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言板

尊敬的读者、作者、审稿人, 关于本刊的投稿、审稿、编辑和出版的任何问题, 您可以本页添加留言。我们将尽快给您答复。谢谢您的支持!

姓名
邮箱
手机号码
标题
留言内容
验证码

2020年  第41卷  第7期

广告
巧用音乐教育提升大学生心理素质——评《音乐与健康》
王俊鹏
2020, 41(7).
摘要:
音乐作为一种十分富有感染力的艺术表现形式,教育人的方式并不是强制性的灌输,也并非重复的说教,而是通过情感的共鸣来潜移默化地影响受教育者,使其在音乐的氛围中获得心灵的升华,卸下精神压力,消除负面心理情绪.当下的高职大学生因为学习、生活的压力,心理素质暴露出多种问题,引发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古希腊教育学家柏拉图曾提出;“音乐的节奏以强烈的力量来渗透人的心灵深处,如果教育方式适当,就能浸润心灵,使心灵得到美化”.由此可以看出,音乐教育对于提升大学生心理素质确实是有效的.
学校体育管理模式与体育教学方法研究——评《体育管理学》
王利华, 张健鹏
2020, 41(7).
摘要:
当前,我国高校体育管理学在专业教学与发展过程中还存在很多问题和缺陷.新时期我国体育管理学科的快速发展,要求体育教师必须深入研究体育管理学理论知识,探究体育管理学科的专业与课程设置、教学模式与教学方法的改革、人才培养与学术交流、学科的社会服务等问题,有针对性地制定体育管理专业核心课程教学体系、教学模式、教学方法和指导标准,监督和保障体育管理专业的教学质量.随着我国体育事业蓬勃发展,体育商业化和产业化的发展态势要求体育工作者必须掌握一定的体育管理学科知识,才能顺利完成体育教学工作任务.因此,要不断完善体育管理学学科体系,促进体育管理学专业的发展,不断改革体育管理学教学方式方法,以学生为中心突出实践教学方法的应用,运用“课内外—校外”的实训模式,在体育管理学教育过程积极开展与国外学术交流.由肖林鹏撰写的《体育管理学》一书,主要阐述了体育管理学的形成与发展、基本性质、管理体制、体育管理中的运动训练、体育赛事与社会体育、体育产业和体育信息等各方面的管理问题.对学校体育管理模式与体育教学方法研究具有一定参考价值和作用.
述评
生命历程视角解析儿童青少年伤害危险因素及干预措施
王莉
2020, 41(7): 961-964. doi: 10.16835/j.cnki.1000-9817.2020.07.001
摘要(427) PDF(38)
摘要:
近年来儿童青少年伤害死亡人数虽呈现下降趋势,但伤害依然为威胁儿童青少年生命健康的主要原因之一,是全球重要的公共卫生问题.笔者通过探讨生命早期各阶段影响伤害发生的危险因素,遵循儿童青少年身心发育特点,阐明各阶段的重点预防干预措施,做好干预措施在生命历程中的衔接,以有效减少伤害的发生,促进儿童青少年健康.
专家建议
中小学生家庭生活场景预防控制伤害指导性建议
符筠, 郭欣
2020, 41(7): 965-966. doi: 10.16835/j.cnki.1000-9817.2020.07.002
摘要:
为预防控制中小学生家庭伤害的发生,笔者通过分析北京市中小学生伤害流行现状调查数据和部分中小学校学生伤害监测数据,获取了中小学生在家庭中预防控制伤害发生的信息,并通过检索国内外相关文献,分别从起居室、餐厅、儿童房、厨房和卫生间5个生活场景指出中小学生居家可能出现的安全隐患和防控关键环节,引导家长营造良好的家庭生活、学习环境.提出了中小学生居家伤害防控行为技能,编写了中小学生家庭生活场景预防控制伤害指导性建议,供家长和学生居家生活、学习参考使用,也供教师和专业人员在教学、工作中普及推广使用.
儿童青少年伤害防控专栏
中国5省中小学生健康素养与伤害发生的关联
刘志浩, 刘志业, 吕书红
2020, 41(7): 967-970. doi: 10.16835/j.cnki.1000-9817.2020.07.003
摘要(310) PDF(11)
摘要:
探讨中小学生健康素养与自我伤害、他人伤害发生的关联,为预防学生自我伤害和他人伤害行为提供依据.方法 2017年6-11月,采用分层随机整群抽样方法,在浙江、广东、江西、四川、贵州5省抽取2 173名中小学生进行问卷调查,分析中小学生健康素养对自我伤害和他人伤害的影响.结果 中小学生健康素养总得分为(13.13±2.27)分,小学生为(12.79±2.55)分,中学生为(13.49±1.88)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7.29,P<0.05).中小学生自我伤害率为11.1%,小学生为11.3%,中学生为11.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0.06,P>0.05).中小学生他人伤害发生率为17.8%,小学生为22.4%,中学生为13.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31.31,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与健康素养高的中小学生相比,健康素养偏低的中小学生发生自我伤害的OR值(OR值95%CI)=2.38(1.78~3.20),他人伤害行为的OR值(OR值95%CI)=1.45(1.11~1.88).结论 中小学生自我伤害、他人伤害的发生危险与健康素养有关,应采取相应的干预措施提高中小学生健康素养水平.
中国2018年伤害监测系统0~5岁儿童伤害病例特征分析
耳玉亮, 陆治名, 汪媛, 叶鹏鹏, 段蕾蕾
2020, 41(7): 971-975. doi: 10.16835/j.cnki.1000-9817.2020.07.004
摘要(704) PDF(15)
摘要:
了解中国2018年0~5岁人群伤害病例流行特征,为开展儿童伤害预防工作和制定相关政策提供依据.方法 通过提取2018年全国伤害监测系统中0~5岁人群伤害病例数据,描述性分析伤害发生与临床特征.结果 2018年全国伤害监测系统共采集0~5岁儿童病例74 355例,男女童性别比为0.66,98.13%为非故意伤害.伤害发生原因构成前3位为跌倒/坠落(56.76%)、钝器伤(9.80%)、动物伤(7.81%).1天中17:00-20:59(32.09%)和10:00-11:59(13.95%)2个时间段伤害病例占比最多.发生地点以家中(65.70%)、公共居住场所(13.06%)、公路/街道(10.94%)为主.伤害发生时儿童活动构成比排前3位是休闲活动(64.21%)、生命活动(16.93%)和步行(5.66%).全部伤害病例中,13.73%造成中重度损伤;头部、上肢、下肢受伤占比分别为49.44%,28.59%和11.70%.结论 伤害是造成0~5岁儿童到医疗机构就诊的重要原因,应加强其预防控制.建议进一步完善儿童伤害监测相关信息的采集,为开展循证的儿童伤害干预提供更充分的依据.
黔北农村地区留守儿童烧烫伤特点及其家长认知水平
施尚鹏, 周香, 屠琳, 韩建华, 石修权
2020, 41(7): 976-978,982. doi: 10.16835/j.cnki.1000-9817.2020.07.005
摘要:
探讨黔北农村地区留守儿童烧烫伤特征及其影响因素,为从家长和儿童层面制定预防儿童烧烫伤策略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采用多阶段整群随机抽样方法,从黔北地区抽取留守儿童508名,留守儿童家庭196户,采用自制烧烫伤问卷进行调查,运用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留守儿童烧烫伤影响因素、多元线性回归分析留守儿童家长烧烫伤认知得分影响因素.结果 留守儿童烧烫伤报告率为12.20% (62/508),留守女童与烧烫伤发生呈正相关(OR=1.81),父母外出务工年限>5年和烧烫伤相关知识得分越高与儿童烧烫伤发生呈负相关(OR值分别为0.23,0.38)(P值均<0.05).留守儿童主要监护人烧烫伤认知得分≥60分的仅占64.80%,主要监护人年龄、未成年子女数和是否知晓非故意伤害是烧烫伤认知得分的影响因素(P值均<0.05).结论 黔北农村地区留守儿童烧烫伤报告率较高,家长烧烫伤认知水平偏低.应加强烧烫伤知识普及,关爱留守儿童,降低烧烫伤发生率.
中国2015-2018年6~17岁儿童伤害病例流行病学特征分析
纪翠蓉, 段蕾蕾, 陆治名, 叶鹏鹏, 汪媛, 耳玉亮
2020, 41(7): 979-982. doi: 10.16835/j.cnki.1000-9817.2020.07.006
摘要(392) PDF(12)
摘要:
了解中国6~17岁儿童因伤害到门/急诊就诊的分布特征,为制定儿童伤害相关干预措施和策略提供参考和依据.方法 利用2015-2018年全国伤害监测系统(NISS)数据,描述性分析6~17岁儿童伤害病例的总体分布、伤害发生和临床特征.结果 2015-2018年共报告6~17岁儿童伤害病例331 663例,男、女性别比为2.19:1.1天中,15:00-18:59是伤害发生的高峰时段.所有报告的病例中94.85%为非故意伤害.伤害发生原因前3位依次为跌倒/坠落(51.38%)、钝器伤(12.50%)和道路交通伤害(11.27%),伤害发生地点前3位分别是家中(28.23%)、学校与公共场所(27.70%)和公路/街道(20.35%),伤害发生时的活动主要为休闲活动(46.67%)和体育活动(14.36%).受伤性质首位的是挫伤/擦伤(49.06%),受伤部位比例最高的是头部(31.18%).83.32%的病例为轻度损伤,90.05%的病例结局为处理后离院.结论 跌倒/坠落、钝器伤和道路交通伤害是6~17岁儿童因伤害就诊的主要原因,应根据不同性别、年龄段儿童伤害的流行特征实施预防控制.
瑶族大学生自杀自伤行为与心理调适能力的关系
胡定来, 陈忠军, 宋鹏威
2020, 41(7): 983-986. doi: 10.16835/j.cnki.1000-9817.2020.07.007
摘要:
了解广西瑶族在校大学生自杀、自伤行为状况及其与心理调适能力之间的关系,为瑶族大学生自杀和自伤行为的预防及干预提供支持.方法 于2019年4-5月,采用随机分层整群抽样的方法对广西3所高校844名在校瑶族大学生进行人口学及心理复原力、宽恕等问卷调查.结果 广西瑶族大学生中存在自杀意念的学生占10.90%,存在自杀计划的占4.62%,有自杀准备的占3.55%,存在自杀行动的占2.84%,存在自伤行为的占12.56%.存在自杀意念学生的心理复原力、自我怜悯、Hearland宽恕量表总得分均低于无自杀意念学生,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3.74,-5.54,-4.97,P值均<0.01).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宽恕他人得分高与自杀心理行为(OR=0.28)和自伤行为(OR--0.32)均呈负相关(P值均<0.05).结论 瑶族大学生心理复原力、宽恕、自我怜悯等与自杀相关心理行为、自伤行为间存在密切联系,可通过提高瑶族大学生自我心理调适能力来降低自杀和自伤行为的发生.
童年期虐待经历和亲子关系与中学生自伤行为的关联
蒋志成, 徐慧琼, 汪姗姗, 李书琴, 宋先兵, 张诗晨, 万宇辉, 陶芳标
2020, 41(7): 987-990. doi: 10.16835/j.cnki.1000-9817.2020.07.008
摘要:
了解童年期虐待经历和亲子关系与中学生非自杀性自伤行为(non-suicidal self-injury,NSSI)的关联,为中学生NSSI的防控提供参考.方法 采用分层整群抽样方法,选取深圳、郑州、南昌和贵阳4个地区14 500名在校中学生,采用儿童期虐待问卷、亲子关系问卷、NSSI问卷进行调查.结果 中学生NSSI检出率为14.81%,男生(15.95%)高于女生(13.6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15.29,P<0.01).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显示,中、高水平童年期虐待(OR值分别为2.23,3.27)以及低水平的父亲/子女和母亲/子女关系(OR值分别为1.80,1.36)均与中学生高NSSI检出率相关联(P值均<0.01).在低、中、高童年期虐待水平组,低水平的父亲/子女关系与中学生高NSSI检出率相关联(OR值分别为1.36,1.34,1.56,P值均<0.05);在高水平童年期虐待组,低水平的母亲/子女关系与中学生高NSSI检出率相关联(OR=1.20,P<0.05).男生在高水平童年期虐待组中,低水平的父子关系和母子关系均与中学生高NSSI检出率相关联(OR值分别为1.46,1.35,P值均<0.01);女生在各童年期虐待水平组中,低水平的父女关系均与其NSSI的检出率相关联(OR值分别为1.64,1.54,1.68,P值均<0.01).结论 童年期虐待经历和不良亲子关系均与中学生NSSI相关联,并表现为一定的性别差异.预防童年期虐待,改善亲子关系,有益于中学生NSSI的防控.
甘肃省2016-2018年中小学生伤害监测结果
张静, 张丑吉, 席金恩, 陈莉娟
2020, 41(7): 991-993,997. doi: 10.16835/j.cnki.1000-9817.2020.07.009
摘要:
了解甘肃省2016-2018年在校中小学生伤害流行特征,为制定伤害干预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采用描述性分析对2016--2018年甘肃省伤害监测系统收集的8 736例学生伤害病例进行流行病学特征分析.结果 伤害发生原因前3位依次是跌倒/坠落(52.7%)、道路交通伤(14.1%)、钝器伤(13.8%).伤害发生地点主要是学校与公共场所(35.0%)、家中(23.5%)、公路/街道(19.6%).前3位伤害发生时活动依次为休闲活动(31.6%)、体育活动(19.6%)、学习(11.2%).7-10月伤害发生较多,占全年的38.6%.伤害意图以非故意为主(92.8%).伤害部位以头部为主(30.7%).伤害严重程度以轻度为主(71.0%).结论 应重视中小学生伤害问题,全社会共同参与,根据学生伤害发生特点采取针对性策略和措施.
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
基于社会认知理论的中职学生控烟干预实践研究
李嘉慧, 李娜, 徐刚, 石芳慧, 朱静芬
2020, 41(7): 994-997. doi: 10.16835/j.cnki.1000-9817.2020.07.010
摘要:
了解社会认知理论为基础在中职学生中开展控烟干预实践的效果,为探寻切实可行的学生控烟策略提供参考.方法 采用整群随机抽样的方法,在上海选择4所中职学校学生为研究对象,并随机分成干预组(2所,1 003名)和对照组(2所,1 096名).基于社会认知理论在干预组中开展干预,干预时间为6个月;对照组为空白对照.通过描述性和分析性统计方法评估干预效果.结果 干预后,干预组的现在吸烟率(2.77%)、未来1年吸烟意向(8.50%)均降低,对烟草危害及二手烟具体危害的认知均增加(39.04%,32.93%),拒烟自我效能增加(88.93%),行为压力降低(12.40%),家庭二手烟暴露率下降(35.45%),控烟信息的媒体关注度上升(36.68%),与对照组之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x2值分别为8.67,19.32,17.87,8.32,13.51,14.71,17.36,20.09,P值均<0.01).结论 以社会认知理论为基础的控烟模式能够有效提高青少年的自我效能,增加青少年的烟草相关知识,可降低青少年的未来吸烟意向和吸烟行为.
拉萨市藏族小学生2014与2019年饮食行为调查
王辉, 沈文丽, 德吉玉珍
2020, 41(7): 998-1000,1004. doi: 10.16835/j.cnki.1000-9817.2020.07.011
摘要:
了解拉萨市2014与2019年藏族小学生的饮食行为状况,为更好地促进饮食行为改善提供支持.方法 2014年采用分层随机整群抽样的方法抽取拉萨市4所小学的三至五年级1 128名藏族小学生,2019年借助全国营养调查项目,再抽取拉萨市7所小学的三至五年级1 214名藏族小学生进行饮食行为调查,并对结果进行比较.结果 拉萨市藏族小学生2019年每天都在家吃早餐比例(10.30%)高于2014年(2.3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60.17,P
珠三角学校教职工诺如病毒疫情防控知识及影响因素
张家儿, 陈嘉玮, 万佳, 张韵, 张萌
2020, 41(7): 1001-1004. doi: 10.16835/j.cnki.1000-9817.2020.07.012
摘要(258) PDF(11)
摘要:
分析珠三角中小学校教职工诺如病毒感染暴发疫情防控知识及影响因素,为开展学校诺如疫情防控提供参考.方法 采用多阶段定额随机抽样方法,对珠三角3个地级市48所中小学校320名教职工开展诺如病毒基础知识和感染暴发疫情防控知识知晓情况的问卷调查.结果 珠三角中小学教职工对诺如病毒基础知识的知晓率为35.37%,暴发疫情防控知识的知晓率为57.63%,总知晓率为48.42%.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岗位是教职工诺如病毒感染暴发疫情防控知识的影响因素,教师(OR=0.22,95% CI=0.09~0.55)、厨工(OR=0.09,95%CI=0.04~0.23)和保洁(OR=0.02,95%CI=0.00~0.07)对诺如病毒暴发疫情防控知识的知晓率远低于校医(P值均<0.05).结论 珠三角中小学校教职工诺如病毒感染暴发疫情防控知识水平有待提高.学校需建立并执行具体防控流程,明确教职工岗位职责和定位,采取理论结合实操的方式促使校医所掌握的知识向校内能力的转化.
湖南省本科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微信公众号服务现状
陈琛, 陈新, 王华丽, 汤晓兰
2020, 41(7): 1005-1008,1011. doi: 10.16835/j.cnki.1000-9817.2020.07.013
摘要:
了解湖南省本科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微信公众号的服务现状,为加强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微信公众号建设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通过微信手机客户端及IE浏览器,搜索湖南省37所本科高校的心理健康教育微信公众号,利用清博大数据平台的回溯功能,导出2019年6月1-30日搜索到的微信公众号的传播指数(WCI)及其推文的阅读数、在看数等传播力指标,分析阅读数排名前10的公众号推文的特点.结果 有19所本科院校开通了心理健康教育微信公众号,占省内本科院校的51.16%.2019年6月湖南省心理健康教育微信公众号的平均微信传播指数为(159.3±81.3),共有推文267篇,公众号的平均发文数为(15.7±14.9)篇;总阅读数为38 921次,篇均阅读数为145.8次;总在看数为607篇,平均在看数为2.3篇.在阅读数排名前10的推文中,有8篇来自传播指数排名前3位的3个公众号;有4篇是线上线下活动互动的文章,其他6篇推文均是结合热点时事、贴近大学生生活的文章;在推文形式上有2篇是视频推文.结论 湖南省本科高校开通心理健康教育微信公众号的比例不高,已开通的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微信公众号的传播力不强.微信公众号的建设质量是推文阅读数的重要影响因素,贴近大学生生活的推文阅读数较高,视频推文较受大学生喜欢.
天津市中小学校周边烟草售卖点现状
李丹丹, 沈文达, 潘怡, 薛晓丹, 张颖, 郑文龙, 江国虹, 李威
2020, 41(7): 1009-1011. doi: 10.16835/j.cnki.1000-9817.2020.07.014
摘要:
了解天津市中小学校周边的烟草售卖点分布及向未成年人售烟情况,为创造无烟健康的学校周边环境提供依据.方法 2018年12月-2019年1月采取单纯随机抽样的方法,抽取天津市195所学校,对校门外100m范围内的烟草售卖点进行调查,并对距离学校最近的烟草售卖点进行现场观察.结果 72所(36.9%)学校周边100 m范围内存在烟草售卖点,烟草售卖点数共127处,均未发现烟草广告.职业学校、小学、中学周边100 m内有烟草售卖点的比例为33.3%,34.1%和40.4%.在观察的72处烟草售卖点中,烟草售卖点距离学校≤20,21~50,51~100 m所占比例分别为9.7%,36.1%,54.2%.烟草售卖点以杂货店/便利店为主(55.6%),其次为烟酒商店(34.7%).烟草售卖点未在醒目位置设置“吸烟有害健康”和“不向未成年人售烟”的标识的比例为81.9%和86.1%.结论 天津市学校周边烟草售卖点布局及标识张贴不规范,并且存在向未成年人售烟情况.应加强学校周边环境整治及宣传执法力度.
母亲孕期被动吸烟与女生超重肥胖对月经初潮提前的影响
杨轮, 梁健平, 敖丽萍, 张广川, 陆爽, 黄玮浩, 杨翌, 刘丽
2020, 41(7): 1012-1014,1018. doi: 10.16835/j.cnki.1000-9817.2020.07.015
摘要:
探讨母亲孕期被动吸烟及女生超重肥胖对女生月经初潮年龄(age at menarche,AAM)的影响,为促进儿童青少年健康成长提供参考.方法 基于2016年中学新生体检工作,采用方便抽样法对广州市城区26所中学的2 722名初一女生进行问卷调查和体格检查.应用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女生超重肥胖、母亲孕期被动吸烟与女生AAM的关系,采用四向分解法探讨女生超重肥胖在母亲孕期被动吸烟对女生AAM提前中的中介效应.结果 女生月经来潮率为90.82%(2 472/2 722).月经初潮中位年龄为12.00岁,初潮提前率为34.91%(863/2 472).与母亲孕期无被动吸烟的女生相比,母亲孕期被动吸烟≤3d/周的女生AAM提前的风险增加32%(OR调整=1.32,95%CI=1.06~ 1.65),母亲孕期被动吸烟>3 d/周的女生AAM提前的风险增加58%(OR调整=1.58,95%CI=1.21~2.07).超重肥胖女生AAM提前的风险比非超重肥胖的女生增加77%(OR调整=1.77,95%CI=1.36~2.31).四向分解结果显示,母亲孕期被动吸烟导致女儿AAM提前的风险中,79.60%归因于母亲孕期被动吸烟的直接效应(P<0.01).结论 女生超重肥胖和母亲孕期被动吸烟与女生AAM提前关联.母亲孕期被动吸烟对女生AAM提前的影响方式可能以直接作用为主.
微信和参与式课堂对大学生健康素养干预效果评价
康利莎, 梁晓珊, 李慧敏, 庾钰祥
2020, 41(7): 1015-1018. doi: 10.16835/j.cnki.1000-9817.2020.07.016
摘要(355) PDF(13)
摘要:
探讨微信和参与式课堂相结合的混合式教育对大学生健康素养水平的影响,为高校制定健康教育措施提供参考.方法 采取随机整群抽样的方法,抽取广州市某非医学高校10个班级的378名大一学生作为研究对象.干预组(193名)接受微信和参与式课堂相结合的混合式健康素养教育,对照组(185名)不接受混合式健康素养教育,两组研究对象其他健康教育活动均不受限制.于健康教育前后对所有大学生进行《大学生健康素养调查问卷》调查.结果 干预前,干预组与对照组研究对象一般情况、健康素养水平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干预后,干预组健康素养总分、基本知识和理念、健康技能得分分别为(54.34±6.03)(23.91±2.44)(12.39±2.32)分,6类健康问题中的传染病防治、慢性病防治、安全与急救、健康信息得分分别为(5.59±1.34)(10.17± 1.57) (12.88±1.55) (6.33±1.58)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3.50,2.50,3.94,2.50,2.79,2.48,2.12,P值均<0.05).干预后,干预组健康素养水平为71.5%(138/193),对照组为51.9%(96/18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15.40,P<0.01).结论 微信和参与式课堂相结合的教育可有效提高大学生健康素养,可为高校开展健康素养干预提供参考.
学龄期儿童体力活动对执行功能和学业成绩影响的Meta分析
闫金, 李世豪, 丁明, 徐霄, 陈思同
2020, 41(7): 1055-1060. doi: 10.16835/j.cnki.1000-9817.2020.07.027
摘要(439) PDF(12)
摘要:
评价近20年内体力活动对学龄期儿童(6~12岁)执行功能和学业成绩的影响,为促进学龄期儿童体力活动的干预及学校卫生决策提供新的视角.方法 采用系统评价和Meta分析的方法,在PubMed、Web of Science、Medline、Eric和SPORTDiscus等5个数据库中检索时间从2000年1月1日至2019年12月31日发表的关于体力活动对学龄期儿童的执行功能和学业成绩影响的相关研究.检索词为:“child*”OR“pediatr*”OR“paediatr*”OR“teen*”OR “pre-adolescen*”OR“preadolescen*”OR“youth” OR(“primary” OR“elementary” AND“school*”)AND“control group” OR“control condition”OR“randomi*”OR“cross-over” AND“motor activity”OR“exercise”OR“physical fitness” OR “physical endurance”AND“executive function” OR“Inhibition(Psychology)” OR“problem solving”OR“cognition”AND “academic*”OR“school*”OR“education*”AND“achievement*”OR“performance*”OR“abilit*”OR“skill*”OR “competence”.结果 共纳入23篇相关文献并进行评价分析.纵向体力活动对执行功能(Hedges'g=0.24,95%CI=0.09~0.39)和学业成绩(Hedges'g=0.26,95%CI=0.02~0.49)有积极影响.结论 体力活动对学龄期儿童的执行功能和学业成绩产生积极影响,数周内持续进行定期体力活动的干预措施将获得最大的效果.
海南中职女生性相关行为现状及影响因素分析
张成选, 陈船, 张玉媛, 黄小凤, 黄茵茵, 张成浪, 陈积容
2020, 41(7): 1074-1077. doi: 10.16835/j.cnki.1000-9817.2020.07.032
摘要:
了解海南省中职女生性相关行为现状及其影响因素,为对中职女生针对性制定和实施性健康教育策略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采用分层随机整群抽样法,对海南省11所中职学校共1 541名女生开展问卷调查,对收集的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中职女生性相关行为态度较为开放,婚前性行为持反对意见占49.0%,57.0%的女生报告有恋爱经历,恋爱经历1次的占19.1%,恋爱经历≥2次的占37.9%,少数民族女生恋爱报告率高于汉族女生;一、二年级比三年级女生更容易出现恋爱现象;5.3%的女生有性行为,首次发生性行为的年龄最小为11岁,每次使用或经常使用避孕套者比例为23.2%,少数民族女生性行为报告率高于汉族女生;三年级女生相对于一年级女生发生性行为的可能性更高;有吸烟、饮酒、去酒吧或KTV、纹身等行为的女生性行为报告率高于无吸烟、饮酒、去酒吧或KTV、纹身等行为的女生,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x2值分别为55.95,39.31,34.03,28.51,P值均<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民族、年级(一、二年级)、饮酒、吸烟、纹身、去酒吧或KTV是恋爱的影响因素(OR值分别为0.73,1.46,1.36,2.08,2.59,2.87,1.81);民族、年级(一年级)、喝酒、吸烟是发生性行为的影响因素(OR值分别为0.45,0.33,5.31,2.44).66.1%女生认为自己目前有必要接受性教育.结论 被调查中职女生性观念较开放,自我保护意识淡薄.中职院校应加强相关干预措施,减少性相关危险行为的发生,培养学生树立起科学的性恋爱观,构建健康的性道德观.
基于信息-动机-行为技巧模型的大学生体育锻炼干预效果评价
顾雪, 蔡世昌, 常帅, 杜智勇, 国义民
2020, 41(7): 1078-1080. doi: 10.16835/j.cnki.1000-9817.2020.07.033
摘要:
探讨基于信息-动机-行为技巧模型(information-motivation-behavioral skills model,IMB)模型的大学生体育锻炼的干预效果,为促进大学生体质健康和改善健康行为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分层随机整群抽样方法,在河北某高校选取586名大学生随机分为干预组(282名)和对照组(274名),干预组开展为期3个月的基于IMB模型的体育锻炼干预,比较干预前后两组调查对象的体质健康水平、健康行为及睡眠质量.结果 干预后,干预组大学生的50 m跑[(7.54±0.43)s]、体质量指数(BMI)[(22.64±3.26) kg/m2]均低于对照组,立定跳远[(207.42± 17.0) cm]、肺活量[(3 911.43±740.29)mL]等体质健康指标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2.88,-2.23,2.16,3.61,P值均<0.05).干预组大学生每次锻炼时间[(1.67±0.68) h]、每周锻炼次数[(3.26±1.69)]均高于对照组(t值分别为4.50,4.86,P值均<0.05).干预组大学生坚持运动锻炼(78.01%)、合理膳食与营养(82.62%)、规律生活与作息行为(75.89%)均高于对照组,久坐行为(51.77%)、睡眠障碍报告率(4.96%)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x2值分别为7.24,4.22,5.63,5.98,4.26,P值均<0.05).结论 基于IMB模型的体育锻炼干预能提高大学生的体质健康水平和健康行为,改善睡眠质量.
广州市中小学视力干预模式试点效果评价
姜轶, 郭仰峰, 杜雪莹, 杨杰文
2020, 41(7): 1088-1091. doi: 10.16835/j.cnki.1000-9817.2020.07.036
摘要(232) PDF(13)
摘要:
探讨以健康促进模式在中小学开展视力干预的效果,为制定近视防控措施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采用分层整群随机抽样方法,在广州市城区选取中、小学校各6所共1 669名二、八年级学生,随机抽取3所小学和3所中学进入干预组(885名),实施1年健康促进模式视力综合干预措施,进行有效性评价,对照组(784名)不采取任何主动干预措施.结果 干预前小学生视力不良检出率为37.90%,中学生为77.14%;干预后小学生为32.52%,中学生为79.05%.小学干预组干预后视力不良检出率低于干预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6.50,P<0.05).干预后,中小学干预组护眼知识知晓率均高于干预前和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结论 以健康促进模式对学校开展综合性的视力干预措施可有效提高学生护眼知识知晓率,对控制视力不良率的增长起到一定作用.
有氧运动结合饮食干预对肥胖青少年身体成分氧化应激反应及血清生化指标的影响
吴晓伟, 周丹萍
2020, 41(7): 1097-1099. doi: 10.16835/j.cnki.1000-9817.2020.07.039
摘要:
研究有氧运动结合饮食干预对肥胖青少年身体成分、氧化应激反应与血清生化指标的影响,为改善肥胖青少年健康状况提供参考.方法 于2018年10-12月从河南护理职业学院周边所辖社区招募50名肥胖青少年为研究对象,实施6周有氧运动结合饮食干预方法,对比干预前后青少年的身体成分指标、氧化应激反应指标以及血清生化指标的变化情况.结果 干预后青少年的体重、体质量指数(BMI)、去脂体重、脂肪量以及体脂率等身体成分指标均低于干预前(t值分别为-23.67,-21.85,-6.99,-6.96,-10.41,P值均<0.05);干预后的蛋白质羰基(Protein Car-bonyls,PC)、总巯基(Total Thiol,T-SH)下降(t值分别为-7.92,-10.09,P值均<0.05),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lutathione Peroxidase,GPx)、超氧化物歧化酶(Superoxide Dismutase,SOD)有所上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干预后的血糖、三酰甘油(TG)、总胆固醇(TC)和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均下降(t值分别为-33.70,-17.88,-15.77,-18.19,P值均<0.05).结论 针对肥胖青少年的身心特征,采取针对性的有氧运动结合饮食干预方法,能够快速有效地改善青少年的身体成分、氧化应激反应指标和血清生化指标,是一种安全有效的科学减肥方式.
心理卫生
离异家庭初中生师生关系亲子关系与心理健康的相关性
谢其利
2020, 41(7): 1019-1021. doi: 10.16835/j.cnki.1000-9817.2020.07.017
摘要:
探讨师生关系、亲子关系与离异家庭初中生心理健康之间的关联,为改善初中生心理健康水平提供参考.方法 基于中国教育追踪调查(CEPS)2014年基线数据,对537名离异家庭初中生自我报告的亲子关系、师生关系和心理健康数据进行分析.结果 父母离异后随父亲生活的初中生父子关系高于随母亲的初中生(t=5.47,P<0.01),母子关系低于随母亲的初中生(t=-7.02,P<0.01);亲子关系和师生关系均可以正向预测离异家庭初中生心理健康(B父子=0.23,B母子=0.24,B师生=0.27,P值均<0.01);师生关系与亲子关系的交互作用呈现补偿模式,低亲子关系情况下师生关系对离异家庭初中生心理健康的正向预测作用更强(t父子=3.16,t母子=2.13,P值均<0.05).结论 亲子关系和师生关系是离异家庭初中生心理健康的保护性因子,师生关系可以补偿亲子关系对离异家庭初中生心理健康的作用.
大学生手机成瘾评分的变化轨迹与焦虑抑郁的关系
班梦姣, 王永杰
2020, 41(7): 1022-1025. doi: 10.16835/j.cnki.1000-9817.2020.07.018
摘要:
探讨大学生手机成瘾评分变化的轨迹,并分析不同轨迹与焦虑和抑郁的关联,为寻找焦虑抑郁的危险因素以及缓解大学生手机成瘾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分层整群抽样法,对山东大学2017级1 562名学生进行5次随访问卷调查.使用手机成瘾倾向量表(Mobile Phone Addiction Tendency Scale,MPATS)、焦虑自评量表(Self-rating Anxiety Scale,SAS)、抑郁自评量表(Self-rating Depression Scale,SDS)进行调查,通过潜在类线性混合模型识别手机成瘾评分变化轨迹,并通过Logistic回归分析不同轨迹与抑郁和焦虑之间的关联.结果 学生末次调查时手机成瘾评分为(42.9±5.4)分,焦虑、抑郁的检出率分别为33.7%(526名),40.2%(628名);手机成瘾评分变化轨迹被分为稳定组、高水平-下降组、低水平-快速上升组、中水平-上升组和高水平-上升组共5类,各组人数分别为701名(44.9%),309名(19.8%),96名(6.2%),232名(14.9%),224名(14.3%).以手机成瘾评分变化轨迹稳定组作为参照,手机成瘾评分变化轨迹为高水平-上升组和低水平-快速上升组的学生发生焦虑(OR=3.19,95%CI=2.32~4.40;OR=8.38,95% CI=5.09~13.77)、抑郁(OR=3.29,95% CI=2.40~4.52;OR=4.49,95%CI=2.82~7.16)的风险增加.结论 高校心理教育部门应从干预大学生手机使用入手,尤其要关注手机成瘾倾向上升较为严重的个体,从而降低大学生群体焦虑、抑郁等心理健康问题的发生.
大学毕业生状态与特质焦虑和睡眠质量对寻求心理帮助态度的影响
宁博, 周典
2020, 41(7): 1026-1028. doi: 10.16835/j.cnki.1000-9817.2020.07.019
摘要:
调查大学毕业生状态与特质焦虑、寻求心理帮助态度及其与睡眠质量的关系,为改善大学毕业生心理状况提供参考.方法 从安徽省随机抽取20所高校800名大学毕业生,对状态焦虑、特质焦虑、寻求心理帮助态度、睡眠质量进行调查.采用二分类Logistic回归分析方法,分析大学生状态焦虑、特质焦虑、寻求心理帮助态度与睡眠质量的关系.结果 大学生状态与特质焦虑检出率分别为48.63%,49.50%;不同性别、不同专业学生状态焦虑、特征焦虑检出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乡镇学生的状态焦虑、特征焦虑检出率分别为56.90%,56.18%,高于城市的36.78%,39.51%,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x2值分别为31.39,22.29,P值均<0.01).二分类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寻求帮助态度各维度评价结果及总分均与状态焦虑、特质焦虑呈负关联(OR=0.66 ~0.90,P值均<0.05),睡眠质量各维度评价结果及总分均与状态焦虑、特质焦虑呈正关联(OR=1.71~3.67,P值均<0.05).结论 大学毕业生存在状态与特质焦虑,来自乡镇的学生状态与特质焦虑检出率明显偏高,均与寻求心理帮助态度及睡眠质量有关.
海口市学龄前儿童睡眠障碍影响因素分析
刘颖, 林尧, 黄丽红, 陈百荣, 林慧, 周洁
2020, 41(7): 1029-1031,1035. doi: 10.16835/j.cnki.1000-9817.2020.07.020
摘要:
了解海口市学龄前儿童睡眠障碍发生率及其影响因素,为采取有效措施提高儿童睡眠质量提供参考.方法 采取分层随机整群抽样的方法,于2018年抽取海口市城区学龄前儿童共计1 200名,使用睡眠状况调查问卷对儿童睡眠障碍情况进行调查,并进行影响因素分析.结果 儿童睡眠障碍检出率为50.00%,其中男童为50.90%,女童为48.87%,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0.49,P>0.05).各年龄段儿童睡眠障碍检出率分别为3岁组48.45%,4岁组50.33%,5岁组50.55%,6岁组49.5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0.24,P=0.97).儿童每日总睡眠时长为(10.53± 1.05)h,夜间持续睡眠时长为(8.69±0.78)h,白天睡眠时长为(1.84±0.67)h,睡眠时间随着年龄的增长总体均呈下降趋势(F值分别为7.52,3.04,7.88,P值均<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哮喘、经常感冒、家中有地毯、食欲差、看护人变换、养育观念不一致、家长入睡时间晚、母亲有睡眠问题与发生睡眠障碍呈正相关(OR值分别为2.65,1.67,1.40,1.18,1.25,1.42,1.39,1.73),孩子和父母分床睡(OR=0.75)、孩子睡眠规律(OR=0.32)与发生睡眠障碍呈负相关(P值均<0.05).结论 儿童睡眠障碍与体质、家庭养育环境、抚养人健康知识、父母睡眠习惯、儿童睡床方式等多种因素相关.应从多方面入手,做好学龄前儿童的睡眠管理,降低睡眠障碍检出率.
留守儿童青春期知信行与心理弹性的关系
王宏, 刁华, 杨连建, 李婷, 金凤, 蒲杨
2020, 41(7): 1032-1035. doi: 10.16835/j.cnki.1000-9817.2020.07.021
摘要:
探讨重庆市某区留守儿童青春期知信行与心理弹性的关系,为开展留守儿童青春期健康教育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分层整取抽样方法,抽取重庆市某区1 244名四至九年级留守儿童,采用青少年心理韧性量表和自编青春期知信行进行问卷调查.结果 留守女生的心理弹性水平高于留守男生,初中留守儿童高于小学留守儿童(t值分别为4.70,4.27,P值均<0.01).与父母联系频率越高、父母关系越好、家庭经济状况越好、接受民主型教养方式的留守儿童心理弹性的水平越高(F值分别为35.86,31.66,3.25,57.23,P值均<0.05).多重线性回归分析显示,青春期知信行对留守儿童目标专注(B=0.11)、情绪控制(B=0.07)、积极认知(B=0.09)、家庭支持(B=0.05)、人际协助(B=0.09)及总心理弹性(B=0.41)有正向预测作用(P值均<0.01).结论 留守儿童青春期知信行与心理弹性存在正相关,应该重视青春期健康教育.
行为活化对高校抑郁焦虑学生心理健康和行为习惯的影响
赵小红, 韩友霞
2020, 41(7): 1036-1039,1043. doi: 10.16835/j.cnki.1000-9817.2020.07.022
摘要:
分析行为活化对高校抑郁焦虑学生心理健康状况、自我效能和行为习惯的影响,为明确该疗法在抑郁焦虑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提供参考.方法 选择2014年9月至2018年9月北京2所高校的2 000名抑郁焦虑学生,采用简单随机抽样法将纳入学生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1 000名).对照组采用认知行为理论治疗,观察组采用行为活性理论治疗.分别于干预前后,采用抑郁和焦虑自评量表、症状自评量表、一般自我效能感、抑郁的行为活化量表、健康状况量表进行调查.结果 干预后,观察组学生的抑郁症状所占比例为51.80%,低于对照组的56.20%(U=5.08,P<0.05),焦虑症状所占比例为47.30%,低于对照组的51.50%(U-4.91,P<0.05);干预后,观察组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自我效能感、生活质量、行为活化评分均高于对照组,行为逃避评分低于对照组(P值均<0.05).结论 行为活化可以改变抑郁或焦虑学生的行为习惯,改善其心理健康和自我效能感,提高生活质量.
青春期学生性心理健康及家庭影响因素分析
卢凤, 秦梅, 朱传林
2020, 41(7): 1047-1051. doi: 10.16835/j.cnki.1000-9817.2020.07.025
摘要:
了解泰州市青春期学生性心理健康现状及家庭影响因素,为学校、家庭性心理健康教育提出针对性意见.方法 采用分层整群抽样法抽取泰州市小学高年级、初中和高中1 215名青春期学生进行问卷调查,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青春期学生性心理总分中等(3.82±0.52),其中性知识得分低(3.31±1.00),性适应良好(4.29±0.68);女生性态度、性控制力方面优于男生(t值分别为4.53,6.96,P值均<0.01);生理知识、性知识、性观念及自身适应4个维度随着学历的提高均有明显进步(F值分别为157.18,85.18,85.96,65.54,P值均<0.01);家庭中亲子关系、父母是否对子女进行性教育、是否为独生子女、父母的学历、儿童早期与父母长期分离经历和家庭经济状况等对青春期学生性心理发展有预测作用(P值均<0.05).结论 泰州市青春期学生性心理健康现状良好,应着重加强其性知识教育;要促进青春期学生性心理健康,家庭因素的影响应受到更多重视.
生长发育与健康监测
PLCB1基因多态性与中国汉族女童中枢性性早熟的关联性
李頔, 罗青山, 谌丁艳, 吴宇, 黄园园, 李莹莹, 苏喆, 周丽
2020, 41(7): 1040-1043. doi: 10.16835/j.cnki.1000-9817.2020.07.023
摘要:
探讨KISS1/GPR54信号通路下游关键基因PLCB1上SNP位点多态性与中国汉族女童中枢性性早熟发病风险之间的关联,为中枢性性早熟的早期筛查和风险预警提供生物标志物.方法 于2016年9月至2018年5月招募经医院首次确诊的中枢性性早熟女童及年龄与其相匹配(±3个月)的正常对照共169对,检测PLCB1基因上功能性SNP位点rs6140544、rs11476922、rs3761170、rs2235613的基因型,并探讨突变与疾病发病风险的关联性.结果 校正母亲初潮年龄、母亲生育年龄、体质量指数(BMI)、就寝时间后,在隐性模型中,rs2235613位点突变与疾病发病风险呈负相关(OR=0.46,95%CI=0.24~0.91);在显性模型中,rs3761170位点突变与疾病发病风险呈正相关(OR=1.99,95%CI=1.01~3.93).结论 rs3761170位点突变可增加汉族女童中枢性性早熟的发病风险;而rs2235613位点突变对疾病的发生具有保护作用.
三座城市8~10岁儿童营养状况与体能的关系
李文灏, 周双, 冯向先, 林艺, 高爱钰, 张芳, 刘峥, 宋逸, 王海俊
2020, 41(7): 1052-1054. doi: 10.16835/j.cnki.1000-9817.2020.07.026
摘要:
研究三城市8~ 10岁儿童营养状况与体能之间的关系,为改善学龄儿童身体素质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2018年采用方便抽取方法,对北京、长治、乌鲁木齐24所小学共1 384名四年级学生进行调查,包括身高、体重的测量和体能指标测试(立定跳远、耐力跑、1 min跳绳、1 min仰卧起坐),使用2018年颁布的《学龄儿童青少年超重与肥胖筛查》(WS/T 586-2018)评价超重及肥胖.使用混合线性模型,比较不同营养状况学生的体能状况水平,并分析体质量指数(BMI)与体能的关系.结果 1 384名学生超重、肥胖检出率分别为17.41%,23.48%,男生超重、肥胖检出率均高于女生(x2值分别为9.84,47.68,P值均<0.01).广义混合线性模型分析发现,同年龄、同性别学生BMI增加与体能变差有关(P值均<0.05).正常体重学生的体能测试结果优于超重肥胖学生(P值均<0.05),在不同性别学生中结果一致.结论 8~10岁儿童营养状况与体能之间存在负相关,超重和肥胖学生的体能比正常体重学生差.
云南省汉族与少数民族幼儿体质现状及影响因素
罗莹, 马靓, 李红娟
2020, 41(7): 1100-1102. doi: 10.16835/j.cnki.1000-9817.2020.07.040
摘要:
了解云南省3~6岁彝族、白族、哈尼族、傣族、汉族幼儿的体质健康状况及其影响因素,为促进幼儿体质健康发展制定相关干预方案提供参考.方法 对云南省楚雄、红河、大理、西双版纳4个少数民族自治州的3~6岁彝族、白族、哈尼族、傣族、汉族共3 798名幼儿开展体质测试,对幼儿家长进行问卷调查.结果 白族幼儿网球掷远距离较汉族幼儿短(4.50,4.92)m,坐位体前屈距离短于汉族幼儿(8.47, 10.41) cm,10 m折返跑时间长于汉族幼儿(8.44,8.19)s.哈尼族幼儿网球掷远距离长于汉族幼儿(5.44,4.92)m,10 m折返跑时间短于汉族幼儿(7.88,8.19)s.傣族幼儿体重较汉族幼儿轻(17.22,17.95) kg,立定跳远距离短于汉族(81.35,84.54)cm,坐位体前屈距离短于汉族(9.25,10.41) cm,10 m折返跑用时短于汉族(7.94,8.19)s,体质量指数(BMI)大于汉族(15.14, 15.56) kg/m2.多元性线回归分析显示,幼儿的父母身高、剖腹产和挑食行为对幼儿身高和体重影响较大(B=-0.03~0.17);爱喝含糖饮料的幼儿BMI更高(B=0.04),且双脚连续跳(B=0.04~0.06)和坐位体前屈的表现更差(B=-0.05)(P值均<0.05).睡眠时间较短的幼儿安静心率更快(B=-0.03),户外运动时间越长的幼儿身高越高(B=0.09),在双脚连续跳(B=-0.14~0.15)、网球掷远(B=-0.10~0.15)和立定跳远方面表现更好(B=0.10)(P值均<0.05).结论 彝族幼儿各项体质健康指标与汉族幼儿无明显差异,白族、哈尼族、傣族幼儿与汉族幼儿相比在不同方面存在差异,各有优势与不足.年龄、性别、民族、遗传、出生方式、睡眠时长、饮食及运动习惯等因素不同程度地影响着幼儿的体质健康.
内地西藏班高中生与汉族学生体格体能及视力不良率比较
赵金华
2020, 41(7): 1103-1105. doi: 10.16835/j.cnki.1000-9817.2020.07.041
摘要:
了解内地西藏班高中生的体格体能、视力不良率与内地汉族学生的差异,为提高内地西藏班学生身体素质提供参考.方法 采用随机整群抽样法抽取江苏2所内地西藏高中班546名16~18岁藏族学生和2 071名汉族学生,对身高、体重、50 m跑、800/1 000 m跑、立定跳远、引体向上/仰卧起坐、裸眼远视力等指标进行测试,分析身体形态、生理功能和身体素质、视力等方面的差异.结果 内地西藏班高中男、女生BMI、50 m跑、立定跳远均值均低于汉族,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引体向上、男生1000m跑、女生800 m跑成绩均高于汉族,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16~18岁男、女生的视力不良率(61.8%,63.5%,64.1%;62.1%,64.0%,65.3%)均低于汉族(82.7%,84.3%,86.2%;79.1%,88.4%,92.4%),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x2值分别16.08,15.89,18.03;11.94,32.48,42.63,P值均<0.01).结论 内地西藏班高中生与汉族学生在身体生理功能、身体素质、视力不良率等方面存在一定差异.应采用多种干预措施,有效促进内地西藏高中生的体格体能、体质健康、视力的良性发展.
疾病控制
苏州市儿童青少年体质量指数腰围腰高比与血压偏高的关系
胡佳, 沈明珠, 施冰, 王瑛, 沈蕙, 杨海兵
2020, 41(7): 1044-1046,1051. doi: 10.16835/j.cnki.1000-9817.2020.07.024
摘要(445) PDF(14)
摘要:
探讨苏州市儿童青少年体质量指数(BMI)、腰围和腰高比与血压偏高的关系,为制定适宜的儿童青少年血压综合防控策略和措施提供参考.方法 2019年9-10月采用分层整群抽样方法,对苏州市3 150名7~17岁儿童青少年进行问卷调查,测量身高、体重、腰围和血压,计算BMI和腰高比,分析血压偏高与各项肥胖指标的关系.结果 苏州市儿童青少年血压偏高率为11.3%,超重肥胖率为28.5%,采用腰围、腰高比标准筛查的中心性肥胖率分别为20.6%和23.7%.不同BMI、腰围和腰高比分组的儿童青少年血压偏高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x2值分别为157.80,105.87,124.17,P值均<0.01).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与正常体重组相比,超重肥胖组罹患血压偏高的可能性较大(OR=3.89,95%CI=3.09~4.90);与正常腰围或正常腰高比组相比,中心性肥胖组罹患血压偏高的可能性较大(腰围:OR=3.05,95%CI=2.41~3.86;腰高比:OR=3.35,95%CI=2.67~4.21).与BMI和腰围均正常者相比,同时超重肥胖和中心性肥胖者罹患血压偏高的可能性最大(OR=4.28,95%CI=3.31~5.53).结论 BMI、腰围和腰高比均与血压偏高存在相关,BMI与腰围或腰高比存在联合作用,保持正常体重和正常腰围/腰高比可能利于控制血压偏高.
高校女大学生隐性肥胖的影响因素分析
王梦蝶, 任弘, 白妍, 欧秀伶, 金潇
2020, 41(7): 1061-1065. doi: 10.16835/j.cnki.1000-9817.2020.07.028
摘要(382) PDF(13)
摘要:
了解女大学生隐性肥胖现状及相关因素,为指导女大学生的体育健康教育和锻炼促进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于2018年10-12月采用整群抽样方法,对华北地区3所高校的2 975名女大学生进行身体成分测试,并采用问卷对其基本信息和生活方式进行调查.结果 女大学生隐性肥胖的检出率为33.18%,其中2.53%来自于低体重人群.女大学生中,吃外卖频率不同的隐性肥胖发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21.98,P<0.01),每天都吃的相对于从来不吃的,发生隐性肥胖的风险增加(OR=1.49,95%CI=0.76~2.91);吃夜宵频率不同的隐性肥胖发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20.80,P<0.01),每天都吃的发生隐性肥胖的风险增加(OR=1.78,95%CI=0.55~2.54);运动时间不同的隐性肥胖发生率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18.49,P<0.01),不运动的发生隐性肥胖的风险增加(OR=3.20,95%CI=1.63~6.30).对体重满意度不同的隐性肥胖发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217.54,P<0.01),不满意的发生隐性肥胖的风险增加(OR=3.47,95%CI=1.91~6.31);体重下步计划不同的隐性肥胖发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186.40,P<0.01),想减肥的发生隐性肥胖的风险增加(OR=18.11,95%CI=5.54~50.13).结论 经常吃外卖、经常吃宵夜、不运动、对自身体重不满意和有控制体重计划的女大学生发生隐性肥胖的可能性成倍增加.
7~182005-2014
丁玲玲, 杨迪, 祝丽玲
2020, 41(7): 1069-1071. doi: 10.16835/j.cnki.1000-9817.2020.07.030
摘要(376) PDF(12)
摘要:
探讨2005-2014年中国7~18岁儿童青少年近视率空间分布模式及其特征,为区域化防控措施的制定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资料来源于2005-2014年《中国学生体质与健康调研报告》.研究对象包括中国大陆31个省份的7~18岁学生,其中除西藏纳入的是藏族外,其他均为汉族.基于Arc-GIS 10.2软件,进行近视率空间自相关分析.结果 2005-2014年,全局Moran's值分别为0.13,0.02,-0.06(P值均>0.05),总体上不存在空间自相关性.局部自相关分析表明,山东、江苏、上海、浙江为高高聚集区,海南和广西为低低聚集区.结论 中国31省、市、自治区中小学生的近视率具有显著的局部空间自相关性,大部分呈现正相关;高高集聚数量逐渐减少,低低和低高集聚数量逐渐增多.
金华市中小学生2017-2019年食源性疾病流行特征和病原学分析
陈高尚, 申屠平平, 张涛
2020, 41(7): 1084-1087. doi: 10.16835/j.cnki.1000-9817.2020.07.035
摘要:
了解金华市中小学生食源性疾病的流行病学特征,为预防和控制中小学生食源性疾病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收集2017-2019年在金华市29家食源性疾病哨点医院就诊的中小学生食源性疾病病例信息,并进行流行病学特征和病原学分析.结果 2017-2019年共报告中小学生食源性疾病1 363例,以高中组最多,占40.65%;其次为初中组,占22.16%.前3位的可疑食物为肉与肉制品、粮食类及其制品、水果类及其制品,分别占22.16%,12.33%,9.83%.引起食源性疾病的主要可疑进食场所是家庭,占38.52%;其次为餐饮服务业,占22.67%.共检出病原体127份,阳性检出率为9.32%.病原体检出率从高到低依次为诺如病毒5.87%、沙门菌3.15%、副溶血性弧菌0.15%、志贺菌0.15%.小学低年级组病原体检出率为12.74%,高于其他学段组(x2=16.73,P<0.01).结论 金华市中小学生食源性疾病主要进食场所以家庭为主,主要致病病原体为诺如病毒,需加强食源性疾病预防知识宣传教育,强化学校食品安全管理.
重庆市贫困农村地区中小学生2013-3017年超重肥胖状况
陈京蓉, 王东, 杨静, 张克燕
2020, 41(7): 1091-1093. doi: 10.16835/j.cnki.1000-9817.2020.07.037
摘要:
分析和评价重庆市贫困农村地区中小学生2013-2017年的超重肥胖流行状况和变化趋势,为制定学生超重、肥胖控制策略和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在重庆市12个实施营养改善计划的贫困农村地区,采用随机抽样原则,每地区每年抽取不低于10%的小学和初中,对6~14岁中小学生的超重和肥胖营养状况进行评估,并分析2013-2017年的变化趋势.结果 2013-2017年,学生的超重和肥胖率均呈上升趋势(x2值分别为14.21,26.93,P值均<0.05),男生超重和肥胖率均高于女生(x2超重值分别为42.99,30.47,48.90,40.12,38.81;x2肥胖值分别为20.06,13.07,13.90,16.77,11.59,P值均<0.01).趋势性x2检验结果显示,各年度超重肥胖率有随年龄增长而降低的趋势(P值均<0.01).结论 重庆市贫困农村地区中小学生超重肥胖率处于上升趋势,应从学生、家长、学校等多方面采取综合措施积极防治超重肥胖.
泰州市2019年近视学生视力矫正情况
贺玉川, 胡金妹
2020, 41(7): 1094-1097. doi: 10.16835/j.cnki.1000-9817.2020.07.038
摘要:
分析泰州市近视中小学生视力矫正情况,为防控近视提供依据.方法 2019年9-10月在泰州市对中小学生进行近视筛查,对调查数据进行描述性流行病学分析.结果 共筛查出近视学生7 969名,小学生、初中生、职业高中生、普通高中生近视学生右眼与左眼裸眼视力依次降低(F值分别为669.11,535.07,P值均<0.01),戴镜率分别为30.6%(946/3 075),62.9%(1 814/2 866),61.9%(345/559),86.1%(1 243/1 449).左、右眼矫正视力≥4.9的比例分别为62.5%,64.8%.散瞳验光率为44.2% (449/970),城区中小学生(46.8%)高于郊县(38.8%)(P=0.02).过去1年内视力检测频次≥2次占68.5%(1 005/1 465),小学生、初中生、高中生和职高生分别为80.3% (175/218),70.9%(402/567),61.6%(349/567),69.9% (119/176),城区小学生检测频次高于郊县(Z=-2.98,P<0.01).结论 泰州市近视学生戴镜率、配镜前散瞳验光率、每学期1次的视力检测率有待提高,部分学生需要重新配眼镜.
卫生监督
陕西省农村学校饮用水重金属指标分析
雷佩玉, 郑晶利, 丁勇, 孟昭伟
2020, 41(7): 1066-1068,1071. doi: 10.16835/j.cnki.1000-9817.2020.07.029
摘要:
了解陕西省农村学校饮用水重金属指标达标状况和变化趋势,为保障农村学校饮用水卫生安全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2017-2019年累计对陕西省697所农村学校供水工程末梢水中重金属指标进行检测,参照《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GB 5749-2006)按照不同年份、不同区域对砷、镉、六价铬、铅和汞等5项重金属指标进行分析评价.结果 3年累计采集分析有效水样2 298份,除铅、汞全部达标外,砷、镉和六价铬等重金属指标达标率分别为98.83%,99.91%和96.95%.与陕北高原和陕南相比,关中平原水砷达标率较低(x2值分别为5.67,13.59,P值均<0.01).陕南六价铬达标率最高,关中平原次之,陕北高原最低(x2值分别为20.48,17.05,48.32,P值均<0.01).2份镉超标水样均来自于陕北高原.结论 陕西省农村学校饮用水重金属指标超标存在明显地域特点,应重点关注陕北高原和关中平原砷、六价铬等重金属对学生健康带来的危害,还应持续关注局部地区饮用水中镉、汞的平均浓度,从水源选择和水处理技术等方面保障学校饮水安全.
医学生手机卫生及消毒效果分析
霍雨艳, 朱辉, 吴悦, 王晓静
2020, 41(7): 1106-1108. doi: 10.16835/j.cnki.1000-9817.2020.07.042
摘要:
随着经济及科技的快速发展,手机作为移动终端的作用早已不限于接打电话和收发信息,更多的涉及到个人社交、生活、娱乐等方面.国外相关研究表明,手机上的细菌有7 000种之多[1].刘妹等[2]研究结果表明大学生手机细菌检出率高达100%.医学生的无菌意识对避免临床工作中出现的医源性感染起着重要作用.本文以部分山东协和学院医学生作为样本,调查学生的手机使用情况并进行手机细菌检测及消毒效果比较,旨在引起大学生对手机卫生状况的重视,提高手机清洁意识.
学生营养
舟山海岛地区2013-2018年儿童血清25-羟维生素D水平
潘辉, 沈若燕, 梅佩玉
2020, 41(7): 1072-1074. doi: 10.16835/j.cnki.1000-9817.2020.07.031
摘要:
调查分析2013-2018年舟山海岛地区0~12岁儿童25-羟维生素D[25-(OH)D]水平,为儿童健康管理工作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收集2013年1月至2018年12月在舟山市妇幼保健院参加体检的5 424名0~12岁儿童为研究对象,采用电化学发光法检测其25-(OH)D含量.结果 5 424名儿童25-(OH)D检测结果中位数为29.9 μg/L,维生素D充足率仅为49.4%.儿童25-(OH)D水平和维生素D充足率随着年龄增长而显著下降(Z/x2值分别为2 043.65,1 535.52,P值均<0.01).结论 舟山海岛地区儿童维生素D营养充足率较低,7岁后学龄儿童缺乏更加严重,需加强宣教干预,建议增加户外运动,定期检测25-(OH)D水平,必要时合理补充维生素D制剂.
北京市中小学生2015和2017年营养知识与早餐行为变化
喻颖杰, 郭丹丹, 余晓辉, 张海玲, 杨暮, 李红, 黄梨煜, 张炎, 赵耀
2020, 41(7): 1081-1084. doi: 10.16835/j.cnki.1000-9817.2020.07.034
摘要:
了解2015与2017年北京市中小学生营养知识与早餐行为变化情况,为制定学生营养改善政策提供基础数据.方法 于2015与2017年分别开展北京市中小学生营养与健康状况监测.采用多阶段分层整群随机抽样方法,从北京市7个区中抽取28所小学的一、三、五年级及28所中学的初一年级,各年级随机抽取1个班的学生进行问卷调查,内容包括社会人口学信息、营养知识、饮食行为等.结果 2015年监测学生的营养知识知晓率为(55.2±22.1)%,2017年上升至(58.2±22.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6.26,P<0.05).2015年24.2%的监测学生不能每天吃早餐,2017年略降至22.8%(x2=2.02,P>0.05);2015年43.0%的学生能摄入营养充足的早餐,2017年升至50.1%(x2 =39.70,P<0.05).按年级、性别、城乡分层分析发现,监测学生营养知识水平和早餐质量有所提升,尤以郊区、低年级学生增幅更大.结论 北京市中小学生营养知识知晓率有所提高、早餐质量有所改善,郊区和低年级学生更为明显.
综述
青少年女性烟草使用流行情况及影响因素
谭银亮, 陈子玥, 石芳慧, 杨晓尘, 朱静芬
2020, 41(7): 1108-1111. doi: 10.16835/j.cnki.1000-9817.2020.07.043
摘要:
中国女性吸烟率总体低于男性,但近年来女性的烟草流行形势严峻,尤其是青少年女性的传统烟草和电子烟使用均呈上升趋势[1].2014年中国青少年烟草使用调查显示,初中女生的尝试吸卷烟率高达7.1%,且有36.8%的女生曾听说过电子烟[2].由于青春期是健康行为建立的关键时期,青少年女性的吸烟问题需要引起社会的广泛关注.本研究旨在分析12~18岁青少年女性的烟草流行情况和影响因素,为实施青少年控烟计划提供参考.
青少年昼夜节律紊乱与抑郁症状
李婷婷, 伍晓艳, 陶芳标
2020, 41(7): 1112-1115. doi: 10.16835/j.cnki.1000-9817.2020.07.044
摘要(296) PDF(22)
摘要:
青少年期是一个独立性增加、经历新环境且进入社会角色出现的时期,这一时期会经历身体成分的变化、性腺发育和青春期进程,从而影响一系列行为,其中较为突出的行为改变是青少年明显呈现晚睡和晚起转变[1],昼夜节律开始出现延迟[2].青少年期亦是抑郁症状的高发时期[3],世界范围内青少年人群抑郁症状的患病率约为22%~60%[4].越来越多的研究显示,青少年昼夜节律紊乱与抑郁症状密切相关[5].笔者总结了昼夜节律紊乱的评价方法,综述昼夜节律紊乱与抑郁症状的关联及其可能机制,可为青少年昼夜节律紊乱与抑郁症状的关联研究提供参考依据.
儿童问题行为共发性研究进展
韩红, 程南华
2020, 41(7): 1116-1120. doi: 10.16835/j.cnki.1000-9817.2020.07.045
摘要:
近年来,儿童问题行为的共发性研究是发展心理学和精神病理学关注的焦点.共发性(co-occurrence)作为发展心理学的概念,是指同一个体在同一时间点具有2种及以上的精神病理状况[1].在精神卫生领域,共发性用共病(comorbidity)代替[2-3].近几十年的研究表明,儿童共发性问题行为的发生率呈显著上升趋势[4-9].与单一问题行为相比,共发性问题行为对儿童身心健康、学业成就、日常生活和社会功能造成更消极的影响,增加物质滥用、违法犯罪甚至自杀等一系列不良发展结果的风险[10-16],并在不同的功能领域造成更高水平的心理社会损害,甚至给社会发展带来破坏性后果.本文将综述儿童问题行为同型共发和异型共发在发生率、年龄、性别等方面的特征,并在此基础上,基于P因素模型及网络分析的方法解释儿童问题行为共发性的原因,并讨论未来的研究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