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言板

尊敬的读者、作者、审稿人, 关于本刊的投稿、审稿、编辑和出版的任何问题, 您可以本页添加留言。我们将尽快给您答复。谢谢您的支持!

姓名
邮箱
手机号码
标题
留言内容
验证码

2023年  第44卷  第11期

述评
推动学校性教育  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
刘文利, 李佳洋
2023, 44(11): 1601-1605. doi: 10.16835/j.cnki.1000-9817.2023.11.001
摘要(332) HTML (138) PDF(88)
摘要:
学校性教育面临学校没有发挥性教育的主体作用、教师性教育能力不足、性教育没有独立设课且教学内容不全面等挑战。要推动学校性教育,需要推广全面性教育,增强教学内容的适切性,并持续完善和优化国家性教育政策,包括准确定位学校性教育政策内容、改进学校性教育政策的执行方式、加强学校性教育政策的协同效力等。
指南
洪涝灾害灾后学校卫生防疫技术指南
吴双胜, 苏健婷, 董彦会, 徐文婕, 夏志伟, 陈东妮, 李述刚, 宋逸, 郭欣, 杨鹏
2023, 44(11): 1606-1609. doi: 10.16835/j.cnki.1000-9817.2023.11.002
摘要(176) HTML (90) PDF(38)
摘要:
洪涝灾害是较为常见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可导致环境破坏、水源污染、食品污染、病媒生物孳生、传染病流行等卫生防疫方面的风险点。综合参考《洪涝灾区环境卫生处置与预防性消毒指引》《洪涝灾害灾后卫生防疫工作技术方案》等防疫技术文件,以及国内外最新研究进展,制定了该指南。指南主要介绍洪涝灾区受灾学校及师生个体需要采取的关键措施,以期为指导洪涝灾区学校卫生防疫工作、保护师生健康安全和保障教育教学秩序提供借鉴和参考。
专题笔谈
日本营养教师制度对中国推进学校营养及健康教育的启示
陈济丽, 朱丽燕, 于洁, 张冠超, 杨敏
2023, 44(11): 1610-1613. doi: 10.16835/j.cnki.1000-9817.2023.11.003
摘要(204) HTML (99) PDF(44)
摘要:
通过深入探讨日本营养教师的职务内容、配置情况、培养途径、取得成效及遇到的问题,探索将学校营养及健康教育融入中国健康教育师资和课程体系及健康促进工作中的方法,引导师生树立正确健康观、提升健康素养和养成健康生活方式,以期为中国建设营养与健康学校提供建议,并对中国未来营养及健康教育的发展提供有益参考。
全面性教育视域下的学校性教育专栏
基于文本分析的中国学校性教育政策结构探究
马骋, 毛菊
2023, 44(11): 1614-1617. doi: 10.16835/j.cnki.1000-9817.2023.11.004
摘要(186) HTML (117) PDF(39)
摘要:
  目的  探究中国学校性教育政策的结构状况,为学校性教育政策的效力发挥和优化发展提供参考。  方法  以45份国家层面发布的学校性教育相关的政策性文件为样本,构建“政策目标—政策工具”分析框架对其进行内容分析。  结果  政策目标方面,学校性教育政策重视教育方式指导(32.76%),轻视教育效果评价(5.17%)、师生权益保障(5.17%),忽视教育环境创设(0);政策工具方面,学校性教育政策常用命令性工具(59.45%),多用能力建设工具(29.71%),而少用系统变革工具(2.70%)和激励性工具(0);“政策目标—政策工具”的适配性方面,学校性教育政策集中在运用命令性工具以实现教育方式指导(68.42%)、教育过程管理(54.55%)、学生素养提升(38.46%)、教育资源开发(37.50%)等方面的政策目标,而普遍缺失运用系统变革工具和激励性工具以实现教育效果评价、师生权益保障、学生素养提升和社会综合治理等方面的政策目标。  结论  学校性教育政策在政策目标定位和政策工具选择及其二者的交叉适配方面有一定偏差,需进一步改进。
幼儿园及中小学教师性教育经历及影响因素
李佳洋, 刘文利, 李依洋
2023, 44(11): 1618-1621. doi: 10.16835/j.cnki.1000-9817.2023.11.005
摘要(212) HTML (99) PDF(44)
摘要:
  目的  了解教师性教育经历、态度和实践现状,为开展教师性教育培训、提升教师性教育教学能力提供依据。  方法  于2021年9—10月,通过问卷星程序在互联网平台收集全国范围内的幼儿及中小学教师有效数据2 146份进行描述统计,并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探究教师性教育行为的影响因素。  结果  教师早期家庭和学校性教育经历不足(22.51%,46.55%),女性教师曾经接受性教育的比例(20.44%,41.67%)高于男性教师(2.05%,4.90%)。目前47.53%的教师所任教的幼儿园或中小学校未开展性教育,开展性教育的授课内容主要集中在生殖健康与身体发育领域;幼儿园和中小学校性教育教学多以融合于其他学科的形式进行(64.48%,47.83%)。教师接受家庭性教育和学校性教育、学生性话题沟通意愿、教师性问题解答信心均与教师讲授性教育呈正相关(OR值分别为1.59,1.37,1.67,1.67,P值均 < 0.01)。  结论  教师性教育教学能力不足,学校性教育不能满足学生的发展需求。应积极为教师提供性教育培训,提升其性问题解答信心,有助于提升其性教育教学动力。
四至六年级小学生身体意象教育课程干预效果分析
徐海燕, 宋子豪, 刘伟明, 苟萍
2023, 44(11): 1622-1625. doi: 10.16835/j.cnki.1000-9817.2023.11.006
摘要(218) HTML (99) PDF(44)
摘要:
  目的  分析四~六年级学生身体意象教育课程对青春早期学生身体意象的影响,为学生在青春期拥有积极的身体意象提供教学实践研究证据。  方法  在成都市选择1所小学为实验学校,开设6个专题,每个专题1个课时,每个课时40 min,平均1.5周完成1个专题的身体意象教育课程(青春期身体变化、价值观、体貌、性别多样性表达、多元化审美等),另1所在学区条件、学校规模与性质、师资与教学环境等方面基本同质,且没有开设身体意象教育课程的学校为对照学校。采用整群抽样方法,于2023年4—5月使用身体意象状态量表对两所学校的四至六年级全体学生进行前测、后测调查。  结果  实验学校和对照学校学生身体意象前测总分分别是(34.99±8.72)和(35.74±8.57),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29,P>0.05)。后测总分分别是(37.09±10.40)和(35.70±8.78),实验学校前后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5.70,P < 0.01),对照学校前后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13,P>0.05)。实验学校和对照学校不同体质量指数(BMI)分组学生身体意象前后测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值分别为16.01,7.19,9.64,5.30,P值均 < 0.01)。  结论  青春早期身体意象教育课程有助于改善学生身体满意度。应在校园中尽早开展相关课程教育,以便学生在青春早期形成积极的身体意象。
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
西藏部分地区幼儿体质健康状况及相关因素分析
陈婷, 梁蒙, 王佳娟, 赵昕, 程红, 杜文娟, 孙睿哲
2023, 44(11): 1626-1630. doi: 10.16835/j.cnki.1000-9817.2023.11.007
摘要(184) HTML (89) PDF(55)
摘要:
  目的  探讨西藏地区幼儿体质健康状况及影响因素,旨在为促进西藏地区幼儿体质良性发展提供科学依据和理论基础。  方法  数据来源于2013—2014和2019—2020年西藏国民体质监测幼儿部分(3~6岁),共1 521名幼儿纳入研究进行问卷调查及体质测试,测试内容包括身体形态及身体素质指标。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单因素方差分析比较不同组别幼儿体质指标间的差异,采用χ2检验和二元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影响幼儿体质健康的因素。  结果  西藏地区3~6岁幼儿体质总合格率为79.75%,其中优秀、良好、合格和不合格构成比分别为3.16%,15.12%,61.47%,20.25%。健康体重幼儿体质优秀率(3.74%)、良好率(17.47%)均高于其他幼儿,超重幼儿体质合格率(69.03%)均高于肥胖(55.88%)和健康体重幼儿(60.68%)(χ2=53.56,P < 0.01)。藏族幼儿体质优秀率(3.69%)、良好率(17.13%)均高于同海拔汉族(0.74%,5.88%),不合格率(16.97%)低于汉族(35.29%)(χ2=53.71,P < 0.01);藏族幼儿体重、胸围、各皮褶厚度、体脂率、网球掷远、双脚连续跳、坐位体前屈及走平衡木的成绩均高于汉族,安静心率和立定跳远成绩均低于汉族(t值分别为2.72,10.95,9.66,3.68,3.88,8.04,3.56,8.70,-4.39,-4.40,P值均 < 0.01)。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藏族(OR=2.29)、母乳喂养(OR=1.51)、每天室外运动时长30~90 min(30~ < 60 min:OR=2.03;60~90 min:OR=2.22)与幼儿体质健康呈正相关(P值均 < 0.05)。  结论  西藏地区3~6岁幼儿体质总合格率较低,民族、婴儿期喂养方式、每天室外运动时长均为西藏地区幼儿体质的相关因素。应积极采取针对性措施,促进幼儿的持续健康发展。
海南省696名小学生饮奶行为及其对骨密度的影响
钟成望, 杨斌, 冯棋琴, 赵婵娟, 郭静悦, 张滔, 程秋云, 张帆
2023, 44(11): 1631-1635. doi: 10.16835/j.cnki.1000-9817.2023.11.008
摘要(197) HTML (108) PDF(29)
摘要:
  目的  了解海南省小学生的饮奶行为及其骨密度水平,并探究骨密度与饮奶行为的相关性,为促进儿童青少年骨骼的健康发育提供科学依据。  方法  于2021年11月,采用分层整群随机抽样方法,分别从海南省三亚市和白沙县抽取三至五年级696名小学生进行调查,包括人口学特征、奶及奶制品的摄入情况、不良饮食行为、身体活动和睡眠情况,采用双能X线骨密度测量仪测量学生右侧前臂远端1/3处的骨密度。采用t检验比较不同饮奶行为小学生的骨密度,采用多元线性回归分析饮奶量与骨密度的相关性。  结果  有25.3%小学生每日饮奶,13.9%小学生日均饮奶量≥300 g。小学生右侧前臂远端1/3处的骨密度平均为(0.237±0.041)g/cm2。每日饮奶组的小学生骨密度大于非每日饮奶组[(0.250±0.037)(0.204±0.034)g/cm2t=15.00,P < 0.01],日均饮奶量≥300 g的小学生骨密度大于日均饮奶量 < 300 g的学生[(0.284±0.036)(0.229±0.037)g/cm2t=13.48,P < 0.01]。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显示,小学生日均饮奶量与骨密度呈正相关(β=0.020,t=21.46,P < 0.01)。  结论  小学生饮奶状况不佳,饮奶行为对骨密度有积极影响。应进行有效的饮奶干预促进儿童骨骼发育。
累积生态风险对河南省大学生健康危险行为的影响
胡万里, 陈志伟, 秦宏展, 娄文慧, 娄晓民, 吴翠平
2023, 44(11): 1636-1640. doi: 10.16835/j.cnki.1000-9817.2023.11.009
摘要(191) HTML (115) PDF(28)
摘要:
  目的  了解河南省大学生健康危险行为流行现状,深入分析累积生态风险对大学生健康危险行为的影响作用,为促进青少年健康发展提供科学依据。  方法  采用分层整群抽样的方法,于2023年4—6月以河南省6所高校的9 743名大学生为研究对象,使用大学生累积生态风险量表和中国城市青少年健康相关行为调查问卷(大学版)进行问卷调查。采用描述性统计分析、χ2检验和二元Logistic回归对数据进行分析。  结果  河南省大学生不健康饮食行为、不健康减肥行为、缺乏运动行为、日常危险行为、不良情绪、现在吸烟行为、现在饮酒行为、网络成瘾、危险性行为报告率分别为40.2%,39.5%,76.0%,13.7%,28.1%,11.3%,29.7%,5.9%,2.2%。其中,不良情绪、现在吸烟、现在饮酒、危险性行为、日常危险行为报告率,男生均高于女生(χ2值分别为44.00,995.20,902.49,121.95,103.09,P值均 < 0.05);不健康饮食、不健康减肥、缺乏运动行为报告率,女生均高于男生(χ2值分别为107.59,13.01,145.83,P值均 < 0.05)。累积生态风险与总体健康危险行为呈正相关,累积生态风险指数每提高1个单位,大学生发生健康危险行为的风险提高48%。  结论  河南省大学生健康危险行为较为普遍。应倡导健康的生活方式,降低累积生态风险,减少健康危险行为的发生,促进青少年健康发展。
基于成分等时替代法建立青少年肥胖干预模型
冯展鹏, 谭思洁, 刘焱, 宋云峰, 张国俊, 张晨, 张小刚
2023, 44(11): 1641-1644. doi: 10.16835/j.cnki.1000-9817.2023.11.010
摘要(228) HTML (117) PDF(43)
摘要:
  目的  探讨体力活动(PA)、久坐(SB)和睡眠(SLP)之间等时替代与体质量指数(BMI)、腰围(WC)、体脂率(FAT)的关系,为控制青少年肥胖提供有效措施。  方法  2022年5—8月在天津市第三十二中学和滨湖中学招募12~15岁青少年193名,使用常规测试方法测量受试者的身高、体重并计算BMI;采用三维加速度计(ActiGraph GT3X+)测量受试者的PA、SB和SLP。  结果  15 min的等时替代结果发现,增加中高强度身体活动(MVPA)时间并减少其他活动时间时,BMI-Z减少0.17~0.22个单位、WC-Z减少0.16~0.20个单位、FAT-Z减少0.17~0.22个单位;MVPA与SLP、SB、低强度身体活动(LPA)之间的替代具有明显的不对称性;MVPA替代SB产生的效用>MVPA替代SLP产生的效用>MVPA替代LPA产生的效用;MVPA替代其他行为在MVPA时间增加5 min时最大(0.06~0.08个单位)。  结论  MVPA在青少年肥胖的控制中起到不可替代的作用,在减少SB时间的同时应该增加MVPA时间,保证每天不低于55 min的MVPA时间才能有效控制肥胖。
心理卫生
青少年社会适应能力与体育锻炼及心理健康的交叉滞后分析
秦国阳, 贾巍, 秦勇
2023, 44(11): 1645-1649. doi: 10.16835/j.cnki.1000-9817.2023.11.012
摘要(199) HTML (180) PDF(42)
摘要:
  目的  探讨青少年社会适应能力与体育锻炼及心理健康之间的作用机制,为促进青少年社会适应能力提升及身心健康发展提供理论依据。  方法  采用整群随机抽样方法,于2021年9月(T1)、2022年1月(T2)和2022年6月(T3)对山东省济南市1 163名中小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体育锻炼及心理健康水平进行纵向追踪调查数据,通过交叉滞后分析青少年社会适应能力、体育锻炼与心理健康的关系。  结果  青少年体育锻炼和心理健康在T1、T2、T3上的性别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Z值分别为-3.83,-3.43,-4.59;-12.45,-8.93,-8.72,P值均 < 0.01),且男生体育锻炼和心理健康水平均优于女生;而社会适应能力(T1、T2、T3)的性别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Z值分别为-0.79,-1.19,-1.34,P值均>0.05)。青少年在社会适应能力、体育锻炼和心理健康上存在稳定、同步的正相关性(r=0.18~0.67,r=0.12~0.68,P值均 < 0.01);青少年体育锻炼、心理健康均可以跨时间预测社会适应能力(βT1-T2值分别为0.25,0.13;βT2-T3值分别为0.25,0.06,P值均 < 0.05),且心理健康在体育锻炼对社会适应能力的影响路径上存在中介效应(β=0.14,P < 0.05)。  结论  青少年体育锻炼、心理健康与社会适应能力之间存在纵向因果关系。应加强青少年体育锻炼、提高青少年心理健康水平,从而有效提升青少年社会适应水平。
医学生手机依赖焦虑症状与不确定心理压力的关联
沈心语, 薛炀润, 徐朝雨, 薛凯文, 吕慧, 李雪芳, 王威
2023, 44(11): 1650-1654. doi: 10.16835/j.cnki.1000-9817.2023.11.013
摘要(206) HTML (95) PDF(42)
摘要:
  目的  探讨医学生手机依赖和焦虑症状的交互作用及其与不确定心理压力的关联,为减少医学生不确定心理压力及开展干预提供参考。  方法  采用分层整群随机抽样法,于2022年11—12月抽取徐州医科大学共2 085名医学生,采用智能手机成瘾量表简版(SAS-SV)、广泛性焦虑障碍量表(GAD-7)和不确定压力量表进行问卷调查。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医学生手机依赖和焦虑症状对不确定心理压力的影响,并采用相乘和相加交互作用模型分析其交互作用。  结果  医学生不确定心理压力的检出率为26.2%。在调整性别、性取向等混杂因素后,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手机依赖和焦虑症状均与医学生不确定心理压力有关联[OR(95%CI)值分别为4.05(3.22~5.10)和9.80(6.84~14.03),P值均 < 0.05]。交互作用分析结果显示,手机依赖和焦虑对不确定心理压力无相乘交互作用,但具有相加交互作用[OR(95%CI)=39.59(24.60~62.74),RERI(95%CI)=26.68(8.07~45.28), AP(95%CI)=0.67(0.48~0.87), S(95%CI)=3.24 (1.73~6.08),P值均 < 0.05]。  结论  医学生的手机依赖和焦虑症状与不确定心理压力相关且具有协同作用。降低医学生手机依赖程度同时缓解其焦虑情绪,对于减少不确定心理压力的发生可能具有积极作用。
台州市中学生抑郁焦虑症状现状及其与学业负担的关系
王子瑶, 陈潇潇, 林海江, 张伟, 杨玉婷, 王婷婷, 王静夷, 付朝伟
2023, 44(11): 1655-1659. doi: 10.16835/j.cnki.1000-9817.2023.11.014
摘要(247) HTML (149) PDF(50)
摘要:
  目的  了解台州市中学生抑郁和焦虑症状及其与学业负担的关系,为制定更有针对性的心理干预措施提供理论依据。  方法  于2022年9—11月,运用多阶段整群抽样方法,从台州市5个区县的30所中学抽取初一到高三学生共8 128名完成问卷星平台的在线调查。采用青少年学习压力量表(ESSA)测量中学生学习压力情况,儿童抑郁量表(CDI)和广泛性焦虑量表(GAD-7)分别用于筛查抑郁和焦虑症状。采用Logistic回归模型对中学生学业负担与抑郁和焦虑症状之间的关系进行分析。  结果  台州市中学生抑郁和焦虑症状检出率分别为19.3%和11.1%。中学生学习压力量表平均得分为(52.8±11.5)分;课外辅导班和兴趣班门数平均 < 1门,课外班每天平均时长 < 1 h;人均每天用3.6 h写学校老师布置的作业,写家长、补习班布置作业 < 1 h;30.0%的学生学习日可自由支配时间≤0.5 h,28.5%的学生周末可自由支配时间≤2 h,30.8%的学生认为自己成绩较差。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在控制一般人口学变量后,学习压力量表得分更高、参与更多课外辅导班和兴趣班、学习日和周末写学校老师布置作业的时间更长、学习日和周末写家长和补习班布置作业的时间更长、学习日和周末上与课业有关的校外辅导班的时间更长、学习日和周末上与课业无关的兴趣班的时间更长、学习日可自由支配的时长≤0.5 h、周末可自由支配的时长≤2 h、成绩状况较差的中学生,存在抑郁和焦虑症状的风险更高(OR值分别为1.09,1.07,1.08,1.05,1.04,1.08,1.08,1.08,1.06,1.09,1.07,1.47,1.34,2.84;1.08,1.06,1.08,1.04,1.03,1.05,1.05,1.05,1.05,1.07,1.06,1.48,1.23,1.75,P值均 < 0.05);成绩状况一般的中学生仅存在抑郁症状的风险更高(OR=1.34,P < 0.01)。  结论  学业负担对台州中学生的抑郁和焦虑症状存在负面影响。应减轻中学生的学业负担,改善其心理健康状况。
父亲情绪症状与学龄前儿童情绪行为问题的关联
陈锐, 汪小燕, 殷刚柱, 孙瑜, 邵子瑜
2023, 44(11): 1660-1664. doi: 10.16835/j.cnki.1000-9817.2023.11.015
摘要(166) HTML (62) PDF(38)
摘要:
  目的  探讨父亲情绪症状与学龄前儿童情绪行为问题的关联,为学龄前儿童情绪行为问题的预防与干预提供参考。  方法  采取多阶段分层抽样方法,于2023年2—4月从合肥市分别抽取2县2区2开发区,每县/区/开发区抽取2所幼儿园,共抽取12所幼儿园3 672名3~6岁儿童及其父亲为研究对象,父亲填写抑郁—焦虑—压力量表(DASS-21),母亲填写儿童心理行为发展问卷(SDQ),建立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父亲情绪症状与学龄前儿童情绪行为问题的关联。  结果  学龄前儿童心理行为问题检出率为18.65%,父亲压力、焦虑、抑郁症状的检出率分别为4.82%,10.05%,6.64%。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显示,调整相关混杂因素后,父亲有压力、焦虑和抑郁等负面情绪时,其子代情绪行为问题异常检出率均高于父亲无负面情绪组(OR=1.77~2.13,P值均 < 0.01);父亲有压力症状与男童情绪行为问题的风险增加相关,父亲有焦虑症状、抑郁症状与男童、女童情绪行为问题风险增加均相关(OR=1.45~2.69, P值均 < 0.05);父亲有压力症状与一孩情绪行为问题的风险增加相关,父亲有焦虑症状、抑郁症状与一孩、二孩及以上情绪行为问题风险增加均相关(OR=1.81~2.49,P值均 < 0.05)。  结论  父亲负面情绪症状是学龄前儿童情绪行为问题的重要相关因素。对父亲负面情绪症状进行早期发现和针对性的干预,可能有益于学龄前儿童情绪行为问题的防控。
手机成瘾和焦虑症状在大学生儿童期心理虐待与抑郁症状关联中的作用
潘志银, 童嘉妮, 熊佳节, 华龙, 费苏海, 余越, 储营虎, 李宁, 刘镇锋, 许淼, 常微微, 陈燕, 朱丽君, 姚应水, 金岳龙
2023, 44(11): 1665-1669. doi: 10.16835/j.cnki.1000-9817.2023.11.016
摘要(243) HTML (102) PDF(50)
摘要:
  目的  探讨手机成瘾与焦虑症状在大学生儿童期心理虐待和抑郁症状之间的作用,为提高大学生心理健康水平提供依据。  方法  于2023年2—5月,采取分层随机抽样的方法,选取安徽省芜湖市1所高校大一至大三的学生1 799名,采用2项患者健康问卷(PHQ-2)、儿童心理虐待量表(CPMS)、大学生手机成瘾倾向量表(MPATS)和2项一般焦虑症(GAD-2)进行问卷调查。分析各研究变量之间的相关性,并探讨手机成瘾与焦虑症状的链式中介效应。  结果  大学生抑郁症状检出率为9.7%,儿童期心理虐待检出率为28.6%。抑郁症状与儿童期心理虐待、手机成瘾、焦虑症状均呈正相关(r值分别为0.28,0.32,0.27),儿童期心理虐待与手机成瘾、焦虑症状均呈正相关(r值分别为0.29,0.71),手机成瘾与焦虑症状呈正相关(r=0.30)(P值均 < 0.01)。儿童期心理虐待能有效预测抑郁症状、手机成瘾和焦虑症状(β值分别为0.08,0.06,0.66,P值均 < 0.01);手机成瘾、焦虑症状在儿童期心理虐待和抑郁症状之间存在链式中介效应(效应量占25.27%,P < 0.05),总间接中介效应占总效应的比例为72.44%。  结论  手机成瘾与焦虑症状在儿童期心理虐待和抑郁症状之间具有链式中介作用。关注大学生儿童期心理虐待、手机成瘾行为和焦虑情绪可能有助于预防大学生抑郁症状的发生。
高海拔地区藏族青少年社交焦虑状况及其与睡眠时长关系
孙鹏, 马明坤, 张银玲, 扎西郎措
2023, 44(11): 1670-1673. doi: 10.16835/j.cnki.1000-9817.2023.11.017
摘要(127) HTML (82) PDF(29)
摘要:
  目的  了解高海拔地区10~15岁藏族青少年社交焦虑状况及其与睡眠时长之间的关联,为高海拔地区藏族青少年社交焦虑预防和心理健康干预提供参考和帮助。  方法  采用分层随机整群抽样的方法,于2022年4—6月选取西藏拉萨、昌都、那曲地区2 426名藏族青少年进行基本人口学信息、社交焦虑及睡眠状况的调查,并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的方法分析两者之间的关联。  结果  高海拔地区10~15岁藏族青少年社交焦虑平均得分为(6.51±4.32)分,社交焦虑检出率为5.23%;睡眠持续时长平均为(7.42±1.18)h/d。在不同性别、是否超重肥胖、是否体力活动充足、是否睡眠充足方面相比较,藏族青少年社交焦虑检出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值分别为19.44,14.39,7.83,7.21,P值均 < 0.05)。调整相关变量后,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男生睡眠不足(OR=2.91,95%CI=1.82~4.61),女生睡眠不足(OR=3.51,95%CI=2.01~6.04),总体睡眠不足(OR=3.12,95%CI=1.91~4.58)与藏族青少年社交焦虑的发生呈正相关(P值均 < 0.01)。  结论  高海拔地区藏族青少年社交焦虑状况不容乐观,社交焦虑与睡眠不足存在正相关关联。应保证充足的睡眠持续时长,以降低高海拔地区藏族青少年社交焦虑的发生。
山东省中小学生睡眠与心理健康的相关性
裴亚兴, 王雪纯, 孔令敏, 冉晓妤, 魏梦珂, 高杰
2023, 44(11): 1674-1678. doi: 10.16835/j.cnki.1000-9817.2023.11.018
摘要(200) HTML (110) PDF(48)
摘要:
  目的  了解山东省青少年睡眠与心理健康状况及其相关性,为青少年身心健康管理提供依据。  方法  于2023年2—3月,采用多阶段分层随机整群抽样法,在山东省抽取济南、青岛、潍坊3个市,每市分别抽取1个城区和1个乡镇,在城区和乡镇分别抽取1所初中和1所高中,再从各学校各年级中随机抽取4个班,以班内所有学生为调查对象,共3 667人,采用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量表(PSQI)简表和中国中学生心理健康量表(MMHI-60)进行问卷调查。  结果  山东省青少年睡眠不足的发生率为37.44%,心理问题检出率为46.41%。青少年心理可分为4个潜类别:心理免疫组(39.6%)、心理低危组(12.2%)、心理中危组(13.2%)和心理高危组(35.0%)。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性别、学段、睡眠时间和睡眠质量是心理潜类别的相关因素(OR=1.39~9.55,P值均 < 0.05);以心理免疫组为参照,睡眠不足和睡眠质量差的青少年更倾向归于心理低、中、高危组。  结论  山东省青少年睡眠与心理健康状况不容乐观。综合防控心理问题需要关注青少年睡眠状况。
青少年社会生态学风险因素评定简短问卷信效度评价及应用
王娇娇, 张一, 谢阳, 张新宇, 张向林, 万宇辉, 陶芳标
2023, 44(11): 1679-1682. doi: 10.16835/j.cnki.1000-9817.2023.11.019
摘要(212) HTML (104) PDF(35)
摘要:
  目的  研制青少年社会生态学风险因素评定简短问卷,评价其信效度,为青少年累积生态风险因素暴露评定体系的构建提供资料和证据支持。  方法  采用多阶段整群随机抽样方法,于2021年10—12月抽取深圳市、郑州市、徐州市、南昌市、沈阳市、太原市、昆明市、重庆市等8个地市共22 868名青少年进行问卷调查。基于条目分析筛选、探索性因子分析、信效度评价等多种方法,利用沈阳、太原、昆明、重庆4个地区共10 838名青少年行为健康调查数据对原始问卷条目进行筛选;同时根据深圳市、郑州市、徐州市、南昌市4个地区共12 030名参与者相关监测资料评价其预测效度。  结果  通过对原始问卷条目分析及筛选,得出由25个条目构成的青少年社会生态学风险因素评定简短问卷,涵盖个人、家庭、学校、社区、政策、时间、文化7个维度,方差累积贡献率为54.95%,其Cronbach α系数为0.79,分半系数为0.70。相较于低累积生态风险暴露的儿童青少年,高风险组的儿童青少年发生吸烟(OR=4.05,95%CI=2.78~5.92)、饮酒(OR=3.47,95%CI=2.86~4.19)、自杀意念(OR=8.85,95%CI=7.68~10.21)、自杀计划(OR=8.85,95%CI=7.27~10.78)、自杀未遂行为(OR=8.86,95%CI=6.67~11.78)的可能性更高(P值均 < 0.05);对性别分层后,累积生态风险暴露水平与上述行为间的正相关仍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 < 0.05)。  结论  青少年社会生态学风险因素评定简短问卷信效度较好,且预测效度良好,未来可在研究社会生态风险因素领域推广使用。
妒慕倾向在大学生社交网站上行社会比较与抑郁间的纵向中介作用
金童林, 乌云特娜, 高佳鑫
2023, 44(11): 1683-1687. doi: 10.16835/j.cnki.1000-9817.2023.11.020
摘要(168) HTML (86) PDF(34)
摘要:
  目的  探讨妒慕倾向在大学生社交网站上行社会比较与抑郁间的纵向中介作用,以期为大学生抑郁情况的改善提供参考依据。  方法  采用整群方便抽样法抽取内蒙古自治区、甘肃、江苏、河南、福建、黑龙江和辽宁省7个省、自治区的7所本科院校1 487名大学生纳入研究。2019年9月(T1)、10月(T2) 和11月(T3) 的每月中旬3个时间点抽取样本,进行为期3个月的纵向追踪调查研究。调查内容包括社交网站上行社会比较、妒慕倾向和抑郁。采用SPSS 25.0软件进行相关分析、缺失值处理、共同方法偏差检验和方差分析,采用Mplus 8.3软件进行验证性因素分析和纵向中介效应检验。  结果  T1、T2、T3调查大学生抑郁的检出率分别为3.6%,4.2%和2.8%。T1、T2、T3大学生社交网站上行社会比较(2.81±0.94,2.69±0.99,2.47±1.06)、妒慕倾向(1.97±0.75,1.87±0.74,1.76±0.75)及抑郁(1.81±0.66,1.74±0.65,1.68±0.69)均表现出下降趋势,且三者测量时间的主效应均有统计学意义(F=71.97,η2=0.050;F=57.84,η2=0.040;F=39.64,η2=0.030;P值均 < 0.01)。T1社交网站上行社会比较显著预测T2妒慕倾向,T1社交网站上行社会比较显著预测T3抑郁,T2妒慕倾向显著预测T3抑郁(β值分别为0.25,0.10,0.55,P值均 < 0.01),中介效应占总效应的58.3%。  结论  大学生社交网站上行社会比较通过妒慕倾向间接影响抑郁。应通过对大学生妒慕倾向的积极有效干预进而降低抑郁水平。
应激性生活事件在睡眠时型与青少年抑郁情绪间的中介作用
余新连, 赵习存, 代欣月, 朱桂君, 徐莹
2023, 44(11): 1688-1691. doi: 10.16835/j.cnki.1000-9817.2023.11.021
摘要(207) HTML (101) PDF(46)
摘要:
  目的  使用纵向中介模型探究应激性生活事件作为中介变量时,睡眠时型与抑郁情绪之间的内在关联机制,为预防青少年抑郁情绪提供参考依据。  方法  在2022年3月(T1)和10月(T2),以慕尼黑睡眠时型问卷(MCTQ)、青少年生活事件量表(ASLEC)和流调中心用抑郁量表(CES-D)为调查工具,对四川眉山某中学的初一、初二年级1 251名中学生进行追踪研究,共收集到2个时点的睡眠时型、应激性生活事件、抑郁情绪数据。  结果  在T1时青少年抑郁情绪检出率为22.5%,在T2时抑郁情绪检出率为27.0%;在同一时间点,睡眠时型、应激性生活事件以及抑郁情绪之间均呈正相关(r=0.06~0.69,P值均 < 0.05)。交叉滞后模型结果显示,早期的睡眠时型可以预测后期的抑郁情绪(β=0.53,P < 0.05),早期的抑郁情绪也能够显著预测后期的睡眠时型(β=0.01,P < 0.01);纵向中介模型分析表明,T1睡眠时型不仅可以直接影响T2抑郁情绪(直接效应值为1.421,95%CI=0.985~1.858),还可以通过T2应激性生活事件的中介作用影响T2抑郁情绪(间接效应值为1.268,95%CI=0.810~1.726)(P值均 < 0.05);尽管T1抑郁情绪可以直接预测T2睡眠时型(直接效应值为0.025,95%CI=0.017~0.032,P < 0.05),但不能够通过T2应激性生活事件的部分中介作用预测T2睡眠时型(间接效应值为-0.001,95%CI=-0.006~0.004,P>0.05)。  结论  睡眠时型不仅可以直接纵向预测青少年的抑郁情绪,同时也能通过应激性生活事件的纵向中介作用间接影响青少年的抑郁情绪。青少年应养成早睡早起的生活习惯,并提高对应激性生活事件的应对能力,降低抑郁情绪的发生,提高心理健康水平。
有氧踏板操对轻度睡眠障碍女大学生睡眠质量及能量代谢的影响
刘梦蕊, 王昊, 张艺帆, 唐东辉
2023, 44(11): 1692-1696. doi: 10.16835/j.cnki.1000-9817.2023.11.022
摘要(148) HTML (78) PDF(23)
摘要:
  目的  探讨有氧踏板操对女大学生睡眠质量的干预效果, 为改善女大学生睡眠质量提供新的视角和途径。  方法  于2020年秋季学期在北京师范大学进行招募, 通过问卷筛选出41名轻度及以上睡眠障碍女大学生为研究对象, 随机分为实验组(29名)和对照组(12名)。于10-12月, 实验组进行为期8周, 每周3次, 55 min/次的有氧踏板操运动干预, 对照组不进行任何运动干预; 两组在相同时间内保持原有的学习生活习惯, 不额外增加体力活动。采用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量表(PSQI)、便携式睡眠监测仪从主客观两方面评估受试者睡眠质量的各项指标, 三轴加速度计和站立式人体成分分析仪观测能量代谢的变化。  结果  与实验前相比, 运动干预后实验组主观监测指标中睡眠质量(1.24±0.43, 0.86±0.58)、睡眠效率(0.66±0.67, 0.07±0.25)、睡眠障碍(1.24±0.51, 1.03±0.18)、日间功能障碍因子(1.90±0.86, 1.48±0.82)和PSQI总分(7.21±1.85, 5.66±2.09)均改善(t值分别为3.64, 4.63, 2.27, 2.36, 3.29, P值均 < 0.05);客观监测指标中睡眠清醒比减少(25.54±7.86, 20.85±5.13)、深睡比(31.79±12.20, 38.32±10.19)和睡眠效率(73.99±7.91, 78.68±5.12)增加(t值分别为-2.12, -2.39, -2.21, P值均 < 0.05)。中高强度有氧踏板操干预后, 实验组瘦体重[(38.55±2.95, 39.07±2.94) g]和基础代谢率[(1257.45±41.14, 1262.66±42.22) kcal]增加(F值分别为5.95, 3.49, P值均 < 0.05)。有氧踏板操总能量消耗与主观睡眠质量、睡眠效率均呈负相关(r值分别为-0.26, -0.44, P值均 < 0.05)。  结论  8周有氧踏板操干预可以有效改善睡眠障碍女大学生的睡眠质量。应积极促进女大学生科学规律的有氧运动, 改善其睡眠质量和能量代谢。
小学生心理压力源评价问卷编制及信效度分析
童敏, 王莉, 麦合力亚克孜·吐尔孙尼亚孜, 卢艳, 张淑敏, 史慧静
2023, 44(11): 1697-1701. doi: 10.16835/j.cnki.1000-9817.2023.11.023
摘要(219) HTML (78) PDF(41)
摘要:
  目的  编制小学生心理压力源评价问卷并进行信效度评价, 为小学生心理压力源评估提供有效的测评工具。  方法  2020年11月采用方便抽样法对上海市嘉定区10名小学生开展半结构式访谈, 通过文献综述、半结构式访谈、专家咨询等, 形成59个问题条目; 2021年3月, 选取上海市嘉定区和静安区的138名小学生进行预调查, 经条目筛选和平行分析后形成正式问卷。2021年4-5月采用分层整群抽样, 对上海市嘉定区5所小学的四、五年级1 618名在校生进行调查, 以进一步检验问卷的信效度。  结果  小学生心理压力源评价问卷最终包含22个条目, 分为学习压力、自我身心压力、家庭压力和人际交往压力4个维度。内部一致性检验结果显示, 问卷总的Cronbach α系数为0.904, 各维度的Cronbach α系数为0.689~0.803;总的Guttman分半信度为0.885, 各维度的Guttman分半信度为0.582~0.732。验证性因子分析结果显示, 问卷χ2/df= < 4.00, RMSEA < 0.08, TLICFI均>0.80。利用ROC曲线评估问卷的临界值为31分, 此时曲线下面积为0.783, 灵敏度和特异度分别为71.43%, 73.39%, 阳性预测值和阴性预测值分别为23.26%, 95.79%。  结论  编制的小学生心理压力源评价问卷具有良好的信效度, 可作为小学生心理压力源的评估工具。
五禽戏对阈下抑郁女大学生心理状态及前额叶氧合血红蛋白的影响
李科, 杨昆鹏, 张姗姗
2023, 44(11): 1702-1707. doi: 10.16835/j.cnki.1000-9817.2023.11.024
摘要(148) HTML (90) PDF(21)
摘要:
  目的  观察动静结合式五禽戏对阈下抑郁(SD)女大学生心理状态及前额叶氧合血红蛋白的影响, 以期为SD大学生干预方案的优化提供证据。  方法  整群随机选择重庆第二师范学院2021-2022学年2个学期大三年级SD女大学生72人, 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观察1组、观察2组, 对照组进行常规心理干预, 1次/周, 30 min/次; 观察1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进行五禽戏锻炼, 2次/d, 约30 min; 观察2组在对照组和观察1组基础上进行动静结合式五禽戏锻炼, 即五禽戏动态锻炼配合五禽戏的运动性引导想象训练, 20 min/d; 3组均干预12周。观察干预前后女大学生的中文版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24)、阈下抑郁量表(STDS)、症状自评量表(SCL-90)得分, 采集血清γ-氨基丁酸(GABA)和血浆促肾上腺皮质激素(ACTH), 并通过近红外脑功能成像(fNIRS)检测前额叶氧合血红蛋白(Oxy-Hb)浓度。  结果  干预后, 观察2组HAMD-24、STDS评分(11.33±1.29, 53.08±2.31)均低于对照组和观察1组(18.27±2.02, 73.60±4.05;15.19±1.92, 64.58±2.69), 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值分别为8.64, 11.85, P值均 < 0.05)。观察2组SCL-90量表中躯体化、人际关系敏感、抑郁、焦虑、敌对、精神病性6个维度得分均低于其余两组, 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值分别为3.68, 9.83, 10.37, 5.85, 3.05, 7.46, P值均 < 0.05)。观察2组血浆ACTH均低于其余两组, Oxy-Hb峰值浓度均高于其余两组(F值分别为3.27, 6.08, P值均 < 0.05);观察2组血清GABA水平高于对照组(P < 0.05), 但与观察1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动静结合式五禽戏训练可以改善阈下抑郁女大学生心理状态, 缓解抑郁症状, 其机制可能与动静结合式五禽戏提高阈下抑郁女大学生前额叶氧合血红蛋白有关联。
生长发育与健康监测
儿童青少年体格发育指标与20 m往返跑成绩的关联
王熙, 王娇娇, 张强, 许韶君, 孙健, 伍晓艳, 邱燚, 郑世杰, 张新东
2023, 44(11): 1708-1712. doi: 10.16835/j.cnki.1000-9817.2023.11.025
摘要(214) HTML (97) PDF(51)
摘要:
  目的  探讨儿童青少年体格发育指标与20 m往返跑(20 m SRT)成绩间的关联, 为促进儿童青少年健康发展提供科学依据。  方法  采用方便抽样方法, 于2019年4-5月按照街道、学校类型在深圳市宝安区抽取3 192名中小学生, 通过体格测量和问卷调查的形式获取儿童青少年身高、体重、20 m SRT成绩及一般人口统计学指标。采用限制性立方样条分别分析不同体格发育指标[身高-Z值、体重-Z值和体质量指数(BMI)-Z值]与20 m SRT成绩的剂量-反应关系, 据此分别将身高-Z值、体重-Z值和BMI-Z值分成两组; Spearman相关分析身高-Z值与20 m SRT-Z值间的相关性; 采用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不同人体测量指标与20 m SRT成绩的关系。  结果  体重-Z值、BMI-Z值与20 m SRT-Z值间分别呈非线性剂量-反应关系(P值均 < 0.01), 身高-Z值与20 m SRT-Z值间呈线性相关(r=0.06, P < 0.05)。儿童青少年20 m SRT-Z值低等级检出率为44.7%, 且性别、学段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值分别为14.02, 93.28, P值均 < 0.01)。身高-Z值与20 m SRT-Z值等级间在总人群、不同性别、不同学段儿童青少年中关联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体重-Z值>-0.23与20 m SRT-Z值低等级有关; BMI-Z值>0.25与20 m SRT-Z值低等级相关(OR值分别为0.61, 0.45, P值均 < 0.01);对性别、学段分别分层后, 体重-Z值、BMI-Z值与20 m SRT-Z值等级间的负向关联仍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 < 0.01)。  结论  高身高-Z值与20 m SRT-Z值等级增加无关, 高体重-Z值、BMI-Z值与20 m SRT-Z值等级增加有关。基于体重和BMI视角采取相关措施以提高儿童青少年心肺耐力水平在某种程度上可能更有效。
疾病控制
多源数据的学校和托幼机构传染病聚集性疫情预警监测系统综合评价
梁洁雅, 覃绰亨, 周梦茜
2023, 44(11): 1713-1715. doi: 10.16835/j.cnki.1000-9817.2023.11.026
摘要(194) HTML (88) PDF(38)
摘要:
  目的  通过对多源数据的学校和托幼机构传染病聚集性疫情预警监测系统(WMS)的综合评价, 为优化其预警功能和探索进一步整合其他数据来源提供依据。  方法  收集2021年1月年至2023年7月期间国家传染病自动预警系统(ARS)、广东省佛山市学生健康监护系统(SHMS)和WMS产生的传染病预警数据, 采用灵敏度、特异度、约登指数、阳性预测值、预警及时性中位数等指标对预警监测系统进行综合评价。  结果  ARS对于学校或托幼机构的常见传染病预警不敏感, SHMS和WMS的预警及时性中位数均为1 d。SHMS和WMS对手足口病、感染性腹泻、流感样病例、水痘等传染病的预警灵敏度均在70%以上, 但对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灵敏度分别只有10.42%和64.58%。WMS的约登指数和阳性预测值均最高。  结论  WMS能及时、有效地对学校和托幼机构聚集性疫情进行预警, 提高了阳性预测值。未来需不断增加数据来源以提高预警能力。
一起山区小学流行性腮腺炎暴发疫情调查与疫苗保护效果
许宇翔, 孔德亮, 吕玉玲, 廖梅婷, 黎玉华, 申文豪, 黄国华
2023, 44(11): 1716-1719. doi: 10.16835/j.cnki.1000-9817.2023.11.027
摘要(150) HTML (78) PDF(27)
摘要:
  目的  对一起发生在肇庆市某山区寄宿制小学的流行性腮腺炎暴发疫情开展流行病学调查, 评估含腮腺炎成分疫苗(MuCV)的保护效果, 为制定疫情防控对策提供参考。  方法  通过现场个案调查、访谈获得病例资料和疫情相关流行病学信息, 运用描述性和回顾性队列研究, 分析疫情流行特征, 探索危险因素, 评价疫苗保护效果。  结果  共搜索到腮腺炎病例166例, 均为学生, 腮腺炎总罹患率为7.79%, 首发病例2018年10月11日发病, 末位病例2018年12月9日发病, 疫情持续60 d; 年龄集中在10~13岁, 占比66.27%;男生罹患96例, 女生70例, 男女之间罹患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2.40, P>0.05)。全校34个班级中涉及28个班级, 有11个班级罹患率>10%, 主要分布在二、四、六年级, 不同年级学生的罹患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96.89, P < 0.01);不同楼层之间罹患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7.35, P < 0.01), 三楼高于其他楼层。住宿生58名, 有12例病例, 住宿生患病风险是非住宿生的1.89倍(RR=1.89, 95%CI=1.10~3.23);未接种MuCV者罹患率高于接种者(χ2=5.70, P < 0.05), VE%(95%CI)=35%(7%~55%); 接种1剂次的疫苗保护效果为34%(4%~54%); 保护效果随接种时间的延长呈下降趋势(χ趋势2=6.53, P < 0.05), 接种6年后失去保护效果(χ2=1.12, P>0.05)。  结论  病例发现和隔离不及时、MuCV接种率低、接种1剂次疫苗的保护效果随时间而减弱导致本次疫情的暴发和持续传播。
线上线下近视防控健康教育对小学生干预效果评估
张锡彦, 许继民, 苗升浩, 张娟, 蔡建平, 王伟, 李萍, 王艳, 杨文漪, 项耀, 王欣, 信义亮, 杨婕
2023, 44(11): 1720-1723. doi: 10.16835/j.cnki.1000-9817.2023.11.028
摘要(221) HTML (336) PDF(72)
摘要:
  目的  针对未近视小学生, 基于可穿戴行为监测工具, 前瞻性地评估实施线上线下近视防控健康教育干预的效果, 为公共卫生实践提供循证医学依据。  方法  于2021年5-6月在江苏省同区县内选择2所小学各6个班级的非近视二年级学生, 学校1为在线上线下父母健康知识教育(干预组, 111人), 学校2为仅开展线下健康教育活动(传统干预组, 122人)。2所学校学生均接受可穿戴行为监测工具的监测(眼距离、用眼时长、环境光照和户外暴露时间), 反馈结果报告, 并开展传统健康教育干预, 组织发放宣传用品和展板; 干预组添加微信群, 开展线上健康父母行动(解答与反馈父母提出的近视防控相关健康知识并进行近视防控科普宣传等)。评估指标包括近视率、散瞳后的屈光度和眼轴长度, 追踪时间为2年(2021-2023年)。同时收集2所学校12个班级中未参加可穿戴工具监测非近视学生(自然观察组, 56人)的屈光参数。  结果  基线结果显示, 干预组屈光度、父亲近视率、母亲近视率、平均每天用眼(视近)时长、平均用眼(视近)距离、预测每天户外活动时间、平均用眼(视近)光照强度(夜)与传统组相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t/Z/χ2值分别为1.94, 1.17, 0.58, 0.40, 0.80, 0.69, 0.32, P值均>0.05)。随访发现, 第1年干预组近视率(11.4%)低于传统干预组(26.2%); 第2年干预组近视率(29.7%)低于传统干预组(50.9%); 且干预组屈光度变化值为0.63(0.38, 1.19) D, 低于传统干预组变化值0.91(0.40, 1.50) D, 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Z值分别为4.93, 10.37, 2.29, P值均 < 0.05)。参加可穿戴工具监测传统组学生的随访2年近视率均低于自然观察组,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第2年传统干预组眼轴变化值[0.35(0.20, 0.65) mm]低于自然观察组变化值[0.55(0.30, 0.75) mm],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1.92, P < 0.05)。  结论  线上线下近视防控健康教育干预可有效降低近视率。可穿戴行为监测工具和线上健康教育相结合的干预模式可能效果更佳, 尚需大样本、多中心的研究论证。
内蒙古自治区2011—2022年学生肺结核发现和诊疗延迟情况及影响因素
徐丽娟, 贾莅莉, 王文瑞
2023, 44(11): 1724-1728. doi: 10.16835/j.cnki.1000-9817.2023.11.029
摘要(159) HTML (87) PDF(25)
摘要:
  目的  了解2011-2022年内蒙古自治区学生肺结核发现、就诊、确诊、治疗四类延迟情况及影响因素, 为学生结核防治提供依据。  方法  从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信息系统的传染病监测(新)模块收集2011年1月1日至2022年12月31日内蒙古学生肺结核患者基本资料, 分析四类延迟基本情况和变化趋势, 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四类延迟的影响因素。  结果  2011-2022年内蒙古共登记学生肺结核患者6 032例, 发现、就诊、确诊、治疗延迟率分别为51.71%, 64.01%, 7.82%, 2.30%。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 患者来源中的追踪(OR=1.51)及诊断机构级别为盟市级(OR=3.16)、旗县级(OR=2.41)与发现延迟呈正相关; 诊断机构级别为盟市级(OR=2.69)、旗县级(OR=3.67)与就诊延迟呈正相关; 患者来源于转诊(OR=1.58)和追踪(OR=2.55)、户籍为流动人口(OR=2.05)、治疗分类为复治(OR=2.11)及影像学表现中无结果(OR=2.19)与确诊延迟呈正相关; 患者来源为转诊(OR=1.84)、追踪(OR=4.91)和主动筛查(OR=5.46)及流动人口(OR=1.95)与治疗延迟呈正相关(P值均 < 0.05)。  结论  内蒙古2011-2022年学生肺结核患者发现、就诊延迟处于较高水平, 确诊和治疗延迟处于相对较低水平。应针对四类延迟的主要影响因素, 制定针对性的防控措施, 降低学校疫情发生风险。
父母体重和儿童青少年生命早期因素对其超重肥胖的影响
于琼, 李瑞凤, 云瑞芬, 曹璞丽, 刘冬, 蒙娇阳, 李建英
2023, 44(11): 1729-1732. doi: 10.16835/j.cnki.1000-9817.2023.11.030
摘要(188) HTML (98) PDF(31)
摘要:
  目的  探究儿童青少年超重肥胖的风险与其生命早期因素以及父母体重的关联,为防制儿童青少年超重肥胖提供理论依据。  方法  于2022年6月1—30日,采用分层随机整群抽样方法在呼和浩特市抽取5 370名中小学生,使用问卷调查收集信息,并就父母体质量指数(BMI)和儿童青少年生命早期因素对其超重肥胖影响使用多元Logistic回归模型进行多因素分析。  结果  中小学生超重肥胖率为32.2%,男生超重肥胖率为37.8%,高于女生的26.1%(χ2=84.59,P <0.01)。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仅父亲超重(OR=1.52,95%CI=1.30~1.77)、仅母亲超重(OR=1.61,95%CI=1.31~1.97)、父母均超重(OR=2.42,95%CI=2.03~2.87)的儿童青少年超重肥胖风险较高(P值均 <0.01)。高出生体重(OR=1.29,95%CI=1.08~1.55),剖宫产(OR=1.32,95%CI=1.17~1.48),母亲孕期增重过多(OR=1.24,95%CI=1.06~1.46)的儿童青少年超重肥胖风险较高(P值均 <0.05)。  结论  父母超重、母亲孕期体重增长过多、剖宫产、出生体重过高均与儿童青少年超重肥胖的风险增高相关,在肥胖的防制中应予以关注。
安徽省中小学生血压偏高流行现状及影响因素
张昱堃, 王志强, 陈国平, 吴静, 仰阳, 李卫东
2023, 44(11): 1733-1737. doi: 10.16835/j.cnki.1000-9817.2023.11.031
摘要(244) HTML (121) PDF(46)
摘要:
  目的  分析2022年安徽省中小学生血压偏高及其影响因素,为制定儿童青少年血压偏高防控措施提供科学依据。  方法  从2022年安徽省学生常见病和健康影响因素监测与干预项目资料中,选取信息完整的210 360名7~17岁中小学生作为研究对象,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和方差分析比较不同特征学生血压值差异,χ2检验比较不同特征学生血压偏高率差异,建立广义线性混合模型分析儿童青少年血压偏高相关因素。  结果  安徽省中小学生总体血压偏高率为22.3%。高中生和初中生血压偏高率分别为25.6%和23.7%,高于小学生20.4%(χ2=528.49,P<0.01);肥胖和超重学生血压偏高率分别为33.3%和24.9%,高于体型正常学生18.6%(χ2=3 704.52,P<0.01);农村学生血压偏高率为23.1%,高于城市21.4%(χ2=83.39,P<0.01);皖北学生血压偏高率为26.9%,高于皖中21.9%和皖南17.6%(χ2=1 777.51,P<0.01)。广义线性混合模型分析发现,性别、学段、体质量指数(BMI)、地区和城乡均是血压偏高的相关因素,其中女生血压偏高风险高于男生,初中生和高中生血压偏高风险高于小学生,超重组和肥胖组的血压偏高风险高于正常组,皖北地区学生血压偏高风险高于皖南,农村学生血压偏高风险高于城市(OR值分别为1.11,1.25,1.47,1.45,2.24,1.21,1.67,P值均<0.01)。  结论  安徽省中小学生血压偏高率较高。应尽快出台相应措施,遏制血压偏高增长势头,保护儿童青少年身心健康。
卫生管理
托幼机构卫生标准与卫生管理制度现状
梁正林
2023, 44(11): 1738-1742. doi: 10.16835/j.cnki.1000-9817.2023.11.032
摘要(151) HTML (73) PDF(32)
摘要:
儿童在托幼机构具有高度接触性、较弱的个人卫生习惯、低抵抗力、疾病高发等特点,如果疏于管理则易引起疾病的传播和流行。与托幼机构相比,学校卫生的国家标准、行业标准与管理制度体系的建设相对完善,而当前托幼机构的卫生标准与管理制度的适用性值得探讨。文章通过对既往文献进行综述,梳理当前托幼机构卫生标准与卫生管理制度的现状,评估其在托幼机构的适用性,为托幼机构的卫生标准及卫生管理体系建设提供参考。
卫生监督
安徽省部分地区2019—2022年托幼机构消毒工作状况分析
陈芳, 徐佩茹, 程文隽, 杨康, 林浩飞, 吴磊, 黄发源, 徐庆华
2023, 44(11): 1743-1746. doi: 10.16835/j.cnki.1000-9817.2023.11.033
摘要(128) HTML (66) PDF(21)
摘要:
  目的  了解托幼机构在新冠病毒感染疫情前后消毒工作和专业技术支持需求情况,为提出改进措施提供依据。  方法  采用多阶段分层抽样法在安徽省皖北、皖南各选1个市,每市选取3个县/区,共抽选60家托幼机构,采用现场走访、查阅资料等方式对安徽省部分托幼机构开展问卷调查,调查托幼机构信息、2019—2022年分三阶段消毒工作情况,技术支持需求现况。  结果  2019,2020和2021—2022年分别调查托幼机构54,58,60家,2019—2022年消毒工作开展率最高均是消毒工作记录(96.3%,96.6%,98.3%),最低均是消毒因子强度监测(26.4%,26.3%,58.3%)。常态化防控阶段消毒监测评价开展率为68.3%,对专业技术支持需求率最高的是指导和培训(95.0%),培训内容需求率最高是消毒剂配制方法(81.7%)。2021—2022年,不同地市之间餐具消毒间配置率(A市:93.3%,B市:70.0%)、消毒监测评价开展率(A市:53.3%,B市:8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值分别为6.24,5.46,P值均 < 0.05)。  结论  2019—2022年托幼机构消毒工作多数内容开展率提升,常态化防控阶段消毒因子强度监测和消毒监测评价工作开展率低,对专业技术机构提供消毒剂配制方法指导和培训的需求率高。建议加强托幼机构消毒监测评价和相关技术指导工作。
综述
基于学校的干预措施对儿童心血管代谢风险影响的研究进展
沈方静, 张萍萍, 王辉, 周晔, 励丽
2023, 44(11): 1747-1751. doi: 10.16835/j.cnki.1000-9817.2023.11.034
摘要(185) HTML (99) PDF(50)
摘要:
以学校为基础的生活方式干预可有效降低儿童超重肥胖的患病率,提高儿童及其家庭对超重肥胖知识以及与能量平衡相关行为的认知,并能改善血压、血脂及血糖等心血管代谢风险(cardiometabolic risk, CMR)水平。文章通过检索PubMed、中国知网和万方数据库,综述了基于学校的体育活动、饮食干预措施对儿童血压、血脂、血糖及其他CMR指标的影响,并分析了不同性别、年龄、种族等人群间的差异,以期为今后开展以学校为基础的儿童超重肥胖防治研究提供依据。
青春期肠道菌群特征及性别二态性研究进展
祝启丽, 刘洋
2023, 44(11): 1752-1755. doi: 10.16835/j.cnki.1000-9817.2023.11.035
摘要(163) HTML (103) PDF(25)
摘要:
肠道菌群在人类生命的不同阶段会经历一个动态的定殖和发育过程。在青春期时受性激素水平影响,此阶段开始性别特异性肠道菌群的发育。性激素水平与肠道菌群具有潜在联系,表明肠道菌群与性激素之间很可能具有双向交互作用。此外,微生物群在人类健康中的双向作用证据不断出现。文章通过分析肠道菌群性别二态性、青春期肠道菌群特征及其最新研究进展,探索肠道菌群与性早熟、生殖系统疾病之间的密切联系,并进一步阐释考虑性别因素在肠道微生物群与青春期性早熟及生殖系统相关疾病中的影响机制及治疗措施。
中国女大学生人乳头瘤病毒疫苗接种意愿与接种率及影响因素研究进展
陈亚昕, 苏丹
2023, 44(11): 1756-1760. doi: 10.16835/j.cnki.1000-9817.2023.11.011
摘要(220) HTML (123) PDF(43)
摘要:
接种人乳头瘤病毒(HPV)疫苗是预防宫颈癌的重要措施之一。中国女大学生正处于接种HPV疫苗的适宜年龄,但接种率仍处于较低水平,直接影响宫颈癌防治效果。研究通过对中国女大学生HPV疫苗接种意愿与接种率现况及其影响因素进行综述,阐明其接种意愿较为强烈,但接种存在疫苗获取障碍、接种困难,认知水平低下,父母反对等许多阻碍因素,极大影响了中国女大学生HPV疫苗的接种率。各方应联合采取相应措施,积极消除这些不利影响,以提高HPV疫苗在女大学生群体中的接种覆盖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