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言板

尊敬的读者、作者、审稿人, 关于本刊的投稿、审稿、编辑和出版的任何问题, 您可以本页添加留言。我们将尽快给您答复。谢谢您的支持!

姓名
邮箱
手机号码
标题
留言内容
验证码

2021年  第42卷  第5期

述评
识别儿童心血管代谢风险 依托政策开展分层干预
胡翼飞, 书文, 李梦龙
2021, 42(5): 641-644. doi: 10.16835/j.cnki.1000-9817.2021.05.001
摘要(576) HTML (283) PDF(70)
摘要:
心血管代谢危险因素存在低龄化趋势,亟需早期识别并开展分层干预,从而减轻成年期心血管病负担,减少健康支出并增加社会资本。根据现有政策要求和中国儿童生长发育特点,借鉴国内外儿童随访队列的优势,建立儿童健康相关精细指标数据库,为识别儿童心血管代谢危险因素,进行早期预警及制定有效分层干预策略提供细致参考,从而降低中国儿童和成年人心血管疾病负担,提高其生命质量。
专题笔谈
中国学龄儿童青少年常见病防治政策的发展历程
闫晓晋, 马宁, 刘云飞, 钟盼亮, 党佳佳, 马军, 宋逸
2021, 42(5): 645-651. doi: 10.16835/j.cnki.1000-9817.2021.05.002
摘要(596) HTML (377) PDF(118)
摘要:
儿童青少年的健康水平不仅关系个人的成长和福祉,更对国家的建设和发展有深远影响。本研究梳理了新中国成立以来政府发布的学龄儿童青少年常见病防治相关政策,发现自新中国成立以来,学龄儿童青少年常见病防治政策在数量上由少到多,在健康问题上由整体到特定,在防治措施上由原则性指导到具体落实。可见学龄儿童青少年常见病防治日益受到政府重视。
儿童心血管疾病防控专栏
北京市儿童青少年体重增长与收缩压变化性别差异纵向研究
段军伟, 李子昂, 赵瑞兰, 李莉, 赵芳芳, 李梦龙, 书文, 奴比娅·阿马尔江, 加吾兰·祖农吾兰, 肖惠迪, 胡翼飞
2021, 42(5): 652-655. doi: 10.16835/j.cnki.1000-9817.2021.05.003
摘要(776) HTML (374) PDF(95)
摘要:
  目的  探索北京市学龄儿童青少年体重增长与收缩压变化的性别差异,为控制体重和血压的快速增长提供依据。  方法  基于北京市顺义区2009—2018年中小学生体检资料,经匹配个人信息后形成70 288人具有完整体重、收缩压的纵向数据库,计算年龄别体重、收缩压及其增长速度,与以体重增速高峰年龄(PWA)为基点的收缩压增长速度,采用混合效应线性模型分析增速的性别差异。  结果  男、女生体重、收缩压均随年龄增长而升高,各年龄段男生体重、收缩压均高于女生。混合效应线性模型结果显示,体重和收缩压增长速度存在性别年龄交互作用(β值分别为-0.35,-0.40,P值均 < 0.01),即各年龄段体重、收缩压增长速度具有性别差异。年龄别增长速度曲线显示,男生分别于12和13岁达到体重增速高峰和收缩压增速高峰,比女生晚1年和3年,但增长速度高峰均高于女生。收缩压调整PWA后的增长速度曲线显示,PWA出现前2年,男、女生发生增速高峰,在PWA出现次高峰,在PWA后显著下降且男生收缩压增长速度始终高于女生。  结论  北京学龄儿童青少年体重与收缩压增长速度和规律存在性别差异,并且收缩压变化与体重增加密切相关。
北京市6~8岁儿童偶测血压偏高现象
甄国新, 书文, 赵瑞兰, 段军伟, 李莉, 赵芳芳, 李梦龙, 胡翼飞
2021, 42(5): 656-658, 662. doi: 10.16835/j.cnki.1000-9817.2021.05.004
摘要(431) HTML (247) PDF(44)
摘要:
  目的  探索6~8岁儿童不同时期偶测血压偏高检出率的差异,为揭示白大衣高血压现象对儿童血压测量真实现况的影响提供参考依据。  方法  基于北京儿童生长与健康队列(PROC),于2018年10月—2019年6月收集基线身体测量和血压基线及重复3次测量数据,最终纳入1 785名拥有完整数据的儿童进行分析。采用《中国3~17岁儿童性别、年龄别和身高别血压参照标准》对基线、重复测量第1次、重复测量后2次的平均血压偏高检出率进行比较,分析不同时间儿童血压偏高检出率的波动。  结果  6~8岁儿童3次血压偏高的检出率分别为57.65%,25.88%和15.46%,男生基线与重复测量第1次、基线与重复测量后2次、重复测量第1次与重复测量后2次血压偏高检出率均高于女生(58.03%,27.49%,17.08%;57.27%,24.31%,13.87%),基线血压偏高检出率明显高于重复测量第1次和重复测量后2次的平均血压偏高检出率,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1)。基线与重复测量后2次的平均收缩压偏高、舒张压偏高、血压偏高的诊断一致性在3组血压一致性比较中最低。3组血压偏高的一致性比较中,收缩压偏高的一致性相对高于舒张压。  结论  基线血压和重复血压测量的第1次均存在血压波动,重复测量后2次的平均值可能会较好地反映儿童真实血压。
北京市超重肥胖儿童内脏脂肪指数与非酒精性脂肪肝的关系
李印东, 李梦龙, 段军伟, 书文, 李子昂, 甄国新, 赵瑞兰, 胡翼飞
2021, 42(5): 659-662. doi: 10.16835/j.cnki.1000-9817.2021.05.005
摘要(558) HTML (310) PDF(51)
摘要:
  目的  探索超重肥胖儿童内脏脂肪指数(visceral adiposity index, VAI)与非酒精性脂肪肝(non-alcoholic fatty liver disease, NAFLD)的关系,为儿童NAFLD早期预防和分层干预提供参考依据。  方法  研究对象来自北京儿童生长与健康队列(PROC),经数据清理整合后纳入具有完整的肝脏超声和VAI数据的6~8岁超重肥胖儿童510名。采用Spearman秩相关分析探索VAI与NAFLD的相关系数,采用趋势χ2检验和Logistic回归分析确定VAI分组与NAFLD的关系。  结果  男、女童NAFLD检出率分别为25.9%(69名)和11.1%(27名)。正常组和NAFLD组男童VAI为0.43(0.31,0.61)和0.61(0.44,0.87);女童为0.74(0.56,1.07)和1.08(0.67,1.51)。男童和女童中三酰甘油(TG)、VAI和VAI三分位分组与NAFLD呈正相关(r值分别为0.19,0.26,0.29;0.16,0.16,0.18,P值均 < 0.05),男童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与NAFLD呈负相关(r=-0.21,P < 0.05)。随着VAI分位数的增加,男女童NAFLD检出率有增加的趋势(χ趋势2值分别为21.77,7.66,P值均 < 0.01)。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结果显示,以VAI第1三分位数为参照,男童第2三分位数(cOR=2.59,95%CI=1.15~5.86;aOR=2.33,95%CI=1.01~5.36)和第3三分位数(cOR=5.73,95%CI=2.62~12.53;aOR=4.87,95%CI=2.15~11.03)患NAFLD的风险增加; 女童第3三分位数(cOR=4.43,95%CI=1.40~14.00)患NAFLD的风险增加。  结论  VAI与NAFLD呈正相关,超重肥胖儿童患NAFLD风险随VAI分位数增加而增加,可应用VAI进行NAFLD分层管理。
学生营养
宁夏2013—2017年贫困农村中小学生营养状况
吴冰, 田华, 王秀琴, 谭卫星
2021, 42(5): 663-666. doi: 10.16835/j.cnki.1000-9817.2021.05.006
摘要(549) HTML (341) PDF(58)
摘要:
  目的  了解宁夏2013—2017年实施“农村义务教育学生营养改善计划”(以下简称“计划”)的集中连片贫困地区中小学生营养状况,为有针对性地开展营养教育和持续推进“计划”提供参考依据。  方法  采用随机抽样的原则,在2013—2017年实施“计划”的宁夏7个县(区)中,抽取6~15岁学生共27 732人次,进行营养状况评估。  结果  “计划”实施5年间,各年龄段学生的营养不良率分别为18.16%,18.77%,17.08%,14.38%,14.93%,呈现下降趋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趋势2=47.02,P < 0.01)。12~15岁年龄段5年间营养过剩检出情况分别为5.21%,4.89%,5.51%,5.68%,6.83%,呈现上升趋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趋势2=6.66,P < 0.01)。  结论  “计划”实施期间宁夏农村中小学生营养不良的发生情况处于持续改进中,男生营养不良和营养过剩情况相对严重,需要给予特殊关注。
重庆市中小学生维生素A营养状况及影响因素分析
陈京蓉, 李群英, 张洁, 田渝, 龙诚
2021, 42(5): 667-670. doi: 10.16835/j.cnki.1000-9817.2021.05.007
摘要(495) HTML (289) PDF(52)
摘要:
  目的  了解重庆市6~17岁中小学生维生素A营养状况,并分析维生素A缺乏的影响因素,为后续研究和制定营养改善措施提供科学依据。  方法  于2016—2017年,通过多阶段分层与人口成比例整群随机抽样方法在重庆市选择3个农村点和3个城市点,抽取1 508名6~17岁儿童青少年,开展问卷调查和实验室检测,采用SPSS 25.0进行统计分析。  结果  学生维生素A浓度均值为(1.45±0.42)μmol/L,维生素A缺乏率和亚临床缺乏率分别为0.46%,13.46%。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表明,超重及肥胖(OR=0.51)、母亲文化程度为高中及以上(OR=0.35)、大城市、白蛋白四分位数为Q3和Q4的学生与维生素A缺乏呈负相关,每天不吃肉(OR=2.05)、C反应蛋白四分位数为Q3(OR=2.12)和Q4(OR=4.54)的学生与维生素A缺乏呈正相关(P值均 < 0.05)。  结论  重庆市6~8岁中小学生维生素A亚临床缺乏率较高。建议通过加强营养教育、保障合理膳食、必要时使用营养强化食品或营养强化剂等手段进行改善。
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
母亲对青少年暴露于亲密镜头的反应与初中生观看色情片的关联
郑雨佳, 余春艳, 左霞云, 廉启国, 楼超华, 涂晓雯
2021, 42(5): 671-674. doi: 10.16835/j.cnki.1000-9817.2021.05.008
摘要(810) HTML (618) PDF(73)
摘要:
  目的  了解母亲对青少年暴露于亲密镜头的反应情况及其与初中生观看色情片的关联,以期为类似场景的家庭性话题交流提供一定参考依据。  方法  整群抽取上海市某区3所初中六至八年级1 760名学生,采用平板电脑自填问卷。  结果  初中生观看过色情片的报告率为26.36%(464名),男生(29.83%,270/905)高于女生(22.69%,194/855)。大多数初中生认为母亲对青少年暴露于亲密镜头的反应为“借机教育青少年不能这么做”(30.54%)和“避免青少年观看亲密镜头”(42.24%)。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相较于认为母亲会“一起观看并不作任何评价”的初中生,认为母亲会“借机教育青少年不能这么做”(OR=0.43,95%CI=0.29~0.64)和“避免青少年观看亲密镜头”(OR=0.56,95%CI=0.39~0.80)者观看色情片的风险更低(P值均 < 0.01)。  结论  初中生观看色情片与母亲对青少年暴露于亲密镜头的可能反应存在关联。应重视家庭性教育和家长的监管作用,加强家长与青少年进行性话题交流的意识。
芜湖市学龄前儿童家庭性教育状况及其影响因素
魏良辰, 周舒, 郭志远, 谢书易, 梁雅丽, 黄月娥
2021, 42(5): 675-678. doi: 10.16835/j.cnki.1000-9817.2021.05.009
摘要(1216) HTML (623) PDF(84)
摘要:
  目的  了解芜湖市学龄前儿童家庭性教育状况及其影响因素,为儿童家庭性教育提供科学依据。  方法  于2020年7—8月,采用随机整群抽样的方法在芜湖市5所幼儿园共抽取481名儿童的父母进行问卷调查,分析儿童的家庭性教育状况及其影响因素。  结果  对儿童进行过家庭性教育的父母有285(59.25%)人,未进行过家庭性教育的有196(40.75%)人。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促进父母对儿童开展性教育主要因素有父母了解性教育内容(OR=3.06,95%CI=1.95~4.78)和父母担心孩子受到性侵(OR=1.82,95%CI=1.11~2.99)。  结论  芜湖市学龄前儿童家庭性教育工作开展不高,应加强对父母的儿童性教育培训,促进儿童家庭性教育的开展。
新冠肺炎疫情期间高中生抑郁及自学能力与父母教养方式的关系
封安保, 郭缨, 刘海培, 王君
2021, 42(5): 679-682, 688. doi: 10.16835/j.cnki.1000-9817.2021.05.010
摘要(544) HTML (292) PDF(110)
摘要:
  目的  探讨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控制期高中生抑郁症状与自学能力及父母教养方式的关系,为开展青少年心理健康和学习能力的家庭干预提供参考。  方法  2020年2月,采用分层整群抽样方法,选取皖中、皖南及皖北2 893名高中生为研究对象,通过问卷星对学生开展抑郁症状、自学能力及父母教养方式等内容的在线调查。  结果  新冠肺炎疫情居家隔离期间,高中生抑郁症状检出率为38.9%。有抑郁症状高中生的父母情感理解与温暖因子评分较低,其余各因子评分相对较高,除父母偏爱被试因子外,各因子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 < 0.01)。自学能力较低学生的父母情感理解与温暖、父母偏爱被试及父亲过度保护因子评分均较低,父母惩罚与严厉、拒绝与否认因子评分较高(P值均 < 0.05)。Ordinal回归分析显示,父母情感理解与温暖(OR父亲=0.95,OR母亲=0.95)和父亲过分干涉(OR=0.95)评分与高中生抑郁症状及自学能力低下呈负相关,父亲拒绝与否认(OR=1.07)与父亲过度保护(OR=1.06)评分与高中生抑郁症状及自学能力低下呈正相关(P值均 < 0.05)。  结论  高中生抑郁症状及学习能力与父母教养方式相关联,尤以与情感理解与温暖因子及父亲教养方式关联更为明显。
北京市2019年中小学校教职工烟草监测结果
秦冉, 郭欣, 徐文婕, 马瑀涵
2021, 42(5): 683-688. doi: 10.16835/j.cnki.1000-9817.2021.05.011
摘要(446) HTML (256) PDF(30)
摘要:
  目的  了解和掌握2019年北京市中小学校教职工人群烟草使用现状以及烟草使用的认知和态度,监测影响青少年烟草使用和暴露的中小学校教职工有关因素现状,为促进学校无烟环境建设提供参考依据。  方法  2019年4—6月采用PPS抽样方法在全市范围内分别抽取小学、初中、高中和职高校的监测点校。每所监测学校随机调查20名教职员工,共纳入2 737名员工。监测内容主要包括学校在职教职员工的烟草使用现状及其烟草危害知识的认知、对待吸烟的态度等。  结果  未接受青少年控烟培训(OR=0.20,95%CI=0.14~0.28)的教职工讲解控烟知识的可能性仅为接受培训教职工的20%,不使用《学校控烟教师指导手册》(OR=0.21,95%CI=0.14~0.32)是向学生讲解控烟知识的消极影响因素; 向学生讲授过关于拒绝吸烟内容的教职工更倾向“任何人不能在校园内任何地方吸烟”(98.53%)。工作年限为20~30年的教职工(OR=3.35,95%CI=2.22~5.05)教授知识的可能性最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 < 0.05)。  结论  注重身体健康并有意识接受健康培训的教职工更有传播健康知识的意愿。应更加注重学校教职员工健康素养的培养,积极引导未向学生讲授控烟知识的教职工逐渐认识到青少年控烟重要性。
天津市男男性行为大学生HIV感染影响因素分析
王淳, 王柯云, 王肖萌, 常琴雪, 崔壮, 李长平, 马骏
2021, 42(5): 689-692, 696. doi: 10.16835/j.cnki.1000-9817.2021.05.012
摘要(535) HTML (337) PDF(37)
摘要:
  目的  分析天津市大学生青年男男性行为者(young men who have sex with men, YMSM)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感染的相关影响因素,为制定大学生艾滋病的防控政策及策略提供重要参考。  方法  2018年1月1日—12月31日,由深蓝组织于同志浴池、酒吧、QQ、微信和同性交友软件等渠道进行招募,收集18~24岁共470名大学生YMSM的HIV感染情况的4个方面影响因素(一般人口学特征、不安全性行为、成瘾性物质使用情况、HIV基本知识知晓情况)进行回顾性分析。  结果  470名研究对象中,HIV感染者21名(4.47%)。单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首次性行为年龄、HIV基本知识、是否吸烟、是否使用精神活性物质、是否梅毒感染可能与HIV感染有关(P值均 < 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首次性行为年龄提前(OR=21.20,95%CI=3.09~145.43)、使用精神活性物质(OR=5.07,95%CI=1.77~14.48)、HIV基本知识欠缺(OR=3.38,95%CI=1.33~8.63)的大学生YMSM更易感染HIV(P值均 < 0.05)。  结论  天津大学生YMSM中有着较高的HIV感染率,应重视此类人群,结合其鲜明特征制定更有针对性的校园艾滋病预防方案。
上海市闵行区家长对学生用眼卫生健康服务态度评估
刘蒲, 尹灿灿, 王昱杰, 施姣姣, 严玉洁, 史慧静
2021, 42(5): 702-704. doi: 10.16835/j.cnki.1000-9817.2021.05.015
摘要(492) HTML (268) PDF(40)
摘要:
  目的  评估上海市《闵行区儿童青少年近视防控三年行动计划(2019—2021年)》实施1年后家长对学生用眼卫生健康服务的态度,为优化干预措施提供科学依据和决策参考。  方法  采用多阶段分层整群抽样的方法进行样本选择,最终完成20 176份有效学生家长问卷,进行对学生眼卫生健康服务态度评估。  结果  家长对学生用眼卫生健康服务满意率前3位分别是定点医疗机构提供的服务6 849名(84.65%)、提供视力筛查结果反馈方式16 915名(83.84%)、定点医疗机构检查流程6 704名(82.91%)。认为需要改善的环节前3位分别是用眼行为和用眼环境干预8 476名(42.01%)、家长告知7 850名(38.91%)、定期随访管理7 222名(33.67%)。不同学段、既往眼部疾病诊断史对学生用眼卫生服务的满意率和改善环节需求有影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  结论  干预实施1年后,家长对学生用眼卫生健康服务整体较满意,不同特征学生家长对卫生健康服务需求有所侧重,建议进一步提供精细化、个性化的用眼卫生健康服务。
心理卫生
中学生健康危险行为与心理健康状况的关系
王丹, 高煜, 郑晓萌, 陈芸, 侯雅楠, 郑文贵
2021, 42(5): 693-696. doi: 10.16835/j.cnki.1000-9817.2021.05.013
摘要(551) HTML (209) PDF(117)
摘要:
  目的  了解潍坊市中学生心理健康现状,分析中学生健康危险行为对心理健康状况的影响,为改善潍坊市中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及有效预防心理健康问题的产生提供参考依据。  方法  采用课题组编制的基本情况调查表和Kessler 10(K10)量表,对分层随机整群抽取的潍坊市3 185名中学生展开调查,应用χ2检验、二元Logistic回归等方法进行统计学分析。  结果  潍坊市中学生心理健康状况良好的有1 634名(51.3%),一般854名(26.8%),较差394名(12.4%),差303名(9.5%);睡眠时间、吸烟情况等是中学生心理健康状况的影响因素(P值均 < 0.05)。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相较于睡眠时间<8 h的中学生,睡眠时间≥8 h的中学生心理健康状况更好(OR=0.36);相较于不吸烟的中学生,吸烟的中学生心理健康状况较差(OR=3.53)。  结论  健康危险行为与中学生心理健康状况密切相关。有关部门应加强健康生活方式的教育及宣传力度,密切关注健康危险行为与心理健康状况之间的影响。
新冠肺炎疫情期间大学生自我效能与体力活动的特征及关系
王丹丹, 张磊, 刘锦昭, 吴雪萍
2021, 42(5): 697-701. doi: 10.16835/j.cnki.1000-9817.2021.05.014
摘要(563) HTML (402) PDF(69)
摘要:
  目的  探索新型冠状病毒肺炎(以下简称“新冠肺炎”)疫情期间在校大学生的自我效能和体力活动特征及关系,为大学生复学后体育工作的有序开展和课程改革提供依据。  方法  通过方便抽样法和滚雪球抽样法,对中国8个片区6 227名在校大学生,采用一般自我效能量表和国际体力活动问卷(短卷)进行调查。  结果  在自我效能方面,男生得分高于女生,大一学生高于其他年级(t/F值分别为7.32,5.56,P值均 < 0.01);在体力活动方面,女生的中、高水平体力活动构成比高于男生,但男生满足推荐量的报告率更高(P值均 < 0.01);大三学生低水平体力活动占比最多(31.75%),大一学生(46.75%)、大二学生(48.13%)中等体力活动占比多,大四学生的高水平体力活动占比多(30.40%);不同体质量指数(BMI)组,中等水平体力活动占比均最多,偏瘦组低水平体力活动占比最少(15.70%),高水平体力活动占比最多(37.31%),满足推荐量的报告率最低(P < 0.05)。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自我效能与体力活动呈正相关(OR=1.04,95%CI=1.03~1.05)。  结论  新冠肺炎疫情期间,不同性别、年级和BMI大学生的自我效能和体力活动存在差异,自我效能对体力活动有积极影响。大学体育教学需重视学生的自我效能,考虑个体和群体差异,通过自我效能的改善促进体力活动水平的提升。
童年期性虐待与大学生性取向的相关性
张婷婷, 陈俐如, 谢国蝶, 袁梦园, 常俊杰, 李泳汉, 苏普玉
2021, 42(5): 705-708. doi: 10.16835/j.cnki.1000-9817.2021.05.016
摘要(559) HTML (268) PDF(50)
摘要:
  目的  探讨童年期性虐待与大学生性取向之间的关联及其性别差异,为中国青少年童年期性虐待和性取向研究提供基础数据。  方法  采用多阶段整群抽样的方法,抽取合肥市4所大学4 034名学生作为研究对象进行问卷调查,调查人口统计学特征、童年期性虐待经历以及性取向。采用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不同类型和不同时期的性虐待经历与大学生性取向之间的关联及性别差异。  结果  大学生异性向、同性向、双性向、无性向的报告率分别为93.2%,0.7%,3.7%,2.4%。男生发生在小学或更早时期的仅接触性虐待(OR=14.70, 95%CI=5.73~37.72)、同时经历非接触和接触性虐待(OR=4.33, 95%CI=1.91~9.84)与性取向有关;发生在中学时期的仅非接触性虐待(OR=4.20, 95%CI=2.21~7.98),同时经历非接触和接触性虐待(OR=3.57, 95%CI=1.65~7.70)与性取向有关。女生发生在小学或更早时期的仅非接触性虐待(OR=1.78, 95%CI=1.02~3.13)、同时经历非接触和接触性虐待(OR=3.13, 95%CI=1.35~7.23)与性取向存在关联。  结论  童年期性虐待经历与大学生性取向存在关联,且存在性别差异,在男生中的关联性相对更强。
童年期目睹家庭暴力频率与大学生生活质量的关联
张国宝, 李玲, 张世云, 苏普玉
2021, 42(5): 709-712. doi: 10.16835/j.cnki.1000-9817.2021.05.017
摘要(433) HTML (235) PDF(41)
摘要:
  目的  探讨童年期目睹家庭暴力频率对大学生生活质量的影响,为提高童年期目睹家庭暴力发生的大学生生活质量水平提供参考。  方法  2018年10月,采用分层整群抽样的方法,选取安徽省合肥市4所高校4 034名大学生作为研究对象。采用国外冲突策略问卷简版和WHO生活质量评价量表简表评估大学生童年期目睹家庭暴力和生活质量状况。采用多元线性回归模型分析大学生童年期目睹家庭暴力频率与生活质量关联。  结果  大学生生活质量的主观评估、健康主观评估、生理、心理、社会关系、环境维度得分分别为(14.06±3.25)(13.42±3.47)(12.61±2.02)(14.09±2.62)(13.72±2.71)(13.77±2.46)分。多元线性回归模型结果显示,童年期目睹家庭暴力总体与大学生生活质量各维度得分呈负相关(P值均<0.01)。除童年期有时目睹家庭重度躯体暴力与生活质量健康主观评估及环境维度相关性无统计学意义外,大学生童年期目睹家庭暴力频率与生活质量各维度均呈负相关(P值均<0.05)。  结论  童年期目睹家庭暴力频率会降低大学生生活质量,探索有效的预防和干预童年期目睹家庭暴力的方案是必要的。
新冠肺炎疫情期间医学生手机成瘾与生活行为和心理健康的关系
黄珍惠, 谭健怡, 徐华富, 黄宝莹, 陈青松, 李子雄, 庄文敏, 张岩波, 郜艳晖
2021, 42(5): 713-718. doi: 10.16835/j.cnki.1000-9817.2021.05.018
摘要(993) HTML (407) PDF(133)
摘要:
  目的  了解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期间大学生手机成瘾状况及与日常生活行为和心理健康的关联,为高校开展大学生健康教育及心理疏导工作提供基础数据参考。  方法  于2020年2月24日—3月4日,对广东省和山西省2所省属医药类院校10 357名在读大学生进行网络问卷调查,问卷包含人口学特征、手机成瘾、生活作息、身体活动、体重变化、焦虑状态等,基于倾向性评分逆概率加权法使用Logistic回归分析手机成瘾与行为及心理健康关联。  结果  大学生手机成瘾率为59.42%。研究生、本科生高年级(三至五年级)、非医护类专业、居住在广东、寒假前无规律运动习惯等的大学生手机成瘾率较高(χ2值分别为47.91,17.78,42.75,138.58,P值均 < 0.05)。逆概率加权后,手机成瘾大学生更倾向于晚睡(OR=1.82, 95%CI=1.66~1.98)、晚起床(OR=1.55, 95%CI=1.44~1.68)、久坐时间较长(OR=1.21, 95%CI=1.12~1.31)、焦虑(OR=2.98, 95%CI=2.52~3.40)、中等剧烈强度身体活动时间较少(OR=1.33, 95%CI=1.22~1.44)、体重增加(OR=1.27,95%CI=1.17~1.37)和其他不良生活行为感受(P值均 < 0.05)。  结论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期间大学生手机成瘾情况较严重,伴随不良生活行为和情绪状态。
新冠肺炎疫情期间中小学生亲子冲突及其应对
陈永香, 崔丽蓉, 刘丽, 卢富荣
2021, 42(5): 719-722. doi: 10.16835/j.cnki.1000-9817.2021.05.019
摘要(1039) HTML (491) PDF(125)
摘要:
  目的  了解考察新冠肺炎疫情期间中小学生及家长的亲子冲突状况,为促进疫情期间家庭和谐与儿童青少年心理健康水平提供参考。  方法  于2020年3月中旬采用问卷星对12 711名中小学生家长进行网络匿名调查,考察其在新冠疫情期间的情绪反应、应对方式以及亲子冲突频率和年级发展趋势。  结果  亲子冲突按发生率大小依次是情绪对立(62.3%)、言语冲突(52.6%)和身体冲突(20.5%)。38.1%的家长和23.6%的学生出现了焦虑、愤怒等负性情绪,且学生的应对方式比家长更单一。77.9%的家庭报告存在不同程度的亲子冲突,主要由孩子的学习问题(45.6%)、日常安排(22.1%)和电子产品使用(10.2%)等引起。和去年相比,31.4%的家庭报告最近1个月亲子冲突频率增多。  结论  亲子冲突在中小学生家庭中普遍存在,并受到疫情等应激因素影响。建议加强有关的心理健康教育和心理援助工作。
大学生10岁前心理攻击和体罚对焦虑及健康危险行为的影响
鞠文静, 朱立婉, 王苗, 王哲, 马龙, 崔晶, 王忆军
2021, 42(5): 728-732. doi: 10.16835/j.cnki.1000-9817.2021.05.021
摘要(476) HTML (293) PDF(39)
摘要:
  目的  探讨10岁及以前心理攻击和体罚经历对大学生焦虑状态和健康危险行为的影响,为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指导提供依据。  方法  2019年4—5月,方便抽取哈尔滨市2所大学部分专业的大一和大二年级全体2 150名学生进行问卷调查,内容包括一般信息调查、亲子冲突解决策略量表(CTSPC)、焦虑自评量表(SAS)及健康相关危险行为量表(AHRBI)。  结果  10岁及以前遭受过心理攻击和体罚的大学生报告率分别为80.05%和58.37%。男生、非独生子女的体罚检出率分别高于女生和独生子女(P值均 < 0.05)。10岁及以前遭受过父母心理攻击和体罚的大学生焦虑状态和健康危险行为6个维度的检出率均高于未经历过心理攻击和体罚的大学生,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 < 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心理攻击、居住地、体罚和独生子女对大学生焦虑有影响(OR值分别为1.85,1.53,1.49,1.34);心理攻击和居住地对大学生健康妥协行为有影响(OR值分别为1.60,1.26);心理攻击、性别、体罚和独生子女对大学生暴力攻击行为有影响(OR值分别为1.75,1.66,1.63,1.28);体罚对大学生自杀自残行为有影响(OR=3.44);性别和体罚对大学生吸烟饮酒行为有影响(OR值分别为2.67和2.25);体罚和心理攻击对大学生破坏纪律行为有影响(OR值分别为1.88和1.55);体罚、性别和家庭收入对大学生无保护性行为有影响(OR值分别为4.51,1.91,0.62)(P值均 < 0.05)。  结论  10岁及以前遭受父母心理攻击和体罚经历对大学生焦虑及健康危险行为存在消极影响。
生长发育与健康监测
PM2.5短期暴露与儿童青少年血压的关联
霍家康, 董彦会, 李伟铭, 吴立娟, 陈力, 陈曼曼, 马莹, 郭秀花, 马军
2021, 42(5): 723-727. doi: 10.16835/j.cnki.1000-9817.2021.05.020
摘要(537) HTML (274) PDF(33)
摘要:
  目的  研究PM2.5短期暴露与儿童青少年血压的关联,为综合保护儿童青少年的健康提供科学依据。  方法  选择参加2017—2018学年某市中小学生健康体检中人口学特征和血压等资料完整且无心脏等重要脏器疾病史的144 813名初一和高一年级学生为研究对象。从各学校附近的空气质量和气象监测站获取PM2.5等污染物及气象要素数据,采用广义线性混合效应模型,分析PM2.5短期暴露与血压的关联。  结果  PM2.5的6 d平均质量体积浓度(lag05)每增加10 μg/m3,收缩压增加0.177(95%CI=0.148~0.207)mm Hg(1 mm Hg=0.133 kPa),收缩压偏高检出率增加4.4%(OR=1.044, 95%CI=1.030~1.058),舒张压降低-0.021(95%CI=-0.040~-0.002)mm Hg,与舒张压偏高检出率关联无统计学意义;总体上PM2.5每增加10 μg/m3,可使血压偏高检出率增加3.3%(OR=1.03, 95%CI=1.02~1.05)。在体检当日至体检前第3~5天(lag3~lag5)时,男女生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 < 0.05)。  结论  PM2.5短期暴露与儿童青少年收缩压升高以及血压偏高检出率的增加有关。应重视PM2.5短期暴露的防护,保护儿童青少年的血压健康。
新冠肺炎疫情前后苏州市儿童青少年体质量指数的变化
沈蕙, 丁子尧, 韩迪, 海波, 尹洁云, 胡佳
2021, 42(5): 733-736. doi: 10.16835/j.cnki.1000-9817.2021.05.022
摘要(604) HTML (346) PDF(73)
摘要:
  目的  探讨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疫情前后苏州市儿童青少年体质量指数(BMI)的变化,为促进儿童青少年体质健康提供参考。  方法  2020年6—7月采用分层整群抽样方法,对苏州市2019年完整BMI监测数据的569名儿童青少年进行问卷调查,测量身高、体重,计算BMI及BMI-Z评分。  结果  疫情后儿童青少年超重肥胖检出率(32.0%)与疫情前(31.6%)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07,P>0.05),不同性别、学段分组显示了类似结果。BMI-Z评分疫情前(0.37±1.28)与疫情后(0.38±1.27)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28,P>0.05),按性别进行分组,疫情前后BMI-Z评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按学段分组,小学组疫情后BMI-Z评分(0.45±1.32)较疫情前(0.37±1.35)上升(t=2.57,P=0.01),中学组疫情后BMI-Z评分(0.27±1.17)较疫情前(0.39±1.18)下降(t=-4.29,P < 0.01)。疫情前与疫情后吃甜食、户外活动的构成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含糖饮料、油炸食品的食用行为构成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睡眠时间有所提高[(8.52±1.83)(8.05±1.70)]h(t=4.96,P<0.05)。  结论  新冠肺炎疫情前后,苏州地区儿童青少年BMI水平、超重肥胖率并没有发生明显改变,不同学段稍有差异。仍需针对性加强儿童青少年超重肥胖的干预工作。
女童膳食模式与中枢性性早熟的关联
袁静怡, 张功, 王亚, 江伟康, 刘婉旭, 徐玉祥, 孙莹
2021, 42(5): 737-741. doi: 10.16835/j.cnki.1000-9817.2021.05.023
摘要(662) HTML (418) PDF(84)
摘要:
  目的  探讨儿童膳食模式与中枢性性早熟的关联,为性早熟的饮食预防提供科学依据。  方法  采用病例对照研究方法,选取2019年5—12月在安徽省合肥市某医院初诊为中枢性性早熟的35名女童为病例组,70名青春期发育正常的健康女童为对照组,开展体格发育检查、父母问卷调查和儿童访谈。饮食评估采用简化的食物频率问卷(Food Frequency Questionnaire, FFQ)。使用主成分分析确定儿童膳食模式,通过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膳食模式与性早熟之间的关联。  结果  识别了3种不同的膳食模式,分别为“零食和加工食品型”“动物蛋白型”和“营养滋补型”膳食模式。校正年龄、体质量指数(BMI)等协变量,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零食和加工食品型”膳食模式与性早熟呈正相关(OR=10.81,95%CI=2.59~45.15,P < 0.01),“动物蛋白型”与性早熟呈负相关(OR=0.24,95%CI=0.06~0.91,P=0.04),而“营养滋补型”与性早熟间的关联无统计学意义(OR=0.28,95%CI=0.07~1.05,P=0.06)。  结论  儿童膳食模式与性早熟相关,油炸食品、膨化食品、含防腐剂或色素食品、西式快餐、巧克力及制品等食物摄入水平较高的“零食和加工食品型”膳食模式与中枢性性早熟发生密切关联。
户外场地与体育活动设计对幼儿基本动作技能发展影响
覃云飞, 张忠, 宁科
2021, 42(5): 742-745. doi: 10.16835/j.cnki.1000-9817.2021.05.024
摘要(534) HTML (246) PDF(47)
摘要:
  目的  了解幼儿在预设的户外场地进行一定时间、频次的结构化与自主体育活动对基本动作技能的影响效果,为促进儿童基本动作技能的发展提供参考。  方法  在南宁市主城区4所公立幼儿园随机抽取141名正常发育幼儿分为实验组(71名)和对照组(70名)。实验组儿童在预设的户外场地连续参加10周(每周3次,每次1 h)体育活动(每次体育活动由30 min自主身体活动和30 min结构化体育活动组成),对照组无场地预设和专门设计的活动干预。实验前后对每名受试儿童进行9项基本动作技能测试(包括3项精细动作技能和6项粗大动作技能)。  结果  干预后,实验组儿童6项粗大动作技能测试中双手抛掷实心球、单脚平衡(左)、单脚平衡(右)、荡桥平衡与平衡木行走与干预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7.82,4.25,9.69,-10.01,-28.28,P值均 < 0.05),脚跟脚尖协调行走改善无统计学意义(t=-0.60,P>0.05),投放硬币(右手)、投放硬币(左手)、方块堆砌3项精细动作技能测试均无明显改善(t值分别为0.91,1.03,0.42,P值均>0.05);对照组儿童除荡桥平衡(t=4.27,P < 0.01)与脚跟脚尖协调行走(t=3.96,P < 0.05)外,其余基本动作技能改善均无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1.21,0.74,0.31,0.97,P值均>0.05)。  结论  运动环境质量对幼儿基本动作技能有潜在影响作用。在预设的户外场地进行一定时间、频率的结构与自主化体育活动,幼儿的基本动作技可得到显著改善。
疾病控制
上海市初中生体脂率与血压偏高的关联
杨东玲, 周月芳, 孙力菁, 齐文娟, 曲爽笑, 罗春燕, 冯晓刚
2021, 42(5): 746-750. doi: 10.16835/j.cnki.1000-9817.2021.05.025
摘要(508) HTML (331) PDF(39)
摘要:
  目的  探讨上海市青春期学生体脂率与血压偏高的关联,为心血管疾病的早期预防和干预提供依据。  方法  采用多阶段分层整群抽样的方法在上海市16个区的16所学校中选取5 148名11~18岁初中生进行问卷调查和体格测量,采用生物电阻抗法(BIA)测量全身体脂率。按照中国儿童青少年血压参考标准判定血压偏高与否,采用t检验、χ2检验和Logistic回归等方法分析体脂率与血压偏高的关联。  结果  2019年上海市5 148名初中学生血压偏高检出率为10.98%,其中男生为8.99%,女生为13.13%,女生高于男生(χ2=22.48,P < 0.01);男生全身体脂率平均为(20.90±10.73)%,随年龄增加而下降(F=10.04,P < 0.01);女生全身体脂率平均为(25.14±8.03)%,随年龄增加而增加(F=69.23,P < 0.01)。控制年龄、饮食、运动、是否月经/遗精等影响因素后,无论男生还是女生,随着体脂率百分位的上升,血压偏高检出率呈上升趋势,体脂率≥P90的男生血压偏高的风险是体脂率<P25男生的12.43倍(95%CI=6.98~22.14),体脂率≥P90的女生血压偏高的风险是体脂率 < P25女生的6.12倍(95%CI=3.89~9.63)。  结论  青春期学生体脂率与血压偏高呈正相关,血压偏高检出率随体脂率百分位的上升而上升,且在男生中关联更明显。
哈尔滨香坊区学龄儿童口腔卫生服务利用研究
郝春秀, 张磊, 张晓丹, 孙佳音, 王海越, 赵宇
2021, 42(5): 751-755. doi: 10.16835/j.cnki.1000-9817.2021.05.026
摘要(535) HTML (281) PDF(36)
摘要:
  目的  调查哈尔滨市香坊区学龄儿童口腔卫生服务需要及利用现状,为下一步开展学龄儿童口腔预防保健工作提供参考。  方法  2019年9月16日—10月31日,普查哈尔滨市香坊区6~11岁7 944名儿童的口腔健康状况并进行问卷调查,采用描述性分析、χ2检验、非参数检验及Logistic回归分析学龄儿童口腔卫生服务需要及利用情况。  结果  学龄儿童患龋率为89.7%,龋齿未充填率为60.7%,错牙合畸形率为59.3%,牙外伤率为12.5%。过去12个月中53.8%的儿童有牙痛经历。近12个月内口腔科就医率为31.6%,就医主要原因为治疗(47.6%),预防性口腔就医率为15.6%。多因素Logistic分析表明,女生、父亲学历为高中或中专、父亲学历为大专及以上、口腔健康评价差、口腔知识得分高、口腔态度得分高、每天刷牙1次、每天刷牙≥2次、上过口腔保健课程、有牙痛经历、有牙外伤经历、患龋者更可能到口腔科就诊(OR值分别1.11,1.17,1.50,0.80,1.07,1.21,1.60,2.27,1.28,1.49,1.54,1.67,P值均<0.05)。  结论  哈尔滨市香坊区学龄儿童口腔卫生服务需要量大、但利用率低、预防性就医率低,多因素影响儿童口腔卫生服务利用,相关部门应通过采取针对性措施,提高学龄儿童卫生资源利用水平。
孤独症谱系障碍儿童及模型鼠痛觉敏感特征
许萌, 李齐, HongyiSui, 张延承, 李想, 范莉莉, 武丽杰
2021, 42(5): 756-758. doi: 10.16835/j.cnki.1000-9817.2021.05.027
摘要(419) HTML (260) PDF(21)
摘要:
  目的  探讨孤独症谱系障碍(autism spectrum disorder, ASD)儿童及模型鼠痛觉敏感特征,为ASD临床综合干预提供思路。  方法  采用病例-对照研究方法,应用孤独症治疗评估量表(ATEC)中与痛觉敏感性相关的条目,对哈尔滨市142名ASD儿童和142名正常儿童的疼痛敏感特征进行调查。动物学实验选用2种公认的ASD模型鼠(BTBR小鼠、VPA诱导大鼠)为研究对象,BTBR小鼠采用热板致痛法和Von Frey仪测试热痛阈值及机械痛阈值,VPA诱导的模型鼠(简称VPA大鼠)采用热板致痛法测试热痛阈值,分别比较其与对照鼠间差异。  结果  ASD组儿童与对照组儿童疼痛敏感程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0.81,P < 0.05),ASD儿童对疼痛的敏感程度明显低于正常对照儿童。检测BTBR鼠与C57BL/6鼠在出生后第42天疼痛敏感程度,对热刺痛时缩足所用时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3.62±0.38,3.02±0.33)s,(t=3.28,P < 0.01)],BTBR和(57BL/6)组的机械痛阈值出生第42天差异有统计学意义[(9.75±3.58,0.55±0.93)s,(t=7.44,P < 0.01)]。检测VPA大鼠和Con大鼠在出生后第9,11,13,15天热刺痛检出情况,结果分别为(11.34±1.38,9.81±1.64)(11.37±1.98,9.36±1.11)(11.53±1.38,9.51±1.01)(12.05±2.91,8.74±1.60)g(t值分别为-2.79,-2.25,3.95,3.95,P值均 < 0.05)。  结论  与正常对照儿童比较,ASD儿童表现出对疼痛不敏感特征; 两种ASD模型鼠动物学实验也证明,ASD模型鼠疼痛感觉异常仍表现为对疼痛不敏感的特征。
广东省2008—2019年15~24岁学生HIV/AIDS随访检测情况
刘珺, 付笑冰, 谢仕兰, 黎健荣, 刘优招, 林鹏, 李艳
2021, 42(5): 759-763. doi: 10.16835/j.cnki.1000-9817.2021.05.028
摘要(423) HTML (195) PDF(32)
摘要:
  目的  分析2008—2019年广东省新报告的15~24岁青年学生HIV/AIDS中随访情况及相关影响因素,为在学生病例中开展针对性服务提供科学依据。  方法  下载艾滋病综合防治信息系统中2018年1月1日至2019年12月31日的数据库,筛选当年新发现的符合条件的病例,清洗合并后关联随访数据形成队列数据库。采用Joinpoint回归模型和Cochran-Armitage趋势检验了解青年学生感染者随访检测指标的年度变化情况,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相关影响因素。  结果  新报告学生感染者在2015年之前呈快速上升趋势(APC=41.7,β=0.3,P < 0.01),此后增速趋缓(APC=3.6,β=-0.3,P < 0.01)。1年内完成随访与CD4检测比例从2008年的58.3%上升到2019年的93.6%,检测及时率从2008年的33.3%上升到2019年的86.2%,Cochran-Armitage趋势检验均有统计学意义(Z值分别为4.7,8.7,9.8,P值均 < 0.01)。珠三角地区、来自本省其他地市的病例、非其他传播途径、来源于自愿咨询检测、在省内流动的病例,1年内完成随访与检测比例较高(P值均 < 0.05)。  结论  广东省新报告15~24岁青年学生HIV/AIDS病例数近年来增长速度趋缓,感染途径、病例来源和流动影响随访和检测依从性。应进一步做好异地流动的转介工作,探索和推广学生友好的自愿咨询检测服务模式。
北京市顺义区学龄前儿童伤害风险分析
胡建功, 赵莹颖, 张艳艳, 李征, 白如冰, 李长青, 李印东
2021, 42(5): 764-767. doi: 10.16835/j.cnki.1000-9817.2021.05.029
摘要(390) HTML (242) PDF(26)
摘要:
  目的  了解顺义区学龄前儿童发生伤害风险情况及其影响因素,为制定预防伤害干预措施提供参考。  方法  通过分层整群抽样的方法,选取顺义区3所幼儿园,采用自行设计的调查问卷对抽中幼儿园的所有家长进行网络平台线上调查。  结果  学龄前儿童伤害的低、中、高风险评估比例分别59.5%,37.5%和3.0%。学龄前儿童年龄和班级越高,伤害风险评估等级越高(χ2值分别为12.35,12.70,P值均 < 0.05),伤害风险隔代照顾意外伤害高风险(3.7%)高于父母照顾(2.4%); 主要照护人文化程度、家庭年收入越高,伤害风险评估等级越低(χ趋势2值分别为11.23,14.10,P值均 < 0.05)。不同年龄、不同年级的儿童在烧烫伤风险、中毒风险、其他伤害风险、儿童伤害防范和伤害总得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值分别为8.26,5.61,4.95,6.15,7.86;9.88,8.39,4.25,6.27,7.55,P值均 < 0.05);不同性别的儿童烧烫伤风险维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27,P < 0.05);不同居住地儿童伤害防范维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9.11,P < 0.05);不同年龄、年级的儿童在风险来源中的行为监管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 < 0.05)。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显示,主要照护人文化程度(大专:B=-2.66,95%CI=-4.69~-0.63;本科及以上:B=-3.80,95%CI=-5.90~-1.70)、家庭年收入(B=-2.82,95%CI=-4.80~-0.84)是学龄前儿童发生伤害风险的影响因素(P值均 < 0.05)。  结论  在开展学龄前儿童预防伤害的健康教育工作中,着重对家庭收入较低及文化程度偏低的主要照护人进行有针对性的干预,对进一步提高儿童伤害风险的预防有着积极意义。
南宁市高校结核病密切接触者不同剂型结核菌素试验结果比较
李小媛, 杨绍湖, 黄鸿玉, 邓春丽, 谢柳媛, 石健
2021, 42(5): 768-771, 775. doi: 10.16835/j.cnki.1000-9817.2021.05.030
摘要(498) HTML (336) PDF(48)
摘要:
  目的  了解南宁市高校肺结核密切接触者结核菌素试验使用不同剂型筛查效果的异同,为高校结核病防控工作提供依据。  方法  南宁市高校2018—2019年共7 771名筛查对象同时进行症状、结核菌素皮肤试验(TST)、X线胸片筛查及结果分析,2018、2019年TST分别使用2IU、5IU结核菌素纯蛋白衍生物(TB-PPD)试剂。  结果  两年共检出阳性人数916例,总阳性率11.79%;强阳性人数184例,强阳性率2.37%,共检出肺结核患者17例。大学一至四年级阳性率分别为13.88%,8.57%,10.59%,10.2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6.30,P<0.01)。两年男、女生总阳性率分别为13.24%(500/3 777),10.42%(416/3 99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7.84,P < 0.01);不同性别TST中度以上阳性者肺结核检出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29,P=0.59)。不同剂型比较,2IU、5IU剂型阳性检出率分别为7.57%及15.0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14.41,P<0.01)。2 IU、5 IU剂型TST中度以上阳性者肺结核检出率分别为6.92%和2.0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60,P=0.02)。  结论  使用5 IU剂型可以发现更多的阳性者(含中度阳性、强阳性); 5 IU剂型可能对于发现肺结核患者与2 IU剂型比较无优势,但是在减少续发病例控制学校疫情方面意义更重大。
江西省6~17岁儿童青少年血脂水平
范奕, 陈婷, 程慧健, 朱慧, 方晓艳
2021, 42(5): 772-775. doi: 10.16835/j.cnki.1000-9817.2021.05.031
摘要(505) HTML (266) PDF(29)
摘要:
  目的  了解江西省儿童青少年血脂水平现状,为制定血脂异常防治策略提供依据。  方法  采用分层整群随机抽样方法,于2019年在江西省抽取6~17岁儿童青少年14 535名作为研究对象,测量身高、体重等,并抽取空腹静脉血检测总胆固醇(total cholesterol, TC)、三酰甘油(triglyceride, 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igh-density lipoprotein-cholesterol, 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ow-ensity lipoprotein-cholesterol, LDL-C),采用“儿童青少年血脂异常防治专家共识”判定血脂异常。  结果  江西省6~17岁儿童青少年血脂异常检出率为14.9%,其中高TC、高TG、高LDL-C和低HDL-C检出率分别为5.9%,7.4%,2.9%,3.4%。女生血脂异常检出率(15.7%)高于男生(14.1%)(χ2=8.01,P=0.01),小学、初中、高中学生血脂异常检出率分别为13.8%,15.5%,17.3%(χ2=21.14,P < 0.01),体重正常、超重、肥胖者血脂异常检出率分别为12.8%,21.9%,30.0%(χ2=297.20,P < 0.01)。  结论  江西省儿童青少年血脂异常检出率虽低于全国水平,但现况不容忽视,超重肥胖学生应重点关注。
阿坝州不同民族中学生静态行为与超重肥胖的关联
吴静涛, 胡军
2021, 42(5): 776-779, 784. doi: 10.16835/j.cnki.1000-9817.2021.05.032
摘要(457) HTML (267) PDF(39)
摘要:
  目的  分析中学生静态行为与超重或肥胖的关联,为相关部门预防儿童青少年超重肥胖提供政策参考。  方法  采用分层整群抽样法,于2019年10月对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13~18岁1 208名中学生进行问卷调查和体质测试,分析阿坝州不同民族中学生静态行为与超重或肥胖的关联。  结果  藏族学生超重或肥胖检出率(14.0%)高于汉族(8.8%)与羌族(8.2%),初中生(10.5%)高于高中生(8.2%),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值分别为19.34,13.62,P值均<0.05)。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与参照组对比,上网>1 h/d、看课外书>2 h/d、电子游戏>1 h/d、看电视>1 h/d的中学生超重或肥胖检出率(23.7%,19.6%,27.8%,26.7%)明显上升(OR值分别为1.26,1.09,1.38,1.18,P值均<0.05)。  结论  阿坝州不同民族中学生静态行为与超重或肥胖呈正相关,减少静态行为的持续时间有助于预防和防控中学生超重或肥胖的发生。
深圳市12~15岁青少年牙周健康现况及影响因素分析
李菊红, 胡潇文, 张紫阳, 宣鹏, 阮世红, 余红兵, 余文龙, 冯浓萍, 马万成
2021, 42(5): 780-784. doi: 10.16835/j.cnki.1000-9817.2021.05.033
摘要(606) HTML (232) PDF(47)
摘要:
  目的  评估深圳市12~15岁青少年牙周健康状况,探索影响其牙周健康的相关因素,为儿童青少年的牙周健康状况改善提供参考依据。  方法  采用多阶段分层等容抽样方法,随机抽取深圳市12~15岁5 509名中学生进行牙龈出血和牙石的检查,并完成自答问卷。15岁年龄组额外进行牙周袋深度和附着丧失的检查。统计分析采用t检验、χ2检验和Logistic回归分析以描述牙周健康状况并分析相关因素。  结果  12~15岁青少年牙龈出血与牙石的检出率分别为43.95%和44.25%,15岁青少年浅牙周袋的检出率为0.57%,牙周袋≥6 mm与附着丧失≥4 mm均未检出。不同性别、经济水平和刷牙频率组牙石的检出情况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 < 0.05)。不同含氟牙膏使用情况者牙龈出血和牙石的检出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值分别为9.70,6.16,P值均 < 0.05)。  结论  深圳市12~15岁青少年牙周健康水平普遍优于全国水平,居住在高经济水平区的青少年与女性拥有更好的牙周健康状况。政府可采取推广校园健康教育、提高刷牙频率、提倡使用含氟牙膏等方式改善青少年人群牙周健康状况。
卫生监督
来宾市2018年农村地区学校厕所现状
蒙南新, 周静, 伍云辉, 卓福团
2021, 42(5): 785-787. doi: 10.16835/j.cnki.1000-9817.2021.05.034
摘要(343) HTML (195) PDF(26)
摘要:
  目的  了解来宾市农村学校厕所卫生状况,为改善农村学校厕所环境卫生状况以及改建、新建无害化卫生厕所提供科学依据。  方法  采用普查的方法对来宾市6个县(市、区)的市、县建成区以外的农村地区所有学校的厕所及粪便处理情况进行全面调查,通过查阅学校资料、现场查看和访谈等方式获得数据。  结果  无厕所的学校共有36所,均为小学,分布在金秀县和兴宾区,其中金秀县31所,占该县所有小学的35.63%(31/87);有厕所的651所学校中有1 559间卫生厕所和90间非卫生厕所,均分布在小学,非卫生厕所主要分布在金秀县(44.64%)和合山市的小学(31.25%); 小学、中学及九年制学校室内卫生间的占比分别为77.36%,94.20%和30.95%,其中象州县小学的室外卫生间占比最大(72.46%),其次是兴宾区的九年制学校(71.79%)。在卫生厕所中无害化卫生厕所的占比为95.51%,中学和九年制学校均达到了100%,而小学也达到了94.30%,6个县(市、区)中有4个占比达到了100%,占比最低的是兴宾区的小学,为89.79%。  结论  来宾市农村学校厕所卫生状况已得到明显改善,但部分县(市、区)无厕所或者非卫生厕所仍较多,且均分布在小学。在加强学校无害化卫生厕所的建设时应同时注意提升厕所管理质量。
综述
MicroRNAs在青春期发育启动中作用的研究进展
史萌萌, 刘丽, 李学思, 翟玲玲
2021, 42(5): 788-791. doi: 10.16835/j.cnki.1000-9817.2021.05.035
摘要(520) HTML (278) PDF(49)
摘要:
miRNAs是一类单链、内源性的、非编码的小RNA,其主要作用是调控基因的转录后表达,可发挥多种生物功能。青春期发育涉及复杂的调控网络,其中下丘脑-垂体-性腺轴决定性作用是目前的主要观点。研究发现miRNAs表达水平与青春期发育密切相关,miRNAs的缺失和异常表达可影响青春期的启动,具体机制尚不清楚,可能与下丘脑GnRH的分泌密切相关。本文主要介绍目前与青春期启动密切相关的几种miRNAs,并对其在青春期发育启动中的作用及可能的机制进行综述。
童年期虐待与单胺氧化酶A基因多态性在青少年反社会行为中的交互作用
袁梦园, 苏普玉
2021, 42(5): 792-795, 800. doi: 10.16835/j.cnki.1000-9817.2021.05.036
摘要(512) HTML (268) PDF(52)
摘要:
青少年反社会行为给个人健康、家庭和社会都带来沉重的负担,引起了公众的广泛关注。目前,大多数研究已证实童年期虐待、单胺氧化酶A基因与反社会行为之间存在关联。然而,关于童年期虐待与单胺氧化酶A基因交互作用与反社会行为之间的关联性尚存在争议。本文旨在对童年期虐待与单胺氧化酶A基因交互作用与青少年反社会行为的最新研究成果及其可能的作用机制进行综述,发现童年期虐待与单胺氧化酶A基因可能通过影响大脑中特定的神经环路、改变情绪调节功能等交互作用于反社会行为。此外,本综述剖析了当前研究结果不一致的可能原因,为今后研究指明方向,也为青少年反社会行为的预防控制提供科学依据。
进化心理学视角的校园排斥行为探究与干预
张新昊, 张野, 杨硕
2021, 42(5): 796-800. doi: 10.16835/j.cnki.1000-9817.2021.05.037
摘要(559) HTML (300) PDF(57)
摘要:
校园排斥行为作为社会排斥研究的校园层面尤为人们关注, 其威胁中小学生正常的关系和归属获取, 致使学生的需要受挫,产生负面情绪和行为, 不能很好地处理同学以及社会关系, 阻碍了心理健康的发展。进化中认为行为都有其一定的适应价值, 从进化心理学的角度在语言、需要与动机、社会地位方面对排斥的影响因素作了初步解读, 资源获取、狩猎-采集假说、同性竞争等都提供了一定的演化基础。因此, 在对于排斥行为的干预和预防时, 营造接纳多样性的校园氛围对全体学生的引导有着积极作用, 加强情感和认知干预也缓解了排斥行为产生的不良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