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言板

尊敬的读者、作者、审稿人, 关于本刊的投稿、审稿、编辑和出版的任何问题, 您可以本页添加留言。我们将尽快给您答复。谢谢您的支持!

姓名
邮箱
手机号码
标题
留言内容
验证码

2022年  第43卷  第4期

述评
改善儿童青少年体力活动水平是实现健康中国的重要保障
尹小俭, 任珊珊
2022, 43(4): 481-485. doi: 10.16835/j.cnki.1000-9817.2022.04.001
摘要(665) HTML (246) PDF(110)
摘要:
儿童青少年健康对于实现“健康中国”意义重大,但目前儿童青少年健康问题呈现多发、高发和低龄化趋势,环境、家庭和个人生活行为方式等影响因素日益复杂多样,给保护和促进儿童青少年健康带来诸多难题。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的暴发与蔓延更是对儿童青少年健康促进带来更为严峻的挑战。鉴于体力活动对改善儿童青少年健康所具有的重要意义,应该紧握“体力活动”抓手,积极探索通过体力活动改善儿童青少年健康的途径和方法,为实现“健康中国”的目标提供重要保障。
专题笔谈
中国澳门青少年吸烟行为控制策略探讨
黄念慈, 陈漪婷, 毛爱妹
2022, 43(4): 486-490. doi: 10.16835/j.cnki.1000-9817.2022.04.002
摘要(795) HTML (283) PDF(61)
摘要:
中国澳门地区居民吸烟率在过去十多年呈现稳定下降趋势,是全球吸烟率较低地区之一,但青少年吸烟率仍相对较高。文章阐述了中国澳门地区有关青少年控烟MPOWER(M-Monitor,监测烟草在人群中使用比率;P-Protect,保护未吸烟人士免受烟草烟雾危害;O-Offer,为吸烟者提供戒烟帮助;W-Warn,警示烟草的危害;E-Enforce,禁止烟草广告、促销和赞助;R-Raise,提高烟税)六项措施,指出了今后需要强化的方面,包括加强走私和贩卖烟草的监管、提高购买烟草产品的年龄上限、改变控烟宣传方式和严密监测校园附近吸烟行为。针对青少年行为和心理发育特点,结合中国澳门本地经济社会状况,利用现代科技成果于控烟实践中,进一步降低澳门青少年吸烟率,维护青少年身心健康。
儿童青少年体力活动专栏
中国儿童青少年体力活动与社会经济状况的相关性
陈军, 袁勇, 尹小俭, 吴慧攀, 侯宇欣, 张祥, 李佳威, 康栩烨
2022, 43(4): 491-496. doi: 10.16835/j.cnki.1000-9817.2022.04.003
摘要(550) HTML (238) PDF(69)
摘要:
  目的  了解中国儿童青少年体力活动(physical activity,PA)与社会经济状况(socioeconomic status,SES)的相关性,为针对性改善中国儿童青少年的体力活动水平提供理论依据。  方法  采取分层随机整群抽样方法,于2018年9—12月在中国6座城市共选取4 269名7~18岁儿童青少年作为研究对象,采用“中国7~18岁儿童青少年体力活动水平评价问卷”对被试进行PA与SES状况的调查,同时进行身高、体重的测量。  结果  在不同强度PA方面,低SES组在低强度体力活动(LPA)、中等强度体力活动(MPA)、中高强度体力活动(MVPA)、总体力活动(TPA)上的时间分别为28.5(6.9,57.1)、46.2(25.7,79.2)、61.4(34.3,101.9)及102.9(65.0,145.8)min/d,均高于中SES组[21.4(4.3,50.7)、37.1(18.6,65.7)、50.3(27.1,86.8)、85.7(49.3,127.1)min/d]、高SES组[24.3(5.0,54.3)、40.0(21.4,69.1)、54.3(32.9,91.4)、89.6(55.7,132.9)min/d](P值均 < 0.01);在不同类型PA方面,低SES组的交通类PA[40.0(15.0,68.6)min/d]与娱乐类PA[4.3(0,17.1)min/d]时间最长,高SES组的运动类PA[36.4(20.7,60.7)min/d]时间最长,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 < 0.01);在MVPA达标率上,低、中、高SES组分别为51.1%,42.5%和45.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2.02,P < 0.05);控制混杂因素后,低SES组的MVPA达标率是高SES组的1.24倍(P < 0.01)。  结论  SES处于中等水平的儿童青少年的MVPA及TPA时长最低;低SES组交通类及娱乐类PA时长较长,而高SES组运动类PA时长较长。
中国儿童青少年体力活动年龄性别和地区特征
吴慧攀, 张明, 尹小俭, 李佳威, 邓婷, 张祥, 王进贤, 康栩烨
2022, 43(4): 497-501. doi: 10.16835/j.cnki.1000-9817.2022.04.004
摘要(588) HTML (260) PDF(66)
摘要:
  目的  了解中国儿童青少年体力活动的年龄、性别和地区差异,为提高中国儿童青少年体力活动水平提供科学参考。  方法  依照中国行政区域划分的六大行政区(华东、西北、华北、华中、西南和华南),于2018年9—12月分别采用分层随机整群抽样法抽取4 269名7~18岁儿童青少年,采用“中国7~18岁儿童青少年体力活动水平评价问卷”进行体力活动调查。  结果  中国儿童青少年中高强度体力活动(MVPA)不足总体检出率为53.8%,其中男生检出率为50.8%,女生为57.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7.10,P < 0.05);不同年龄段中,10~12岁MVPA不足检出率最低(43.6%),16~18岁最高(63.0%),性别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值分别为4.33,30.79,P < 0.05)。总体体力活动、低强度体力活动、中强度体力活动、高强度体力活动、中高强度体力活动时间的中位数分别为92.9,24.3,41.4,7.1,55.7 min/d。体育锻炼、家务活动、娱乐活动和交通活动的中位数分别为34.3,2.1,2.3,30.0 min/d,年龄段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H值分别为95.03,74.99,300.26,64.16,P值均 < 0.05)。不同地区儿童青少年MVPA不足检出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83.91,P < 0.05),华北地区最低(44.0%),华东地区最高(65.9%)。  结论  中国儿童青少年MVPA不足检出率随年龄增长呈先下降后升高趋势,男生体力活动水平高于女生。
京津冀地区儿童青少年体力活动视屏和睡眠时间与超重肥胖的关系
吕子昕, 李涛
2022, 43(4): 502-506. doi: 10.16835/j.cnki.1000-9817.2022.04.005
摘要(624) HTML (270) PDF(80)
摘要:
  目的  了解京津冀地区儿童青少年体力活动、视屏和睡眠状况及其与超重肥胖的关系,为京津冀地区儿童青少年保持健康体型提供参考和借鉴。  方法  2019年11月借助全国学生体质健康调研工作,参考儿童青少年体力活动指南对京津冀地区4 262名中小学生进行体力活动、睡眠状况、视屏时间调查,并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其与超重肥胖之间存在的关联。  结果  京津冀地区儿童青少年超重肥胖检出率为22.03%;其中超重检出率12.01%,肥胖检出率10.02%。男生(26.09%)超重肥胖检出率高于女生(17.8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1.77,P < 0.01);城市(24.09%)和汉族(22.74%)儿童青少年超重肥胖检出率高于乡村(21.05%)和少数民族(17.70%),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值分别为5.00,7.63,P值均 < 0.05)。体力活动时间合格率为24.85%,视屏时间合格率为38.69%,睡眠时间合格率为57.09%。体力活动时间、视屏时间、睡眠时间3项均不合格的比例为21.68%,1项合格和2项合格分别占42.80%和28.77%,3项均合格的仅占6.76%。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睡眠时间合格与超重肥胖发生的风险呈负相关(OR=0.72,95%CI=0.52~0.98);与睡眠时间和视屏时间均未合格者相比,2项合格与超重肥胖的发生风险呈负相关(OR=0.57,95%CI=0.36~0.87)。  结论  京津冀地区儿童青少年体力活动时间合格率较低,保障睡眠时间将对超重肥胖的发生起到保护作用。应注重睡眠时间和视屏时间对儿童青少年超重肥胖的影响,并在以后的防控和干预中得以应用。
青少年体力活动水平的日间变异性
闫文菁, 李红娟
2022, 43(4): 507-509. doi: 10.16835/j.cnki.1000-9817.2022.04.006
摘要(402) HTML (251) PDF(31)
摘要:
  目的  分析青少年中高强度体力活动(moderate-to-vigorous physical activity, MVPA)和静坐时间的日间变异程度,为探究影响青少年体力活动日常变异特征的可能因素和适宜的干预对策提供参考。  方法  选择北京市首都师范大学附属回龙观育新学校初、高中学生148名,连续佩戴一周ActiGraph GT3X+型号加速度计,记录学生日常MVPA和静坐时间,并测量学生的身高和体重。  结果  青少年上学日的MVPA[(49.39±30.36)min/d]高于周末日[(34.24±30.30)min/d](t=6.61,P < 0.05),男生上学日和周末日MVPA均高于女生(t值分别为4.42,2.18,P值均 < 0.05);上学日和周末日静坐时间分别为(566.48±156.84)和(588.55±152.93)min/d,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21,P>0.05);男生静坐时间均低于女生(t值分别为-8.20,-2.51,P值均 < 0.05);青少年MVPA的变异系数上学日(0.39±0.17)低于周末日(0.59±0.4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23,P < 0.01),静坐时间的变异系数上学日(0.17±0.08)与周末日(0.15±0.13)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10,P>0.05)。青少年一周内MVPA的变异系数(0.52±0.18)高于静坐的变异系数(0.18±0.07)(t=14.43,P < 0.01)。  结论  上学日青少年体力活动水平较高,周末日体力活动不足情况更明显;一周内MVPA时间变异程度较高,尤其周末日;静坐时间稳定处于较高水平。除学校采取积极措施增加青少年体力活动外,加强对女生、周末日的干预对增加青少年体力活动水平尤为重要。
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
中国五地中小学校健康教育现状及其需求
姚芳, 黄桥梁, 孔凡龙, 杨海兵
2022, 43(4): 510-513. doi: 10.16835/j.cnki.1000-9817.2022.04.007
摘要(609) HTML (218) PDF(52)
摘要:
  目的  调查2020年中国5个地区学校健康教育执行情况及其存在问题,为中小学健康教育相关规范制度的进一步修订和完善提供一定数据和理论支持。  方法  采用分层整群随机抽样方法,选取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乌鲁木齐市(1 295名)、海南省海口市(448名)、河北省石家庄市(788名)、四川省成都市(728名)和江苏省苏州市(793名)5个地区的4 052名学生进行网上问卷调查,了解学校健康教育实施和学生健康教育需求情况。  结果  有89.98%学生使用了统一的健康教育教材,63.50%的学生每周上1次健康教育课。学校健康教育中获得健康知识主要来源、使用统一教材、课时安排、授课教师在地区和学段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值分别为54.98,40.97,590.08,1 061.12;50.70,47.68,356.09,193.30,P值均 < 0.05)。学生健康知识主要来源为学校/教师(92.47%)。健康教育课授课教师主要是班主任(30.03%)。学生感兴趣的健康教育内容在性别、学段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值分别为20.91,35.90,P值均 < 0.05),各地区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学生希望获取健康知识途径在地区和学段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值分别为177.29,32.37,P值均 < 0.05)。  结论  学校健康教育现状良好,但需积极培养高素质健康教育教师队伍;同时各地应根据自身实际和学生需求,开展有针对性的健康教育活动,提高学生健康素养水平。
山东省大学生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对能力及影响因素分析
张雯, 曹小华, 杜洁, 王娜, 赵民, 林钧昌
2022, 43(4): 514-517. doi: 10.16835/j.cnki.1000-9817.2022.04.008
摘要(563) HTML (200) PDF(59)
摘要:
  目的  了解山东省大学生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对能力现况并分析其影响因素, 为提高大学生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水平提供参考依据。  方法  利用分层随机抽样方法,于2020年4—5月抽取山东省6所高校7 719名在校生作为调查对象,使用自制问卷对其进行问卷调查。采用多元线性回归分析大学生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对能力的影响因素。  结果  山东省大学生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总体应对能力得分(46.22±8.47)分,各维度从高到低依次为事前的个人预防(15.65±2.75)分、事后的配合处置(15.18±3.08)分、事中的个人防范(15.01±3.23)分。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显示,性别、专业(文史类、理工类)、是否独生子女、父亲文化程度(初中、高中、专科及以上)、母亲文化程度(初中、高中、专科及以上)、是否知晓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是否参加应急演练、是否接受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健康教育是大学生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对能力的相关因素(B值分别为-1.53,-1.78,-2.08,0.60,0.81,1.11,1.38,0.78,1.65,1.86,9.14,2.00,2.62,P值均 < 0.05)。  结论  山东省大学生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总体应对能力较好,但应对水平仍有待进一步提高,应通过加强应急教育、提升家庭内部支持等促进大学生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对能力的提升。
中学生对利用网络开展性教育的认知及影响因素分析
夏瑞宏, 陈佳俊, 瞿先国
2022, 43(4): 518-521. doi: 10.16835/j.cnki.1000-9817.2022.04.009
摘要(530) HTML (234) PDF(29)
摘要:
  目的  探究中学生对于利用网络开展性教育的认知情况及其影响因素,为采取措施提高有关网络平台的性教育能力提供科学依据。  方法  采用分层整群随机抽样方法,利用自行设计的问卷,对抽取的浙江省内8所中学449名学生进行问卷调查,采用χ2检验、Logistic回归、“重要性-满意度”(importance-performance analysis, IPA)模型分析等方法进行分析。  结果  中学生对于利用网络开展性教育知晓率为66.59%(299名),17.15%(77名)中学生选择“微信公众号”、7.35%(33名)中学生选择“性教育网站”、42.09%(189名)中学生选择“视频平台”作为网络性教育的主要途径。中学生性健康素养中,性安全与性侵害维度下的条目正确率均高于40%;性疾病传播与预防维度下的条目正确率均高于70%;性生理与性发育维度下的条目正确率均高于80%。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性健康素养得分更高的中学生对利用网络开展性教育的认知更高(OR=1.06,95%CI=1.01~1.11,P < 0.05)。根据IPA法显示,教学效果和教学内容在优势区,趣味性在保持区,实用性和互动性在机会区,课程模式在改进区。  结论  中学生利用网络开展性教育的认知情况有待提高。应努力提升中学生性健康素养水平。提供性教育线上网络平台应重点改善课程模式,加强课程的实用性和互动性,继续保持课程的教学效果、教学内容、趣味性方面。
大学生课外跑步锻炼风险认知与风险行为状况
胡德刚, 刘继华, 张吾龙
2022, 43(4): 522-525. doi: 10.16835/j.cnki.1000-9817.2022.04.010
摘要(474) HTML (183) PDF(21)
摘要:
  目的  探索跑步风险认知与跑步风险行为及跑步风险发生率之间的关系,为降低大学生课外跑步锻炼风险提供可行路径。  方法  采用方便抽样方法,对北京某大学470名参加课外跑步锻炼的大学生进行追踪调查,运用运动世界校园APP进行跑步锻炼记录和监测,追踪期间,每月统计1次跑步相关信息,共统计6次,同时,分3个阶段发放3份问卷收集相关信息。运用SPSS 26.0进行统计描述。运用AMOS 22.0进行数据相关关系分析。  结果  大学生一学年课外跑步锻炼风险发生率为71.06%,大学生对于跑步风险认知的平均得分为(3.68±0.59)分,对于跑步运动损伤认知的平均得分为(3.25±0.91)分,对于跑步运动疾病认知的平均得分为(3.23±0.96)分;大学生跑步风险认知与跑步风险行为之间呈负相关(r=-0.34),跑步风险认知与跑步伤病发生率呈负相关(r=-0.27),跑步风险行为与跑步伤病发生率呈正相关(r=0.28)(P值均 < 0.01)。体育课是大学生获得跑步风险知识的主要途径(43.40%)。  结论  大学生课外跑步锻炼风险发生率较高,对于跑步风险和跑步运动伤病的认知水平较低。需采取相关措施提高大学生跑步风险认知水平,进而降低跑步风险发生率。
中国中学生传染病预防健康素养评价量表的初步编制
李远骋, 朱璠, 郭雪儿, 刘思辰, 贾碧波, 汪培, 朱桂因, 马迎华
2022, 43(4): 526-529. doi: 10.16835/j.cnki.1000-9817.2022.04.011
摘要(635) HTML (274) PDF(79)
摘要:
  目的  初步编制中国中学生传染病预防健康素养评价量表,为开展中国中学生传染病预防综合能力的相关研究提供评价工具。  方法  通过文献研究,基于公共卫生视角,构建基本维度框架和条目池;通过两轮Delphi专家咨询,对维度框架和条目池进行筛选和修改,形成量表 1.0;邀请部分中学生,就量表语言、结构、编排等进行专题小组讨论,修改形成量表 2.0,完成量表的初步编制。  结果  文献研究确定量表基本维度框架包括5个纵向维度和7个横向维度。经Delphi专家咨询(专家人数为18人)修改量表,量表最终协调系数W值为0.14(P < 0.01),各维度和条目重要性赋值、满分比、变异系数、权重系数等参数均符合入选标准。经专题小组讨论,最终修改形成共53条目的量表 2.0。  结论  初步形成的中国中学生传染病预防健康素养评价量表,具有较高的科研与实用价值。
赣东北地区父母健康素养与中学生健康危险行为关联
刘刚, 卢金逵, 刘阳
2022, 43(4): 530-535. doi: 10.16835/j.cnki.1000-9817.2022.04.012
摘要(581) HTML (221) PDF(37)
摘要:
  目的  探究父母健康素养与中学生健康危险行为的关联,为提高父母健康素养和减少中学生健康危险行为提供理论依据。  方法  采取多阶段分层随机抽样的方法,于2020年6—9月对江西省东北区域1 993名中学生及其父母进行电子化问卷调查,使用Spearman相关分析父母健康素养与中学生5类不健康行为的相关性。使用广义线性模型分析父母健康素养评分与中学生5类健康危险行为的关联。  结果  广义线性模型分析显示,调整家庭经济状况等变量后父母健康素养与中学生健康危险行为关联,科学健康观(β=-0.05,95%CI=-0.09~-0.01)、健康信息素养(β=-0.06,95%CI=-0.08~-0.05)均与中学生物质滥用与暴力行为关联;健康信息素养与中学生健康饮食行为(β=-0.03,95%CI=-0.04~-0.01)、中学生运动与早餐(β=-0.03,95%CI=-0.05~-0.02)关联;慢性病防治素养(β=0.05,95%CI=0.00~0.09)、健康信息素养(β=-0.02,95%CI=-0.03~-0.00)与中学生视屏行为关联;科学健康观(β=-0.05,95%CI=-0.09~-0.01)、基本医疗素养(β=-0.08,95%CI=-0.13~-0.04)、健康信息素养(β=0.02,95%CI=0.00~0.03)均与中学生交通安全行为关联(P值均 < 0.05)。  结论  父母健康素养与中学生健康危险行为之间存在一定的关联,需要在队列研究中明确关联的方向和强度。
四城市中学生新冠肺炎疫苗接种意愿及相关因素分析
王龙, 关梦颖, 李梦龙, 奴比娅·阿马尔江, 帕丽扎提·热哈提, 杨丽萍, 肖惠迪, 加吾兰·祖农, 胡翼飞
2022, 43(4): 536-539. doi: 10.16835/j.cnki.1000-9817.2022.04.013
摘要(472) HTML (206) PDF(45)
摘要:
  目的  了解中学生关于新冠肺炎疫苗的接种意愿以及影响因素,为加快中学生新冠肺炎疫苗接种工作的实施提供参考依据。  方法  采用线上调查的方法对方便抽取的北京、安徽安庆、陕西西安及广东深圳4座城市9 153名初高中学生用自编问卷进行调查。采用单因素分析和多分类Logistic回归分析确定中学生新冠肺炎疫苗接种意愿的相关因素。  结果  中学生新冠肺炎疫苗接受率为60.05%,疫苗犹豫率为31.59%,疫苗抵抗率为8.36%。疫苗接种意愿在性别、是否住校、学段、地区、周围同学意愿影响、他人想法影响、害怕新冠病毒、新冠病毒感染风险等组间分布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8.43~1 059.43,P值均 < 0.05)。多分类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以“疫苗接受”组作为参考,女生、非住校、北京和安徽两地、不同意或不确定受周围同学意愿的影响、不同意或不确定受他人想法的影响、不确定是否害怕新冠病毒、不同意或不确定有新冠病毒感染危险的中学生更容易出现疫苗接种犹豫(OR值分别为1.22,1.21,1.49,1.69,1.75,2.54,1.41,2.32,3.32,1.99,2.38,P值均 < 0.05)。非住校、北京和陕西地区、不同意或不确定受周围同学的影响、不同意或不确定受他人想法的影响、不害怕新冠病毒、不同意或不确定有新冠病毒感染危险的中学生更容易出现疫苗抵抗(OR值分别为1.27,2.29,1.46,3.88,2.37,2.31,1.47,2.14,4.24,1.47,P值均 < 0.05)。  结论  四城市中学生新冠肺炎疫苗接种意愿较低,应针对上述影响因素采取干预措施,加快疫苗接种工作,建立免疫屏障。
运动类APP对大学生体质健康发展的影响
张娟娟, 刘晨涛, 卢佳, 孙怀玉
2022, 43(4): 545-547. doi: 10.16835/j.cnki.1000-9817.2022.04.015
摘要(612) HTML (236) PDF(37)
摘要:
  目的  探讨使用运动类APP的数据记录和社会互动功能进行健身锻炼对大学生体质健康的影响,为利用APP参与健身提供理论支持。  方法  招募96名西安外国语大学和西北大学学生,使用随机数字表分为对照组(35名)、记录组(29名)和互动组(32名),记录组和互动组采用Keep APP进行12周运动干预,对照组不进行任何干预,保持原有活动,干预前后分别对受试者进行体质测试。  结果  干预后记录组女生坐位体前屈(19.36±4.55)cm、肺活量(2 929.93±422.52)mL、1 min仰卧起坐(39.71±8.32)次、立定跳远(165.14±14.73)cm与干预前[(16.39±6.15)cm、(2 690.93±380.45)mL、(36.14±9.53)次、(157.64±14.93)cm]相比均提高(t值分别为-3.34,-2.82,-3.52,-4.55,P值均 < 0.05),男生体质量指数(BMI)[(22.79±2.18)(22.19±2.22)kg/m2]显著下降,引体向上成绩[3.50(2.00,4.75),4.50(3.25,9.25)次]显著提高(t/Z值分别为3.90,-2.04,P值均 < 0.05)。干预后互动组男生坐位体前屈(13.08±2.23)cm和引体向上[6.00(0.00,12.00)次],女生坐位体前屈(21.43±5.14)cm、肺活量(3 259.33±562.70)mL、立定跳远(171.83±19.17)cm与干预前[(9.78±3.96)cm、1.00(0.00,7.50)次、(18.86±6.26)cm、(2 870.94±429.62)mL、(162.78±17.20)cm]相比显著升高(t/Z值分别为-4.22,-2.02,-3.43,-2.68,-3.84,P值均 < 0.05)。干预后组间比较发现,与对照组相比,记录组男生肺活量和立定跳远成绩显著提高,女生1 min仰卧起坐成绩显著提高;互动组男生坐位体前屈和立定跳远成绩显著升高,女生坐位体前屈和肺活量成绩显著提高;与记录组相比,互动组男生的坐位体前屈成绩显著提高(P值均 < 0.05)。  结论  使用运动类APP进行运动锻炼可有效提高学生体质健康水平。
心理卫生
儿童青少年睡眠时间与社交焦虑的关联
马莹, 马涛, 陈曼曼, 陈力, 李艳辉, 高迪, 刘婕妤, 董彦会, 马军
2022, 43(4): 540-544. doi: 10.16835/j.cnki.1000-9817.2022.04.014
摘要(735) HTML (301) PDF(104)
摘要:
  目的  分析儿童青少年睡眠时间与社交焦虑的关联,为提倡儿童青少年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进而促进心理健康提供依据。  方法  于2020年在北京市采取整群随机抽样的方式招募1 145名7~16岁儿童青少年,对其进行一般身体测量和问卷调查,使用儿童社交焦虑量表和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量表评价儿童青少年的社交焦虑症状和睡眠时间。使用t检验比较不同组社交焦虑得分的差异,使用多元线性回归模型分析睡眠时间与社交焦虑之间的关联。  结果  研究对象的社交焦虑平均得分为(5.47±4.18)分,女生、13~16岁、每日中高强度体力活动时间不足和睡眠时间不足的儿童青少年社交焦虑分数较高(t值分别为-4.34,-6.14,3.35,2.93,P值均 < 0.05)。多元线性回归模型结果显示,在调整相关的混杂因素后,总体的睡眠时间每增加1 h,社交焦虑分数降低0.78分(β=-0.78,95%CI=-1.03~-0.54,P < 0.01),男生和女生的社交焦虑分数分别降低0.60(95%CI=-0.95~-0.25)和0.90(95%CI=-1.24~-0.56)分,7~12和13~16岁儿童青少年的社交焦虑分数分别降低0.75(95%CI=-1.11~-0.40)和0.76分(95%CI=-1.11~-0.41),非超重肥胖和超重肥胖儿童分别降低0.78(95%CI=-1.09~-0.48)和0.81分(95%CI=-1.22~-0.41)(P值均 < 0.01)。  结论  不同性别、年龄、营养状况儿童青少年社交焦虑程度不同,睡眠时间延长与社交焦虑分数降低相关。保证充足的睡眠有助于降低儿童青少年的社交焦虑程度,提高心理健康水平。
认知行为团体辅导对高强迫特质大学生认知控制的影响
钱梦婷, 睢鹏娇, 蔡翥, 林艳婷, 陈璐, 朱春燕
2022, 43(4): 548-552. doi: 10.16835/j.cnki.1000-9817.2022.04.016
摘要(589) HTML (234) PDF(45)
摘要:
  目的  探讨认知行为团体辅导(GCBT)对高强迫特质大学生认知控制的影响,为开展高校学生心理辅导干预提供基础资料。  方法  2019年3—4月,方便选取合肥市2所高校的687名学生为研究对象,按照纳入与排除标准选取其中58例高强迫特质大学生,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实验组(29名)和对照组(29名)。实验组接受8次的认知行为团体辅导(共4周,每周2次,每次90 min),对照组不做任何处理。在基线与4周后对2组进行强迫症状量表(OCI-R)及Stroop色词测验(SWCT)、数字广度测验(DST)和威斯康辛卡片测试(WSCT)测评。  结果  干预后,GCBT组OCI-R评分(10.28±7.22)低于对照组(15.90±10.20)分(t=2.42,P < 0.05)。在Stroop C和干扰效应(SIE)耗时上,对照组干预前后分别为(21.89±6.63,8.62±4.43;20.52±7.37,8.04±4.84)s,GCBT组分别为(22.14±4.92,8.36±3.87;16.81±3.43,4.82±1.86)s,时间×组别的交互作用均有统计学意义(F值分别为14.60,10.54,P值均 < 0.05);在DST-倒背得分上,对照组干预前后为(6.21±1.35,6.55±1.45)个,GCBT组为(6.31±1.44,7.24±1.38)个,时间×组别的交互作用有统计学意义(F=3.96,P < 0.05)。  结论  认知行为团体辅导可以改善高强迫特质大学生的抑制控制和工作记忆,但未改变认知灵活性。
人际团体辅导对肥胖医学生人格特征的干预效果
王叶梅
2022, 43(4): 553-556. doi: 10.16835/j.cnki.1000-9817.2022.04.017
摘要(472) HTML (173) PDF(27)
摘要:
  目的  了解医学院校肥胖学生人格特征及心理干预疗效,为更好地培育医学生健康人格提供科学依据。  方法  分层随机抽取上海市5所医学院校2020级学生3 760名,按《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筛查肥胖学生,对80名自愿参与者分组(实验组与对照组各40名),对照组不作条件处理,实验组进行为期3个月,每2周1次,120 min/次,共6次的人际团体辅导干预。采用16PF和人际交往能力问卷进行前后测数据分析。  结果  学生总体肥胖率3.30%,男生肥胖率(8.07%)高于女生(1.22%)(χ2=29.03,P < 0.01),农村学生肥胖率(3.72%)高于城市学生(2.30%)(χ2=41.81,P < 0.01)。心理干预后,实验组在主动交往、适当拒绝、自我表露维度均高于对照组(t值分别为2.48,3.48,2.29,P值均 < 0.05),乐群性、兴奋性、心理健康、新环境中有成长能力个性因素均高于对照组(t值分别为2.31,2.18,2.10,2.33,P值均 < 0.05),敏感性、怀疑性、忧虑性、紧张性、适应与焦虑型均低于对照组(t值分别为-2.20,-2.08,-2.17,-2.20,-2.14,P值均 < 0.05)。  结论  人格特征心理干预效果显著,可有效提高肥胖学生的人际沟通能力,完善其人格品质。
中小学生欺负受欺负行为与学业成绩及视屏时间的关系
吕军, 郑昊, 付琳
2022, 43(4): 557-561. doi: 10.16835/j.cnki.1000-9817.2022.04.018
摘要(863) HTML (286) PDF(55)
摘要:
  目的  探讨中小学生欺负/受欺负角色的潜在类别,及其与学业成绩和屏幕使用时间的关系,为制定预防性措施和干预计划提供参考依据。  方法  采用方便整群抽样方法选取深圳市罗湖区29 099名中小学生,采用Olweus欺负/受欺负问卷进行调查。使用潜在类别分析探讨欺负/受欺负角色。  结果  潜在类别分析发现,中小学生欺负/受欺负角色共存在3种潜在类别:未卷入组(23 537名,80.9%)、受欺负组(4 613名,15.9%)和欺负-受欺负组(949名,3.3%)。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相比于男生,女生在小学、初中、高中各学段均有更低风险为欺负-受欺负者(OR值分别为0.83,0.74,0.47);小学和初中阶段,转学生更可能为受欺负者(OR值分别为1.21,1.21),在高中阶段更可能为欺负-受欺负者(OR=2.65);所有学段成绩较差的学生更可能为受欺负者(OR值分别为0.98,0.98,0.98),小学和初中阶段学业成绩较差可以预测欺负-受欺负者(OR值分别为0.97,0.98);所有学段视屏时间较长的学生更可能为受欺负者(OR值分别为1.06,1.04,1.08)(P值均 < 0.05)。  结论  成绩较差及视屏时间较长的中小学生更可能卷入欺负/受欺负事件。应针对中小学制定家校合作的综合干预措施,降低学生卷入欺负事件的风险。
优秀贫困大学生积极心理品质现状及影响因素
余琼, 王彦娜, 柳林
2022, 43(4): 562-565. doi: 10.16835/j.cnki.1000-9817.2022.04.019
摘要(460) HTML (190) PDF(40)
摘要:
  目的  了解优秀贫困大学生的积极心理品质现状及其影响因素,为学校贫困生心理教育工作提供一定的参考依据。  方法  于2021年4—5月,采用一对一深入访谈法,对东莞市某本科高校22名优秀贫困大学生进行访谈。  结果  优秀贫困大学生的积极心理品质主要有9项:感恩(20名)、独立(15名)、真诚(13名)、努力(12名)、友善(11名)、好学(11名)、自我认知调节(11名)、自律(11名)、坚持(11名)等,其中感恩和独立是最核心的心理品质。影响优秀贫困大学生的积极心理品质因素主要为家庭因素(“家人的品质影响”占72.7%,“家人的教导”占63.6%,“家人的情感支持”占59.1%,“父母重视教育”占比36.4%),且家人的品质影响是核心因素;同伴因素(“同伴的影响”占45.5%,“同伴的情感支持”占45.5%);教师因素(“教师的情感支持”占40.9%,“教师的教导”占27.3%),此外,其他因素如个人实践经历、国家政策支持和学校氛围等也有一定的影响作用。  结论  优秀贫困大学生有较多的积极心理品质。应多关注贫困大学生群体的积极心理特征,从多方面探索积极心理品质形成的因素,重视社会情感支持的作用,加强贫困生群体的积极心理品质教育。
多维校园霸凌受害量表中文版修订
何壮, 袁淑莉, 赵福菓
2022, 43(4): 566-569. doi: 10.16835/j.cnki.1000-9817.2022.04.020
摘要(1607) HTML (536) PDF(167)
摘要:
  目的  修订多维霸凌受害量表(MBVS)中文版,并检验其在中国青少年群体中的信度、效度和跨性别测量等值性。  方法  采用方便整群抽样法于2021年4—5月选取贵州省2 279名中小学生;4~6周后选取1 512人重测,获得有效人数1 500名。以奥尔维斯霸凌量表受害者分量表(OBVQ-V)和流调中心抑郁量表(CES-D)为效标工具,检验其效标关联效度。  结果  探索性因子分析提取出4个因子,累计方差解释率58.34%。验证性因子分析支持4因子模型假设(χ2/df=8.64,CFI=0.93,TLI=0.92,RMSEA=0.06),4个维度分别为直接霸凌、间接霸凌、评价霸凌和关系霸凌。MBVS与OBVQ-V、CES-D的相关系数分别为0.59,0.32。量表的内部一致性信度系数为0.92,重测信度0.72;量表的跨性别等值假设成立。  结论  MBVS中文版具有良好的信度、效度和跨性别等值性,可作为中国青少年群体霸凌受害状况的测量工具。
江苏高校大学生学业压力与网络成瘾的追踪研究
张金健, 陈红
2022, 43(4): 574-577. doi: 10.16835/j.cnki.1000-9817.2022.04.022
摘要(1675) HTML (636) PDF(125)
摘要:
  目的  考查大学生学业压力与网络成瘾的纵向关系,为促进大学生心理健康发展提供参考。  方法  于2016年10月开始对整群抽取的江苏某高校5 372名大学生进行4次(T1、T2、T3、T4)纵向追踪研究,每次间隔1年。采用中国大学生心理健康筛查量表(CSMHSS)中的“学业压力”和“网络成瘾”筛查指标进行测查,采用交叉滞后分析探讨大学生学业压力与网络成瘾的关系。  结果  重复测量方差分析显示,大学生学业压力的时间主效应有统计学意义[F(3, 16 113)=767.28,P < 0.01,η2=0.13]。大学生的学业压力随时间呈下降趋势,T1阶段最高,T4阶段最低。大学生网络成瘾的时间主效应有统计学意义[F(3, 16 113)=165.22,P < 0.01,η2=0.03]。大学生的网络成瘾随时间呈“先升后降”的趋势,T2阶段最高,T4阶段最低。交叉滞后分析表明,T1的学业压力可以显著预测T2的网络成瘾,T3的学业压力可以显著预测T4的网络成瘾,路径系数分别为0.07,0.07(P值均 < 0.01)。前测(Tn)的网络成瘾可以显著预测后测[T(n+1)]的学业压力,路径系数分别为0.06,0.06,0.08(P值均 < 0.01)。  结论  大学生学业压力能部分预测网络成瘾,网络成瘾能显著预测学业压力。高校要加强学风建设,降低学生的学业压力,同时要通过多种途径减少大学生网络成瘾,以促进大学生心理健康发展。
内蒙古自治区学生心理健康状况分析
王少君, 张薇, 德力格尔
2022, 43(4): 578-581. doi: 10.16835/j.cnki.1000-9817.2022.04.023
摘要(575) HTML (246) PDF(45)
摘要:
  目的  分析内蒙古自治区学生心理健康状况,为学校实施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提供参考依据。  方法  以参加“2019年全国学生体质与健康调研”的内蒙古7个地级市65所中小学校和4所高校的18 867名9~22岁学生作为调查对象,2019年9—11月实施Kessler10量表(K10)的问卷调查。  结果  调查对象总体K10平均分值为(21.96±8.67)分,蒙古族学生(22.57±8.59分)高于汉族学生(21.53±8.70分)(t=8.18);乡村学生(22.42±8.32分)高于城市(21.40±9.05分)(t=8.04);小学生(19.56±8.61分)低于其他学段,高中生分值最高(23.30±8.75)(F=183.26)(P值均 < 0.01)。调查对象总体中,心理健康良好、一般、较差和差4个等级的构成比分别为25.62%,28.82%,26.44%和19.12%,心理问题检出率为45.57%。不同组别学生心理问题检出率比较结果显示,汉族和蒙古族分别为43.27%和48.85%,城、乡为41.70%和48.80%,男、女生为44.88%和46.26%,小学、初中、高中和大学生分别为33.60%,49.78%,52.85%和47.43%(χ2值分别为101.25,183.44,19.24,803.63,P值均 < 0.01)。多元线性回归分析发现,民族、城乡和学段是K10量表分值的相关因素[B值(B值95%CI)分别为0.78(0.05~1.04),0.81(0.06~1.06),0.93(0.08~1.03),P值均 < 0.05)]。  结论  内蒙古青少年学生心理健康状况不容乐观。政府、社会、家长和学校应关注学生心理健康软硬件环境建设,加强心理健康教育和服务力度,有效促进学生心理健康发展。
生长发育与健康监测
超重肥胖对儿童跑步时膝关节生物力学的影响
杨海英, 付常喜, 何瑞波, 马刚
2022, 43(4): 570-573. doi: 10.16835/j.cnki.1000-9817.2022.04.021
摘要(601) HTML (246) PDF(33)
摘要:
  目的  探讨超重肥胖对儿童跑步时膝关节生物力学的影响,为超重肥胖儿童科学制定运动处方并降低运动损伤风险提供理论支持。  方法  2020年6—8月,选取江苏省徐州市某小学7~11岁正常体重(健康组)和超重肥胖(超重肥胖组)儿童各15名。受试者以[3.5×(1-5%)~3.5×(1+5%)]m/s的速度跑过测力平台,利用Simi Motion动作捕捉系统和Kistler三维测力平台同步采集膝关节运动学与动力学数据,采用外周定量计算机断层扫描测定胫骨平台表面积和密度。对比两组膝关节角度以及基于胫骨平台维度的冲击力学与膝关节力矩的差异。  结果  超重肥胖组跑步时支撑相膝关节外展峰值角度[(6.14±4.16)°]高于健康组[(2.57±1.36)°](t=-3.16,P < 0.01);基于胫骨平台密度标准化后,超重肥胖组的冲击力学(垂直地面反作用力峰值、冲击峰值、最大负载率及平均负载率)与膝关节力矩(膝关节屈膝力、伸展力、内收力矩峰值)均高于健康组(t值分别为-4.26,-4.52,-2.97,-2.74;-2.17,-4.27,-3.70,P值均 < 0.05)。  结论  超重肥胖儿童表现出异常的跑步力学和膝关节负荷模式,跑步时支撑相膝关节承受较大负荷,可能增加前交叉韧带损伤或骨关节炎的发生风险。
甘孜高海拔地区藏族小学生脂代谢与心率拐点的关联
邓力, 杨科, 德吉玉珍
2022, 43(4): 582-585. doi: 10.16835/j.cnki.1000-9817.2022.04.024
摘要(408) HTML (178) PDF(22)
摘要:
  目的  了解甘孜高海拔地区藏族儿童脂肪代谢与心率拐点(heart rate deflection point, HRDP)的关系,为甘孜地区藏族儿童有效控制脂肪和身体锻炼干预提供参考。  方法  采用简单随机抽样于2019年9—10月抽取甘孜地区284名世居藏族小学生为研究对象,采用递增负荷的方法评估不同体质量指数(BMI)小学生心率拐点及拐点的速度,并测试被试的血清脂代谢指标,分析心率拐点与脂代谢水平之间的关联。  结果  甘孜高海拔地区藏族小学低年级不同营养状况学生血清瘦素、脂联素、总胆固醇、三酰甘油水平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值分别为22.16,10.12,11.24,4.35,P值均 < 0.05)。低、中、高年级不同营养状况心率拐点时的心率值相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值分别为3.35,4.76,4.68,P值均 < 0.05)。Pearson相关分析显示,小学低年级肥胖、超重、正常、消瘦组学生心率拐点与血清瘦素相关性均有统计学意义(r值分别为0.66,0.14,0.45,0.65,P值均 < 0.05)。  结论  甘孜高海拔地区藏族儿童心率拐点与脂肪代谢之间存在密切联系,拐点心率可作为高原儿童运动干预的有效参考强度。
蚌埠市9~12岁儿童体质量指数与第二恒磨牙早萌的关联
李扬, 黄传龙, 唐子晴, 方姣, 王世红, 孙莹, 陈新
2022, 43(4): 586-589. doi: 10.16835/j.cnki.1000-9817.2022.04.025
摘要(458) HTML (196) PDF(25)
摘要:
  目的  探究儿童恒磨牙早萌的流行病学特征及其与体质量指数(BMI)的关联,为促进儿童口腔健康提供参考。  方法  整群选取蚌埠市2所小学861名9~12岁儿童,开展父母问卷采集社会人口统计学信息,检查并记录第二恒磨牙萌出情况。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和边际效应命令分别探讨体重状态及BMI与第二恒磨牙早萌风险的关联。  结果  第二恒磨牙早萌检出率为26.5%(228名),其中男童检出率为27.5%,女童为24.9%,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73,P=0.39)。肥胖组儿童第二恒磨牙早萌检出率(39.0%)高于正常体重组(21.5%)(χ2=21.85,P < 0.01)。肥胖与第二恒磨牙早萌风险呈正相关(OR=3.55,95%CI=2.14~5.87,P < 0.01);超重与第二恒磨牙早萌风险的关联无统计学意义(OR=1.64,95%CI=0.95~2.81,P=0.07)。女童较同年龄男童第二恒磨牙早萌发生风险更高(OR=2.19,95%CI=1.42~3.39,P < 0.01)。  结论  肥胖儿童恒磨牙早萌发生风险显著增加,同年龄女童第二恒磨牙早萌较男童常见。
夜间人工光暴露与汉族女生月经初潮发生的关系
师嫡, 党佳佳, 李熙, 马宁, 刘云飞, 钟盼亮, 李雪, 宋逸, 马军
2022, 43(4): 590-593. doi: 10.16835/j.cnki.1000-9817.2022.04.026
摘要(650) HTML (254) PDF(32)
摘要:
  目的  分析中国9~18岁汉族女生月经初潮发生情况与夜间人工光(artificial light at-night, ALAN)暴露的关系,为研究ALAN作为环境污染源对青春期启动的干扰作用机制提供线索,同时为环境ALAN控制和公共卫生政策的制定提供科学证据。  方法  采用2014年中国学生体质与健康调研数据,纳入月经初潮、身高、体重记录完整的9~18岁汉族女生74 483名。采用Pearson相关探索11岁汉族女生月经初潮发生率与ALAN暴露的相关性,并分别按照其所在地室外夜间灯光覆盖面积比例三分位数(0.16, 0.60)和夜间平均光强三分位数[0.97, 5.91 nw/(sr·cm)2]将研究对象分为3组,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ALAN暴露与月经初潮的关系。  结果  2014年中国汉族女生月经初潮中位年龄为12.18岁,11岁组月经初潮发生率为26.31%。控制体质量指数、当地人口总数、人均GDP的对数值后,11岁汉族女生月经初潮发生率与当地室外平均夜间灯光覆盖面积比例和夜间平均光强对数调整值均呈正相关(r值分别为0.29,0.30,P值均 < 0.05);所在地室外夜间灯光覆盖面积比例(OR值分别为1.28,1.52)和夜间平均光强(OR值分别为1.47,1.58)越高,11岁汉族女生月经初潮发生率越高(P值均 < 0.05)。  结论  夜间人工光暴露与11岁汉族女生月经初潮率存在正向关联,研究ALAN暴露可能为青春期启动机制提供线索,并为ALAN暴露对人群健康的影响提供科学证据。
南阳市12~18岁学生颈椎活动度的年龄变化特点及与颈椎病的关系
王卿, 徐国昌, 徐飞, 刘荣志, 尹金鹏, 黄燕燕
2022, 43(4): 594-597. doi: 10.16835/j.cnki.1000-9817.2022.04.027
摘要(485) HTML (215) PDF(26)
摘要:
  目的  了解南阳市12~18岁在校学生颈椎活动度(cervical range of motion, CROM)的年龄变化特点及与颈椎病的关系,为青少年颈椎病的预防、早期诊断及治疗效果的评估提供参考。  方法  在南阳市采用分层随机整群抽样方法,使用Coda Motion运动分析仪检测890名12~18岁学生的CROM,用SPSS 19.0对数据进行处理。  结果  南阳市12~18岁男女生CROM总体呈下降趋势。15和18岁组男生颈椎前屈、后伸、左侧屈、右侧屈、左旋和右旋活动度与前一年龄组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前屈值分别为2.02,2.70;t后伸值分别2.01,2.81;t左侧屈值分别为3.51,2.99;t右侧屈值分别为5.07,2.66;t左旋值分别为2.28,2.92;t右旋值分别为2.91,3.60,P值均 < 0.05);15和18岁组女生与前一年龄组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前屈值分别为2.38,2.20;t后伸值分别2.09,2.02;t左侧屈值分别为2.33,2.55;t右侧屈值分别为7.34,4.60;t左旋值分别为3.73,2.35;t右旋值分别为2.31,3.99,P值均 < 0.05);除右侧屈外,同年龄组男生CROM均大于女生。颈椎病检出率总体呈增高趋势(男生:χ趋势2=13.93,女生:χ趋势2=12.87,P值均 < 0.05)。除14岁外,其他年龄段女生颈椎病检出率均高于男性,15和17岁年龄组性别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值分别为10.35,9.64,P值均 < 0.05)。  结论  随年龄增长,男女生的CROM整体呈下降趋势,且CROM越小,颈椎病发生率越高。CROM的测量有利于青少年颈椎病的预防、早期诊断及治疗效果。
疾病控制
南通市青少年近视与高能食物摄入频次的关系
郭佩融, 安娜, 吴尚熹, 黄建萍, 陆青云
2022, 43(4): 598-602. doi: 10.16835/j.cnki.1000-9817.2022.04.028
摘要(516) HTML (244) PDF(51)
摘要:
  目的  了解南通市青少年近视发生率及其相关因素,分析食物摄入与青少年近视发生的相关关系,为青少年近视防控提供参考。  方法  采用分层整群随机抽样,选取南通市13所学校,以班级为单位抽取3 437名学生开展健康监测和问卷调查,收集学生社会人口学特征和饮食相关信息。  结果  青少年近视检出2 522名,近视率73.4%,城区青少年近视检出率(74.1%)高于郊区(72.4%),且城区的女生近视率(78.2%)高于郊区(73.6%)。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城区青少年高能食物摄入频次与近视呈正相关(OR=1.50,P < 0.01),在调整年龄、父母近视、参加课外学习班、户外课间活动等因素后,高能食物摄入频次与近视相关性仍有统计学意义(OR=1.29,P=0.03);郊区青少年高能食物摄入频次与近视呈正相关(OR=1.35,P=0.02),在调整了年龄、父母近视、户外课间活动等因素后发现,高能食物摄入频次与近视发生相关性无统计学意义(P=0.60)。  结论  南通市青少年近视发生与高能食物摄入频次呈正相关。家长、学校及社会应关注青少年近视及高能饮食模式问题,注意引导青少年合理的饮食习惯,多角度防控青少年近视。
深圳市儿童身高体重血压变化趋势及相互关系的纵向研究
哈永婷, 李笑颜, 谌丁艳, 周丽, 吴宇, 李晓恒, 程锦泉
2022, 43(4): 603-606. doi: 10.16835/j.cnki.1000-9817.2022.04.029
摘要(520) HTML (233) PDF(48)
摘要:
  目的  了解学龄儿童身高、体重、血压的变化趋势及性别差异,探索超重肥胖与儿童高血压的关系,为降低儿童高血压发病提供科学依据。  方法  选取来自2013—2018年深圳市10所小学学生连续体检监测数据,经个人信息匹配形成纵向数据,计算年龄性别身高、体重、血压变化。采用广义估计方程分析超重肥胖与高血压的关联。  结果  男女生体重、体质量指数(BMI)、收缩压均随年龄增长升高且有性别差异(t/Z=3.89~31.52,P值均 < 0.05)。女生身高增速在8~11岁高于男生,10岁达到身高增速高峰,男生则比女生晚2年,男、女生分别为7.68,7.42 cm。男、女生体重和血压增速相似。身高增速与血压增速有同步趋势,身高增速高峰阶段血压增速也为高峰。广义估计方程分析结果显示,儿童总体肥胖OR值(95%CI)为1.62(1.48~1.81),超重OR值(95%CI)为2.01(1.75~2.30)(P值均 < 0.01)。  结论  儿童身高、体重、血压变化有性别差异,身高和血压的增速呈同步趋势,儿童超重和肥胖可增加血压偏高/高血压的发生风险。
贵州省2015—2020年儿童马桑果中毒事件监测分析
朱姝, 王娅芳, 刘琳, 张黎黎, 田继贵, 杨琪, 周亚娟
2022, 43(4): 607-609. doi: 10.16835/j.cnki.1000-9817.2022.04.030
摘要(456) HTML (209) PDF(22)
摘要:
  目的  分析贵州省2015—2020年马桑果中毒事件发生情况及流行病学特征,为预防马桑果中毒提供科学依据。  方法  对“食源性疾病暴发监测”系统报告的贵州省2015—2020年的马桑果中毒事件进行汇总统计分析。  结果  贵州省2015—2020年马桑果中毒事件共报告176起,中毒505人,均为16岁以下儿童,无死亡病例。报告最多的是2020年,报告事件数97起,中毒人数292人;中毒事件报告在马桑果成熟期4—6月,5月报告最多,报告事件数153起,中毒437人;报告数最多的前3位市(州)为毕节市、安顺市和遵义市,报告事件数分别为57,27,27起,中毒人数分别为160,90,73人;中毒主要为农村儿童在野外误采误食;潜伏期中值2 h,临床症状以呕吐(93.66%)、恶心(58.02%)、腹痛为主(38.42%)。  结论  农村儿童误采误食是马桑果中毒的主要原因。应加强对儿童,特别是农村儿童的宣传教育,以降低马桑果中毒事件的发生。
大学生血尿酸增高与糖脂代谢的相关性
颜小挺, 李春胜, 葛伟伟, 刘海燕
2022, 43(4): 610-613. doi: 10.16835/j.cnki.1000-9817.2022.04.031
摘要(447) HTML (205) PDF(23)
摘要:
  目的  探究大学生血尿酸增高流行病学特征及其与糖脂代谢相关性,为高校学生保健相关干预与教育提供参考。  方法  采用分层整群随机抽样法于2020年9月—2021年11月选取台州市2所高校989名大学生进行调查。分别采用尿素酶免疫法、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受检者血尿酸(SUA)、高密度脂蛋白(HDL)、低密度脂蛋白(LDL)、空腹血糖(FPG)、餐后2 h血糖(2 hPG)、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水平。  结果  大学生血尿酸增高组腰围、体质量指数、收缩压、舒张压均高于正常组(t值分别为21.72,5.74,5.45,12.23,P值均 < 0.05);血尿酸增高组SUA、FPG、TG、2 hPG、LDL、TC均高于正常组,HDL低于正常组(t值分别为29.40,23.97,10.24,7.62,34.91,8.27,-8.15,P值均 < 0.05)。Pearson相关分析发现,SUA水平与FPG、TG、2 hPG、LDL、TC水平均呈正相关,与HDL呈负相关(r值分别为0.63,0.72,0.69,0.16,0.81,-0.52,P值均 < 0.01)。将糖脂代谢指标纳入二分类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结果显示,FPG、TG、LDL、TC与血尿酸增高发生均呈正相关,HDL与血尿酸增高发生呈负相关(P值均 < 0.05)。  结论  男性、饮酒、抽烟、血压上升易发生血尿酸增高,血尿酸增高的发生与糖脂代谢有相关性。
北京市2010—2020年学校突发传染病事件流行病学特征
孙秀梅, 孙鑫贵, 刘晓峰, 张永强, 李锡太, 王薇, 马宁, 宁芳, 王东, 乔宏, 王京辉
2022, 43(4): 622-626. doi: 10.16835/j.cnki.1000-9817.2022.04.034
摘要(401) HTML (191) PDF(94)
摘要:
  目的  分析北京市学校突发传染病事件流行病学特征,为学校传染病防控提供策略依据。  方法  通过“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信息系统”子系统“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管理信息系统”,获取2010—2020年北京市报告的学校突发传染病事件信息。  结果  2010—2020年,北京市学校报告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数146起,其中学校突发传染病事件138起,发病人数4 291例,波及或暴露人数185 179人,罹患率为2.32%,年平均罹患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782.46,P < 0.01)。学校突发传染病事件主要为呼吸道和肠道传染病,分别为71和66起,分别占学校传染病事件总数的51.45%和47.83%。时间分布上,每年的3—6月和10—12月为传染病类突发事件的高发期。人群和病种分布上,托幼机构和小学阶段报告的传染病类突发事件最多,分别为51和46起,共占学校报告事件总数的70.29%,且以手足口病和水痘为主;水痘和其他感染性腹泻病是中学和大学阶段传染病类突发事件的首位。  结论  传染病事件在北京市学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中占主导,呼吸道和肠道传染病是学校防控的关键。学校应加强症状监测,并根据不同年龄段的特点实施有针对性的防控措施,同时规范疫情处置工作,在疫情高峰期加强学校传染病的防治和预案演练。
卫生监督
天津市中小学校传染病防控风险评估与控制
孙华君, 兰琨熠, 张馨月, 马乐萌, 魏可帅, 张雅欣, 杜汋
2022, 43(4): 614-617. doi: 10.16835/j.cnki.1000-9817.2022.04.032
摘要(413) HTML (154) PDF(53)
摘要:
  目的  建立天津市中小学校传染病防控风险评估体系,通过风险评估与控制,降低传染病防控风险,为中小学校传染病防控工作提供科学的参考依据。  方法  基于失效模式和效应分析方法,对天津市45所中小学校进行传染病防控风险定量评估,查找风险点,优化督导方式,并对控制效果进行评价,以此实现中小学校传染病防控工作质量持续改进。  结果  天津市中小学校传染病防控发生率最高的3个风险点依次为未按规定配备卫生专业技术人员(82.22%)、洗手池无洗手液或消毒剂(35.56%)、未索取涉水产品卫生许可批件(28.89%)。天津市中小学校传染病防控风险评估结果表明,风险优先指数(risk priority number, RPN)最高的3个风险点依次为未按规定配备卫生专业技术人员(144)、未按规定进行晨午检(126)、晨午检内容不全面(126)。对可探测度≥7分的风险点优化督导措施后,再次进行定量风险评估,发现全部风险点优化督导措施后的RPN值均下降至125以下,说明控制效果良好。  结论  基于失效模式和效应分析方法,建立中小学校传染病防控风险评估体系并定期进行风险评估,可及时发现传染病防控风险,精准防控,保障中小学校师生身体健康。
中国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学校卫生科室设置和人员配备现状
刘瑶, 唐小哲, 张宇晶, 杨涵, 林琳, 张倩, 许娟, 刘东山
2022, 43(4): 618-621. doi: 10.16835/j.cnki.1000-9817.2022.04.033
摘要(720) HTML (281) PDF(70)
摘要:
  目的  了解当前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以下简称“疾控”)机构学校卫生工作体系建设和人员配备情况,为中国疾控机构学校卫生体系、队伍能力建设和工作开展等提供基础信息。  方法  通过电子问卷收集各省、市、县三级共计3 313所疾控机构学校卫生科室(包括学校卫生所、科/室)设置、工作人员配备情况,统计分析疾控机构学校卫生科室设置比例与工作人员配备数、年龄、学历、专业及工作年限等特征。  结果  全国参与调查的3 313所疾控机构中设置独立的学校卫生科室比例为10.8%,省、地市与县(区)级分别为74.2%,15.0%,9.6%。设置独立科室者平均每家机构实有工作人员4.4人;未设置者平均每家机构承担学校卫生工作人员为2.5人。从事学校卫生工作人员平均年龄为40.4岁,男、女职工比例分别为45.2%,54.8%,从事学校卫生工作平均年限不足5年的人员比例高至65.1%。工作人员专业以公共卫生类(40.4%)为主;省级人员54.0%为硕士及以上学历,地市级和县(区)级人员以专科及以下为主,分别为47.8%,58.7%。省级人员中、高级职称比例为69.6%,地市级和县(区)级人员初级及以下占比分别为52.2%,56.2%。  结论  中全国各级疾控机构中独立的学校卫生科室的设置比例低;从事学校卫生工作的人员缺乏,且存在学历及职称水平偏低等问题,尤其是县(区)级疾控机构更为突出。需尽快加强中国疾控机构中学校卫生工作体系建设。
综述
家长对未成年子女接种新冠肺炎疫苗犹豫影响因素研究进展
宁婧, 张勇勤, 蒋冠华, 崔娜, 张世远, 周一帆
2022, 43(4): 627-631. doi: 10.16835/j.cnki.1000-9817.2022.04.035
摘要(623) HTML (310) PDF(60)
摘要:
疫苗接种是当下疫情防控的重要措施。家长作为未成年人的监护人,其态度对未成年人疫苗接种有决定性影响。因此,了解家长对于未成年子女接种新冠肺炎疫苗的态度和偏好对于疫苗接种顺利推行十分重要。该文对家长为未成年子女接种新冠肺炎疫苗时疫苗犹豫的现况及影响因素进行综述, 发现家长疫苗犹豫主要受家长个人因素、儿童因素、疫苗因素、信息因素四个方面的影响。未来应引导家长通过权威渠道获取信息,正确对待疫苗接种,同时发挥医护人员在健康宣教中的重要作用,传递正确接种信息,减轻疫苗犹豫,更好地推广群体免疫。
儿童青少年体力活动与身心健康研究进展
马渊源, 陈勤, 尹小俭, 吴慧攀, 康栩烨, 侯宇欣, 靳雪钰
2022, 43(4): 632-636. doi: 10.16835/j.cnki.1000-9817.2022.04.036
摘要(807) HTML (285) PDF(105)
摘要:
近几十年,儿童青少年体力活动水平下降趋势明显,导致其健康水平下降,新冠肺炎疫情的暴发与蔓延进一步加重了该趋势。在疫情防控常态化背景下,为深入解析体力活动与儿童青少年身心健康之间的关系,促进儿童青少年身心健康水平,追踪梳理了国内外相关主题文献,分析了体力活动对儿童青少年健康体适能、认知和心理健康的积极影响,发现相关健康效应存在显著的体力活动类型、强度和时间差异等,进而提出了体力活动相关研究的若干问题。
青少年媒体多任务操作对认知功能的影响
陶舒曼, 陶芳标
2022, 43(4): 637-640. doi: 10.16835/j.cnki.1000-9817.2022.04.037
摘要(559) HTML (205) PDF(45)
摘要:
媒体多任务操作成为青少年新型媒体使用行为, 对认知功能负面影响逐渐受到关注。该文通过查阅与总结国内外相关文献, 对青少年媒体多任务流行现状和评定方法及其对工作记忆、注意力、抑制控制等认知功能的影响进行综述, 探讨可能的脑机制, 为促进青少年身心健康发展提供科学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