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言板

尊敬的读者、作者、审稿人, 关于本刊的投稿、审稿、编辑和出版的任何问题, 您可以本页添加留言。我们将尽快给您答复。谢谢您的支持!

姓名
邮箱
手机号码
标题
留言内容
验证码

2015年  第36卷  第3期

回顾与展望
中国学校卫生管理体系建设
马军
2015, 36(3): 321-323,325.
摘要(410) PDF(16)
摘要:
学生是一个特殊群体,正处于生长发育时期,每天大部分时间在学校度过,学校环境、教学生活设施、学校教学生活制度等与学生身心健康有密切关系.学校卫生管理的目的是有效地组织、开展学校卫生工作,促进学生身心健康.中国学校卫生工作始于辛亥革命前,1904年清政府在当时列强侵略和社会呼吁“废科举、兴学堂、养人才、强中国”的情况下,颁布了《奏定学堂章程》;1906年四川新津县廪生邓莹诗在请设体育学堂时说:“夫所谓体育者,非特体操己也,有卫生、有运动、有休息、有营养”[1].
述评
我国学校卫生工作面临的主要问题及应对策略
徐勇
2015, 36(3): 324-325.
摘要(291) PDF(10)
摘要:
当前,由于环境恶化、社会心理紧张化、不良生活方式的泛化、疾病谱的变化及交通和信息传播的迅速化,人群健康面临新的挑战.儿童少年的健康同样面临更大的风险和威胁,学校卫生必须以新理念、新思想、新方法加以应对.本文仅从感性和经验角度,谈谈我国学校卫生的现状与发展,仅为一已言见,需读者明鉴.
重要论著
北京东城区小学生身体活动视屏行为与抑郁症状的相关性
吴丽晶, 韦冬梅, 高爱钰, 李钦, 李晓卉, 林深婷, 王海俊
2015, 36(3): 326-329.
摘要:
研究儿童身体活动、视屏行为与抑郁症状的相关性,为有效预防儿童抑郁的发生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方便抽取北京市东城区12所小学的1 472名三~五年级学生,采用问卷调查法,比较不同性别儿童的身体活动、视屏时间、抑郁情况,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身体活动、视屏行为与抑郁的关系.结果 1 472名学生在过去7d中,身体活动不足的天数为(4.36±2.56)d,仅16.37%的儿童每天均达到推荐水平;视屏时间为(1.49±1.43) h/d,22.15%的儿童每天视屏时间过长;儿童抑郁量表的平均得分为(9.75±6.38),抑郁症状率为31.05%(457/1 472).男生每天身体活动不足率为79.73% (594/745),低于女生的87.62% (637/727)(x2=16.72,P<0.01);而男生视屏时间过长率为28.46% (212/745)、抑郁率37.99%(283/745)均高于女生的15.68%(114/727),23.93%(174/727)(x2值分别为34.83,33.94,P值均<0.01).单因素分析显示,有抑郁症状学生的身体活动不足率86.87%(397/457)高于无抑郁症状学生的82.17%(834/1 015) (x2=5.09,P=0.024);仅男生的抑郁与身体活动不足相关(x2=7.27,P=0.007).有抑郁症状学生的视屏时间过长率22.98% (105/457)高于无抑郁症状学生的9.36%(95/1 015)(x2=49.76,P<0.01);男、女生的抑郁症状均与视屏时间过长相关(P值均<0.01).多因素分析显示,有抑郁症状男生的身体活动不足率、视屏时间过长率分别为无抑郁症状男生的1.74(95%CI:1.17~2.58),2.48倍(95%CI:1.69~ 3.64);有抑郁症状女生的视屏时间过长率为无抑郁症状女生的3.04倍(95% CI:1.80~5.12).结论 男生的抑郁症状与身体活动不足、视屏时间过长相关,女生的抑郁症状仅与视屏时间过长相关.
黑龙江省高校大学生突发事件应急知识水平现状及影响因素分析
刘颖, 郝艳华, 孙宏, 梁立波, 焦明丽, 崔宇, 尤佳, 李球杰
2015, 36(3): 330-332.
摘要:
了解黑龙江省高校在校大学生的突发事件应急知识掌握水平及其影响,为制定干预策略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采取随机分层整群抽样的方法,选取黑龙江省7所高校的1 806名在校生进行问卷调查.结果 大学生普遍缺乏公共卫生应急知识,得分为(0.60±0.23)分;其次为自然灾害类知识得分为(0.79±0.24),事故灾难类知识得分为(0.78±0.24)、社会事件类知识得分为(0.81±0.26).医学生应急知识得分为(0.80±0.11)分,明显地高于非医学专业学生的得分(F=347.70,P<0.01).学生的性别、年级、高中或大学入学是否参加过演练是应急知识水平的影响因素(P值均<0.05).结论 高校应注重公共卫生应急知识的宣传和教育,优化应急课程的设置,实施有针对性的教育模式,开展模拟演练,“多管齐下”提高大学生的应急能力.
重庆市大学生自杀冲动及攻击行为的性别差异分析
刘耀, 况利, 艾明, 牛亚娟, 费立鹏
2015, 36(3): 333-336.
摘要:
了解重庆市大学生自杀、冲动及攻击行为的性别差异,为针对性指导大学生的心理危机干预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分层整群随机抽样方法,对重庆市9 808名在校大学生进行一般人口学、自杀行为、自杀意念、自杀态度、冲动行为量表、外显攻击量表等问卷调查.结果 女生自杀态度更倾向于包容和理解,其自杀意念及自杀行为的检出率(16.40%,2.46%)均明显高于男生(10.27%,1.11%)(x2值分别为9.997,62.507,P值均<0.01);在冲动行为调查中,女生在“动机性冲动”“认知性冲动”及总分均高于男生(t值分别为11.236,10.930,9.464,P值均<0.01);在攻击行为调查中,女生倾向于采取“愤怒及敌意”,而男生倾向于采取“身体及语言攻击”,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13.843,3.050,-26.591,-8.729,P值均<0.01).结论 女生较男生易出现冲动行为,易采取愤怒及敌意的攻击行为,更容易产生自杀意念及行为,而男生则容易出现身体及语言攻击行为.
学生营养
使
谭圣杰, 王金子, 薛勇, 王培玉, 张玉梅
2015, 36(3): 337-339.
摘要(352) PDF(16)
摘要:
了解3~12岁中国儿童使用含锌补充剂的基本情况,并探讨儿童使用含锌营养补充剂的影响因素.方法 采用多阶段整群抽样抽取中国7城市2农村3~12岁儿童1 806名,通过问卷调查等方法获得其0.5 a内含锌营养补充剂的使用情况及其个人一般情况、身体测量指标、智力水平、生活习惯、膳食频率、父母相关情况及家庭环境等资料.结果 含锌营养补充剂总体使用率为13.7%;年龄越小(P<0.01)、地区经济水平较高(P<0.01)、母亲的文化程度越高(P<0.01)、家长认为孩子较瘦(P=0.035)及外出就餐频率高(P<0.01)的儿童更可能选择使用含锌补充剂;膳食中含锌食物频率较高的儿童,含锌补充剂使用率也较高(x2趋=37.512,P<0.05).结论 调查儿童含锌补充剂使用率不同,不同地区、家长文化程度、家长对孩子健康状况的认知等影响儿童及家长使用锌补充剂.
健康教育
青海藏区寄宿制学校中小学生卫生习惯状况
赵宏, 刘燕, 李斌, 文国颖, 肖然, 王秀娟, 程海萍
2015, 36(3): 340-342.
摘要:
了解青海省藏区寄宿制中小学生个人卫生习惯状况,为制定藏区学生健康教育计划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分层整群随机抽样方法,使用自行设计的调查问卷对青海省藏区2 532名寄宿制中小学生日常个人卫生习惯进行问卷调查.结果 小学生和初中生除不喝生水外,其他9个方面卫生习惯形成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1);男女生除每天洗脚次数和不喝生水外,其他8个方面卫生习惯形成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1).20%~35%的学生饭前便后不洗手或偶尔洗手,30%~40%的学生每天洗脸次数<1次,35%~40%的学生每天刷牙次数<1次,35%~ 49%的学生每天洗脚少于1次,50% ~ 60%的学生有喝生水习惯,55%~60%学生每周洗澡<1次.结论 青海藏区寄宿制学校中小学生不良卫生习惯比例较高,需采取综合性健康教育和健康促进措施提高学生良好卫生行为习惯水平.
上海市静安区中学生闲暇生活分析
郭亚文, 姜庆五, 罗春燕
2015, 36(3): 343-345.
摘要:
分析中学生闲暇生活的特点,为提高中学生闲暇生活质量提供依据.方法 用随机整群抽样方法,确定1 502名初、高中学生作为调查对象,按知情同意原则进行相关问卷调查.结果 中学生在学习日的闲暇时间为4.77h(不含床上时间),其中做作业、身体活动、看电视、上网的时间分别为2.39,1.16,0.57,0.65 h;在非学习日的闲暇时间(不含床上时间)为9.63 h,其中做作业、补课、身体活动、看电视、上网的时间分别为2.89,2.27,1.37,1.28,1.82 h,入睡、睡觉、床上的时间分别为17.64 min、7.87 h和8.16 h.高中生做作业、上网时间明显长于初中生,初中生身体活动、看电视时间、睡觉时间明显长于高中生,初、高中学生课外补习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高中生(7.24%)的睡眠质量异常率高中明显高于初中生(1.72%);高中生(4.44%)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评分明显高于初中生(3.05%).中学生上网行为异常检出率男生(3.66%)明显高于女生(1.71%).上网行为指数高中生(24.79)明显高于初中生(22.04).男生(23.99)上网行为指数明显高于女生(21.95).结论 随年龄增加,学生上网、作业时间明显增加,身体活动、看电视、睡眠时间均减少,网络成瘾检出率上升.男生网络成瘾较女生更高.
基于性别的初中生尝试吸烟行为影响因素研究
朱银潮, Michelle C.Kegler, 张涛, 王潇怀, 陈洁平
2015, 36(3): 346-348.
摘要:
探索基于性别的青少年尝试吸烟行为影响因素,为制定针对此人群的控烟干预措施提供参考.方法 通过多阶段分层整群随机抽样方法,抽取4 665名初中生进行问卷调查,问卷内容包括一般人口学特征,吸烟相关知识和态度、行为情况,被动吸烟和健康教育等.采用含潜变量的多群组路径分析方法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男生和女生的吸烟尝试率分别为18.5%和7.1%.“同伴吸烟”和“吸烟有害信念”分别是男生和女生尝试吸烟行为的最大影响因素,标准化总效应值分别为0.26和-0.24.“学校控烟教育”对女生的尝试吸烟行为产生消极效应(标准化总效应值为-0.01),而对男生不产生效应;“学校教职工吸烟”对男生“吸烟有益信念”的影响大于女生,标准化直接效应值分别为0.17和0.09.结论 学校开展的控烟干预需将性别因素考虑其中,制定出综合性和针对性的干预措施.
郑州市中小学生安全意识与自护自救能力干预效果评价
梁利花, 李然, 孙经, 周艳, 杨俊芬, 孙春婷
2015, 36(3): 349-351,356.
摘要:
了解中小学生安全教育干预效果,探索中小学生安全意识和技能培养的最佳时期,为学校有效开展安全教育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分层整群抽样方法,在郑州市教学水平中等的城、乡学校中,分别抽取中、小学校各3所,共12所.依据要求分为对照组1、对照组2和干预组,聘请专业人士对于预组进行为期1 a干预,以安全教育问卷调查及抽取部分学生现场模拟考核方式评价干预效果.结果 干预后对照组1、对照组2、干预组知识知晓率升高幅度分别为11.6%,13.1%,29.4%,各组干预前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1);正向态度平均率升高幅度分别为-1.6%,1.9%,2.2%,各组干预前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1);正向行为平均率升高幅度分别为1.6%,-2.7%,6.9%,仅干预组前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3组现场考核知信行综合得分分别为(18.14±6.43)、(18.10±5.85)、(20.13±7.75)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4.861,P<0.01).小学低年级3组间现场考核得分无明显差异,小学高年级和初中3组间现场考核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1).现场考核得分分级比较,得分≥60分的比率性别、城乡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不同年级干预组均高于其他2个对照组(P值均<0.01).结论 安全教育干预能够大幅度提高中小学生的安全知识,并使正向行为有效改善.安全意识培养越早越好,安全技能应从小学高年级开始注重培养,初中阶段加大培养力度,特别是医疗急救知识和技能.
武陵山区土家族与苗族青少年健康危险行为影响因素分析
张福兰, 张天成, 陆盛华, 陈景, 万义
2015, 36(3): 352-356.
摘要:
了解武陵山区土家族与苗族青少年健康危险行为现状及其影响因素,为制定干预措施提供参考.方法 分层随机整群抽取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1 755名土家族和苗族青少年,对吸烟、饮酒、伤害(自杀意念)、不良饮食习惯(偏食)、缺乏锻炼、网络成瘾等健康危险行为进行问卷调查,并对可能影响因素进行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 土家族与苗族青少年偏食、吸烟、饮酒、自杀意念、网络成瘾、缺乏锻炼报告率分别为27.92%,18.40%,26.44%,21.99%,5.07%,65.13%.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独生子女是偏食(OR=1.456)、自杀意念(OR=1.544)行为的危险因素;父亲学历高是吸烟(OR=0.703)、缺乏锻炼(OR=0.788)行为的保护因素;常感孤独是偏食(OR=1.239)、饮酒(OR=1.431)、自杀意念(OR=2.201)行为的危险因素;经常失眠是偏食(OR=1.237)、吸烟(OR=1.508)、饮酒(OR=1.404)、自杀意念(OR=1.409)行为的危险因素;常感抑郁是偏食(OR=1.343)、吸烟(OR=1.770)、自杀意念(OR=3.426)、网络成瘾(OR=4.221)、缺乏锻炼(OR=1.378)行为的危险因素;男生易产生吸烟、饮酒、网络成瘾行为(OR值分别为6.847,1.830,2.749),女生易产生自杀意念、缺乏锻炼行为(OR值分别为0.692,0.629);苗族青少年是吸烟、饮酒行为的高发人群(OR值分别为0.571,0.698).结论 土家族与苗族青少年健康危险行为的发生情况不容乐观,失眠及不良情绪成为多种健康危险行为的危险因素.
四川省5所高校大学生性行为调查
杨义, 叶运莉, 杨艳芳, 梁洪波, 程强, 孙渤星, 林蕴智, 贾鹏丽, 朱秋洪
2015, 36(3): 357-359.
摘要:
了解四川省大学生性行为发生情况及其影响因素,为高校开展性健康教育工作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分层整群抽取四川省3所医学和2所普通院校的4 081名大学生,采用问卷调查性行为发生情况,对影响因素进行多分类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 13.8%的大学生承认发生过性行为,其中9.6%,1.0%和0.6%分别与异性、双性和同性“朋友”有过性行为.异性朋友间性行为的危险因素为年龄(OR=1.16)、非医学类专业(OR=1.51),保护因素为女性(OR=0.34)、每月生活费为<500元(OR=0.29)和500~999元(OR=0.54)以及未恋爱(OR=0.10);双性性行为的危险因素为非医学类专业(OR=2.25),保护因素为女性(OR=0.14)以及每月生活费为500~999元(OR=0.28);同性性行为的保护因素为年龄增长(OR=0.60)以及每月生活费为500~999元(OR=0.37).结论 大学生中的高危性行为现状不容忽视.双性性行为者很可能作为“桥梁”人群,将HIV从高危的同性性行为者向普通的异性性行为者传播.
广东省初中生吸烟现况及影响因素分析
林丰, 林彩红, 汤捷
2015, 36(3): 360-362,365.
摘要:
了解广东省初中学生吸烟现状及其影响因素,为后期制定干预措施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多阶段抽样方法,使用全球统一标准的青少年烟草调查核心问卷,对广东省48所初中学校的7 354名学生进行调查.结果 初中学生现在吸烟率为4.89%.在家、室内场所、室外公共场所、学校暴露于二手烟的比例分别为39.10%,50.15%,51.97%,48.17%.多因素分析表明,初中生吸烟的危险因素有男生、在家里暴露于二手烟、看到有人在学校室内或室外场所吸烟、曾有烟草公司工作人员提供免费烟草、拥有烟草品牌标志物品认为吸烟在聚会庆祝及社交场合更轻松;保护因素有肯定地认为开始吸烟后很难戒掉、肯定地认为其他人吸烟的烟雾对自己有害(P值均<0.05).结论 初中学生控烟工作重点在于减少二手烟暴露、媒体烟草广告,并普及吸烟的成瘾性、二手烟危害方面的知识.
延长户外活动时间对小学生近视预防效果评价
胥芹, 王晶晶, 段佳丽, 宋玉珍, 赵宏, 郭秀花, 吴立娟
2015, 36(3): 363-365.
摘要(316) PDF(16)
摘要:
探讨延长户外活动时间对小学生近视预防效果,为小学生近视预防提供干预措施.方法 选取仅选取北京市延长户外活动时间为干预措施的295名小学生为干预组,未选择任何干预措施的311名小学生为对照组,进行为期6个月的视力干预.以非散瞳状态下电脑验光检查的屈光度作为近视的诊断依据.对干预效果的评价采取Logistic回归分析以及协方差分析.结果 干预6个月后,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与对照组相比,延长户外活动时间组小学生患近视眼的OR值为0.586(95%CI=0.402~0.853);按照性别分层后分析显示,男生延长户外活动时间更有利于视力的保护(OR=0.513,95 %CI=0.297~0.885).协方差分析结果与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一致.结论 延长户外活动时间干预措施,尤其是对男生,在一定程度上可保护小学生视力,延缓近视眼的进展.
北京某高校大学生艾滋病知识与态度分析
汪小燕, 杨大来, 李海红, 陈步红, 赵琳, 黄颖睿
2015, 36(3): 422-424.
摘要(239) PDF(11)
摘要:
目前,全球估计共有3 860万名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其中50%以上是15~24岁的青少年,15岁以下的儿童230万,每天有6 000名15 ~ 24岁的青少年感染HIV,青少年正成为受艾滋病危害最大的群体之一[1-2].青少年时期是进行健康教育的最佳年龄段,加强艾滋病防治知识的宣传教育,特别是开展预防艾滋病的学校健康教育,帮助青少年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念、健康的生活方式、良好的个人行为,完全可以抵御艾滋病的侵袭,对预防和控制艾滋病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3-4].笔者于2014年9-10月对北京市某高校学生开展调查,了解大学生艾滋病知识与态度现状,为探讨适合高校学生预防艾滋病的健康教育模式提供依据.
宜春某综合性高校学生性观念性行为及教育需求分析
易剑飞, 陈梅梅
2015, 36(3): 425-426.
摘要:
伴随着年龄的增长,大学生生理快速发育,对“性”的兴趣表现越来越明显.由于心理成长不够健全,“性”成长引发的烦恼困扰着一部分大学生[1].大学生性健康理念的和谐构建已成为当代高校教育中的突出问题之一[2-3].为探究男女大学生性观念、性行为、性知识及性教育需求的差异,以便制定针对不同性别大学生的性问题进行合理指导和科学教育模式,特开展本次调查研究,结果报道如下.
大庆市儿童伤害发生与家长伤害认知的相关性
张慧, 李杨, 崔玉霞, 周广美, 徐勇
2015, 36(3): 427-429.
摘要:
了解儿童家长对伤害的认知和需求,为家长提供有针对性的教育指导以降低儿童伤害的发生风险提供依据.方法 在黑龙江省大庆市随机选取5所社区中750名1~ 14岁儿童的家长,填写一般资料调查表和伤害认知及需求调查问卷,比较伤害儿童家长和非伤害儿童家长的认知及需求.结果 在调查的750名儿童中,过去1 a发生伤害的儿童有125人,占16.67%,伤害主要以碰摔伤(43.6%)、跌落伤(21.16%)、切割伤(12.05%)、宠物咬伤(7.85%)为主;发生伤害组的儿童家长在有关儿童伤害的安全知识、急救知识的知晓率方面低于非伤害组(P值均<0.05),在行为检出率方面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家长最希望通过社区宣教(25.25%)、电视宣传(13.49%)、医院宣传(12.75%)获得儿童伤害相关知识.结论 家长对儿童伤害的安全知识、急救知识的知晓率较低,应根据儿童家长对伤害知识的认知现况及需求提供有针对性的指导.
宁波市初中生饮食习惯影响因素分析
肖娴, 孙丽, 许韶君
2015, 36(3): 429-431.
摘要(218) PDF(12)
摘要:
了解宁波市青少年饮食习惯及其影响因素,为有针对性地制定干预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整群抽取宁波市4所初中共2 706名学生,对初中生饮食习惯及其影响因素进行问卷调查.结果 主成分分析结果显示,宁波市初中生食用频率高的食物可分为油炸食品、蔬菜水果及豆制品、奶制品、零食、杂粮、主食及肉制品、饮料、腌制品8个类别.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男生较女生频繁进食油炸食品、饮料、腌制品、主食及肉制品的可能性更大(OR值分别为0.67,0.64,0.64,0.49,1.83,P值均<0.01),女生较男生频繁进食零食的可能性更大;高年级初中学生频繁进食饮料的可能性较大(OR=2.28,95%CI=1.60~ 3.26);体型经常遭受嘲笑的初中生频繁进食饮料(OR=2.93,95%CI=1.76~4.89)和腌制品(OR=2.48,95% CI=1.48~4.15)的可能性更大;经常偏食的初中生倾向于更频繁进食奶制品、主食及肉制品、油炸食品、零食,更少进食蔬菜水果及豆制品和杂粮.喜欢玩游戏的初中生倾向于频繁进食油炸食品、饮料、腌制品、零食、奶制品(OR值分别为2.06,2.46,1.57,1.67,1.65,P值均<0.05).结论 初中生饮食习惯与性别、年级、家庭经济状况及不健康饮食相关行为特征之间存在关联,应积极采取综合性干预措施预防青少年不健康饮食行为.
大学生艾滋病抗体检测率检测意向及需求调查
温萌萌, 朱广荣, 孙霄, 刘艺虹
2015, 36(3): 432-434.
摘要:
了解大学生艾滋病抗体检测率、检测意向及需求,为高校制定艾滋病健康教育政策提供参考.方法 使用分层随机整群抽样的方法,在北京地区6所高校大学生中匿名问卷调查2 321名学生.使用EpiData 3.0建立数据库并进行逻辑检错和双录入,SPSS 20.0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大学生艾滋病抗体检测率为2.8%(65/2 321),男生艾滋病抗体检测率(3.6%)高于女生(2.1%).检测率在男、女生间的分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5.347,P<0.05),在年级、生源地区、城乡、专业等因素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明确表示有检测意向者占33.3% (758/2 275),49.1%(1 117/2 275)表示无检测意向.若曾经发生与他人共用注射器、静脉注射吸毒、与未知感染状态者发生无保护性行为、多个性伴侣等感染艾滋病危险行为,寻求检测可能性分别为83.8%(1 924/2 295),81.7%(1 875/2 295),75.4%(1 730/2 295),73.9%(1 697/2 295).认为需要学习艾滋病检测相关知识者有87.5%(2 004/2 291),有必要做艾滋病抗体检测者有30.2%(692/2 292).结论 大学生中HIV检测率低,检测知识需求率较高,有危险行为则检测意向提高.提示需要加大检测知识宣传,提高大学生风险意识,提高检测意向,扩大检测范围.
温州市低年级近视小学生用眼卫生知识状况
李纯纯, 王小倩, 章雪梅, 陈燕燕, 郑冬冬, 李春燕
2015, 36(3): 435-437.
摘要(211) PDF(12)
摘要:
儿童用眼卫生问题已成为公众关心的公共卫生问题,特别引起教育部门和卫生部门的重视.不科学的用眼卫生行为会导致儿童的视力损害,影响儿童的独立生活能力、生活质量及心理健康.临床证据表明,近视是儿童最常见的眼病,是致盲和视力损害的主要原因之一,预防近视是保护学生视力的核心[1-2],应给予足够重视.近年来儿童近视眼的流行情况呈现患病率增高、发病年龄提前的特点[3],预防近视刻不容缓.本研究采用计算机验光和调查问卷综合分析低年级学生近视流行病学现况及近视学生用眼卫生知识状况,为进一步在低年级学生中开展眼保健健康教育提供资料,为相关部门制定科学、合理的近视预防策略和措施提供依据.
濮阳市青少年饮食行为现状分析
麻顺广, 胡伟华, 杨翠平, 王瑞卿, 梁森
2015, 36(3): 438-440.
摘要:
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的膳食结构和饮食行为也在不断变化,谷类摄入量减少、碳水化合物和膳食纤维摄入量降低、蔬菜水果摄入不足.膳食结构趋向“高能量密度”,偏离了平衡膳食的要求,势必造成居民慢性病风险的增加[1].肥胖、心血管疾病、2型糖尿病、癌症等成人多发疾病已呈明显的低龄化趋势,慢性病已成为危害青少年健康的主要问题[2].为了解濮阳市青少年饮食行为流行状况,建立系统的监测体系,为政府、教育、卫生部门和学校制定相关政策和措施提供科学依据,笔者于2013年5-10月对濮阳市23所学校进行了调查,结果报道如下.
疾病控制
四节耳穴操结合眼保健操视力保健效果评价
鲜浏霖, 汪容羽, 李慧, 吴惠容
2015, 36(3): 366-367,371.
摘要:
了解耳穴操结合眼保健操与单纯采用眼保健操对青少年视力保健效果的差异,为预防和控制青少年近视的发生、发展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单盲法,纳入成都市金牛区1所小学129名学生进行分组试验(试验组1:耳穴操结合眼保健操组,43人;试验组2:单纯眼保健操组,42人;对照组:安慰指导法组,44人),追踪观察6个月,采用国际标准远视力表,观测耳穴操结合眼保健操与单纯采用眼保健操对青少年视力保健效果的差异.结果 试验前3组间视力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0.608,P>0.05),试验后3组间视力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3.299,P<0.05).耳穴操结合眼保健操组(试验组1)中有61.6%的学生视力处于稳定或改善的状态,明显高于试验组2(48.8%),而对照组仅38.6%的学生视力处于稳定或改善的状态(x2=9.229,P<0.05).结论 采用耳穴操结合眼保健操对于视力的恢复、改善,延缓近视发展的效果优于单纯采用眼保健操.
深圳市儿童青少年视力与体质量指数关系研究
谌丁艳, 周丽, 王赟
2015, 36(3): 387-389.
摘要(320) PDF(15)
摘要:
了解深圳市儿童青少年视力与身高、体重、体质量指数(BMI)的相关性,为探寻视力不良的危险因素及防治措施提供参考.方法 整群抽取深圳市小学和初中各12所的所有35 561名学生为研究对象,对学生视力、身高和体重数据进行分析.结果 深圳市小学生和初中生总的视力不良率达59.01%,超重和肥胖率分别为13.42%和9.83%.小学生视力不良者中的超重和肥胖率高于视力正常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11.138,P=0.001);小学生视力状况和BMI分类之间存在线性关系(x2=9.008,P=0.003).相关性分析显示,学生视力与身高、体重、BMI均呈负相关(P值均<0.01),身高较高、体重较重、BMI值较大者视力较差.结论 深圳市儿童青少年视力与身高、体重、BMI存在一定的相关性,应多关注超重肥胖儿童青少年的视力状况.
苏州市民工子弟小学学生视力不良及屈光状态分析
姬娜, 牛燕, 曹志杰, 贾松
2015, 36(3): 394-396.
摘要(227) PDF(11)
摘要:
了解民工子弟小学学生视力不良及屈光状态情况.方法 对苏州市2所较大规模民工子弟小学2 221名学生进行视力、屈光检查,再用1%环戊通散瞳后检影验光复查.结果 初筛视力不良率为25.5%(1 132/4 442眼),其中远视率、近视率分别是6.4%、19.1%;散瞳后复查,屈光不正率为24.0%(1 066/4 442眼),其中远视率、近视率分别是6.0%,18.0%.小学低年级组的远视率(8.5%)明显高于高年级组(3.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50.6,P<0.01);高年级的近视率(25.9%)高于低年级组(10.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187.3,P<0.01).近视率随着年级的升高而逐渐升高;远视率则随着年级的升高而降低.低年级组远视眼和近视眼的构成比分别是45.5%,54.5%;高年级组远视眼和近视眼的构成比分别是11.7%,88.3%.轻度远视眼占51.5%,中度占33.2%,高度占15.3%;轻度近视眼占75.4%,中度占24.6%.近视者中假阳性率为6.1%(52/850眼),远视眼者中假阳性率为5.0%(14/282眼).结论 苏州市民工子弟小学学生视力状况较城市学生好,但比10 a前的城市学生差,需要做好近视预防工作.
上海市部分小学生肥胖类型影响因素分析
王斌, 唐传喜, 王和兴, 周颖, 姜庆五
2015, 36(3): 402-405.
摘要(260) PDF(10)
摘要:
了解上海市部分小学生群体不同肥胖类型的影响因素,为制定相应的干预措施和手段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随机整群抽样方法,对从上海市2个区整群随机抽取的2所小学的651名学生进行体格检查和问卷调查,分析小学生不同肥胖类型的影响因素.结果 小学生总肥胖率为22.1%,其中中心性肥胖率(20.0%)高于一般性肥胖(14.4%),复合型肥胖检出率为12.3%.不考虑肥胖类型重叠的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性别与所有的肥胖类型有关,一般性肥胖还与动物性食物的摄入频率有关,母亲教育程度影响子女中心性肥胖发生率,睡眠时间与复合型肥胖的发生有关(P值均<0.05).不同肥胖类型单独效应的分析结果表明,女性是单纯一般性肥胖和复合型肥胖的保护因素,每天活动时间与单纯一般性肥胖的发生相关,母亲文化程度是学生中心性肥胖发生的影响因素,每天睡眠时间影响学生复合型肥胖的发生率(P值均<0.05).结论 上海市区部分小学生群体肥胖流行率较高.肥胖与母亲文化程度和静态生活方式有关,不同肥胖类型的影响因素之间存在一定差异.
一起小学疑似食物中毒事件分析
辜洁妮, 黄琼, 刘振华, 张恒, 梁骏华
2015, 36(3): 406-408.
摘要:
探索小学生食物中毒发生的危险因素,为提出合理的建议及防控措施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制定病例定义,对多家媒体报道的疑似食物中毒学校进行病例搜索.开展病例对照研究,包括可疑餐次及食物的分析,开展饭堂卫生学调查,对采集剩余食物进行实验室检测.结果 共搜索到符合病例定义73名病例,其中疑似病例57例、可能病例16例;教师2例,住宿生71例,罹患率为12.6%(73/581).症状以腹痛(97.3%,71/73)、恶心(31.5%,23/73)、呕吐(20.5%,15/73)为主,部分学生反映喉咙有不适及烧灼感.土豆焖鸭肉是可疑高危食物(OR=4.2,95%CI=1.3~14.0).结论 该事件为一起疑似龙葵碱毒素引起的食物中毒.学校应加强对食堂的卫生及原材料的监督和管理,避免或预防该事件发生.
青少年功能性消化不良流行病学特征及其影响因素分析
崔春雪, 闫宁, 凌睿哲, 沈蕙, 徐勇
2015, 36(3): 409-411.
摘要:
探讨青少年功能性消化不良(Functional Dyspepsia,FD)流行病学特征及其相关影响因素,为功能性消化不良的病因学研究和预防措施制定提供可行有效的依据.方法 采用分层随机整群抽样方法,选取苏州市中学生924名,进行功能性消化不良及其影响因素的问卷调查.按照罗马Ⅲ诊断标准诊断功能性消化不良.结果 青少年FD总患病率为11.58%,其中男生患病率为9.09%,女生为14.1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5.864,P<0.05);初中生FD患病率为11.63%,高中生为11.54%,差异无统计学意义(r=0.002,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女性、挑食、经常服用药物、便秘是发生FD可能的危险因素(OR值分别为1.633,1.722,2.351,2.408,P值均<0.05).结论 青少年FD总体患病率较高.应针对相关危险因素制定切实有效的预防措施,从而降低青少年功能性消化不良的患病率.
北京大兴区高校结核病密切接触者筛查结果分析
赵淑娟, 李春, 张悦琴, 郭金红
2015, 36(3): 440-441.
摘要:
结核病是慢性传染病,大学生是结核病传播的高危人群[1],应予以足够重视.本次研究通过对北京市大兴区2011-2012年间发生的6例大学生传染性肺结核病案例的密切接触者进行筛查,讨论控制大学生结核病流行的预防措施,以做到早发现、早隔离、早治疗,防止肺结核在高校的蔓延暴发.
恩施州乡村学龄儿童肠道蠕虫感染现状
何艳霞, 向诗非, 胡启托, 赵利民, 王元复, 谭华新
2015, 36(3): 446-447.
摘要:
肠道寄生虫病为儿童的常见多发病,对儿童的健康可造成严重危害,可引起生长发育迟缓、营养不良、贫血、认知能力降低等[1-2].国际上,人群肠道寄生虫感染被公认为衡量一个国家或地区发展水平的指标[3].为了解湖北省恩施州学龄儿童肠道蠕虫感染情况,笔者于2012年9月至2013年6月对该州8县市的乡村小学进行了抽样调查,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合肥市某高校一起结核病聚集性疫情调查
陈伟, 王莉丽, 张鹏川
2015, 36(3): 451-452.
摘要(180) PDF(12)
摘要:
目前,我国结核病疫情仍然严重,分布广泛,给学校结核病防治工作带来很大的挑战[1].2010年全国第5次流调结果显示,我国结核病患病率在20~25岁组呈现一个小高峰[2].近年来,合肥市学校结核病疫情上升趋势明显,2013年全市结核病信息报告系统中网报学生结核病病例数较2011年增加了近1倍,疫情形势严峻.2013年11月合肥市某高校发生一起结核病聚集性疫情,经过及时调查处置后得到有效控制,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宜昌市未成年人动物咬伤病例流行特征分析
蒋静, 邓亚玲, 田俊, 毛丰益
2015, 36(3): 453-454.
摘要:
了解宜昌市城区未成年人动物咬伤概况,为提出有效的预防控制措施提供参考.方法 收集2013年宜昌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预防接种门诊所有动物咬伤患者暴露处置记录,录入数据库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全年有1 012例未成年人被动物咬伤病例,占全人群动物咬伤病例的19.02%;动物咬伤时间呈典型的季节性分布,春夏季高发;男性(61.36%)高于女性(38.64%),7~ 14岁组未成年人为高危人群(58.10%);主要致伤动物为犬,占85.67%.各年龄段人群在暴露部位构成上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148.205,P<0.01),学龄前儿童组主要伤及头面部和上肢,占该年龄组的73.54%,而青少年组主要伤及部位为四肢(77.12%).结论 应全民普及狂犬病相关知识,增强对未成年人的保护,同时,加强对犬类动物的规范管理.
中国2004-2013年学校食物中毒事件分析
颜文娟, 卫平民, 资海荣, 郭艳, 宣杨
2015, 36(3): 455-457.
摘要:
学校食物中毒事故是指由学校主办或管理的校内供餐单位以及学校负责组织提供的集体用餐导致的学校师生食物中毒事故,按照严重程度划分3个级别:重大食物中毒事故,指一次中毒100人以上并出现死亡病例,或出现10例以上死亡病例的食物中毒事故;较大学校食物中毒事故,指一次中毒100人以上,或出现死亡病例的食物中毒事故;一般学校食物中毒事故,是指一次中毒99人以下,未出现死亡病例的食物中毒事故[1].
云南省禄丰县2006-2013年儿童跌伤流行特征分析
杨云娟, 金华忠, 肖义泽
2015, 36(3): 458-460.
摘要:
了解2006-2013年云南省伤害监测哨点儿童跌伤的流行特征及变化趋势,为学校制定有效的儿童跌伤预防控制策略提供依据.方法 选择首次在云南省伤害监测系统哨点医院就诊并被诊断为跌伤的儿童病例进行分析.结果 2006-2013年共收集有效病例12 528例.云南省儿童跌伤发生比例从2006年的42.52%上升到2013年的64.55%,男童跌伤病例比例高于女童,儿童跌伤高发年龄依次为7~12岁、13~18岁和3~6岁.居前3位的伤害发生地点主要是学校(35.18%~59.88%)、家中(29.90%~36.84%)和公共居住场所(3.62%~14.32%);伤害发生活动是休闲活动(51.26%~73.07%)、体育活动(11.23% ~ 37.80%)和家务(2.61%~15.18%).跌伤以非故意伤害(97.99% ~ 100%)和轻度受伤(54.97%~79.83%)为主.结论 2006-2013年云南省儿童跌伤问题不容忽视.应采取相应的预防干预措施,加强校园安全监管.
一起幼儿园手足口病突发疫情流行特征分析
俞李萍, 张瑞凤, 许莉萍, 陈思, 丁盈盈, 李治俊
2015, 36(3): 461-463.
摘要:
2010年上海正式启动“医生进校园”,通过“一校(园)一医”将学校卫生纳入社区公共卫生服务网格化管理体系,达到增强学校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处置能力和全面保障少年儿童健康成长的目的[1].手足口病(Hand-foot-mouth Disease,HFMD)在许多国家和地区发生过多次较大规模暴发和流行,常引起儿童死亡或造成身体损害[2].据报道,96.25%的聚集性疫情发生在托幼机构,防范手足口病的重点区域仍是托幼机构[3].本文对发生在上海市闵行区某幼儿园的一起手足口病暴发疫情进行分析,从而探讨基于校园责任医生的传染病疫情处置模式.
宜兴市2011-2013年中小学校和幼儿园因病缺课监测结果
许华静, 程炜, 陈玉明, 李川, 吴小群, 梁静, 蒋智渊, 周东杰
2015, 36(3): 463-465.
摘要:
学校是人群高密度聚集的场所,人口流动频繁,加上儿童青少年正处在生长发育计划免疫相关疾病高发年龄阶段,抵抗疾病能力较弱,容易导致传染病在校园内的发生和传播.一旦疫情爆发,将严重威胁学生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对学校、家庭和社会造成较大影响[1].学校因病缺课监测是学校卫生的一项基础工作,目的是能够掌握学校传染病疫情发生发展趋势[2],并及时预防和控制传染病疫情在学校的发生和流行.
心理卫生
青少年核心自我评价与内化问题行为的关系
王玉洁, 窦凯, 刘毅, 高涛, 张轩辉
2015, 36(3): 368-371.
摘要:
探讨青少年核心自我评价与内化问题行为的关系,为提高青少年心理健康水平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核心自我评价量表、焦虑和抑郁量表、情绪调节效能感量表,对分层整群随机抽取的广州市初一至高三年级共1 202名学生进行问卷调查.结果 青少年核心自我评价与表达积极情绪效能感、管理消极情绪效能感呈正相关(r值分别为0.31,0.49,P值均<0.01),与焦虑、抑郁呈负相关(r值分别为-0.56,-0.32,P值均<0.01);核心自我评价不仅可以直接预测内化问题行为(β值为-0.56~-0.32,P值均<0.01),还会通过情绪调节效能感间接发挥作用(β值为-0.06~-0.21,P值均<0.05).结论 情绪调节效能感在核心自我评价与内化问题行为间起中介作用.
合肥市大学生生活负性事件和饮酒的关联性分析
仝菲, 王程成, 李修德, 李享, 徐少聪, 张秀军
2015, 36(3): 372-374.
摘要:
了解大学生饮酒及负性生活事件的流行病学特征,为探索大学生生活负性事件与饮酒行为之间的关系提供参考.方法 分层整群抽取合肥市8所高校大学生共3 000名进行匿名问卷调查.采用Odinal Logistic回归分析方法对生活负性事件和饮酒的关系进行分析.结果 共调查2 777名大学生,其中低风险饮酒2 529名(91.1%),高风险饮酒168名(6.0%),有害饮酒44名(1.6%),酒精依赖36名(1.3%).生活负性事件平均得分为(37.32±23.95)分.大学生的人际交往因子得分越低越倾向于酒精依赖(OR=0.92,95%CI=0.87~0.97),受惩罚因子得分越高越倾向于酒精依赖(OR=1.06,95%CI=1.02~1.10)及其他生活负性事件得分越高越倾向于酒精依赖(OR=1.19,95%CI=1.11~ 1.27).结论 合肥市大学生存在不当饮酒行为,负性生活事件可能是大学生过量饮酒的重要因素之一.高校应采取相应措施提高大学生心理健康,降低不当饮酒率.
大学新生校园社会资本现状及其对自尊的影响分析
周驰, 翁小瑜, 翁嘉
2015, 36(3): 375-377.
摘要:
探讨大学新生社会资本现状及其与自尊的关系,为高校改善新生社会资本及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提供依据.方法 通过随机整群抽样,采用社会资本评估量表及自尊量表对杭州市3所高校的1 105名大学新生进行调查,分析社会资本各维度与自尊的关系.结果 女生社会支持和社会交往的均分分别为(48.12±7.88)和(11.77±1.76)分,均略高于男生的(45.37±8.08)和(11.41±1.99)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4.70,2.74,P值均<0.01);男生社会网络的均分为(10.50±2.71)分,略高于女生的(9.66±2.79)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19,P<0.01).社会资本各条目较高的学生自尊得分明显高于社会资本较低学生的自尊得分(P值均<0.05).社会支持对大学新生自尊的影响最大(OR=2.184,P<0.01),其次是社会交往(OR=2.078,P<0.01).结论 大学新生的社会资本与自尊状况有密切的关系.学校应帮助新生建立和累积有效的社会资本,从而促进身心健康发展.
南通市大学生网络成瘾现状及其影响因素分析
张敏, 唐大伟, 蒋群, 邓水平, 朱晓阳
2015, 36(3): 378-380.
摘要:
了解南通市大学生网络成瘾现状及其影响因素,为开展网络成瘾干预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中国青少年危险行为因素监测问卷”大学版作为调查问卷,利用分层整群抽样方法在南通市选取了8所高校在校大学生,共4 168名学生进行问卷调查.结果 南通市大学生上网率为100%,网络成瘾报告率为10.80%,网络成瘾报告率男生(12.21%)高于女生(9.99%),专科生(24.89%)高于本科生(6.85%),随年级上升而递增(大一8.77%,大二10.49%,大三13.09%),独生子女(12.22%)高于非独生子女(8.45%),来自城市的大学生(15.78%)高于城镇生源(8.67%)和农村生源(6.12%),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x2值分别为4.95,240.78,13.81,14.46,82.21,P值均<0.05).通过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 回归分析,结果发现,自杀意图(OR=1.43,95%CI=1.06~ 1.94)、自杀未遂(OR=2.64,95%CI=1.94~4.77)、感到孤独(OR=1.88,95%CI=1.54~2.45)、学习压力过大而不愉快(OR=1.45,95%CI=1.04~2.03)是网络成瘾的影响因素,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结论 南通市大学生网络成瘾现状需教育主管部门高度重视,特别对由自我伤害和心理问题引起网络成瘾的群体,应及早制定网络成瘾干预措施.
河南省住校与非住校中学生心理健康状况比较
孙经, 何健, 张丁, 杨汴生, 王旭
2015, 36(3): 381-383.
摘要:
了解河南省中学生心理健康现况,为加强对住校中学生的心理健康辅导工作提供参考.方法 采用分层随机整群抽样的方法,在河南省7个省辖市中抽取中学生21 791名,其中住校生14 819名,使用中国中学生心理健康量表(MMHI-60)进行现场问卷调查,对住校生和菲住校生的心理状况进行比较.结果 住校生有心理问题者占48.7%,非住校生有心理问题者占39.2%;除高中学生在学习压力感和情绪不稳定上得分住校和非住校生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外(P值均>0.05),其余无论男、女生,城市、乡村,初中、高中,住校生在心理健康量表各分量表上的得分均高于非住校生,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住校学生中有孤独感的占64.7%,非住校学生有孤独感的占55.8%,住校学生的孤独感体验强于非住校学生,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10.61,P<0.05).结论 住校学生心理健康状况普遍差于非住校生.教育部门需重点关策佳校生心理状况,通过配备心理教师、平富校园活动等各种措施减轻住校中学生孤独感,改善心理状况.
同伴关系自我效能感与青少年网络成瘾的关系
叶艳晖, 李秋琼
2015, 36(3): 384-386,389.
摘要:
探讨青少年同伴关系、自我效能感与网络成瘾的关系,为青少年网络成瘾的预防和干预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中学生同伴关系问卷、一般自我效能感量表和网络成瘾量表,对整群抽取的广东省6所中学573名学生进行问卷调查.结果 33.5%的青少年至少存在轻度网络成瘾行为,男生网络成瘾率(46.70%)高于女生(20.88%),初中生网络成瘾率(37.67%)高于高中生(28.94%),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x2值分别为24.08,6.02,P值均<0.05).网络成瘾青少年在同伴关系及自我效能感上得分均低于非成瘾青少年(P值均<0.01);青少年网络成瘾与同伴关系3个维度及总分呈负相关(r值分别为-0.229,-0.105,-0.210,-0.253,P值均<0.05),与自我效能感亦呈负相关(r=-0.628,P<0.01).同伴关系对网络成瘾有明显的直接效应(β=-0.253,P<0.01),且自我效能感中介效应有统计学意义(β=-0.605,P<0.01),中介效应占总效应的比例为68.2%.结论 自我效能感在同伴关系与网络成瘾间起部分中介作用.
中小学生课余生活及与主观幸福感的关系
王玲凤, 陈传锋
2015, 36(3): 390-393,396.
摘要:
了解中小学生课余生活现状及其与主观幸福感的关系,为促进青少年身心健康发展提供参考.方法 在浙江省的湖州、台州和宁波,按照方便取样的原则选取城市和乡镇的四~六年级小学生、初中生和高中生共2 032名,采用主观幸福感量表和课余生活状况量表进行问卷调查.结果 中小学生课余生活以复习功课、上补习班为主(分别占55.7%,28.8%);娱乐化倾向明显,选择看电视听音乐的人数比例较高(24.5%);实践性严重匮乏,只有0.5%的中小学生选择参加社会调查或实践,0.8%的学生选择参加社团活动,过多上网人数过多(41.4%).中小学生可以自由支配的课余时间不够充足(占总课余时间的44%);课余生活缺乏计划性,认真规划的小学、初中、高中人数比例分别为11.6%,10.5%,3.4%,均低于从不规划的人数比例(18.6,18.0%,30.9%)(x2值分别为8.308,3.796,183.042,P值均<0.01).中小学生过多参加复习补习、过多上网、课余自由支配时间不足、对课余时间缺乏规划性等均会在某种程度上降低主观幸福感.结论 中小学生的课余生活与主观幸福感有关.
武汉某高校大学生性行为与心理健康的关联性
谢弢, 蔡龙彪, 徐方嵘, 何启强
2015, 36(3): 397-398,401.
摘要:
了解武汉市大学生性行为与心理健康的关联,为制定有效的预防干预措施提供依据.方法 整群随机抽取武汉大学珞珈学院1 295名在校大学生,采用自填式问卷调查性行为状况,以“SCL-90症状自评量表”调查其心理健康水平.结果 大学生性行为发生率为17.8%,心理问题检出率为15.9%.非条件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存在心理异常、焦虑、抑郁和精神病性特征的大学生更容易发生性行为、不使用安全套及拥有多个性伴侣(OR值分别为1.43~ 2.31,P值均<0.05).结论 学生性行为发生与心理健康水平密切相关.促进大学生的心理健康应作为大学生进行性健康教育及行为干预的重要内容.
中学生体育锻炼对自我效能感自尊主观幸福感的影响
袁贵勇, 张美玲
2015, 36(3): 442-443.
摘要:
了解中学生体育锻炼状况及对自我效能感、自尊、主观幸福感的影响,为教师、家长及教育职能部门决策提供依据.方法 根据地理位置,分层随机抽取河南省5个市1 538名初中生和高中生,采用体育活动等级量表、Rosenberg自尊量表、一般自我效能感量表、情感平衡量表、一般生活满意感量表进行问卷调查.结果 河南省中学生锻炼量不足(小锻炼量)者占63%,只有37%的学生达到中等锻炼量;中学生体育锻炼量与自尊、自我效能感、情感平衡、主观幸福感之间均存在统计学意义相关(r值分别为0.16,0.23,0.12,0.17,P值均<0.01);不同锻炼量中学生的自尊、自我效能感、情感平衡与主观幸福感得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值分别为5.08,12.06,7.51,8.90,P值均<0.01).结论 河南省中学生体育锻炼量普遍不足,体育锻炼量对自尊、自我效能感、主观幸福感有良好的预测作用.
上海市杨浦区中学生亚健康状况及其影响因素分析
代银, 夏蒨, 郑薇薇, 谢梦
2015, 36(3): 444-445,447.
摘要:
亚健康是指处于健康和疾病之间的一种状态,是人体处于健康和疾病之间的过渡阶段,在身体、心理上没有疾病,但主观上却有许多不适的症状和心理体验[1].以往研究认为,亚健康主要发生在生活压力大的成年人身上;而近年的研究结果显示,亚健康的发生呈低龄化,一些中学生正受其困扰,主要表现有忧郁、焦虑、疲劳、学习效率下降、适应能力差、人际关系紧张等[2-4].进一步的研究表明,亚健康既表现为个体的亚健康,又表现为群体亚健康和社会亚健康,而且三者间存在内在的联系[5-6].
教工保健
新疆不同层次教师工作紧张应激因素分析
赵作荣, 李霞, 刘继文
2015, 36(3): 399-401.
摘要:
分析影响新疆大、中、小学不同层次教师职业紧张的主要应激因素,为制定教师职业健康保护措施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分层整群随机抽样法,抽取新疆不同层次6 600名教师,进行应激相关工作分析工具(ISTA 6.0)调查.结果 不同层次教师的职业紧张因素各不相同.小学教师环境紧张、任务危险性维度得分最高(2.45±0.61,3.54±0.74,P值均<0.01),初中教师交流的可能性维度得分最高(3.16±0.49,P<0.01),高中教师合作的需求程度、任务不确定性、工作组织问题、注意力需求、时间压力等维度得分最高(2.96±0.77,2.50±0.75,2.61±0.59,2.70±0.78,2.77±0.8,P值均<0.01),大学教师复杂性、任务控制、参与、时间控制、合作的可能性、工作干扰以及合作的紧密性等维度得分最高(3.31±0.54,2.99±0.60,2.18±0.78,2.90±0.84,3.05±0.89,2.50±0.81,2.51±0.67,P值均<0.01);影响教师职业紧张的变量依次为教龄、学历、性别、民族、婚姻、月收入等.结论 教师承受着较高的职业紧张,教龄和学历是影响教师职业紧张的主要因素.
中学教师亚健康与生活事件关系的病例对照研究
陈洁瑜, 赵晓山, 吴六国, 程静茹, 王天, 肖雅, 李斐, 罗仁
2015, 36(3): 418-421.
摘要(319) PDF(11)
摘要:
了解中学教师亚健康与生活事件的关系,为制定教师人群的健康促进策略及积极的应对方式提供参考.方法 在广州市随机抽取3个区(萝岗区、荔湾区、增城区)共8 111名中学教师为调查对象,由调查员在体检时进行现场调查,问卷当场收回.随后结合“亚健康自评量表”进行评价,并依据体检报告排除患实质性疾病者.再随机选出114例诊断明确的亚健康者进行1∶4配比病例对照研究,运用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方法处理资料.结果 中学教师经历生活事件对亚健康的发生影响有统计学意义(OR=7.433,95%CI=4.391 ~ 12.583,P<0.01).条件Logistic分析显示,最常见诱发亚健康发生的生活事件有家庭不和(OR=17.699,95%CI=1.929~ 162.436)、婚姻问题(OR=11.940,95%CI=1.214~117.428)、家人病重(OR=7.006,95%CI=2.207~22.243)、频繁加班(OR=6.794,95%CI=4.283~ 10.777)、亲人或好友亡故(OR=6.635,95%CI=3.686~ 10.127)、情感问题(OR=5.889,95%CI=2.225~15.585)、子女问题(OR=3.505,95%CI=1.714~7.167)、经济上困境(OR=3.156,95%CI=1.855~5.370)、生活方式改变(OR=2.956,95%CI=1.277~6.846).结论 生活事件是中学教师发生亚健康的危险因素.积极消除或缓解应激性生活事件,加强教师压力管理,提高应对能力,对中学教师亚健康的预防及干预有着重要的实践意义.
西南大学2013年度教职工健康体检结果分析
熊明洁, 靳树芝, 连利, 贾晓瑜, 武令璞
2015, 36(3): 474-475.
摘要:
随着生活方式现代化、膳食结构改变和体力活动减少,无论是发达国家或发展中国家的成年人,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简称“慢非病”)的患病率都在以惊人的速度增长.来自卫生部的最新数据表明[1],慢非病导致的死亡占我国居民总死亡的85%,占疾病总负担的70%,已对我国居民的健康构成了严重的危害.本文旨在对重庆市高校教职工的体检结果异常率及特点进行分析,以期为有针对性地进行生活方式干预和健康教育,最终降低慢非病发病率提供真实可靠的基础流行病学资料.
基础研究
基于文献计量学的《中国学校卫生》信息可视化分析
张持晨, 苏纯惠, 胡伟红, 郝聪颖, 潘晓洁, 郑建中
2015, 36(3): 412-415.
摘要(242) PDF(10)
摘要:
分析《中国学校卫生》的发展脉络及学校卫生领域科研合作的演进过程,为科技期刊提高文献水平和出版质量提供借鉴.方法 利用信息可视化分析软件CiteSpaceⅢ,对1990-2014年间刊登在《中国学校卫生》的12 838篇文献进行分析.结果 共有896位作者、786所机构参与了12 838篇文章的创作.发文量≥18的作者共有70位,其中陶芳标、季成叶的发文量位于前列,分别发文134,79篇.同时,两位学者还与陈晶琦、马迎华、马冠生、马军、吴汉荣等形成了影响力较为广泛的合作网络.发文量排名前3位的机构为北京大学、安徽医科大学、浙江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分别出现335,216,81次,而高等院校和各级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也是为《中国学校卫生》贡献文献的主要机构来源.结论 《中国学校卫生》为广大读者了解学生医疗卫生知识,推广国内外有关学校卫生领域的科研成果及实践经验提供了重要平台.
卫生监督
江西省2011-2013年农村学校自建供水卫生状况
何加芬, 付俊杰, 何加珍, 徐岷, 王永华
2015, 36(3): 416-417,421.
摘要:
了解江西省农村学校自建设施供水卫生状况,为采取针对性的干预措施提供技术支撑.方法 对2011-2013年纳入监测网的农村学校自建设施供水单位进行水源类型、制水工艺、消毒情况、覆盖人口等调查,分别于枯水期(2-5月)、丰水期(6-9月)采集水样进行检测和评价.结果 2011-2013年水质合格率分别为29.89%,45.73%和41.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11.20,P<0.01),水质总合格率为39.85%.水质单项指标合格率最低为总大肠菌群,3 a总合格率为58.30%;其次为菌落总数,总合格率为69.99%.水源类型以浅井为主,占59.17%;其次为深井,占24.69%.制水无任何处理工艺占50.61%.结论 农村学校自建设施供水工艺简单,卫生管理薄弱,水质合格率较低.需完善水质净化工艺,加强学生卫生宣教,强化监管,保障农村学校饮水安全.
北京市中小学校校医和保健教师队伍现状调查
赵海, 段佳丽, 滕立新, 王路
2015, 36(3): 466-468.
摘要:
了解北京市中小学校校医及保健教师情况,为加强校医和保健教师队伍建设提供参考.方法 采用问卷调查的方法,对北京市教委所属的所有公立中小学校的校医及保健教师共1 702名进行调查.结果 北京市中小学生与校医/保健教师的人数配备比例为754∶1,其中校医927名,中小学生与校医的人数配备比例为1 384∶1.校医/保健教师以女性为主(91.1%);年龄多在30~49岁之间(76.1%),30岁以下的比例仅为9%;从事校医/保健教师工作不超过5a的比例较高(41.0%),平均年限为8.61 a.校医/保健教师专业为教育的比例最高(32.1%),其次是临床医学(20.9%).从学历和职称来看,有本科以上学历者占61%;职称多是中级(42.6%)和初级(41.9%).结论 北京市中小学校校医存在配置不足、年龄结构不合理、从事校医工作的年限较短、职称结构也较不合理的问题,应加强对校医队伍的建设和管理.
北京市2009-2013年中小学校教学环境卫生状况评价
吕若然, 滕立新, 孙颖, 王观, 赵海
2015, 36(3): 468-469.
摘要:
学校是学生学习生活的重要场所,良好的学习生活环境和身心素质是青少年健康成长的重要条件,要具备这些重要条件,学校卫生工作是必不可少的基础[1-2].近年来,肥胖和视力不良等学生常见病的报告率呈上升趋势,成为政府、学校、社会及家长共同关注的公共卫生问题[3-4].自2005年起,北京市卫生局和北京市教委联合将学校教学环境监测纳入到《北京市学校卫生防病工作方案(2006-2010)》和《北京市学校卫生防病工作方案(2011-2015)》中,要求对所有中小学校的教学环境开展卫生学监测.
上海市杨浦区托幼机构生活饮水检测结果分析
何露, 徐湘, 叶林, 李丽
2015, 36(3): 472-473.
摘要:
了解上海市杨浦区托幼机构生活饮水现状,为指导托幼机构饮水管理工作提供有益参考.方法 采用问卷对杨浦区82家托幼机构饮水卫生现状进行调查,随机抽取43家托幼机构进行现场卫生学检测.结果 饮水类别以传统的开水为主(90.2%).托幼机构饮水卫生管理较规范,大部分托幼机构能进行常规饮水器具的清洗消毒.饮水水质卫生学检测结果主要为部分微生物指标超标,不合格指标主要为细菌菌落总数、大肠菌群、霉菌和酵母菌、色度等,不合格样品检出率分别为60.5%,18.6%,7.0%,88.4%.结论 应进一步重视托幼机构饮水卫生安全工作,加强饮水水质的常规检测并纳入日常监测范畴,加强饮水卫生安全宣传,医教结合保障儿童饮水卫生安全.
生长发育
宜兴市2013年高一高二学生健康体检结果分析
梁静, 程炜, 陈玉明, 杨正伟, 吴小群
2015, 36(3): 448-451.
摘要(201) PDF(13)
摘要:
了解宜兴市高中生生长发育及常见病患病状况,为有针对性地对在校高中学生进行健康指导提供依据.方法 对2013年宜兴市8所高中9 991名高一和高二学生进行健康体检,将数据整理后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宜兴市高中学生生长发育总体状况良好,无论男女,城市学生的身高、体重均值都大于乡村学生:城市男生平均身高高于乡村男生(t=6.25,P<0.01),城市女生平均身高高于乡村女生(t=9.256,P<0.01),城市男生平均体重大于乡村男生(t=4.445,P<0.01),城市女生平均体重大于乡村女生(t=4.077,P<0.01).学生常见病患病率较高,检出率从高到低依次是视力不良(95.24%)、龋齿(14.9%)、肥胖(14.02%)、营养不良(7.37%)、血压偏高(6.02%)、脊柱异常(0.87%)和心脏异常(0.78%).而常见病检出率在城乡、性别之间差异多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高中学生的常见病检出率较高,需要通过有针对性的措施控制常见病的发生和发展.
高校保健
南京市大学生校医院服务满意度调查
董庆辉, 林振平, 陈秋竺, 王小全, 蔡伟鹏, 邵倩雯, 王海涛
2015, 36(3): 470-471,473.
摘要:
大学生是一个特殊的社会群体,是承载国家建设的极其重要的生力军.大学生的健康水平将直接影响到人才的体质,政府和学校有为大学生提供医疗服务、保障其身心健康的责任.我国于1952年开始实行高校公费医疗制度,校医院主要功能是为师生提供基本医疗服务、预防保健以及健康教育,维护师生的身心健康、推动学校公共卫生事业发展[1].
综述
中国儿童青少年肥胖危险因素研究进展
单浩洋, 吕雪, 谢莎丽
2015, 36(3): 476-478.
摘要(194) PDF(14)
摘要:
儿童青少年肥胖作为全球性的公共卫生问题,2002年被WHO列为造成人类疾病负担的全球十大一级危险因素,其危害超过了成人肥胖.相关研究发现,儿童青少年肥胖与许多成年期慢性疾病,如高血压、糖尿病等有非常密切的关系,导致这些疾病的患病率和病死率急剧上升[1].除常见的慢性非传染性疾病外,相关研究还发现,儿童青少年肥胖与一些肿瘤(如子宫内膜癌)的患病风险增加具有明显相关性[2].
译文
美国儿科协会学校卫生委员会对校医职责的政策声明
孙莹
2015, 36(3): 479-480.
摘要:
美国儿科协会(American Academy of Pediatrics,AAP)意识到,校医(school physician)在促进学龄儿童生理—心理—社会健康与福祉中的重要地位.尽管校医的概念已经存在一个多世纪,但美国不同州和学校中校医及相关法规政策还缺乏统一性.本声明通过明确校医的职责,提升校医在促进儿童健康与安全中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