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言板

尊敬的读者、作者、审稿人, 关于本刊的投稿、审稿、编辑和出版的任何问题, 您可以本页添加留言。我们将尽快给您答复。谢谢您的支持!

姓名
邮箱
手机号码
标题
留言内容
验证码

2014年  第35卷  第12期

传承于若木营养文化为实现中国学生营养梦而奋斗
高影君, 施承斌, 邓书读
2014, 35(12): 1761-1763.
摘要:

今年是我国著名的营养文化学家于若木先生诞辰95周年,虽然她离开我们已经8年了,但她的音容经常在我们的脑海里浮现,她的营养观始终是我们行动的指南,她为实现中国学生营养梦的奋斗精神时刻鼓舞我们前进.于若木先生到了晚年仍然以高度的政治觉悟、饱满的革命热情为中国营养事业的发展而努力奋斗,耄耋之年仍在努力铸造新的辉煌.新华社记者施宝华先生曾著文盛赞她“夕阳红似火”.

专题笔谈
从法治建设内涵探讨学校卫生立法的紧迫性和重要性
杨建文
2014, 35(12): 1764-1766.
摘要:
法治建设是政治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法治进步是社会文明进步的重要标志.中国的法律体系应具有鲜明的中国特色,本质是以人为本,反映人民的共同意志,保障人民的根本利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的形成总体上解决了有法可依的问题,但是法治建设仍然任重道远.中国正处在社会转型期和发展期,法律体系也在不断完善,由此结合当前关系到我国民族素质的学生体质健康问题,提出从国家法治建设内涵,探讨对原有《学校卫生工作条例》进行修改,启动新的《学校卫生法》或《学生体质健康促进法》立法的紧迫性和重要性的建议,以期引起国家教育卫生和相关立法部门的重视和关注,对保护学生体质和健康,促进学生健康成长有所裨益.
农村义务教育学生营养改善计划的效益和挑战
徐海泉, 胡小琪
2014, 35(12): 1766-1767.
摘要:
为进一步改善我国贫困地区学生的营养状况、提高学生健康水平,2011年11月23日,国务院颁布了《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实施农村义务教育学生营养改善计划的意见》(国办发[2011]54号),于2011年底在集中连片特困地区的22个省、699个试点县(市)启动实施了“农村义务教育学生营养改善计划”(以下简称“学生营养改善计划”).
重要论著
我国三大城市中学生家长对子女饮酒相关知信行调查
郭婧, 张倩, 杜松明, 陶龙翔, 汪正园, 卢立新, 潘慧, 胡小琪, 马冠生
2014, 35(12): 1768-1771.
摘要:
了解我国北京、上海、广州等三大城市中学生家长饮酒相关知识、态度及教育行为,为控制青少年饮酒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采用多阶段分层随机整群抽样方法,在北京、上海和广州各随机抽取4个城区.按照每个城区在册学生总数和调查比例,并结合学校规模,在抽中的每个城区中随机抽取2 ~12所初中和3~10所高中学校(包括普通高中和职业学校).共抽取135所学校的13 787名中学生家长进行调查.结果 家长对于饮酒基本知识知晓率均在80%以上,但对于“长期大量饮酒可导致哪些疾病”,北京、上海、广州家长回答完全正确的分别仅占14.4%,11.6%,13.0%;24.9%~33.0%的家长不反对子女饮酒;34.0%的家长未给孩子讲过饮酒危害知识.母亲在知识、态度及行为方面的表现均好于父亲及其他监护人.结论 应提高家长对未成年人饮酒危害的认识,引导其对青少年饮酒持正确态度,特别是要加强针对父亲及其他监护人的宣教,使家长重视对子女饮酒危害的相关教育.
我国9地区小学生液体乳制品与软饮料的消费现状
尤莉莉, 杨媞媞, 白瑛, 陈云, 张玉梅, 王培玉
2014, 35(12): 1772-1775.
摘要:
了解目前我国城市和农村小学生的饮料消费模式,为改善青少年体质健康水平提供参考.方法 采用多阶段分层随机抽样方法,对全国9个地区共814名小学生及其家长进行问卷调查,分析和比较城市、农村小学生乳制品和软饮料的摄入频率及摄入量.结果 城市小学生经常喝(≥4次/周)牛奶及其制品(66.5%)的比例高于农村学生(22.2%)(x2=,P<0.05);57%的农村小学生基本不喝(<1次/周)牛奶及其制品,高于城市儿童的16.7%(P<0.05);城市小学生乳制品(液体牛奶、酸奶)每日摄入量中位数为206 mL,明显高于农村学生的44 mL(P<0.01).城市小学生“经常喝”和“基本不喝”软饮料的比例分别为47.8%,23.8%,均高于农村学生的43.4%,19.1% (P<0.05).小学生消费最频繁的饮料是配置型乳饮料(33.4%),其次为碳酸饮料(24.6%)、茶饮料(24.2%).城市小学生总的软饮料消费量中位数为962 mL/周,高于农村学生的650 mL/周(P<0.01).结论 小学生乳制品的摄入未达到推荐量,农村小学生乳制品的摄入尤为不足.应加强对小学生的健康教育和干预,提高学生乳制品的摄入,并引导学生正确选择健康饮品.
户外活动对中小学生视力的保护效果评价
金菊香, 伍晓艳, 万宇辉, 刘红丽, 张杰铮, 姜旋, 华文娟, 高国朋, 方云
2014, 35(12): 1776-1779.
摘要(322) PDF(10)
摘要:
探讨增加户外活动时间对中小学生视力发展的影响,为青少年近视防控提供参考.方法 随机选取沈阳市苏家屯区城乡中学、小学各1所,整群抽取中学七~八年级、小学一~五年级的所有在校生为干预组(1 735人纳入研究),再选取地理位置临近、课业负担相当的城乡中学、小学各1所为对照组(1 316人纳入研究).干预组采取学习日上下午各增加1个30 min室外活动的干预措施,对照组不采取任何措施.采用自编的“用眼行为调查问卷”收集学生视力相关影响因素信息;使用标准对数视力表分别在研究前、干预后6个月和干预后12个月进行5 m远视力检查.结果 基线时和干预6个月后,干预组(4.88±0.20,4.85±0.23)和对照组(4.88±0.22,4.84±0.25)视力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0.14,1.83,P值均>0.05);干预12个月后,干预组平均视力(4.85±0.24)明显优于对照组(4.81±0.2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2.50,P<0.01).多元线性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干预组学生视力下降速度低于对照组,学生年龄越大、父母一方或双方近视及开灯睡觉是学生视力下降的危险因素(P值均<0.05).结论 增加户外活动时间可以减缓中小学生视力下降速度.通过开展大课间增加学生户外活动时间预防近视,是一项可行的、简单有效的干预措施.
学生营养
农村义务教育营养改善计划寄宿生膳食行为及营养状况分析
徐海泉, 张倩, 李荔, 张帆, 潘慧, 胡小琪, 马冠生
2014, 35(12): 1779-1782.
摘要:
了解实施“农村义务教育学生营养改善计划”地区寄宿生的膳食行为与营养状况,为“计划”更有效地实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从实施“计划”的50个重点监测县的每个县中,按照学校食堂供餐、企业(单位)供餐和家庭(个人)托餐等3种供餐模式,各随机整群抽取2所小学和2所初中,然后从抽取的每个学校的小学三年级到初中三年级中随机抽取1~2个班.按照统一的标准方法测量身高、体重,以氰化高铁法测定血红蛋白,采用自填“学生营养改善计划学校学生基本情况与膳食行为调查表”收集学生就餐信息.结果 寄宿生每天不吃早饭的比例低于走读生(33.9%,37.7%,x2 =243.8,P<0.0l),每天就餐不足三餐的比例低于走读生(8.7%,11.8%,x2=66.7,P<0.01).寄宿生每天上午三、四节课感到饥饿的比例低于走读生(16.2%,16.9%,x2=102.9,P<0.01).寄宿生BMI Z评分(Z-scores for Body MassIndex)低于走读生(-0.30±1.10,-0.15±1.14,t =280.5,P<0.0l),超重/肥胖率低于走读生(8.0%,10.9%),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x2=23.5,P<0.01).结论 在“计划”实施地区,寄宿生就餐状况有所改善,但营养状况仍略差于走读生.
中国贫困地区学生营养状况分析
胡小琪, 徐海泉, 李荔, 张帆, 潘慧, 张倩, 马冠生
2014, 35(12): 1783-1785.
摘要:

了解贫困地区学生营养状况,为我国学生营养改善工作及相关政策的实施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从22个省(直辖市、自治区、新疆生产建设兵团)699个“农村义务教育学生营养改善计划”监测县的每个县中,按照学校食堂供餐、企业(单位)供餐和家庭(个人)托餐等3种供餐模式,各随机整群抽取30%的小学和初中,共1 635 638名学生.按照统一标准方法测量调查学生的身高、体重.结果 调查学生除11,13岁年龄组体重外其余各年龄组身高、体重、体质量指数(BMI)、性别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1).营养不良率为18.0%,男生(19.6%)高于女生(16.2%)(x2=3 089.4,P<0.01);小学生(19.3%)高于初中生(13.9%) (x2 =3 304.1,P<0.01);超重/肥胖率为9.2%,男生(10.6%)高于女生(7.7%)(x2 =4 305.1,P<0.01),小学生(9.6%)高于初中生(6.6%)(x2=2 414.7,P<0.01).结论 贫困地区学生同时存在营养不良和超重肥胖,在对其进行营养不良改善的同时,还应注意超重肥胖的防控.

贫困地区学生食用早餐频率与学习成绩的相关分析
徐海泉, 胡小琪, 张倩, 李荔, 张帆, 潘慧, 马冠生
2014, 35(12): 1788-1790.
摘要:
分析学生食用早餐频率与学习成绩的相关性,为学生营养改善相关政策的实施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从50个“农村义务教育学生营养改善计划”重点监测县,按照学校食堂供餐、企业(单位)供餐和家庭(个人)托餐3种供餐模式随机抽取2所小学和初中,抽取的学校每年级随机抽取1~2个班,共34 808名中小学生.通过学生问卷调查学生食用早餐频率,同时收集2011—2012学年学生下半学期语文、数学和英语期末考试成绩.结果 建模分析显示,与食用早餐频率≥5次/周的学生相比,不吃早餐学生的语文、数学和英语平均成绩分别低(1.9±0.4),(1.8±0.5)和(1.9±0.5)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4.9,-3.8和-3.7,P值均<0.05);食用早餐1~4次/周学生的语文、数学和英语平均成绩分别低(0.9±0.2),(1.0±0.3),(0.8±0.3)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4.3,-3.8和-2.6,P值均<0.01).结论 不吃早餐将会影响学生学习成绩,对女生及初中生的影响更大.
青海省藏区寄宿制学校中小学生营养状况分析
赵宏, 刘燕, 邢永华, 王树林, 赵磊, 赵忠智
2014, 35(12): 1791-1792,1795.
摘要:
了解青海省藏区寄宿制中小学生营养状况,为制定藏区学生营养健康教育计划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整群抽样方法,于2013年对青海省藏区2 539名中小学生进行身高与体重测量,并评价营养状况.结果 2013年青海省藏区被调查学校中小学生营养不良检出率为37.38%,其中生长迟滞率为11.54%,中、重度消瘦率为14.66%,轻度消瘦率为11.19%,超重率为2.84%,肥胖率为1.93%.男、女生营养不良率分别为41.51%,33.56%;小学生和中学生营养不良率分别为22.49%,50.7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x2值分别为17.11,76.72,P值均<0.01).结论 青海藏区寄宿制学校中小学生营养不良问题突出,需要加强健康教育和健康促进工作.
唐山市中学生体质量指数膳食影响因素分析
张志敏, 唐咏梅, 刘海燕, 刘英莉, 宁鸿珍
2014, 35(12): 1803-1805.
摘要:
了解膳食因素对中学生体质量指数的影响,为开展中学膳食营养健康教育工作提供参考.方法 选取唐山市南北两区各1所中学初中部和高中部,并根据年级分层抽取研究对象,共1 583名学生,进行有关生长发育和饮食行为因素调查、膳食摄入调查及体格测量,建立数据库后采用SPSS 13.0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男生超重率和肥胖率分别为19.7%和10.7%,女生分别为12.5%和7.6%.13岁男生超重率为23.8%,肥胖率为12.7%;女生超重率为14.8%,肥胖率为9.8%.14岁和15岁男女生间BMI分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x2值分别为6.119,6.298,P值均<0.05).能量、加餐、肉禽类、脂肪是中学生超重肥胖的危险因素(OR值分别为2.044,1.751,1.598,1.081,P值均<0.05);蔬菜是超重肥胖的保护因素(OR=O.711,P<0.05).结论 膳食行为和膳食摄入食物种类对中学生体质量指数的增高均有影响,需要进行调整改善.
食育干预改善西部农村寄宿制学校学生营养状况效果
冯敏, 李晓辉, 伍建军, 刘艳, 杨剑波, 曹晋原, 王嫣菲, 王瑶, 潘茜
2014, 35(12): 1809-1811.
摘要:
了解西部山区农村寄宿制学校食育干预效果,为改善农村地区中小学生膳食营养状况提供参考.方法 整群抽取四川省蒲江县长秋山区农村寄宿制学校3所,随机分为食育教育模式干预学校、普通营养教育对照学校及空白对照学校,研究对象为3所学校食堂和在校就餐的学生,分别于干预前后采用连续3d称重记帐法进行调查.结果 通过将近1 a的干预之后,除了水果类食物摄入无改善外,食育干预学校的膳食无论从食物摄入量、能量和营养素摄入量,还是膳食结构来看都较基线调查有所改善,特别是食用油和盐的控制效果较好(平均每人每天摄入量分别为27.5和4.9 9),奶类和蛋类食物摄入量也大大增加(平均每人每天摄人量由干预前的3.5和0g增加到干预后的52.4和174.7 9).但还存在一些有待改善的地方,特别是一些微量元素的摄入量偏低,如核黄素和钙的平均每人每天摄入量为11和471.9 mg;低于参考摄入量.另外2所学校的膳食也有所改善,但是食用油和盐的摄入量过高的问题仍然存在,动物性食品摄入量偏高且品种单一.结论 食育对于改善农村寄宿制学校学生的膳食营养状况有很大帮助.
健康教育
中国贫困地区学校健康教育课开设现状
徐海泉, 张倩, 李荔, 潘慧, 胡小琪, 马冠生
2014, 35(12): 1786-1787,1790.
摘要:
了解我国“农村义务教育学生营养改善计划”(以下简称“计划”)实施地区中小学健康教育课开设情况,为进一步完善健康教育课设置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在实施“计划”的699个试点县,随机抽取30%的小学(含中心小学和教学点)和初中共11 118所作为调查学校,收集调查学校健康教育课开设等相关信息.结果 在所有被调查学校中,开设健康教育课并定期上课的仅占64.6%,开设但没有上课的占3.6%.在已开设健康教育课的学校中,上课频率达到每2周1次的仅占72.9%,设有专职教师的仅占8.7%;有20.6%的学校健康教育课教师由体育教师兼任.不同学段、所在地、规模学校的健康教育课教师配置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值分别为773.1,611.0,534.8,P值均<0.01).结论 “计划”实施地区健康教育课开课率相对较低,教师多为兼职教师,需进一步规范健康教育课课程及教师设置.
洛阳市中学生性与生殖健康教育干预研究
王萍, 潘新娟, 吕姝焱, 夏晓燕, 张英剑, 许锦锦, 刘晓敏, 周新, 苏欢欢
2014, 35(12): 1796-1799.
摘要:
评价在洛阳市中学生中开展学校和家庭性与生殖健康知识教育的干预效果,为进一步研究和实施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以学校为单位的干预性研究,干预模式采取单纯学校教育与家庭和学校同步教育.干预活动主要由学校教师组织家长、学生以班级为单位进行健康知识教育,每2周1次,每次不少于1h,共不少于20次,干预时间为2 a.通过基线和终末两次问卷调查及学生和家长的小组访谈,比较干预组和对照组干预前后以及2个干预组间学生性与生殖健康知识水平和对性相关问题的态度,评价干预效果并探讨不同干预措施的影响.结果 初中生干预对生殖生理知识的增加差值作用最大(两个干预组分别为22.58±10.21和28.82±13.42);与单纯学校性与生殖健康教育相比,家庭和学校同步教育使高中生对婚前性行为的态度更趋于保守;未发现两种干预方式对初中生的婚前性行为态度产生影响(P值均>0.05).家庭和学校教育有效提高了父母的生殖健康知识水平,干预后干预组和对照组知识得分增加值均数之差为4.69分.结论 中学生中开展学校和家庭性与生殖健康教育的效果明显,但干预方式有待进一步研究.
长沙市大学生健康素养状况及相关因素分析
欧阳江, 牟劲松, 赵淑英, 颜伊莎, 罗珍胄, 罗家有
2014, 35(12): 1800-1802,1805.
摘要:
了解长沙市高校在校大学生健康素养状况及其相关因素,为高校大学生健康教育提供参考.方法 采用分层整群随机抽样的方法,对长沙市6所不同类型高校2 181名大学生采用自行设计的问卷进行健康素养现况调查.结果 大学生健康素养平均得分为(61.69±14.77)分,67.5%的大学生具有基本健康素养(≥60分);健康素养的3个维度中,健康知识平均得分最低(58.63±14.54),健康技能得分最高(68.71±20.58).具备基本健康知识、健康技能、健康行为3个维度健康素养的大学生分别为51.0%,75.0%和66.3%.农业与非农业户籍大学生健康素养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女生高于男生,低年龄组高于高年龄组,随着学校级别的提高而增高(P值均<0.05);性别、年龄和学校类型是大学生健康素养的相关因素.结论 大学生健康素养整体水平一般,其中健康知识素养水平最低.高校应有重点地开展大学生健康素养健康教育,提高大学生健康素养水平.
甘肃省城乡中小学生传染病防治知识行为及干预需求调查
简胤嘉, 邓惠心, 任俣丞, 许飞华, 刘兴荣, 钱国宏, 郭欣, 刘亨辉, 马军
2014, 35(12): 1806-1809.
摘要:
了解甘肃省部分地区城乡中小学生对传染病相关知识的认知、行为以及干预需求状况,为有针对性地优化管理,实施有效干预,预防学校传染病的发生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采用自填式调查问卷的方法,对多层整群抽取的甘肃省境内城乡各1个地区的1 850名中小学生进行调查.结果 中小学生对传染病知识的认知程度为:发热定义39.6%,疑似肺结核症状44.8%,共用毛巾64.5%,洗手预防流感85.8%.洗手频率、吐痰方式和咳嗽/打喷嚏方式3个行为方式上,城乡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1);在共用毛巾问题的知行一致性上,城、乡均具有相关性(P值均<0.05),但相关性不高.获取传染病知识途径排在前3位的是家长、医生、教师(70.3%,69.8%,65.7%).在网络新媒体和现场咨询途径上,城乡差异性具有统计学意义(x2值分别为7.382,7.011,P值均<0.05).结论 城乡中小学生传染病相关知识认知程度有待提高,行为方式存在城乡差异,知行一致性存在偏差;城市学生偏好网络新媒体,而农村学生更喜欢现场咨询.
许昌市中小学生传染病防治知识行为及影响因素调查
何健, 张丁, 杨汴生, 孙经, 王旭
2014, 35(12): 1812-1815.
摘要:
了解中小学生对于传染病的认知和行为特点,为防止传染病在学校的传播和流行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对河南省许昌市城乡10所中小学校的l 913名学生,以班级为单位进行传染病防治知识及行为情况进行匿名问卷调查.结果 调查前2周内42.76%的学生曾有发热、呼吸道、消化道、眼结膜不适症状,42.57%的学生在过去l a中请过病假.对肺结核可疑症状、发热标准、洗手有助预防流行性感冒的知晓率分别为41.46%,29.69%和15.40%.吃东西前、便后的洗手率分别为82.85%,91.01%,在公共场所随地吐痰、咳嗽或打喷嚏不掩口鼻的发生率分别为7.08%,3.45%;有57.05%的学生生病时告知教师.学生的健康知识主要来源于医生(73.56%)、家长(72.25%)和教师(68.17%),喜欢的健康教育形式主要是电视节目(61.47%)、网络(48.48%)和课堂教学(45.18%).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表明,是否常在小吃摊购买食品、性别、母亲文化程度、吃东西前是否洗手和是否经常在校外饭馆/小摊吃午饭是因病缺课发生的主要影响因素(β值分别为-0.231,-0.344,0.094,0.086,0.688,P值均<0.05).结论 应加强学校传染病防控知识教育,全面建立因病缺课请假、痊愈后交复课证明制度,减少或杜绝带病上课现象发生,防止传染病在学校的传播和流行.
甘肃省小学生重点传染病健康教育效果评价
韩雪梅, 胡琦, 邵雨薇, 王立先, 王增福, 韩芸倩, 聂丹, 季韶荣
2014, 35(12): 1816-1818.
摘要:
评价健康教育综合干预措施对甘肃省小学生重点传染病相关知识行为的干预效果,为学校的健康促进工作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采用多阶段整群抽样方法,从甘肃省天水市秦州区和武山县抽取420名干预组学生和410名对照组学生.基线调查后,干预组开展传染病知识健康教育,对照组学生不采取任何干预措施;干预结束后,对两组学生再次进行健康行为问卷调查和现场行为观察.结果 干预后,干预组学生对重点传染病知识的知晓率及卫生行为的行为形成率明显提高,流行性腮腺炎、肺结核、流行性感冒知识的知晓率分别提高了62,30和53.6百分点,便后洗手、吐痰、咳嗽、发热处理和怀疑肺结核处理方面分别提高了18.4,15.2,6,17.5,30和23.6百分点,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学生,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小学生中进行的重点传染病相关健康教育综合干预可有效提高健康知识水平,促进健康信念和行为的养成.
辽宁省小学学生及教职工突发事件认知与安全知识水平
刘堃, 任金芝, 翟燕雪, 陈卓
2014, 35(12): 1822-1825.
摘要:
了解辽宁省小学生、班主任及学校管理人员对突发事件认知水平与安全知识水平现状,为进一步对小学生进行安全健康教育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采用自行设计的学生问卷、教师及学校管理人员问卷,对3 166名学生、158名班主任及学校管理人员进行调查.结果 小学生对突发事件种类的全面知晓率为16.6%,不同年级小学生对突发事件种类、突发事件重视程度的认知情况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值分别为-5.00,-4.85,P值均<0.05);小学生对踩踏、伤害、溺水、食物中毒、触电、交通事件、地震、火灾8项突发事件安全知识的知晓率为3.8%~75.4%,不同性别、年级学生对伤害事件的安全知识知晓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值分别为5.47,5.34,P值均<0.05);班主任及学校管理人员对突发事件种类的全面知晓率为36.7%,认为突发事件与生活息息相关的人员比例为74.7%,对突发事件表示重视的人员比例为74.7%.不同城市类型的班主任及学校管理人员对突发事件安全知识知晓率在自然灾害、公共卫生方面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值分别为4.60,5.11,P值均<0.05).结论 学生、班主任及学校管理人员对突发事件认知水平及安全知识知晓情况亟待提高,学校应加强学生安全健康教育,提高学生的应急能力.
广州市青少年体重认知及不健康减肥行为分析
刘伟, 刘伟佳, 郭重山, 林蓉, 熊莉华, 林琳, 陈思宇
2014, 35(12): 1829-1832.
摘要:
了解广州市青少年对自我体重的认知情况以及不健康减肥行为现状,为制定科学有效的干预措施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采用中国青少年健康相关行为调查问卷对广州市71所学校12 750名学生进行问卷调查.结果 广州市青少年偏瘦、超重及肥胖发生率分别为16.12%,5.66%和3.56%,男生超重及肥胖(8.20%,5.69%)发生率明显要i高于女生(3.43%,1.68%),初中生(6.43%,4.12%)高于高中或职中生(5.31%,3.59%)、大学生(4.10%,0.49%),城市(6.34%,3.97%)高于农村(4.00%,2.54%),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x2值分别为111.62,4.13,53.29,P值均<0.05).自认为有点重或很重的青少年中真正超重或肥胖的比例为21.03%,正常体重的青少年中认为自己有点重或很重的比例女生(47.18%)高于男生(18.08%),高中或职中生(37.90%)高于初中生(30.30%)、大学生(34.7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值分别为1 040.71,4.56,P值均<0.05).1.04%的广州市青少年存在不健康减肥行为,高中或职中生(1.30%)高于初中生(0.70%)和大学生(1.1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6.80,P=0.01).结论 广州市青少年肥胖率相对较低,较大部分青少年偏大估计自己体重,部分青少年存在不健康减肥行为.
咸阳市高三学生奶类相关营养知识态度行为现状
李照青, 颜虹, 马莹, 葛兆刚, 张文君, 黄歆然
2014, 35(12): 1833-1835,1839.
摘要:
了解咸阳市高三学生奶类相关营养知识、态度及饮奶行为情况,为进一步开展营养教育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采用分层随机整群抽样,对咸阳市4所高中共33个班级的1 800名高三学生进行奶类相关营养知识、态度及饮奶行为问卷调查.结果 全体学生奶类相关营养知识、态度及饮奶行为总分平均为(14.02±0.05)分,女生(14.75±0.06)高于男生(13.30±0.0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4.998,P<0.01).奶类相关营养知识正确回答率为64.4%,女生(65.6%)高于男生(63.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14.600,P<0.01).88.6%的学生对奶类相关营养知识感兴趣,67.7%的学生愿意参加奶类相关营养知识的宣教活动,38.8%的学生愿意改变不良饮奶习惯.饮奶行为正确率为43.5%,女生(50.2%)高于男生(36.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171.818,P<0.01).所调查学生奶类相关营养知识、态度及饮奶行为之间呈正相关(r值分别为0.117,0.063,0.130,P值均<0.05).结论 咸阳市高三学生对奶类相关营养知识有一定了解,但不够全面,营养态度普遍较好,饮奶行为正确率较低.应采取一系列措施加强对学生的营养教育.
健康教育课程对某高校学生用药认知效果评价
金凡, 杨丽君, 黄飞
2014, 35(12): 1864-1866.
摘要:
了解大学生用药认知现状及“西药的合理使用”课程的教学效果,为今后的健康教育工作提供依据.方法 对中国矿业大学2012下半年、2013年参加健康教育公选课的1 122名大学生于健康教育课程前后分别进行问卷调查和考试测评,并对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合理用药知识方面:课前认知率为39.90% ~ 93.30%,总体认知率为58.01%;课后的认知率为88.62%~ 100%,总体认知率为94.53%,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1).用药误区和不良用药行为方面:课前认知率为20.07%~74.77%,总体认知率为41.59%;课后认知率为89.16%~99.64%,总体认知率为93.99%.合理用药知识方面文、理科生课前认知率分别为59.89%,55.92%,课后认知率分别为93.75%,95.37% (P值均>0.05);用药误区和不良用药行为方面文、理科生课前认知率分别为42.40%,40.65%,课后认知率分别为94.27%,93.70%(P值均>0.05).一~三年级学生合理用药知识课前认知率分别为43.96%,63.16%,71.98%,课后认知率分别为94.87%,93.27%,96.83%;用药误区和不良用药行为方面课前一~三年级认知率分别为24.42%,48.18%,57.97%,课后分别为92.56%,94.46%,95.48%,不同年级间课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1),课后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结论 健康教育课程是大学生获得科学系统、全面专业用药知识的重要方式.
某高校学生运动性猝死高危人群筛查结果与干预策略
陈光英, 陈丽娟, 刘红军
2014, 35(12): 1867-1869.
摘要:
探讨大学生运动性猝死三级预防策略,为预防大学生运动性猝死的发生提供实证依据.方法 选择某高校2009 ~ 2013级大学新生25 512名为研究对象,开展新生运动保健教育和救护知识培训;对新生和运动员进行以心脑血管病为主的运动性猝死高危人群筛查,建立疾病档案并实施健康安全管理;严格运动健康准入制度,做好运动现场医疗监督等的大学生运动性猝死三级预防措施.结果 2009 ~2013级新生检出运动性猝死高危人群总数254例,检出率分别为0.7%,0.5%,0.9%,1.1%,1.8%,从2010年开始逐年升高.其中心脏病与甲亢占70.5%,高血压病占20.5%,自发性气胸占3.1%.心脏病分类以先天性心脏病、频发房性早搏和室性早搏、二尖瓣脱垂所占比例较高,分别为23.1%,30.6%,12.2%.通过实施大学生运动性猝死三级预防措施,近5a该校无学生运动性猝死.结论 大学生运动性猝死三级预防策略操作性较强,有助于保障大学生运动时生命安全,并对学校和社会实施健身运动具有指导作用.
青岛泰安两地三~五年级小学生营养知识及饮食行为调查
宋超, 丁彩翠, 张妍, 宫伟彦, 陈暕, 王延勇, 李荔, 袁帆, 陈征
2014, 35(12): 1870-1872.
摘要:
近年来儿童的膳食营养状况发生了较大变化:一方面营养状况得到了大幅度的改善,儿童营养不良率迅速下降;另一方面由于膳食结构不平衡、身体活动减少,造成了城市儿童超重肥胖率快速上升[1-3].儿童处于生长发育的关键期,合理的营养不仅能促进健康成长,还能预防成人期的各种疾病[4-5].
某高校大学生数字化阅读习惯及其对视疲劳的影响
黄丹, 宁可, 马冬梅, 纪颖
2014, 35(12): 1875-1877.
摘要:
了解大学本科生数字化阅读习惯的流行现状,探讨其对视疲劳的影响.方法 采用多阶段整群抽样方法,抽取北京大学729名本科生,进行数字化阅读行为和视疲劳自述症状的问卷调查.结果 在使用固定设备进行数字化阅读时,27.8%的学生平均每次阅读时间超过2h,56.9%的学生眼睛与屏幕的距离小于50 cm;在使用移动设备时,16.5%的学生平均每次阅读时间超过60 min,47.2%的学生眼睛与屏幕的距离小于30 cm.此外,有61.3%的学生有在床上阅读的不良习惯,阅读时会经常休息眼睛的学生仅占13.3%.固定设备阅读时,不同持续时间和眼屏距离对眼酸的影响,不同眼屏距离对异物感的影响均有统计学意义x2值分别为11.002,7.049,7.134,P值均<0.05);移动设备阅读时,不同持续时间对流泪的影响,不同眼屏距离对异物感的影响均有统计学意义(x2值分别为14.622,7.134,P值均<0.05).结论 大学生不良的数字化阅读习惯普遍存在,其对视疲劳的影响较大,对眼睛的保护应从加强护眼意识等主观方面人手.
高中生“四位一体”性教育模式的实践探索
李俭莉
2014, 35(12): 1879-1881.
摘要:
探讨高中生“课堂教学、自学指导、同伴教育、个别咨询”有机结合的“四位一体”学校性教育教学模式的教学效果,为学校性教育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在内江市区3所中学随机选取高一年级6个班共348名学生进行青春期性教育教学,使用自行设计的调查表,于授课前后对学生进行性相关问题评分,授课后调查学生对教学情况评分.结果 授课后高中生“性生理知识、自主学习性知识、处理恋爱问题、合理宣泄性欲望、与周围同学或朋友交流性问题”评分较授课前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4.262,3.428,4.095,3.654,3.413,P值均<0.01);“对性冲动的自我控制、与父母沟通性问题、避免性侵”评分授课前后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1.412,0.955,1.213,P值均>0.05).学生“对学校推广青春期性教育的必要性”评分在授课前为(6.11±1.14)分,授课后(8.78±1.13)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644,P<0.01).实习教师推广性教育信心的评分在授课前为(9.17±0.69)分,授课后为(6.67±1.97)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443,P<0.01).结论 在当前性教育师资缺乏及专业化不足的现状下,构建“课堂教学、自学指导、同伴教育、个别咨询”有机结合的多渠道学校性教育模式,能较好地满足中学生多样化及个体化需求.
心理卫生
来华留学生汉语课堂焦虑因素分析
钟家宝, 高静
2014, 35(12): 1793-1795.
摘要:
了解来华留学生的汉语课堂学习焦虑情况及其相关影响因素,为提高汉语课堂教学水平和留学生心理健康水平提供参考.方法 随机选取江苏省3所大学的来华留学大二本科生226名,采用汉语课堂焦虑量表(CLCAS)及人口学问卷调查,对影响汉语焦虑的因素进行分析.结果 来华留学生汉语课堂焦虑水平偏高,重度焦虑比例达27.4%,中等焦虑比例为54.9%.留学生汉语课堂焦虑在性别、专业、国别和宗教信仰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F值分别为107.725,4.175,2.942,7.990,P值均<0.05);HSK四级成绩与汉语课堂焦虑呈正相关(r=0.754,P<0.01).性别、专业、宗教信仰和HSK四级汉语成绩对于汉语课堂焦虑总分具有较高预测力(R2=0.578,调整后R2=0.570,F=9.298,P<0.01).结论 来华留学生课堂焦虑问题不容乐观.学校应加强心理健康教育,提高汉语教学技术并提供系统的社会支持和心理辅导,改善来华留学生汉语课堂焦虑水平.
朋辈团体心理辅导对大学生社交焦虑的干预效果评价
陈娟, 张兴瑜, 赵秀娟, 黄泓嘉, 李小晶
2014, 35(12): 1819-1821,1825.
摘要:
探索朋辈团体心理辅导在改善大学生社交焦虑方面的效果,为高校心理健康工作提供依据.方法 通过招募量表和访谈法在重庆师范大学共筛选42名大学生作为实验对象,采用实验组、对照组前后测实验设计,对实验组(n=21)进行5次结构化、封闭式的朋辈团体心理辅导,对照组(n=21)不接受任何处理.采用交往焦虑量表(IAS)、抑郁自评量表(SDS)和自尊量表(SES)进行干预过程评估,采用自编问卷对干预活动进行效果评价.结果 实验组在干预后交往焦虑及抑郁症状低于对照组,同时自尊水平提高(t值分别为4.01,3.53,-2.55,P值均<0.05).实验组在第1次团辅后抑郁症状明显改善,第2次团辅后自尊水平明显提高,第3次团辅后交往焦虑明显下降,这些改善一直持续到团辅结束(F值分别为12.77,16.36,11.96,P值均<0.01).实验组成员对团辅过程的评价平均得分为4.74,显著超过理论中位数3(t=14.26,P<0.01).结论 朋辈团体心理辅导降低了社交焦虑和抑郁的水平,提高了个体的自尊水平,符合大学生的心理需要,具有改善大学生社交焦虑的重要作用.
四川某高校大学生生理健康风险分析
杨雁, 王新鑫, 袁兵, 文新红
2014, 35(12): 1826-1828,1832.
摘要:
评估大学生生理健康(身体健康、亚健康)风险,为高校开展针对性的健康教育提供参考.方法 使用自编的“大学生身体健康调查问卷”和“大学生心理亚健康自评量表”,整群抽取四川某高校1 240名大学生进行调研,通过构建了包含25个底层风险事件的大学生生理健康风险故障树,分析该校大学生生理健康的主要风险事件;再通过自编的“大学生生理健康情况调查问卷”进一步调研和追踪诱使主要风险事件发生的原因.结果 故障树分析显示,该校大学生生理健康风险为74.42%,身体健康风险为33.18%,亚健康风险为61.72%.对25个风险事件的重要度进行了排序,其中排名前5的风险事件依次为人际关系紧张、上呼吸道感染、适应困难、立定跳远不合格和急性胃肠炎.结论 大学生应提高自身的环境适应能力,改正自身不良的饮食习惯和生活习惯,加强体育锻炼;同时加强心理辅导,开设高年级体育课程,加大毕业生就业指导.
中学生突发事件应急知识家庭及心理影响因素与结构方程模型构建
翟燕雪, 刘堃, 陈卓
2014, 35(12): 1836-1839.
摘要:
探讨家庭因素对中学生突发事件应急知识的影响并建立结构方程模型,为开展中学生健康安全教育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自行设计问卷、青少年家庭养育方式量表和青少年心理韧性量表,对辽宁省2 792名中学生及其家长进行调查,运用SPSS 17.0和Amos 7.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及结构方程模型构建.结果 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显示,学生年龄、年级、家长应急知识水平、家教方式及学生心理韧性对学生应急知识有预测作用(P值均<0.05).结构方程模型显示,家长应急知识对学生应急知识有直接效应(λ1=0.16,P<0.05),家长应急知识通过学生心理韧性对学生应急知识有间接效应(λ2=0.01,P<0.05);家教方式对学生应急知识有直接效应(λ3=0.28,P<0.05),家教方式通过学生心理韧性对学生应急知识有间接效应(λ4=0.12,P<0.05).家长应急知识与家教方式的共变路径系数为0.07(P=0.01).结论 家庭因素对学生应急能力有一定的影响,家长应运用适宜的家教方式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韧性.
社会分层视角下大学生体育投入与生命质量关系分析
马长会, 王永新, 李晓焕, 武兴东
2014, 35(12): 1840-1843.
摘要:
探讨大学生体育投入与生命质量的关系,为健康促进干预研究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采用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和数理统计等研究方法,对河北省5个地区10所普通高校860名大学生体育投入与生命质量特点进行研究.结果 不同层次大学生之间除心理维度外,其他各维度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大学生在体育投入4个维度的得分3个层次之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1).精力投入和情感投入2个维度得分在中等偏上水平;时间投入(F=11.262,P=0.000)在3个层次间得分差距相对较低;金钱投入(F=89.636,P=0.000)得分各层次差距较大.大学生体育投入与生命质量之间,除时间投入的2个因子以及情感体验与社会维度之间相关性无统计学意义外,体育投入其他指标与生命质量各维度之间均存在相关性(P值均<0.05).结论 应重视对大学生相关体育知识的宣传与教育,转变思想观念,激发锻炼热情.
流动儿童核心自我评价社会支持与抑郁的相关性
赵燕
2014, 35(12): 1844-1846.
摘要:
探讨流动儿童核心自我评价在社会支持与抑郁间的中介效应,为流动儿童的心理健康干预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社会支持评定量表、儿童抑郁量表和核心自我评价量表,对方便抽取的广州市和贵阳市798名流动儿童和172名本地儿童进行问卷调查.结果 农民工子弟学校流动儿童、公立学校流动儿童和本地儿童的抑郁得分(12.83±6.93,12.22±6.64,11.02±6.9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4.27,P<0.05),抑郁症状检出率(21.8%,11.25%,13.6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6.68,P<0.05).流动儿童抑郁与社会支持、核心自我评价均呈负相关(r值分别为-0.50,-0.47,-0.30,-0.40,-0.55,P值均<0.01).流动儿童核心自我评价在社会支持与抑郁间起部分中介作用,中介效应占总效应的28.13%.结论 流动儿童的抑郁水平和症状检出率较高,社会支持可以通过核心自我评价来影响抑郁.
中学生网络成瘾现状与运动处方干预效果评价
李敏, 李立, 陈玉娟, 张立立
2014, 35(12): 1847-1848,1852.
摘要:
了解中学生网络成瘾现状及运动干预对中学生戒除网瘾的效果,为寻求青少年戒除网络成瘾的有效方法提供参考.方法 采用“网络成瘾量表”对整群抽取的石家庄市9所中学的4 221名学生进行调查,运用高强度间歇运动方法对河北师范大学附属中学27名男性网络成瘾学生(运动干预组)进行10周的运动干预,对照组为石家庄市第五十四中学24名网络成瘾男生.结果 石家庄市中学生网络成瘾率为7.96%,其中初中生为6.74%,高中生为8.02%;男生的网络成瘾率为10.69%,远高于女生的4.87%(x2=10.76,P<0.01);运动干预组学生干预前、后网络成瘾评分分别为(72.85±8.08)和(53.44±12.31)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3.310,P<0.01);对照组干预前、后得分分别为(72.04±7.82)和(72.41±6.63)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320,P>0.05);干预后,运动干预组和对照组网络成瘾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 =-6.727,P<0.01).结论 石家庄市中学生网络成瘾现状不容乐观,需要加强家长、教师与学生的沟通和管理;高强度间歇运动对网络成瘾中学生戒除网瘾具有较好效果.
山东省盲校学生主观幸福感现状及与应对方式的相关性
林艳艳, 赵洁, 曹光海
2014, 35(12): 1849-1852.
摘要:
探讨盲校学生主观幸福感现状及其与应对方式的相关性,为提高盲校学生主观幸福感提供一定借鉴.方法 采用主观幸福感量表、应对方式问卷对山东省5所盲校155名在校盲生进行问卷调查.结果 盲校学生主观幸福感呈中上水平,其心理健康体验得分最低(3.58±1.37).女盲生的知足充裕体验(4.19±1.14)分高于男盲生(3.71±1.27)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5.41,P
某高校自杀事件对在校大学生心理健康及自杀意念的影响
巢传宣
2014, 35(12): 1873-1875.
摘要:
了解江西省某高校自杀事件对大学生心理健康、自杀意念的影响,为高校心理危机干预工作提供理论参考.方法 在某高校发生1例自杀事件后,以自杀事件为中心,按“自杀事件所在班级—自杀事件所在系院—自杀事件所在高校”的扩展顺序,以班级为单位,随机整群抽样选取21个班级903名学生,对其进行心理健康和自杀意念状况调查.结果 自杀事件发生后大学生心理健康水平有所下降(P值均<0.01),同时自杀意念检出率干预前后有所增加(21.15%,10.74%x2=36.51,P<0.01).自杀事件所在班级、所在系院其他班级与所在学校其他系院班级的SCL-90各因子、总分及自杀意念检出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1),其中自杀事件所在班级的SCL-90各因子、总分及自杀意念检出率最高,自杀事件所在系院其他班级次之,自杀事件所在学校其他系院班级最低(P值均<0.05).结论 高校自杀事件具有“传染性”,高校在自杀事件发生后应及时采取适当措施予以防范.
大学生情绪调节自我效能感认知重评与情绪体验的关系
田学英, 卢家楣
2014, 35(12): 1882-1883.
摘要:
近年来,情绪调节自我效能感对情绪调节及情绪的影响渐渐引起研究者的关注[1-3].情绪调节自我效能感是指个体对能否有效调节自身情绪状态的一种自信程度[4].情绪调节自我效能感本质上指的是个体基于对自身情绪调节能力的主观评价而形成的自信感.有研究发现,情绪调节自我效能感在一定范围内具有缓和情绪的紧张性和维护自我调节机制[4].情绪调节是个体对自身情绪内在过程和外部行为所采取的监控调节,以适应外界情景和人际关系需要的动力过程.在情绪发生的整个过程中,个体最常用且最有效的调节策略是认知重评和表达抑制[5].研究表明,认知重评能更好地降低消极情绪体验[6-8].
新疆哈萨克族中学生生活压力与问题行为分析
刘洋, 迪力木拉提·阿布都肉苏里, 李小东, 祖母拉提·阿布都热依木
2014, 35(12): 1884-1885.
摘要:
了解新疆哈萨克族中学生生活压力与问题行为的关系,为改善哈萨克族中学生的健康状况提供支持.方法 采用生活压力问卷和青少年行为问卷,对从新疆阿勒泰地区阿勒泰市、富蕴县、清河县、福海县分层整群抽取的608名哈萨克族中学生进行问卷调查.结果 新疆哈萨克族中学生生活压力.4个维度与问题行为6个维度均存在负相关关系(P值均<0.01);对回归模型进行方差分析显示(F=54.371,P<0.01),回归模型有统计学意义.哈萨克族中学生的学业压力、异性关系发展和自我认同对问题行为的影响有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4.374,-3.274,-5.857,P值均<0.01),同伴人际关系对问题行为总分的影响无统计学意义(t=1.017,P>0.05).结论 新疆哈萨克族中学生生活压力对问题行为具有较大影响.应采取有力措施缓解学生的生活压力,提高身心健康水平.
贵阳市城区学习困难小学生行为问题分析
胡瑾
2014, 35(12): 1886-1887.
摘要:
了解贵阳市城区学习困难小学生的行为问题,为教育实践提供参考.方法 采用多阶段整群分层随机抽样法,抽取贵阳市城区1 224名小学生为调查对象,结合界定标准检出有学习困难的小学生53名,选取正常学习水平小学生51名作为对照,采用Achenbach儿童行为家长用量表(CBCL)、Conners儿童行为问卷教师用量表(TRS)进行调查.结果 与正常学习水平小学生比较,学习困难小学生在多动、违纪、残忍、品行问题、不注意—被动等行为问题上表现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学习困难小学生异常行为问题的检出率均高于正常学习水平小学生,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结论 学习困难小学生较正常学习水平小学生相比有较多的行为问题.
浙江省杭州市8~10岁随迁农民工子女心理健康状况分析
顾昉, 章荣华, 孟佳, 胡海峰, 李丹
2014, 35(12): 1888-1889.
摘要:
中国地区和城乡间经济发展的不平衡导致了人口的大量流动,农民工进城成为当前中国社会的一个特殊现象.由于文化水平、经济地位和社会地位不高,农民工较易成为弱势群体,其随迁子女心理是否健康将对其今后的人生观和价值观产生极大的影响.为了解进城务工农民工随迁子女的心理健康状况,并探索适合的干预方法,笔者特于2014年1-2月开展此项调查研究,结果报道如下.
射阳县中学生网络成瘾现状
赵继娟, 张仁忠
2014, 35(12): 1890-1891.
摘要:
了解射阳县中学生网络成瘾现状,为制定切实可行的干预措施提供依据.方法 使用中国青少年健康相关行为调查问卷,对分层整群抽取的射阳县10所中学的2 962名学生进行匿名式网络成瘾现状问卷调查.结果 射阳县中学生的网络成瘾率达4.9%.男、女生网络成瘾率分别为7.1%,2.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30.40,P<0.01);初中生和高中生分别为4.5%,5.1%,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0.60,P>0.05);重点中学和普通中学学生分别为3.6%,5.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8.33,P<0.01);大家庭、核心家庭和其他家庭的学生分别为4.2%,4.7%,7.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6.95,P<0.05).结论 射阳县中学生网络成瘾率略低于江苏省平均水平,学校类型、学习成绩、家庭类型等因素均会影响学生的网络成瘾率.
某高校贫困大学生自杀意念及其与心理弹性的关系
杨艳
2014, 35(12): 1892-1894.
摘要:
探明高校贫困生的自杀意念现状及其与心理弹性的关系,为高校贫困生心理健康教育尤其是危机干预工作提供理论参考.方法 采用心理健康状况自评量表(SCL-90)和成人心理弹性量表(RSA),对随机选取的江西省某高校贫困大学生和非贫困大学生各1 000名进行调查.结果 贫困大学生自杀意念检出率高于非贫困大学生(15.42%,10.54%x2=9.91,P<0.01).贫困大学生在心理弹性量表的组织风格、社交能力、社会资源等维度上的得分与非贫困生大学生的得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0.71,1.87,0.62,P值均>0.05),但在自我效能、家庭凝聚力及心理弹性总分上的得分均高于非贫困生(t值分别为2.64,4.10,2.06,P值均<0.01).贫困大学生、非贫困大学生心理弹性各维度及总分与自杀意念均呈负相关(P值均<0.01),但贫困大学生、非贫困大学生心理弹性各维度、总分与自杀意念的相关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结论 贫困大学生具有较高自杀意念,但也有较好的心理弹性,心理弹性训练可能有助于达到对贫困大学生自杀意念进行干预的目的.
某高职院校新生心理健康和适应状况分析
温娟娟
2014, 35(12): 1896-1897,1900.
摘要:
近年来,高职教育呈现出前所未有的发展势头,已占据了我国高等教育的半壁江山.然而,高职院校长期以来把“技术”和“实用”作为立校之本,心理素质教育相对比较薄弱,单纯注重培养学生的高技能而忽视其综合素质的提高,使学生不能适应现代技术升级和岗位变换的要求.高职新生作为高考的低分人群,刚经历高考失利,进入大学后又遭遇学习、生活、人际关系等方面挑战,是心理问题最集中暴发的时期[1-4].
疾病控制
南通市区初中生伤害相关行为现况
朱奇, 孙雅雯, 朱湘竹, 何美琪, 范从娟
2014, 35(12): 1853-1855,1858.
摘要:
了解南通市区初中生伤害相关行为现状,为进一步干预提供依据.方法 分层随机抽取南通市区5所初中学校共1 019名学生,进行伤害相关行为问卷调查,并对性别和年级报告率进行组间比较.结果 经常步行违规的学生占4.71%;曾在不安全场所游泳的占8.73%,出现溺水情况的占2.26%;经常打架(6次以上)的占3.44%,打架受伤的占6.67%,经常被恶意取笑的占6.28%;有自杀意念、计划和自杀未遂的占22.08%,出现离家出走和相关意念的占19.33%;因学习压力大而心情郁闷的高达86.56%,因担心某事而失眠的占54.17%;跌倒受伤的占33.07%,物体砸伤或碰伤的占17.66%,骨折或关节脱臼的占6.48%,火灾烧伤或烫伤的占4.81%,自我伤害受伤占4.51%.结论 南通市初中生伤害相关行为主要表现在交通行为和不良情绪方面,不同性别和不同年级之间伤害行为的发生情况存在差异.
大连市2004-2013年学生因病休退学情况动态分析
徐小冬, 黄丹, 宋晓昀, 李晓枫
2014, 35(12): 1856-1858.
摘要:
了解学生因病休退学原因及动态变化情况,为学生预防保健工作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采用现况调查的方法,对大连市2004-2013年10 a期间学生因病休退学情况进行监测.结果 学生总因病休退学率为0.960‰.因“传染疾病”“精神疾病”“心血管病”“其他疾病”休退学的分别占24.70%,13.16%,8.59%,53.56%.不同学习阶段学生因病休退学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1 298.41,P<0.00),以中学生为最高(1.463‰);因心血管病和传染疾病休退学率均以中学生最高;精神疾病休退学率随学习阶段的升高而升高,普通高校最高(x2值分别为290.17,163.28,333.59,P值均<0.01).城乡之间休退学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19.93,P
上海市长宁区学龄前儿童非故意伤害监测结果分析
鲁巧珍, 王芳
2014, 35(12): 1859-1860,1863.
摘要:
探讨长宁区学龄前儿童非故意伤害的流行特征及其主要影响因素,为制定切实可行的儿童伤害预防策略提供参考.方法 以长宁区6所幼儿园小班和中班790名幼儿为研究对象,随访监测儿童1 a内非故意伤害的发生情况并分析其流行病学特征.结果 790名学龄前儿童1 a间共发生非故意伤害23人次,年发生率2.91%,其中男童发生率为2.38%(10/421),女童发生率为3.52% (13/369),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0.916,P=0.338).非故意伤害类型以跌落/坠落为主(占52.2%),52.2%的伤害发生在家中或幼儿园,所有伤害均为轻微伤害.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与儿童非故意伤害有关的因素有年龄、性格、近1 a非故意伤害史、是否对家庭环境进行安全性评估和孩子健康状况(P值均<0.05).结论 长宁区学龄前儿童非故意伤害发生率虽处于较低水平,但应继续针对儿童非故意伤害相关因素采取综合性安全防范措施,重点加强对家庭环境进行安全性评估,以及关注近1 a有非故意伤害史的儿童.
北京某高校体育和非体育类大学生心电图比较
曹晓娜, 李瑜, 王艳, 黄亚茹
2014, 35(12): 1861-1863.
摘要:
比较体育类大学生和非体育类大学生的心电图差异,避免运动中心源性意外的发生.方法 采取整群抽样方法对北京体育大学833名体育生和852名非体育生,在入学体检时进行12导联心电图检查并分析.结果 非体育生正常心电图的检出率(47.89%)高于体育生(33.85%),体育生大致正常心电图检出率(58.46%)高于非体育生(46.36%),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x2值分别为34.3,24.7,P值均<0.05).体育生窦缓、左室高电压、早复极、不完全右束支传导阻滞发生率高于非体育生,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x2值分别为46.1,19.8,19.7,4.3,P值均<0.05);两者异常心电图总体检出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o.05),但体育生Ⅰ度房室传导阻滞的发生率高于非体育生(x2=10.3,P<0.05).结论 长期体育锻炼可导致心电图发生改变,要注意区分训练导致的心电图改变和病理性心电图改变,并加以相应指导.
高校大学生急性酒精中毒发病规律及治疗体会
杨静慧, 王云, 吴迪
2014, 35(12): 1878-1879.
摘要:
急性酒精中毒是指短时间内一次性大量饮入酒精或含有酒精的饮品,引起的中枢神经系统由兴奋转为抑制的状态[1].急性酒精中毒损害自身健康,可诱发多种严重疾病,如突发心脏病、脑血管意外、猝死等.相关研究证实,过量饮酒还会增加意外创伤、暴力、吸毒、交通事故的发生率[2].在美国,与死亡相关的可预防性因素中,酒精因素仅次于吸烟和肥胖,位列第3位;每年有近8 500人死于酒精,其中近50%死于酒精相关创伤[3].在我国,急性酒精中毒已成为各级医院急诊常见的病例.近几年,随着大学生饮酒人数的增加,因酒精中毒而引发的相关危害频繁发生,为此,笔者对东北林业大学急性酒精中毒患者资料进行收集和分析,结果报道如下.
北京城区学龄前儿童龋病经济负担及影响因素分析
司燕, 张叶, 高学军, 王文辉, 袁超, 杨莉
2014, 35(12): 1898-1900.
摘要(185) PDF(11)
摘要:
了解3~6岁学龄前儿童的龋齿经济负担及影响因素,为儿童龋齿预防提供依据.方法 抽取北京城市3所幼儿园的学龄前儿童880名进行口腔健康检查,并向儿童家长发放问卷.结果 880名受检儿童龋均为(2.81±3.63)颗,患龋率为57.8%.其中有243名儿童过去1 a内因龋齿就诊,筛选填写就诊费用的194名儿童,平均龋齿经济负担为718.6元(M=400元).多元线性回归分析结果显示,龋齿5~8颗儿童的经济负担比龋齿1~5颗儿童的高24.2%(P<0.05);患龋牙数8颗以上儿童的经济负担比患龋牙数1~5颗的高47.8%(P<0.01).结论 学龄前儿童患龋率较高,龋齿经济负担较重,主要影响因素是总患龋牙数,需要进一步加强学龄前儿童口腔保健工作.
自贡市城乡中小学生特发性脊柱侧弯调查
任凯, 龚晓明, 章荣, 曾祥斌, 詹俊杰, 刘佳
2014, 35(12): 1901-1902.
摘要:
探讨自贡市城乡儿童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弯状况,为采取相应防治措施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随机数字法从自贡市整群抽取31所中小学校共17 348名学生,采用二检法对调查对象进行脊柱侧弯检查,采用SPSS 17.0比较特发性脊柱侧弯检出率及Cobb角的城乡差异.结果 11 383名城镇学生发现特发性脊柱侧弯69例,检出率为0.61%;5 965名农村中小学生发现20例,检出率为0.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 =5.627,P<0.05).主弯Cobb角城镇学生患者为(17.43±6.52)°,农村学生患者为(14.29±4.8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104,P<0.05).结论 城镇学生特发性脊柱侧弯检出率、Cobb角均高于农村学生.应以城镇学生为重点,进一步采取干预措施.
苏州市中学生健康体检严重高血压学生复测结果分析
沈蕙, 徐勇, 黄飞飞, 郑艳敏
2014, 35(12): 1903-1904.
摘要:
探讨中学生血压状况,为预防控制成年期疾病早期发生发展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整群抽取苏州市区11 771名中学生进行常规体检,对其中检出严重高血压者1 213人进行体检后2次血压复测,2次血压检测间隔1周以上,对血压复测结果进行分析.结果 苏州市区中学生常规体检检出严重高血压者1 213名,综合血压测量结果显示其中796名(65.6%)为正常,157名(12.9%)为血压高值,194名(16.0%)为高血压,66名(5.5%)为严重高血压.2次复测结果,学生人数构成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356.38,P<0.01);2次复测值间相关有统计学意义(r=0.462,P<0.01).结论 中学生中存在高血压学生,中学生高血压检出率较高,应引起广泛关注.
生长发育
唐山市中小学生体质量指数与血压关系分析
孙云芬, 郑志军, 王绣娜, 彭雪冰, 高静
2014, 35(12): 1894-1895.
摘要:
了解唐山市中小学生体质量指数和高血压患病率的基本情况,为开展学生乃至全民高血压的早期预防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从唐山市所辖区县的中小学校采用分层整群随机抽样的方法抽取3 746名学生,测量指标包括身高、体重、收缩压和舒张压.结果 正常体重、超重、肥胖学生高血压患病率分别为1.54%,7.61%,34.3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651.80,P<0.05);城市学生高血压患病率和超重肥胖率分别为7.77%,10.87%,农村分别为1.85%,5.38%,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x2值分别为71.05,37.60,P值均<0.05);男生高血压患病率为6.41%,女生为2.9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 =24.74,P<0.05),而超重肥胖率性别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0.78,P>0.05).结论 唐山市中小学生高血压患病率与体质量指数呈正相关,提示应把超重肥胖学生作为一级预防的重点人群.
卫生监督
三明市三元区学校食堂卫生现状
张志忠, 罗甲莲, 黄梅华
2014, 35(12): 1905-1906.
摘要:
学校是个特殊的群体,学校食堂卫生关系到广大师生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及社会的和谐稳定,是社会关注的焦点[1].近年来,学校食堂集体性食物中毒和食源性疾病屡有发生[2-4],严重损害学生的身心健康,干扰了正常的教学秩序.为全面了解福建省三明市三元区学校食堂食品安全现状,发现卫生管理薄弱环节,有效预防和控制食物中毒等食源性疾病的发生,三元区卫生监督所于2013年5月对该区中小学校和托幼机构的食堂卫生现状进行调查,结果报道如下.
高校保健
重庆大学生城乡医保参保情况调查
陈薇薇, 刘利
2014, 35(12): 1907-1908.
摘要:
为进一步保障大学生基本医疗需求,提高大学生医疗水平,缓解大学生“看病难、看病贵”等问题,2009年重庆市政府将市辖区内全部高校在校生纳入城乡居民合作医疗保险(以下简称“城乡医保”)试点范围,使大学生这个特殊的群体逐渐进入体制探讨的范围,从制度上基本实现了“人人享有基本医疗保障”的目标[1].重庆市高等教育阶段在校生参加城乡医保至今已实施近5 a,参保率达到80.8%.为客观掌握重庆大学生的参保情况和运行效果,及时发现运行中存在的问题,促进政策的改进和完善,本课题组于2013年10月-2014年3月对重庆市内3所高校的大学生进行了问卷调查,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综述
儿童关系攻击影响因素的生态系统分析
钟佑洁, 李艳华, 张进辅
2014, 35(12): 1909-1913.
摘要:
关系攻击是意图通过操纵、威胁或者损害关系来伤害他人的行为,主要包括散布谣言、社会排斥、忽略漠视等[1].关系攻击与身体攻击一样能够对被攻击者产生伤害,并与个体的情感问题(孤独、抑郁)、行为问题以及边缘人格障碍等社会心理适应问题相联系[2].本文意在从关系攻击影响因素的角度,对近年来儿童关系攻击的研究进行总结和归纳.
青少年睡眠障碍评价方法研究进展
胡国云, 苏普玉, 郝加虎, 陶芳标
2014, 35(12): 1914-1918.
摘要:
越来越多的研究揭示,青少年睡眠障碍不但会影响体格发育,而且与多种心理行为异常相关联[1-2].本文对青少年睡眠障碍的主观、客观评价方法予以简要综述,并对体动记录仪与多导睡眠图、睡眠日记方法进行比较,旨在为青少年睡眠障碍的评价提供理论参考.
青少年饮酒流行现况及危害
唐振闯, 杜松明, 马冠生
2014, 35(12): 1918-1920.
摘要:
近年来,随着生活方式的变化,酒精的消费量呈逐年上升趋势.酒在人类日常生活中扮演了一个重要角色,饮酒是一种社会认可的行为,充当了社会活动的“媒介”.但饮酒和酒精相关问题也是世界各国极为关注的公共卫生问题之一,特别是青少年饮酒已成为全球公共卫生和政策关注的一个重点[1-3].近年来的调查发现,很多青少年存在酒精滥用问题,开始饮酒的年龄主要集中在13 ~ 18岁,随年龄的增大,饮酒率呈上升趋势[4].与成年人相比,青少年正处于生长发育和青春期生理变化阶段,对酒精更敏感,也更容易导致生理和心理发育上更大的潜在危害[5].了解青少年饮酒的流行现况,对预防和解决青少年饮酒相关问题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