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言板

尊敬的读者、作者、审稿人, 关于本刊的投稿、审稿、编辑和出版的任何问题, 您可以本页添加留言。我们将尽快给您答复。谢谢您的支持!

姓名
邮箱
手机号码
标题
留言内容
验证码

2021年  第42卷  第4期

述评
儿童生长发育研究需要建立膳食质量评估体系
成果, 丁钢强
2021, 42(4): 481-484. doi: 10.16835/j.cnki.1000-9817.2021.04.001
摘要(1009) HTML (526) PDF(191)
摘要:
儿童期的营养水平对成年后健康有重要影响。科学、全面、客观地评价儿童膳食质量是研究膳食对生长发育影响、开展儿童营养宣教与干预、保障儿童青少年健康成长的基础。本文对当前国内外膳食信息采集技术和膳食质量评估方法的特点和应用进行梳理和展望,并对中国儿童膳食质量评估的重点发展方向提出建议。
专题笔谈
电竞辅助运动干预青少年抑郁的可行性及实现途径
金圣杰, 陈祥和, 刘波, 陆鹏程, 李文秀, 田志凯, 曾炘瑜
2021, 42(4): 485-488. doi: 10.16835/j.cnki.1000-9817.2021.04.002
摘要(772) HTML (428) PDF(97)
摘要:
青少年作为电子竞技运动的主体, 负面影响不容小觑,但电竞作为新兴的体育项目,对青少年抑郁症是否存在积极作用引发思考。本文从电子竞技的发展现状入手,分析电子竞技影响青少年抑郁的因素,指出电子竞技发展对青少年心理健康存在的隐忧。同时结合电子竞技的优势以及运动干预背景,就电竞防治抑郁症提出对策和可行性建议,以期促进电子竞技健康有序发展的同时保障青少年心理健康。
儿童青少年生长发育专栏
青春期前生活方式对儿童血压偏高影响的累积效应分析
李艳辉, 高迪, 陈曼曼, 马莹, 陈力, 董彦会, 宋逸, 马军
2021, 42(4): 489-492,496. doi: 10.16835/j.cnki.1000-9817.2021.04.003
摘要(598) HTML (270) PDF(75)
摘要:
  目的  分析青春期前生活方式对儿童血压偏高检出率和新发率影响的累积作用,为儿童血压偏高的早期干预提供依据。  方法  2017年在福建省厦门市4所九年一贯制学校建立青春期发育研究队列,对所有符合纳入标准的二、三年级女生和三、四年级男生进行体格检查和问卷调查。随访2年,选择2017和2019年数据完整的1 316名学生为研究对象。根据2017年基线调查结果评估青春期前生活方式状况。根据2019年血压水平进行血压偏高检出率和新发率的判定。调整混杂因素后采用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健康生活方式对血压偏高新发率和血压偏高检出率的影响。  结果  2017和2019年血压偏高检出率分别为25.0%和23.3%,血压偏高新发率为18.9%。具备健康生活方式的儿童血压偏高新发率和检出率偏低。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儿童满足健康生活方式因素越多,血压偏高检出率的风险越小(P < 0.05)。与满足0~2个健康生活方式因素学生相比,满足4~5个健康生活方式因素的学生血压偏高检出率低(OR=0.52, 95%CI=0.30~0.90),血压偏高新发率低(RR=0.60,95%CI=0.29~1.22)。其中,超重肥胖学生血压偏高检出率风险明显更低(OR=0.29, 95%CI=0.10~0.81)。  结论  儿童青春期前生活方式对血压偏高检出率具有累积作用,维持健康生活方式对降低血压偏高风险具有积极作用,超重肥胖儿童采取综合的健康生活方式获益更大。
蛋白质及动物性食物摄入对中国女童初潮年龄的前瞻性影响
李静, 段若男, 陈梦雪, 陈玥, 冯萍, 汪晓语, 高婉珂, 单树方, 徐裕杰, 乔田, 刘雪婷, 成果
2021, 42(4): 493-496. doi: 10.16835/j.cnki.1000-9817.2021.04.004
摘要(567) HTML (375) PDF(49)
摘要:
  目的  探讨初潮前蛋白质及动物性食物摄入对中国女童初潮年龄的前瞻性影响,为预防中国女童初潮年龄提前提供科学依据。  方法  利用1997—2015年“中国健康与营养调查(CHNS)”数据库的数据,选取初潮年龄、身高、体重、家庭人均年收入、母亲文化程度信息完整且初潮前1~4年内至少具有1次完整膳食调查数据的683名≥6岁女童作为研究对象。按城乡分层,采用多重线性回归模型分别分析初潮前蛋白质及动物性食物摄入对中国城市和农村女童初潮年龄的前瞻性影响。  结果  调整总能量摄入、体质量指数标准差评分和家庭人均年收入后,初潮前肉类摄入量与农村女童初潮年龄呈负相关(B=-0.003,P=0.00),与城市女童初潮年龄无相关(B=0.001,P>0.05),而初潮前总蛋白质、乳类、蛋类和水产类摄入量与城市和农村女童初潮年龄均无相关(B值分别为0.002,-0.001,0.003,0.000;0.001,0.001,-0.001,-0.003,P值均>0.05)。  结论  初潮前肉类摄入较多可能会导致中国农村女童初潮发生较早,而总蛋白质、乳类、蛋类和水产类摄入可能对中国女童初潮年龄无影响。
童年期情绪性多食与多基因遗传风险对青春期发育的交互效应研究
刘婉旭, 江伟康, 赵莉, 熊静远, 苏普玉, 万宇辉, 方姣, 成果, 孙莹
2021, 42(4): 497-500. doi: 10.16835/j.cnki.1000-9817.2021.04.005
摘要(695) HTML (332) PDF(64)
摘要:
  目的  探讨童年期情绪性多食与多基因遗传风险对男女童青春期发育的交互效应,为进一步开展儿童青春期发育研究提供参考。  方法  通过整群抽样的方法,于2016年3月(T0)从安徽省蚌埠市2所小学招募896名一至三年级学生,建立青春期发育队列,之后2017—2019年每年开展1次随访调查(T1、T2、T3)。评估儿童情绪性多食与年度青春期发育状况(男童睾丸容积和女童乳房发育),借助非线性生长模型拟合男女童的青春期发育时相与速度,基于17个与青春期发育提前相关的SNPs计算多基因遗传风险评分。采用分层线性回归分别检验情绪性多食与多基因遗传风险对男女童青春期发育的交互效应。  结果  896名儿童T1时情绪性多食行为报告率为22.7%。控制分娩方式、出生体重等协变量后,在青春期发育提前高遗传风险女童中,情绪性多食仅与青春期发育速度加快存在相关性(B=0.19,95%CI=0.07~0.32, P < 0.01),与青春期发育时相无相关性(B=0.14,95%CI=- 0.12~0.41, P=0.28)。在低遗传风险女童以及不同遗传风险的男童中,情绪性多食与青春期发育时相和速度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  结论  青春期发育提前高遗传风险女童中情绪性多食与青春期发育速度加快有关。需要开展更多纵向研究检验多基因遗传风险与童年期饮食行为对男女童青春期发育的交互影响。
围青春期膳食质量对青春期发育的前瞻性影响
段若男, 乔田, 熊静远, 赵莉, 成果
2021, 42(4): 501-505. doi: 10.16835/j.cnki.1000-9817.2021.04.006
摘要(741) HTML (387) PDF(56)
摘要:
  目的  探讨围青春期膳食质量对青春期发育的前瞻性影响,为预防中国儿童青春期发育提前提供理论依据。  方法  利用西南地区儿童营养与生长发育队列数据,以1 588名6~8岁儿童(女童976名,男童612名)为研究对象,通过食物频率问卷收集儿童的膳食摄入信息,采用修订版中国儿童膳食指数(Chinese Children Dietary Index, CCDI)评价儿童围青春期(初潮/变声发生前2~4年)的膳食质量。以女童初潮年龄和男童变声年龄作为青春期发育观测指标,通过多元线性回归模型分析膳食质量对青春期发育的前瞻性影响。  结果  女童和男童的围青春期CCDI得分分别为(58.0~132.5)和(48.3~129.9)分。调整父亲文化程度、能量摄入、体脂百分比后,围青春期膳食质量较高的儿童与膳食质量较低的女童/男童相比,女童初潮发生时间晚0.6年[膳食质量较高组的初潮年龄为13.1(11.2~13.3)岁,较低组为12.5(12.0~13.9)岁,P=0.01];男童变声发生时间晚0.4年[膳食质量较高组的变声年龄为13.8(12.1~14.8)岁,较低组为13.4(12.5~15.1)岁,P=0.03]。  结论  围青春期较高的膳食质量可使儿童青春期发育延迟,应积极开展膳食指导和干预,提升围青春期儿童膳食质量水平。
含糖饮料摄入模式与儿童肥胖关联的纵向研究
徐玉祥, 江伟康, 赵莉, 熊静远, 苏普玉, 万宇辉, 方姣, 成果, 孙莹
2021, 42(4): 506-509. doi: 10.16835/j.cnki.1000-9817.2021.04.007
摘要(996) HTML (488) PDF(175)
摘要:
  目的  探讨童年期不同含糖饮料(sugar-sweetened beverages,SSBs)摄入模式对儿童肥胖的影响,旨在为预防和控制儿童超重或肥胖提供新的流行病学证据。  方法  采用方便抽样方法,于2016年在安徽省蚌埠市2所小学建立儿童随访队列,每年随访1次,共随访3次。基线有1 263名儿童参加调查,3次随访后最终有997名儿童纳入分析。通过自编父母问卷和学生问卷获得儿童基本信息及每日SSBs消费情况,应用群组轨迹模型(group-based trajectory modelling,GBTM)拟合童年期SSBs摄入模式发展轨迹,采用多元线性回归模型分析不同SSBs摄入模式与儿童肥胖的关联。  结果  GBTM拟合4种童年期SSBs摄入模式发展轨迹,分别命名为SSBs摄入持续较低组(822名)、先升后降组(20名)、渐降组(106名)和渐增组(49名)。SSBs摄入先升后降组和渐增组儿童基线及3次随访时的体质量指数(BMI)均高于持续较低组(F值分别为6.26,5.90,5.99和5.87,P值均<0.01)。SSBs摄入模式与儿童BMI的关联存在性别差异。调整儿童基线BMI、父母BMI、肥胖遗传风险评分和体力活动等混杂因素后,在女童中,相比于SSBs摄入持续较低组,SSBs摄入渐增组女童第3次随访时BMI增加(B=1.20,95%CI=0.25~2.15,P=0.01);在男童中,未发现4组SSBs摄入模式与BMI关联存在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  结论  儿童SSBs摄入模式与肥胖关联存在性别差异,SSBs摄入水平较高的女童肥胖风险显著增加。未来需更多研究探讨性别差异的生理机制,为儿童肥胖预防及干预措施的制定提供理论依据。
北京学龄儿童青少年体格发育指标增长速度性别差异
赵瑞兰, 李子昂, 肖惠迪, 段军伟, 李莉, 赵芳芳, 书文, 李梦龙, 奴比娅·阿马尔江, 加吾兰·祖农, 胡翼飞
2021, 42(4): 510-514. doi: 10.16835/j.cnki.1000-9817.2021.04.008
摘要(603) HTML (406) PDF(77)
摘要:
  目的  探索学龄儿童青少年体格发育指标增长速度的性别差异,为明确中国儿童青少年的生长发育规律提供科学依据。  方法  基于北京市顺义区2009—2018年6~18岁学龄儿童及青少年健康体检资料,经匹配个人信息后共纳入94 122名学生,计算年龄别身高、体重、体质量指数(BMI)增长速度,以及以身高增速高峰年龄(PHA)为基点的体重和BMI增长速度,采用混合效应线性模型分析增长速度的性别差异。  结果  男、女生平均身高、体重和BMI随年龄增长而增长,除10~11岁男生平均身高低于女生外,其他年龄段男生平均身高均高于女生,各年龄段男生的平均体重和BMI均高于女生(P值均 < 0.01);混合效应线性模型结果显示身高、体重和BMI的增长速度存在性别年龄交互作用(t值分别为-67.56,-47.46,3.22,P值均 < 0.01),即每个年龄段身高、体重和BMI的增长速度具有性别差异;男生PHA为12岁,女生PHA为10岁,男生出现身高增速高峰较女生晚2年,但峰高高于女生。男生体重增长速度高峰年龄为12岁,女生为11岁。男生BMI增长速度曲线呈“双峰”状且最大增长速度年龄为10岁,女生为11岁,男生较女生早1年;调整PHA后的体重增长速度曲线均显示,男生和女生青春期体重增长与身高增长相一致,即体重增长速度在PHA前随年龄增加而升高,在PHA达到高峰,之后又下降;7~9岁男生可能出现青春期启动前脂肪堆积。  结论  青春期各年龄段男、女生身高、体重和BMI的增长速度存在性别差异,且体重的变化与身高增长密切相关。
身高增长与超重肥胖联合作用对儿童血压的影响
高迪, 李艳辉, 董彦会, 王西婕, 杨招庚, 宋逸, 马军
2021, 42(4): 515-518, 523. doi: 10.16835/j.cnki.1000-9817.2021.04.009
摘要(637) HTML (347) PDF(77)
摘要:
  目的  分析不同身高增长幅度与超重肥胖联合作用对儿童新发血压偏高的影响,为探索防控儿童血压偏高的策略提供科学依据。  方法  基于厦门市青春期发育队列研究,采用整群抽样方法,选取2017年基线和2019年随访时身高、体重和血压数据完整的1 313名小学生作为研究对象。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不同身高增长幅度与超重肥胖的联合作用对儿童血压偏高的影响。  结果  1 313名小学生基线时(2017年)血压偏高检出率为25.2%;随访2年后,未发生血压偏高的人群中有19.7%的儿童新发了血压偏高,男生血压偏高新发率为23.4%,女生为16.6%。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显示,在调整年龄、性别、高血压家族史、睡眠时间、水果、蔬菜、含糖饮料及肉制品摄入情况后,总体及男生身高增长高水平超重肥胖组血压偏高新发的风险高于身高增长低水平非超重肥胖组(总体:RR=2.41,95%CI=1.44~4.04;男生:RR=2.69,95%CI=1.45~5.02);女生身高增长低水平联合超重肥胖组血压偏高检出率也显著增加(RR=4.47,95%CI=1.45~13.75)。  结论  身高增长幅度较高和超重肥胖是儿童血压偏高发病的影响因素,尤其是在男生中。在青春期身高突增前对儿童进行肥胖的预防和干预可能有益于降低儿童期高血压的发生。
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
安徽省中小学生饮食相关知识行为分析
陈志飞, 孟灿, 管恒燕, 彭爱玲, 鲁芬, 林超, 王小虎, 吴静, 李卫东
2021, 42(4): 519-523. doi: 10.16835/j.cnki.1000-9817.2021.04.010
摘要(654) HTML (327) PDF(56)
摘要:
  目的  了解安徽省2018年中小学生营养知识、食物喜好、饮食行为和食育体验活动现状,为相关部门制定学生营养改善措施提供科学依据。  方法  采取多阶段分层整群随机抽样方法,从安徽省淮北、蚌埠、马鞍山、合肥、芜湖5个地区随机抽取三年级及以上学生2 045名作为调查对象,采用自填式问卷收集营养知识、食物喜好、饮食行为和食育体验活动相关信息。  结果  中小学生营养知识总知晓率为38.3%,最好的饮料是白开水的知晓率最高(91.6%)。健康食物喜好总报告率为51.5%,奶及奶制品的喜好率最高(66.4%)。良好饮食行为总报告率为85.8%,大部分时候三餐按时按量的报告率最高(87.7%)。食育体验活动总报告率为25.0%,会收拾餐桌的报告率最高(73.0%)。>12岁学生更多地掌握营养知识(χ2=28.8),≤12岁学生较好地具有健康食物喜好和良好饮食行为(χ2值分别为31.3,77.6),女生更经常地参与摆放餐具和收拾餐桌(χ2=12.2)(P值均 < 0.05)。  结论  中小学生营养知识掌握情况差,虽有明确的食物喜好,但存在不良饮食行为。应有针对性开展校园营养健康教育,加强家庭和学校合作,增加学生的食育体验活动机会,帮助中小学生形成健康的生活方式。
有氧联合抗阻运动对中度智力障碍青少年干预效果评价
王鑫, 侯晓晖, 马哲明, 符鑫博, 冯燕青
2021, 42(4): 534-537. doi: 10.16835/j.cnki.1000-9817.2021.04.013
摘要(694) HTML (257) PDF(51)
摘要:
  目的  探讨有氧联合抗阻运动对中度智力障碍青少年的干预效果,为促进特殊人群健康成长提供参考。  方法  选取佛山市顺德区启智中学29名12~17岁中度智力障碍青少年,使用随机数字表分为干预组(16名)和对照组(13名),干预组进行为期11周的有氧联合抗阻运动,对照组保持原有活动。比较两组受试者干预前后身体成分、肌肉力量、心肺耐力、平衡能力的变化。  结果  干预后干预组骨骼肌(22.90±3.63)kg、肌肉量(39.75±5.57)kg、去脂体重(41.52±6.79)kg、坐式手臂支撑(49.19±35.28)s、站立计时测试(22.13±6.01)s、半仰卧起坐(20.12±6.48)个、握力、2 min踏步运动后即刻心率(91.43±13.44)次/min、闭眼单脚站立与运动前相比显著提高,体脂肪下降(t值分别为2.57, 2.72, 2.07, 2.10, 3.31, 2.92, 2.76, 3.44, 2.86, 2.04, 2.38, -2.92,P值均<0.05);干预后组间相比,坐式手臂支撑、闭眼单脚站立(右)提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  结论  有氧联合抗阻运动有助于提高中度智力障碍青少年的肌肉力量和耐力、心肺耐力和平衡能力。
四川农村幼儿园教师幼儿性教育知识知晓情况及影响因素
杨建涵, 张春莲, 王甄楠, 鲁诗雅, 黄娜, 骆仕俐, 叶运莉
2021, 42(4): 538-541. doi: 10.16835/j.cnki.1000-9817.2021.04.014
摘要(689) HTML (390) PDF(67)
摘要:
  目的  了解四川农村地区幼儿园教师幼儿性教育知识知晓情况及其影响因素,为采取措施提高农村教师幼儿性教育能力提供科学依据。  方法  采用多阶段分层整群抽样方法,在四川省农村地区选取16所幼儿园的160名教师,进行幼儿性教育相关问卷调查。  结果  教师幼儿性教育知识知晓率为73.8%。单项知识正确率较低的依次为“男生的包皮如果可以翻开,需要将包皮翻起来清洗(58.8%)”“家庭的功能中包含休息与娱乐功能(65.6%)”“女生清洗生殖器官需从前往后清洗(68.8%)”。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教龄>4年(OR=4.16,95%CI=1.74~9.98)、发现幼儿有性相关行为(OR=2.97,95%CI=1.19~7.40)、性知识来源途径数目>3条(OR=3.39,95%CI=1.42~8.13)的教师有更高的幼儿性教育知识知晓率(P值均 < 0.05)。  结论  四川农村幼儿园教师的幼儿性教育知识掌握率有待提高。应构建多种性教育途径促使教师尤其是初就业教师获得更多相关知识,关注幼儿性相关行为,提高幼儿性教育能力。
武汉市中学生新冠肺炎常态化防控下健康知识态度行为调查
孙震, 陶志阳, 吴晓东, 王高明, 李新跃
2021, 42(4): 542-546. doi: 10.16835/j.cnki.1000-9817.2021.04.015
摘要(529) HTML (260) PDF(52)
摘要:
  目的  了解新型冠状病毒肺炎(以下简称“新冠肺炎”)疫情常态化防控下武汉市中学生防疫健康知识、态度、行为(KAP)现状及影响因素,为下一步开展健康教育提供依据。  方法  2021年1月,分层随机抽取武汉市洪山区、东西湖区、东湖高新区各1所中学,共调查4 531名中学生。依托“问卷星”平台,学校通过QQ或微信群发送问卷二维码,调查学生新冠肺炎常态化防控下健康知识、态度、行为现状。  结果  新冠肺炎防控知识知晓率为71.46%(3 238名),新冠肺炎防控行为具备率为55.99%(2 537名),父、母职业为医护人员的中学生新冠肺炎防控行为具备率高于父母为其他职业者,知识知晓率和行为具备率随年级的增高呈下降趋势,而随着家庭月收入的增高呈上升趋势(P值均 < 0.05)。女生防控健康知识具备率较男生高。与“基本不关注疫情”相比,“疫情关注度关注度有所下降”、“关注度跟2020年一样”的中学生防控健康知识的具备率可能性更高;与初一学生比,高一、高二、高三学生防控健康知识具备率的可能性更低[OR值(OR值95%CI)分别为1.24(1.09~1.43), 2.56(1.54~4.25), 3.30(1.99~5.48), 0.49(0.39~0.62), 0.45(0.36~0.57), 0.63(0.46~0.88)]。而在健康行为具备率方面,母亲是本科、收入在8 001~15 000和15 000元以上、“疫情关注度有所下降”、“关注度跟2020年一样”、“以前没打算学医疫情中的所见所闻立志学医”、“本来打算学医疫情后更加坚定”的中学生更有可能具备健康行为[OR值(OR值95%CI)分别为1.29(1.04~1.60), 1.39(1.07~1.82), 1.74(1.32~2.29), 1.77(1.06~2.96), 3.47(2.08~5.81)];高二学生防控健康行为具备的可能性更低[OR值(OR值95%CI)为0.74(0.60~0.90)](P值均 < 0.05)。老师讲授、家庭交流和手机端排在获取新冠疫情的渠道前3位。  结论  武汉市中学生新冠肺炎防控健康知识知晓率、行为具备率还有提升空间,应针对性地开展健康教育。
某市小学生新冠肺炎疫情上网课期间睡眠与运动现况
林小嫚, 刘锐, 张东枚, 黄婧怡
2021, 42(4): 547-550, 555. doi: 10.16835/j.cnki.1000-9817.2021.04.016
摘要(880) HTML (406) PDF(53)
摘要:
  目的  探讨在新冠肺炎疫情居家上网课期间某市一至六年级学生睡眠与运动情况的关系,为政府及相关部门制定学生健康促进有关政策提供参考依据。  方法  于2020年4月22日至5月14日,采用分层整群随机抽样法选取某市24 452名小学生进行网络问卷调查,调查内容包括一般情况、睡眠时间、运动情况等。  结果  小学生每天低强度运动参与率为21.6%,中强度运动参与率为9.4%,高强度运动参与率为5.8%;每次参与各类强度运动的时间>30 min的学生比例不足10%;一至六年级小学生睡眠不足报告率分别为22.5%,25.5%,28.9%,31.3%,35.0%,39.9%(χ2=350.75,P < 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在调整性别、年级、是否独生等因素以后,进行高强度运动与睡眠不足呈负相关(OR=0.91,95%CI=0.86~0.97)。  结论  各年级小学生睡眠不足较为普遍,小学生进行适量的高强度运动是保证充足睡眠时间的有利因素。
银川市中学生健康素养与视屏时间及影响因素分析
张佩玉, 徐杰, 张婉婷, 刘璇, 田玺, 杨雪彦, 牛晓丽
2021, 42(4): 551-555. doi: 10.16835/j.cnki.1000-9817.2021.04.017
摘要(566) HTML (259) PDF(46)
摘要:
  目的  了解银川市中学生的健康素养状况及影响因素,为提高本地区中学生的健康素养水平提供参考依据。  方法  2019年5月,以分层整群抽样的方法,选择银川市3个区的2 003名中学生进行问卷调查,调查内容包括基本特征、健康素养状况和视屏状况等。  结果  银川市中学生中国青少年互动性健康素养问卷总得分为(101.3±17.5)分,健康素养水平高、中、低的比例分别为25.0%,51.2%和23.9%;中学生视屏时间过长的比例为52.5%;初中生、父亲或母亲文化程度为高中及以上、视屏时间正常的中学生健康素养水平均高于对应组的学生(χ2值分别为49.90,14.59,16.53,46.73,P值均 < 0.01)。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学段、年级、父亲或母亲文化程度、视屏时间过长是中学生健康素养水平的影响因素(P值均 < 0.05)。  结论  银川市中学生健康素养水平有待进一步提高,需要从学校、家庭和社会多层次开展针对性的健康教育。
佛山市青少年口腔健康相关生活质量及影响因素分析
苏淑文, 张建明, 邓瑞冰, 王伟萍, 崔添强, 苏育武, 李霞
2021, 42(4): 560-564. doi: 10.16835/j.cnki.1000-9817.2021.04.019
摘要(595) HTML (377) PDF(47)
摘要:
  目的  调查佛山市12~15岁青少年口腔健康相关生活质量,并探索其影响因素,为青少年的口腔健康促进提供对策建议。  方法  采用多阶段分层等容量随机抽样的方式招募佛山市3 840名12~15岁青少年,对青少年口腔健康进行横断面研究。采用口腔临床检查和口腔健康问卷调查收集信息,并利用描述性分析、非参数检验和等级Logistic回归分析法对青少年口腔健康相关生活质量及相关影响因素进行分析。  结果  口腔问题对佛山地区青少年生活质量的中等至严重程度影响主要反映在进食方面(27.1%)。等级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低糖摄入频率、牙龈出血牙数较少,无过去12个月内牙疼及牙齿碰伤或摔伤史、居住地(南海、顺德)等因素与口腔健康相关生活质量呈正相关(OR=0.6~0.8,P值均<0.05)。  结论  佛山地区青少年口腔健康相关生活质量略优于全国总体平均水平。建议根据细分区域的综合情况精准制定实施口腔公共卫生措施,联合多方力量加强青少年人群饮食限糖,预防牙龈出血,及时缓解并治疗牙痛,重点关注有牙外伤史的青少年人群,并且改变青少年自身、家长和教师有关口腔检查的就医观念,帮助其养成定期进行口腔检查的习惯。
功能性高强度间歇训练结合呼吸饮食对肥胖大学生的干预效果
鲁鑫, 谢波
2021, 42(4): 569-573. doi: 10.16835/j.cnki.1000-9817.2021.04.021
摘要(549) HTML (293) PDF(53)
摘要:
  目的  研究观察功能性高强度间歇训练结合呼吸、饮食干预对肥胖大学生身体形态、血脂和肝功能的影响,以期为完善相关干预措施提供参考。  方法  以重庆电信职业学院公开招募的58名肥胖大学生为研究对象,根据性别、身体质量指数(body mass index, BMI)的不同进行功能性高强度间歇训练、呼吸训练和饮食控制干预,研究持续6周。比较干预前后的BMI、体脂率、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非酒精性脂肪肝(NAFLD)、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门冬酸氨基转移酶(AST)、γ-谷氨酰转移酶(GGT)等身体指标的变化情况。  结果  干预前后,受试者的身体形态指标:男女生的BMI、体脂率均下降(t值分别为7.57,4.40;4.17,5.61,P值均 < 0.01);男女生TC、TG、LDL-C均呈明显下降趋势,而HDL-C上升(t值分别为7.56,5.80;2.58,4.76;12.26,11.07;3.72,3.37,P值均 < 0.05);肝功能(男女合并人数):NAFLD、ALT异常、AST异常、GGT异常均明显减少(P值均 < 0.05)。  结论  该综合干预方法而言,可以显著降低肥胖大学生体重,能调节改善血脂代谢和肝功能,且干预过程体验较好,可作为肥胖大学生的一个有效减肥途径予以应用和推广。
学生营养
武汉洪山区流动儿童膳食营养干预效果评价
何邱平, 刘晗, 邵丽晶, 向兵, 杨梅, 曾婧
2021, 42(4): 524-528,533. doi: 10.16835/j.cnki.1000-9817.2021.04.011
摘要(506) HTML (305) PDF(42)
摘要:
  目的  了解武汉市洪山区流动儿童营养素摄入及膳食结构状况,进行膳食营养干预并评价干预效果,为改善流动儿童营养健康状况提供科学依据。  方法  采用分层随机抽样和社区干预方法,抽取武汉市洪山区某流动儿童较集中的小学三至六年级学生,随机分为干预组(218名)和对照组(222名),基线调查后,对干预组进行以“营养课堂”和知识讲座为主的膳食干预,干预时间为2个月,同时对干预组看护人也进行干预。  结果  基线时,两组流动儿童营养素摄入不足,尤其是钙、硒、维生素B1、维生素B2的摄入达标率均低于5%;蔬菜类、奶类及奶制品的摄入达标率不足5%。干预后,膳食营养素方面,干预组流动儿童能量、三大宏量营养素、钙、维生素A、维生素C摄入量均高于干预前及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Z=2.22~8.65,2.62~8.46,P值均 < 0.05)。膳食结构方面,干预后干预组谷薯及杂豆类摄入达标率由55.5%增加至68.8%,畜禽肉类摄入达标率由45.9%增加至56.4%,同时也均高于对照组(56.3%,44.6%),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5.29~13.25,4.39~14.13,P值均 < 0.05)。  结论  流动儿童存在营养素摄入达标率低、膳食结构不合理的情况。今后可多开展面向流动儿童的营养教育,通过营养课堂、知识讲座等多种形式,同时对儿童及家长开展营养教育,有效改善流动儿童膳食结构及其他营养健康状况。
广州市某医科院校大学生营养状况及膳食行为关联
钟晓婷, 王婷仙, 周泉, 陈骁熠, 王晓燕
2021, 42(4): 529-533. doi: 10.16835/j.cnki.1000-9817.2021.04.012
摘要(732) HTML (391) PDF(66)
摘要:
  目的  评价医科院校大学生的营养状况、食物摄入、饮食行为和体力活动水平,并探究与膳食行为的关联,为开展具有针对性的营养干预和营养教育提供参考依据。  方法  2019年10—12月,分层随机抽取广州市某医科院校263名学生进行问卷调查与体格测量,采用χ2检验、Wilcoxon检验比较组间差异,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调查对象消瘦、超重及肥胖的影响因素。  结果  大学生消瘦检出率为25.5%,超重及肥胖率为11.8%。不同性别学生谷薯类、水果类、蛋类、禽畜类、油炸食品、碳酸饮料的摄入量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U值分别为3 278.00,5 224.50,5 981.00,6 663.00,5 460.00,3 873.00,P值均<0.05)。不同年级大学生总体力活动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U=4 239.50,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蛋类摄入较多与消瘦呈负向关联(OR=0.20);挑食偏食与消瘦呈正向关联(OR=2.96);进食速度快与超重及肥胖正向关联(OR=5.35)(P值均<0.05)。  结论  该校大学生营养不良检出率较高,膳食行为与消瘦、超重及肥胖关联。
心理卫生
运动结合团体心理辅导对大学生手机成瘾的干预效果评价
赵玉霞, 郝艳红, 静香芝
2021, 42(4): 556-559, 564. doi: 10.16835/j.cnki.1000-9817.2021.04.018
摘要(747) HTML (390) PDF(76)
摘要:
  目的  探讨运动结合团体心理辅导对智能手机成瘾大学生心理渴求、成瘾程度及共患抑郁、焦虑程度的干预效果,为改善大学生智能手机成瘾问题提供科学、有效、可行的路径。  方法  采用分层随机整群抽样方法选取信阳职业技术学院1 678名大一和大二学生,将其中148名智能手机成瘾者随机分为3组(运动组49名、团体心理辅导组50名、运动+团体辅导组49名)。采用大学生智能手机成瘾量表(Smartphone Addiction Scvale, SAS-C)评价成瘾程度;视觉模拟评分法(Visual Analogue Scale, VAS)评定心理渴求程度;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ilton Depression Scale, HAMD)、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ilton Anxiety Scale, HAMA)评价焦虑、抑郁程度。所有量表均分别于干预前、干预后、干预后3个月各评定1次。  结果  干预后、干预后3个月与干预前比较,3组对象的SAS-C、VAS、HAMD、HAMA得分均随着时间的延长呈降低趋势(F值分别为36.05,38.54,37.27,39.27,P值均 < 0.01),相同时间点的评分均为运动+团体辅导组最低,团体辅导组次之,运动组最高(F值分别为34.33,32.36,32.34,34.96,P值均 < 0.01)。3组对象在干预3个月后仍有抑郁和焦虑症状。  结论  运动、团体心理辅导、运动+团体辅导均可不同程度地抑制智能手机成瘾者心理渴求和成瘾及共患抑郁、焦虑程度,运动+团体辅导组抑制效果最好,团体辅导组次之,运动组较差。
大学生新冠肺炎疫情在线学习期间心理健康及影响因素分析
金岳龙, 常微微, 常鑫, 朱丽君, 方正美, 陈燕, 姚应水
2021, 42(4): 574-578. doi: 10.16835/j.cnki.1000-9817.2021.04.022
摘要(1742) HTML (536) PDF(373)
摘要:
  目的  了解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ronavirus Disease 2019, COVID-19)疫情下大学生在线学习期间的心理健康水平并分析其影响因素,为高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提供科学依据。  方法  于2020年6—7月,采用整群抽样的方法选取安徽皖南地区医学与非医学高校各1所,对其中3 781名医学与非医学大学生进行抑郁-焦虑-压力量表(DASS-21)的网络问卷调查。  结果  医学院校大学生抑郁症状、焦虑症状和压力情绪检出率(30.03%,31.05%,14.50%)均低于非医学院校大学生(44.49%,46.22%,24.81%),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值分别为81.49,88.26,63.08,P值均 < 0.05)。2所院校大学生线上学习期间抑郁症状和焦虑症状以中度为主(18.43%,20.68%),压力以轻度(9.41%)和中度(5.29%)为主。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非医学生、父母关系差、与父亲关系差、教师课前准备不充分、对线上教学不满意的大学生容易出现抑郁症状(OR值分别为1.84,1.28,1.63,1.75,1.24)、焦虑症状(OR值分别为1.79,1.22,1.65,1.77,1.19)和压力负性情绪(OR值分别为2.09,1.41,1.58,1.29,1.48);女生相比较男生更不容易出现抑郁症状(OR=0.82)和焦虑症状(OR=0.74);居住地在农村的大学生更容易出现焦虑症状(OR=1.27);高年级学生更容易感到压力的存在(P值均 < 0.05)。  结论  在线学习期间大学生抑郁症状、焦虑症状与压力负性情绪检出率较高。家庭和学校应及时关注大学生线上学习期间的心理健康,并针对不同特征学生提供针对性的心理咨询。
中国郑州香港台湾三地青少年生存质量和心理健康比较
常明钰, 张瑞星, 王梦佳, 程梦吟, LeeRegina, SuIng-Ya
2021, 42(4): 579-582. doi: 10.16835/j.cnki.1000-9817.2021.04.023
摘要(540) HTML (250) PDF(64)
摘要:
  目的  探讨郑州市青少年的生存质量和心理健康现状并与中国香港、台湾地区进行比较,为今后相应教育方案的制定提供依据。  方法  分层整群抽取郑州市12所中小学四至九年级6 401名学生,分别整群抽取香港和台湾地区四至九年级3 642和1 547名学生,使用儿童生活质量普适性核心量表、自尊量表、一般自我效能感量表、抑郁-焦虑-压力量表中文精简版及自制一般情况调查表进行问卷调查。  结果  郑州、香港和台湾三地区青少年在生存质量总分及各维度、自尊、自我效能、焦虑、抑郁、压力得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值分别为398.17,257.90,193.53,321.34,258.89,191.30,171.28,51.13,119.00,67.40,P值均 < 0.05)。郑州市青少年生存质量总分及各维度得分高于香港地区,而自尊和焦虑得分低于台湾青少年(P值均 < 0.05)。除自尊、焦虑和压力方面,不同年级和性别郑州市青少年的生理功能、情感功能、社会功能、学校功能、自我效能、抑郁及生活质量总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13.53,20.71,10.92,20.26,14.68,-16.03,21.26;6.16,3.81,-2.22,-0.33,8.76,4.16,2.71,P值< 0.01)。港台地区青少年生存质量在不同年级和性别上表现出的特征与郑州市青少年基本一致,抑郁、压力得分在年级变化上的差异与郑州市青少年相同。  结论  郑州市青少年生存质量和心理健康整体良好,且优于港台地区。需探讨青少年生存质量和心理健康状况之间的关系,以期提高青少年的生存质量水平。
医学生健康危害行为的潜在类别及其与抑郁症状的关联
杨娅娟, 徐洪吕, 王颖, 谢阳, 邹立巍, 李婷婷, 陶舒曼, 伍晓艳
2021, 42(4): 583-586, 592. doi: 10.16835/j.cnki.1000-9817.2021.04.024
摘要(646) HTML (238) PDF(61)
摘要:
  目的  识别医学生多种健康危害行为的潜在类别,并进一步分析不同潜类别与抑郁症状的关联。  方法  采用方便抽样的原则,于2018年10月在安徽医科大学整群抽取2 014名医学生开展横断面调查。使用自编手机问卷,调查内容包括一般人口学资料、健康危害行为评价以及抑郁症状。采用潜在类别分析方法分析吸烟、饮酒、自杀、睡眠障碍、手机依赖、缺乏运动等6种健康危害行为潜在类别,采用Logistic回归方法进一步分析不同类别与抑郁症状的关联。  结果  医学生健康危害行为分为物质依赖组(8.4%)、手机依赖组(22.4%)和低危风险组(69.2%)3个潜在类别。不同性别、专业、年级、是否为独生子女、父亲文化程度、每月生活费、学习成绩及朋友个数之间医学生健康危害行为分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值分别为99.37,19.07,12.05,6.64,14.28,19.35,20.61,26.39,P值均 < 0.05)。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调整性别、专业、年级、独生子女及父亲文化程度、每月生活费、学习成绩以及朋友个数后,手机依赖组与抑郁症状呈正相关(β=1.75,P < 0.01)。  结论  医学生健康危害行为呈现类别分布,各潜类别健康危害行为与抑郁症状关联不同。提示学校卫生工作者在今后的教育活动中应针对医学生不同类别的健康危害行为制定个体化干预方案,进行分层干预,缓解抑郁症状,促进学生心理健康。
课程教学对大学新生心理健康素养的影响
孙斌, 侯金波, 刘陈陵
2021, 42(4): 587-592. doi: 10.16835/j.cnki.1000-9817.2021.04.025
摘要(490) HTML (360) PDF(46)
摘要:
  目的  了解大学新生的心理健康素养现状及其对心理健康的影响,为探查课程教学作为提高心理健康素养主渠道的有效性与可持续性提供参考。  方法  采用《国民心理健康素养问卷》和《中国大学生心理健康筛查量表》对武汉某高校2 878名新生进行调查,并将心理健康素养作为大学新生心理健康课程教学的评估指标,通过前测、后测及10个月后追踪探查课程干预效果。  结果  大学新生心理健康素养总体得分(40.12±6.57)高于全国平均水平(35.81±8.06);心理健康素养存在性别和城乡差异;无心理问题新生的心理健康素养总分高于有心理问题新生(F=28.25,P < 0.01)。课程教学显著提升了新生的心理健康素养,10个月后追踪发现效果依然显著(F=374.80,P < 0.01)。  结论  大学新生心理健康素养总体较好,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提高了心理健康素养。
西藏高原地区大学生睡眠质量与抑郁焦虑症状的关系
高蕾, 李方明, 高晓雷
2021, 42(4): 593-596, 601. doi: 10.16835/j.cnki.1000-9817.2021.04.026
摘要(905) HTML (389) PDF(83)
摘要:
  目的  探讨西藏高原地区大学生睡眠质量与抑郁、焦虑症状的关系,为改善高海拔地区人群的睡眠质量,缓解抑郁、焦虑症状提供科学依据。  方法  采用分层整群抽样法,于2019年10—11月,使用中文版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量表(PSQI)、抑郁自评量表(SDS)和焦虑自评量表(SAS),对西藏大学1 288名大二、大三年级在校大学生进行问卷测查,对测查结果进行t检验、方差分析和Logistic回归分析。  结果  被试睡眠质量指数量表平均得分为(5.32±2.94)分,20.5%(264名)睡眠质量差。抑郁和焦虑症状的检出率分别为46.0%(592名)和24.4%(314名),20.4%(263名)的大学生抑郁和焦虑症状并存。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女性、藏族、吸烟、饮酒、睡眠质量差的大学生患抑郁的风险更高(OR值分别为1.55,1.80,1.51,1.67,5.60),藏族、饮酒、睡眠质量差的大学生患焦虑的风险更高(OR值分别为1.52,1.91,10.22)(P值均 < 0.05)。  结论  西藏高原地区大学生睡眠质量与抑郁焦虑症状存在密切关系。高校心理教育部门应高度重视学生的睡眠质量问题,尤其要重点关注存在睡眠障碍的个体,从而降低大学生群体抑郁焦虑症状的发生率。
南昌市中学生求助行为与非自杀性自伤的关联
敖成, 胡旺, 周凡, 胡达振, 龙纤纤, 黄鹏
2021, 42(4): 597-601. doi: 10.16835/j.cnki.1000-9817.2021.04.027
摘要(510) HTML (288) PDF(33)
摘要:
  目的  比较初中生与高中生求助行为的差异及其与非自杀性自伤(NSSI)行为的关联,为中学生非自杀性自伤的防控提供依据。  方法  以南昌市内3所中学为研究现场,通过一般情况调查表、渥太华自伤判断条目和中学生求助行为问卷对整群抽取的4 434名学生进行调查,并采用SPSS 22.0进行数据处理。  结果  中学生NSSI检出率为33.3%,初中生检出率(36.0%)高于高中生(29.6%)(χ2=19.41,P < 0.01)。不论是初中生还是高中生,NSSI者与非NSSI者在求助意愿、求助家人及老师、面对面交谈求助方面得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 < 0.01)。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女生(OR=1.45)、担任班干部(OR=1.26)、城镇户籍(OR=1.45)、经常被长辈责骂(OR=1.98)及学习负担较重(OR=1.39)可能增加初中生NSSI发生的风险,而求助家人(OR=0.95)或老师(OR=0.95)可能减少初中生NSSI发生的风险;女生(OR=1.50)、担任班干部(OR=1.34)、独生子女(OR=1.45)、父亲文化程度为大专及以上(相对于初中及以下)(OR=1.56)、经常被长辈责骂(OR=2.08)、经常被长辈体罚(OR=4.12)及学习负担较重(OR=1.38)均可能增加高中生NSSI发生的风险,而具有求助意愿(OR=0.82)、求助家人(OR=0.95)及老师(OR=0.96)均可能减少高中生NSSI发生的风险。  结论  初中生与高中生的求助行为存在一定的差异,应积极关注中学生的求助行为并鼓励中学生主动寻求帮助。
新冠肺炎疫情期间某高校返校大学生抑郁焦虑现况及影响因素
吴楠, 张婉君, 笃梦雪, 江敏敏, 王静, 方正美, 朱丽君, 金岳龙, 陈燕, 姚应水
2021, 42(4): 602-605, 610. doi: 10.16835/j.cnki.1000-9817.2021.04.028
摘要(1307) HTML (649) PDF(165)
摘要:
  目的  了解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流行期间返校大学生抑郁、焦虑情绪现况及其影响因素,为后续开展有效的情绪疏导和心理干预提供依据。  方法  采用整群抽样的方法对安徽中医药高等专科学校首批返校的2 697名大学生进行自编问卷调查,内容包括基本信息、抑郁自评量表(Self-rating Depression Scale, SDS)和焦虑自评量表(Self-rating Anxiety Scale, SAS)等。  结果  首批返校大学生抑郁检出率为31.8%,焦虑检出率为10.4%。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女生产生抑郁情绪的风险是男生的1.28倍;因疫情致家庭损失的大学生产生抑郁情绪的风险是无家庭损失的1.30倍;外向性格(OR=0.62)、中性脾气(OR=0.55)及温和脾气(OR=0.46)、每周体育锻炼次数适中(1~2次:OR=0.73;3~4次:OR=0.65)与大学生产生抑郁情绪呈负相关;早餐次数较少与大学生产生抑郁情绪呈正相关。独生子女大学生产生焦虑情绪风险是非独生子女的1.61倍;因疫情致家庭损失的大学生产生焦虑情绪的风险是无家庭损失的1.45倍;中性脾气(OR=0.67)及温和脾气(OR=0.56)、每周体育锻炼1~2次(OR=0.67)与大学生产生焦虑情绪呈负相关;从来不吃早餐(OR=2.03)与大学生产生焦虑情绪呈正相关。  结论  新冠肺炎流行期间,首批返校大学生群体抑郁检出率较高。学校应针对有因疫情所致损失经历、独生子女、具有不良早餐习惯、缺乏体育锻炼的学生及时开展有效情绪疏解和心理干预。
疾病控制
耳穴刺激对高校女大学生功能性便秘的效果
陈京, 李飞, 韩文意, 琚新梅
2021, 42(4): 565-568, 573. doi: 10.16835/j.cnki.1000-9817.2021.04.020
摘要(442) HTML (371) PDF(24)
摘要:
  目的  探讨中医耳穴刺激对高校学生便秘的干预效果,为改善大学生便秘提供参考。  方法  2019年9月15—30日,采用便秘评估量表(CAS)对海南医学院国际护理学院在校的603名女大学生进行调查,根据纳入及排除标准,确定90例存在功能性便秘的学生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45例)和观察组(45例)。对照组给予饮食干预、运动干预、情绪管理干预、排便习惯指导等微信健康教育和行为指导相关内容,观察组在对照组措施的基础上增加耳穴刺激干预。干预前及干预2周后使用便秘Wexner评分、便秘者生活质量评分量表作为评价指标,评价耳穴刺激对便秘学生的影响。  结果  两组学生干预前Wexner便秘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干预后,观察组Wexner便秘各项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8.38,8.95,11.96,9.08,6.45,13.18,11.93,6.19,P值均 < 0.05)。干预前,两组学生便秘者生活质量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干预后,对照组生活质量各维度及总分较前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值为5.29,6.64,10.28,7.81,9.60,P值均 < 0.01),观察组生活质量各项评分较干预前降低(t值为7.98,11.81,11.44,6.93,8.81),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 < 0.01),观察组各维度分值及总分比较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 < 0.05)。  结论  中医耳穴刺激能够明显改善高校学生的便秘Wexner评分,提高生活质量。
内蒙古地区学生肥胖现状及影响因素分析
杨田, 张凯文, 高昇, 张秀红
2021, 42(4): 611-614. doi: 10.16835/j.cnki.1000-9817.2021.04.030
摘要(520) HTML (282) PDF(73)
摘要:
  目的  了解内蒙古地区学生肥胖现状及其与饮食、运动、心理等方面的关系,为制定该地区学生肥胖干预措施提供科学依据。  方法  采用分层整群随机抽样方法,抽取内蒙古自治区全部12个盟市、103个旗县区的186 649名学生。按中国学龄儿童青少年超重与肥胖筛查标准对调查对象进行分组,采用χ2检验进行单因素分析,采用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模型筛选肥胖有关因素。  结果  学生总体肥胖率为18.54%,男生肥胖率为22.04%,女生为14.99%。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监测点(OR=0.79)、性别(OR=0.61)、每日吃油炸食品次数(OR=1.08)、每周每日运动超过60 min>2 d(OR=0.89)、是否每天吃早餐(OR=0.86)、每日喝饮料次数(OR=1.12)、吸烟(OR=0.87)、饮酒(OR=1.07)、每日吃水果次数(OR=1.07)、每日看电视≥2 h(OR=1.06)、睡眠时间(OR=0.93)以及学段可能与学生肥胖有关(P值均 < 0.05)。  结论  内蒙古地区学生总体肥胖率较高,学生肥胖的发生与饮食运动行为、生活习惯及心理因素有关。应采取针对性干预措施控制学生肥胖的发生。
陕西省2015—2019年学生肺结核患者就诊延迟影响因素分析
马煜, 杜昕, 邓亚丽, 张天华, 张宏伟
2021, 42(4): 615-618, 622. doi: 10.16835/j.cnki.1000-9817.2021.04.031
摘要(550) HTML (274) PDF(55)
摘要:
  目的  分析2015—2019年陕西省学生肺结核患者就诊延迟情况及影响因素,为学校防控结核病疫情工作提供科学依据。  方法  通过《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信息系统》的子系统《结核病管理信息系统》,收集2015—2019年陕西省登记的6 739例学生肺结核患者信息,采用单因素分析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方法,分析学生肺结核患者就诊延迟特征及影响因素。  结果  6 739例学生肺结核患者中,就诊延迟患者共计3 040名,就诊延迟率高达45.1%,就诊延迟时间中位数为38(24~68)d。2015—2019年学生患者就诊延迟率总体呈下降趋势,不同年份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20.45,P < 0.05)。单因素分析显示,不同患者来源、诊断结果、区域学生的就诊延迟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值分别为274.19,26.75,24.12,P值均 < 0.05),追踪、结核病胸膜炎、陕北地区就诊延迟率更高。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区域为陕北(OR=2.74)、关中(OR=2.09)、陕南(OR=2.39)和患者来源为因症就诊(OR=1.84)、因症推荐(OR=2.81)、转诊(OR=3.28)、追踪(OR=6.07)与就诊延迟呈正相关,诊断结果为无病原学结果(OR=0.47)与就诊延迟呈负相关(P值均 < 0.05)。  结论  陕西省2015—2019年学生肺结核患者就诊延迟现象较为普遍,区域、患者来源、诊断结果是学生肺结核患者就诊延误的影响因素,应采取综合措施减少学生就诊延迟。
贵州省2015—2019年0~19岁人群植物及毒蘑菇类中毒事件分析
丁玲, 周亚娟, 朱姝, 宋沈超, 雷世光
2021, 42(4): 619-622. doi: 10.16835/j.cnki.1000-9817.2021.04.032
摘要(387) HTML (244) PDF(23)
摘要:
  目的  分析贵州省2015—2019年0~19岁人群植物及毒蘑菇类中毒事件的流行规律及特点,为预防和控制儿童青少年食物中毒事件的发生提供防控依据。  方法  收集贵州省2015—2019年食源性疾病暴发监测系统报告的0~19岁人群植物及毒蘑菇类中毒事件资料,对其核实整理并进行统计分析。  结果  2015—2019年贵州省0~19岁人群共发生植物及毒蘑菇类中毒事件590起,中毒1 441人,死亡5人;中毒事件高峰在5月和9月,家庭和集体食堂是植物及毒蘑菇类中毒事件的高发场所,占总事件的90.68%(535/590);中毒原因食品最多的是毒蘑菇及马桑果,占71.69%(423/590),其中5起中毒死亡病例全部由毒蘑菇中毒引起。  结论  贵州省0~19岁人群植物及毒蘑菇类中毒事件中,乡镇及农村地区散居儿童、中小学生是中毒高发群体。应重点加强对农村地区儿童青少年有毒植物及毒蘑菇类中毒防控的宣传教育,减少相关中毒事件的发生。
南京市2011—2016年儿童手足口病流行特征及与气温关联
赵慧, 洪镭, 陈佳萍, 周轶敏, 闵吉, 徐斐, 邵方, 刘思浚
2021, 42(4): 623-626, 630. doi: 10.16835/j.cnki.1000-9817.2021.04.033
摘要(479) HTML (299) PDF(49)
摘要:
  目的  了解南京市0~5岁儿童手足口病(hand, foot and mouth disease, HFMD)的流行病学分布,并探讨气温与儿童手足口病发病的关系,为制定手足口病有针对性的防控措施提供参考依据。  方法  收集南京市2011—2016年5岁及以下儿童HFMD的日发病数和日气象变量资料。对HFMD流行病学特征进行描述性分析,利用分布滞后非线性模型(distributed lag non-linear model, DLNM)分析HFMD日发病数与日平均气温的关系。  结果  2011—2016年南京市共报告0~5岁儿童手足口病104 977例,男女性别比为1.49∶1,手足口病年均报告发病率为213.5/10万,呈季节性双峰分布,南京市溧水区和浦口区为HFMD高发地区;EV-A71阳性、CV-A16阳性和其他肠道病毒感染阳性分别占HFMD阳性标本的32.5%,29.1%和38.4%;5岁及以下儿童HFMD发病数与日平均气温呈非线性关系,存在明显的滞后效应。当滞后14 d时,气温对手足口病的累积效应呈倒“U”型,气温为25.7 ℃时效应值最大,累积相对危险度为2.71(95%CI=1.93~3.81);不同人群分析显示,男童和 < 1岁组儿童更易受气温的影响。  结论  南京市≤5岁儿童HFMD流行具有季节性、地区性分布特征,气温对HFMD发病存在显著影响。
生长发育与健康监测
中国2015年在校儿童青少年24 h活动水平与超重肥胖的关联
王禹, 朱蕊, 汪洋, 龙家衡, 张有捷
2021, 42(4): 606-610. doi: 10.16835/j.cnki.1000-9817.2021.04.029
摘要(688) HTML (371) PDF(106)
摘要:
  目的  分析中国7~18岁在校儿童青少年身体活动、视屏行为和睡眠组合达标情况与超重肥胖的相关性,为促进学校超重肥胖防控工作提供依据。  方法  使用2015年中国健康和营养调查数据,依据《加拿大儿童青少年24 h活动指南》对946名7~18岁在校儿童青少年身体活动、视屏行为和睡眠时间的达标情况进行分类,并采用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各行为达标情况及行为组合达标情况与超重肥胖的相关性。  结果  儿童青少年超重肥胖率为21.56%;身体活动、视屏行为和睡眠达标率分别为24.84%,38.69%和57.08%,3类行为组合达标率为6.77%。校正年龄、性别、城乡和民族后,睡眠达标及睡眠与视屏行为组合达标分别与超重肥胖风险呈负相关(OR值分别为0.73,0.58,P值均 < 0.05),但其他行为及行为组合与超重肥胖率相关性无统计学意义。  结论  儿童青少年24 h活动达标率较低,充足睡眠或有助于降低超重肥胖风险。今后研究需注意睡眠和视屏行为的潜在联合作用以及两类行为在儿童超重肥胖防控中的应用。
学校卫生工作经验交流
杭州市学校症状监测系统在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中的作用
黄春萍, 王兵, 王婧, 宋姝娟, 孙炜, 丁华
2021, 42(4): 627-630. doi: 10.16835/j.cnki.1000-9817.2021.04.034
摘要(653) HTML (399) PDF(59)
摘要:
  目的  分析杭州市学校症状监测系统在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中的作用,为学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防控策略的制定提供依据。  方法  收集《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报告管理信息系统》中杭州市2019年报告的学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信息,以及《杭州市学校症状监测系统》中学校及自动预警相关信息。利用SAS 9.0软件对学校系统使用情况进行分析,并对阳性预警事件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进行比较。  结果  2019年杭州市学校症状监测系统平均使用率为54.65%,自动预警平均响应率为70.68%,不同地区学校系统使用和自动预警响应率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值分别为860.79,1 615.91,P值均 < 0.01)。全年通过学校症状监测系统发现阳性预警事件161起,通过突发网报告突发公共卫生事件197起,阳性预警事件发现越多的地区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报告越少(Z=10.65,P < 0.01),阳性预警事件与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病种构成不同(χ2=28.33,P < 0.01)。同一病种阳性预警事件发病人数均远少于未预警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发病人数,阳性预警信号发出时间距离接到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报告的时间平均提前4 d。  结论  基于智能手机的杭州市学校症状监测系统在防控学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中发挥了哨兵作用。
综述
儿童膳食指数法的研究进展
赵莉, 乔田, 孙莹, 成果
2021, 42(4): 631-635, 640. doi: 10.16835/j.cnki.1000-9817.2021.04.035
摘要(683) HTML (384) PDF(76)
摘要:
随着对个体饮食复杂性认知日益增加,通过分析整体膳食模式评估膳食特征的研究方法逐渐被广泛探究。膳食指数法是评估膳食模式的一种常见方法。一些国家已建立适用本国儿童膳食及生长发育特点的膳食指数。本研究拟通过对应用较为广泛、具有代表性的儿童膳食指数法进行综述,分析儿童膳食指数建立指标及评分方法特点,为更准确评估儿童整体膳食质量提供方法参考。
网络受欺凌者的角色形成和应对策略
葛操, 肖丹鹤, 许慧
2021, 42(4): 636-640. doi: 10.16835/j.cnki.1000-9817.2021.04.036
摘要(625) HTML (282) PDF(65)
摘要:
网络受欺凌者是网络欺凌中受影响最深的角色群体,网络欺凌不仅给受欺凌者心理带来痛苦,而且会使其出现不理智的外化行为。网络受欺凌者需要更好地心理疏导和行为指导干预,才能更好的走出困境。个体如何应对网络欺凌以及如何避免成为网络受欺凌者至关重要。本文从心理学角度出发,对网络受欺凌者的角色形成和应对策略的有效性探索进行分析和阐述,为研究网络欺凌干预提供理论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