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言板

尊敬的读者、作者、审稿人, 关于本刊的投稿、审稿、编辑和出版的任何问题, 您可以本页添加留言。我们将尽快给您答复。谢谢您的支持!

姓名
邮箱
手机号码
标题
留言内容
验证码

2022年  第43卷  第8期

述评
关注童年期不良经历代际效应 拓宽儿童身心健康研究视野
万宇辉, 陶芳标
2022, 43(8): 1121-1125. doi: 10.16835/j.cnki.1000-9817.2022.08.001
摘要(540) HTML (202) PDF(104)
摘要:
在充分评估童年期不良经历(adverse childhood experiences, ACEs)影响个体身心健康的基础上,父母ACEs对子代健康的作用成为当下关注的热点。基于ACEs代际健康效应的视角,重点梳理父母ACEs与儿童身心健康的关联以及潜在社会心理学和生物学机制,并提出若干研究方向,鼓励开展早期干预以打破虐待经历和健康问题的代际循环。
专题笔谈
健康教育融入高校体育课程内容体系与实践路径
孙琴, 王彦英, 王克平
2022, 43(8): 1126-1129. doi: 10.16835/j.cnki.1000-9817.2022.08.002
摘要(444) HTML (163) PDF(67)
摘要:
健康教育融入高校体育课程教育是实现学校健康教育目标的重要载体,是提升大学生健康素养的必然要求; 探索构建健康知识与运动技能、心理健康与体育精神、运动健康与生理学基础、安全教育与疾病预防相融合的教学内容体系; 在此基础上将健康教育融入体育课程教材、课程设计、课堂教学和课内外一体化考核机制,形成多方位、多层级、多角度的优化实施路径,旨在探究健康教育与体育教育融合育人的契合点,从而落实立德树人,更好培养学生的健康意识和健康生活方式,为其一生健康奠定坚实基础。
童年期不良经历代际健康效应专栏
母亲童年期不良经历与学龄前儿童情绪行为问题的关联
余伟强, 李若瑜, 黄永玲, 何海燕, 彭春燕, 王心柱, 万宇辉
2022, 43(8): 1130-1133. doi: 10.16835/j.cnki.1000-9817.2022.08.003
摘要(574) HTML (223) PDF(86)
摘要:
  目的  探讨母亲童年期不良经历(adverse childhood experiences, ACEs)与学龄前儿童情绪行为问题(emotional and behavioral problems, EBPs)的关联及性别差异,为促进学龄前儿童身心健康提供参考。  方法  采用分层整群抽样方法,于2021年6月选取安徽省阜阳、芜湖、六安3个地区城乡幼儿园9 647名学龄前儿童为研究对象,采用世界卫生组织童年期不良经历问卷(ACEs-IQ)及长处和困难问卷(SDQ)分别调查母亲ACEs及学龄前儿童EBPs。  结果  学龄前儿童困难问题、情绪症状、品行问题、多动障碍、同伴交往问题、亲社会行为检出率分别为17.4%,16.3%,18.3%,22.7%,34.2%,18.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  结果  显示,母亲不同类型ACEs均与学龄前儿童EBPs的发生风险升高有关(OR=1.51~2.97,P值均 < 0.01);随着母亲ACEs种类数增加,儿童EBPs发生风险也随之上升(OR=3.13~9.61,P值均 < 0.01)。母亲情感虐待、躯体虐待和社区暴力与学龄前儿童同伴交往问题的关联,男童高于女童(ROR值分别为1.25,1.26,1.41,P值均 < 0.05)。  结论  母亲ACEs与学龄前儿童EBPs发生风险的升高相关,关注母亲ACEs有益于学龄前儿童EBPs防控。
母亲童年期不良经历及教养方式与学龄前儿童情绪行为问题的关联
荣璠, 李若瑜, 高畅, 黄永玲, 何海燕, 彭春燕, 王心柱, 万宇辉
2022, 43(8): 1134-1138. doi: 10.16835/j.cnki.1000-9817.2022.08.004
摘要(612) HTML (264) PDF(91)
摘要:
  目的  探讨教养方式在母亲童年期不良经历(adverse childhood experiences, ACEs)与学龄前儿童情绪行为问题(emotional behavior problems, EBPs)关联中的作用,为儿童情绪行为问题防控提供参考。  方法  2021年6月选取安徽省芜湖市、六安市和阜阳市36所幼儿园的3~6岁儿童为基线研究对象,于2021年12月收集随访资料,共6 111名儿童纳入研究。采用童年期不良经历问卷(ACEs-IQ)、父母教养方式问卷和中文版困难与长处问卷(SDQ)中的困难因子得分分别评估母亲ACEs、母亲教养方式和儿童EBPs,采用Bootstrap检验母亲教养方式的中介效应。  结果  母亲ACEs与儿童SDQ困难得分呈正相关(r=0.28, P < 0.01)。消极教养方式(溺爱性、放任性、专制性、不一致性)与母亲ACEs得分均呈正相关(r值分别为0.28,0.30,0.21,0.31),与儿童SDQ困难得分均呈正相关(r值分别为0.25,0.20,0.20,0.28)(P值均 < 0.01);积极教养方式(民主性)与母亲ACEs和儿童SDQ困难得分均呈负相关(r值分别为-0.09,-0.29,P值均 < 0.01)。在控制混杂因素后,母亲教养方式(溺爱性、民主性、放任性、专制性、不一致性)在母亲ACEs与学龄前儿童EBPs中起中介作用,中介效应分别为19.13%,7.34%,24.88%,12.05%,26.83%。  结论  教养方式在母亲ACEs与学龄前儿童EBPs的关联中起中介作用,改善母亲消极教养方式对减少ACEs母亲子代EPBs有重要意义。
母亲童年期不良经历与学龄前儿童母子关系的关联
黄永玲, 李若瑜, 方亮, 吴曙东, 何海燕, 彭春燕, 王心柱, 万宇辉
2022, 43(8): 1139-1142. doi: 10.16835/j.cnki.1000-9817.2022.08.005
摘要(417) HTML (175) PDF(39)
摘要:
  目的  探讨母亲童年期不良经历(adverse childhood experiences, ACEs)对母子关系的影响,为提高亲子关系水平、促进儿童身心健康发展提供参考。  方法  采用分层整群抽样,于2021年6月选取安徽省3个地区36所幼儿园的3~6岁儿童为基线研究对象,于2021年12月收集随访资料,共6 111名儿童纳入研究。采用童年期不良经历问卷(ACEs-IQ)和儿童-家长关系量表(CPRS)分别评估母亲ACEs和母子关系,通过多元线性回归模型分析母亲ACEs与学龄前儿童母子关系的关联。  结果  母亲童年期性虐待、躯体忽视和同伴欺凌与母子亲密呈负相关(r值分别为-0.03,-0.03,-0.03),母亲情感虐待、躯体虐待、性虐待、情感忽视、躯体忽视、同伴欺凌、社区暴力、家庭功能不全与母子依赖和母子冲突均呈正相关(r值分别为0.09,0.08,0.05,0.14,0.06,0.11,0.08,0.04;0.18,0.17,0.07,0.20,0.11,0.16,0.12,0.10)(P值均 < 0.01)。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显示,母亲各种类型ACEs与男童亲密性母子关系关联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有躯体虐待、性虐待和同伴欺凌史的母亲与女童亲密性母子关系关联有统计学意义(β值分别为-0.17,-0.62,-0.19,P值均 < 0.05);母亲各种类型ACEs对男女童冲突性母子关系均有正向预测作用(β=0.37~1.96,P值均 < 0.05);母亲童年期性虐待与男童依赖性母子关系呈正相关(β=0.53,P < 0.05),与女童依赖性母子关系关联无统计学意义(P>0.05),母亲其他类型ACEs对依赖性母子关系均有正向预测作用(β=0.09~0.41,P值均 < 0.05)。  结论  母亲ACEs与学龄前儿童不良母子关系有关,关注有ACEs的母亲对改善亲子关系、促进儿童健康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母亲童年期不良经历与学龄前儿童自闭症行为的关联
郭锋, 汪小燕, 殷刚柱, 孙瑜
2022, 43(8): 1143-1147. doi: 10.16835/j.cnki.1000-9817.2022.08.006
摘要(475) HTML (245) PDF(44)
摘要:
  目的  了解母亲童年期不良经历(adverse childhood experiences, ACEs)和学龄前儿童自闭症行为发生的相关性,为有效预防学龄前儿童自闭症发生提供依据。  方法  采用分层整群抽样方法,选取合肥市3 655名幼儿园儿童,了解儿童一般基本情况,采用童年期不良经历问卷(ACEs-IQ)和克氏自闭症行为量表(CABS)分别评估母亲ACEs和儿童自闭症行为情况。建立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控制相关混杂因素,分析母亲ACEs对学龄前儿童自闭症行为的影响。  结果  学龄前儿童自闭症行为检出率为6.10%,男童(7.22%)高于女童(4.8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8.85,P < 0.01)。调整相关混杂因素后,母亲有ACEs组学龄前儿童自闭症行为的检出率高于母亲无ACEs组[OR值(95%CI)=2.77(1.92~3.99),P < 0.05]。母亲ACEs与学龄前男童、女童自闭症行为的风险增加相关,男童OR值(95%CI)=2.90(1.81~4.64),女童OR值(95%CI)=2.56(1.43~4.61)(P值均 < 0.05)。  结论  母亲ACEs暴露与学龄前儿童自闭症行为相关,降低学龄前儿童自闭症行为需要关注母亲ACEs的代际影响。
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
上海市2004—2019年青少年健康危险行为特征和变化趋势
杨妍婷, 严琼, 张喆, 祁月, 罗春燕
2022, 43(8): 1148-1151. doi: 10.16835/j.cnki.1000-9817.2022.08.007
摘要(448) HTML (193) PDF(74)
摘要:
  目的  分析上海市青少年健康危险行为变化趋势,为中学生健康危险行为综合干预工作提供参考依据。  方法  参考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的中国青少年健康相关行为调查问卷,根据实际监测需要编制问卷,分初中版、高中版,采用多阶段分层随机整群抽样方法,2004—2019年选取6次上海全市范围调查中问卷填写完整的59 209名中学生为研究对象。  结果  2004—2019年,调查前7 d内,9.2%~50.6%的中学生平均每天喝汽水饮料≥1次,54.2%~76.1%的中学生报告吃甜点≥2次; 48.3%~60.7%的中学生每天运动60 min以上的天数≤3 d,16.1%~35.2%的中学生报告课外学习时间过长且报告率逐年上升,年均百分比变化率(APC)为5.15%(t=9.28,P < 0.01),长时间上网报告率为6.0%~13.6%,在高中生中呈上升趋势(APC=5.35%,t=3.14,P < 0.05);中学生步行违规行为报告率为从2004年69.1%下降至2019年27.6%(APC=-6.28%,t=-8.18,P < 0.01),但骑车违规行为近年来有所上升; 故意伤害行为如打架、欺负行为等均在逐年下降; 初次吸烟年龄≤13岁的报告率逐年下降,但尝试饮酒行为报告率在初中生中有所上升,APC为1.61%(t=3.48,P < 0.05);1.6%~3.4%的中学生具有网络成瘾行为倾向,网络成瘾倾向报告率在高中生和女生中呈上升趋势,APC分别为6.59%和10.29%(t值分别为6.37,8.62,P值均 < 0.01)。  结论  2004—2019年间,上海市中学生非故意伤害行为、故意伤害行为、物质成瘾行为得到改善,然而不良饮食和缺乏体力活动行为报告率仍然较高,后续需重点关注不良饮食和缺乏体力活动行为并采取综合性干预手段加以控制。
深圳市2019年中学生健康素养水平及影响因素分析
蔡泽敏, 吴肖冰, 卢文龙, 刘鑫, 李艳艳, 熊静帆
2022, 43(8): 1152-1155. doi: 10.16835/j.cnki.1000-9817.2022.08.008
摘要(517) HTML (202) PDF(71)
摘要:
  目的  了解深圳市中学生的健康素养水平及其影响因素,为进一步制定针对性的干预措施提供科学依据。  方法  于2019年10—12月,采用多阶段分层随机整群抽样法在深圳市10个区抽取7 423名中学生进行问卷调查,采用多因素线性回归分析影响健康素养及各维度得分的因素。  结果  被试学生健康素养总得分为(107.39±22.31)分,其中体力活动(16.81±5.28)分、人际关系(20.69±4.10)分、压力管理(21.64±5.53)分、精神成长(14.93±3.96)分、健康意识(15.61±4.96)分和营养(17.71±4.65)分。多因素线性回归分析显示,女生、普通高中和职业高中、非住校生与中学生健康素养呈负相关(B值分别为-3.04,-7.72,-9.99,-3.85),父、母亲受教育程度高与中学生健康素养得分呈正相关(B值分别为1.56,2.78)(P值均 < 0.05)。  结论  深圳市中学生具有较高的健康素养水平,与学校类型、父母亲受教育程度等因素有关。建议进一步采取措施提高中学生的健康素养水平。
北京市2019年中学生二手烟暴露现况
石建辉, 杜世昌, 徐露婷, 齐力, 刘秀荣
2022, 43(8): 1156-1160. doi: 10.16835/j.cnki.1000-9817.2022.08.009
摘要(390) HTML (159) PDF(27)
摘要:
  目的  了解北京市青少年二手烟暴露现状及其影响因素,为制定烟草控制措施提供数据支持。  方法  采用二阶段分层整群随机抽样方法,确定北京市16个区48所初中、34所普通高中和14所职业高中共370个班级的10 532名在校生为调查对象,使用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控烟办公室制定的全国青少年烟草流行监测调查问卷进行信息采集。  结果  2019年北京市中学生在过去7 d内4类场所二手烟暴露率为71.5%(95%CI=70.2%~72.7%),其中室外公共场所的二手烟暴露率最高(60.3%),其次是室内公共场所(48.9%)、家(34.1%),公共交通工具最低(19.1%)。过去30 d内看到有人在学校的建筑物内或室外吸烟的比例为31.6%。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父母中有人吸烟(OR=2.62)、好友中有人吸烟(OR=2.13)、在课堂上学习过烟草危害(OR=0.74)和高一到高三年级(OR=0.68~0.73)与4类场所二手烟暴露率有相关关系(P值均 < 0.05)。  结论  北京市中学生二手烟暴露维持在较高水平。应加强学校烟草危害和控烟宣传,倡导无烟家庭创建,切实保护中学生尤其初中生免受二手烟危害。
功能性体育游戏对6~8岁儿童空间感的影响
李闯, 徐朋, 潘妍妍, 韩贝宁, 张云龙, 陈治
2022, 43(8): 1161-1165. doi: 10.16835/j.cnki.1000-9817.2022.08.010
摘要(472) HTML (234) PDF(45)
摘要:
  目的  探讨功能性体育游戏对6~8岁儿童空间感的影响,为提高儿童空间感能力提供参考。  方法  采用分层随机抽样方法,在郑州市1所小学的一至三年级选取125名6~8岁儿童作为被试,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实验组(62名)与对照组(63名),实验组进行8周,每周3次,每次20 min的功能性体育游戏干预,对照组同步进行传统体育游戏项目。  结果  干预后实验组6和7岁儿童相比对照组在深度知觉、方位知觉、空间知觉的误差值分别减小1.98 cm、2.88°、22.00 cm和1.61 cm、2.34°、17.99 cm,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3.07,-2.94,-3.07;-3.25,-3.29,-3.15,P值均 < 0.01);干预后实验组与对照组8岁儿童在深度知觉、方位知觉、空间知觉的误差值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实验组干预前后相比,6,7和8岁儿童在深度知觉、方位知觉、空间知觉的误差值分别减小2.30 cm、3.88°、28.05 cm,2.16 cm、2.15°、17.45 cm和1.16 cm、1.81°、9.10 cm,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8.50,9.04,7.35;7.39,10.30,11.05;4.67,4.46,14.14,P值均 < 0.01);对照组干预后与干预前相比,6~8岁儿童仅在空间知觉方面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4.13,6.71,8.93,P值均 < 0.01)。  结论  功能性体育游戏干预可提升6~8岁儿童深度知觉、方位知觉和空间知觉能力,因此可以将功能性体育游戏融入到儿童的日常活动中,为促进儿童健康成长发挥积极作用。
学龄前儿童口腔不良习惯状况及相关因素分析
肖琛嫦, 格桑曲珍, 郭孟兰, 翟萌曦, 尹晓红, 俞斌, 燕虹
2022, 43(8): 1166-1169. doi: 10.16835/j.cnki.1000-9817.2022.08.011
摘要(485) HTML (207) PDF(41)
摘要:
  目的  了解学龄前儿童口腔不良习惯状况及其相关因素,为改善儿童口腔卫生并促进其健康提供依据。  方法  采用整群抽样方法抽取武汉市和鄂州市12所幼儿园3 094名幼儿为研究对象,通过问卷调查收集基本人口学信息、儿童口腔不良习惯等信息。采用χ2检验进行单因素分析,二分类Logistic回归模型进行多因素分析。  结果  33.5%的儿童检出口腔不良习惯,在各项不良习惯中,儿童喜欢咬指甲、玩具(4.4%),吮吸手指(3.8%),喜欢用嘴呼吸(3.7%)等不良习惯的检出率较高。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独生子女(OR=1.26)、挑食(OR=1.30)和暴露二手烟(OR=1.69)的儿童更可能有口腔不良习惯,而家庭居住在城市(OR=0.58)、经济条件好(OR=0.66)、健康状况良好(OR=0.37)、饮食荤素比例适宜(OR=0.71)、母亲学历为高中/中专(OR=0.72)的儿童口腔习惯较好(P值均 < 0.05)。  结论  学龄前儿童口腔习惯与多种因素相关。干预时应综合考虑各因素,重点关注独生子女、居住在农村、爱挑食和有二手烟暴露风险的儿童。
6周颈部离心训练对大学生颈部功能的影响
贾学恕, 王安利, 邹志康, 李波, 罗浩, 张恩铭
2022, 43(8): 1170-1173. doi: 10.16835/j.cnki.1000-9817.2022.08.012
摘要(545) HTML (292) PDF(30)
摘要:
  目的  探讨6周颈部离心训练对大学生颈部功能的影响,为通过运动疗法改善不良姿势及预防颈椎病的发生提供依据。  方法  招募山西省某医学院52名大二学生,按性别分层后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颈部离心训练干预组和对照组(各26名),干预组每次训练时间25 min,每周3次,共进行6周,对照组进行健康宣教。分别于训练前和训练后,测试颈部围度、力量、活动度、耐力、头颈姿势。  结果  颈部前屈、后伸、左侧屈、右旋转力量交互作用均有统计学意义(F值分别为34.25,55.96,56.49,37.13,P值均 < 0.05),6周后干预组力量为前屈(65.37±18.64)N、后伸(87.61±21.38)N、左侧屈(55.80±12.04)N、右侧屈(55.87±11.83)N,对照组力量为前屈(45.69±9.25)N、后伸(53.34±9.45)N、左侧屈(41.60±6.96)N、右侧屈(42.20±9.92)N,干预组高于对照组(t值分别为4.82,7.48,5.21,4.52,P值均 < 0.01)。颈部前屈、后伸、左侧屈、右旋转活动度交互效应均有统计学意义(F值分别为11.62,8.83,8.29,6.57,P值均 < 0.05),6周后干预组颈部活动度前屈(53.54±7.28)°、后伸(57.42±7.37)°、左侧屈(40.77±4.14)°、右旋转(85.12±6.35)°,对照组相应活动度为(45.35±9.55)°、(50.85±7.56)°、(37.19±5.86)°、(76.15±7.86)°,干预组高于对照组(t值分别为3.48,3.18,2.54,4.52,P值均 < 0.05)。颈围、右侧屈和左旋转活动度、颈部耐力、头前伸角度的时间主效应均有统计学意义(F值分别为15.79,13.94,35.90,10.17,8.61,P值均 < 0.05)。  结论  6周颈部离心训练可显著提升大学生颈部力量和关节活动度,对颈围、颈部耐力、头前伸姿势有改善作用。
大学生中医体质与心血管健康行为的相关性
董舒齐, 郑娴, 李雪
2022, 43(8): 1174-1178. doi: 10.16835/j.cnki.1000-9817.2022.08.013
摘要(311) HTML (162) PDF(26)
摘要:
  目的  分析大学生中医体质与心血管健康行为的相关性,为针对大学生群体开展体质管理与心血管疾病的一级预防提供参考。  方法  2021年8—11月,采用整群随机抽样法选取辽宁省3所高校(辽宁中医药大学、沈阳大学、辽东学院)的1 621名大学生为调查对象,应用中医体质分类判定量表及美国心脏病协会提出的心血管健康行为指标为标准进行问卷调查,分析大学生中医体质与心血管健康行为的相关性。  结果  吸烟处于差的状态比例在男生(20.7%)、艺体类学生(27.3%)中偏高(χ2值分别为184.99,79.43,P值均 < 0.05);体质量指数(BMI)处于差的状态在男生(4.7%)、医学类学生(3.6%)中偏高(χ2值分别为64.11,15.38,P值均 < 0.05);体育锻炼处于差的状态在女生(39.6%)、医学专业(45.2%)、有心血管疾病(cardiovascular disease, CVD)家族史学生(33.4%)中偏高(χ2值分别为145.40,189.91,15.89,P值均 < 0.05);健康膳食处于差的状态在医学专业、无CVD家族史学生中(45.8%,43.1%)偏高(χ2值分别为33.13,15.57,P值均 < 0.05);不同性别、专业、CVD家族史大学生中医体质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值分别为101.22,82.38,90.42,P值均 < 0.01)。健康膳食(理想)、体育锻炼(理想、一般)与气虚质呈负相关(OR值分别为0.48,0.19,0.63),体育锻炼(理想、一般)与阳虚质呈负相关(OR值分别为0.43,0.68),BMI(理想)、体育锻炼(理想)与痰湿质呈负相关(OR值分别为0.21,0.37),体育锻炼(理想)与湿热质、血瘀质呈负相关(OR值分别为0.34,0.20),体育锻炼(理想、一般)与气郁质呈负相关(OR值分别为0.34,0.51)(P值均 < 0.05)。  结论  中医体质与心血管健康行为具有相关性,且心血管健康行为各指标对不同中医体质具有不同程度的影响。可根据不同偏颇体质采取个体化的心血管干预措施。
心理卫生
中国儿童青少年手机使用与手机成瘾行为及相关因素分析
周楠, 王少凡, 朱曦淳, 汪怡, 陈玲, 曹洪健, 梁玥, 张锦涛
2022, 43(8): 1179-1184. doi: 10.16835/j.cnki.1000-9817.2022.08.014
摘要(998) HTML (276) PDF(161)
摘要:
  目的  了解中国儿童青少年的手机使用和成瘾现状及其影响因素,为更有效预防干预儿童青少年手机使用和成瘾提供参考依据。  方法  采用分层随机抽样方法,对中国31个省市自治区的11 213名儿童青少年及其家长进行调查。  结果  孩子自我报告和父母报告中国儿童青少年的每日手机使用时间中位数均为120.00 min。孩子年龄越大、具有更强的享乐和社交动机的儿童,使用手机的时间更长(β值分别为0.12,0.11,0.09,P值均 < 0.01);父母更多地与孩子沟通手机使用并知晓孩子手机使用情况,以及孩子具有更强的工具性和自我表现手机使用动机可以降低儿童青少年的手机使用时长(β值分别为-0.06,-0.03,-0.04,-0.16,P值均 < 0.05)。年龄更大的孩子手机成瘾水平更低(β=-0.04,P < 0.05);父母经常与孩子沟通并知晓孩子的手机使用情况能够有效降低孩子的手机成瘾程度(β值分别为-0.09,-0.14,P值均 < 0.01);有更强的工具性手机使用动机的孩子手机成瘾程度更低(β=-0.22,P < 0.01);与手机相关的父母监控、自我表现和享乐手机使用动机与儿童青少年手机成瘾呈正相关(β值分别为0.07,0.03,0.29,P值均 < 0.05)。  结论  中国儿童青少年的手机使用时间和手机成瘾受到手机使用动机、父母教养方式等多种内外部因素的影响。未来的学校教育应帮助孩子养成科学的手机使用动机;家庭教育应帮助父母培养沟通、知晓等积极教养行为,以减少不当手机使用行为的发生。
扬州市初中生体力活动与睡眠焦虑的关系
卢晓鹏, 谭长青, 谭业麒
2022, 43(8): 1185-1188. doi: 10.16835/j.cnki.1000-9817.2022.08.015
摘要(429) HTML (180) PDF(43)
摘要:
  目的  探讨初中生体力活动现状及其与睡眠、焦虑的关系,为改善身体素质、调节心理健康提供切实有效的证据。  方法  采取分层随机抽样方法,于2021年3—7月选取扬州市4个县区12所初中的11 436名初中生为调查对象。利用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量表(PSQI)、体力活动等级量表(PARS-3)以及广泛性焦虑量表(GAD-7)采集受试者体力活动等级、睡眠得分以及焦虑得分。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χ2检验分析初中生各项指标之间的差异及相关性,采用线性回归分析体力活动与睡眠质量、焦虑的关系。  结果  有34.30%的初中生为低体力活动水平;初中男生的体力活动得分(32.01±13.02)高于女生(24.73±12.30)(t=30.73,P < 0.01);不同体力活动水平学生焦虑、睡眠质量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值分别为260.20,1 570.20,P值均 < 0.01);体力活动水平与性别(χ2=918.11)、父母运动支持(χ2=100.04)、睡眠质量(χ2=2 903.64)、焦虑(χ2=521.38)均相关(P值均 < 0.01)。线性回归分析结果显示,中体力活动与睡眠质量呈负相关(B=-3.61,P < 0.05);中、高体力活动水平与焦虑呈负相关(B值分别为-0.98,-0.91,P值均 < 0.05)。  结论  扬州市初中生体力活动水平不理想,同时存在睡眠障碍、焦虑等问题,适当的体力活动能有效改善睡眠障碍、焦虑问题。
代际差异视角的青春期学生父母教养方式变化趋势
辛宇琦, 周建秋, 王丽敏, 张亚丰, 周全, 董俊宏, 王盈盈, 李永顺, 张旭
2022, 43(8): 1189-1192. doi: 10.16835/j.cnki.1000-9817.2022.08.016
摘要(326) HTML (122) PDF(18)
摘要:
  目的  从代际差异视角探讨1999—2019年青春期学生的父母教养方式变化特点和趋势,为改善家庭教育支持环境、促进青少年高质量发展助力。  方法  运用多阶段分层整群随机抽样方法,采用父母教养方式评价量表(EMBU)于1999、2009和2019年在同一地区且同一初、高中对2 590名学生进行问卷调查。  结果  父母教养方式的9个因子在不同年份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12.07~72.52,P值均 < 0.01),其中父母情感温暖理解(F1、M1)、父亲过分干涉(F3)随年份变化均值递减(F1:46.72±9.41,45.87±11.33,43.61±11.27;M1:51.56±9.38,51.03±11.59,46.23±12.27;F3:19.03±4.00,18.29±4.32,17.95±4.51),其他教养方式得分均为2019年高于2009和1999年(除母亲过分干涉、保护和母亲惩罚、严厉外)。性别上,父母家庭教养方式(除女生父亲拒绝、否认因子外)存在年份差异,性别总体变化趋势与总人群趋势相同。在初高中学生中,父母教养方式在年份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3.92~47.27,P值均 < 0.05),无论初中还是高中,F1和F3因子变化趋势与总体的递减趋势相同。因素分析结果显示,3个年份均将父母教养方式分成2个维度,但不同年份的因子载荷不同。  结论  不同年代青春期学生对父母情感温暖理解的体验及父亲过分干涉行为在减少,且存在明显的性别与学段差异。应注重需求的多样化与群体差异化,提出相应的干预方案,切实促进青少年高质量发展。
上海市2004—2019年青少年网络成瘾变化趋势
严琼, 杨妍婷, 祁月, 齐文娟, 杨东玲, 罗春燕
2022, 43(8): 1193-1197. doi: 10.16835/j.cnki.1000-9817.2022.08.017
摘要(412) HTML (162) PDF(63)
摘要:
  目的  分析上海市青少年网络成瘾的变化趋势,为青少年网络成瘾防控提供参考依据。  方法  采用多阶段分层整群随机抽样方法,选取2004—2019年上海市92 171名中学生进行问卷调查,评价中学生网络成瘾、孤独感、学习压力感和抑郁情绪。  结果  2004—2019年上海市中学生网络成瘾检出率为4.3%,呈稳定状态(t=1.8,P>0.05)。网络成瘾检出率男生(5.3%)高于女生(3.4%)(χ2=186.8,P < 0.01),中职校(7.7%)>普通高中(4.6%)>初中学生(2.8%)(χ2=746.5,P < 0.01)。女生、普通高中生、中职校学生、16~20岁学生、有孤独感和有学习压力感的学生网络成瘾率呈增长趋势,年均百分比变化率(APC)分别为6.62%,5.45%,2.13%,3.36%,4.09%,3.60%(P值均 < 0.05)。  结论  2004—2019年上海市青少年网络成瘾检出率总体呈稳定状态,部分群体中呈增长趋势。应重点关注有心理问题的青少年,但仍需综合有效的防控方案对青少年网络成瘾进行干预。
高一年级学生同伴依恋同伴信任与孤独感的交互影响
彭小凡, 李妍慧, 杜昆筑
2022, 43(8): 1198-1201. doi: 10.16835/j.cnki.1000-9817.2022.08.018
摘要(543) HTML (187) PDF(61)
摘要:
  目的  探讨同伴依恋、同伴信任与孤独感的纵向关系,为青少年心理健康工作的高效开展提供参考。  方法  采用方便抽样的方式选取贵州和山东2所高中的高一年级学生1 013名为研究对象,采用纵向研究设计,使用亲密关系体验-关系结构量表(ECR-RS)、同伴信任量表与孤独感量表,分别于2020年11月、2021年12月(T1)与2021年1月、2022年1月(T2)对学生进行问卷调查。  结果  T1和T2两个时间点的同伴信任与依恋焦虑、依恋回避、孤独感均呈负相关(r=-0.50~-0.17,P值均 < 0.01),依恋焦虑、依恋回避及孤独感间均呈正相关(r=0.11~0.41,P值均 < 0.01)。T1依恋焦虑能正向预测T2孤独感(β=0.16,P < 0.01),T1孤独感能正向预测T2依恋焦虑、依恋回避(β值分别为0.19,0.15,P值均 < 0.01);孤独感的稳定性相关系数大于依恋焦虑(CR=7.12,P < 0.01),而同伴信任的稳定性相关系数大于依恋回避(CR=2.40,P < 0.01)。  结论  孤独感单向影响依恋回避和同伴信任,但与依恋焦虑间相互影响,且影响更大,心理干预应从减少孤独出发,促进依恋的发展。
孤独症谱系障碍儿童感觉特征与行为问题的相关性
许占斌, 倪钰飞, 徐小晶, 王飞英, 顾秋燕, 江琤琤, 王佳
2022, 43(8): 1207-1209. doi: 10.16835/j.cnki.1000-9817.2022.08.020
摘要(393) HTML (151) PDF(51)
摘要:
  目的  了解孤独症谱系障碍(autism spectrum disorder, ASD)儿童感觉特征情况,并探索其与行为问题的关联,为ASD儿童早期诊断、综合干预提供参考依据。  方法  采用横断面调查,于2021年9月至2022年2月收集南通市康复机构训练的193名ASD儿童作为受试对象,采用简化版感觉特征问卷(SSP)、Conners父母用症状问卷(PSQ)对患儿进行问卷调查。  结果  193名ASD儿童中感觉特征总分异常的儿童有106名,异常率为54.9%,其中可能异常45名(23.3%),明显异常61名(31.6%),7个维度中听觉过滤异常率最高,达到85.0%,其余依次为力量低下/虚弱、运动敏感、味觉/嗅觉敏感、低反应/寻求感觉、视觉/听觉敏感、触觉敏感,感觉异常总发生率为93.3%。不同感觉异常程度ASD儿童PSQ得分中品行问题、学习问题、心身障碍、冲动多动、焦虑和多动指数6个维度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H值分别为38.89,38.90,19.53,46.34,34.54,54.90,P值均 < 0.01),并且随着ASD儿童感觉异常加重,PSQ各维度得分均提高;SSP总分与PSQ中品行问题、学习问题、心身障碍、冲动多动、焦虑和多动指数6个维度均呈负相关(r值分别为-0.53,-0.50,-0.32,-0.55,-0.43,-0.61,P值均 < 0.01)。  结论  ASD儿童普遍存在感觉异常,且随着感觉异常的加重行为问题表现越明显,ASD儿童感觉异常与行为问题呈正相关,在今后的诊疗过程中要更多关注ASD儿童的感觉异常特征。
生长发育与健康监测
医学生进食行为与体成分的相关性
闫鑫, 解瑞宁, 乔艺, 江顺利, 程晓宇, 余婕, 邓依婷, 林立
2022, 43(8): 1202-1206. doi: 10.16835/j.cnki.1000-9817.2022.08.019
摘要(326) HTML (113) PDF(32)
摘要:
  目的  探讨医学生体成分和进食行为相关性,为提高医学生身体素质提供相应的科学依据。  方法  2021年12月,采用分层整群随机抽样方法对济宁医学院校大一至大四445名在校医学生进行问卷调查和身体成分测量。  结果  女生中低骨骼肌量152名(53.3%),男生低骨骼肌量45名(28.1%);肌肉量低于标准的有167名(37.5%),其中女生115名(40.4%),男生49名(30.6%);体脂百分比高于标准的259名(58.2%),女生179名(62.8%),男生80名(50.0%);腰臀比异常192名(43.1%),女生139名(48.8%),男生53名(33.1%)。女生情绪性进食得分高于男生(6.85±2.24,6.11±2.6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96,P < 0.05)。认知限制性进食和骨骼肌量、肌肉量呈正相关(r值分别为0.13,0.13,P值均 < 0.05);情绪性进食与体脂百分比、体脂肪和腰臀比呈正相关(r值分别为0.20,0.20,0.16,P值均 < 0.05);非限制性进食与体脂百分比、体脂肪和腰臀比呈正相关(r值分别为0.15,0.18,0.15,P值均 < 0.05)。多重线性回归分析显示,性别、家庭所在地、体力活动以及认知限制性进食是影响医学生骨骼肌量、肌肉量的因素(P值均 < 0.05)。  结论  医学生中存在骨骼肌量低、肌肉量低、体脂百分比和腰臀比高的现象,应当采用合理进食习惯结合抗阻运动的方式提高体质健康水平。
小学生身体活动久坐行为与身体姿态健康的关系
赵修发, 李超, 刘洋, 曾艳, 易国锋
2022, 43(8): 1215-1219. doi: 10.16835/j.cnki.1000-9817.2022.08.022
摘要(548) HTML (213) PDF(54)
摘要:
  目的  探究小学生身体活动(physical activity, PA)、久坐行为(sedentary behavior, SB)与身体姿态健康的关系,为该群体异常身体姿态预防、矫正提供参考。  方法  2020年9—12月,采用多阶段分层整群随机抽样法,抽取北京市朝阳区4所学校206名小学生为研究对象,采用Body-Style身体姿态测试仪、ActiGraph GT3X+三轴加速度计客观测量身体姿态、PA,采用儿童休闲活动调查问卷调查SB。  结果  小学生异常身体姿态检出率为76.70%;PA与高低肩、X/O型腿、骨盆前倾、脊柱侧弯、综合测评具有正向线性相关(β值分别为0.17,0.21,0.19,0.24,0.19,P值均 < 0.05);SB与高低肩、X/O型腿、骨盆前倾、脊柱侧弯、综合测评具有负向线性相关(β值分别为-0.24,-0.22,-0.36,-0.24,-0.27,P值均 < 0.05)。对PA、SB联合分析,在高PA、低SB(OR=2.12,95%CI=1.46~3.37,P < 0.05)和低PA、高SB两个极端组合时,身体姿态测评合格率获得优势分别为最高和最低;高PA、高SB(OR=1.85, 95%CI=1.38~2.86)与低SB、低PA (OR=1.71, 95%CI=1.41~2.74)比较,身体姿态测评合格率获得优势更高。  结论  对于小学生身体姿态健康,PA是独立促进因素,SB是独立危险因素,二者联合具有抵消或协同的交互效应。
中国学龄前儿童贫血现况与神经心理发育的相关性
王利红, 杨慧敏, 李瑞莉, 政晓果, 赵文华, 杨振宇, 张倩, 徐韬, 王玉英, 陈博文
2022, 43(8): 1220-1223. doi: 10.16835/j.cnki.1000-9817.2022.08.023
摘要(397) HTML (160) PDF(28)
摘要:
  目的  分析中国学龄前儿童贫血现况及其与不同能区及总体神经心理发育状况的相关关系。  方法  数据来源于“中国0~18岁儿童营养与健康系统调查与应用”项目,以14省28个调查点的3 261名2~6岁儿童及其家长为研究对象。儿童相关人口学特征由经过统一培训的调查员进行面对面调查。采用血红蛋白检测方法(Hemocue法)测定儿童全血血红蛋白,儿童的神经心理发育水平由经过培训的儿童保健人员采用《0~6岁儿童发育行为评估量表》(WS/T 580—2017)进行测查。  结果  儿童血红蛋白平均水平为(125.23±11.49)g/L,贫血率为10.30%。调整性别、年龄、民族、地区、喂养方式、母孕期情况等混杂因素之后,2~6岁贫血儿童在大运动(β=-2.15,95%CI=-3.89~-0.41)、精细动作(β=-2.46,95%CI=-4.12~-0.79)、适应能力(β=-2.59,95%CI=-4.42~-0.76)、语言(β=-3.65,95%CI=-5.53~-1.78)和社会行为(β=-3.11,95%CI=-4.94~-1.28)5个能区以及全量表(β=-2.79,95%CI=-4.10~-1.49)发育商水平均低于非贫血儿童(P值均 < 0.05)。  结论  2~6岁儿童贫血与其总体发育商以及大运动、精细动作、适应能力、语言和社会行为五大能区发育商水平均呈负相关,建议积极开展学龄前儿童贫血监测、干预工作,进一步提高儿童的神经心理发育水平。
不同体质量指数世居藏族大学生移居平原初期肝脏功能变化
陈婷, 王叶秋, 杨伟, 史展雨, 申艳, 赵昕
2022, 43(8): 1224-1228. doi: 10.16835/j.cnki.1000-9817.2022.08.024
摘要(337) HTML (120) PDF(14)
摘要:
  目的  探讨不同体质量指数(BMI)的世居高原藏族大学生移居平原初期肝脏功能变化规律,为世居高原藏族脱适应研究提供科学依据和理论基础。  方法  选取从高原(西藏)初入平原(陕西)的3 035名藏族大学生为研究对象,进行脱适应症状筛查。将受试者分为体重偏轻、体重正常、超重及肥胖4组,分别于初入平原3,6,9 d检测肝脏功能指标。采用χ2检验比较各组肝功能指标异常率,采用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BMI与肝功能指标异常的关系。  结果  超重藏族男生与肥胖藏族男女生的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γ-谷氨酰转肽酶(GGT),超重藏族男生和肥胖藏族女生的总胆汁酸(TBA)在脱适应初期均高于体重正常组(P值均 < 0.05)。在脱适应3,6,9 d,指标总体呈上升趋势的包括超重组男、女生直接胆红素(DBIL)、肥胖组女生血清总蛋白(TP)、球蛋白(GLOB)(P值均 < 0.05)。超重组男生ALT(13.9%),肥胖组男、女生ALT(34.3%,26.7%)、GGT(11.4%,13.3%)和女生AST(10.0%)肝功能指标异常率高于体重偏轻(2.8%,3.5%,0,1.0%,1.5%)、正常组(3.5%,3.4%,0.9%,3.6%,4.1%)(χ2值分别为48.07,20.55,20.55,17.93,10.23,P值均 < 0.05)。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在校正年龄和性别因素后,超重与ALT(OR=2.10,95%CI=1.20~3.62)异常呈正相关,肥胖与ALT(OR=5.50,95%CI=4.23~7.40)、GGT(OR=4.10,95%CI=2.03~6.74)异常均呈正相关(P值均 < 0.05)。  结论  世居高原藏族大学生移居平原初期,肝脏功能指标变化与BMI相关。超重肥胖者肝功能损伤指标异常率较高。肥胖高危人群从高原移居平原地区时需进行健康检查及医务监督。
疾病控制
武汉市2011—2020年学生肺结核流行病学特征
张正斌, 胡晶, 王丽娜, 王晓君, 周美兰, 王甜甜, 段琼红, 吴刚, 李月华
2022, 43(8): 1210-1214. doi: 10.16835/j.cnki.1000-9817.2022.08.021
摘要(466) HTML (187) PDF(42)
摘要:
  目的  分析2011—2020年武汉市学生肺结核流行特征,为科学制定干预策略和措施提供依据。  方法  对国家结核病管理信息系统登记的2011—2020年武汉市学生结核病病案信息数据进行分布特征、发病就诊时间、治疗转归情况的统计分析。  结果  2011—2020年武汉市登记学生肺结核患者4 337例,年均登记发病率为22.44/10万,年均递降率为7.86%;男女发病数比为1.76∶1,男生发病率高于女生(χ2=184.18,P < 0.01);发病年龄以19~22岁组最高,占47.89%;每年报告发病高峰是3—5月和9—11月,发病低谷是每年1—2月和7—8月;学生患者主要集中在学校分布较多的洪山区、江夏区和武昌区,学校聚集性疫情频发于洪山区、东西湖区、武昌区和新洲区;学生患者发病至就诊求医时间M(P25P75)为9(3,21)d,按地区、年龄、民族和患者来源分组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Z值分别为-9.25,47.14,9.88,43.96,P值均 < 0.01);学生患者治疗与转归按年份、民族分组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 < 0.05)。  结论  武汉市学生肺结核疫情呈缓慢波动下降趋势,年龄段以大学生和高中生为主,集中发现时间和地点相对固定,病例就诊时间和治疗转归各有区别。应根据各区县学生分布特点因时因地分类地制定防控策略,加强疫情监测、健康促进、主动发现和督导管理。
儿童伤害预防家庭监护能力评估研究分析
殷小雅, 王书梅
2022, 43(8): 1229-1234. doi: 10.16835/j.cnki.1000-9817.2022.08.025
摘要(386) HTML (148) PDF(29)
摘要:
  目的  对现有研究中关于儿童伤害预防家庭监护能力评估的内容进行分析,为开发适用于中国儿童的伤害家庭监护能力评估指标体系提供参考依据。  方法  从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CBM)、万方、中国知网、维普、PubMed、Medline、Springer和Web of Science中英文数据库检索儿童伤害预防家庭监护能力评估的相关研究,从评估方法、评估内容和所用评估工具的信效度对相关文献进行梳理。  结果  共纳入文献47篇,纳入研究中的评估方法包括定性研究和定量调查,以通过量表或问卷开展的定量调查为主。评估内容包括家长的儿童伤害预防知信行(44篇)和家庭环境安全性(3篇),评估对象主要集中在学龄前儿童家长。定量调查中,8篇研究验证了所用评估工具的信效度,信度检验指标包括重测信度和Cronbach α系数,效度指标包括内容效度、结构效度和效标效度。  结论  现有研究中缺乏适用于中国儿童及家长的儿童伤害预防家庭监护能力评估工具,今后开发相应评估工具时应考虑不同儿童年龄段特点、不同伤害类型以及信效度问题。
高原世居藏族儿童青少年血常规检测结果
谢慎威, 许珂, 董明, 施俊屹, 曹玖见, 董华平, 吴玉, 李鹏, 谢佳新
2022, 43(8): 1235-1240. doi: 10.16835/j.cnki.1000-9817.2022.08.026
摘要(346) HTML (141) PDF(21)
摘要:
  目的  探讨3~19岁高原世居藏族儿童青少年血常规指标水平及其变化趋势,为建立该人群血常规参考值范围提供依据。  方法  采取整群随机抽样方法,以西藏日喀则地区1 568名3~19岁高原世居藏族儿童青少年为研究对象,进行血常规检测,比较各年龄组、不同性别人群血常规指标水平并分析其随年龄变化趋势。  结果  红细胞计数(RBC)、血红蛋白质量浓度(HGB)、红细胞压积(HCT)、平均红细胞体积(MCV)、红细胞平均血红蛋白含量(MCH)、白细胞计数(WBC)、中性粒细胞计数(NEU)、中性粒细胞计数百分比(NEU%)、淋巴细胞数(LYM)、淋巴细胞数百分比(LYM%)、单核细胞计数比例(MON%)、嗜酸性粒细胞计数比例(EOS%)、嗜碱性粒细胞计数比例(BAS%)、血小板计数(PLT)在3~5,6~12,13~15,16~19岁4个年龄段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H值分别为60.22,179.41,249.45,115.03,74.90,14.34,33.46,78.90,49.20,97.29,24.45,24.28,42.65,20.10,P值均 < 0.05),其中RBC、HGB、HCT、MCH红细胞指标在藏族男生中随年龄呈现上升趋势(F值分别为148.77,493.04,623.14,249.92,P值均 < 0.05),在女生中无显著变化趋势(F值分别为1.37,0.15,2.94,0.11,P值均>0.05)。HCT在3~5,6~12,13~15,16~19岁年龄段的男女生间[(41.33±2.31)%,(41.98±2.40)%;(43.28±2.60)%,(43.75±2.36)%;(46.20±3.11)%,(44.83±2.67)%;(51.10±4.15)%,(43.61±4.70)%]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2.10,-2.88,3.50,10.82,P值均 < 0.05)。WBC、NEU、NEU%、LYM、LYM%、单核细胞计数(MON)、MON%等指标在男女中随年龄具有相同的变化趋势(P值均 < 0.05)。从12~13岁开始,RBC、HGB、HCT在高原世居藏族男性与女性青少年中呈现相反的变化趋势并逐渐拉开差距。  结论  红细胞指标在不同年龄、性别的高原世居藏族儿童青少年中变化趋势差异显著,在制定血常规参考值范围时应考虑地域民族、年龄、性别等因素影响。
重庆市2018—2021年儿童青少年视力不良检出率变化趋势和健康公平性
周春江, 李梦, 胡柯, 万文娟, 黄洪云, 刘志远
2022, 43(8): 1241-1244. doi: 10.16835/j.cnki.1000-9817.2022.08.027
摘要(387) HTML (185) PDF(63)
摘要:
  目的  了解重庆市儿童青少年视力不良检出率及变化趋势,分析其健康公平性,为学生视力保护及近视防控提供参考。  方法  采用纵向研究,对2018—2021年度重庆市小学、初中和高中全年级的所有在校生进行裸眼视力检查,分析儿童青少年视力不良检出率及变化趋势。同时于2021年采用分层随机抽样,对重庆市2 302名儿童青少年裸眼视力和屈光度数(等效球镜,SE)进行健康公平性评价。  结果  2018—2021年重庆市儿童青少年视力不良检出率分别为54.12%,58.17%,60.03%和58.20%,视力不良检出率前3年呈增长趋势,2021年较2020年下降1.83%(χ趋势2=13 870.45,P < 0.01);小学、初中、高中学生不同年份间视力不良检出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值分别为17 396.36,2 093.95,771.87,P值均 < 0.01)。2018—2021年,女生视力不良检出率均高于男生(P值均 < 0.01)。裸眼视力基尼系数城市为0.054 57,高于乡村(0.035 94);SE的基尼系数城市为0.065 82,高于乡村(0.049 30),即儿童青少年近视在城市中表现得更不公平。  结论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后期近视防控策略的应对调整与重庆市儿童青少年视力不良检出率降低相关。不同学段、性别在视力不良检出率上有差异。应根据变化趋势制定相应的近视防控措施;城市的视力不良检出率较乡村更加不公平,需要针对区域特点实施不同的近视防控措施。
佛山学龄前儿童肺炎链球菌的传播风险和耐药特征
邓文君, 李文宇, 陈敏琪, 王旭麟, 周俊立, 姚振江, 叶小华
2022, 43(8): 1245-1248. doi: 10.16835/j.cnki.1000-9817.2022.08.028
摘要(284) HTML (134) PDF(17)
摘要:
  目的  了解健康学龄前儿童肺炎链球菌的同源性和耐药特征, 为阻断疾病传播和指导合理使用抗生素提供依据。  方法  采用分层整群随机抽样方法, 抽取佛山市顺德区6所幼儿园中1 829名健康儿童, 进行鼻拭子采样并分离鉴定肺炎链球菌; 采用多位点序列分型进行同源性分析; 采用χ2检验、随机森林算法进行耐药特征分析。  结果  儿童鼻腔肺炎链球菌携带率为22.5%(412名), 多重耐药肺炎链球菌(MDRSP)的携带率为21.3%(390名)。菌株序列型别的同源性分析显示, 6所幼儿园菌株的同源率分别为93.5%(87/93)、91.1%(72/79)、89.2%(58/65)、88.9%(64/72)、86.2%(50/58)、77.8%(35/45);班级内同源率最高达82.8%(48/58), 班级间同源率最高为93.1%(81/87)。肺炎链球菌主要对阿奇霉素(97.1%, 400/412)、红霉素(92.0%, 379/412)、四环素(91.5%, 377/412)耐药; MDRSP主要耐药谱为同时对阿奇霉素、红霉素、复方新诺明、四环素及克林霉素不敏感。随机森林分析提示, MDRSP相关的重要耐药表型变量为阿奇霉素耐药、复方新诺明耐药、四环素耐药、克林霉素耐药、红霉素耐药(平均不纯度减少值分别为8.94, 6.92, 5.80, 4.84, 2.58)。  结论  幼儿园儿童间肺炎链球菌的交叉传播风险较高, 且直接接触传播是最主要传播途径。幼儿园和相关卫生部门应采取有效措施, 有效预防和阻断肺炎链球菌的传播。
社交技能训练对自闭症谱系障碍患儿母亲疾病不确定感干预效果研究
祖燕飞, 杜亚松, 周颖群, 樊宁, 朱书仪, 曹阳, 江文庆, 徐光兴
2022, 43(8): 1249-1253. doi: 10.16835/j.cnki.1000-9817.2022.08.029
摘要(538) HTML (214) PDF(37)
摘要:
  目的  应用教育和拓展社交技能项目(简称“PEERS社交技术”)提高自闭症谱系障碍(ASD)患儿的社交能力,降低患儿母亲的疾病不确定感和不良情绪。  方法  于2017年9—10月,从上海市某特殊教育培训机构招募30对自闭症患儿母子,采用抽签法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各15对母子)。基于PEERS社交干预技术内容,采用认知行为团体形式,通过示范、角色扮演,小组演练方式,同时对自闭症患儿母子平行进行社交技术训练。干预前后分别使用疾病不确定感父母量表(PPUS)、患者健康问卷抑郁分表(PHQ-9)、贝克抑郁量表第二版中文版(BDI-Ⅱ-C)、贝克焦虑量表(BAI)、状态-特质焦虑问卷(STAI-Form Y)对母亲进行调查, 使用自闭症患儿行为量表(ABC)、自闭症患儿症状量表(CARS)、社会交往问卷(SCQ)对ASD患儿进行调查。  结果  干预组患儿行为量表和母亲的情绪量表得分前后测差值均小于0。干预后,干预组母亲与对照组母亲的疾病不确定感总分(74.93±13.58, 90.40±9.21)及不明确性(31.13±7.07,38.93±4.73)、缺乏信息(11.93±2.09,13.80±2.54)、不可预测(9.60±1.99,12.07±2.89)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3.65,-3.55,-2.20,-2.72,P值均 < 0.05)。  结论  社交PEERS团体干预能够提高ASD患儿的社交技巧,降低疾病不确定感各维度对母亲的影响。及时、有效的提供疾病相关信息,帮助母亲积极参与患儿的照顾与训练,可减少认知偏差、降低抑郁、焦虑等不良情绪。
儿童血压发育轨迹及其与超重肥胖的关系
范晖, 刘宇丹, 康利
2022, 43(8): 1254-1256. doi: 10.16835/j.cnki.1000-9817.2022.08.030
摘要(388) HTML (180) PDF(27)
摘要:
  目的  分析儿童血压发育的轨迹及其与超重肥胖的关系,为儿童血压偏高的防控提供科学依据。  方法  利用“自贡基于学校的心血管代谢风险队列研究”,纳入1 177名接受5次血压测量的儿童,使用中国儿童血压参照标准判断儿童的血压状态。基于群组的轨迹模型探索儿童血压的发育轨迹,采用Logistic模型分析儿童血压发育轨迹与超重肥胖出现次数的关系。  结果  儿童5次测量血压偏高的流行率分别为1.9%,6.6%,7.0%,12.5%和11.2%。儿童血压的发育轨迹分为血压偏高的低风险组和血压偏高风险持续升高组。血压偏高的低风险组,其血压偏高的风险随着年龄的增长而较为平稳。血压偏高风险持续升高组,其血压偏高的风险随着年龄的增长而明显增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研究期间出现超重肥胖次数越多的儿童,其血压偏高风险升高(OR=1.34,95%CI=1.17~1.53,P < 0.01)。  结论  儿童血压的发育轨迹不同,超重肥胖儿童的血压偏高风险随着年龄的增长而明显增加。需关注超重肥胖儿童的血压发育轨迹,预防其出现血压偏高。
卫生监督
中小学校传染病流行风险评价指标体系构建
孙力菁, 翟娅妮, 周月芳, 张喆, 陆殷昊, 罗春燕
2022, 43(8): 1257-1262. doi: 10.16835/j.cnki.1000-9817.2022.08.031
摘要(525) HTML (102) PDF(69)
摘要:
  目的  建立中小学校传染病流行风险评价指标体系,做好学校传染病预警工作,将学校传染病防控的关口前移。  方法  通过文献查阅,业内相关专家咨询以及结合实际工作经验等方法,形成指标条目池。采用德尔菲法进行两轮专家咨询(第1轮13名,第2轮20名),统计分析每轮咨询时专家意见的集中程度(平均分、满分比)和协调程度(变异系数、协调系数W),其中协调系数W采用多个样本的非参数Kendall's W检验得到。根据专家反馈意见对指标进行必要的增、减、修,最终确定评价的指标体系,并采用层次分析法计算各指标权重。  结果  两轮咨询的专家权威系数分别为0.89和0.88,表格回收率均为100%;各三级指标变异系数范围分别为0.07~0.31和0.06~0.19,协调系数W分别为0.25和0.47,说明专家意见的一致性和可信度均较好。最终建立由5个一级指标、23个二级指标、86个三级指标组成的中小学校传染病流行风险评价指标体系。采用层次分析法计算指标的级别内权重,学校卫生管理与保障制度、学校卫生人员设施、健康监测与认知水平、严重性和应对措施5个一级指标的变异系数分别为0.09,0.06,0.08,0.12和0.06,权重系数分别为20.42%,21.19%,19.87%,17.45%和21.08%。  结论  研究构建了适用于中小学校的学校传染病流行风险评价指标体系,专家积极性、协调性和权威程度均较好,对于落实中小学校传染病预警工作具有实际指导意义。
综述
校园欺凌与校园地位的关系研究进展
林木丰
2022, 43(8): 1263-1267. doi: 10.16835/j.cnki.1000-9817.2022.08.032
摘要(427) HTML (181) PDF(35)
摘要:
传统观点认为,校园欺凌是一种故意伤害行为,而新近研究指出,校园欺凌还具有目的导向的特点,青少年在实施欺凌行为的过程中可能存在获取校园地位的意图。青少年的地位获取策略(欺凌与亲社会行为)与地位评价方式(社会偏好与感知的受欢迎度)相互影响,并且这个过程还与青少年的群体性、阶段特点及个人特质、信念存在紧密联系,预防校园欺凌发生的过程中对于那些地位导向的欺凌者要进行甄别并采取针对性的干预措施。
儿童青少年心理压力与饮食行为研究进展
任中夏, 程志浩, 王培玉
2022, 43(8): 1268-1271. doi: 10.16835/j.cnki.1000-9817.2022.08.033
摘要(532) HTML (187) PDF(60)
摘要:
心理压力及其应对是身心健康的重要影响因素。压力状态下产生的不良饮食行为在儿童青少年群体中较为常见。该文从一般饮食行为、异常饮食行为、进食障碍等方面对儿童青少年心理压力与饮食行为相关研究进行综述,阐述其流行现状及影响因素,并对可能的生理机制进行总结,以期为后续研究提供参考。
童年期不良经历对端粒形态影响的研究进展
肖婉, 万宇辉
2022, 43(8): 1272-1275. doi: 10.16835/j.cnki.1000-9817.2022.08.034
摘要(352) HTML (162) PDF(35)
摘要:
童年期不良经历不仅损害个体躯体和心理健康,还可能对后代身心健康产生不良影响,越来越多的研究开始关注其中涉及的生物学机制,特别是端粒在关联中的作用已成为近年来研究的热点。研究从童年期不良经历与不同生命阶段端粒形态的改变以及端粒在童年期不良经历与健康关联中的作用进行综述,旨在深入认识童年期不良经历健康危害效应的潜在机制。
青少年手机成瘾干预研究进展
徐楚楚, 解瑾, 卫心雨, 黄海, 周春燕
2022, 43(8): 1276-1280. doi: 10.16835/j.cnki.1000-9817.2022.08.035
摘要(854) HTML (199) PDF(97)
摘要:
处于心智、思维快速发展阶段的青少年由于缺乏自我控制能力,较之其他群体更易出现手机成瘾行为。手机成瘾对青少年身心产生多重负面影响,并且随着年龄的增长,影响会日益深刻。当前主流的手机成瘾干预在青少年中收效甚微,也被证明与青少年独特的认知和心理发展特点有关。通过梳理最新青少年手机成瘾干预研究,分别从信息增强策略、能力增强策略以及行为干预策略进行分类阐述,对该领域提出可行性建议,为今后制定本土化的干预策略提供借鉴,以期发展出系统的干预设计指导和富有成效的多元主体协同干预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