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言板

尊敬的读者、作者、审稿人, 关于本刊的投稿、审稿、编辑和出版的任何问题, 您可以本页添加留言。我们将尽快给您答复。谢谢您的支持!

姓名
邮箱
手机号码
标题
留言内容
验证码

2020年  第41卷  第2期

广告
高校体育文化教育创新策略与发展方向研究——评《高校体育文化教育研究》
赵丹
2020, 41(2).
摘要:
体育文化作为文化的一种,具有传承性和时代性.近年来,随着我国高校体育活动的开展,体育文化形式也丰富了起来,从而大大提高了大学生参与体育文化活动的积极性,培养了大学生终身体育文化意识.高校体育文化是体现高校精神的一种群体性文化,是高校文化建设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高校体育文化是师生在学习与生活实践中,共同努力形成的精神和物质财富的总和,具有多样性功能.建设和谐的校园体育文化需要从校园体育物质文化、制度文化、精神文化和行为文化等4个方面进行,从而转变高校体育教育观念,完善校园体育规章制度,扶持高校传统体育项目,加强高校体育物质文化建设,以满足学生主体体育需求意识,树立终生体育思想.
述评
儿童青少年身体素养对身体活动促进的意义
李红娟, 桂春燕
2020, 41(2): 161-165. doi: 10.16835/j.cnki.1000-9817.2020.02.001
摘要:
儿童青少年身体活动不足,与持续的体质下降及日益严重的肥胖、近视等健康问题密切相关,已成为全球性的公共卫生问题.儿童青少年身体活动促进受到体育科学和公共卫生领域的共同关注.然而,基于健康结果为导向的身体活动促进模式未能收到良好效果.本文基于身体素养概念、身体素养构成要素、直接与间接的证据阐述身体素养与儿童青少年身体活动促进的关系,并指出未来需要更多的实证研究,如开发中国不同年龄和身体状况的儿童青少年群体身体素养测评工具;开展身体素养与身体活动参与及健康关系的纵向研究;身体素养干预对身体活动行为及健康结局的直接影响.身体素养提升成为促进儿童青少年身体活动参与及体质健康的重要途径,降低因身体活动不足带来的公共卫生负担.
专题笔谈
《儿童青少年近视防控适宜技术指南》专题解读
陶芳标
2020, 41(2): 166-168,172. doi: 10.16835/j.cnki.1000-9817.2020.02.002
摘要(818) PDF(47)
摘要:
儿童青少年近视防控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政府主导、全社会共同努力.为扎实推进近视防控工作,普及近视防控的适宜技术,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颁布实施了《儿童青少年近视防控适宜技术指南》(简称《指南》).本文围绕《指南》的背景、意义和主要内容等方面进行解读,以提高公共卫生专业工作者和关注儿童青少年近视防控工作相关人员对《指南》内容的理解.
儿童青少年身体活动专栏
12~14岁少年体力活动水平与动作能力发展的相关性
李超, 李红娟, 费夕, 王荣辉
2020, 41(2): 169-172. doi: 10.16835/j.cnki.1000-9817.2020.02.003
摘要:
探讨青少年日常体力活动水平与动作能力发展之间的相关性,以期为促进青少年体力活动提供新视角.方法 选取北京市某中学12~14岁153名初中生(男73名,女80名)为研究对象.采用加速度计(ActiGraph GT3X+)记录研究对象连续7d的体力活动,采用动作能力测试量表(Movement Assessment Battery for children,Second Edition,MABC-2)评估其动作能力发展水平.结果 研究对象平均每天参与中高强度体力活动(moderate and vigorous physical activity,MVPA)的时间为42.15 min,满足世界卫生组织体力活动指南推荐量的占15.7%.动作能力发展处于平均水平的占56%.MVPA与物体控制能力得分呈正相关(r=0.20,P<0.05),低强度体力活动与精细动作得分之间呈正相关(r=0.23,P<0.01);男生MVPA与物体控制之间存在正相关(r=0.29,P<0.05),在女生中未发现二者间的相关性.结论 青少年参与MVPA的时间依然不足,基于体力活动和动作能力间的关系,以发展物体控制能力为出发点促进青少年参与MVPA的方法,为体力活动促进提供了新视角.
中国儿童青少年体力活动现状的Meta分析
张曌华, 张柳, 李红娟
2020, 41(2): 173-178. doi: 10.16835/j.cnki.1000-9817.2020.02.004
摘要(530) PDF(19)
摘要:
系统评价近10年内应用加速度计客观测量的中国儿童青少年中高强度体力活动(moderate-to-vigorous physical activity,MVPA)水平及静态行为(sedentary behavior,SB),为中国儿童青少年体力活动干预及公共卫生决策提供可靠的基线数据.方法 通过Web of Science、SPORTDiscus、中国知网数据库检索2009年1月1日至2019年2月28日中国儿童青少年体力活动及静态行为相关的文献.依据基于PICOS原则制定的文献纳入和排除标准严格筛选文献.采用基于STROBE声明修订的文献质量评价表对文献质量进行评价.提取MVPA、SB时间等数据资料并应用CMA V2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 共16篇文献(2012-2019年)进入Meta分析,样本量范围为96~2 163.Meta分析结果表明,中国儿童青少年日均MVPA时间为37.66 min/d,SB时间为539.61 min/d;男生MVPA高于女生(P<0.01);上学日的MVPA、SB均高于周末(P值均<0.05).结论 中国儿童青少年中高强度体力活动不足,静态行为较多;女孩中高强度体力活动尤其不足,上学日的中高强度体力活动时间及静态行为时间均高于周末日.
初中生中高强度体力活动时间及复杂度与体质健康的相关性
蒋玖君, 宋俊辰, 李超, 闫文菁, 李红娟
2020, 41(2): 179-182,186. doi: 10.16835/j.cnki.1000-9817.2020.02.005
摘要:
调查初中生上学日及周末进行中高强度体力活动(moderate to vigorous physical activity,MVPA)时间及频繁程度的变异性,探究学生MVPA与体质间的相关性.方法 采用整群抽样方法,调查北京市回龙观中学初一及初二学生共79名.使用改编的一日体力活动记录工具调查学生1周8:00-23:00的体力活动情况,依据能量代谢当量(MET值)将每日体力活动分为MVPA及非MVPA部分,制作上学日连续5d及周末连续2d的体力活动时间序列,并计算MVPA总时间及序列的lempel-ziv复杂度.探究MVPA情况与学生体质测试结果的相关性.结果 上学日中,男生与女生的MVPA总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90,P>0.05),女生MVPA时间较男生有更大的变异性(58.9%,53.5%);性别间MVPA复杂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55,P>0.05).2天休息日中,性别间MVPA总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13,P>0.05),男生MVPA时间的变异系数(CV)低于女生(]41.5%,152.8%),复杂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63,P>0.05),男生MVPA复杂度CV略高于女生(55.1%,48.1%).青少年在上学日的MVPA时间CV,男生上学日及周末(53.5%,141.5%)较女生略低(58.9%,152.8%).男生上学日MVPA复杂度与体质量指数(BMI)中等程度相关(r=0.41),女生MVPA时间与体重和BMI有低程度相关(r值分别为-0.30,-0.31),复杂度均与体重和BMI有低程度相关(r值分别为-0.31,-0.33)(P值均<0.05).结论 初中生在上学日较周末MVPA更活跃,但进行MVPA活动的时间段相对单一.学校可以通过分散一天内MVPA的活动时段达到高效促进体质的效果.MVPA复杂度作为综合性较强的指标,可能与初中生BMI的关联更敏感.
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
四川农村留守幼儿家长幼儿性教育开展现状及影响因素
王甄楠, 张容, 李卉, 刘娅, 张雯, 叶运莉
2020, 41(2): 183-186. doi: 10.16835/j.cnki.1000-9817.2020.02.006
摘要:
了解农村留守儿童家长幼儿性教育的开展现状及影响因素,为在农村地区开展留守儿童性教育活动提供参考.方法 利用多阶段分层整群抽样的方法,在2018年3-5月对1 348位四川省各乡镇农村幼儿园3~6岁留守儿童家长进行问卷调查.结果 四川农村地区3~6岁留守儿童家长幼儿性教育开展率为48.4%(652名).多因素Logis-tie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孩子就读年级越高(OR=1.32,95%CI=1.12~ 1.55)、家庭年总收入<1万(OR=1.48,95%CI=1.02~2.14)、孩子问过性相关问题(OR=1.44,95%CI=1.11~1.87)、认为有必要开展幼儿性教育(OR=3.78,95%CI=2.57 ~ 5.58)、认为幼儿性教育负责人应该包括家长(OR=2.69,95%CI=1.78~4.07)、其他家人进行过幼儿性教育(OR=7.86,95%CI=5.16~11.95)、学校开展过幼儿性教育(OR=3.13,95% CI=2.25 ~ 4.34)的家长,幼儿性教育的开展率高(P值均<0.05).结论 四川农村地区留守儿童家长幼儿性教育开展率低.应以学校为主要阵地,加强对家长性教育相关知识的培训,转变其态度,进而促进幼儿性教育的开展.
主题活动干预模式对小学生视力素养及视力状况的影响
官文清, 王林芬, 吴云开
2020, 41(2): 187-189. doi: 10.16835/j.cnki.1000-9817.2020.02.007
摘要(347) PDF(11)
摘要:
明确爱眼主题活动干预模式在学生视力改善中的作用,为学生视力干预工作提供系统的借鉴方法.方法 分层随机整群抽取杭州市3所小学三年级965名学生,按照1:1配对原则,分为干预组与对照组(干预组482名,对照组483名),干预组通过设计爱眼主题活动系列课程进行为期1学年的干预,对照组不干预.结果 干预组与对照组视力知识素养提升均值分别7.08,2.18;视力信念素养提升均值分别为7.88,4.57,视力行为素养提升均值分别为17.41,2.21,视力总素养提升均值分别为10.80,2.99,以上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92.18,45.57,117.37,87.74,P值均<0.01);干预组与对照组父母对儿童视力保健态度提升均值分别为13.33,0.8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28.76,P=0.00);干预组与对照组视力下降均值分别为0.07,0.7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28.00,P=0.00).结论 主题活动干预模式可以提升学生视力素养,尤其是视力行为素养,还可以有效减缓学生视力状况恶化.
视力障碍青少年身体活动水平和久坐时间调查
徐文红, 王丽娟
2020, 41(2): 190-193. doi: 10.16835/j.cnki.1000-9817.2020.02.008
摘要:
了解中国视力障碍青少年日常身体活动模式和久坐行为时间,为指导学生科学合理安排作息时间提供参考.方法 采用加速度计对中国西部地区某特殊教育学校78名7~23岁视力障碍青少年的身体活动水平和模式进行测量.结果 男女生相比,男生身高略高、身体略重(t值分别为2.81,2.46,P值均<0.05).基于Puyan等加速度计切点值,学生平均每天进行轻度身体活动(light physical activity,LPA)时间为(285.18±47.29) min,中等强度身体活动(moderatephysical activity,MPA)时间为(141.92±57.63) min,高强度身体活动(vigorous PA,VPA)时间为(17.66± 14.83) min,中高强度身体活动(moderate-to-vigorous-intensity physical activity,MVPA)时间为(159.58±69.83) min,久坐时间为(988.38±110.18)min.98.7%的受试者达到了WHO关于青少年每天应至少进行60 min中等及以上强度的身体活动的推荐量.结论 中国西部地区特殊学校视障青少年每日进行促进身体健康的身体活动,身体活动水平达到且超过WHO身体活动推荐量.
家庭相关因素对学龄前儿童周末视屏时间的影响
陈谦, 张俊飞
2020, 41(2): 194-196. doi: 10.16835/j.cnki.1000-9817.2020.02.009
摘要(419) PDF(10)
摘要:
调查浙江省学龄前儿童周末视屏时间与家庭相关因素的关系,为从家庭角度促进儿童身心健康发展提供参考.方法 2019年3-4月采用分层随机整群抽样方法,抽取浙江省25所幼儿园共6 829名学龄前儿童,通过对其看护人进行问卷调查的方式,获得儿童视屏时间以及家庭相关因素等数据信息.结果 不同年龄组的学龄前男女童周末视屏时间≥2 h报告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x2值分别为17.56,35.58,P值均<0.05);且男、女童在3,3.5,4,6岁4个年龄组中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视屏时间≥2 h/d报告率在3岁时最低,男、女童分别为9.57%,6.03%;在5.5岁时最高,男女童分别为18.49%,17.37%.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表明,年龄增加、男童(OR=1.33)、看护人为老人(OR=1.42)、父亲学历高中(OR=1.36)、父亲学历初中及以下(OR=1.37)、父母无锻炼习惯(OR=1.47)与学龄前儿童周末视屏时间≥2 h/d呈正相关(P值均<0.05).结论 看护人、父亲学历和父母锻炼习惯等家庭相关因素会影响儿童视屏时间,应当关注相关家庭的儿童屏幕使用时间.
南昌市学龄前儿童体力活动水平及影响因素分析
张夷, 孙顺利, 肖稳, 吕文娣, 姜薇, 龚月婷, 薛冉, 赵广高, 苏利强, 付近梅, 胡超, 陈晨
2020, 41(2): 197-200,204. doi: 10.16835/j.cnki.1000-9817.2020.02.010
摘要:
了解南昌市学龄前儿童体力活动水平及其影响因素,为改善学龄前儿童体力活动水平和干预措施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采用随机分层的方式,选取南昌市12个县区的17所幼儿园,共招募3~6岁学龄前儿童4 740名,应用《幼儿身体活动教师问卷》和《幼儿身体活动家长问卷》进行调查.结果 学龄前儿童周末相对于工作日体力活动(PA)、中高强度体力活动(MVPA)下降,久坐行为(SB)增加,工作日和周末的PA、MVPA和SB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1).学龄前儿童工作日期间PA、MVPA达到推荐量的人数比例为44.9%~59.2%,45.4%~61.7%,周末PA、MVPA达到推荐量的人数比例为24.7%~27.8%,24.5%~29.9%,工作日达标比例高于周末.结论 南昌市学龄前儿童体力活动水平与推荐量存在很大差距.在工作日和周末表现出不同的活动模式,周末是最不活跃的时段.应建立“社会——校园——家庭”模式,改善学龄前儿童体力活动不足现状.
成都市低年级大学生艾滋病知识对歧视态度的影响
余彬, 杨淑娟, 廖嘉文, 韩佳禹, 申鹏悦, 吴思芮, 张晓玲, 牟黎, 邱千月, 王淑惠, 付峻熙, 夏君, 胡明, 刘一思, 吴林峰
2020, 41(2): 209-212. doi: 10.16835/j.cnki.1000-9817.2020.02.013
摘要:
分析成都市低年级大学生艾滋病知识与歧视状况及艾滋病知识与歧视的关系,为高校更好地开展艾滋病知识教育与反歧视工作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采用分层整群随机抽样方法,对成都市11所高校的1 053名大学生进行艾滋病知识与歧视态度调查,分析不同特征学生艾滋病知识得分、歧视得分差异,并构建艾滋病知识对不同同伴关系艾滋病歧视的作用路径.结果 大学生艾滋病知识总分与歧视总分呈负相关(rs=-0.13,P<0.01).调整混杂因素后,艾滋病知识总分对艾滋病歧视总分有预测作用(β=-0.12,P<0.01).艾滋病知识对亲密、一般、陌生同伴关系的艾滋病歧视标准化路径系数分别为-0.20,-0.24,-0.18,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1).结论 低年级大学生艾滋病知识得分与其歧视态度相关.应该在艾滋病知识教育中增加更多反艾滋病歧视的内容,以减少大学生对HIV/AIDS患者及艾滋病相关人群普遍存在的恐惧和污名化.
浙江省学生人群2014和2018年肺结核知识及获取途径变化
王伟, 王飞, 张明五, 彭颖, 何铁牛, 刘魁, 王晓萌, 陈彬
2020, 41(2): 217-220. doi: 10.16835/j.cnki.1000-9817.2020.02.015
摘要:
了解浙江省学生人群对肺结核病认知及信息获取途径的变化,为更加有效开展针对学生群体的健康促进工作,制定结核病健康促进策略提供有关依据.方法 于2014年4-9月、2018年9-11月采用多阶段分层抽样方法,抽取浙江省554名≤30岁学生人群进行结核病知晓率调查,计数资料比较采用x2检验,应用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 回归分析影响学生对肺结核认知的相关因素.结果 知道肺结核者440人(79.4%),其中2014年215人(85.7%)、2018年225人(74.3%).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性别(AOR=1.60,95%CI=1.04~2.47)、文化程度[初中AOR(95% CI)=1.99(1.03~3.85)、高中AOR(95%CI)=3.27(1.57~6.81)、大专及以上AOR(95%CI)=6.73(2.55~ 17.76)]、调查时间(AOR=0.50,95%CI=0.31~0.80)是知道肺结核的相关因素.两次调查知道肺结核的学生人群对5条肺结核核心信息认知得分及格比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018年知道肺结核病的学生中结核病防治知识来自网络(论坛、微信、微博)(75.10%)、社区活动(集会宣传)等(26.70%)的报告率较2014年高(36.20%,13.10%) (x2值分别为68.88,12.79,P值均<0.01).结论 2014,2018年浙江省≤30岁学生人群对肺结核及其核心信息的认知变化不大,结核病防治相关信息从网络等新媒体的信息来源比例显著提升.建议开展结核病健康教育活动,除以传统健康教育为基础外,还需加强新媒体技术的运用.
循环训练对肥胖女大学生身体成分体适能和代谢综合征危险因素的影响
肖涛, 甄洁, 王晨宇
2020, 41(2): 224-227. doi: 10.16835/j.cnki.1000-9817.2020.02.017
摘要(391) PDF(10)
摘要:
探讨12周循环训练对肥胖女大学生身体成分、体适能以及代谢综合征危险因素的影响,为针对肥胖女大学生相应干预措施的制定提供参考.方法 将某高校60名肥胖女大学生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运动组各30名.对照组保持日常生活习惯不变,运动组进行3次/周、共12周的循环训练.分别于干预前后测定身体成分[身高、体重、体质量指数(BMI)、体脂百分比(percentage of body fat,PBF)和瘦体重(lean body mass,LBM)]、健康体适能(背肌力量、仰卧起坐、坐位体前屈和1600m跑成绩)和代谢综合征危险因素[腰围(waist circumference,WC)、空腹血糖(fasting blood glucose,FBG)、三酰甘油(triglyceride,TG)、总胆固醇(total cholesterol,T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igh-density lipoprotein cholesterol,HDL-C)和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ow-density lipoprotein cholesterol,LDL-C)]相关参数.结果 与干预前比较,干预后运动组体重、BMI、PBF下降,背肌力量、仰卧起坐、坐位体前屈和1600m跑成绩提高(t值分别为2.14,2.21,2.48,-7.21,-7.69,-7.01,4.83,P值均<0.05),WC、TG、TC下降(t值分别为2.89,4.54,2.71,P值均<0.05);对照组所有参数干预前后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结论 规律循环训练能够改善肥胖女大学生身体成分、提高体适能水平,并可能有助于预防代谢性疾病发生.
心理卫生
河南中小学生生存质量及其与负性情绪社会支持的相关性
朱雪丽, 耿耀国, 石丽萍, 尚静, 余洁静, 詹婷婷
2020, 41(2): 201-204. doi: 10.16835/j.cnki.1000-9817.2020.02.011
摘要:
了解河南省9~15岁在校中小学生健康相关生存质量现状及其与负性情绪、社会支持的关系,为相关部门制定工作方向和重点提供依据.方法 2016年1-6月采取整群抽样的方式,抽取河南省6个城市24所中小学5 867名9~15岁中小学生完成儿童生活质量普适性核心量表、抑郁-焦虑-压力量表、领悟社会支持量表,采用多元线性回归分析社会支持的调节作用.结果 河南省中小学生健康相关生存质量总分为(81.21±12.49)分.不同性别、学段、家庭月收入、主观父母关系、父母受教育程度的中小学生生存质量得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负性情绪与生存质量、社会支持负相关(r值分别为-0.51,-0.30,P值均<0.01),社会支持与生存质量呈正相关(r=0.29,P<0.01).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显示,负性情绪得分对生存质量有负向预测作用(β=-0.23,P<0.01),而社会支持对生存质量有正向预测作用(β=0.16,P<0.01);负性情绪与社会支持的交互项对生存质量有负向预测作用(β=-0.18,P<0.01).结论 河南省9~15岁中小学生健康相关生存质量尚佳.社会支持能够缓冲抑郁、焦虑和压力等负性情绪对中小学生生存质量的影响.
沈阳某校中学生健康素养和视屏时间与非自杀性自伤行为关联
王兰, 李丹琳, 杨蓉, 胡婕, 万宇辉, 张诗晨
2020, 41(2): 205-208,212. doi: 10.16835/j.cnki.1000-9817.2020.02.012
摘要(363) PDF(14)
摘要:
探讨中学生健康素养和视屏时间与非自杀性自伤行为的关联,为制定青少年自我伤害行为的防控策略提供参考.方法 于2016年12月,采用方便整群抽样方法,选取沈阳市某中学初一至高三全体在校775名学生进行问卷调查,调查内容包括一般人口统计学指标、健康素养水平、学习日和周末视屏时间及非自杀性自伤行为(non-suicidal self-injury,NSSI).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学习日/周末视屏时间和健康素养与NSSI的关联.结果 中学生非自杀性自伤行为的总检出率为41.3%(320/775).男生、初中生、健康素养水平较低和周末视屏时间过长的学生NSSI检出率分别为45.1%,51.6%,54.3%,43.2%,均高于对应组学生,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x2值分别为5.39,16.33,22.26,7.67,P值均<0.05).周末视屏时间过长的中学生发生NSSI的风险增加,OR值(95%CI)为1.74(1.09~2.78) (P=0.02);中、低水平健康素养[OR值(95%CI)分别为2.94(1.90~4.56)、1.71(1.17~2.51)]均与NSSI呈正相关(P值均<0.01),且中、低水平健康素养和周末视屏时间过长对NSSI存在相乘交互作用[OR值(95%CI)分别为1.82(1.29~2.59)、3.11 (2.05~4.71)](P值均<0.01);低水平健康素养和学习日视屏时间过长对NSSI存在相乘交互作用[OR值(95%CI)=1.97(1.26~3.09)].在视屏时间相同的情况下,健康素养水平越低,NSSI的检出率越高(P<0.05).结论 中学生健康素养和视屏时间与NSSI有相关性,在青少年自我伤害行为的防控当中,应综合考虑健康素养和视屏时间对自伤行为的影响.
不同手机功能对高职学生压力和手机成瘾的影响
何杰, 刘雪巍, 郭立栋, 李坦, 付明星, 刘殿红
2020, 41(2): 213-216,220. doi: 10.16835/j.cnki.1000-9817.2020.02.014
摘要(384) PDF(13)
摘要:
探讨不同手机功能的使用对高职学生感知到的压力和手机成瘾倾向的影响,为指导高职生科学使用手机提供参考.方法 使用方便抽样法在武汉、聊城2所高职院校抽取911名学生,使用智能手机使用问卷(SU)、大学生手机成瘾倾向量表(MPATS)、简易应对方式问卷(SCSQ)和抑郁-焦虑-压力量表简版中的压力分量表(DASS-S)进行施测.结果 高职学生最常使用的手机功能是社交网站[(4.77±1.06)分],女生在手机社交功能上的得分高于男生(t=2.05,P=0.04),男生在MPATS和DASS-S、消极应对方式分量表上的得分高于女生(P值均<0.01).手机的社交功能与积极应对方式呈正相关(r=0.17,P<0.01),手机的游戏功能与消极应对方式、压力和手机成瘾呈正相关(P值均<0.01).消极应对方式能够正向预测压力和手机成瘾(β值分别为0.53,0.50,P值均<0.01),消极应对方式和压力在非社交功能与手机成瘾中的链式中介效应有统计学意义(95%CI=0.06~0.24,P<0.01).结论 经常使用手机非社交功能的高职生感知到的压力更大.手机的游戏功能对高职学生身心健康有不利影响,消极应对方式是压力和手机成瘾的一个强有力的预测变量.
大学生社会支持在手机成瘾与抑郁间的作用
崔光辉, 田原
2020, 41(2): 221-223,227. doi: 10.16835/j.cnki.1000-9817.2020.02.016
摘要:
探究大学生手机成瘾、社会支持与抑郁的关系,为高校采取积极的干预措施促进大学生身心健康发展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于2019年5月采用大学生手机成瘾倾向量表(Mobile Phone Addiction Tendency Scale,MPATS)、领悟社会支持量表(Perceived Social Support Scale,PSSS)、流调中心抑郁量表(Center for Epidemiological Studies Depression Scale,CES-D),随机抽取山东省5所高校共l 703名学生进行问卷调查.结果 大学生手机成瘾、社会支持与抑郁得分分别为(32.84±9.30) (67.20±11.09) (11.61±8.65)分.低社会支持组大学生手机成瘾及抑郁得分[(34.93±9.11)(14.56±9.21)分]均高于高社会支持组[(30.54±8.96) (8.34±6.59)分](t值分别为10.01,15.89,P值均<0.01).线性回归分析结果显示,高社会支持组中手机成瘾对抑郁变异的解释度低于低社会支持组(R2值分别为0.16,0.19,P值均<0.01).社会支持在大学生手机成瘾与抑郁中存在部分中介效应,中介效应值为-0.10,占总效应的21.0%.结论 大学生社会支持在手机成瘾对其抑郁的影响中存在部分中介效应,提升大学生的社会支持水平有利于降低手机成瘾对抑郁症状的消极影响.
大学生攻击行为和自尊与自杀风险的关联
于邦林, 李娟, 刘伟, 高鑫, 曹秀菁
2020, 41(2): 228-231. doi: 10.16835/j.cnki.1000-9817.2020.02.018
摘要(463) PDF(11)
摘要:
探讨大学生攻击行为和自尊水平与自杀风险的关联,为制定促进大学生身心健康水平措施提供参考.方法 2017年10-12月采用多阶段整群抽样的方法,在宿州、合肥和马鞍山三市抽取4 154名大学生,采用《自杀行为问卷一修订版》(Suicidal Behaviors Questionnaire-Revised,SBQ-R)《Buss和Perry攻击问卷一中文版》(Buss&Perry Aggression Questionnaire-Chinese Version,AQ-CV)和《Rosenberg自尊量表》(Rosenberg Self-esteem Questionnaire)获取调查对象的基本特征、自杀风险、攻击水平和自尊水平,根据量表总得分百分位数将攻击和自尊分为高水平(>P75)、中等水平(P笛25~P75)和低水平(0.05).结论 大学生攻击行为和自尊与自杀风险存在关联.应降低大学生攻击水平,提高自尊水平.
农村儿童同伴依恋和孤独感对自尊的影响
刘方松, 崔子扬, 王新红, 陈娜
2020, 41(2): 232-234,238. doi: 10.16835/j.cnki.1000-9817.2020.02.019
摘要:
探讨同伴依恋和孤独感对农村儿童自尊的影响,为促进农村儿童自尊的发展提供资料.方法 采用纵向研究设计,对河南省7所和四川省3所农村小学共1 009名四至六年级学生进行问卷调查.基线调查采用自尊量表、同伴依恋量表和孤独量表,9个月随访完成自尊量表.结果 在控制性别、年龄、父母是否在外地打工和基线自尊水平后,基线同伴依恋(β=0.14)和基线孤独感(β=-0.13)预测9个月随访的自尊水平,基线孤独感和基线同伴依恋对9个月随访自尊水平交互作用有统计学意义(β=-0.08)(P值均<0.01);基线孤独感低时,基线同伴依恋对9个月随访自尊水平有更大的正向预测作用.结论 低孤独感提高了同伴依恋对自尊的积极作用.父母和教育工作者在提升农村儿童自尊水平的工作中不仅要改善儿童的同伴依恋,而且要降低其孤独感.
大学生遭受网络欺凌与抑郁的相关性
曹晓琪, 田苗, 宋雅琼, 李甄娅, 王庆文, 王莉
2020, 41(2): 235-238. doi: 10.16835/j.cnki.1000-9817.2020.02.020
摘要(371) PDF(10)
摘要:
探讨大学生遭受网络欺凌与抑郁之间的关联,为预防网络欺凌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采用分层整群随机抽样,选取山西省6所大学共3 914名大学生为研究对象,使用大学生遭受网络欺凌行为量表、抑郁自评量表进行调查.结果 大学生遭受网络欺凌总体报告率为17.4%.男生遭受网络言语欺凌、网络伪造欺诈得分高于女生,父母离异的大学生遭受网络欺凌各维度得分高于父母未离异的,母亲不同文化程度、不同上网时间大学生遭受网络欺凌各维度得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大学生抑郁报告率为15.6%,女生抑郁得分高于男生;父母离异的大学生抑郁得分高于父母未离异的;父亲不同文化程度、不同上网时间大学生抑郁得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F值分别为2.05,6.64,3.91,19.52,P值均<0.05).Pearson相关分析显示,大学生遭受网络言语欺凌、网络伪造欺诈、隐匿身份欺凌均与抑郁得分呈正相关(rs值分别为0.40,0.36,0.46,P值均<0.01).多重线性回归分析显示,网络伪造欺诈、言语欺凌、隐匿身份网络欺凌形式均是大学生抑郁程度增加的危险因素(β值分别为0.89,0.38,0.38,P值均<0.01).结论 大学生遭受网络欺凌是抑郁情况严重性增加的危险因素之一.加强互联网使用管理,促进大学生人际交往、社会、学校和家庭积极配合,对减少网络欺凌的发生有重要意义.
河南女大学生生活方式负性情绪与肥胖程度的关系
刘朝辉, 焦洁, 庞亚俊, 孟慧丽
2020, 41(2): 239-242. doi: 10.16835/j.cnki.1000-9817.2020.02.021
摘要:
探讨女大学生生活方式、负性情绪与肥胖程度的关系,为改善女大学生生活方式和促进身心健康提供参考.方法 使用身高体重测试仪、人体成分分析仪、《抑郁-焦虑-压力量表》《大学生健康生活方式量表》对随机抽取的2 044名河南女大学生进行调查.使用SPSS 17.0和AMOS 20.0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女大学生隐性肥胖、超重及显性肥胖检出率分别为28.6%,6.5%和4.2%.女大学生生活方式中的运动锻炼行为、饮食营养行为和压力管理行为与肥胖程度均呈负相关,负性情绪与肥胖程度呈正相关(r值分别为-0.23,-0.22,-0.21,0.26,P值均<0.01).负性情绪在女大学生生活方式中的运动锻炼行为、饮食营养行为及压力管理行为与肥胖程度之间的中介效应分别占总效应的22.1%,25.9%和42.5%.结论 负性情绪在女大学生生活方式中的运动锻炼行为、饮食营养行为及压力管理行为与肥胖程度之间起部分中介作用.
中学生黑暗人格同伴关系和网络欺凌的关系
王博晨, 金灿灿, 赵宝宝, 计艾彤
2020, 41(2): 243-246. doi: 10.16835/j.cnki.1000-9817.2020.02.022
摘要:
探讨中学生黑暗人格、同伴关系和网络欺凌之间的关系,为中学生的网络欺凌行为干预提供建议.方法 通过整群抽样的方法,采用青少年同伴关系量表、黑暗人格特质问卷和网络欺凌问卷对北京和云南昆明共计1 934名中学生进行问卷测查.结果 中学男生的黑暗人格得分和网络欺凌得分均高于女生(F值分别为13.45,50.20,P值均<0.01).中学生的黑暗人格马基雅维利主义、精神病态、自恋与网络欺凌呈正相关(r值分别为0.38,0.40,0.21,P值均<0.01),同伴关系欢迎性、排斥性、孤独性与网络欺凌呈负相关(r值分别为-0.10,-0.22,-0.16,P值均<0.01).同伴关系在黑暗人格与网络欺凌的关系中起调节作用(β=-0.07,t=-3.24,ΔR2=0.01,P<0.01).结论 良好的同伴关系能够缓冲高黑暗人格特质与中学生网络欺凌行为的关系,应注重引导中学生正确的同伴交往.
手机依赖大学生抑制控制特点及与渴求感的关系
祖静, 封孟君, 郝爽, 但菲
2020, 41(2): 247-249. doi: 10.16835/j.cnki.1000-9817.2020.02.023
摘要(261) PDF(16)
摘要:
研究手机依赖大学生的抑制控制特点以及抑制控制资源消耗后渴求感的变化,为开展相应干预提供参考.方法 在沈阳师范大学采用海报招募的方式选取调查对象,使用《手机成瘾倾向量表》筛选手机依赖和非依赖大学生各40名,各分为两组,进行有无手机震动干扰的数字Stroop任务,并在任务前后测量手机渴求感.结果 无论有无手机震动干扰,手机依赖组的Stroop冲突效应量高于非依赖组(F=19.34,P<0.01).在手机震动铃声干扰下完成抑制控制任务后,手机依赖大学生对手机渴求感提升(t=-6.02,P<0.01).手机依赖大学生所在的实验组1、实验组2渴求感后测成绩与Stroop冲突效应量呈正相关(r值分别为0.51,0.51,P值均<0.05).结论 手机依赖大学生一般抑制控制和手机相关抑制控制均较差,抑制控制任务完成会导致手机渴求感显著上升.
南通市中学生校园欺凌现况及社会生态学影响分析
孙锋, 羌霞
2020, 41(2): 250-253. doi: 10.16835/j.cnki.1000-9817.2020.02.024
摘要:
探索中学校园欺凌现况及社会生态学影响因素,为中学校园欺凌的防控与治理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采用分层整群抽样方法在南通市主城区抽取1 169名中学生为调查对象,采用中学生校园欺凌问卷及自编相关问题进行调查.结果 初中生被欺凌和欺凌得分高于高中生(t值分别为3.61,2.53,P值均<0.05),普通中学学生得分高于重点中学学生(f值分别为12.52,8.34,P值均<0.01),同伴关系较差学生得分高于较好学生(F值分别为8.98,25.89,P值均<0.01),校园纪律较差学生得分高于关系较好学生(F值分别为8.50,10.00,P值均<0.01),校园欺凌防治政策欠缺学生得分高于政策完善学校学生(F值分别为8.30,2.67,P值均<0.05),父母教育方式为干涉型和忽视型学生得分高于商讨型学生(F=3.66,P<0.05).多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高中学段、重点中学、同伴关系较好、商讨型教育方式、校园学风纪律较好、校园欺凌防治政策完善是中学生校园欺凌的保护因素(OR=1.68~4.28,P值均<0.05),性别、独生子女与否是中学生校园欺凌的危险因素(OR值分别为1.54,1.68,P值均<0.05);结构方程模型分析显示,中学校园欺凌的路径是以中学生个体因素为中心,通过与人际、组织、政策等层面因素相互作用产生影响.结论 学校、家庭和社会应从中学生个体、人际、组织、政策等社会生态学层面对校园欺凌进行预防和干预,构建安全健康校园.
大学生童年期负性生活事件人格特征与自杀意念关系
庄文婷, 李彦鑫, 姜涛, 汤晶
2020, 41(2): 254-257. doi: 10.16835/j.cnki.1000-9817.2020.02.025
摘要:
了解大学生童年期负性生活事件与人格特征自杀意念的关系,为预防大学生心理危机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整群随机抽取吉林和浙江6所高校的1 244名学生,采用Beck自杀意念量表中文版、童年期负性事件问卷和艾森克人格问卷简式量表中国版进行问卷调查.结果 大学生自杀意念发生率为16.64%,自杀意念得分女生(8.47±2.20)高于男生(5.92±1.25),农村学生(7.90±0.92)高于城市学生(5.68±1.16).有84.57%的大学生至少经历过1种童年期负性生活事件.大学生自杀意念与童年期负性生活事件、精神质、神经质呈正相关,与内外向呈负相关(r值分别为0.14,0.42,0.65,-0.58,P值均<0.01).精神质、神经质在童年期负性生活事件影响和大学自杀意念之间具有完全中介效应,路径系数分别为0.43,0.54,效应量分别为13.19%,39.33%.结论 大学生自杀意念与童年期负性生活事件及人格特征密切相关,人格特征在童年期负性生活事件与大学自杀意念的关系中起中介作用.
齐齐哈尔市大学生留守经历睡眠质量对抑郁的影响
赵浴光, 杨宏艳, 葛杰, 贾月辉, 韩云峰
2020, 41(2): 258-260,264. doi: 10.16835/j.cnki.1000-9817.2020.02.026
摘要:
探讨大学生留守经历及睡眠质量与抑郁的关系,为帮助大学生提高心理健康状况提供参考.方法 采用分层整群抽样的方法,于2018年11-12月对齐齐哈尔市2所大学的908名在校大学生抑郁及相关因素进行调查,分析留守经历和睡眠质量对抑郁的影响.结果 齐齐哈尔市大学生抑郁检出率为30.62%,不同性别大学生抑郁检出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男26.3%,女32.3%,x2=3.15,P>0.05),乡村户籍地的大学生抑郁检出率(34.9%)高于城市户籍(25.9%),非独生子女检出率(35.03%)高于独生子女(25.86%),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x2值分别为8.61,8.98,P值均<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结果显示,留守方式、留守时年龄、留守时居住类型、留守期间与父母的联系频率及睡眠质量是有留守经历大学生抑郁的影响因素(OR=0.28~6.00,P值均<0.05).结论 大学生的抑郁与留守经历、睡眠质量有关.高校应关心留守经历大学生及其睡眠质量,以减少抑郁症状的发生.
焦点解决取向团体辅导对大学生自我接纳的干预效果
闫明, 吴亚子
2020, 41(2): 298-301. doi: 10.16835/j.cnki.1000-9817.2020.02.037
摘要:
探索焦点解决取向团体辅导对大学生自我接纳的干预效果,为促进大学生心理健康水平提供参考.方法 采用随机对照实验设计,根据筛选标准在南京某高校选择40名被试,随机分成实验组(20名)和对照组(20名).实验组接受连续6周,每周1次,每次2h的焦点解决取向团体干预,对照组不进行干预.使用自我接纳问卷(SAQ)和自我满意度评量对实验组和对照组进行前测和后测,实验组进行了追踪测量.收集实验组成员每次团体干预后的日志作为质性研究资料,采用扎根理论的方法提取主题.结果 干预前,实验组和对照组自我接纳总分、自我接纳因子、自我评价因子、自我满意度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Z值分别为-1.29,-1.75,-0.45,-1.25,P值均>0.05).干预后,实验组在自我接纳总分、自我接纳因子、自我满意度得分差值均高于对照组(Z值分别为2.32,2.57,3.10,P值均<0.05).追踪测量结果表明,实验组前测、后测和追踪测量3个阶段在自我接纳总分、自我接纳因子、自我评价因子、自我满意度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x2值分别为10.75,6.42,14.06,18.63,P值均<0.05).质性研究印证了量化研究的结论,表明实验组成员在自我接纳、自我满意、自信等方面均有所提升.结论 焦点解决取向团体辅导能显著增强大学生的积极自我建构,提升自我接纳水平,提高自我满意度.
凉山州艾滋病致孤初中生负性生活事件应对倾向与焦虑的关系
赖诗敏, 宋莎莎, 周峻民, 苏畅, 杨淑娟, 李诗颖, 汤万杰, 张建新, 李雨辰, 刘巧兰
2020, 41(2): 302-304. doi: 10.16835/j.cnki.1000-9817.2020.02.038
摘要:
了解凉山州彝族地区初中孤儿焦虑及其与负性生活事件、应对倾向的关系,为预防及改善孤儿焦虑情绪提供依据.方法 选择凉山州彝族地区含有初中的3所学校,在同一班级中孤儿与非孤儿按照大致1∶2方式获得调查对象,共调查初中生1 202名,其中孤儿453名,非孤儿749名.采用结构性调查问卷进行自填式问卷调查,内容包括青少年自评生活事件量表(Adolescent Self-Rating Life Events Check-list,ASLEC)、简易应对倾向问卷(Ways of Coping Questionnaire,WCQ)、广泛性焦虑量表(Generalized Anxiety Disorder-7,GAD-7)及人口学特征等,构建结构方程模型分析变量间的关系.结果 孤儿焦虑情绪检出率为21.0%,高于非孤儿的15.0%(x2=7.17,P<0.01).结构方程模型显示,负性生活事件是初中生焦虑情绪的直接危险因素,标准化效应为0.53(P<0.01,95%CI=0.48~ 0.57),通过应对倾向影响焦虑的部分中介效应为0.03(P<0.01,95%CI=0.02~0.04),中介效应占总效应的4.5%.群组分析结果显示,上述关系在孤儿和非孤儿群体中基本是一致的,孤儿为负性生活事件与焦虑关系的调节因素.结论 凉山地区艾滋病致孤初中生焦虑问题严峻,干预策略应考虑提升学生应对负性生活事件的能力,训练学生采取积极的应对方式.
疾病控制
马鞍山市中小学生食源性疾病流行特征
冯亚琴, 翟光富, 赵存喜
2020, 41(2): 261-264. doi: 10.16835/j.cnki.1000-9817.2020.02.027
摘要:
分析马鞍山市中小学生食源性疾病主动监测数据,为制定有效防控措施提供实证依据.方法 采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分析马鞍山市哨点医院收集的976例中小学生食源性疾病病例信息,运用x2检验比较不同特征中小学生食源性疾病病例分布,并对就诊及时率的影响因素进行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 中小学生食源性疾病病例分布在性别、城乡、医院等级、行政区域、进食场所和食品包装/加工方式上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x2值分别为5.24,6.86,41.45,48.09,27.87,23.62,P值均<0.05),其中男性624例(66.78%),女性352例(33.22%);7-10月为就诊高峰期(45.77%),花山区(31.45%)病例人数最多.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女性(OR=1.36,95%CI=1.04~1.79)、夏季(OR=1.68,95%CI=1.19~2.35)、秋季(OR=1.49,95%CI=1.04~2.12)及和县地区(0R=2.71,95%CI=1.77~4.15)与病例就诊及时性呈正性相关.结论 马鞍山市中小学食源性疾病病例以男性为主,夏秋季为主要发病时间,花山区为重点防控县区.建议各部门采取积极有效措施,加强中小学生食源性疾病防控.
某燃煤型氟病区儿童血清骨吸收生物标志浓度变化
金庭旭, 张双权, 韦艳, 张华
2020, 41(2): 265-267. doi: 10.16835/j.cnki.1000-9817.2020.02.028
摘要:
探讨某燃煤型氟中毒病区8~14岁儿童血清骨吸收标志物Ⅰ型胶原交联氨基末端肽(NTX)和抗酒石酸酸性磷酸酶5b(TRACP-5b)的浓度及其与年龄的关系,为氟骨症的发病机制研究提供数据资料.方法 整群随机抽取贵州省六盘水市燃煤型氟病区陡菁乡的2所小学8~14岁在校儿童为暴露组(123人),随机抽取非病区花嘎乡某小学学生为对照组(64人),调查氟斑牙情况并检测血清NTX和TRACP-5b的浓度.结果 氟病组儿童氟斑牙检出率为94.3%,对照组儿童未检出氟斑牙.氟病组血清NTX、TRACP-5b浓度[13.39(69.99,32.63),280.32(152.06,651.63) nmol/L]低于对照组.氟病组儿童血清NTX在青春早期、青春中期浓度为13.04(10.76,15.64)、14.82(12.15,18.26) nmol/L,低于对照组的15.73(14.36,18.61)、16.45(15.45,22.02) nmol/L(Z值分别为-4.12,-5.40,P值均<0.05);氟病儿童血清TRACP-5b在青春前期、青春早期和青春中期浓度为276.74(237.63,312.75)、270.14(242.82,321.97)、305.95(259.78,339.87) nmol/L,低于对照区的370.88(304.47,452.84)、353.30(262.05,393.19)、420.22 (376.96,544.60) nmol/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Z值分别为-3.03,-2.66,-3.10,P值均<0.05).病区儿童血清NTX、TRACP-5b浓度与氟斑牙程度负相关(r值分别为-0.51,-0.37,P值均<0.01).结论 氟中毒能降低不同年龄段病区儿童血清骨吸收标志物NTX和TRACP-5b的浓度,其中TRACP-5b对氟暴露可能较NTX敏感,但具体机制仍有待进一步研究.
双酚A暴露与儿童青少年肥胖关系的Meta分析
雷凡, 谌丁艳, 周丽
2020, 41(2): 268-272. doi: 10.16835/j.cnki.1000-9817.2020.02.029
摘要(400) PDF(11)
摘要:
采用Meta分析系统评价双酚A(Bisphenol A,BPA)暴露与儿童青少年肥胖的关系,为预防和控制儿童青少年肥胖的发生提供思路.方法 全面检索Medline、Web of Science、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中国知网数据库、维普数据库和万方数据库等中文和外文数据库,查找国内外关于BPA暴露与儿童青少年肥胖关系的中英文文献.使用Stata12.0进行Meta分析,选择标准化均数差(standardized mean difference,SMD)及其置信区间和随机效应模型合并效应值.Q检验和I2统计量用于评价研究的异质性,漏斗图、Egger和Begg检验评价发表偏倚.结果 共纳入13项研究,3 932名研究对象,其中病例组1 046例,对照组2 886人.尿液中BPA水平与肥胖呈正相关(SMD=0.26,95%CI=0.01 ~ 0.51),而血清中BPA水平与肥胖不存在相关性(SMD=0.07,95% CI=-0.44~ 0.58).各研究之间存在高度异质性(I2=87.3%,P0.05).结论 BPA暴露与儿童和青少年肥胖有关,BPA可能会促进儿童和青少年肥胖的发生.
蚌埠市2010-2018年学生肺结核流行特征分析
李玉环, 房云, 谢琨
2020, 41(2): 273-275,279. doi: 10.16835/j.cnki.1000-9817.2020.02.030
摘要(328) PDF(12)
摘要:
了解蚌埠市2010-2018年学生肺结核报告发病情况与流行趋势,为完善学校结核病防控工作以及相关策略提供依据.方法 对“结核病管理信息系统”登记的2010-2018年蚌埠市学生肺结核患者数据信息进行分析,描述蚌埠市学生肺结核疫情趋势、流行病学特征以及医疗机构报卡情况.结果 2010--2018年蚌埠市共登记学生肺结核患者681例,年均发病率为12.98/10万.报告患者以15~19岁患者为主(424例),第1季度报告病例最多(199例).共报告发生4起聚集性疫情.学生患者发现方式以因症就诊为主要来源.患者平均就诊延迟率为48.60%,平均确诊延迟率为23.79%,就诊延迟率呈下降趋势(x2趋势=31.64,P<0.01),确诊延迟率呈上升趋势(x2趋势=15.76,P<0.01).681张报告卡中有248张不完整卡片,不完整率为36.42%,传染病报告卡填写的完整性呈逐年上升趋势(x2趋势=383.81,P<0.01).结论 蚌埠市学生结核病疫情形势依然严峻.卫生、教育部门要加强协作,针对重点人群和高发时段开展重点防控,加强学校健康教育,落实体检和日常疫情监测工作.
上海市奉贤区2012-2018年学校和托幼机构水痘疫情流行病学分析
李瑞平, 高彩红, 吴芳, 沈群英, 曹美芳, 俞辉红
2020, 41(2): 276-279. doi: 10.16835/j.cnki.1000-9817.2020.02.031
摘要:
分析上海市奉贤区2012-2018年学校和托幼机构水痘疫情流行病学特征,为制定水痘防控措施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对上海市奉贤区2012-2018年水痘疫情资料进行描述性流行病学分析,百分率的比较采用x2检验.结果 上海市奉贤区2012-2018年共报告6 727例水痘病例,年平均发病率为85.34/10万;报告水痘暴发疫情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66起,水痘病例741例,其中426例(57.49%)为水痘突破病例,平均间隔时间为(6.78±2.79)年,接种后间隔3~9年发病人数较为集中,其中接种疫苗后5年为高峰.发病时间高峰在每年的10-12月.发病年龄以5~11岁和15~ 17岁为主,男性病例多于女性病例,托幼儿童和小学生是水痘的高发人群.报告及时性和疫情持续时间呈正相关(r=0.52,P<0.05).结论 上海市奉贤区秋冬季小学水痘疫情高发,且病例中突破病例较多,应急接种可有效控制疫情蔓延.建议加大2剂次水痘疫苗免疫程序宣传力度,提高儿童家长水痘疫苗接种意识.
血压身高比筛查青春期儿童青少年血压偏高效果评价
杨迪, 李晓东, 祝丽玲
2020, 41(2): 280-282,289. doi: 10.16835/j.cnki.1000-9817.2020.02.032
摘要:
分析血压身高比性别分类法、年龄分类法和年龄性别分类法筛查青春期血压偏高的效果,为预防儿童青少年高血压提供依据.方法 对参与黑龙江省佳木斯市中小学常规体检的10~17岁汉族学生26 068名进行生长发育指标测量,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确定3种方法筛查血压偏高的最佳临界值,计算曲线下面积(AUC)、灵敏度、特异度、阳性似然比(+LR)、阴性似然比(-LR)、阳性预测值(PPV)、阴性预测值(NPV)、Kappa值用于评价.结果 儿童青少年血压偏高检出率为22.7%.筛查青春期血压偏高时,性别分类法的AUC、灵敏度、特异度、+LR、-LR、PPV、NPV、Kappa值分别为0.87,95.0%,79.1%,4.56,0.06,57.2%,98.2%,0.60;年龄分类法分别为0.89,93.3%,84.5%,6.04,0.08,64.0%,97.7%,0.67;年龄性别分类法分别为0.90,94.3%,85.5%,6.52,0.07,65.7%,98.1%,0.69.3种方法灵敏度、特异度及阴性预测值较高,但阳性预测值较低.年龄性别分类法的AUC和Kappa值最高,性别分类法最低.结论 年龄性别分类法筛查效果最好,但相对复杂;年龄分类法筛查效果良好且更加简便.推荐采用2种方法筛查青春期血压偏高.
西安市儿童2010-2018年口腔窝沟封闭项目实施效果评价
王蕾, 李骏, 王燕波
2020, 41(2): 292-294. doi: 10.16835/j.cnki.1000-9817.2020.02.035
摘要:
了解2010-2018年西安市儿童口腔疾病综合干预项目实施质量,为保证龋齿预防效果提供参考.方法 采用整群随机抽样法,2010-2018年从西安市各地区抽取5 871名窝沟封闭时间超过3个月的7~9岁儿童,进行窝沟封闭质量检查.结果 西安市窝沟封闭完好率逐年提高(x2=1 326.39,P<0.01),2018年达92.57%;农村地区窝沟封闭完好率和保留率(64.25%,76.83%)差于主城区(84.17%,90.80%)和城郊结合区(84.21%,91.88%)(x2值分别为310.58,296.52,P值均<0.01);医疗机构窝沟封闭完好率和保留率排序为三级医院(87.28%,91.07%)、民营医院(84.60%,91.43%)、一级医院(84.42%,92.02%)、二级医院(72.79%,84.4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1).结论 西安市儿童窝沟封闭质量达到国家要求,但是仍存在城乡差距明显、各类医疗机构质量参差不齐的现象.今后应加大培训和监管力度.
一起学校疑似金黄色葡萄球菌肠毒素所致食源性疾病调查
肖贵勇, 王佳佳, 马晓曼, 王焱焱, 赵敬敬, 周萌, 李洁, 赵静
2020, 41(2): 305-306. doi: 10.16835/j.cnki.1000-9817.2020.02.039
摘要:
学校是人群高度集中的场所,学校发生食源性疾病暴发事件常伴有潜伏期短、发病人数多、年级范围广等特点[1].金黄色葡萄球菌(staphylococcus aureus)是导致食源性疾病暴发的重要致病菌之一[2],是导致我国学校食源性疾病事件的第二大微生物因素[1].2019年6月6日13:40,北京市某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接到电话通知,该区有多名学生出现恶心、呕吐、腹泻症状到医院就诊,怀疑与某食品厂生产的三明治有关.接到报告后,立即组织人员前往现场调查处理.处理结果如下.
焦作市2015-2018年学龄儿童第一恒磨牙患龋及窝沟封闭情况
刘利, 孟志敏, 都海星
2020, 41(2): 307-309. doi: 10.16835/j.cnki.1000-9817.2020.02.040
摘要(204) PDF(10)
摘要:
龋齿是危害儿童健康的常见病,第一恒磨牙是儿童恒牙列中发生龋病和因龋丧失最多的一颗牙,萌出最早,伴随人的时间最长,却易被家长误认为是乳牙而误失治疗时机[1].第一恒磨牙的龋坏不仅影响咀嚼、食物消化,甚至影响儿童生长发育,因此,保护第一恒磨牙十分重要.2015年全国第4次口腔健康调查显示,12岁儿童恒牙患龋率为34.5%,比10年前上升了7.8%[2].《中国防治慢性病中长期规划(2017-2025年)》明确提出,要加大龋病干预力度,实施儿童局部用氟、窝沟封闭等口腔保健措施,将12岁儿童患龋率控制在30%以内[3].为了解焦作市7~9岁学龄儿童第一恒磨牙患龋现状,本文对焦作市2015-2018年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校园保健
学校卫生保健教师专业能力标准的构建
侯晓静, 冯震, 冯骏, 李卫宁, 李广, 时多
2020, 41(2): 283-289. doi: 10.16835/j.cnki.1000-9817.2020.02.033
摘要(374) PDF(20)
摘要:
构建适合学校卫生保健教师岗位任务需要的专业能力标准及其评价模型,为中小学校卫生保健教师队伍的专业化建设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岗位任务分析、质性访谈、专家咨询法筛选75项能力标准条目,对上海市16个行政区教育局卫生专干、教研员、中小学校校长、卫生保健教师及我国首届卫生教育专业本科毕业生共计282人进行问卷调研;采用项目分析确定各能力条目的适当性,探索性因子分析构建学校卫生保健教师专业能力标准的指标维度和结构特征.结果 所构建的学校卫生保健教师能力标准体系由四大领域(基本素养、学校健康教育、学校基本卫生保健服务、学校卫生管理)、9个能力维度、70项具体的能力指标组成.9个维度包括“师德修养”“专业通识素养”“协助应对紧急/意外健康事件和管理常见病/慢性病”“辅助预防接种和学生健康评估”“监测/沟通学生健康状况”“具备健康教育知识和教学技能”“有效实施健康教育活动并持续改进效果”“管理校园传染病和环境/饮水/食品安全”“监测学校卫生状况并持续优化学校卫生管理策略”.能力标准总体系Cronbach α系数为0.98,各维度Cronbachα系数为0.86~0.96;总体系折半信度系数0.93,各维度折半信度0.83~0.95.结论 构建的学校卫生保健教师专业能力标准具有良好的内容效度和可靠性,可为“医教结合”特色的学校卫生保健教师的培养、使用和评价提供理论依据.
卫生监督
哈尔滨市2014-2018年农村学校饮用水卫生状况
于天一, 洪千淇, 刘宝圣, 付饶, 刘洋
2020, 41(2): 290-291,294. doi: 10.16835/j.cnki.1000-9817.2020.02.034
摘要:
了解哈尔滨市近5年农村学校饮用水水质状况,为改善农村学校饮用水水质提供参考.方法 按照哈尔滨市饮用水卫生监测工作方案要求,对农村学校饮用水进行枯水期、丰水期监测,根据《生活饮用水标准检验方法》(GB/T 5750-2006)进行水质检验,根据《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GB 5749-2006)进行水质评价.结果 2014-2018年共检测320份水样,5年水质总合格率为75.63%,各年份水质合格率呈上升趋势(x2=10.81,P<0.05);经过处理的农村学校饮用水合格率(79.41%)高于未处理的农村学校饮用水合格率(68.97%)(x2=4.38,P<0.05).结论 哈尔滨市农村学校饮用水卫生状况不容乐观.可通过增加农村学校饮用水监督监测,加强处理、消毒设施的建设和管理,保障师生饮水安全.
广州市小学厕所环境金黄色葡萄球菌污染现状
张文萃, 梁健平, 林嘉玲, 王莹莹, 何穗平, 李荧, 刘宁, 姚振江
2020, 41(2): 295-297. doi: 10.16835/j.cnki.1000-9817.2020.02.036
摘要:
了解广州市小学厕所环境金黄色葡萄球菌(简称金葡菌)污染率、耐药情况及其毒素基因检出情况,为学校卫生监督工作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2016年5-7月,采用多阶段分层整群抽样方法抽取广州市8所小学,对厕所物体表面进行采样,通过传统实验室方法分离鉴定出金葡菌,耐药性的检测应用纸片扩散法,毒素基因的检测使用PCR技术.结果 小学厕所环境中金葡菌和甲氧西林耐药金葡菌(methicillin-resistant Staphylococcus aureus,MRSA)的污染率分别为6.25%和3.13%;不同采样部位的金葡菌污染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15.15,P<0.01),其中地面的污染率最高(15.00%).金葡菌对青霉素的耐药率为100.00%,对替考拉宁、红霉素、利福平、克林霉素、四环素和利奈唑胺的耐药率均不少于75.00%,多重耐药率为85.00%.金葡菌的毒素基因sea、tst、etb、eta、seb、pvl的检出率分别是50.00%,30.00%,15.00%,10.00%,10.00%,5.00%.结论 广州市小学厕所环境金葡菌的污染率较低,但MRSA污染率较高,且金葡菌的多重耐药率及毒素基因检出率较高.
综述
DNA甲基化在童年期应激与青少年不良心理行为中的作用
陈俐如, 谢国蝶, 苏普玉
2020, 41(2): 309-312. doi: 10.16835/j.cnki.1000-9817.2020.02.041
摘要:
童年期是生长发育的重要阶段,也是社会认知和心理认知形成的关键时期.研究证实,童年期应激对一系列健康结果有明显的不良影响,包括心理健康、身体健康、健康行为和死亡风险[1].约有一半的青少年至少经历过1种类型的童年期应激事件[2].童年经历虐待、忽视或其他不良经历与成年后患抑郁症呈正相关[3];儿童期不良经历越多,外周血中部分基因启动子区DNA甲基化水平越高[4].大量研究阐述了5-羟色胺转运蛋白(5-serotonin transporter gene,5-HTT)、糖皮质激素受体(glucocorticoid receptor gene,NR3C1)、FK506结合蛋白5(FK506 binding protein5,FKBP5)等候选基因甲基化的改变、早期不良经历、青少年不良心理行为三者之间的关系,结果显示童年期应激可以导致候选基因甲基化水平的改变,进而增加青少年乃至成人期抑郁、自杀等不良心理行为的发生风险.
儿童青少年睡眠与近视关系的研究进展
王炳南, 王丽娟, 陈如专, 周玉兰
2020, 41(2): 313-316. doi: 10.16835/j.cnki.1000-9817.2020.02.042
摘要(268) PDF(21)
摘要:
近视是儿童青少年常见的眼科疾病,并已逐渐成为影响我国儿童青少年健康的主要公共卫生问题之一[1-3].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儿童青少年近视患病率急速上升[4].2018年全国儿童青少年近视调查显示,我国儿童青少年总体近视患病率达53.6%,其中初中生为71.6%,高中生高达81.0%[5].在过去几十年中,东亚地区尤其是中国经济迅速发展,教育年限的提高改变了原有的生活方式,儿童青少年身体活动减少,久坐时间增加,同时学习压力越来越大,睡眠问题开始恶化[6].有研究认为,睡眠时间不足、睡眠障碍可能是影响儿童青少年近视的重要影响因素[7].本文通过综述睡眠与近视的相关关系,对家长和学校调节学生睡眠模式从而延缓近视发病或进展具有重要意义.
青少年网络成瘾成因结局及干预效果
邵云云, 许晟, 陈佳
2020, 41(2): 316-320. doi: 10.16835/j.cnki.1000-9817.2020.02.043
摘要(247) PDF(14)
摘要:
随着现代科技的飞速发展,信息网络技术给人们工作、生活、学习带来巨大便利的同时,也带来不可忽视的负面效应,如网络成瘾.2018版《中国青少年健康教育核心信息及释义》将网络成瘾(Internet addiction,IA)定义为在无成瘾物质的作用下对互联网使用冲动的失控行为,表现为过度使用互联网后导致明显的学业、职业、社会功能损伤[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