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言板

尊敬的读者、作者、审稿人, 关于本刊的投稿、审稿、编辑和出版的任何问题, 您可以本页添加留言。我们将尽快给您答复。谢谢您的支持!

姓名
邮箱
手机号码
标题
留言内容
验证码

2021年  第42卷  第6期

党为人民谋健康的100年
“十三五”期间学校卫生与健康教育工作进展
樊泽民, 赵浩琦
2021, 42(6): 801-804,809. doi: 10.16835/j.cnki.1000-9817.2021.06.001
摘要(814) HTML (411) PDF(152)
摘要:
十三五”期间,学校卫生与健康教育工作牢固树立健康第一的理念,在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儿童青少年近视防控、学校健康教育推进、校园食品安全管理以及学校传染病防控等方面取得了新的重要阶段性进展。该文详细阐述了十三五”期间学校健康教育及学校卫生工作的主要内容,介绍了国家相关部门对学校卫生的战略政策部署及具体行动,为推进健康中国战略和实施健康中国行动等提供了重要支撑。
述评
将睡眠纳入儿童青少年发育与健康评价体系
李生慧
2021, 42(6): 805-809. doi: 10.16835/j.cnki.1000-9817.2021.06.002
摘要(639) HTML (327) PDF(85)
摘要:
动态观察儿童青少年睡眠的年龄发展变化规律、分析其健康效应既是阐述睡眠生理意义的基础,也是深入理解儿童青少年生长发育规律的基础。本文总结、归纳了现有儿童、青少年睡眠研究领域的学术进展,阐述其与体格、神经、行为、代谢发育相辅相成的重要作用,建议将睡眠作为发育的核心组成要素,纳入儿童青少年发育与健康评价体系。同时,在学术进展的总结中透视睡眠研究所存的不足和局限,以期承前启后、继往开来,促进今后研究的针对性和系统性。
专题笔谈
大学生体质健康测试改进措施的对策与建议
吴宗喜
2021, 42(6): 810-813. doi: 10.16835/j.cnki.1000-9817.2021.06.003
摘要(1236) HTML (448) PDF(80)
摘要:
本文运用路径依赖理论, 分析了大学生体质健康测试制度中存在的路径依赖困境, 有高校对相关政策执行不彻底、体育教师测试操作不规范和学生测试态度不积极等, 主要原因包括"报酬递增"是形成路径依赖的动力、政策适用主体的固有利益是外在推力、第三方机构监测机制不健全、正式规则与非正式规则的冲突以及政策难以达到预期效果和交易费用高。并提出以下5点消解之策: 树立政策法律权威, 提升学生体质健康水平在高校评估中的重要性; 加强激励与惩罚, 促进个人理性到集体理性; 完善第三方监测制度, 加强外部质量保障; 强化非正式规则的培育与改造; 扩大公民参与, 促进政策适用性。
睡眠健康专栏
上海市3~12岁儿童睡眠状况
陈仪婷, 吕佳骏, 夏缘青, 殷勇, 童世庐, 赵安达, 李生慧
2021, 42(6): 814-818. doi: 10.16835/j.cnki.1000-9817.2021.06.004
摘要(670) HTML (361) PDF(80)
摘要:
  目的  了解上海市3~12岁儿童的睡眠特征,为促进儿童睡眠健康提供参考。  方法  2019年4—6月在上海市开展多阶段整群抽样,抽取31所幼儿园和17所小学,在纳入研究的16 542名3~12岁儿童中开展睡眠现状横断面调查。睡眠特征采用儿童睡眠习惯问卷(CSHQ)进行评估。  结果  上海市3~12岁儿童的平时和周末就寝时间分别为(21:27±00:36)和(21:46±00:46);晨起时间分别为(6:52±00:28)和(7:47±00:48);睡眠时间分别为(9.05±1.07)和(9.52±1.17)h;睡眠不足发生率分别为81.0%和55.4%。平均睡眠问题得分为(51.56±8.04),睡眠不良检出率达93.5%。随着年龄增长,睡眠时间逐渐减少,周末和平时睡眠模式的差异不断增大,睡眠持续时间短和日间困倦两大睡眠问题不断突出。与男生相比,女生的平时就寝时间和周末晨起时间更晚,周末和平时的睡眠模式差异更大,睡眠焦虑更加严重。  结论  上海市儿童总体睡眠时间不足、就寝时间晚、平时和周末睡眠模式差异大、各种睡眠问题多。女生周末和平时睡眠模式差异大和睡眠焦虑表现尤为严重。
青少年睡眠与C-反应蛋白及胰岛素代谢的相关性
唐玉青, 李丽雯, 吕佳骏, 陈仪婷, WANGXiaobin, 李生慧
2021, 42(6): 819-823,828. doi: 10.16835/j.cnki.1000-9817.2021.06.005
摘要(551) HTML (264) PDF(39)
摘要:
  目的  探讨青少年睡眠状况与C-反应蛋白(CRP)异常及高胰岛素血症的相关性, 为代谢异常相关疾病的预防提供参考。  方法  基于中国安徽代谢综合征研究, 共选取653名12~19岁青少年, 分析晨起时间、就寝时间、睡眠呼吸障碍(SDB)与CRP异常及高胰岛素血症之间的相关性。  结果  晨起时间晚与空腹高胰岛素血症发生风险上升相关(OR=1.68, 95%CI=1.03~2.75)。就寝时间晚(OR=1.96, 95%CI=1.29~2.99)与餐后2 h高胰岛素血症发生风险上升呈正相关。在高CRP浓度状态下, 晨起时间晚和就寝时间晚与高胰岛素血症相关性的效应强度增大, 且SDB与高胰岛素血症呈正相关。  结论  晨起时间晚和就寝时间晚可能是青少年高胰岛素血症的危险因素。高浓度CRP可能会使睡眠问题所致的高胰岛素血症的发生风险进一步提高。青少年晨起及就寝时间应尽可能提早。
母乳喂养与学龄期儿童入睡潜伏期延长的相关性
赵安达, 陈仪婷, 吕佳骏, 夏缘青, 殷勇, 童士庐, 李生慧
2021, 42(6): 823-828. doi: 10.16835/j.cnki.1000-9817.2021.06.006
摘要(525) HTML (328) PDF(45)
摘要:
  目的  探索纯母乳喂养持续时间与学龄期儿童入睡潜伏期延长的关联,为促进学龄期儿童睡眠健康提供参考资料。  方法  2019年4—6月在上海市采取多阶段整群抽样方法开展横断面调查,纳入17所小学10 686名7~12岁小学生为研究对象。采用儿童睡眠问卷(CSHQ)评估学龄期儿童睡眠特征,通过自制问卷回顾收集纯母乳喂养持续时间。采用线性回归和Logistic回归分析纯母乳喂养持续时间与学龄期儿童入睡潜伏期得分和入睡潜伏期延长的关联。  结果  在校正混杂因素后,与从未纯母乳喂养相比,纯母乳喂养 < 3,3~6和>6个月分别可降低入睡潜伏期得分0.07,0.08和0.05;降低入睡潜伏期延长发生风险39.0%(OR=0.61,95%CI=0.47~0.79)、41.1%(OR=0.59,95%CI=0.47~0.75)和21.1%(OR=0.79,95% CI=0.65~0.96)。上述结果在性别分层分析中有类似发现,但效应强度在男生中更为显著。补充益生菌制剂/酸奶只对纯母乳喂养≤6个月者的入睡潜伏期延长有保护作用,纯母乳喂养>6个月时则保护作用消失。  结论  纯母乳喂养在6个月内持续时间越长,儿童学龄期入睡潜伏期延长风险越低,但当纯母乳喂养>6个月时,保护作用反而减弱。
学生营养
中国2012——2017年学生营养改善计划地区学校食堂建设及供餐状况
杨媞媞, 徐培培, 曹薇, 甘倩, 李荔, 许娟, 潘慧, 胡小琪, 张倩
2021, 42(6): 829-834,837. doi: 10.16835/j.cnki.1000-9817.2021.06.007
摘要(1166) HTML (571) PDF(75)
摘要:
  目的  分析“农村义务教育学生营养改善计划”启动后学校食堂及供餐状况变化,为提高学校食堂供餐成效提供基础数据。  方法  2012—2017年,在“营养改善计划”覆盖的中国中西部22个省699个国家试点县中,每年按照食堂供餐、企业供餐和混合供餐3种模式,随机抽取不少于10%的小学和初中,采用问卷调查方法,收集学校食堂建设及食堂供餐情况,每年样本量约8 000~11 000所学校。  结果  2012—2017年,不同年度间学校有食堂、学校有食堂和餐厅、学校有食堂和餐厅且餐厅配备桌/椅的比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值分别为3 043.95,6 383.85,6 731.17,P值均 < 0.01),学校有食堂的比例从2012年的59.5%升至2017年的87.0%。食堂提供早、午、晚餐的比例在各年度有所波动(χ2值分别为51.85,144.96,189.19,P值均 < 0.01)。食堂早、午、晚餐的食物种类在2012,2014和2017年逐步丰富(χ2值分别为702.30,892.38,550.55,P值均 < 0.01)。中、小学和中、西部学校的食堂建设指标、食堂供应三餐比例及食堂三餐食物种类整体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且随年度变化情况整体不同(P值均 < 0.05)。  结论  “营养改善计划”实施后,试点学校食堂比例不断提高,食堂建设不断完善,食堂供餐食物种类不断丰富,但学校食堂建设与三餐供应比例变化不匹配。应尽快解决制约因素,提高学校食堂供餐比例,丰富食物品种。
河南省2012—2019年农村营养改善计划地区6~16岁学生营养状况
许凤鸣, 王旭, 王延鑫, 王丽茹, 李凤娟, 孙经
2021, 42(6): 834-837. doi: 10.16835/j.cnki.1000-9817.2021.06.008
摘要(469) HTML (253) PDF(55)
摘要:
  目的  了解河南省农村营养改善计划实施地区学生营养状况变化趋势,为制定营养干预措施提供科学依据。  方法  采用整群抽样法,从河南省营养改善计划试点县区的学校中各抽取20%~30%的小学和初中,对抽取学生进行营养状况监测,并对2012—2019年的监测结果进行分析。  结果  2012—2019年(2018年未监测)学生轻度消瘦检出率分别为4.0%,3.3%,3.3%,3.6%,3.1%,2.9%,4.4%,中重度消瘦检出率分别为4.5%,4.5%,4.4%,4.6%,3.9%,3.6%,5.1%,超重检出率分别为9.6%,12.4%,12.3%,12.2%,12.7%,13.4%,11.1%,肥胖检出率分别为3.9%,6.8%,6.7%,6.2%,7.6%,7.2%,5.8%,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值分别为1 032.29,4 771.39,P值均 < 0.05);男、女生均在2019年轻度(5.0%,3.7%)和中重度消瘦(5.9%,4.3%)检出率最高,小学生、初中生均在2019年轻度(4.1%,6.0%)和中重度消瘦(5.1%,4.9%)检出率最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值分别为653.22,486.46,919.07,306.27,P值均 < 0.05);男、女生均在2017年超重检出率最高(14.8%,11.8%)、2016年肥胖检出率最高(8.3%,6.9%),小学生超重和肥胖检出率分别于2017年、2016年(13.7%,8.4%)最高,中学生超重、肥胖检出率均在2017年最高(11.5%,3.0%),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值分别为2 391.65,2 371.74,4 827.75,512.64,P值均 < 0.05)。  结论  河南省营养改善计划实施前期学生营养不良状况有所改善,但目前营养不良状况有上升趋势,并存在营养不良与超重肥胖并存现象,需采取针对性营养干预措施。
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
吸气肌训练改善肥胖大学生吸气肌力量和运动能力效果分析
朱政, 付常喜, 马文超
2021, 42(6): 838-841. doi: 10.16835/j.cnki.1000-9817.2021.06.009
摘要(865) HTML (447) PDF(99)
摘要:
  目的  观察8周吸气肌训练对肥胖大学生肺功能、呼吸肌力量、运动能力、身体成分以及脂质代谢的影响,为肥胖患者优化康复方案提供依据。  方法  于2019年8—10月招募58名肥胖大学生随机分为实验组(28名)和对照组(30名)。实验组进行每周3次强度为50%最大吸气压(PImax)、共8周的吸气肌训练,对照组接受的训练除强度设定为5%PImax外,其他参数与实验组相同。干预前后分别测定肺功能、呼吸肌力量、运动能力、身体成分和血脂等指标。  结果  实验组和对照组训练计划完成率(依从性)分别为98.0%和99.2%。干预过程中无严重不良事件发生。干预后,实验组PImax和6 min步行试验(6MWT)距离较干预前增加(t值分别为-7.44,-4.11,P值均 < 0.05),6MWT后的自我疲劳感觉(RPE)和心率下降(t值分别为2.13,2.63,P值均 < 0.05),而肺功能、身体成分和血脂水平的变化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对照组上述各指标的变化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  结论  8周吸气肌训练能够有效改善肥胖大学生吸气肌力量和运动能力,但对呼气肌力量、肺功能、身体成分和血脂水平并无影响。
北京市丰台区高校新生艾滋病认知与检测意愿调查
肖丹朝, 李彦奇, 那娜, 史文雅, 刘超, 田丽娜, 许京春, 任航, 王欣心
2021, 42(6): 842-845,849. doi: 10.16835/j.cnki.1000-9817.2021.06.010
摘要(530) HTML (291) PDF(51)
摘要:
  目的  了解北京市丰台区大学新生艾滋病认知情况与检测意愿,为进一步开展大学生防艾教育提供参考依据。  方法  采用整群抽样方法,从北京市丰台区4所高等院校中的新生军训营中,各随机抽取2个连,被抽取到的连队中的全部学生共1 248名参与调查问卷,内容包括学生基本情况、艾滋病知晓情况、艾滋病检测意愿等。  结果  87.18%的学生知晓艾滋病相关知识,62.98%具有检测意愿。外地生源的学生艾滋病检测意愿(67.39%)高于北京生源学生(55.65%)(χ2=17.32,P < 0.05)。知晓艾滋病相关知识的学生检测意愿(65.26%)强于不知晓者(47.50%)(χ2=18.87,P < 0.05)。接受艾滋病检测的主要顾虑是担心泄露隐私(23.24%)和费用问题(18.59%)。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艾滋病基本知识8道题目中,提高其中5道题目的知晓率有助于提升检测意愿(P值均 < 0.05)。多数学生更倾向在医院和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获取艾滋病检测服务,接受率分别为68.51%和42.79%。  结论  有针对性地对大学生艾滋病认知的薄弱环节开展相关健康教育活动,有助于提升艾滋病检测意愿。
南京市三年级小学生含糖饮料知识知晓及饮用情况
王琛琛, 王巍巍, 郑雨虹, 周海茸, 洪忻
2021, 42(6): 845-849. doi: 10.16835/j.cnki.1000-9817.2021.06.011
摘要(742) HTML (387) PDF(65)
摘要:
  目的  了解南京市三年级学生含糖饮料知识知晓和饮用情况及其影响因素,为采取有针对性的干预措施提供依据。  方法  2019年9月,采用多阶段随机整群抽样方法,在南京市12个行政区随机抽取1个城区和1个远郊地区,每个区随机抽取2所小学,以所有在校三年级学生共1 686名为研究对象,通过自填式问卷收集含糖饮料相关知识及摄入情况。  结果  含糖饮料相关知识答对6题及以上的学生有753名(44.7%),城区(50.2%)高于郊区(40.0%);含乳饮料不能替代牛奶知晓率为46.3%(780名),城区(52.0%)高于郊区(41.4%),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值分别为17.76,18.99,P值均 < 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与喝含糖饮料频率 < 1次/周相比,与小学生喝含糖饮料频率≥4次/周呈正相关的因素有城区(OR=1.55)、父母亲文化程度较低(OR=2.44)、家中经常有含糖饮料储备(OR=1.62),呈负相关的因素有校外体育活动时长 < 120 min/周(OR=0.68)、视屏时间 < 120 min/d(OR=0.50)、含糖饮料知识正确率≥60%(OR=0.75)、父母限制吃高糖零食行为(OR=0.60)。  结论  南京市三年级学生含糖饮料知识知晓水平较低,学生含糖饮料摄入情况受地区、父母亲文化程度、含糖饮料知识知晓及家庭因素影响。应在学校和家庭层面对学生的含糖饮料摄入行为进行干预,营造学校-家庭一体的少喝含糖饮料支持性氛围。
中国6省份中学生健康素养与饮酒行为的关联
薛艳妮, 李丹琳, 黄雪雪, 胡婕, 王思哲, 万宇辉, 陶芳标, 张诗晨
2021, 42(6): 853-857. doi: 10.16835/j.cnki.1000-9817.2021.06.013
摘要(525) HTML (298) PDF(58)
摘要:
  目的  探讨中国6省份中学生健康素养与饮酒行为的关联,为预防和减少中学生的饮酒行为提供参考依据。  方法  2015年11月—2016年1月,采用多阶段整群抽样方法,选择内蒙古自治区乌兰察布市、辽宁省沈阳市、河南省新乡市、安徽省蚌埠市、重庆市和广东省阳江市,抽取初、高中学生共22 628名进行问卷调查。调查内容包括人口统计学信息、健康素养水平和饮酒行为。比较不同特征中学生饮酒行为报告率的差异,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健康素养与饮酒行为之间的关联。  结果  中学生曾经饮酒、最近饮酒、过量饮酒、出现醉酒症状报告率分别为60.0%(13 580名)、16.8%(3 799名)、5.9%(1 344名)和9.9%(2 250名)。调整性别、学段、家庭所在地、独生子女、学习日住校、父/母亲文化程度和自评家庭经济状况等因素后,低水平健康素养者曾经饮酒(OR=1.76,95%CI=1.62~1.91)、最近饮酒(OR=1.37,95%CI=1.23~1.52)、过量饮酒(OR=1.39,95%CI=1.18~1.63)和出现醉酒症状(OR=1.68,95%CI=1.47~1.92)的风险均高于高水平健康素养者(P值均 < 0.01)。  结论  中学生健康素养与饮酒行为存在关联,可通过提高学生健康素养水平来预防和减少饮酒等健康危险行为的发生。
杭州市中小学生新冠肺炎认知防护行为及态度
黄阳梅, 王勐, 何晓燕, 陈玉阳, 张琼, 俞锋
2021, 42(6): 863-866. doi: 10.16835/j.cnki.1000-9817.2021.06.015
摘要(607) HTML (290) PDF(62)
摘要:
  目的  分析杭州市中小学生对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简称“新冠肺炎”)的认知、防护行为和态度现状,为学校开展有针对性的防控措施提供科学依据。  方法  于2020年3月3—7日采用网络方便抽样的方法,利用问卷星,对杭州市14 216名中小学生进行新冠肺炎相关知识的认知、防护行为和态度的匿名式问卷调查。  结果  杭州市中小学生对新冠肺炎传播途径(85.83%)、潜伏期(77.44%)知晓率较高,对症状知晓率相对较低(44.70%)。戴口罩、咳嗽礼仪和正确洗手的执行率分别为97.27%,88.01%,91.82%。中小学生防护行为总体较好,91.21%呈中等及以上水平。有83.91%的中小学生担心感染新冠肺炎,55.42%的中小学生对复学存在紧张心理。小学生、农村学生对复学更为紧张(χ2值分别为46.66,26.70,P值均 < 0.05)。  结论  杭州市中小学生新冠肺炎相关知识和防护行为总体情况较好,但需进一步开展有针对性的健康教育,同时加强中小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
心理卫生
定向运动练习对儿童执行功能的影响
杨宁, 刘晨, 刘阳, 李雪宁, 吴磊, 魏铭泽
2021, 42(6): 850-852, 857. doi: 10.16835/j.cnki.1000-9817.2021.06.012
摘要(897) HTML (489) PDF(129)
摘要:
  目的  探讨定向运动练习对儿童执行功能的改善作用,为揭示执行功能与定向运动干预之间的关系提供理论支撑。  方法  选取长春市中海一实验小学四年级40名儿童为实验对象,平均分为实验组(男生10名,女生10名)和对照组(男生10名,女生10名)。利用儿童执行功能测试工具中More-odd shifting、1-back和Flanker任务分别测量运动干预前、后儿童的抑制功能、转换功能和刷新功能等执行功能各子功能变化。  结果  干预后,实验组抑制功能、转换功能和刷新功能反应时[(10.29±15.99)(295.19±189.76)(642.85±220.78)ms]与干预前[(25.62±10.18)(616.04±287.92)(1 051.25±275.00)ms]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值分别为12.52,20.76,20.89,P值均 < 0.01),对照组反应时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 > 0.05)。交互作用结果显示,既没有发现性别主效应,也没有发现性别×组别、性别×时间和性别×时间×组别的交互作用(P值均 > 0.05)。  结论  定向运动练习对儿童执行功能具有显著提高作用,且不随性别变化而变化。
个体与家庭特征对新冠肺炎疫情期间中学生心理状况的影响
杨晓尘, 朱静芬, 陈子玥, 谭银亮, 何亚平
2021, 42(6): 858-862, 866. doi: 10.16835/j.cnki.1000-9817.2021.06.014
摘要(695) HTML (371) PDF(91)
摘要:
  目的  探讨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期间居家隔离状态中个体及家庭因素对中学生焦虑和孤独情绪产生的影响,为探讨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激过程中可能采取的有效干预路径提供参考。  方法  采用分层随机整群抽样法,于2020年3—4月抽取上海市初、高中生共11 596名,采用广泛性焦虑量表(GAD-7)和孤独感量表简版(ULS-6)进行调查。  结果  中学生焦虑、孤独发生率分别为34.78%,52.44%,女生焦虑和孤独的发生率(36.13%,54.62%)高于男生(33.44%,50.28%)(χ2值分别为17.03,21.82,P值均 < 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毕业班(OR=1.34,95%CI=1.18~1.52)、成绩中等(OR=1.25,95%CI=1.08~1.45)及后25%者(OR=1.76,95%CI=1.50~2.05)、非独生子女(OR=1.25,95%CI=1.09~1.43)、客观社会经济地位低(OR=1.42,95%CI=1.23~1.65)与中重度焦虑情绪的发生正性相关,女生(OR=1.20,95%CI=1.12~1.30)、毕业班(OR=1.13,95%CI=1.04~1.24)、外省市户籍(OR=1.20,95%CI=1.09~1.33)、成绩差(OR=1.72,95%CI=1.55~1.91)、不与父母同住(OR=1.32,95%CI=1.18~1.48)与孤独情绪的发生正性相关(P值均 < 0.05)。  结论  居家隔离期间,需关注青少年焦虑和孤独等负性情绪,尤其是女生、毕业班、成绩较后、独生子女及家庭社会经济地位较低的青少年。
拒绝敏感性在留守经历大学生心理弹性与社会适应性关系中的作用
杨晓静, 丁坤, 黄凯, 程馨, 张康娣, 胡成洋, 张秀军
2021, 42(6): 867-871. doi: 10.16835/j.cnki.1000-9817.2021.06.016
摘要(542) HTML (290) PDF(87)
摘要:
  目的  探索童年期留守经历大学生拒绝敏感性在心理弹性与社会适应性关系中的作用,为高校学生能够更好地适应社会提供参考。  方法  采用分层整群抽样方法,抽取安徽省4所高校3 418名大学生,采用自编社会人口学及留守因素问卷、心理弹性量表(CD-RISC)、中国大学生适应量表(CCSAS)及拒绝敏感性量表(RSQ)进行调查,并利用AMOS 21.0构建拒绝敏感性、心理弹性和社会适应关系的结构方程模型。  结果  有留守经历大学生1 324名,与无留守经历大学生相比[(64.47±13.79)(197.90±25.57)(10.86±2.98)分],有留守经历大学生的心理弹性、社会适应性水平及拒绝敏感度更低[(63.26±13.69)(195.14±24.60)(10.45±2.91)分](t值分别为-2.50,-3.12,-3.87,P值均 < 0.05);相关分析结果显示,有留守经历大学生拒绝敏感性与社会适应性、心理弹性均呈负相关(r值分别为-0.24,-0.22,P值均 < 0.01),社会适应性与心理弹性呈正相关(r=0.64,P < 0.01);模型拟合结果表明,心理弹性通过拒绝敏感性影响社会适应性的中介路径有统计学意义(中介效应值=0.02,95%CI=0.01~0.05,P < 0.05)。  结论  心理弹性和社会适应性水平在童年期有留守经历大学生群体较无留守经历大学生群体低,且拒绝敏感性在有留守经历大学生心理弹性与社会适应性的关系中存在中介作用。
中低收入国家遭受校园欺凌与青少年学生心理健康的关系
喻妍, 贺安琦, 郑思, 王双
2021, 42(6): 872-875. doi: 10.16835/j.cnki.1000-9817.2021.06.017
摘要(566) HTML (301) PDF(41)
摘要:
  目的  了解中低收入国家青少年遭受校园欺凌的发生率及其与青少年学生心理健康的关系,为青少年校园欺凌防控与心理健康干预提供参考。  方法  数据来源于19个中低收入国家2009—2015年全球校园健康调查,共22 963名13~17岁中学生。采用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遭受校园欺凌的影响因素,多元线性回归分析遭受校园欺凌与心理健康的关系。  结果  学生心理健康平均得分为(5.75±2.09)分,有35.1%的学生报告曾遭受校园欺凌,低收入和中等收入国家学生遭受过校园欺凌的比例分别为39.4%,34.3%。低年级、超重、家庭经济状况差、家庭学习和心理支持低、感知家庭关系较差、逃学多、同学关系差的学生更容易遭受校园欺凌(P值均 < 0.05),遭受校园欺凌与女生的不利心理健康状态呈正相关(B=1.27,P < 0.01)。  结论  遭受校园欺凌在低收入国家更为普遍,且对女性心理健康的负面影响更大。需要对低收入国家和女性青少年学生群体中的校园欺凌问题给予更多地关注,采取具有成本效益的干预措施,以减少或减轻欺凌的后果。
留守初中生亲子互动与心理健康的性别差异
李潇晓, 刘越, 周东洋, 徐水晶
2021, 42(6): 876-878, 882. doi: 10.16835/j.cnki.1000-9817.2021.06.018
摘要(592) HTML (312) PDF(53)
摘要:
  目的  分析父母外出类型对农村留守初中生心理健康影响的性别差异,结合亲子互动的调节作用分析差异产生的原因。  方法  基于中国教育追踪调查(CEPS)2014—2015学年的追访数据,对3 470名居住地为农村的八年级学生自我报告的亲子互动频率和心理健康数据进行分析。  结果  父母均外出的留守男生心理健康得分高于留守女生[(68.90±22.45)(63.59±20.83),t=3.02,P < 0.01]。两层混合效应线性回归模型显示,父母均外出对留守女生亲子互动频率和心理健康的负向预测作用大于留守男生(B值分别为-0.90,-4.02,P值均 < 0.05);亲子互动频率对留守青少年心理健康影响的性别差异起调节作用,控制亲子互动频率后,留守青少年心理健康的性别差异减小(B=-3.65,P < 0.1)。  结论  父母均外出对留守女生心理健康的负面影响大于留守男生。需更多呵护青春期留守女生心理健康,促进外出父母与其进行更多沟通。
抑郁障碍青少年自伤行为影响因素分析
杨春, 张瑞
2021, 42(6): 879-882. doi: 10.16835/j.cnki.1000-9817.2021.06.019
摘要(691) HTML (384) PDF(66)
摘要:
  目的  探讨分析抑郁障碍青少年自伤行为影响因素,为开展临床干预和治疗提供参考。  方法  选取2015年1月至2017年1月在第904医院门诊就诊的80例14~18岁抑郁障碍青少年,采用艾森克人格问卷、父母养育方式量表、自伤行为评定量表进行问卷调查。  结果  男性抑郁障碍患者(76.74%)自伤行为报告率较女性高(54.05%),母亲文化程度高的患者自伤行为报告率较高(77.78%)(χ2值分别为4.58,6.11,P值均 < 0.05)。存在自伤行为的患者内外向性因子得分(5.22±2.82)低于无自伤行为的患者(8.85±2.93),神经质、精神质、掩饰性等因子得分[(14.53±3.94)(5.60±1.58)(12.94±0.54)]均高于无自伤行为的患者[(11.55±5.71)(3.13±1.43)(12.09±0.55)](t值分别为-5.37,2.74,6.82,6.31,P值均 < 0.05);存在自伤行为的患者“父亲惩罚严厉”“父亲过分干涉”“父亲拒绝否认”“母亲拒绝否认”等因子得分[(21.57±4.65)(21.73±4.38)(14.25±5.08)(20.34±4.64)]均高于无自伤行为的患者[(18.50±7.53)(18.77±3.55)(11.58±2.97)(16.55±6.32)](t值分别为2.25,3.04,2.96,3.05,P值均 < 0.05);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男性、母亲文化程度高及艾森克人格问卷中内外向性、神经质、精神质因子得分 < 38.5及 > 61.5分与抑郁障碍青少年患者发生自伤行为均呈正相关(OR值分别为1.99,2.31,1.71,2.52,1.98,P值均 < 0.05)。  结论  性别、母亲文化程度及症状自评为抑郁障碍青少年自伤行为的影响因素,应引起家庭、社会和学校的重视。
团体认知治疗对网络成瘾大学生负性情绪与冲动性的干预效果
卢昭静, 李志明, 严万森
2021, 42(6): 887-892. doi: 10.16835/j.cnki.1000-9817.2021.06.021
摘要(485) HTML (296) PDF(51)
摘要:
  目的  采取团体认知治疗方法,比较干预组和对照组网络成瘾大学生在负性情绪以及冲动性方面的差异变化,探索团体治疗网络成瘾的效果。  方法  将招募的贵阳某高校33名网络成瘾大学生随机分为干预组(16名)和对照组(17名),在干预前后进行网络成瘾量表、抑郁自评量表、焦虑自评量表、UPPSP冲动行为量表的测量。采用事件相关电位(ERP)技术,检测两组被试在干预前后与冲动抑制功能相关的脑电成分差异。  结果  对照组干预前后两次网络成瘾、焦虑、抑郁及冲动性的得分变化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对照组后测N1波幅高于前测(t值分别为-3.32,-3.19,P值均<0.05),N2、P3的波幅变化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干预组干预前后的抑郁、焦虑得分下降(t值分别为2.20,2.45,P值均<0.05);消极紧迫感及积极紧迫感得分下降(t值分别为3.84,3.44,P值均<0.05);干预组干预后,N1波幅的反应任务(GO)和停止任务(STOP)均高于前测(t值分别为-3.08,-2.72,P值均<0.05),N2、P3的STOP均低于前测(t值分别为2.10,2.07,P值均<0.05)。  结论  团体认知治疗可以改善网络成瘾大学生的负性情绪,降低冲动性水平,并在一定程度上改善其冲动控制功能。
生长发育与健康监测
身体运动功能训练对4~5岁儿童体质与认知功能干预效果评价
周龙峰, 崔洁, 张晓娟, 陈会岩, 贾艳红, 武一萍, 荣湘江, 范永召, 刘坤
2021, 42(6): 883-887,892. doi: 10.16835/j.cnki.1000-9817.2021.06.020
摘要(614) HTML (320) PDF(44)
摘要:
  目的  探讨身体运动功能训练对儿童体质与认知功能的影响,为儿童体质与认知功能的发展研究提供参考依据。  方法  方便选取北京西城区6所幼儿园4~5岁儿童173名,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实验组(94名)与对照组(79名)。实验组进行18周的身体运动功能训练,对照组不进行任何干预。干预前后分别测试两组样本的体质和认知功能,使用配对t检验和独立样本t检验比较干预前后组内和组间各个体质与认知功能指标的差异。  结果  干预后,与对照组相比,实验组儿童立定跳远成绩提高5.72%、双脚连续跳成绩提高23.79%、10 m折返跑成绩提高13.95%、简单反应时测试成绩提高20.34%、注意力成绩提高18.96%,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2.75,6.68,10.79,5.07,4.32,P值均<0.01)。  结论  身体运动功能训练对儿童特定体质和认知功能发展有促进作用。
屈光相对安全儿童青少年裸眼视力生长曲线研究
王菁菁, 杜林琳, 谢辉, 杨金柳行, 陈军, 朱剑锋, 邹海东, 许迅, 何鲜桂
2021, 42(6): 893-897. doi: 10.16835/j.cnki.1000-9817.2021.06.022
摘要(594) HTML (338) PDF(76)
摘要:
  目的  分析3~18岁屈光相对安全范围儿童青少年裸眼视力分布,为研制不同年龄段儿童青少年裸眼视力的生长曲线和参考值范围、制定视力异常转诊界值提供参考。  方法  通过整群抽样的方法,选取上海市9 146名3~18岁儿童青少年进行裸眼视力、散瞳验光、裂隙灯等眼科检查,采用LMS法拟合屈光相对安全范围儿童青少年裸眼视力的百分位数和生长曲线,同时分析各年龄组裸眼视力筛查屈光异常的ROC曲线下面积及不同界值的灵敏度和特异度。  结果  儿童青少年裸眼视力呈偏态分布,中位数为4.8。其中屈光相对安全范围儿童青少年4 675名,裸眼视力中位数为4.9。LMS拟合曲线显示,裸眼视力在低年龄段随年龄增长而提高,6~10岁时逐渐稳定至最佳水平。P50在3~4岁为4.8,5~8岁为4.9,≥9岁均为5.0。裸眼视力预测屈光异常的ROC曲线下面积随年龄的增加而提高,3岁时仅为0.55(95%CI=0.50~0.61),12~18岁时最高[0.95(95%CI=0.94~0.96)]。3~6岁以P25为转诊界值时约登指数最高,7岁及以上以P10为界值时约登指数最高。随着界值的增加,灵敏度提高,特异度降低。  结论  裸眼视力随年龄增长先提升,6~10岁后逐渐稳定至视力最佳水平。年龄越大,裸眼视力指标筛查屈光异常的效果越好。建议根据年龄设置儿童青少年裸眼视力异常转诊界值,各年龄段可根据筛查目的选择P25~P75为转诊界值。
疾病控制
孤独症谱系障碍儿童触觉异常特征与临床症状的关联
翟巾赫, 王晓敏, 范莉莉, 李齐, 夏薇, 孙彩虹, 王佳
2021, 42(6): 898-901, 905. doi: 10.16835/j.cnki.1000-9817.2021.06.023
摘要(529) HTML (264) PDF(34)
摘要:
  目的  探索孤独症谱系障碍(ASD)儿童是否存在明显的触觉异常以及触觉异常与孤独症临床症状之间的相关性,为孤独症触觉异常的干预治疗提供科学依据。  方法  收集在黑龙江省孤独症定点康复机构接受康复训练的265例3.02~10.66岁ASD儿童作为病例组,并依据性别年龄匹配原则,在哈尔滨市幼儿园和小学招募223名3.15~10.99岁健康儿童作为对照组。采用简化版感觉特征问卷(SSP)评估儿童的触觉行为,同时采用社交反应量表(SRS)等评估ASD儿童的临床表现,应用Spearman相关性分析探索触觉行为与孤独症症状之间的关联。  结果  ASD组儿童SSP触觉得分[33(33, 35)分]低于对照组[34(31, 35)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2.73,P<0.05);ASD组触觉异常等级(可能异常、明显异常)比例(19.6%)高于对照组(11.7%)(χ2=5.72,P<0.05)。两组男童SSP触觉得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2.17,P<0.05)。ASD组SSP触觉得分与SRS社交认知、社交沟通和量表总分,儿童孤独症家长评定量表(ABC)、孤独症行为量表(CARS)、孤独症诊断访谈量表修订版(ADI-R)临床量表非语言沟通水平得分呈负相关(r值分别为-0.23,-0.28,-0.28,-0.35,-0.17,-0.27,P值均<0.05)。  结论  孤独症儿童较健康儿童存在更为明显的触觉异常表现,且在男童中更为显著。触觉异常与孤独症社交障碍等临床表现之间存在相关性。
柳州市幼儿园儿童金黄色葡萄球菌携带聚集性分析
李文宇, 陈敏琪, 王旭麟, 傅锦坚, 徐少林, 叶小华
2021, 42(6): 902-905. doi: 10.16835/j.cnki.1000-9817.2021.06.024
摘要(450) HTML (276) PDF(18)
摘要:
  目的  探讨柳州市幼儿园儿童金黄色葡萄球菌(金葡菌)携带的聚集性及影响因素,为预防和控制金葡菌在学校儿童中的传播提供重要依据。  方法  2018年4—6月,对柳州市分层整群抽取的1 702名幼儿园儿童进行双侧鼻拭子采样,对其家长进行问卷调查,采用随机效应Logistic回归分析金葡菌携带的聚集性及影响因素。  结果  儿童金葡菌携带率为16.3%(277/1 702)。随机效应Logistic回归分析表明,金葡菌携带在班级水平的随机效应具有统计学意义(Z=2.12,P<0.01),提示具有班级聚集性;影响因素分析提示,6~7岁(OR=2.18,95%CI=1.45~3.27)和5岁(OR=1.65,95%CI=1.08~2.50)儿童金葡菌携带率高于3~4岁儿童,近1年有抗生素服用史(OR=1.45,95%CI=1.05~2.01)和近1年有皮肤软组织感染史(OR=1.36,95%CI=1.04~1.79)与儿童金葡菌携带均呈正相关(P值均<0.05)。  结论  幼儿园儿童金葡菌携带存在明显的班级聚集性,年龄、抗生素服用史和皮肤软组织感染是影响儿童金葡菌携带的重要影响因素。
沈阳市超重肥胖小学生饮食相关因素分析
李晨阳, 肖哲, 孙琦, 刘洋, 魏薇, 翟玲玲, 白英龙, 贾丽红
2021, 42(6): 906-909, 913. doi: 10.16835/j.cnki.1000-9817.2021.06.025
摘要(676) HTML (358) PDF(80)
摘要:
  目的  了解沈阳市小学生超重肥胖发生情况及饮食习惯和主要食物摄入频率,为探寻饮食相关因素对儿童超重肥胖的影响提供参考依据。  方法  2017年5月采用方便抽样方法,选取沈阳市某区2所小学2 041名在校生作为调查对象,对其进行身高和体重测量,同时发放饮食习惯及常见食物摄入频率的调查问卷。  结果  学生超重和肥胖检出率分别为18.4%和22.1%,男生超重\肥胖率(21.0%, 27.8%)均高于女生(15.8%,16.2%)(χ2值分别为22.45,53.40,P值均<0.01)。单因素分析显示,是否经常吃早餐、吃饭速度、食欲、是否挑食,以及水果、海产品及罐头食品摄入频率与小学生超重肥胖有关联(χ2值分别为7.67,97.92,229.70,95.88,6.40,6.58,7.96,P值均<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吃饭速度慢(OR=0.46,95%CI=0.29~0.69)和吃饭速度正常(OR=0.47,95%CI=0.32~0.69)与小学生超重肥胖呈负相关,食欲好(OR=43.73,95%CI=5.88~325.36)与小学生超重肥胖呈正相关(P值均<0.01)。  结论  沈阳市小学生超重肥胖检出率较高,且肥胖检出率大于超重率;常见食物摄入情况对小学生超重肥胖发生发展的影响较少,但吃饭速度快和食欲好与小学生超重肥胖的发生呈正相关。
苏州市中学生疲劳现状及影响因素
邱晚晴, 徐勇
2021, 42(6): 910-913. doi: 10.16835/j.cnki.1000-9817.2021.06.026
摘要(596) HTML (281) PDF(58)
摘要:
  目的  了解苏州市青少年疲劳现状并分析影响因素,为采取应对措施改善青少年疲劳状况提供参考。  方法  采用分层整群随机抽样方法,在苏州市4市6区共20所学校抽取16 109名初、高中学生进行一般资料调查及疲劳量表(FS-14)调查。  结果  青少年躯体疲劳、脑力疲劳得分及疲劳总分分别为(3.90±2.24)(2.26±1.71)(6.16±3.56)分。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显示,性别、学段、自评学习成绩、学习时间、锻炼次数、锻炼时间、是否单亲、居住环境、家中是否有人常说疲劳,以及是否可以从身边人处得到支持均对青少年疲劳得分有影响(B值分别为0.35,1.16,-0.50,0.50,-0.26,-0.27,0.32,0.31,1.19,-0.49,P值均<0.01)。  结论  苏州市青少年疲劳得分相对较高。应针对青少年的疲劳问题制定相应的预防措施,减少疲劳症状对青少年身心健康造成的影响。
重庆市南岸区2018年14起诺如病毒疫情流行病特征分析
唐小清, 朱玲, 吴小花, 曾德唯, 罗春雨, 秦静, 邓雯文
2021, 42(6): 914-916. doi: 10.16835/j.cnki.1000-9817.2021.06.027
摘要(604) HTML (352) PDF(35)
摘要:
  目的  分析南岸区14起诺如病毒感染聚集及暴发疫情流行病学及病原学特征,为探索诺如病毒感染疫情综合防控措施提供依据。  方法  从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信息系统中“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管理信息系统”内收集资料,采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对资料进行统计分析。  结果  2018年重庆市南岸区累计报告诺如病毒感染聚集及暴发疫情14起,占全区事件发生总数的63.64%。累计报告发病268例,平均罹患率为2.19%;疫情发生时间主要在11月份(6起);幼儿园报告疫情起数最多(7起),其次是小学(5起);疫情持续时间中位数为2.80 d;14起疫情均由诺如病毒GⅡ型基因组引起,传播途径主要以人传人为主。  结论  学校是诺如病毒疫情发生高发场所,需加强学校等集体单位呕吐、腹泻症状监测,督促学校积极落实各项防控措施。
中国2018年中小学生跌倒/坠落病例特征分析
陆治名, 叶鹏鹏, 汪媛, 段蕾蕾, 耳玉亮
2021, 42(6): 917-921. doi: 10.16835/j.cnki.1000-9817.2021.06.028
摘要(570) HTML (274) PDF(35)
摘要:
  目的  分析中国2018年6~17岁学生因跌倒/坠落就诊病例特征分布,为开展跌倒/坠落防控工作提供依据。  方法  收集2018年全国伤害监测系统(National Injury Surveillance System, NISS)中6~17岁学生跌倒/坠落病例数据,分析一般人口学、伤害发生和伤害临床特征。  结果  2018年NISS共采集6~17岁学生跌倒/坠落病例42 735例,占总伤害病例的54.03%,男女性别比为2.34∶1,6~11岁年龄组学生伤害所占比例最高(53.78%)。全年中以3—6月跌倒/坠落病例占比最高(42.12%),一天中跌倒/坠落发生高峰时间段在10:00—10:59(8.40%)。发生地点以学校与公共场所(40.40%)、家中(18.96%)和公共居住场所(15.35%)为主。发生时活动前3位分别是休闲活动(47.41%)、体育活动(23.90%)和步行(9.77%)。跌倒/坠落造成损伤性质以挫伤/擦伤(54.49%)、扭伤/拉伤(21.98%)和骨折(12.69%)为主。易受伤部位主要是下肢(34.71%)、头部(29.85%)和上肢(25.10%)。跌倒/坠落后损伤以轻度为主(83.44%)。  结论  2018年NISS中6~17岁学生跌倒/坠落病例数量较多,以男性病例为主,且流行特征较为多变。应开展具有针对性的跌倒/坠落防控工作。
安康市3所学校细菌性痢疾暴发疫情特征
原凌云, 陈果, 张义, 宁少奇, 张展魁, 杨敏, 陈元慧, 焦欢, 杜冬冬, 刘万静, 姜伟
2021, 42(6): 922-924. doi: 10.16835/j.cnki.1000-9817.2021.06.029
摘要(652) HTML (401) PDF(40)
摘要:
  目的  了解安康市某3所学校细菌性痢疾暴发原因,分析疫情发生特点,积累疫情处置经验,为以后疫情防控提供科学依据。  方法  建立病例定义,选取3所学校(A、B、C)全部学生和教职员工中所有疑似病例、可能病例、确诊病例开展流行病学调查,选择对照组进行病例对照分析,采集相关样品进行实验室检测。  结果  3所学校共发病132例,均为学生,罹患率为17.74%;A幼儿园罹患率为20.00%、B中心小学罹患率为21.74%、C初级中学罹患率为11.61%。队列和病例对照研究提示学校为暴露场所,学校内生水洗手为危险因素。实验室检测9份粪便样品,8份为志贺菌阳性,阳性率为88.99%,学校管网末梢、食堂水桶水样、下水管道地漏检出志贺菌。  结论  该疫情是一起由志贺菌引起3所学校细菌性痢疾暴发疫情,可能由于3所学校生活用水开学前被粪便污染导致。建议加强农村集中供水和施工管理,各级监督部门加大监管力度,各级学校开学前做好卫生清洁和消毒工作。
卫生监督
武汉市黄陂区中小学校直饮水重金属健康风险
李利庆, 黄燕丽, 刘燕婕
2021, 42(6): 925-927. doi: 10.16835/j.cnki.1000-9817.2021.06.030
摘要(416) HTML (277) PDF(29)
摘要:
  目的  分析武汉市黄陂区中小学校直饮水重金属健康风险,为保障师生饮水安全提供参考依据。  方法  采集武汉市黄陂区66所中小学校直饮水,按照《生活饮用水标准检验方法》(GB/T 5750—2006)检测水中重金属铅(Pb)、镉(Cd)、砷(As),参照《饮用净水水质标准》(CJ 94—2005)进行评价。利用健康风险评价法(HRA) 评价水质重金属健康风险。  结果  检测结果显示,水质Pb、Cd、As不合格率分别为0.95%,1.22%和0,水质Pb、Cd、As非致癌风险均 < 1,致癌风险在1.07×10-8/年~5.58×10-6/年范围,均处于可接受水平。  结论  武汉市黄陂区中小学校直饮水重金属Pb、Cd、As质量体积浓度符合标准要求,较少部分水样Pb、Cd轻度超标,尚未见明显健康风险性。需加强水质卫生管理、监测及健康风险评价,确保学校师生饮水安全。
洛阳市2010—2019年学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状况及经济损失评估
汤莹, 任雅菲, 朱鑫
2021, 42(6): 928-930. doi: 10.16835/j.cnki.1000-9817.2021.06.031
摘要(545) HTML (300) PDF(42)
摘要:
  目的  分析2010—2019年洛阳市学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及经济损失评估现状,为建立学校突发事件经济损失评估机制提供参考。  方法  采用流行病学方法对2010—2019年洛阳市学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资料进行分析,对突发事件经济损失上报完整性、逻辑性进行分析,并评估学校突发事件经济损失整体状况。  结果  2010—2019年洛阳市发生突发事件60起,学校24起(40.00%),其中传染病突发事件22起,占91.67%。突发事件呈现5和12月2个高峰期。小学发病12起,占50.00%;发病人数386例,占58.22%。突发事件上报率为75.00%(18/24);数据完整率为5.56%(1/18);数据逻辑性符合率为38.89%(7/18)。指标上报完整性疾病预防控制最高(75.00%);卫生监督执法最低(20.83%)。经济损失中疾病预防控制费用最高为429 000元,卫生监督费用最低为20 800元。  结论  洛阳市学校突发事件经济损失上报率较高,但上报数据的完整性,尤其是逻辑性仍然有较大差距。应尽快完善经济损失网络直报标准,建立有效评估机制,为精准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评估经济损失提供参考依据。
经验交流
上海某社区青少年近视屈光不正筛查结果纵向分析
朱田柱, 袁野, 周之晖, 黄李, 沈惠花, 曲晓梦, 迟思涵
2021, 42(6): 931-934. doi: 10.16835/j.cnki.1000-9817.2021.06.032
摘要(595) HTML (313) PDF(59)
摘要:
  目的  了解上海市郊区某镇青少年近视屈光不正筛查中屈光度的纵向变化及影响因素,为针对性采取预防和控制近视流行的措施提供依据。  方法  采用整群抽样方法,抽取上海市郊区某镇2所小学1 346名学生,从上海市青少年屈光发育档案获取学生2017和2020年裸眼视力、非睫状肌麻痹下屈光检查参数和体格发育指标。评估青少年屈光度的指标等效球镜(SE)纵向变化情况。使用线性回归模型检查SE的变化率与学生特征之间的关系。  结果  筛查性近视年平均发病率为16.36%,3年时间持续近视组学生左右眼SE度数均降低225度。女生(Z右眼=-4.33,Z左眼=-3.75,P值均 < 0.01)、新发近视状态和持续近视状态(Z右眼=634.45,Z左眼=638.85,P值均 < 0.01)是屈光度下降较快的关键因素。  结论  学生重度视力不良比例较高,持续近视的学生纵向屈光度中度负移。有关部门应结合屈光度变化情况制定有效的防控方案来延缓青少年近视发展。
荆州市预防学校传染病聚集性疫情风险管理效果评价
肖林, 赵冰, 赵勇胜, 程林
2021, 42(6): 935-938. doi: 10.16835/j.cnki.1000-9817.2021.06.033
摘要(460) HTML (251) PDF(42)
摘要:
  目的  评价学校传染病聚集性疫情防控风险管理效果,为进一步完善风险管理重点、策略和方法提供科学依据。  方法  对荆州市沙市区92所学校开展为期2年的传染病聚集性疫情防控风险管理,通过健全组织管理和规章制度、强化学校日常卫生管理、督导传染病防控措施落实,加强培训及指导等方式,分别于风险管理前、后进行现场调查,将荆州市未开展风险管理的其他7个县区学校作为外对照,评估风险管理效果。  结果  实施风险管理2年后,学校传染病聚集性疫情防控的组织管理、日常卫生管理、防控措施各方面的落实率均较风险管理前提高6.5~45.7百分点;中、低风险学校所占比例分别上升19.6,5.4百分点,高风险学校所占比例下降25.0百分点(Z=7.41,P < 0.01);沙市区92所学校传染病聚集性疫情的年发生率下降23.9百分点,与同期未开展风险管理的荆州市其他县市区相比,所占比例下降趋势明显(χ趋势2=18.17,P<0.01)。  结论  有针对性地开展风险管理能有效提高学校传染病聚集性疫情防控措施落实率,降低风险等级,减少聚集性疫情发生。
综述
儿童青少年睡眠与过敏性疾病研究进展
李荣, 黄利利, 吴亚妮, 龙思汝, 李生慧
2021, 42(6): 939-943. doi: 10.16835/j.cnki.1000-9817.2021.06.034
摘要(492) HTML (299) PDF(69)
摘要:
近年来全球儿童青少年过敏性疾病发病率呈上升趋势,已成为一项重要的公共卫生问题。识别儿童青少年过敏性疾病的可改变危险因素具有重要意义。本文通过综述儿童青少年睡眠行为与过敏性疾病的相关研究进展,认为睡眠不足、睡眠障碍和睡眠节律紊乱与儿童过敏性疾病联系密切,通过改善以上睡眠行为对于预防过敏性疾病具有重要意义。
晚睡对儿童身心发育影响的研究进展
王连稹, 孙奎立
2021, 42(6): 944-949. doi: 10.16835/j.cnki.1000-9817.2021.06.035
摘要(527) HTML (330) PDF(64)
摘要:
适时就寝在维持健康和最佳功能方面起着关键而复杂的作用。该综述分析了晚睡与儿童生长发育某些指标之间的关系及其生理机制,并提出简要改善策略。晚睡与大脑结构/皮质功能、认知能力、学习成绩、行为问题、情绪调节能力、肥胖指数及其他健康问题相关。影响机制可能是晚睡通过光和外部环境信号的干扰直接或间接(昼夜节律失调和睡眠缺失)影响大脑结构/皮质功能等进而影响生长发育。睡眠宣教、建立睡眠规范、训练自控力等均是促进适时就寝的有效策略。
儿童道路交通安全现况及干预措施研究进展
李葵南, 牛玉硕, 孙孟珂, 于鹏丽, 韩雪娜, 杨秀玲
2021, 42(6): 950-955,960. doi: 10.16835/j.cnki.1000-9817.2021.06.036
摘要(649) HTML (452) PDF(81)
摘要:
在中国,道路交通伤害是1~14岁未成年人的第二大死因,已成为亟待解决的公共卫生问题。本文介绍儿童道路交通意外伤害现况,以哈登模型为基础将儿童道路交通安全影响因素归纳为个人(性别、年龄、意识、行为)、环境(约束系统、交通道路等)两大方面,并提出针对性的儿童道路安全应对策略,包括完善相关法律法规体系、商业保险纳入儿童限制系统(CRS)评估标准、全面提高家长的安全意识水平、加强校园交通安全教育、优化道路安全防护设施等,为完善中国儿童道路交通安全教育提供借鉴。
生命历程理论模型在早期成长逆境与精神病理症状关联研究中的应用
刘婉旭, 孙莹
2021, 42(6): 956-960. doi: 10.16835/j.cnki.1000-9817.2021.06.037
摘要(565) HTML (555) PDF(71)
摘要:
早期成长逆境与多种精神病理症状风险有关,但关于逆境特征如何影响随后的精神健康结局尚未明确。生命历程理论模型的发展为揭示早期逆境特征与精神病理学风险的因果关联提供了新的视角。本文通过对既往文献进行综述,分别介绍了生命历程理论模型中的敏感期模型、风险累积模型、风险链模型和近因模型在早期逆境与精神病理症状关联研究中的应用,为早期成长逆境的早期干预提供一定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