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言板

尊敬的读者、作者、审稿人, 关于本刊的投稿、审稿、编辑和出版的任何问题, 您可以本页添加留言。我们将尽快给您答复。谢谢您的支持!

姓名
邮箱
手机号码
标题
留言内容
验证码

2019年  第40卷  第12期

全国儿少卫生青年学者论坛暨《中国学校卫生》2020年组稿讨论会和定稿会在苏州召开
2019, 40(12).
摘要:
为深入贯彻《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有关要求,探索促进儿少卫生/学校卫生学科研究发展的有益途径,为我国儿少卫生/学校卫生学科青年学者交流科研工作的经验思路、搭建科研合作平台,加速各科研单位优质资源的有力整合,由中国学校卫生杂志社和苏州大学公共卫生学院主办的全国儿少卫生青年学者论坛暨《中国学校卫生》2020年组稿讨论会于2019年12月14日在苏州召开.
《中国学校卫生》杂志稿约
2019, 40(12).
摘要:
广告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与心理健康教育关系探究——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与心理健康教育》
邓嘉宁
2019, 40(12).
摘要:
近年来,我国高校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日益突出,很多大学生在成长过程中面临着学习与生活、毕业与求职,以及考研等思想压力与心理困惑,这些心理行为问题也是现代大学生比较集中的问题.作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以下简称"思政教育")工作者以及教育管理者,不仅要具有深厚的专业知识和管理能力,更要具备一定的心理健康教育能力,采取一些行之有效的对策与策略,进行事半功倍的心理辅导,能够为处于困惑中、抑郁中的大学生有效化解各种心理危机,以解决大学生的各种心理和行为问题.
述评
综合评估儿童行为模式提升学生健康水平
陈亚军, 吕雅杰
2019, 40(12): 1761-1766. doi: 10.16835/j.cnki.1000-9817.2019.12.001
摘要(431) PDF(18)
摘要:
随着经济和科学的持续发展,儿童青少年的身体活动(体力活动)在逐渐减少,电子视屏等静态生活时间不断增加,形成了久坐少动的行为模式(静态行为).静态行为尤其是电子视屏行为对儿童青少年健康各个维度均有危害.自2016年起,国际上儿童青少年活动指南的发布.已经倾向于发布维度更加全面、指标更加细化、操作性更强的儿童青少年24 h活动指南.但儿童青少年24 h活动指南本身仍然存在缺乏充足的循证医学证据.以及指标达标率极低等问题,对绝大多数儿童而言更像是一种理想目标.作者旨在探讨儿童青少年体力活动和静态行为现况、梳理指南的制定和演变历程,通过文献分析,探讨体力活动、静态行为对于儿童健康的独立影响及联合效应,分析和思考24 h活动指南对于儿童青少年健康的意义,为今后学生健康促进和行为干预提供思路和参考.
专题笔谈
中国综合防控儿童青少年近视行动方兴未艾
樊泽民, 刘芳丽, 刘立京, 张伟, 陈婷
2019, 40(12): 1767-1770. doi: 10.16835/j.cnki.1000-9817.2019.12.002
摘要(486) PDF(26)
摘要:

为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我国学生近视问题重要指示精神,教育部等八部门联合印发了《综合防控儿童青少年近视实施方案》(以下简称《实施方案》),该文从加强组织领导,优化系统设计、落实主体责任,凝聚防控合力、突出试点带动,强化示范引领、推进教医融合,发挥专家作用、坚持科学防控,定期监测预警、减轻学业负担,强化体育锻炼、加强硬件建设,改善视觉环境、注重家校联动,全面攻坚克难、加强市场监督,规范行业行为、加强队伍建设,强化专业培训、支持专业建设,提供智力支撑、加大财政投入.保障经费落实、加强宣传教育,突出育人功能、完善考核机制,依法依规问责等14个方面,综述了一年多来中国各省(市、区)扎实推进《实施方案》的落地落实,中国综合防控儿童青少年近视工作取得阶段性进展,形成了一批阶段性成果.为健康中国建设提供了重要支撑.

儿童青少年健康促进专栏
广州市小学生体力活动和静态行为与20m往返跑的关联
赖丽娟, 蔡莉, 曾霞, 吕雅杰, 谈蔚清, 陈亚军
2019, 40(12): 1771-1774. doi: 10.16835/j.cnki.1000-9817.2019.12.003
摘要(444) PDF(17)
摘要:
探讨体力活动和静态行为的独立和联合作用与儿童20 m往返跑(20 m SRT)的关系,为促进儿童心肺耐力的提高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采用分层整群随机抽样方法.于2017年抽取广州市城区1所小学共1 144名6~12岁儿童完成问卷调查和20 m SRT测试.利用问卷收集体力活动、静态行为时间,20 m SRT测试成绩按年龄和性别计算标准z分.根据不同体力活动和静态行为水平,将研究对象分成6组.采用多重线性回归和Logistic回归分别分析体力活动和静态行为的独立和联合作用与20 m SRT的关系.结果 中高强度体力活动≥60 min/d的比例为43.1%,静态行为高水平的比例为35.4%.体力活动水平低和静态行为水平较高与20 m SRT成绩呈独立负相关(β值分别为-2.99,-1.75,P值均<0.05).与体力活动水平高且静态行为水平较低者相比,体力活动水平低组或静态行为水平较高组20 m SRT为低等级的风险均增加(P值均<0.05),并且随着体力活动水平的降低和静态行为水平的升高,风险逐渐增加(P趋势<0.05).结论 体力活动和静态行为与儿童20 m SRT成绩独立相关,且体力活动水平的下降和高水平静态行为的联合趋势作用与20 m SRT成绩较差的风险增加存在剂量一反应关系.
广
谭恺韫, 赖丽娟, 蔡莉, 张婧姝, 谈蔚清, 陈亚军
2019, 40(12): 1775-1779. doi: 10.16835/j.cnki.1000-9817.2019.12.004
摘要(420) PDF(15)
摘要:
基于等时替代模型,分析广州市6~12岁儿童不同活动行为替代静态行为与体成分的关系,为儿童肥胖的防控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采用整群随机抽样的方法,于2017年抽取广州市城区5所小学共1 621名学生作为研究对象.通过问卷收集调查对象的基本信息、体力活动、静态行为和睡眠情况,采用Inbody 230人体成分分析仪测量身体成分,采用多重线性回归进行等时替代分析.结果 在低年龄组(6~9岁)儿童中,平均每天用30 min高强度体力活动(vigorous-intensity physical activity,VPA)替代同等时间的静态行为可使去脂质量指数(fat-free mass index,FFMI)相对总体水平增加0.9%(β=0.11,P=0.00);在高年龄组(10~12岁)儿童中,用30 min VPA替代静态行为可增加1.0%的FFMI(β=0.13,P=0.04),用30 min步行替代静态行为则可使体脂百分比(percentage of body fat,PBF)减少2.9%(β=-0.65,P<0.01)、使脂肪质量指数(fat mass index)减少4.0%(β=-0.18,P=0.00).结论 VPA、步行替代静态行为有利于改善儿童身体脂肪分布,尤其是10~12岁儿童.建议儿童增强高强度体育锻炼、减少静态行为,以有效降低肥胖风险.
广州市小学生视屏时间与代谢综合征的相关性
汪慧, 桂曌环, 张婧姝, 蔡莉, 谈蔚清, 陈亚军
2019, 40(12): 1780-1783. doi: 10.16835/j.cnki.1000-9817.2019.12.005
摘要(353) PDF(14)
摘要:
了解广州市6~13岁学龄儿童代谢综合征(metabolic syndrome,MS)的流行现状.并分析视屏时间(screen time,ST)与MS的关系,为MS的防治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采用分层整群随机抽样方法.于2017年在广州市5个区随机抽取5所普通小学,共4 523名6~13岁学龄儿童参与调查.采用体格检查、问卷调查等方法,收集儿童ST及MS各指标情况,分析比较不同ST分组对MS指标的影响.结果 广州市6~13岁学龄儿童MS检出率为2.4%.男生高于女生(3.0%,1.7%)(x2=7.12,P=0.01),且在不同年龄分组中检出率也不同(x2=25.08,P<0.01).高水平ST组儿童占9.0%,高水平ST组儿童中心性肥胖、高三酰甘油和MS的检出率均高于低水平ST组(x2值分别为8.73,5.46,9.11,P值均<0.05).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控制混杂因素后,与低水平ST组相比,高水平ST组儿童发生中心性肥胖和代谢综合征的OR值(OR值95%CI)分别为1.43(1.04~1.96)和1.94(1.11~3.40).结论 儿童视屏时间过长与罹患代谢综合征风险增加相关,积极有效的早期干预可预防儿童代谢综合征.
广州市小学生睡眠时长与心理行为问题的非线性关系
徐小雨, 曾霞, 李秀红, 蔡莉, 谈蔚清, 陈亚军
2019, 40(12): 1784-1787. doi: 10.16835/j.cnki.1000-9817.2019.12.006
摘要(372) PDF(16)
摘要:
探索广州市6~12岁儿童夜间睡眠时长与心理行为问题的关系,为学龄儿童夜间睡眠时长的标准制定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采用整群随机抽样方法,抽取广州市城区儿童4 160名,采用父母版困难与长处问卷和自编睡眠问卷测量心理行为问题和夜间睡眠时长.结果 广州市城区学龄儿童日均夜间睡眠时长为(9.07±0.76)h,睡眠时间不足9 h的有1 912人(46.0%),在9~11 h之间的2 193人(52.7%),超过11 h的55人(1.3%).不同睡眠时间型及母亲教育水平儿童每天睡眠时长分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不同睡眠时间儿童静态行为时间、午睡时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夜间睡眠时长与学龄儿童的困难总得分以及情绪症状、品行问题、同伴问题分量表得分呈正向U型曲线关系(P值均<0.05).儿童的困难总得分以及情绪症状、品行问题、同伴问题分量表的夜间睡眠时长拐点值分别为9.65,9.25,9.42和9.30 h.结论 夜间睡眠时长与学龄儿童的心理行为问题具有非线性关系;夜间睡眠时长在9~10 h之间时,学龄儿童的心理行为问题最少.
广州市某社区2~6岁儿童超重肥胖与生命早期因素研究
罗碧莲, 桂曌环, 陈亚军
2019, 40(12): 1788-1790,1795. doi: 10.16835/j.cnki.1000-9817.2019.12.007
摘要(394) PDF(12)
摘要:
分析2~6岁儿童超重肥胖与生命早期因素的关系,为预防学龄前儿童超重肥胖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采用随机整群抽样方法,于2018年在广州市抽取1个社区的所有托幼园所922名儿童为研究对象.调查内容包括问卷调查和体格检查.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学龄前儿童超重肥胖与生命早期因素的关系.结果 学龄前儿童超重肥胖检出率为13.4%,男童超重肥胖检出率(16.1%)高于女童(1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2.69,P<0.05).学龄前儿童超重肥胖检出率在大于胎龄儿、剖宫产、出生后6月内人工喂养、母亲孕前体质量指数(BMI)超重或肥胖、母亲孕期体重增重过多组内较高(P值均<0.01).二项式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大于胎龄儿(OR=2.62,95%CI=1.42~4.82)、剖宫产(OR=1.59,95%CI=1.08~2.36)、出生后6月内人工喂养(OR=2.00,95%CI=1.19~3.37);母亲孕前超重或肥胖(OR=1.97,95%CI=1.08~3.58)和母亲孕期增重过多(OR=2.07,95%CI=1.26~3.39)与学龄前儿童超重肥胖呈正相关(P值均<0.05);母亲孕前消瘦(OR=0.51,95%CI=0.29~0.88)与学龄前儿童超重肥胖呈负相关(P<0.05).结论 该社区2~6岁儿童超重肥胖检出率较高,学龄前儿童超重肥胖与出生体重、分娩方式、出生后6月内喂养方式、母亲孕前BMI和母亲孕期增重等生命早期因素相关,积极有效的早期干预可预防学龄前儿童超重肥胖.
中国6~13岁儿童24小时活动水平和相关因素分析
吕雅杰, 蔡莉, 曾霞, 赖丽娟, 谈蔚清, 马军, 陈亚军
2019, 40(12): 1791-1795. doi: 10.16835/j.cnki.1000-9817.2019.12.008
摘要(328) PDF(28)
摘要:
了解中国6~13岁儿童24 h活动指南的达标现状,并探讨其社会人口学影响因素,为中国儿童的健康促进提供依据.方法 基于一项全国多中心干预研究,采用分层整群随机抽样方法选取湖南、宁夏、天津、重庆、辽宁、上海和广东7个省市6~13岁儿童共31 362名进行流行病学基线调查.采用问卷调查方式,收集儿童中高强度体力活动(moderate to vigorous physical activity,MVPA)、视屏时间(screen time,ST)和睡眠时长及社会人口学资料.采用广义线性混合模型分析儿童MVPA、ST和睡眠时长达标情况的社会人口学影响因素.结果 被试平均每天MVPA时间为(53.36± 62.28)min.平均每天ST为(1.48±1.46)h,每天睡眠时间<7,7~<9,9~11,>11 h的分别占8.7%,59.6%,30.1%,1.6%.符合MVPA、ST、睡眠指南推荐的比例分别为32.2%,78.5%,30.1%;总达标条数为0,1,2,3条的比例分别为9.6%,47.7%,35.0%,7.7%.年龄、性别、父母文化水平和家庭月收入对体力活动、ST和睡眠是否达标有影响;父母文化程度低与不健康的活动模式有关,父母文化水平越低,达标条数越少(P值均<0.05).结论 中国6~13岁儿童24 h身体活动达标现状不理想,在设计有针对性的干预措施以促进儿童健康时应考虑社会人口学特征.
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
长春市高职高专学生生活方式与亚健康状态的关系
仝瑶瑶, 杨大志, 刘晖
2019, 40(12): 1796-1798,1802. doi: 10.16835/j.cnki.1000-9817.2019.12.009
摘要(391) PDF(11)
摘要:
了解长春市高职高专学生亚健康状态,为减少身心亚健康状态的发生提供参考.方法 于2018年6-12月对长春市7所高职高专院校1 282名学生的亚健康状况进行调查.问卷包括基本人口学特征、生活方式特征及亚健康状态3个部分.对基本人口学特征及生活方式特征进行单因素分析,采用二分类Logistic逐步回归分析高职高专学生亚健康状态的影响因素.结果 身心亚健康检出195例,检出率为15.21%.男生身心亚健康检出率(13.65%)低于女性(16.18%)(x2=8.00,P=0.01).上网时间越长、饮食不规律、吸烟及饮酒者身心亚健康的检出率较高;锻炼频率高、健康关注度高者身心亚健康的检出率较低(P值均<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饮食不规律、吸烟及饮酒者发生身心亚健康状态风险升高(OR值分别为1.41,1.68,2.03,P<0.05);锻炼频率越高者,健康关注度越高者,身心亚健康状态发生风险越低(OR值分别为0.24,0.55,P值均<0.05).结论 与长春市高职高专学生身心亚健康状态相关的因素有饮食不规律、吸烟、饮酒、锻炼频率及健康关注度.建议提高认识,加强健康教育,改变生活行为习惯,合理安排生活学习,以最终改善高职高专学生亚健康状态,促进健康发展.
四川某高职院校医学生艾滋病知识态度及政策法规知晓现状
张夏梦, 张先庚, 周海燕, 梁小利, 林琴, 刘月, 王红艳, 刘林峰
2019, 40(12): 1799-1802. doi: 10.16835/j.cnki.1000-9817.2019.12.010
摘要(303) PDF(13)
摘要:
了解四川某高职院校医学生艾滋病知识、态度、政策法规知晓现状及其相关性,为高职医学院校艾滋病防治工作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采用分层整群随机抽样方法,对四川省某高职医学院校1 458名医学生艾滋病知识、态度和政策法规知晓情况进行问卷调查.结果 高职医学生艾滋病知识总分为(6.63±1.31)分,知晓率为82.9%;对待艾滋病的态度均分为(2.17±0.45)分,其中最高为恐惧与逃避维度(2.56±0.61),最低为责任感知维度(1.66±0.58);艾滋病相关政策法规总分为(19,17±2.91)分.艾滋病知识与态度得分呈负相关,与政策法规得分呈正相关(r值分别为-0.24,0.28,P值均<0.01),即知识得分越高,态度越好、对政策法规的了解程度越高.结论 高职医学生的艾滋病知识有所提高,对艾滋病普遍存在恐惧与逃避心理.对艾滋病相关政策法规存在明显薄弱内容.高职医学院校应更有针对性地进行艾滋病健康教育.
学生家长教师对全面性教育内容的需求分析
聂慧敏, 余小鸣, 宋玉珍, 曹型远, 李晓东, 闫绍惠, 彭卫红, 汤佳, 石琰琴, 张庭浩
2019, 40(12): 1803-1807,1811. doi: 10.16835/j.cnki.1000-9817.2019.12.011
摘要(418) PDF(22)
摘要:
了解中小学生、家长和教师对全面性教育内容的需求,为探讨全面性教育内容在中国的适用性提供基础参考.方法 采用分层整群抽样的方法,从北京、重庆、黑龙江(哈尔滨和佳木斯)和湖北(武汉和孝感)抽取5 571名中小学生和4 835名家长进行问卷调查.依托各省市的体质监测点在9个地区对176名学校性教育相关教师进行问卷调查.问卷的制定以《国际性教育技术指导纲要》中提出的全面性教育内容框架为基础.结果 学生对于"关系"和"健康与福祉技能"概念下知识点的需求较高(小学生为53.4%,71.1%;初中生为57.6%,55.9%).家长对大多数全面性教育内容需求较高,需求较低的内容为"性与性行为"和"性与生殖健康"(小学生为74.7%,74.3%;初中生为80.8%,75.8%)".教师对大多数的全面性教育内容需求率均较高,但小学教师对于"价值观、权利、文化与性(65.9%)""性与性行为(60.1%)"和"性与生殖健康(66.8%)"3个概念下知识点的需求率较低.对应分析结果显示,对全面性教育内容需求最高的为初中教师,其次分别为小学家长、初中家长、小学教师、初中生和小学生.结论 教师和家长对大多数全面性教育内容需求较高,而对一些相对敏感的内容需求较低;学生对全面性教育内容的需求相对较低.建议基于中国的实际需求,进一步完善学校性教育的内容.
全面性教育课程对大学生性知识态度干预效果分析
郭凌风, 赖珍珍, 李雨朦, 刘爽, 刘文利
2019, 40(12): 1808-1811. doi: 10.16835/j.cnki.1000-9817.2019.12.012
摘要(428) PDF(29)
摘要:
了解全面性教育课程对大学生性知识和性态度的干预效果.为促进大学生性知识的提高和性态度的改善提供实证依据.方法 通过性知识与态度问卷,调查北京市某高校选修"人类性学"课程的大学生(实验组)86名和选修"普通通识课程"的大学生(对照组)106名.实验组接受1个学期全面性教育课程,在学期末对实验组与对照组进行性知识与态度问卷的后测,并对两组干预前后测试结果进行比较.结果 大学生性知识知晓率较低;多数大学生对"艾滋病患者"和"自慰行为"持中性态度,分别占58.85%,68.75%,对"性少数群体"持积极态度,占61.98%.相比对照组,实验组在接受全面性教育课程干预后(11.79±1.16,9.36±1.23,4,84±0.88,4.91±1.00,5.35±1.03)分,在性知识5个维度的平均得分均有提高(t值分别为11.25,15.74,10.37,5.59,8.17,P值均<0.01),对"性少数群体""艾滋病患者"和"自慰行为"的态度也有改善(30.59±3.91,17.70±3.41,10.12±2.17)分(t值分别为5.16,5.83,2.97,P值均<0.01).结论 大学生对性知识的掌握情况不容乐观.大学生的性态度需要得到教育者关注,系统的全面性教育课程有助于提高大学生性知识水平与改善大学生的性态度.
南京市城市中小学生体育锻炼现状
丁小燕, 洪平, 张蕴琨
2019, 40(12): 1812-1814,1819. doi: 10.16835/j.cnki.1000-9817.2019.12.013
摘要(261) PDF(13)
摘要:
了解南京市城市中小学生体育锻炼参与现状,为促进中小学生体质健康发展政策提供参考.方法 采用分层整群抽样的方法选取江苏省南京市鼓楼、玄武、秦淮、浦口、雨花台、江宁6个城区14所中小学校4 161名学生进行体育锻炼参与行为的问卷调查.结果 南京市中小学生学校体育锻炼中每周上体育课课时数≥3学时的学生占55.57%,每天参加学校组织大课间活动的学生占81.09%.每周课外体育活动≥3次的学生占23.19%,每天参与体育锻炼时间达到1 h的学生占13.96%,不同性别、学段学生学校体育锻炼项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2值分别为52.76,29.90,16.14,39.34;624.61,53.04,151.25,189.45,P值均<0.05).家庭体育锻炼中有34.34%的家长支持并陪同学生进行体育锻炼,46.07%的家长支持学生体育锻炼但不陪同,14.83%的家长态度不明确,4.76%的家长不支持学生体育锻炼.14.32%的家庭制定体育锻炼计划.不同性别、学段学生家庭体育锻炼项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值分别为42.72;229.44,26.43,P值均<0.01).个人体育锻炼现况上有49.82%的学生掌握了3项及以上的运动技能,17.45%的学生参与体育培训班,仅有7.14%的学生周末锻炼;不同性别、学段学生体育锻炼参与行为现状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x2值分别为12.32,5.60,24.06;167.51,237.90,223.15,P值均<0.05).结论 南京市城市中小学生经常参与体育锻炼行为的报告率较低,需家校联动共同促进学生健康发展.
江苏省2017年中学生体重控制行为分析
贺玉川, 胡金妹, 张凤云
2019, 40(12): 1815-1819. doi: 10.16835/j.cnki.1000-9817.2019.12.014
摘要:
了解江苏省中学生体重控制行为状况,为中学生健康促进工作提供依据.方法 利用江苏省2017年11月学生常见病与健康相关行为监测数据建立中学生体重控制行为数据库,对改善饮食、锻炼、节食和药物4种基本体重控制行为和组合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18 855名被调查的中学生中,有75.8%报告过去30 d中有体重控制行为;男生报告率(77.3%)高于女生(74.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从初一到高三呈下降趋势(Kendall's tau-c=-0.10,P<0.01);营养不良、正常体重、超重、肥胖中学生体重控制行为报告率分别为57.2%,72.8%,83.8%,86.7%,依次增高(Ken-dall's tau-c=0.13.P<0.01);改善饮食、锻炼、节食和药物4种基本体重控制行为报告率分别为58.7%,61.0%,17.9%和2.6%.4种体重控制行为组合的15种组合方式均存在,报告率从高到低前5位依次为改善饮食+锻炼方式(35.2%)、锻炼(13.0%)、改善饮食(9.2%)、锻炼+改善饮食+节食(8.6%)、改善饮食+节食(3.4%),其他方式占6.5%.在体重控制行为的中学生中,报告率前5位方式的构成比依次为46.4%,17.1%,12.2%,11.3%,4.5%,累计占91.5%.城市和乡镇中学生问体重控制行为方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9.13,P=0.10),不同性别、片区、学段、营养状况中学生体重控制行为方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值分别为351.17,140.20,343.95,309.62,P值均<0.01).结论 2017年江苏省中学生存在营养不良采取体重控制行为、超重肥胖者不实行体重控制行为、节食和药物控制体重行为现象.需在中学生中开展健康教育,建立合理的身体形态观,保持健康的体重.
山东省大学生健康素养与就医行为的关系
娄鹏宇, 罗盛, 张锦, 王艳霞
2019, 40(12): 1820-1823,1827. doi: 10.16835/j.cnki.1000-9817.2019.12.015
摘要(274) PDF(17)
摘要:
了解山东省大学生健康素养与就医行为现状影响因素,为完善健康教育工作提供参考.方法 分层随机抽取山东省3所高校1 460名在校大学生进行健康素养和就医行为的问卷调查.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x2检验和Lo-gistic回归分析等进行数据分析.结果 大学生健康素养具备率(得分)为64.4%[(41.37±10.34)分],基本知识与理念、健康生活方式与行为、基本技能具备率(得分)依次为49.6%[(16.28_+4.58)分]、70.3%[(17.24_+4.99)分]、83.7%[(7.85± 1.58)分];28.1%(410人)的大学生患病后延迟就医,71.9%(1 050人)即时就医;24.2%(354人)倾向选择基层医疗机构就医,45.5%(664人)选择二级医院,30.3%(442人)选择三级医院.年级、专业、健康信息收集能力、健康信息理解能力是影响健康素养的主要因素(P值均<0.05);专业、健康信息甄别能力是影响就医时机的主要因素(P值均<0.05);年级、专业、生源地、健康信息关注程度、健康信息收集能力是影响就医机构选择的主要因素(P值均<0.05).大学生健康素养与就医时机、就医机构之间Spearman相关系数分别为0.16,0.16(P值均<0.01).结论 基本知识与理念、基本技能、健康素养与就医时机正相关,基本知识与理念、健康生活方式与行为、基本技能可以有效区别不同就医机构样本.应重视健康信息素养的培养,建立"家庭—社区—医院—高校"一体化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模式.
贵州省大学生吸烟现况及影响因素分析
戴丽帆, 蒲睿, 李曦, 罗鹏, 汪俊华, 张江萍
2019, 40(12): 1828-1830,1834. doi: 10.16835/j.cnki.1000-9817.2019.12.017
摘要(375) PDF(27)
摘要:
了解贵州省大学生吸烟现况及其影响因素,为预防和控制大学生吸烟行为的发生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多阶段分层随机抽样方法,抽取贵州省经济发展水平好、中、差3座城市的不同专业和不同年级大学生共2 451名为调查对象,描述大学生尝试吸烟和现在吸烟现况,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影响现在吸烟的主要因素.结果 贵州省大学生尝试吸烟率为50.8%,初次尝试吸烟发生的高峰年龄为8~13岁(35.2%);现在吸烟率为20.8%.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男性、大三、月生活费≥1 000元、单亲、家人抽烟和同伴吸烟是影响大学生吸烟的主要危险因素(OR值分别为5.52,1.44,1.48,1.69,1.47,1.88,P值均<0.05).结论 贵州省大学生尝试吸烟率较高,现在吸烟率较低,烟草依赖性小,现在吸烟行为影响因素较多.针对大学生开展烟草危害教育、心理健康教育和生活环境干预可能降低大学生烟草使用.
上海市小学生体力活动干预效果评估
杨东玲, 冯晓刚, 周月芳, 曲爽笑, 齐文娟, 罗春燕
2019, 40(12): 1831-1834. doi: 10.16835/j.cnki.1000-9817.2019.12.018
摘要:
评估基于社会生态学模型的体力活动综合干预效果,为探索在大城市开展学生体力活动干预模式提供参考.方法 采用平行对照、非随机分组的准实验设计.选取上海市3个区的20所小学中四年级学生及其家长为研究对象.基于社会生态学模型,从个体、社会因素和建成环境3个层面开展学生体力活动综合干预,干预时间为6个月.通过问卷调查、体格检查和体质测试收集资料,采用秩和检验、x2检验和多元Logistic回归进行干预效果分析.结果 干预组非常喜欢体力活动的学生从干预前的47.9%增加到干预后的50.7%;干预组中高等强度体力活动(MVPA)时间从干预前的64 min/d增加到干预后的70 min/d,主要是增加了周末的MVPA时间.干预组女生干预效果更显著;干预组MVPA时间达到每天1 h的学生从干预前的53.7%上升到干预后的57.7%(x2=4.95,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干预后干预组MVPA时间达到每天1 h的比例高于对照组(OR=1.22,95%CI=1.02~1.48,P=0.03).结论 基于社会生态学模型的体力活动综合干预可以促进学生体力活动.
厦门市男大学生HPV疫苗认知和接种意愿及影响因素
李亚飞, 马浩淞, 李瑞仙, 林惠珍, 肖文蔚, 黄明铭, 黄守杰, 吴婷, 苏迎盈
2019, 40(12): 1880-1883. doi: 10.16835/j.cnki.1000-9817.2019.12.032
摘要(304) PDF(25)
摘要:
了解厦门市在校男性大学生对人乳头瘤病毒(HPV)疫苗的认知和接种意愿及其影响因素,为HPV疫苗的免疫策略提供基础数据.方法 采用方便抽样的方法抽取厦门市5所高校1 209名学生,采用自行设计问卷调查研究对象的基本信息、行为习惯、HPV疫苗认知和HPV疫苗接种意愿,并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HPV疫苗接种意愿的影响因素.结果 男生中有221名(18.28%)听说过HPV疫苗.465名(38.46%)愿意接种HPV疫苗,城市户籍(OR=1.45,95%(7/=1.13~1.86)、医学专业(OR=1.56,95%CI=1.01~2.41)、本科学校(OR=2.43,95%(7/=1.69~3.49)、性取向中包括男性(OR=2.29,95%C1=1.27~4.11)、过去12个月有固定性伴侣(OR=2.20,95%CI=1.48-3.28)、听说过HPV疫苗(OR=2.24.95%C1=1.10.4.54)、知道男性可以接种HPV疫苗(OR=3.65,95%C1=1.78~7.46)、知道HPV疫苗接种最佳时期是初次性行为开始前(OR=2.67,95%CI=1.48~4.83)的在校男大学生有更高的HPV疫苗接种意愿.担心疫苗的安全性是男性大学生不愿接种的首要原因(46.12%).结论 厦门市男性在校大学生对HPV疫苗认识比较缺乏,接种意愿较低.有必要开展各种健康教育.以提高男性大学生对HPV疫苗的认知.
北京市西城区小学生食盐相关知识行为及影响因素分析
高仙, 马超, 秦京宁
2019, 40(12): 1887-1890. doi: 10.16835/j.cnki.1000-9817.2019.12.034
摘要:
了解北京市西城区小学生食盐相关知识行为状况及其影响因素,为成人期慢性疾病早期营养宣教和行为干预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方便选取北京市西城区4所小学818名小学生进行问卷调查,利用"西城区小学生食盐相关知识行为调查问卷".调查中小学生食盐相关知识行为以及高盐食品使用情况等.结果 小学生高盐食品和调味品总体消费行为报告率分别为67.6%,53.4%.小学生食用高盐食品行为报告率居前4位的分别为盐坚果32.8%,奶酪25.0%,火腿肠21.1%.薯片薯条20.7%.食用高盐调味品位居前3位的分别为番茄酱31.0%,榨菜18.8%,沙拉酱17.7%.经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是否消费高盐食品/调味品与性别、年级、食盐知识总体知晓题目数、学生口味、是否主动购买低盐食品有相关关系(P值均<0.05).结论 西城区4所小学的学生中存在消费高盐食品现象.家校应共同联合加强学生减盐相关知识技能的健康教育,认读食品标签内容,鼓励其选择低盐食品.
儿童青少年家长肥胖知识态度行为与子女体重的关系
何春刚
2019, 40(12): 1894-1897. doi: 10.16835/j.cnki.1000-9817.2019.12.036
摘要(221) PDF(16)
摘要:
了解南京市部分儿童青少年家长对肥胖知识的掌握、对肥胖的态度和行为之间的关系,为儿童青少年体重控制和科学减肥提供有力支持.方法 以班级为单位采用分层整群抽样的方法,抽取南京市3 482名中小学生及家长.对家长进行超重肥胖相关知识、态度、行为的问卷调查,并对学生进行体质测试.结果 南京市部分儿童青少年消瘦、正常、超重、肥胖的比例分别为4.11%,74.90%,12.61%,8.39%.男生在消瘦、超重、肥胖方面人数比例高于女生,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x2值分别为14.52,21.67,14.76,P值均<0.01).家长肥胖相关知识中"应多吃蔬菜和水果"的正确回答率最高为99.3%,最低的为"膳食宝塔底层食物应多吃"(38.5%).有15.35%和24.91%的家长低估了男生和女生的体重.肥胖对健康的影响程度和鼓励子女参与体育锻炼的家长态度认知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疋2值分别为36.89,12.58,P值均<0.01).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超重肥胖与男生(OR=1.86)、独生子女(DR=1.92)、父亲超重肥胖(OR=1.95)、母亲超重肥胖(OR=1.95)、家长低估子女体重(OR=1.41)、剖宫产(OR=1.49)等呈正相关,与年龄16-18岁(OR=0.42)、出生体重≤2 499 g(OR=0.53)呈负相关(P值均<0.05).结论 南京市3个区的儿童青少年超重肥胖率较高,家长对子女体重的低估与超重肥胖之间存在密切联系.应对家长进行健康教育、提升家长肥胖控制相关知识和技能,保障子女健康发展.
心理卫生
高中生亲子依恋欺凌与羞耻倾向的关系
申婷, 张野, 张珊珊
2019, 40(12): 1824-1827. doi: 10.16835/j.cnki.1000-9817.2019.12.016
摘要(303) PDF(11)
摘要:
评价羞耻倾向在高中生亲子依恋和欺凌间的作用,为开展高中校园欺凌行为的防控工作提供依据.方法 2018年9-11月,采用青少年亲子与同伴依恋量表、中学生欺凌行为问卷和中学生羞耻感量表.对方便抽取的辽宁省沈阳市和河南省新乡市4所高中1 149名学生的欺凌实施行为进行调查.结果 31.07%高中生涉及欺凌,男生、高二学生、独生子女、农村学生总体实施欺凌报告率均较高(P值均<0.01).母子依恋与羞耻倾向、传统欺凌、网络欺凌均呈负相关(r值分别为-0.14,-0.21,-0.20,P值均<0.01);父子依恋与羞耻倾向、传统欺凌、网络欺凌呈负相关(r值分别为-0.19,-0.21,-0.19,P值均<0.01);羞耻倾向分别与传统欺凌、网络欺凌呈正相关(r值分别为0.20,0.19,P值均<0.01).羞耻倾向在母子依恋与传统欺凌、网络欺凌中均起中介作用,中介效应分别占总效应的11.78%和15.70%.羞耻倾向在父子依恋与传统欺凌、网络欺凌中均起中介作用,分别占总效应的15.17%,17.43%.结论 母子依恋、父子依恋既可以对高中生欺凌实施行为产生直接作用,又可以通过羞耻倾向间接作用于高中生欺凌实施.
初中生青春期性心理健康课程干预效果分析
李雨朦, 郭凌风, 刘文利, 刘敬云, 孙冬君, 王陆雷, 余婉婷
2019, 40(12): 1835-1837. doi: 10.16835/j.cnki.1000-9817.2019.12.019
摘要(398) PDF(20)
摘要:
探索全面性教育课程对初中生青春期性心理健康水平的干预作用,为制定初中生心理健康水平的改善措施提供参考.方法 选取北京市某普通中学初一学生参与研究,使用《青春期性心理健康问卷》在学生接受全面性教育前、中、后施测,前、中、后测有效人数分别为553,563,542人.结果 初中生性心理健康处于中等水平,且女生得分(3.51±0.40)高于男生(3.44±0.37)(t=3.62,P<0.05).学生在接受全面性教育前、中、后的性心理健康总分(3.51±0.39,3.74±0.46,4.10±0.47)及性认知(3.31±0.81,3.68±0.80,4.37±0.61)、性价值观(3.43±0.51,3.55±0.54,3.85±0.58)、性适应(3.63±0.41,3.85±0.49,4.09±0.58)3个维度得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值分别为252.18,281.68,113.54,114.60,P值均<0.05).结论 全面性教育课程对于初中生性心理健康水平具有显著提升作用.
童年期虐待成人依恋与大学生边缘型人格障碍特质的关系
谢国蝶, 陈俐如, 韩阿珠, 张国宝, 许诺, 任昊阳, 曹磊磊, 马骁, 许文浩, 苏普玉
2019, 40(12): 1838-1841. doi: 10.16835/j.cnki.1000-9817.2019.12.020
摘要(394) PDF(16)
摘要:
探讨大学生童年期虐待、成人依恋和边缘型人格障碍特质之间的关系,为促进大学生身心健康提供依据.方法 2018年10月采用分层整群抽样方法,选取合肥市4所高校4 034名大学生,采用童年期创伤经历问卷、状态性成人依恋量表和米氏边缘性人格障碍检测表进行问卷调查.结果 研究对象中.有4.2%具有边缘型人格障碍特质.其中男生为4.5%,女生为3.7%.边缘型人格障碍特质得分非单亲家庭低于单亲家庭,家庭经济状况一般者低于家庭经济状况差和好者,父亲受教育程度中等者低于父亲受教育程度低和高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Z值分别为-2.30,29.25,9.63,P值均<0.05).多元线性回归分析结果显示.童年期虐待、回避型依恋及焦虑型依恋对边缘型人格障碍特质得分有正向预测作用(β值分别为0.2100.10,0.23,P值均<0.01),安全型依恋对边缘型人格障碍特质得分有负向预测作用(β=-0.15,P<0.01).结构方程模型表明,成人依恋在童年期虐待对边缘型人格障碍特质的影响中起部分中介作用,中介效应占总效应的16.7%.结论 成人依恋在童年期虐待对边缘型人格障碍特质的影响中起部分中介作用.
泸州市小学生心理弹性对校园暴力认知偏向的影响
邹艳莉, 叶运莉, 常豫红, 游光富, 李鑫, 陈伊婷, 刘熹润, 方泉, 张容
2019, 40(12): 1842-1845,1848. doi: 10.16835/j.cnki.1000-9817.2019.12.021
摘要:
探讨心理弹性与三至五年级小学生校园暴力认知偏向之间的关系,为小学生校园暴力防控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采用分层整群随机抽样的方法.选取泸州市三至五年级5 976名小学生为研究对象.对校园暴力认知和心理弹性进行自填式匿名问卷调查.结果 小学生心理弹性平均为(40.08±8.05)分,校园暴力认知平均为(62.55±6.38)分.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心理弹性是影响校园暴力认知的独立影响因素(OR=1.04,P<0.01),心理弹性越好,校园暴力认知越高.此外,公立学校(OR=0.45,P<0.01)与校园暴力高认知呈负相关;高年级(OR=1.77)、女生(OR=1.20)、朋友数量较多(OR=1.37)、是班干部(OR=1.37)、成绩中上(OR=2.13)、没有玩游戏(OR=1.33)、没有校外游荡(OR=1.78)、犯错误后父母积极教育(OR=1.45)与校园暴力高认知呈正相关(P值均<0.05).结论 小学生心理弹性越高,校园暴力认知更具正向偏向.家庭、学校及社会可采取针对提高小学生心理弹性的相关干预措施,改善小学生对校园暴力的认知,减少校园暴力的危害.
儿童抑郁症状及其行为与家庭因素的相关性
刘小燕, 冯雪英, 衣明纪, 王艳霞, 杨召川, 马良, 单延春
2019, 40(12): 1849-1851,1854. doi: 10.16835/j.cnki.1000-9817.2019.12.023
摘要:
探讨儿童抑郁症状与其自身行为表现及家庭因素之间的关系,为抑郁患儿的综合防治提供新视角.方法 从青岛大学附属医院儿童保健门诊招募58名诊断为抑郁状态的儿童作为病例组,同期按年龄、性别匹配选择88名健康儿童作为对照组,采用抑郁自评量表(Self-rating Depression Scale,SDS)、儿童行为量表(Child Behaviour Checklist,CBCL)、症状自评量表90项(Symptom Self-evaluation Scale,SCL-90)调查两组儿童抑郁情绪表现、行为表现及家庭因素,采用SPSS 22.0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描述和分析.结果 病例组儿童CBCL量表总得分高于对照组儿童(43.29±30.93,20.24 ±12.93),阳性因子数量高于对照组(2.57±3.14,0.97±1.80).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6.17,3.89,P值均<0.01).病例组内向行为、外向行为、抑郁、强迫、多动、攻击及社交退缩得分高于对照组(t值分别为3.70,2.41,5.68,2.34,2.25,2.60,2.29,P值均<0.01).病例组儿童家长SCL-90量表躯体化、敌对、恐怖得分高于对照组(17.58±4.05,15.81±4.00;9.66 ±2.67,8.69±2.45;8.03±1.49,7.50±0.88)(t值分别为2.33,2.17,2.40,P值均<0.05).儿童SDS量表得分与CBCL量表总得分、阳性因子数量、内向行为、外向行为、抑郁、强迫、多动、攻击及社交退缩得分呈正相关,与父母婚姻状况呈负相关(r值分别为0.51,0.42,0.42,0.30,0.51,0.29,0.36,0.32,0.39,-0.31,P值均<0.01).结论 抑郁症状是儿童普遍存在的情绪障碍,会对学习、社会生活能力等方面有明显影响.在抑郁儿童的综合防治中要充分考虑患儿行为干预、家长心理疏导等因素,以更好帮助儿童心理健康成长.
足球课堂教学联合心理辅导对壮族大学生社交焦虑干预效果分析
阮奎, 陈辉
2019, 40(12): 1884-1887. doi: 10.16835/j.cnki.1000-9817.2019.12.033
摘要:
了解心理辅导和足球课堂教学锻炼对广西壮族大学生社交焦虑的干预效果,为壮族大学生保持身心健康发展提供有力支持.方法 在广西民族大学筛选出120名存在社交焦虑的壮族大学生,随机分为干预组(共3组,各30名)和对照组(30名),分别进行8周的心理辅导和足球课堂教学锻炼,干预前后采用社交焦虑量表、应对方式量表、自尊量表、主观评价表等进行调查,对干预前后结果进行比较.结果 干预后干预组学生(心理辅导组、足球课堂教学锻炼组、心理辅导-足球锻炼组)在积极应对、自尊总分方面均高于干预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2.84.4.07.P值均<0.01);消极应对、社交焦虑总分干预后均低于干预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4.84,-5.29,P值均<0.01).干预后,心理辅导组、足球课堂教学锻炼组、心理辅导-足球锻炼组各方面得分与干预前相比均得到显著改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总体来看,干预后心理辅导-足球锻炼组在积极应对、自尊总分方面提高的分数更高.分别高于干预前0.59,5.68分;消极应对和社交焦虑得分干预后降低的分数也最高,分别为0.43,12.21分.结论 心理辅导和足球锻炼相结合的干预方式对降低壮族大学生社交焦虑效果最佳,足球课堂教学锻炼、心理辅导也起到一定的干预效果.
DSM-5一级跨界症状量表成人版在大学生中的初步应用
朱雪丽, 耿耀国, 石丽萍, 赛雪莹, 余洁静, 詹婷婷, 常国盛
2019, 40(12): 1909-1911. doi: 10.16835/j.cnki.1000-9817.2019.12.042
摘要:
初步探讨DSM-5一级跨界症状量表成人版在大学生中的适用性,为高校的心理健康教育与服务工作方向和重点提供依据.方法 2019年2月,采取随机整群抽样的方式,选取郑州市858名大学生,使用DSM-5一级跨界症状量表对精神健康状况进行测查.结果 DSM-5一级跨界症状量表的Cronbach α系数为0.93,Spearman-Brown分半信度系数为0.88,重测信度为0.84;内容效度指数(CVI)为0.88.大学生DSM-5一级跨界症状量表总分为(16.93±13.00)分,其中抑郁(1.26±0.84)分、躁狂(1.10±0.81)分、焦虑(0.88±0.83)分,物质使用(0.11±0.43)分、精神病性(0.52±0.73)分.男生总体精神健康状况(18.72±14.68)差于女生(15.47±11.27)分(t=3.57,P<0.01),不同年级学生总体精神健康状况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2.78,P>0.05).结论 DSM-5一级跨界症状量表信、效度良好,郑州市大学生精神健康状况良好.地方高校应重视学生抑郁、躁狂、焦虑问题.
疾病控制
重庆市2018年高中新生入学体检结核病结果
庞艳, 胡代玉, 吴成果, 刘英, 汪清雅
2019, 40(12): 1846-1848. doi: 10.16835/j.cnki.1000-9817.2019.12.022
摘要(291) PDF(31)
摘要:
对2018年重庆市高中新生入学体检结核病检测结果进行分析,为做好高中新生入学体检结核病工作提供依据.方法 利用重庆市学校结核病信息管理系统收集2018年高中新生入学结核病体检资料,运用Excel 2007建立数据库.采用SPSS 25.0进行描述性分析和疋2检验.结果 2018年重庆市共有146所普通教育高中118 370名新生、30所中等职业学校30 842名新生进行结核病新生入学体检,学校参检比例为40.09%,新生参检比例为44.28%,普通教育高中新生入学体检结核病的学校参检比例及新生参检比例(57.03%,58.81%)均高于中等职业教育学校(16.39%,22.73%),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x2值分别为73.38,42 744.64,P值均<0.01).高中新生入学体检检出活动性肺结核患者84例,以涂阴患者为主,占92.86%.且不同教育性质、学校性质在高中新生入学体检结核病的患病情况构成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普通教育与职业教育的高中新生入学结核病检出率分别为49.00/10万,54.62/10万;公办学校与民办学校的高中新生入学结核病检出率分别为50.29/10万,124.88/10万(x2值分别为5.42,10.92,P值均<0.05);筛查方法为直接做胸片检查与筛查方法为先做结核菌素皮肤试验,强阳性者再进行胸部x线检查的检出率分别为62.90/10万,84.30/10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0.29,P>0.05).结论 高中新生入学体检结核病项目对于结核病防控工作具有重要意义.应采取有效的筛查方法,加大对中等职业学校的筛查力度.
株洲市2016-2018年门诊儿童血铅水平及影响因素分析
何文兵, 李继红, 赵成顺, 袁应兰, 李红玉, 刘光陵
2019, 40(12): 1852-1854. doi: 10.16835/j.cnki.1000-9817.2019.12.024
摘要(324) PDF(10)
摘要:
了解株洲市门诊儿童血铅水平及其影响因素,为防治铅暴露提供针对性建议.方法 以2016年2月1日至2018年8月1日检测在湖南中医药高等专科学校附属第一医院儿科门诊进行常规体检的1 600名≤14岁儿童静脉血铅水平和血清钙、铁、锌、镁、铜含量,并对儿童家长进行儿童血铅水平影响因素问卷调查.结果 儿童血铅水平为(95.2 ±46.5)μg/L.血铅水平≥100μg/L者检出率达25.7%,不同性别、年龄组儿童血铅水平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Z值分别为1.85,2.85,P值均<0.05).静脉血铅水平与血清钙、铁、锌、镁、铜含量呈负相关(F=16.80,P<0.01).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经常饮用罐装或瓶装饮料、进食前经常不洗手、常食爆米花、居室用煤、常吸吮手指/啃手指甲与血铅水平呈正性相关(OR值分别为2.12,1.57,1.46,1.78,3.24,P值均<0.01).结论 株洲市儿童血铅水平较高.应加强环境保护和行为干预,并定期检测血铅水平.
基于智能手机的学校症状监测系统建立与应用
丁华, 黄春萍, 王兵, 吴彦, 孙炜
2019, 40(12): 1862-1864. doi: 10.16835/j.cnki.1000-9817.2019.12.027
摘要:
建立并应用基于智能手机的学校症状监测系统,为学校开展传染病防控工作提供参考.方法 依托网络技术,建立以智能手机为信息收集端的杭州市学校症状监测系统,以发热、咳嗽、呕吐、腹泻、皮疹、红眼、腮腺肿大作为监测指标.采用时空扫描方式对症状数据进行绝对数阈值自动预警.结果 2018年9月至2019年3月,系统共注册1 973所学校,系统使用率达54.13%,不同类型学校系统使用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1.58,P=0.67),不同地区系统使用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726.78,P<0.01).累计上报7类监测症状信息共852 036条,以咳嗽(35.17%)、发热(21.11%)症状为主,不同症状时间变化趋势略有不同,发热与咳嗽高峰为1月.呕吐与腹泻的高峰为11月.13条自动预警信息经调查确认为聚集性疫情,平均发病4人.结论 杭州市学校症状监测系统适用性广泛,监测数据较好地反映了学校常见传染病的季节特征.在传染病疫情早期预警中发挥了哨兵作用.
气温对荆州市5岁以下儿童手足口病发病的影响
刘天, 姚梦雷, 黄继贵, 吴杨, 陈琦, 童叶青
2019, 40(12): 1865-1869. doi: 10.16835/j.cnki.1000-9817.2019.12.028
摘要:
探讨荆州市日均气温对5岁以下儿童手足1∶3病发病的影响,为手足1∶3病的精准防控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收集2010-2017年荆州市5岁以下儿童手足口病发病数据和气象资料.利用分布式滞后非线性模型(DLNM),调整其他气象因素、节假日效应等潜在混杂因素干扰后,探讨气温对5岁以下儿童手足口病发病的影响.结果 2010-2017年荆州市5岁以下儿童累计报告手足口病47 525例.男、女性别比为1.52∶1;<1,1~<3,3~5岁年龄组分别占病例总数的9.72%,62.10%,28.18%;散居和幼托儿童分别占病例总数的73.29%和26.71%.气温与手足口病日均病例数的暴露反应关系曲线呈M型.以研究期间日平均温度的P50作为参照,气温8.2l℃,25.81℃效应值最大,分别为1.53(95%CI=1.33~1.76)、1.47(95%CI=1.3l~1.65).较高温度(25.81℃)较较低温度(8.21 ℃)对手足口病的影响存在更长的滞后效应.不同人群分析显示,3~5岁儿童(幼托儿童)手足Isl病发病数较<1岁和1~<3岁年龄组儿童(散居儿童)更易受温度变化的影响.结论 气温对荆州市5岁以下儿童手足口病发病具有显著影响.托幼机构是手足口病防控的重点场所.
基于不同血压标准的苏州市儿童青少年血压偏高率比较
胡佳, 韩迪, 丁子尧, 王瑛, 沈蕙, 杨海兵
2019, 40(12): 1870-1872,1876. doi: 10.16835/j.cnki.1000-9817.2019.12.029
摘要(374) PDF(12)
摘要:
应用不同血压参照标准对苏州市7-17岁儿童青少年血压偏高水平进行一致性分析,为儿童血压参照标准的应用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分层整群随机抽样方法,于2017-2018年抽取苏州市7~17岁学生6 972名进行问卷调查和体格检查,儿童血压偏高评价分别采用美国儿科学会2017年更新的第5版标准(简称美国2017),马军等于2017年采用2010年全国学生体质健康调查数据制定的血压指南(简称马军2017),米杰等2017年基于2000-2009年收集的中国大陆儿童青少年调查数据制定的血压参照标准(简称米杰2017),严卫丽等2013年依据中国健康与营养调查数据1999-2009制定的血压参照指南(CHNS2013).结果 应用上述4种标准,血压偏高检出率分别为16.3%,12.7%,17.4%,25.5%.男生中,≤13岁儿童,基于美国2017标准血压检出率与米杰2017标准较为接近,≥14岁儿童,与马军2017标准呈现重叠和交叉.女生中.≤12岁儿童,基于美国2017标准血压检出率与米杰2017标准呈现重叠和交叉;≥13岁儿童被马军2017标准超越,与其较为接近.与美国2017标准进行一致性分析,男生基于米杰2017标准最高,其次为马军2017标准(Kappa值分别为0.81,0.77);女生基于马军2017标准最高,其次为米杰2017标准(Kappa值分别为0.86,0.85);基于CHNS2013标准在男女生中均最低.结论 苏州市7~17岁儿童血压偏高率较高.马军2017标准、米杰2017标准和CHNS2013标准在不同性别、不同年龄呈现出不同的优势.
贵州省2011-2018年学校食物中毒事件特征分析
丁玲, 朱姝, 雷世光, 蒋维佳, 宋沈超, 于传宁, 周亚娟
2019, 40(12): 1873-1876. doi: 10.16835/j.cnki.1000-9817.2019.12.030
摘要(313) PDF(13)
摘要:
分析贵州省2011-2018年学校食物中毒事件的流行规律及特点,为预防和控制学校食物中毒事件的发生提供防控依据.方法 收集贵州省2011-2018年食源性疾病暴发监测系统报告的学校食物中毒事件资料,对食物中毒暴发情况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2011-2018年贵州省学校共发生食物中毒事件78起,中毒1 506人,住院869人,死亡1人;5月是学校食物中毒事件的高峰期,分别占学校事件总数和中毒人数的20.51%(16/78),27.36%(412/1 506);中小学食堂是学校食物中毒事件的高发场所,占学校总事件的83.33%(65/78).中毒食品最多的是植物类及其制品,占50.00%(39/78),其中变质或受污染大米引发的食物中毒居于首位,占总事件的16.67%(13/78).结论 中小学生是学生食物中毒高发群体.应加强学校食堂及周边学生集中进餐场所的监督和管理,提高食品加工人员及学生的食品安全意识,防范类似事件的发生.
儿童急性中毒725例特征分析
高香钰, 刘文君
2019, 40(12): 1891-1894. doi: 10.16835/j.cnki.1000-9817.2019.12.035
摘要:
探讨儿童急性中毒的共性特点,为寻求有效防治措施提供参考.方法 回顾分析西南医科大学附属医院儿科2014年1月至2018年12月725例急性中毒住院患儿的临床资料.结果 儿童急性中毒以幼儿期及学龄前期多见(37.0%,27.6%),多发生于农村(75.2%);男童438例(60.4%),女童287例(39.6%);城市以药物(47.2%)、化学剂中毒为主(22.2%),农村以农药(33.2%)、药物(23.5%)为主,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 128.40,P<0.05);以消化道误服中毒为主(644例,占91.6%);四季均有发生,夏季略多(26.6%);96.0%的患儿经及时治疗后,预后良好.结论 儿童急性中毒常发生,幼儿期及学龄前期为主,多经消化道误服,多发生在农村.应针对可控因素进行干预,避免儿童中毒事件发生.
易县2013-2017年8~10岁儿童尿碘监测结果分析
张立营, 王祥羽, 张进国, 王彦辉, 于健, 李燕广, 孙晓丽, 李铁库, 李祥林, 杜世民, 张保宗
2019, 40(12): 1901-1902. doi: 10.16835/j.cnki.1000-9817.2019.12.038
摘要:
碘是人体必须的的微量元素,是合成甲状腺素的主要物质,一方面维持躯体能量代谢,另一方面促进体格发育,碘缺乏和碘过剩都会对人体造成危害[1-4].碘缺乏可引起甲状腺肿、甲状腺功能减退.影响儿童智力和体能发育;碘过剩可引起甲状腺肿、甲状腺功能亢进、甲状腺炎等[4].
高中新生鼻中隔偏曲和慢性鼻-鼻窦炎相关性分析
郑振宇, 丁怡戈, 李灏然, 王海威, 张宇, 李玲玲, 任芳芳, 王素洁, 王重建
2019, 40(12): 1903-1904. doi: 10.16835/j.cnki.1000-9817.2019.12.039
摘要:
了解郑州市高中新生鼻中隔偏曲(nasal septum deviation,NSD)与慢性鼻-鼻窦炎(chronic rhinosinus-itis,CRS)患病率,为探讨鼻中隔偏曲与慢性鼻-鼻窦炎的发病关系提供参考.方法 采用分层随机整群抽样法,选择郑州市1 565名高中新生为研究对象.根据慢性鼻-鼻窦炎诊断和治疗指南设计调查表和专科体检结果,采用问卷调查的形式研究鼻中隔偏曲和慢性鼻-鼻窦炎的患病率及其关系.结果 郑州市高中新生NSD和CRS患病率分别为47.7%,7.3%.男生NSD、CRS患病率(51.9%,9.8%)较女生(43.6%,4.9%)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x2值分别为10.98,14.33,P值均<0.01).高中新生仅在NSD(重度)组与无NSD组相比时CRS患病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OR=2.18,P=0.00).结论 高中新生特别是男生是鼻中隔偏曲和慢性鼻-鼻窦炎的高发人群,且重度鼻中隔偏曲与慢性鼻窦炎的患病相关.建议高发人群密切随访,定期体检、适时干预、早做预治.
浦东新区公办小学一至三年级学生乳牙早失现况
吴振刚, 刘成军, 张莹, 汪旭东
2019, 40(12): 1905-1906. doi: 10.16835/j.cnki.1000-9817.2019.12.040
摘要:
掌握浦东新区公办小学一至三年级学生乳牙早失发生情况,为儿童乳牙早失的早发现、早干预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运用分层整群随机抽样方法,选取浦东新区24所公办小学一至三年级14 395名学生进行专业口腔检查,记录乳牙早失的相关情况.结果 浦东新区公办小学一至三年级学生乳牙早失发生率为9.5%,乳牙早失在8岁达到最高峰(11.4%),之后呈下降趋势(x274.60,P<0.01).男生乳牙早失发生率高于女生(x2=3.90,P<0.05).乳牙早失主要集中在V牙位,占65.4%;造成乳牙早失的最主要原因是龋齿.结论 浦东新区公办小学一至三年级学生的乳牙早失发生率较高,最主要原因是龋齿.建议在强化龋齿防治的同时,做好儿童乳牙早失的早发现、早干预工作.
生长发育与健康监测
应用运动心率变化指数评定大学男生心肺功能效果评价
张崇林, 王卉, 王前进, 夏志, 刘红妹
2019, 40(12): 1855-1857,1861. doi: 10.16835/j.cnki.1000-9817.2019.12.025
摘要:
探求简单易行、科学有效的心肺功能测试指标及评价方法,为指导大学生进行有益的心肺活动提供参考.方法 以井冈山大学在校大学男生为研究对象,通过单位时间高抬腿(30,40,60 s)和单位时间节律性蹲起(30 s 20次、30 s 30次、60 s 30次)测试,采用运动心率变化指数(EHVI)和心功能指数(HFI)算法,分别与肺活量、VO2max进行相关性分析,遴选适合评价大学男生心肺功能的指标,制定评价标准,并对评价结果进行效度验证.结果 高抬腿和蹲起与相对、绝对肺活量的相关性较低且无显著性;单位时间节律性蹲起HFI算法与VO2max相关系数都在0.2以下,且部分相关性不显著;单位时间高抬腿EHVI算法与VO2max相关系数也不高,但相关性显著,其中60 s高抬腿运动心率变化指数与心肺功能的相关度较高(r=0.47,P=0.00).并与评价结果基本一致,Kappa检验2种评价结果一致性较好(Kappa=0.76,P=0.00).结论 单位时间高抬腿负荷大小更适合于评定心肺功能,该研究提出的"运动心率变化指数(EHVI)"对HFI公式进行改良,并遴选出60 S原地高抬腿为大学男生心肺功能评定的简易方法.
天津地区中小学女生月经初潮年龄及相关因素
王雨婷, 郑荣秀, 刘戈力, 姜丽红, 魏莹, 王茜, 刘朔, 傅君芬
2019, 40(12): 1858-1861. doi: 10.16835/j.cnki.1000-9817.2019.12.026
摘要(373) PDF(11)
摘要:
调查天津地区中小学女生月经初潮情况及其相关因素,为指导青春期女生生理发育和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提供依据.方法 采取随机分层整群抽样方法,对天津地区4 127名中小学女生进行问卷调查及体格检查.并对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共有1 383名女生经历月经初潮,平均初潮年龄为(12.68±1.19)岁;单因素方差分析发现.家庭收入较高、父母文化程度较高的女生,初潮年龄较小(F值分别为4.97,9.52,10.64,P值均<0.05).体育锻炼频率越高的女生平均初潮年龄越小(F=4.20,P<0.05).不同看电子产品时间及睡眠时长的女生初潮年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经Kruskal Wallis H检验,母亲初潮年龄越小,女生初潮年龄的中位数越小(H=82.94,P<0.05).将各年龄组女生分为已潮组及未潮组,来潮组女生的身高、体重、体质量指数(BMI)、腰围、臀围及皮褶厚度的均值均高于未来潮组(t=2.18.10.93,P值均<0.05);将不同年龄组女生根据BMl分为消瘦组、正常组、超重组及肥胖组,经z2检验,各年龄组月经来潮率肥胖组及超重组>正常组>消瘦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x2值分别为34.66,13.37,11.09,12.60,P值均<0.05).结论 天津地区女中小学生月经初潮年龄与家庭收入、父母文化程度、母亲初潮年龄、肥胖、体育锻炼频率等相关.
中学生20m往返跑测试音乐节奏作用及相关因素
徐攀, 卢金逵
2019, 40(12): 1898-1900. doi: 10.16835/j.cnki.1000-9817.2019.12.037
摘要:
了解不同声音信号、不同音乐行为对中学生20 m往返跑(20 m SRT)测试成绩的影响,为增强中学生体质及制定针对性干预措施提供参考.方法 采用随机整群分层抽样法,于2018年12月对江西省上饶市4所中学525名12-17岁中学生进行问卷调查和20 m SRT测试,分析不同音乐生活方式与20 m SRT成绩之间的关联.结果 不同测试方法各年龄、性别中学生20 m SRT成绩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22.00~3.75,P值均<0.01);"是否喜欢音乐""平常喜欢音乐的类型""独处的时候听音乐.会跟着音乐律动吗"3个条目对20m SRT成绩影响均有统计学意义(x2值分别为8.97,7.63,4.68,P值均<0.05);Im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控制相关混杂因素后,"喜欢音乐""独处的时候听音乐,会跟着音乐律动"的学生20 m SRT成绩合格的概率分别是没有以上行为学生的2.34和3.64倍(95%CI=1.14-3.06.1.91~4.56,P值均<0.05),选择"快速动感"和"平静舒缓"音乐类型的学生20 m SRT成绩是选择"其他"音乐类型学生的1.88(OR=1.88,95%CI=1.03~2.64)和0.58倍(OR=0.58,95%CI=0.33~0.99).结论 体育活动中加入适当的音乐有助于运动表现.增强中学生体质时.应考虑音乐元素的融人.
学生营养
保山市2012-2017学年学生营养状况分析
段生朝, 王星涪, 赵学稳, 谢琳, 赵建娥, 王炜, 徐维仙, 廖新华
2019, 40(12): 1877-1880. doi: 10.16835/j.cnki.1000-9817.2019.12.031
摘要(231) PDF(14)
摘要:
分析保山市2012-2017学年参加"农村义务教育学生营养改善计划"学生营养状况,为下一步工作提供参考.方法 按随机抽样原则.分别从不同供餐模式学校中抽取10%~20%的学校,从小学到初三年级每个年级抽1.2个班,每年级40人左右,男、女生基本各半.根据标准程序测定保山市2012-2017学年度"农村义务教育营养改善计划"学生清晨空腹状态下的身高、体重,对资料进行整理和统计分析,评价学生营养状况.结果 2012-2017学年监测的6~15岁学生年龄身高均值总体稳中有升.体重均值基本保持稳定.学生营养不良率呈现小幅波动,2012年最低为12.4%,2014年最高为17.7%.其余年份在15.3%.17.3%之间波动.2012-2017年超重肥胖率分别为9.4%,8.9%,9.0%,9.7%,10.4%,10.7%,男生增幅高于女生;各年度学生营养不良率、超重肥胖率男生均高于女生(x2值分别为22.6,73.4,172.8,77.4,105.1,120.3;18.1,17.1,89.9,47.0,42.8.81.3,P值均<0.05).结论 保山市"农村义务教育学生营养改善计划"学生生长发育指标整体偏低,男、女生营养存在不均衡情况.建议持续加强学生营养改善工作,根据学生生长发育特点,科学合理编制营养餐食谱,保障学生就餐营养均衡.
卫生监督
廊坊市寄宿制中小学校传染病防控现状
许蕴, 张克杰, 顾青卓
2019, 40(12): 1907-1909. doi: 10.16835/j.cnki.1000-9817.2019.12.041
摘要(223) PDF(12)
摘要:
了解廊坊市寄宿制中小学校传染病防控工作现状,为加强寄宿制中小学校传染病防控工作提供依据.方法 对廊坊市全部90所寄宿制中小学校,采用现场检查、查阅资料和询问形式收集核实信息,调查传染病防控工作开展现状.结果 不同区域比较,城区学校卫生室或保健室的配备率、专人负责疫情报告、有疫情报告制度和记录、有晨检制度和记录的报告率明显高于乡镇学校(92.6%,61.1%;92.6%,52.8%;85.2%,50.0%;57.4%,30.6%),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x2值分别为13.38,19.14,13.02,6.26,P值均<0.05).不同类型的学校比较,公立学校设置卫生室或保健室、配备专职校医、专人负责疫情报告的报告率均明显高于私立学校(88.9%,59.3%;69.8%,33.3%;88.9%,48.1%),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x2值分别为10.37,10.41,17.54,P值均<0.05);私立学校有晨检制度和记录的报告率明显高于公立学校,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4.12,P<0.05).90所学校配备专职校医的有53所.传染病防控预案的制定率为95.6%,疫情报告、晨检、因病缺勤登记追踪、复课查验、健康管理、健康教育、通风消毒、免疫规划8项制度的制定率分别为95.6%,60.0%,71.1%,86.7%,88.9%,97.8%,77.8%,88.9%,落实率分别为71.1%,46.7%,44.4%,54.4%,88.9%,97.8%,66.7%,88.9%.结论 寄宿制中小学校传染病防控工作亟待加强.应按规定为学校配备校医、设置卫生室,因校施策做好传染病防控管理和制度落实工作.
综述
儿童体力活动状况与鸢尾素及心血管代谢危险因素的关系
唐努, 陈亚军, 谈敏怡, 王素菡, 蔡莉
2019, 40(12): 1912-1915. doi: 10.16835/j.cnki.1000-9817.2019.12.043
摘要(265) PDF(12)
摘要:
近年来,心血管疾病(cardiovascular disease,CVD)已成为我国居民死亡的首位原因,占疾病死亡构成的40 %以上[1].儿童期心血管疾病的代谢危险因素(如超重肥胖、血压偏高、糖脂代谢异常)可预测成年早期亚临床动脉粥样硬化[2-4],提示成人期CVD的防控应从儿童期开始.
旁观者效应对青少年网络欺凌的影响
欧阳叶
2019, 40(12): 1916-1920. doi: 10.16835/j.cnki.1000-9817.2019.12.044
摘要(321) PDF(20)
摘要:
网络欺凌(cyberbullying,CB)是近年来广泛出现的社会问题,是以骚扰、羞辱或伤害他人为目的,使用电子媒体表达对同伴的蓄意敌对行为[1].据统计,美国有20 %的10~18岁青少年遭受过网络欺凌;4 000名韩国中学生中14.6 %为网络欺凌的受害者,16~18岁英国青少年有16.22 %近6个月中有过多次网络欺凌[2-4].我国调查研究显示,10 574名青少年中有336名受到过网络欺凌[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