
  目的  探讨广州市母亲孕前及分娩前超重肥胖对子代中学时期超重肥胖的影响, 为预防中学生肥胖提供科学依据。  方法  依托广州市中学生常规体检, 抽取3所高中、3所初中共3 384名学生, 将体检中超重肥胖的中学生纳入超重肥胖组(642名), 其余学生纳入对照组(2 742名), 对学生及家长进行问卷调查。使用倾向性评分匹配(propensity score matching, PSM)前后的数据进行χ2检验和Logistic回归分析, 对比匹配前后结果的变化。  结果  单因素分析显示, 进行PSM前, 超重肥胖组和对照组在性别、学段、是否挑食、肥胖家族史、家庭人均月收入、母亲分娩方式、是否为巨大儿和孕期增重情况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值分别为42.38, 10.64, 14.47, 26.85, 10.58, 13.59, 15.53, 20.64, P值均 < 0.05)。PSM后, 孕前及分娩前超重肥胖组和对照组在学段、分娩方式上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 进行PSM前, 母亲孕前超重肥胖的中学生超重肥胖风险是母亲孕前非超重肥胖的1.54倍(95%CI=1.01~2.36), 而母亲在分娩前超重肥胖同样增加了中学生超重肥胖的风险(OR=2.35, 95%CI=1.67~3.31)。在进行PSM后, 母亲孕前(OR=2.17, 95%CI=1.41~3.34)及分娩前超重肥胖(OR=2.99, 95%CI=2.08~4.31)均明显增加中学生超重肥胖风险。  结论  母亲孕前和分娩前超重肥胖与中学生的超重肥胖风险增高有关联。
女童月经初潮与筛查性近视的关联
伍晓艳, 万宇辉, 陶舒曼, 许韶君, 陶芳标
2022, 43(2): 284-287. doi: 10.16835/j.cnki.1000-9817.2022.02.028
摘要(526) HTML (325) PDF(52)
摘要:
  目的  分析女童月经初潮与筛查性近视的关联,为制定儿童青少年近视预防与控制策略及措施提供科学依据。  方法  根据2014年全国学生体质与健康调研标准,在安徽省分别选取宿州、合肥和池州市3个地区,将1 725名9~13岁女童纳入研究。采用问卷调查研究对象基本信息及是否出现月经初潮,采用裸眼远视力检查结合串镜检查确定筛查性近视,并采用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月经初潮与筛查性近视的关联。  结果  安徽省9~13岁汉族女童筛查性近视检出率为62.5%(1 078名)。城市女童筛查性近视检出率(71.0%)高于农村(54.6%)、每天家庭作业时间>2 h的女童筛查性近视检出率(70.8%)分别高于1~2和 < 1 h组(68.4%,54.9%),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值分别为49.50,37.88,P值均 < 0.01)。不同年龄月经初潮已来潮和未来潮组间筛查性近视检出率仅在9和13岁女童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值分别为4.75,11.22,P值均 < 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女童月经初潮和筛查性近视呈正相关(OR=2.06,95%CI=1.68~2.52),在控制年龄和BMI等因素后,关联仍有统计学意义(P < 0.05);进一步调整家庭居住地和家庭作业时间变量后,月经初潮已来潮与筛查性近视关联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女童月经初潮与筛查性近视在部分年龄组中有关联,未来应基于队列研究设计进一步探讨月经初潮年龄与近视发生发展的关系。
大学生尿液金属水平与肺功能的关系
荣素英, 刘佳佳, 杨文琦, 曾豪, 张磊, 方波, 徐厚君, 王茜
2022, 43(2): 288-291. doi: 10.16835/j.cnki.1000-9817.2022.02.029
摘要(522) HTML (269) PDF(22)
摘要:
  目的  探讨大学生金属内暴露水平与肺功能的相关性,为开展金属暴露与肺功能损伤的相关研究提供依据。  方法  以2017—2018年在华北理工大学曹妃甸校区招募的45名符合标准的大学生为研究对象,分别于春、夏、秋、冬季进行问卷随访调查和健康体检,测量肺功能参数[用力肺活量(FVC)、1 s用力呼气容积(FEV1)、最大呼气流量(PEF)、FEV1/FVC和用力呼气流量(FEF25~75)],同时采集晨尿样本。尿液中15种金属含量使用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法(ICP/MS)检测; 采用Kruskal-Wallis H检验比较不同季节尿液中金属含量的差异; 运用线性混合效应模型分析尿液中金属组分暴露浓度与肺功能之间的相关性。  结果  尿液15种金属元素中,铬、铁、镍、铜、锌、砷、硒、钼、镉、锑、铅在4个季节的含量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H=9.79~20.61,P值均 < 0.05)。5项肺功能参数在4个季节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值分别为61.72,45.30,47.61,25.47,35.13,P值均 < 0.05)。线性混合效应模型分析结果显示,尿液中钒、锰、铁、钴、镍和锑含量与FEV1呈负性相关(B值分别为0.202,0.192,0.181,0.154,0.131,0.283);尿液中铝、钒、锰、铁、钴、镍、锌、镉和锑的含量与FVC呈负性相关(B值分别为0.252,0.290,0.292,0.271,0.201,0.180,0.171,0.163,0.381);尿液中锰和锑的含量与PEF呈负相关(B值分别为0.291,0.354)(P值均 < 0.05)。  结论  大学生尿液中多种金属含量的增加与肺功能水平下降有关,金属元素的长期暴露有可能造成肺功能的损害,应加强对环境金属污染的控制。
广东省中小学生脊柱侧凸流行特征及影响因素分析
李梦, 曲亚斌, 孙艺, 甘萍, 沈少君
2022, 43(2): 292-295. doi: 10.16835/j.cnki.1000-9817.2022.02.030
摘要(550) HTML (313) PDF(53)
摘要:
  目的  了解广东省中小学生脊柱侧凸流行特征,探讨其相关影响因素,为脊柱侧凸的预防控制提供依据。  方法  采用分层随机整群抽样的方法,于2020年9—10月在珠三角和非珠三角城市抽取132所中小学校,共38 649名9~18岁学生进行脊柱侧凸筛查和相关影响因素问卷调查。  结果  调查学生中有1 440名检出脊柱侧凸,检出率为3.73%。女生检出率为4.90%,高于男生的2.66%(χ2=134.72,P < 0.01)。珠三角地区检出率为4.09%,高于非珠三角地区的3.38%(χ2=13.22,P < 0.01)。城区检出率为4.51%,高于县区的2.79%(χ2=78.70,P < 0.01)。检出率随着学段的升高而升高,高中(5.94%)>初中(4.50%)>小学(1.35%)(χ2=386.89,P < 0.01)。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地区、城乡、性别、学段、中高强度运动、使用电子移动设备、营养状况是学生脊柱侧凸的相关因素(OR=0.41~3.78,P值均 < 0.05)。  结论  广东省中小学生脊柱侧凸检出率在性别、城乡、学段等方面均存在差异,需重点关注女生、初中学段、高中学段学生,并探索有针对性的科学干预策略。
超重肥胖对PM2.5短期暴露与青少年血压偏高关联的修饰效应
马涛, 霍家康, 吴立娟, 李伟铭, 刘相佟, 温勃, 陈力, 董彦会, 郭秀花, 马军
2022, 43(2): 296-299. doi: 10.16835/j.cnki.1000-9817.2022.02.031
摘要(405) HTML (240) PDF(24)
摘要:
  目的  分析PM2.5短期暴露与青少年血压偏高关联及其超重肥胖修饰效应,为学校对学生健康进行精细化管理和科学防护空气污染危害提供相关依据。  方法  选取2017—2018年北京市中学生年度健康体检数据中数据合格的初一、高一共148 956名学生为研究对象; 采用反距离加权插值法得出研究对象所处区域的气象要素与空气质量; 采用线性混合效应模型估计PM2.5短期暴露对收缩压、舒张压7 d内的累积滞后效应,并分析超重肥胖对PM2.5短期暴露与青少年血压偏高关联的修饰效应。  结果  2017年9月1日至2018年6月30日,北京市PM2.5平均质量体积浓度为(56.53±45.85)μg/m3; 研究对象超重肥胖检出率为34.22%,血压偏高检出率为8.03%。超重肥胖组PM2.5对收缩压的累积滞后效应lag07时最大,即PM2.5日均质量体积浓度每增长10 μg/m3与青少年收缩压偏高相关(OR=1.05,95%CI=1.03~1.07);非超重肥胖组PM2.5对收缩压的累积滞后效应lag05时最大,即PM2.5日均质量体积浓度每增长10 μg/m3与青少年收缩压偏高相关(OR=1.04,95%CI=1.02~1.06)。PM2.5短期暴露不对青少年舒张压偏高造成影响。超重肥胖的青少年对PM2.5短期暴露引起的血压偏高易感性在累积滞后3日内(lag01~lag03)更高。  结论  PM2.5短期暴露与青少年血压具有正相关,且存在滞后效应,超重肥胖青少年在PM2.5短期暴露后血压偏高更显著。
开封市中学生超重肥胖与血压偏高的关联
陈咏梅, 范明明
2022, 43(2): 300-303. doi: 10.16835/j.cnki.1000-9817.2022.02.032
摘要(469) HTML (261) PDF(52)
摘要:
  目的  探索开封市中学生超重、肥胖与血压偏高之间的关联,为相关部门制定有效的干预措施提供依据。  方法  2019年9—10月,采用多阶段分层整群随机抽样方法,选取开封市4 058名中学生进行血压、身高、体重的测量,分析超重肥胖与血压偏高的关系。  结果  中学生血压偏高率为11.78%。与正常体重相比,超重(OR=1.65)和肥胖(OR=3.32)均增加血压偏高的风险(P值均 < 0.01)。超重和肥胖男生血压偏高的风险分别是正常体重者的1.87和4.16倍,超重和肥胖女生血压偏高的风险分别是正常体重的1.55和2.69倍。高中正常体重、初中超重/肥胖、高中超重/肥胖学生的血压偏高风险分别是初中正常体重学生的1.90,2.85和3.39倍(P交互=0.02)。  结论  预防中学生血压偏高应该从预防超重/肥胖开始,尤其对男生加以重视; 超重/肥胖的中学生学段越高,血压偏高的风险越大。
卫生监督
四川省2017—2021年中小学校教学环境卫生监测结果
罗清文, 谭晓东
2022, 43(2): 304-307, 311. doi: 10.16835/j.cnki.1000-9817.2022.02.033
摘要(571) HTML (290) PDF(71)
摘要:
  目的  分析四川省2017—2021年中小学教学环境卫生现状,为制定教学环境卫生干预措施提供依据。  方法  2017—2021年按照统一调查表对四川省7 510所中小学校监督抽检,采用描述性统计分析方法对监测结果进行分析。  结果  2017—2021年中小学校教学环境卫生总体合格率仅为51.70%(3 883所),2017年抽检2 282家,1 414家合格,合格率最高(61.96%); 2019年抽检1 768家,750家合格,合格率最低(42.42%)。不同检测项目在2017—2021年各年中的合格率及同一检测项目在2017—2021年不同年份合格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乡村地区5年共抽检2 095家,1 177家合格,合格率最高(56.18%); 城区5年共抽检2 124家,1 040家合格,合格率最低(48.96%)。小学学段5年共抽检4 867家,2 626家合格,合格率最高(53.93%)。不同地区在课桌椅配备、教室采光、黑板照度、教室人均面积、学生宿舍人均面积方面合格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值分别为9.87,17.51,37.69,75.43,11.22,P值均<0.05),不同学段在教室采光、教室人均面积、学生宿舍人均面积、教室和学生宿舍通风方面合格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值分别为9.16,39.37,79.56,31.37,P值均<0.05)。  结论  四川省中小学校教学环境有待持续改善,教室采光、课桌椅配备合格率较低,应对薄弱环节加大投入。
综述
书包使用对青少年肌肉骨骼健康的影响
孔令军, 周鑫, 房敏
2022, 43(2): 308-311. doi: 10.16835/j.cnki.1000-9817.2022.02.034
摘要(515) HTML (295) PDF(60)
摘要:
多数国家青少年学生书包重量远超其国家健康指南推荐的适宜书包重量。书包超重严重影响了青少年肌肉骨骼系统的正常发育,不仅导致出现圆肩、驼背、头前倾等异常姿势,更是颈椎病、腰背痛、脊柱侧弯等青少年肌肉骨骼系统疾病的主要诱因之一。然而,青少年及其家长并未充分认识到超重书包带来的危害,更不了解书包选择与使用方面的健康知识。为引起青少年、家长及相关健康和教育部门对该问题的重视,研究回顾介绍书包使用对青少年肌肉骨骼健康的影响和书包使用健康宣教相关研究。
青少年抑郁的环境可控性因素
宋玲玲, 吴静, 苏普玉
2022, 43(2): 312-315. doi: 10.16835/j.cnki.1000-9817.2022.02.035
摘要(710) HTML (326) PDF(96)
摘要:
青少年抑郁是全球重要的公共卫生问题,抑郁对青少年当前和后期的身心发展、人际关系、社会适应等均会产生严重影响。因此,针对青少年抑郁的病因与预防控制受到学者的广泛关注,从基因、环境、基因-环境交互作用多角度开展研究。研究主要从青少年所处的家庭环境、学校环境、社会环境等生态环境角度,阐述青少年抑郁的可控性外界环境因素,为有效开展青少年抑郁预防提供参考依据。
微塑料对儿童健康的影响
李明菊, 李卓, 白英龙, 贾丽红, 孙炜, 潘国伟, 闫灵均, 杨佐森
2022, 43(2): 316-320. doi: 10.16835/j.cnki.1000-9817.2022.02.036
摘要(540) HTML (262) PDF(60)
摘要:
微塑料作为一种新型污染物,已引起学者广泛关注。儿童正处于生长发育的关键阶段,易受到微塑料的影响。研究概述了微塑料的来源和相关法律法规,详细介绍了微塑料进入人体的途径、近期研究中发现微塑料的一些毒性作用及其对儿童健康的潜在危害,以期为儿少卫生工作者提供研究思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