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言板

尊敬的读者、作者、审稿人, 关于本刊的投稿、审稿、编辑和出版的任何问题, 您可以本页添加留言。我们将尽快给您答复。谢谢您的支持!

姓名
邮箱
手机号码
标题
留言内容
验证码

运动类APP对大学生体质健康发展的影响

张娟娟 刘晨涛 卢佳 孙怀玉

张娟娟, 刘晨涛, 卢佳, 孙怀玉. 运动类APP对大学生体质健康发展的影响[J]. 中国学校卫生, 2022, 43(4): 545-547. doi: 10.16835/j.cnki.1000-9817.2022.04.015
引用本文: 张娟娟, 刘晨涛, 卢佳, 孙怀玉. 运动类APP对大学生体质健康发展的影响[J]. 中国学校卫生, 2022, 43(4): 545-547. doi: 10.16835/j.cnki.1000-9817.2022.04.015
ZHANG Juanjuan, LIU Chentao, LU Jia, SUN Huaiyu. Impact of sports activity tracking APP on physical fitness of college students[J]. CHINESE JOURNAL OF SCHOOL HEALTH, 2022, 43(4): 545-547. doi: 10.16835/j.cnki.1000-9817.2022.04.015
Citation: ZHANG Juanjuan, LIU Chentao, LU Jia, SUN Huaiyu. Impact of sports activity tracking APP on physical fitness of college students[J]. CHINESE JOURNAL OF SCHOOL HEALTH, 2022, 43(4): 545-547. doi: 10.16835/j.cnki.1000-9817.2022.04.015

运动类APP对大学生体质健康发展的影响

doi: 10.16835/j.cnki.1000-9817.2022.04.015
基金项目: 

陕西省体育局体育科研课题 2020352

详细信息
    作者简介:

    张娟娟(1986-),女,山西晋中人,博士,讲师,主要研究方向为运动与健康促进

    通讯作者:

    刘晨涛,E-mail:liuchentao@nwu.edu.cn

  • 利益冲突声明  所有作者声明无利益冲突。
  • 中图分类号: G806 G804.49 G647.8

Impact of sports activity tracking APP on physical fitness of college students

  • 摘要:   目的  探讨使用运动类APP的数据记录和社会互动功能进行健身锻炼对大学生体质健康的影响,为利用APP参与健身提供理论支持。  方法  招募96名西安外国语大学和西北大学学生,使用随机数字表分为对照组(35名)、记录组(29名)和互动组(32名),记录组和互动组采用Keep APP进行12周运动干预,对照组不进行任何干预,保持原有活动,干预前后分别对受试者进行体质测试。  结果  干预后记录组女生坐位体前屈(19.36±4.55)cm、肺活量(2 929.93±422.52)mL、1 min仰卧起坐(39.71±8.32)次、立定跳远(165.14±14.73)cm与干预前[(16.39±6.15)cm、(2 690.93±380.45)mL、(36.14±9.53)次、(157.64±14.93)cm]相比均提高(t值分别为-3.34,-2.82,-3.52,-4.55,P值均 < 0.05),男生体质量指数(BMI)[(22.79±2.18)(22.19±2.22)kg/m2]显著下降,引体向上成绩[3.50(2.00,4.75),4.50(3.25,9.25)次]显著提高(t/Z值分别为3.90,-2.04,P值均 < 0.05)。干预后互动组男生坐位体前屈(13.08±2.23)cm和引体向上[6.00(0.00,12.00)次],女生坐位体前屈(21.43±5.14)cm、肺活量(3 259.33±562.70)mL、立定跳远(171.83±19.17)cm与干预前[(9.78±3.96)cm、1.00(0.00,7.50)次、(18.86±6.26)cm、(2 870.94±429.62)mL、(162.78±17.20)cm]相比显著升高(t/Z值分别为-4.22,-2.02,-3.43,-2.68,-3.84,P值均 < 0.05)。干预后组间比较发现,与对照组相比,记录组男生肺活量和立定跳远成绩显著提高,女生1 min仰卧起坐成绩显著提高;互动组男生坐位体前屈和立定跳远成绩显著升高,女生坐位体前屈和肺活量成绩显著提高;与记录组相比,互动组男生的坐位体前屈成绩显著提高(P值均 < 0.05)。  结论  使用运动类APP进行运动锻炼可有效提高学生体质健康水平。
    1)  利益冲突声明  所有作者声明无利益冲突。
  • 近年来,有关运动健身类APP的研究趋势呈指数型增长,且主要集中在运动APP的功能、具体运用及其对体育锻炼行为促进、体育习惯养成等方面[1-5]。国外对于移动健身应用的研究早于我国,主要通过运用系统统计研究运动APP与用户之间的路径关系[6-7]

    据2018年比达咨询数据中心的统计结果看,运动APP的数据记录和社会互动功能分别排在第一、二位[8]。大学生使用健身APP参与锻炼一方面可记录、监督和提醒其参加体育锻炼,另一方面通过APP的分享功能给使用者带来自信感与成就感,推动他们继续坚持参与运动。陈凯[9]发现,使用运动APP后大学生的体质健康水平发生明显变化,特别在50 m跑、立定跳远和800/1 500 m跑指标上,使用APP的学生明显优于不使用者,其在女生中的优势更加明显。本研究旨在以大学生为研究对象,进一步验证运动APP数据记录与社会互动功能对身体健康起到的促进作用,为用户在选择各类运动APP方面提供更好的参考,从而更好地为大学生健身提供科学指导。

    2021年3—6月,公开招募西安外国语大学和西北大学大一、大二年级学生志愿者120名,通过问卷调查采集年龄、性别、运动习惯等基本信息。入选标准:(1)未使用过Keep APP;(2)半年内无规律运动习惯(>2次/周,>30 min/次);(3)无既往病史或长期服用药物史。最终筛选105名被试(男生35名,女生70名),使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3组,第1组为正常对照组(对照组),不进行干预;第2组为数据记录组(记录组),只使用Keep APP的基础数据记录功能(包括用时、配速、能量消耗等)进行运动;第3组为数据记录+社会互动功能组(互动组),在使用Keep APP的数据记录功能基础上,使用社会互动功能(即在APP上互相关注,建立跑友圈,每次锻炼后将运动数据分享到微信群与跑友圈,查看运动排名,并互动点赞评论,每周至少与5人互动),每组35名。干预后96名学生完成实验,未能坚持完成者9名(记录组6名,互动组3名)。实验前明确告知全体研究对象实验的目的和意义,并签署知情同意书。该研究获得西安外国语大学学术委员会的审批。

    1.2.1   运动方案

    运动方案依据国内关于“体育人口”的标准执行,即每周身体锻炼≥3次,每次身体活动时间30 min以上,身体活动强度中等强度以上[10]。运动干预时间为12周(2021年3月9日至5月30日),要求对照组学生保持原有活动,记录组和互动组受试者使用Keep APP进行跑步锻炼,Keep APP是国内最大的运动社交平台,具有丰富的课程内容,可最大限度的满足大众健身个性化的需求。第一周运动时,要求练习者的运动强度以小强度为主进行适应性训练,第二周开始按照中等强度以上要求进行锻炼。每次运动都要求学生做好准备和放松活动。

    1.2.2   体质健康测试

    依据《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2014年修订)》[11]的统一规定对受试者进行测试,本实验的测试项目包括身高、体重、肺活量、坐位体前屈、立定跳远、50 m跑、1 min仰卧起坐(女)/引体向上(男)。体质量指数(BMI)=体重(kg)/[身高(m)]2。干预前后对受试者各进行一次测试,两次测试人员固定、仪器固定(学校国家体质健康测试专用仪器)、测试时间固定(前测:2021年3月8日,后测:2021年5月31日)。

    考虑研究对象运动时间和地点的不确定性,本研究中采用自由式运动,但为保障干预效果,运动后的数据要求每位同学即时上传至微信圈和跑友圈,对每位同学的运动时长、平均配速和运动距离即时进行统计和反馈,从而保证实验的质量。

    所有实验数据均采用SPSS 20.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近似服从正态分布的数据用(x±s)表示,不符合正态分布的数据用M(P25P75)表示。同一组别实验前后的差异,选用配对t检验或Wilcoxon符号秩检验分析。实验前后不同组别之间的差异采用协方差分析或独立样本Kruskal-Wallis H检验进行统计处理。检验水准α=0.05。

    表 1

    表  1  各运动干预组与对照组实验前后男生体质健康各项指标比较(x±s)
    Table  1.  Comparison of boys physical health indexes among each exercise intervention group and control group before and after the experiment(x±s)
    组别 实验前后 统计值 BMI/(kg·m-2) 坐位体前屈/cm 肺活量/mL 引体向上/次* 50 m跑/s 立定跳远/cm
    对照组 前测 22.28±3.16 11.91±7.15 4 046.20±567.32 2.00(0.00, 6.00) 7.24±0.26 225.45±20.28
    (n=11) 后测 22.48±3.04 11.41±7.38 3 844.60±795.60 5.00(1.00, 6.00) 7.15±0.32 214.27±20.76
    t/Z -0.67 0.57 3.48 -1.38 1.73 4.26
    P 0.52 0.58 0.01 0.17 0.12 < 0.01
    记录组 前测 22.79±2.18 15.20±5.55 3 911.91±693.88 3.50(2.00, 4.75) 7.34±0.50 211.60±15.97
    (n=10) 后测 22.19±2.22 13.54±7.00 4 232.91±664.12 4.50(3.25, 9.25) 7.35±0.44 217.00±19.21
    t/Z 3.90 1.42 -1.21 -2.04 -0.14 -1.61
    P < 0.01 0.19 0.26 0.04 0.89 0.14
    互动组 前测 23.96±6.80 9.78±3.96 4 091.89±843.74 1.00(0.00, 7.50) 7.59±1.39 223.56±29.78
    (n=12) 后测 22.63±4.16 13.08±2.23 4 258.00±730.01 6.00(0.00, 12.00) 7.45±1.09 225.89±28.74
    t/Z 1.27 -4.22 -1.82 -2.02 1.12 -0.52
    P 0.24 < 0.01 0.11 0.04 0.30 0.62
    注: *为M(P25P75)。
    下载: 导出CSV 
    | 显示表格

    干预前3组男生各项体质健康测试指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F值分别为0.38,2.11,0.18,0.10,0.47,1.14,P值均>0.05)。相比干预前,记录组男生干预后BMI显著下降,引体向上成绩显著提高;互动组男生干预后坐位体前屈和引体向上成绩显著升高;对照组男生12周后肺活量和立定跳远成绩显著下降(P值均 < 0.05)。组间两两比较发现,与对照组相比,干预后互动组男生坐位体前屈和立定跳远的成绩显著升高,干预后记录组男生肺活量和立定跳远的成绩显著提高;与记录组相比,干预后互动组男生坐位体前屈成绩提高显著(P值均 < 0.05)。

    通过对3组女生运动前测数据进行组间比较发现,坐位体前屈成绩对照组与互动组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2.82,P < 0.05)。相比干预前,记录组坐位体前屈、1 min仰卧起坐和立定跳远、肺活量显著升高;互动组女生坐位体前屈和立定跳远成绩、肺活量显著升高(P值均 < 0.05)。干预实验结束后,组间两两比较发现,互动组女生的坐位体前屈和肺活量成绩优于对照组,记录组女生的1 min仰卧起坐成绩优于对照组(P值均 < 0.05)。见表 2

    表  2  各运动干预组与对照组实验前、后女生体质健康各项指标比较(x±s)
    Table  2.  Comparison of girls physical health indexes among each exercise intervention group and control group before and after the experiment(x±s)
    组别 实验前后 统计值 BMI/(kg·m-2) 坐位体前屈/cm 肺活量/mL 1 min仰卧起坐/次 50 m跑/s 立定跳远/cm
    对照组 前测 20.17±2.27 14.32±5.09 2 671.79±479.56 34.58±7.71 9.05±0.81 165.68±21.83
    (n=24) 后测 20.06±2.27 15.87±4.68 2 786.11±476.47 34.47±6.74 9.00±0.89 173.42±22.62
    t 0.73 -1.67 -0.88 0.12 0.70 -2.90
    P 0.48 0.11 0.39 0.90 0.49 0.01
    记录组 前测 20.86±2.12 16.39±6.15 2 690.93±380.45 36.14±9.53 9.42±0.78 157.64±14.93
    (n=19) 后测 20.58±1.82 19.36±4.55 2 929.93±422.52 39.71±8.32 9.43±0.52 165.14±14.73
    t 0.69 -3.34 -2.82 -3.52 -0.07 -4.55
    P 0.50 0.01 0.02 < 0.01 0.95 < 0.01
    互动组 前测 21.25±1.45 18.86±6.26 2 870.94±429.62 34.39±8.42 9.15±0.88 162.78±17.20
    (n=20) 后测 20.80±1.82 21.43±5.14 3 259.33±562.70 36.44±7.31 9.12±0.73 171.83±19.17
    t 1.17 -3.43 -2.68 -1.87 0.21 -3.84
    P 0.26 < 0.01 0.02 0.08 0.84 < 0.01
    下载: 导出CSV 
    | 显示表格

    肺活量是评定人肺通气功能的重要指标,反映了呼吸肌力量强弱以及肺和胸廓的弹性和容量等,对人体健康有着重要的意义。现阶段学生体力活动普遍不足、学生对耐力跑的排斥及恐惧心理,学校体育课耐力跑的删减等阻碍了学生心肺耐力的发展,实验中发现对照组男生在12周后肺活量显著降低,而通过使用Keep APP的数据记录和社会互动功能进行12周的运动锻炼后,受试者肺活量呈现不同程度的提高,特别是互动组女生,表明长期的运动锻炼提高了肺功能,且运动类APP的督促锻炼作用明显。坐位体前屈可以反映学生腰腹及以下部位的柔韧性。干预后,互动组学生的坐位体前屈成绩显著提高,可能是锻炼后,跑友间相互合作加强了柔韧素质的练习,体现了社会互动的优越性。立定跳远反映学生的下肢力量强弱,干预后对照组男生的立定跳远成绩是下降的,而运动干预组男女生的立定跳远成绩均提高,说明慢跑能够不断刺激腿部肌肉,从而显著提高下肢肌肉的力量。研究还发现记录组女生的1 min仰卧起坐数量增加显著,可能是由于学生参与该项目研究的一部分原因是为了减肥,因而主动加强了腰腹部的练习。此外,记录组和互动组男生的引体向上成绩较干预前均显著提高,可能是由于部分男同学平时较喜欢体育运动,有一定的锻炼基础,实验干预激发了其锻炼热情。可见,使用APP进行体育锻炼,能够促进体育锻炼行为和习惯的养成,从而提高身体的呼吸系统功能及下肢力量、腰腹力量素质、柔韧素质等。

    干预后,BMI、50 m跑和引体向上的成绩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赵慧娟[12]通过对12名男生每周运动3~5次的高频组和每周运动1~2次的低频组的对照试验,发现通过健身运动后,高频组瘦体重增加,身体脂肪下降,低频组各项指标均无显著改变,且高频率组的效果优于低频率组,提示在本研究中BMI变化不大可能是运动频率不高所致。陈凯[9]研究发现使用运动APP后大学生的体质健康水平发生明显变化,特别是50 m、立定跳远和800/1 000 m跑指标。50 m跑主要反映学生速度素质,引体向上主要反映上肢力量和腰腹力量,本研究的运动形式(中等强度跑步)对这两项素质的影响较小。这些结果也表明在使用运动类APP进行体育锻炼时可以有针对性地选择几种训练方式交叉进行,从而实现身体素质的综合提高。

  • 表  1  各运动干预组与对照组实验前后男生体质健康各项指标比较(x±s)

    Table  1.   Comparison of boys physical health indexes among each exercise intervention group and control group before and after the experiment(x±s)

    组别 实验前后 统计值 BMI/(kg·m-2) 坐位体前屈/cm 肺活量/mL 引体向上/次* 50 m跑/s 立定跳远/cm
    对照组 前测 22.28±3.16 11.91±7.15 4 046.20±567.32 2.00(0.00, 6.00) 7.24±0.26 225.45±20.28
    (n=11) 后测 22.48±3.04 11.41±7.38 3 844.60±795.60 5.00(1.00, 6.00) 7.15±0.32 214.27±20.76
    t/Z -0.67 0.57 3.48 -1.38 1.73 4.26
    P 0.52 0.58 0.01 0.17 0.12 < 0.01
    记录组 前测 22.79±2.18 15.20±5.55 3 911.91±693.88 3.50(2.00, 4.75) 7.34±0.50 211.60±15.97
    (n=10) 后测 22.19±2.22 13.54±7.00 4 232.91±664.12 4.50(3.25, 9.25) 7.35±0.44 217.00±19.21
    t/Z 3.90 1.42 -1.21 -2.04 -0.14 -1.61
    P < 0.01 0.19 0.26 0.04 0.89 0.14
    互动组 前测 23.96±6.80 9.78±3.96 4 091.89±843.74 1.00(0.00, 7.50) 7.59±1.39 223.56±29.78
    (n=12) 后测 22.63±4.16 13.08±2.23 4 258.00±730.01 6.00(0.00, 12.00) 7.45±1.09 225.89±28.74
    t/Z 1.27 -4.22 -1.82 -2.02 1.12 -0.52
    P 0.24 < 0.01 0.11 0.04 0.30 0.62
    注: *为M(P25P75)。
    下载: 导出CSV

    表  2  各运动干预组与对照组实验前、后女生体质健康各项指标比较(x±s)

    Table  2.   Comparison of girls physical health indexes among each exercise intervention group and control group before and after the experiment(x±s)

    组别 实验前后 统计值 BMI/(kg·m-2) 坐位体前屈/cm 肺活量/mL 1 min仰卧起坐/次 50 m跑/s 立定跳远/cm
    对照组 前测 20.17±2.27 14.32±5.09 2 671.79±479.56 34.58±7.71 9.05±0.81 165.68±21.83
    (n=24) 后测 20.06±2.27 15.87±4.68 2 786.11±476.47 34.47±6.74 9.00±0.89 173.42±22.62
    t 0.73 -1.67 -0.88 0.12 0.70 -2.90
    P 0.48 0.11 0.39 0.90 0.49 0.01
    记录组 前测 20.86±2.12 16.39±6.15 2 690.93±380.45 36.14±9.53 9.42±0.78 157.64±14.93
    (n=19) 后测 20.58±1.82 19.36±4.55 2 929.93±422.52 39.71±8.32 9.43±0.52 165.14±14.73
    t 0.69 -3.34 -2.82 -3.52 -0.07 -4.55
    P 0.50 0.01 0.02 < 0.01 0.95 < 0.01
    互动组 前测 21.25±1.45 18.86±6.26 2 870.94±429.62 34.39±8.42 9.15±0.88 162.78±17.20
    (n=20) 后测 20.80±1.82 21.43±5.14 3 259.33±562.70 36.44±7.31 9.12±0.73 171.83±19.17
    t 1.17 -3.43 -2.68 -1.87 0.21 -3.84
    P 0.26 < 0.01 0.02 0.08 0.84 < 0.01
    下载: 导出CSV
  • [1] 王梦帆. 运动健身类APP对大学生运动动机运动行为、运动效果的影响研究[D]. 上海: 上海师范大学, 2019.

    WANG M F. Research on the influence of sports fitness App on college students' sports motivation, sports behavior and sports effect[D]. Shanghai: Shanghai Normal University, 2019.
    [2] 周姝熠. 运动APP对大学生运动社交的影响研究[D]. 广州: 华南理工大学, 2018.

    ZHOU S Y. Research on the influence of sports APP on college students' sports social[D]. Guangzhou: South China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2018.
    [3] 李劲. 运动健身类APP使用受众动机与引致需求[J]. 商丘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7, 16(4): 103-105. https://www.cnki.com.cn/Article/CJFDTOTAL-SQZJ201704030.htm

    LI J. Fitness class APP using audience motivation and demand[J]. J Shangqiu Vocat Technic Coll, 2017, 16(4): 103-105. https://www.cnki.com.cn/Article/CJFDTOTAL-SQZJ201704030.htm
    [4] 宋琦. 运动类APP对大学生体育锻炼坚持性的影响研究[D]. 武汉: 华中师范大学, 2016.

    SONG Q. Research on the influence of sports Apps on the persistence sports APP affect the exercise adherence of college students[D]. Wuhan: Central China Normal University, 2016.
    [5] 陈雪萍, 潘莺. 运动社交应用受众使用动机研究: 以咕咚应用为例[J]. 东南传播, 2016(10): 66-71. https://www.cnki.com.cn/Article/CJFDTOTAL-DNCB201610023.htm

    CHEN X P, PAN Y. Research on the motivation of sports social application audiences: taking Gudong application as an example[J]. Southeast Commun, 2016(10): 66-71. https://www.cnki.com.cn/Article/CJFDTOTAL-DNCB201610023.htm
    [6] STAVROS ASIMAKOPOULOS G A, FRANK S. Motivation and user engagement in fitness tracking: heuristics for mobile healthcare wearables[J]. Informatics, 2017, 4(1): 5. doi: 10.3390/informatics4010005
    [7] YUAN S, MA W, KANTHAWALA S, et al. Keep using my health APPs: discover users' perception of health and fitness APPs with the UTAUT2 model[J]. Telemed J E Health, 2015, 21(9): 735-741. doi: 10.1089/tmj.2014.0148
    [8] 彭莹. 需求层次理论视角下大学生使用运动类APP行为研究[D]. 成都: 西华大学, 2018.

    PENG Y. The research on college students' behaviour of using fitness apps in terms of Maslow's hierarchy of needs[D]. Chengdu: Xihua University, 2018.
    [9] 陈凯. 使用运动APP前后大学生体质及锻炼态度的变化研究[D]. 大连: 辽宁师范大学, 2019.

    CHEN K. Research on the influence running APP on college students' physical and exercise' attitude[D]. Dalian: Liaoning Normal University, 2019.
    [10] 中国群众体育现状调查课题组. 中国群众体育现状调查与研究[M]. 北京: 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 1998.

    Research group on the status quo of mass sports in China. Investigation and research on the current situation of mass sports in China[M]. Beijing: Beijing Sport University Press, 1998.
    [11] 教育部. 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2014年修订)[S/OL]. (2014-07-07)[2021-08-01]. http://www.moe.gov.cn/s78/A17/twys_left/moe_938/moe_792/s3273/201407/t20140708_171692.html.

    Ministry of Education of the PRC. National students physical health standard(revised in 2014)[S/OL]. (2014-07-07)[2021-08-01]. http://www.moe.gov.cn/s78/A17/twys_left/moe_938/moe_792/s3273/201407/t20140708_171692.html.
    [12] 赵慧娟. 不同频率的运动对单纯性肥胖少年心肺功能的影响[D]. 北京: 北京体育大学, 2005.

    ZHAO H J. Effects of different frequency exercises on cardiopulmonary function of simple obese juveniles[D]. Beijing: Beijing Sport University, 2005.
  • 期刊类型引用(12)

    1. 高勇,刘朝辉. 高年级大学生体质健康促进研究——基于四年学分制和校园健康跑视角. 当代体育科技. 2025(03): 194-198 . 百度学术
    2. 徐俊伟,敬龙军,杨世成. 新时代大学生体质健康促进的价值意蕴、现实困境与纾解路径. 体育科技文献通报. 2025(02): 118-121+126 . 百度学术
    3. 王珂,曾和强,关辉. 基于跑步类APP应用的校园跑对大学生身体成分的影响. 楚雄师范学院学报. 2024(03): 123-127 . 百度学术
    4. 杨泽颖,崔荣荣,吴巍. 增强大学生体质健康的策略研究. 当代体育科技. 2024(12): 190-193+198 . 百度学术
    5. 瞿杰,刘赞,刘江山. 我国大学生体质健康的可视化分析——基于2000—2023年CNKI的数据研究. 文体用品与科技. 2024(23): 73-75 . 百度学术
    6. 王炜,黄正锋. 运动类App产品对学生参与体育健身认知行为的影响. 河北北方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2024(07): 57-64 . 百度学术
    7. 武强,张帅帅. 运动APP辅助运动处方教学对超重和肥胖大学生体质影响的实证研究. 当代体育科技. 2023(16): 152-155+160 . 百度学术
    8. 姜宏斌,张国辰,姚雪芹. 校园跑APP适用的研究. 安阳师范学院学报. 2023(05): 117-121 . 百度学术
    9. 丁伟胜,姜宏斌. 运动APP校园跑功效的体质健康、锻炼行为及干预措施. 体育科技文献通报. 2023(10): 139-142+196 . 百度学术
    10. 金维,刘刚,梁思佳,梁玉. 便携智能终端及APP对大学生体质健康的影响. 体育科技. 2023(05): 144-146+149 . 百度学术
    11. 徐莉飞,李宏伟,樊莹盛. 主动健康理念下的大学生课余体育活动影响因素分析. 体育科技文献通报. 2022(08): 143-146 . 百度学术
    12. 徐适存,赵娟. 运动APP对高校建立体质健康长效机制的探索研究. 河南教育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2022(04): 85-91 . 百度学术

    其他类型引用(18)

  • 加载中
表(2)
计量
  • 文章访问数:  820
  • HTML全文浏览量:  333
  • PDF下载量:  49
  • 被引次数: 30
出版历程
  • 收稿日期:  2021-09-10
  • 修回日期:  2021-11-22
  • 网络出版日期:  2022-04-25
  • 刊出日期:  2022-04-25

目录

/

返回文章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