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言板

尊敬的读者、作者、审稿人, 关于本刊的投稿、审稿、编辑和出版的任何问题, 您可以本页添加留言。我们将尽快给您答复。谢谢您的支持!

姓名
邮箱
手机号码
标题
留言内容
验证码

2023年  第44卷  第8期

述评
关注和推动中国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弯筛查
宋冰, 刘佳易
2023, 44(8): 1121-1124. doi: 10.16835/j.cnki.1000-9817.2023.08.001
摘要(461) HTML (189) PDF(129)
摘要:
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弯(adolescent idiopathic scoliosis, AIS)是最常见的脊柱畸形,其在青春期进展,部分患者如不加以干预,会引起严重心肺疾病。身体形态异常对青少年身心健康有较大影响。早期筛查并及时进行干预,可以降低手术率,改善预后。中国目前尚未开展AIS广泛筛查,未制定统一的筛查标准,导致各项研究间无法横向比较。文章围绕AIS研究现状和筛查方面的争议进行阐述,并提出建议。
专题笔谈
实施性研究理论框架在学校卫生中的应用及启示
曹钰璇, 陶芳标, 伍晓艳
2023, 44(8): 1125-1129. doi: 10.16835/j.cnki.1000-9817.2023.08.002
摘要(303) HTML (139) PDF(56)
摘要:
实施性研究作为一门新兴学科,已被广泛应用于多个健康领域,如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的预防与控制、心理健康促进等。然而,中国以学校为基础的实施性研究尚处于起步阶段。通过介绍实施性研究在国外学校卫生领域使用的主要框架,综述其基于学校环境中在营养干预、体力活动和心理健康促进、健康危险行为预防等方面的应用,以期为实施性研究应用于中国学校卫生工作提供理论依据和实践指导。
中小学生脊柱弯曲防控专栏
四川省中小学生脊柱弯曲异常现状及影响因素分析
曾婕, 周亮, 任悄悄, 朱鸿斌, 张丽
2023, 44(8): 1130-1133. doi: 10.16835/j.cnki.1000-9817.2023.08.003
摘要(387) HTML (158) PDF(89)
摘要:
  结论  了解四川省中小学生脊柱弯曲异常现状及其影响因素,为科学开展防控工作提供依据。  方法  采用分层整群随机抽样的方法,于2022年9—11月抽取四川省21个市(州)小学四年级至高中三年级210 713名学生进行脊柱弯曲异常筛查和问卷调查。采用χ2检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脊柱弯曲异常的影响因素。  结果  四川省中小学生脊柱弯曲异常检出率为3.42%,城区(4.54%)高于郊县(2.57%),女生(3.86%)高于男生(2.98%),高中生(4.70%)高于初中生(3.80%)和小学生(2.21%),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值分别为606.96,123.81,645.24,P值均 < 0.01)。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城区、学段(初中、高中)、女生、平时单肩背书包、每学年课桌椅高度根据身高进行调整次数≤1次、每周至少进行1 h中高强度运动0 d、每天室内静坐时长≥10 h与脊柱弯曲异常呈正相关(OR值分别为1.72,1.75,1.87,1.26,1.09,1.07,1.10,1.25,P值均 < 0.05)。  结论  四川省中小学生脊柱弯曲异常检出率可能受地区、学段、性别等因素影响。应重点关注城市中学女生,制定有针对性的防控策略,降低中小学生脊柱弯曲异常发生率。
上海市中小学生脊柱侧弯筛查及影响因素分析
储莉婷, 张凤云, 齐文娟, 祁月, 杨军林, 王丽敏, 杨东玲, 罗春燕
2023, 44(8): 1134-1139. doi: 10.16835/j.cnki.1000-9817.2023.08.004
摘要(475) HTML (176) PDF(108)
摘要:
  结论  了解上海市中小学生脊柱侧弯的发生情况及影响因素,为制定儿童青少年脊柱侧弯防控策略和措施提供数据支持。  方法  于2021年9—12月,采用多阶段分层整群抽样方法抽取上海市4个区16所中小学4 531名四年级至初三年级学生,开展脊柱侧弯筛查和问卷调查。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χ2检验、Fisher确切概率法和非参数Mann-Whitney U检验进行统计学分析,使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脊柱侧弯的影响因素。  结果  脊柱侧弯的现场检出率为7.4%,患病率为2.2%,侧弯部位胸腰段占比最高(60.4%),侧弯角度10°~< 20°占比最高(88.1%)。男生脊柱侧弯检出率为1.6%,女生为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1.84,P < 0.01);脊柱侧弯学生与初筛阴性学生体重、体质量指数(BMI)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3.77,-5.30,P值均 < 0.01);不同班级座位调换频率中小学生脊柱侧弯检出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2.02,P < 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女生发生脊柱侧弯的风险高于男生(OR=1.87, 95%CI=1.21~2.88),BMI、班级座位调换均与脊柱侧弯呈负相关;男生班级座位调换与脊柱侧弯呈负相关(OR=0.26, 95%CI=0.10~0.67);女生学段与脊柱侧弯呈正相关(OR=2.35, 95%CI=1.26~4.41),BMI与脊柱侧弯呈负相关(OR=0.86, 95%CI=0.79~0.94)(P值均 < 0.05)。  结论  脊柱侧弯定期筛查是有效的早期发现方法,初中、低BMI的女生可作为密切关注对象。根据脊柱侧弯的发生情况和影响因素,可开展基于家庭、学校、社会等多方面的综合防控。
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
久坐间断干预对肥胖女大学生身体成分和血脂代谢的影响
刘朝辉, 庞亚俊, 孟慧丽, 焦洁
2023, 44(8): 1140-1144. doi: 10.16835/j.cnki.1000-9817.2023.08.005
摘要(254) HTML (146) PDF(38)
摘要:
  结论  探讨久坐间断对肥胖女大学生身体成分和血脂代谢的干预效果,为改善肥胖学生健康水平提供参考依据。  方法  2022年9—11月选取洛阳理工学院符合纳入标准的80名肥胖一、二年级女大学生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研究对象分为对照组(28名)、实验A组(26名)和实验B组(26名),各组均统一进行适当的饮食指导。按照学校作息时间表,对照组仅每周1次90 min的体育选修课,在对照组基础上,实验A组每个课间进行5 min的快步走(6 km/h)间断干预,实验B组1~4周每个课间进行5 min快步走(6 km/h)间断干预,5~8周每个课间进行4 min快步走(6 km/h)和1 min跳绳(60次/min)间断干预,9~12周每个课间进行4 min快步走(6 km/h)和1 min跳绳(80次/min)间断干预。每天干预10次,周末间断干预时间和频数保持不变。在实验前后检测研究对象的体质量指数(BMI)、体脂百分比(BFR)、腰臀比(WHR)、内脏脂肪指数(VFI)以及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和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  结果  经过12周的久坐行为间断干预,对照组身体成分各项指标和血脂4项指标较干预前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实验A组的BMI、BFR、VFI和TG均低于干预前(t值分别为3.20,2.80,8.19,2.21,P值均 < 0.05);实验B组的BMI、BFR、WHR、VFI和TG、TC、LDL-C均低于干预前,HDL-C高于干预前(t值分别为6.27,5.85,10.82,19.91,3.86,3.29,7.20,-4.93,P值均 < 0.01)。干预后3组的BMI、BFR、WHR、VFI和HDL-C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值分别为24.01,23.77,10.00,15.28,6.72,P值均 < 0.01);组间两两比较发现,实验B组的BMI、BFR、WHR和HDL-C干预效果优于实验A组和对照组(P值均 < 0.01)。  结论  快步走和跳绳间断干预对肥胖女大学生身体成分和血脂代谢具有良好的改善效果。学校应充分利用课间时间,对肥胖女大学生采用短时间多频次中高强度干预,改善其身体成分和血脂代谢。
上海市中学生健康危险行为聚集模式分析
朱艳, 史慧静, 罗春燕
2023, 44(8): 1145-1150. doi: 10.16835/j.cnki.1000-9817.2023.08.006
摘要(288) HTML (141) PDF(54)
摘要:
  目的  探索上海市中学生健康危险行为聚集模式,为实施针对性的干预措施提供依据。  方法  于2021年5—6月采用分层随机整群抽样方法从上海市不同学段中抽取21所初中、普通高中及中职学校,采取学生自填问卷的形式调查6 092名学生健康危险行为的发生情况。样本聚类分析采用Ward离差和平方法。  结果  共发现3类聚集特征:受欺凌郁闷组(1 004名,16.5%),以被欺凌、心情郁闷(64.9%)、孤独感(48.2%)、失眠(42.4%)等为主要特征;电子游戏超时及不健康饮食组(1 585名,26.0%),以玩电子游戏超时(53.1%)及含糖饮料(89.3%)、油炸食物摄入(79.0%)为主要特征;低吸烟饮酒组(3 503名,57.5%),以“0”饮酒率和极低吸烟率(0.4%)为主要特征。3组学生的含糖饮料摄入、油炸食物摄入、体力活动不足、被恶意取笑、被索取财物、被孤立/被有意排挤在集体活动之外、被威胁恐吓、被踢/打/推/挤或关屋里、吸烟、不健康减肥、玩电子游戏超时报告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值分别为36.74,41.85,30.07,652.68,334.40,669.89,358.84,233.12,101.46,88.45,230.15,P值均 < 0.01),3组学生的孤独感、心情郁闷、失眠和饮酒报告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isher精确概率,P值均 < 0.01)。受欺凌郁闷组初中生、普通高中学生、女生较多;电子游戏超时及不健康饮食组中男生、普通高中及初中生居多。  结论  上海市中学生健康危险行为存在聚集,集中表现在不良生活方式及心理健康两大方面。可根据健康相关危险行为聚集的特征实施针对性的干预措施,以提高干预效果。
云南省保山市中小学生家长性教育态度与主动进行青春期性教育的关联
张紫嫣, 韩芳, 邓睿, 朱茁萱, 王琦, 温雅婷, 焦锋
2023, 44(8): 1151-1155. doi: 10.16835/j.cnki.1000-9817.2023.08.007
摘要(260) HTML (119) PDF(23)
摘要:
  结论  了解云南省保山市学生家长的青春期性教育态度,探索家长性教育态度与其主动进行青春期性教育行为的关联,为提高家长进行青春期主动性健康教育提供参考。  方法  于2022年11—12月,采取分层随机整群抽样方法从云南省保山市35所小学、初中、高中学校抽取7 389名学生家长进行学校青春期性健康教育问卷调查。采用χ2检验比较不同组间家长的性健康教育态度及其主动对孩子进行性教育的行为,建立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家长性教育态度与主动进行性教育的关联。  结果  对孩子性教育态度较开放的家长占比为43.17%(3 190名),态度较开放型家长、女童家长、小学生家长、母亲、 < 30岁、初中学历、工人/服务人员、已婚、与孩子关系很融洽、民主型家长主动对孩子进行性教育发生率较高(χ2值分别为4.65,401.92,23.53,197.50,38.18,13.65,6.54,8.07,32.17,96.58,P值均 < 0.05)。性教育态度较保守型家长、男童家长与家长主动对孩子进行青春期性健康教育均呈负相关(OR值分别为0.86,0.38,P值均 < 0.05)。 < 30,30~ < 40,40~50岁,个体/企业,已婚,离婚,与孩子关系很融洽和还可以与家长主动对孩子进行青春期性教育均呈正相关(OR值分别为1.50,1.90,1.37,1.22,1.60,1.32,1.94,1.53,P值均 < 0.05)。  结论  较开放的青春期性健康教育态度可作为家长主动进行青春期性教育的预测因子。为提高家庭性健康教育率,应增强家长对孩子的性健康教育责任意识,提倡家长与孩子建立融洽的亲子关系,以开放的态度与孩子进行交流与沟通。
从不吸烟大中学生对电子烟的交友作用认知和尝试倾向
杨芳瑛, 徐成哲, 杨晓照
2023, 44(8): 1156-1159. doi: 10.16835/j.cnki.1000-9817.2023.08.008
摘要(232) HTML (140) PDF(21)
摘要:
  结论  了解中国从不吸烟大中学生对电子烟的交友作用认知情况及其与电子烟尝试倾向的关系,为青少年电子烟防控措施的制定和完善提供参考。  方法  采用多阶段分层整群抽样方法,于2022年9月至2023年3月在中国的华北、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西南等区域抽取13座城市的2 577名大中学生进行问卷调查,对其中2 076名从不吸烟大中学生进行电子烟的交友作用认知和尝试倾向分析。  结果  从不吸烟的大中学生中,728人(35.07%)有抽吸电子烟的倾向,68人(3.28%)认为抽吸电子烟对交友有利。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相较非常不同意抽吸电子烟的交友作用,对此持比较不同意、中立、比较同意和非常同意认知的从不吸烟大中学生尝试抽吸电子烟的倾向均上升,对电子烟危害的认知、好友的电子烟抽吸行为和个人的消极情绪也与从不吸烟大中学生的电子烟尝试倾向存在关联(OR=1.34~1.91,P值均<0.05)。  结论  从不吸烟大中学生对电子烟的交友作用认知与其尝试电子烟的倾向显著相关。建议加强对青少年的宣传教育,降低电子烟对青少年的健康风险。
耐力跑对久坐大学生自我控制影响的时程效益
徐有粮, 张孜贤, 王相英, 陈玉军
2023, 44(8): 1160-1164. doi: 10.16835/j.cnki.1000-9817.2023.08.009
摘要(225) HTML (120) PDF(17)
摘要:
  目的  探究不同强度耐力跑运动对久坐大学生自我控制的影响, 为揭示运动改善认知控制水平的即刻和持续效应提供参考。  方法  采用整群分层随机抽样, 选择山东省某大学城7所本科高校存在久坐行为的90名在读学生为试验对象, 结合受试者意愿, 最终完成30 min耐力跑运动的高、中、低强度组和空白对照组分别有21, 23, 21和25名, 分别在运动后即刻、运动后5, 15和30 min进行色-词关联试验, 将色-词关联测验的正确率和反应时作为评价自我控制的两项指标。  结果  运动后即刻, 大学生色-词关联测验对照组、高强度组、中强度组和低强度组反应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6.27, P < 0.05)。对照组、低强度组、高强度组和中强度组正确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14.87, P < 0.05)。高强度耐力跑运动在30 min及以后色-词关联测验任务反应时和正确率均能够达到最佳水平(P值均 < 0.05), 而中等强度耐力跑在运动后30 min中较低强度耐力跑具有较好提升自我控制能力的效果。  结论  高、中强度耐力跑运动能够有效改善久坐大学生群体的自我控制能力。建议在身体能够承受的前提下进行中高强度耐力跑运动以提升自我控制和认知能力。
运动结合饮食干预对肥胖非酒精性脂肪肝女大学生身体成分和脂代谢及肠道菌群的影响
王鹏, 刘宝亮, 刘岩, 蒋狄
2023, 44(8): 1169-1173. doi: 10.16835/j.cnki.1000-9817.2023.08.011
摘要(242) HTML (129) PDF(36)
摘要:
  目的  了解不同强度运动结合饮食干预对肥胖非酒精性脂肪肝(nonalcoholic fatty liver disease, NAFLD)女大学生身体成分、脂代谢及肠道菌群的影响, 为改善肥胖NAFLD女大学生的健康水平提供理论依据。  方法  2022年3—4月通过网上发布通知及选取体育保健班学生和至福建船政交通职业学院健康体检中心体检的43名肥胖NAFLD女大学生, 随机分为高等强度间歇训练(HIIT)组(n=22)及中等强度持续训练(MICT)组(n=21)。HIIT组实施8周HIIT结合饮食干预, MICT组实施8周MICT结合饮食干预, 对比干预前后肥胖NAFLD女大学生身体成分、脂代谢及肠道菌群指标的变化情况。  结果  干预8周后, HIIT和MICT结合饮食干预均能降低肥胖NAFLD女大学生体重、体质量指数(BMI)、体脂肪量、躯干脂肪量、腰臀比及内脏脂肪面积(t值分别为15.56, 15.48, 15.74, 13.92, 6.51, 11.55;13.64, 13.48, 15.82, 6.53, 4.40, 9.53), 血清胆固醇、三酰甘油及低密度脂蛋白水平及大肠杆菌和肠球菌指标均下降(t值分别为6.75, 2.16, 6.86, 3.06, 7.85;3.55, 2.36, 4.00, 3.32, 5.94), 有益菌乳酸杆菌及双歧杆菌指标增加(t值分别为6.64, 5.89;5.11, 4.71), 仅HIIT组高密度脂蛋白水平增加(t=5.08)(P值均 < 0.05);HIIT组除体脂肪量、躯干脂肪量、内脏脂肪面积及胆固醇水平低于MICT组外(t值分别为2.20, 2.10, 2.15, 2.26, P值均 < 0.05), 其他指标两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  结论  HIIT及MICT结合饮食干预均使肥胖NAFLD女大学生身体成分、脂代谢及肠道菌群产生有益的变化, 但HIIT结合饮食干预在减少体脂肪及内脏脂肪量和改善脂质代谢方面效果更优。
AI图像识别监测小学生在校户外活动时间方法分析
吴宇, 石慧英, 汪骞, 黄园园, 程锦泉, 周丽
2023, 44(8): 1178-1181. doi: 10.16835/j.cnki.1000-9817.2023.08.013
摘要(225) HTML (163) PDF(25)
摘要:
  目的  研究开发一种可以长期持续动态监测学生户外活动时长的方法, 为户外活动时长与学生健康的关系等研究方向提供数据支撑。  方法  于2022年4月28日至7月6日抽取深圳市某小学1 168名学生纳入研究对象, 利用布设在学校教室、走廊和关键路径等顶部的固定摄像头, 智能识别画面内学生数据和时长, 利用AI云计算等方法, 统计学生非在教室时间替代户外活动时间。  结果  24个试点班级平均在校户外活动时长为67.6~113.0 min, 各年级平均每人在校户外活动时长呈现逐年级下降趋势(F=42.74, P < 0.05);学生户外活动时长与近视、超重检出率呈负相关(r值分别为-0.74, -0.45, P值均 < 0.05)。  结论  AI图像识别监测的户外活动时长数据基本符合监测点实际情况, AI图像识别监测学生在校户外活动时间的方法具有可行性和推广性。
心理卫生
青少年抑郁情绪与童年心理创伤及母亲妊娠期疾病的相关性
王牮, 李光芸, 许树才
2023, 44(8): 1165-1168. doi: 10.16835/j.cnki.1000-9817.2023.08.010
摘要(263) HTML (133) PDF(44)
摘要:
  目的  探讨青少年抑郁情绪与童年心理创伤及母亲妊娠期疾病的关系, 旨在为制定青少年心理健康发展规划提供科学依据。  方法  2022年1—7月, 采用分层整群抽样的方法抽取武汉市2 092名中小学生, 以问卷调查的形式了解青少年抑郁情绪、童年心理创伤、母亲妊娠期疾病情况, 并分析影响青少年抑郁情绪的因素。  结果  出现抑郁情绪的青少年139名(6.64%)。抑郁组童年期创伤问卷(CTQ)评分为(57.49±6.85)分, 未抑郁组为(46.28±5.96)分,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1.14, P < 0.05), 母亲妊娠期高血压、糖尿病、胆汁淤积症、甲状腺功能减退/亢进、贫血、病毒性肝炎发生率分别为11.51%, 9.35%, 7.19%, 7.91%, 9.35%, 3.60%;未抑郁组分别为5.79%, 4.71%, 3.64%, 3.07%, 4.30%, 1.18%, 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值分别为7.35, 5.87, 4.42, 9.28, 7.49, 5.75, P值均 < 0.05)。青少年抑郁情绪报告率在不同学习压力程度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6.04, P < 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 母亲妊娠期高血压(OR=5.04, 95%CI=2.07~12.24)、糖尿病(OR=4.49, 95%CI=1.85~10.91)、甲状腺功能减退/亢进(OR=4.01, 95%CI=1.65~9.74)、贫血(OR=3.68, 95%CI=1.51~8.94), 青少年学习压力大(OR=3.52, 95%CI=1.45~8.56)、CTQ评分(OR=4.63, 95%CI=1.91~11.26)与青少年抑郁情绪呈正相关(P值均 < 0.05)。  结论  青少年抑郁情绪可能与学习压力大、童年心理创伤及母亲妊娠期高血压、糖尿病、甲状腺功能异常、贫血有关。相关部门应针对以上因素采取相关措施, 降低青少年抑郁发生风险。
安徽省医学院校大学生抑郁与网络成瘾及失眠的关联
季文平, 张鸿雁, 田英汉, 杨铖, 汪松, 时玉东, 胡亮亮, 吴碧容, 夏磊
2023, 44(8): 1174-1177. doi: 10.16835/j.cnki.1000-9817.2023.08.012
摘要(316) HTML (175) PDF(61)
摘要:
  目的  了解医学院校大学生失眠、网络成瘾与抑郁症状现况, 探讨网络成瘾对失眠的影响及抑郁在二者关系中的中介作用, 以期为医学院校大学生制定针对性干预对策和措施提供依据。  方法  2021年6月, 采取分层整群抽样方法, 选取安徽省3所医学院校的全日制1 438名在校大学生为调查对象。采用中文版失眠严重程度指数(ISI)量表、网络成瘾测试(IAT)量表、9项患者健康问卷(PHQ-9)对大学生失眠、网络成瘾与抑郁进行评估。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探讨医学院校大学生失眠的影响因素, 分别分析失眠与网络成瘾及抑郁症状的关系。  结果  大学生网络成瘾检出率为49.5%, 抑郁症状检出率为39.5%, 失眠检出率为18.6%。学习压力大、周围人确诊为新冠病毒感染, 与较高失眠的风险有关(P值均 < 0.05)。随着网络成瘾程度越高(轻度, OR=2.59;中度/重度, OR=4.21)、抑郁症状的程度越严重(轻度, OR=6.35;中度/重度, OR=19.32), 大学生失眠风险越高(P值均 < 0.05)。中介效应分析显示, 网络成瘾对失眠具有直接预测作用(β=0.02, P < 0.05), 还可通过抑郁间接影响失眠(中介效应值为0.07, 95%CI=0.06~0.08)。  结论  安徽省医学院校大学生失眠、网络成瘾及抑郁检出率均较高, 网络成瘾和抑郁症状是失眠的相关因素。应加强关注, 必要时予以适宜的干预, 以提高大学生身心健康水平。
儿童期虐待经历与不确定心理压力对大学生抑郁症状的影响
卜庆亮, 严娜, 罗运娇, 张曹辰, 王威
2023, 44(8): 1182-1185. doi: 10.16835/j.cnki.1000-9817.2023.08.014
摘要(287) HTML (219) PDF(46)
摘要:
  目的  了解大学生儿童期虐待经历与不确定心理压力与抑郁症状的关联, 为大学生的心理干预提供依据。  方法  于2021年3—5月按照多阶段分层随机整群抽样法, 从徐州、南京、武汉抽取1 830名大学生, 采用童年期不良经历量表(ACEs)、不确定心理压力量表、10项流调中心抑郁自评量表(CESD-10)开展线上问卷调查。  结果  存在儿童期虐待经历、高不确定心理压力和抑郁症状者分别为361(19.73%), 507(27.70%), 607人(33.17%)。控制混杂因素后, 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 存在儿童期虐待经历的大学生产生抑郁症状的风险是不存在儿童期虐待经历者的2.84倍(OR=2.84, 95%CI=2.17~3.71), 存在高不确定心理压力的大学生产生抑郁症状的风险是不存在高不确定心理压力者的7.88倍(OR=7.88, 95%CI=6.21~9.99)。交互作用分析结果显示, 儿童期虐待经历与不确定心理压力对大学生抑郁症状不存在相乘交互作用, 但存在相加交互作用: 超额危险度(RERI)(95%CI)=12.73(3.24~22.23), 归因比(AP)(95%CI)=0.57(0.37~0.76), 交互作用指数(S)(95%CI)=2.47(1.53~3.98)。  结论  高不确定心理压力和儿童期虐待经历对大学生抑郁症状具有相加交互作用。针对儿童期虐待经历、不确定心理压力进行科学的管理有助于降低大学生发生抑郁症状的风险。
合肥市医学院校护生睡眠质量与焦虑抑郁共病症状的关联
牛雅倩, 陶舒曼, 杨娅娟, 邹立巍, 李婷婷, 谢阳, 张丹, 翟爽, 曲杨, 陶芳标, 伍晓艳
2023, 44(8): 1186-1189. doi: 10.16835/j.cnki.1000-9817.2023.08.015
摘要(284) HTML (198) PDF(35)
摘要:
  目的  了解护生睡眠质量及焦虑抑郁共病症状的流行现状及关联, 为促进护生心理健康提供科学依据。  方法  于2019年1月, 在安徽省合肥市3所医科院校中采用整群随机抽样的方法选取护理专业1 716名学生进行基线调查, 于2019年10月对抽样人群进行随访调查, 与基线匹配后有效人数为1 573人。采用抑郁-焦虑-压力量表(DASS-21)评估护生的焦虑抑郁共病症状, 采用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量表(PSQI)评估护生睡眠质量。  结果  护生在基线和随访中焦虑抑郁共病检出率分别为16.9%和18.2%, 睡眠质量差的检出率分别为10.1%和10.3%。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 基线的睡眠质量得分与基线焦虑抑郁共病症状检出率(OR=1.49, 95%CI=1.40~1.59)及随访焦虑抑郁共病症状检出率(OR=1.22, 95%CI=1.16~1.28)呈正相关, 进一步分析发现, 基线睡眠质量对焦虑抑郁共病症状检出风险的影响主要集中在入睡时间、睡眠效率、睡眠障碍、催眠药物及日间功能障碍维度, 且入睡时间、睡眠障碍及日间功能障碍在随访调查中仍存在这种影响(P值均 < 0.05)。  结论  护生睡眠质量差可增加焦虑抑郁共病症状的发生风险, 改善护生睡眠质量对促进心理健康有积极作用。
电竞与运动对抑郁大学生体质量指数及睡眠质量的干预效果
任盼红, 聂梦俭
2023, 44(8): 1190-1193. doi: 10.16835/j.cnki.1000-9817.2023.08.016
摘要(262) HTML (130) PDF(42)
摘要:
  目的  探讨电竞、运动以及联合干预对抑郁大学生体质量指数(BMI)和睡眠质量的影响, 为精细化改善抑郁情绪的治疗提供参考与建议。  方法  2021年4月6日—7月16日, 以河南师范大学大一至大四180名(有抑郁情绪者140名, 身心健康者40名)非体育专业大学生为研究对象, 随机分为抑郁对照组(35名)、抑郁电竞组(38名)、抑郁运动组(35名)、抑郁电竞运动组(32名)和正常对照组(40名); 电竞组进行8周PC端电竞项目的干预, 运动组进行8周跑步运动和高强度间歇训练(HIIT)运动结合干预, 电竞运动组进行8周的电竞和运动干预, 抑郁和正常对照组在相同时间正常学习生活不进行规律运动。采用匹兹堡睡眠质量量表(PSQI)、抑郁自评量表(SDS)评估不同方式干预前后的大学生抑郁情绪与睡眠质量水平。  结果  干预8周后电竞组抑郁情绪和睡眠质量得分较干预前降低(t值分别为10.31, 8.50, P值均 < 0.01), BMI较干预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运动组抑郁情绪、体质量指数(BMI)和睡眠质量得分分较干预前降低(t值分别为13.74, 8.53, 8.10, P值均 < 0.01), 电竞运动组3项指标均较干预前降低(t值分别为6.16, 13.30, 8.35, P值均 < 0.01)。  结论  电竞、运动以及联合干预可改善抑郁大学生不良情绪, 但对大学生的BMI没有影响, 运动和联合干预可以改善大学生的睡眠时间。应积极利用电竞优势、联合运动措施改善大学生的心理健康。
高海拔地区藏族初中生睡眠障碍及影响因素
苗秋香, 乔瑞红, 李艳红, 次仁贡加
2023, 44(8): 1194-1197. doi: 10.16835/j.cnki.1000-9817.2023.08.017
摘要(214) HTML (182) PDF(20)
摘要:
  目的  分析中国高海拔地区藏族初中生睡眠障碍状况及其影响因素, 为高海拔地区藏族中学生睡眠质量的改善和干预提供参考和帮助。  方法  2022年4—7月, 采用分层随机整群抽样的方法在中国西藏地区的拉萨、日喀则、那曲地区对5 486名藏族初中生使用匹兹堡睡眠质量量表(PSQI)、症状自评量表(SCL-90)等进行人口学因素、睡眠障碍、生活方式等方面的问卷调查。采用描述性统计、Logistic回归分析等方法分析藏族中学生睡眠障碍及其影响因素。  结果  高海拔地区藏族初中生PSQI平均得分为(5.67±3.23)分, 睡眠障碍检出率为24.72%。初中一至三年级学生睡眠障碍检出率分别为21.61%, 28.59%, 24.84%,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3.95, P<0.01)。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 人际关系敏感(中度及以上)、抑郁(较轻、中度及以上)、焦虑(较轻、中度及以上)、学业压力(中度、重度)、零点后入睡(偶尔、有时、经常、总是)、睡眠环境评价(过亮、噪音大)、父母睡眠障碍与藏族中学生睡眠障碍的发生呈正相关(OR值分别为2.74, 1.68, 2.62, 1.32, 2.02, 1.85, 2.61, 1.31, 2.19, 2.88, 4.91, 2.94, 2.51, 1.36, P值均<0.05)。  结论  高海拔地区藏族初中生睡眠质量不佳, 睡眠障碍问题普遍。学校、家庭应给予中学生更多的生活引导、保持适当运动、减轻学业压力, 以提高睡眠质量, 保障身心健康发展。
基于机器学习构建贵州省大学生非自杀性自伤行为的预测模型
潘婵, 刘晓容, 石相孜, 赵文欣, 田萌, 陈思远, 张宛筑
2023, 44(8): 1198-1202. doi: 10.16835/j.cnki.1000-9817.2023.08.018
摘要(265) HTML (194) PDF(50)
摘要:
  目的  探索机器学习算法在预测大学生非自杀性自伤(NSSI)行为中的效果, 分析大学生NSSI行为的影响因素, 为促进大学生心理健康提供参考。  方法  于2022年12月采用分层随机整群抽样方法选取贵州省某高校835名大学生为研究对象, 采用青少年自我伤害行为问卷、家庭功能评定量表、情绪调节自我效能感量表进行施测, 以人口学特征、家庭因素和情绪因素为自变量, 以大学生是否有NSSI行为为因变量, 使用机器学习算法构建预测模型, 包括逻辑回归、支持向量机、决策树、算法梯度提升树、随机森林、AdaBoost。  结果  大学生NSSI行为检出率为23.23%(194名); NSSI行为组的家庭功能总分、情感交流、自我主义、家庭规则得分高于非NSSI行为组(t值分别为3.02, 3.35, 2.23, 2.87, P值均<0.05), 非NSSI行为组在情绪调节自我效能感总分、管理消极情绪自我效能感、表达积极情绪自我效能感得分高于NSSI行为组(t值分别为-5.04, -5.48, -2.43, P值均<0.05)。随机森林、支持向量机、逻辑回归、决策树、算法梯度提升树、AdaBoost的召回率依次为84.3%, 90.6%, 73.4%, 87.5%, 95.3%, 89.0%;F1依次为84.4%, 92.1%, 71.2%, 79.4%, 91.7%, 89.1%;精确度依次为84.4%, 93.5%, 69.1%, 72.7%, 88.4%, 89.1%;AUC依次为0.845, 0.922, 0.706, 0.776, 0.915, 0.891。  结论  相较于算法梯度提升树、随机森林、逻辑回归和AdaBoost模型, 支持向量机模型预测贵州省大学生是否存在NSSI行为有较好的预测效果。应选择适合模型尽早识别可能存在NSSI行为的学生, 对其进行心理危机干预, 促进学生的心理健康。
音乐训练对发展性阅读障碍儿童反应抑制的影响
杨颖, 霍明珠, 张超, 李文辉
2023, 44(8): 1203-1206. doi: 10.16835/j.cnki.1000-9817.2023.08.019
摘要(244) HTML (148) PDF(22)
摘要:
  目的  探究音乐训练对发展性阅读障碍(development dyslexia, DD)儿童反应抑制能力的影响, 为提高DD儿童反应抑制能力提供理论依据。  方法  于2020年9—10月, 选取辽宁省沈阳市某小学三至六年级学生, 通过识字量测试与智力测试筛选出DD组儿童27名和阅读匹配(RL)组儿童23名, 使用Go/No-go实验范式探究音乐训练前后DD儿童反应抑制能力的变化, 并进行重复测量方差分析。音乐训练采用以奥尔夫音乐教育法为主的训练方法, 主要包括视唱学习、身体律动、情景表演、合唱学习4个模块。两组一起学习, 每周2次, 每次50 min, 共持续2个月。  结果  音乐训练前后结果显示,在正确率上,两组测试阶段主效应有统计学意义[F(1,48)=6.13,P<0.05,ηp2=0.11],后测正确率[(91.80±0.80)%]高于前测[(89.10±0.90)%];DD组儿童对符号刺激No-go反应的正确率中,后测成绩[(81.81±10.97)%]好于前测[(73.78±15.26)%](t=-2.33,P=0.03);RL组儿童对汉字刺激No-go反应的正确率中,后测成绩[(85.59±12.11)%]好于前测[(78.33±12.98)%](t=-2.20,P<0.05)。在反应时上,DD组儿童的后测成绩[(444.06±77.49)ms]好于前测[(519.01±70.75)ms](t=3.93,P<0.05),DD组儿童对符号刺激和汉字刺激前后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  结论  DD组儿童的反应抑制能力存在缺陷。与符号相比, 对汉字的反应抑制能力更差; 音乐训练对DD组儿童符号的抑制能力提升较为明显, 应积极对其开展音乐训练。
大一年级学生失眠心理弹性与负性情绪症状的关联
刘景, 张至贤, 金正格, 万宇辉
2023, 44(8): 1211-1215. doi: 10.16835/j.cnki.1000-9817.2023.08.021
摘要(301) HTML (144) PDF(49)
摘要:
  目的  探讨大学生心理弹性、失眠和负性情绪症状之间的关联, 为采取针对性措施改善大学生失眠症状和提高心理健康水平提供依据。  方法  于2022年4—5月采用整群抽样的方法选取安徽省淮南联合大学3 221名大一年级学生为研究对象, 采用问卷调查一般人口学特征、失眠情况、心理弹性及负性情绪症状等信息, 建立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大学生心理弹性、失眠和负性情绪症状之间的关联。  结果  大学生抑郁、焦虑、压力症状检出率分别为17.5%,22.7%和7.8%。调整混杂因素后,失眠大学生产生抑郁、焦虑、压力等负性情绪症状的风险增加,OR值(95%CI)分别为5.09(4.05~6.41),4.89(3.91~6.12),6.39(4.82~8.48)(P值均<0.05)。中、低水平心理弹性与抑郁[OR值(95%CI)分别为2.86(2.06~3.97),8.77(6.44~11.93)]、焦虑[OR值(95%CI)分别为3.21(2.43~4.23),7.55(5.79~9.84)]、压力[OR值(95%CI)分别为2.48(1.53~4.01),7.17(4.61~11.16)]症状均存在正向关联(P值均<0.05)。失眠和心理弹性的交互项对大学生负性情绪症状存在交互作用,在同等失眠症状水平,心理弹性水平越低,负性情绪症状检出率越高(P值均<0.05)。  结论  大一年级学生失眠和心理弹性与负性情绪症状相关。为改善大学生负性情绪症状, 应加强大学生睡眠健康教育和心理弹性的培养。
生长发育与健康监测
大学生含糖饮料消费与身体体能指数的关联
陆俊波, 郭晋, 罗燎, 包健
2023, 44(8): 1207-1210. doi: 10.16835/j.cnki.1000-9817.2023.08.020
摘要(318) HTML (136) PDF(23)
摘要:
  目的  探索大学生含糖饮料消费状况及其与身体体能的关联, 为大学生身体体能的提高和干预提供参考。  方法  2021年9—12月, 采用多阶段分层随机整群抽样方法, 在吉林、安徽、江西、新疆、上海对5 520名大学生进行含糖饮料消费与身体体能各指标的调查和测试。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和Logistic回归分析的方法, 分析含糖饮料消费与身体体能指数(PFI)之间的关联。  结果  大学生含糖饮料消费频次0, 1~3, 4~5, ≥6次/周的比例分别为10.3%, 67.2%, 13.9%, 8.6%。不同含糖饮料消费频次大学生的腰围、握力、立定跳远、坐位体前屈、50 m跑、1 000/800 m跑成绩相比较, 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值分别为8.67, 7.22, 11.20, 13.47, 3.98, 2.86, P值均<0.05)。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 与大学生含糖饮料消费0次/周者相比, 消费4~5, ≥6次/周者发生PFI不足的风险较高(OR值分别为1.48, 1.56, P值均<0.05)。男生含糖饮料消费≥6次/周者发生PFI不足的风险也较高(OR=2.01, P<0.05), 而女生中两者关联无统计学意义。  结论  中国大学生含糖饮料消费与PFI呈负相关, 且存在性别差异。应针对大学生, 尤其男生, 提高健康素养水平, 减少含糖饮料的消费量, 提高身体体能水平。
江西省中学生体质量指数与力量素质指数的关联
谢芹, 熊建萍, 毛超良, 牛志宁, 周剑锋, 龚玲, 蒋竞
2023, 44(8): 1216-1220. doi: 10.16835/j.cnki.1000-9817.2023.08.022
摘要(266) HTML (137) PDF(25)
摘要:
  目的  测量中学生体质量指数(body mass index, BMI)并分析其与力量素质指数的关联,为改善中学生体质健康状况提供参考依据。  方法  采用分层随机整群抽样法,于2022年9月选取江西省6座城市(赣州、吉安、抚州、南昌、上饶、九江)3 813名中学生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问卷和体质测试收集中学生基本信息并评估学生的营养状况及力量素质。以性别、年龄进行分层,采用Kruska-Wallis H检验比较不同BMI等级中学生握力、仰卧起坐、立定跳远成绩和力量素质指数差异,运用曲线回归分析推断体质量指数与力量素质指数的关联性。  结果  不同BMI等级的男、女生(总体)力量素质指数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H值分别为56.79,8.84,P值均<0.05)。除13岁组别外,其余年龄男生不同BMI等级力量素质指数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14岁,H=22.21;15岁,H=16.23;16岁,H=17.98;17岁,H=18.21;18岁,H=8.08),女生仅14岁年龄组不同BMI等级力量素质指数差异有统计学意义(H=9.11)(P值均<0.05)。曲线回归分析拟合曲线图表明,中学生(男生、女生)力量素质指数与BMI呈倒U形曲线,力量素质指数在BMI(Z-score)中间区域较高,在两端区域较低,同时呈现中间向两端递减趋势。  结论  江西省中学生BMI与力量素质指数存在关联,消瘦和超重肥胖与力量素质指数呈负相关。应关注中学生营养状况,保障其力量素质正常发展。
上海市浦东新区6岁儿童甲状腺激素相关指标与体格发育的关系
胡卉, 任亚萍, 邬天凤, 沈惠平, 柏品清
2023, 44(8): 1221-1225. doi: 10.16835/j.cnki.1000-9817.2023.08.023
摘要(209) HTML (119) PDF(16)
摘要:
  目的  探索甲状腺激素相关指标血清促甲状腺激素(TSH)、总三碘甲状腺原氨酸(TT3)和总甲状腺素(TT4)与学龄儿童体格发育状况的关系,为学龄儿童的健康指导和临床干预提供依据。  方法  2020年10—11月,采用分层整群抽样方法抽取浦东新区13所小学2 088名一年级6岁新生进行血清甲状腺激素水平检测、体格检查和问卷调查。使用年龄别身高Z评分(HAZ)、年龄别体重Z评分(WAZ)和年龄别体质量指数(BMI)Z评分(BAZ)进行体格发育状况评价,分析甲状腺激素水平与体格发育状况的关系。  结果  浦东新区学龄儿童TSH、TT3和TT4的M(P25, P75)分别为3.09(2.27,3.87)μIU/mL、2.06(1.88,2.25)nmol/L和110.30(99.80,120.00)nmol/L,身高、体重、BMI、HAZ、WAZ和BAZ分别为(122.34±5.22)cm、(24.72±4.90)kg、(16.42±2.40)kg/m2、(0.64±0.94)(0.71±1.69)和(0.50±1.30)。不同TSH水平儿童BMI、WAZ和BAZ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值分别为3.61,3.39,3.18,P值均<0.05);不同TT3水平儿童身高、体重、BMI、HAZ、WAZ和BAZ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值分别为15.28,53.79,54.77,15.78,27.57,52.78,P值均<0.01)。与正常组相比,TSH偏高与BAZ分级呈正相关[OR(95%CI)=1.27(1.03~1.57)];TT3偏低与HAZ分级、WAZ分级、BAZ分级呈负相关[OR值(95%CI)分别为0.68(0.54~0.85),0.61(0.49~0.76),0.63(0.51~0.79)];TT3偏高与WAZ分级、BAZ分级呈正相关[OR值(95%CI)分别为1.90(1.55~2.33),1.89(1.54~2.33)];TT4偏高与BAZ分级呈正相关[OR值(95%CI)=1.26(1.02~1.56)]。  结论  上海市浦东新区6岁儿童甲状腺激素相关指标与体格发育状况存在关联,维持正常甲状腺激素水平对儿童健康具有重要意义。
某高校大学生握力和肺功能的相关性
罗予, 马天, 阙刚, 任喆, 郭君霞, 吴昊
2023, 44(8): 1226-1229. doi: 10.16835/j.cnki.1000-9817.2023.08.024
摘要(275) HTML (155) PDF(26)
摘要:
  目的  探讨大学生握力(HGS)与肺功能(PF)的相关性,为确立将HGS作为改善大学生PF的重要因素提供科学依据。  方法  2023年3月1—5日,在某高校招募44名大学生为研究对象,参考国际体力活动量表(IPAQ)将其分为久坐组(22人)和运动组(22人)。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进行各指标的组间比较,采用Pearson相关分析确定HGS与PF相关程度,采用多元线性回归分析确定PF的预测模型。  结果  大学生HGS与用力肺活量(FVC)、最大呼气压(MEP)、呼气峰值流量(PEF)、1 s用力呼气量(FEV1)、用力吸气肺活量(FIVC)、最大吸气压(MIP)与吸气峰值流量(PIF)的相关均有统计学意义(r值分别为0.79,0.47,0.44,0.60,0.72,0.53,0.49,P值均<0.01)。将年龄、身高、体重和HGS作为预测因子纳入回归模型时,身高和HGS对FVC有较好的预测作用(R2=0.75,F=60.55,P<0.01),体重和HGS对FIVC有较好的预测作用(R2=0.67,F=41.77,P<0.01)。  结论  大学生HGS与PF相关,HGS可以作为预测大学生PF状态的重要指标。
天津幼儿发育与健康队列研究
王晶, 陈宜人, 郭园园, 姜畅, 李悦, 李喆, 刘功姝, 陈芳芳
2023, 44(8): 1230-1233. doi: 10.16835/j.cnki.1000-9817.2023.08.025
摘要(175) HTML (113) PDF(15)
摘要:
  目的  了解学龄前儿童肥胖及相关代谢异常的发生现状,为今后开展干预提供理论支持。  方法  采用整群抽样法,选取2017年9月—2018年10月入学就读幼儿园小班的3 952名天津本地出生儿童进行基线调查及随访(问卷调查、体格检测和实验室检测),同时依托天津市妇幼卫生信息系统,回顾母亲孕产期检查、分娩和儿童出生后至学龄前期的定期体检信息,形成双向队列研究。  结果  分别有3 935,3 654和2 739名儿童完成幼儿园小、中、大班阶段的随访。幼儿园儿童的身高和体重随年龄递增,而体脂百分比随年龄递减(β线性趋势=-0.74,P<0.01)。3年中男童的身高、体重和体质量指数(BMI)均高于女童(P值均<0.05),而体脂百分比低于女童(小班17.5%,18.5%;中班16.4%,17.2%;大班16.1%,17.1%, P值均<0.05)。儿童超重肥胖检出率和肥胖检出率均随年龄递增(χ趋势2值分别为15.51,38.72,P值均<0.05),其中肥胖的总检出率从基线水平的5.4%增长到9.6%。实验室检测结果显示,小班男童的空腹血糖异常检出率高于女童(7.7%,4.8%),血脂异常检出率低于女童(23.8%,27.7%)(χ2值分别为12.01,6.63,P值均<0.05)。  结论  研究建立了一个起始于胚胎初期的大型生长队列,将从多维度探索促进儿童健康、防治儿童肥胖和慢性病的策略。
疾病控制
湖南省2014—2021年0~14岁儿童伤害死亡情况
刘源, 殷黎, 徐巧华, 金东辉
2023, 44(8): 1234-1237. doi: 10.16835/j.cnki.1000-9817.2023.08.026
摘要(196) HTML (98) PDF(19)
摘要:
  目的  了解湖南省0~14岁儿童伤害死亡情况,为该地区儿童伤害预防提供可靠数据支持。  方法  收集湖南省28个国家级死因监测点2014—2021年0~14岁儿童伤害死亡数据,进行描述性流行病学分析。  结果  2014年湖南省0~14岁儿童伤害死亡率为20.19/10万(调整死亡率25.32/10万),2021年降至11.05/10万(调整死亡率13.71/10万),呈下降趋势(APC=-9.4%,P<0.05)。2014—2021年湖南省0~14岁儿童平均死亡率为14.86/10万,其中男童为17.29/10万,女童为11.96/10万,性别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7 835.54,P<0.05)。不同伤害死亡原因中,溺水的平均死亡率为5.98/10万,其次为道路交通事故(平均死亡率3.38/10万)。  结论  2014—2021年湖南省0~14岁儿童伤害死亡呈现整体下降趋势,且分布具有明显性别差异;溺水与道路交通事故是造成儿童伤害死亡的主要原因。应继续平稳监测儿童伤害相关死亡情况,加强儿童安全健康教育与完善有效的政策和法律规定。
西藏察雅县2022年幼儿园藏族儿童乳牙龋与营养状况的相关性
郭蕾, 唐本玉, 施欣, 李颖, 尼玛, 朱顺叶
2023, 44(8): 1238-1241. doi: 10.16835/j.cnki.1000-9817.2023.08.027
摘要(191) HTML (164) PDF(19)
摘要:
  目的  了解西藏察雅县幼儿园藏族儿童的口腔健康状况及乳牙龋病对营养状况的影响,为当地儿童龋病防治工作提供参考依据。  方法  2022年6—7月采用横断面调查方法,对西藏察雅县13个乡镇所有3~7岁幼儿园藏族儿童1 263名进行口腔检查以及身高、体重测量和血红蛋白检测。依据WHO龋病、营养不良及贫血诊断标准,评价儿童乳牙健康情况,探讨乳牙龋病与营养状况的相关性。  结果  察雅县幼儿园藏族儿童乳牙患龋率为62.6%,龋均(4.0±4.6)。3,4,5,6,7岁儿童乳牙患龋率分别为31.1%,55.3%,63.8%,70.9%,76.6%,龋均分别为(1.1±2.0)(2.9±3.4)(3.5±3.3)(5.4±5.4)(5.9±6.6),年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F值分别为72.17,33.47,P值均 < 0.05)。有龋儿童营养不良总体检出率(25.4%)、生长迟缓率(12.3%)、低体重率(12.6%)、消瘦率(10.9%)及贫血率(29.6%)均高于无龋儿童(19.5%,8.1%,6.1%,6.6%,15.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值分别为5.81,5.49,13.61,6.52,32.02,P值均 < 0.05),有龋儿童超重率(3.7%)高于无龋儿童(3.4%),肥胖率(1.3%)低于无龋儿童(1.9%),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χ2值分别为0.07,0.82,P值均>0.05)。  结论  察雅县幼儿园儿童乳牙龋病问题较为严重,且与营养不良及贫血的发生密切相关。应加强对当地儿童龋病的预防和干预。
海南省2021年中小学生筛查性近视风险因素
柏红梅, 黄小君
2023, 44(8): 1242-1246. doi: 10.16835/j.cnki.1000-9817.2023.08.028
摘要(210) HTML (96) PDF(41)
摘要:
  目的  分析2021年海南省中小学生筛查性近视状况及影响因素风险评估,为制定海南省学校近视防控干预策略和措施提供参考依据。  方法  按国家项目监测方案要求,2021年9—12月采用分层整群随机抽样方法对海南省学生常见病监测5个监测点中小学校进行近视筛查及相关因素调查,最终获取12 075份有效问卷进行分析。采用分层随机的方法,将全部的样本按照7∶3的比例划分为训练数据集和测试数据集,采用回归分析验证结果的稳健性。  结果  2021年海南省中小学生筛查性近视检出率为44.3%,其中好片区学生筛查性近视检出率较高(53.5%),城区学生(52.6%)高于郊县学生(34.9%),女生(51.7%)高于男生(37.3%),汉族学生(47.7%)相对于少数民族检出率较高,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值分别为152.71,378.77,167.81,251.94,P值均 < 0.01);学生的筛查性近视检出率随着学段的增加不断提高(χ2=1 421.66,P < 0.01)。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两组数据集构建的结果一致,年级较高、每天做眼保健操频率 < 2次、不良的近距离用眼习惯(躺着或趴着看书或电子屏幕)、父母一人近视或均近视均与筛查性近视发生呈正相关;男生、每天放学后做作业/读书写字时长 < 2 h、每天使用移动电子设备时长 < 1 h、每天睡眠时长≥9 h的学生与筛查性近视发生呈负相关(P值均 < 0.05)。  结论  海南省学生筛查性近视风险随着学龄段的升高呈上升趋势,相关部门应加大力度对筛查性近视发生风险较高的学生进行针对性干预防控工作。
中国2010—2020年儿童青少年伤害死亡流行特征
骆小波, 张莉, 王文菊, 杨君利, 常悦
2023, 44(8): 1247-1251. doi: 10.16835/j.cnki.1000-9817.2023.08.029
摘要(398) HTML (123) PDF(51)
摘要:
  目的  了解中国2010—2020年1~24岁儿童青少年伤害死亡流行特征,为控制儿童青少年伤害死亡相关政策和措施的制定提供依据。  方法  数据资料来源于2010—2020年《中国死因监测数据集》,采用Joinpoint回归分析2010—2020年中国1~24岁儿童青少年伤害死亡的年度变化百分比(APC) 和平均年度变化百分比(AAPC)。  结果  2010—2020年间伤害标化死亡率总体呈现下降趋势(AAPC=-6.90%, t=4.58,P < 0.01)。男生和农村伤害标化死亡率总体均呈现下降趋势(AAPC值分别为-8.37%,-7.79%,t值分别为11.87,10.34);20~24岁在2010—2018年间呈现上升趋势(APC=18.11%,t=6.50)(P < 0.01)。总体标化伤害死亡率男生高于女生,农村高于城市(χ2值分别为16 483.64,3 268.65, P值均 < 0.01)。交通事故、意外中毒、火灾、溺水、其他和他杀及后遗症的伤害总体标化死亡率均呈现下降趋势(AAPC值分别为-10.22%,-6.21%,-7.50%,-7.94%,-9.01%,-10.97%,t值分别为16.23,7.29,2.53,9.32,7.88,4.58,P值均 < 0.05)。  结论  2010—2020年间,中国1~24岁儿童青少年伤害总体标化死亡率呈现下降趋势,但仍处于较高水平。应持续加大预防力度,尤其是对城市地区、女性和20~24岁群体,以及意外跌落和自杀的预防控制。
中小学生近视矫正状况及对视力相关生存质量的影响
邹丛光, 魏科, 李厚源, 邓丽雅, 徐德伟, 王宏
2023, 44(8): 1252-1255. doi: 10.16835/j.cnki.1000-9817.2023.08.030
摘要(233) HTML (111) PDF(48)
摘要:
  目的  分析近视中小学生近视矫正影响因素,对比不同矫正情况学生视力相关生存质量。  方法  于2022年5月,采用分层整群随机抽样方法在重庆市某区抽取8所中小学3 649名学生,进行近视筛查和视力相关生存质量问卷调查。  结果  单因素分析显示,不同性别、地区、学段、学习压力、教养方式的近视学生戴镜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值分别为10.98,31.63,31.86,11.28,9.59,P值均 < 0.05)。不同学段、学习压力、教养方式的戴镜学生足矫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值分别为11.77,9.92,8.69,P值均 < 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性别、地区和学段均是戴镜率的影响因素(P值均 < 0.01)。近视学生视力相关生存质量量表总分高于未近视学生(t=20.07,P < 0.01)。未戴镜、欠矫、足矫3组近视学生的生理功能、情感功能、视功能和身体功能3个维度得分和生存质量总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值分别为49.93,49.38,28.14,67.31,P值均 < 0.01)。  结论  近视学生戴镜率和足矫率低,戴镜率因城乡、性别、学段存在差异,配戴矫正眼镜使近视学生生存质量降低,欠矫学生的生存质量相比足矫学生更低,应关注近视学生的近视矫正情况并改善生存质量。
中小学校教学环境及与筛查性近视关联的多水平模型分析
曲爽笑, 杨东玲, 黄生垒, 齐文娟, 黄雨婷, 何鲜桂, 王菁菁, 罗春燕
2023, 44(8): 1256-1260. doi: 10.16835/j.cnki.1000-9817.2023.08.031
摘要(322) HTML (186) PDF(55)
摘要:
  目的  了解中小学校教室教学环境卫生状况及其与近视的关联,为儿童青少年近视精准防控提供依据。  方法  于2020年9—10月采用分层整群抽样法,在上海市16个区抽取中小学校以整班为单位进行调查,将教学环境检测教室与进行问卷调查学生所在的教室进行匹配,检测教室共470间,调查学生14 624名。由经过培训的专业技术人员采用激光测距仪、照度计等设备检测教学环境指标,并对学生进行视力检查和问卷调查。采用多水平模型分析教学环境与筛查性近视的关联。  结果  2020年上海市中小学校教学环境各指标合格率分别为窗地比(93.0%)、教室人均面积(82.1%)、黑板照度均匀度(79.7%)、黑板尺寸(68.7%)、采光系数(67.0%)、黑板悬挂高度(66.9%)、课桌面平均照度(66.4%)、课桌面照度均匀度(63.6%)、黑板反射比(46.8%)、黑板平均照度(41.4%)、墙面反射比(33.2%)、课桌椅分配符合率(19.8%)。两水平Logistic模型分析结果显示,黑板面平均照度不合格与学生筛查性近视呈正相关(OR=1.24,95%CI=1.05~1.47,P < 0.05)。  结论  上海市中小学校教学环境现况不容乐观,教学环境尤其是课桌椅符合率有待改善,黑板面平均照度不合格与学生筛查性近视的发生呈正相关。学校近视防控工作应重点关注课桌椅分配符合情况,提高黑板面照度。
综述
中国大学生口腔健康及行为状况研究
高林晶, 王代友
2023, 44(8): 1261-1265. doi: 10.16835/j.cnki.1000-9817.2023.08.032
摘要(281) HTML (444) PDF(79)
摘要:
口腔疾病是重要的公共卫生问题,但未得到应有的重视,特别是大学生群体。我国大学生整体口腔健康水平较低,龋病、牙周病(主要是牙龈炎、牙结石)、牙合异常是影响大学生口腔健康的多发病、常见病。提出重视大学生口腔健康调查研究、提高大学生口腔健康科研质量和水平、探讨更加有效的大学生口腔疾病综合干预措施、口腔健康教育应作为项目来实施等建议和对策,为改善中国大学生口腔健康状况和提高相关研究水平提供依据。
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凸的神经—肌肉系统调控机制研究进展
张宸洁, 董静梅
2023, 44(8): 1266-1271. doi: 10.16835/j.cnki.1000-9817.2023.08.033
摘要(215) HTML (189) PDF(29)
摘要:
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凸(adolescent idiopathic scoliosis,AIS)是青少年群体中较为常见的脊柱健康问题,其发病机制尚不明确,但对儿童青少年的心、智、形影响极大。文章从神经生理学角度出发,通过讨论AIS神经系统的解剖形态、生理功能和肌肉代谢神经调控的国内外研究进展,分析脊柱运动的神经—肌肉系统的动态平衡调控机制,认为由于中枢神经系统对脊柱神经—肌肉的协同控制失衡,从而产生一系列脊柱的动力学代偿反应,导致AIS的产生和/或发展,为解决青少年脊柱健康问题的教育干预方法提供理论指导。
碎片化睡眠对在校青少年运动行为及心理健康的影响
柳楠, 刘海虹, 杨志杰, 陶佳雨
2023, 44(8): 1272-1275. doi: 10.16835/j.cnki.1000-9817.2023.08.034
摘要(271) HTML (168) PDF(35)
摘要:
碎片化睡眠突破了时空限制,为青少年夜间学习娱乐提供睡眠补充,但仍需研究碎片化睡眠的适度。研究阐述了碎片化睡眠的内涵,剖析在校青少年碎片化睡眠的原因,从青少年运动行为和心理健康出发探索碎片化睡眠的优化路径选择,以期在接受碎片化睡眠的同时,探讨政策扶持、家校合作以及运动干预等方面的应对策略。
内分泌激素在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弯中的应用进展
王成龙, 武书丽
2023, 44(8): 1276-1280. doi: 10.16835/j.cnki.1000-9817.2023.08.035
摘要(232) HTML (160) PDF(37)
摘要:
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弯(adolescent idiopathic scoliosis, AIS)是最常见的脊柱畸形,近几年发病率明显上升,已成为威胁青少年健康的重要公共卫生问题。青春期是人类生长发育加速的重要时期,该时期的内分泌激素会发生明显变化,研究显示褪黑素、雌激素、维生素D以及瘦素等与脊柱侧弯的产生和发展有密切关联。研究通过探讨内分泌激素在AIS发病机制中的作用,为AIS的防治提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