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深入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全面落实《“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有关要求,积极响应国家关于加大投入、保障少数民族地区卫生事业发展的总体目标,探究改善少数民族地区青少年体质与心理健康状况的有效手段,2019年11月9—10日由中国学校卫生杂志社(以下简称杂志社)和中国民族学学会体育专业委员会主办(以下简称专委会)、玉林师范学院承办的第二届全国少数民族青少年体育与体质健康论坛(以下简称论坛)在广西玉林顺利召开。本次论坛共有来自全国各大高校、科研院所的100余名专家、学者和研究生代表参加。会前,论坛以“文化、科技融合发展与青少年健康成长”为主题,从学校卫生政策、校园体育与健康发展、社会环境与健康行为三大主要方向面向全国相关学者征稿120余篇。经过杂志社编辑部集体审议,最终有87篇入编论坛论文集。
玉林师范学院副校长李伟中教授出席开幕式并致欢迎辞。《中国学校卫生》总编辑、安徽医科大学卫生管理学院院长陶芳标教授,中国民族学学会体育体育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方征教授在讲话中均提到,论坛要在体医结合与为开展少数民族青少年健康研究平台搭建方面做出努力,为民族体育的学术研究与发展以及青少年健康体育水平的提高作出应有的贡献。参加开幕式的专家还有:首都体育学院原副校长王凯珍教授、北京大学儿童青少年卫生研究所副所长马迎华教授、广西科技大学体育学院王萍教授、中国民族学学会民族体育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冯彦明教授、北京体育大学李红娟教授、中南大学湘雅医院谢辉教授、中央民族大学少数民族事业发展协同创新中心副主任丁娥等。
在本次论坛上,王凯珍、陶芳标、马迎华、谢辉、方征、李红娟分别作了题为《健康中国背景下幼儿体育的发展》《儿童青少年身心健康促进:国际经验和中国行动》《少数民族地区学校预防艾滋病教育策略思考》《新型促骨再生模式与机制》《鄂伦春传统狩猎文化变迁与村民健康研究》《儿童青少年体质与活力研究进展》的学术报告;玉林师范学院孙庆彬教授等8位学者作了论坛主题发言,另有38名学者分别就各自研究领域进行了4个分会场的学术专题交流。本次论坛拓展了文化与健康研究视野,推动了民族体育与卫生的跨学科交流,促进了健康科技的研发与应用,着眼于文化和科技相结合的创研思路工作方向,为少数民族青少年特别是不同民族的青少年之间的文化适应和健康行为养成提供了新思路。
《中国学校卫生》编辑部、中国民族学学会体育体育专业委员会秘书组 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