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认真落实《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相关要求,深入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精神,推进学生健康促进行动,加强学生身心健康意识,并探索我国学校卫生/儿少卫生学科的新进展与新途径,加强学校卫生学术交流和学校卫生人员队伍建设,以构建强大的公共卫生工作体系。由《中国学校卫生》杂志社主办,重庆医科大学公共卫生与管理学院协办的 “2021年全国儿童青少年健康发展高层论坛与学校卫生工作能力建设培训班”,于2021年11月6—7日在线上成功召开,共有五百余人在线参加了本次学术盛会。
《中国学校卫生》杂志总编辑、安徽医科大学卫生管理学院院长陶芳标教授首先做了大会主席致辞,简要介绍了本次会议的主要内容和《中国学校卫生》杂志社一年来的工作情况。陶芳标教授指出本次会议将展现更多的学校卫生/儿少卫生及跨学科的专家、实践经验丰富的专业工作者的学术成果,并且有一批青年学者将走到前台,带来更多新的研究成果和新的课题。会议容政策性、实用性、技术性和方法性与一体,坚持问题导向,理论联系实际。
会议报告分六个模块进行,分别从宏观报告、近视防控、健康维护与促进、儿童青少年健康问题及其风险因素、技术方法与指南、研究设计与进展方面进行交流,共有42位专家学者进行学术报告。会议期间,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曾光研究员做了《新冠肺炎防控与瞻望》讲座,简述了新冠肺炎防控的战果与前景,为学校新冠肺炎防控的策略制定提供支持。教育部(国家教委)体育卫生与艺术教育司廖文科原巡视员、国家卫生健康委疾控局环境健康处李筱翠处长、教育部体育卫生与艺术教育司体育卫生教育处樊泽民副处长、印第安纳大学公共卫生学院应用健康科学劳埃德·科尔伯(Lloyd J. Kolbe)教授、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环境所施小明所长、北京大学儿童青少年卫生研究所马军所长以及陶芳标教授分别做了题为《中国无烟学校建设》《关于学校卫生工作的思考》《全社会都要行动起来 共同呵护好孩子的眼睛 给他们一个光明的未来》《Modern school health programs could improve the health, education, and economic productivity of nations》《中国环境健康行动与儿童健康》《中国青少年健康发展与挑战》《进化理论视域下的学生健康与学校卫生》等学术讲座,从宏观上拓展了儿童青少年与学校卫生相关热点,推进了儿少卫生科研创新发展。
在近视防控专场,上海市眼病防治中心/上海市眼科医院邹海东执行院长、苏州大学医学部公共卫生学院潘臣炜教授、安徽医科大学公共卫生学院伍晓艳副研究员、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眼科胡柯副主任、上海市眼病防治中心临床研究中心主任/上海市视觉健康中心办公室何鲜桂主任、辽宁省大连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儿少/学校卫生专业王智勇主任医师分别报告了《近视防控上海方案》《睡眠与近视》《我国儿童青少年近视三级防控体系》《新冠防控阶段重庆市儿童青少年近视流行病学调查》《我讲儿童近视防控科普课》《近视眼防控3种手段及多病种同防》等近视防控报告,对儿童青少年近视防控的措施、经验、影响因素等进行了深入分析,为儿童青少年近视防控工作奠定了理论基础。
在健康维护与促进模块,北京师范大学中国基础教育质量监测协同创新中心心理学部认知神经科学与学习国家重点实验室刘文利教授、首都医科大学儿少卫生学系胡翼飞教授、北京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学校卫生所郭欣所长、深圳市第二人民医院脊柱外科/深圳市青少年脊柱健康中心颜滨主任、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营养与健康所学生营养室张倩副主任、重庆市中小学卫生保健所唐平副所长分别做了题为《全面性教育课程建设与效果评估》《儿童卫生服务的家庭、学校和社区协作研究与实践》《学校传染病防控规范化管理》《青少年脊柱侧弯综合防控“深圳模式”》《农村学生营养状况及改善策略》《新时期中小学健康教育教师专业化成长途径》等学术报告和经验交流,对当前促进和维护学生健康进行了各方面深入探讨,满足了学校卫生工作者的工作需求。
在儿童青少年健康问题及其风险因素模块,中山大学静进教授、天津医科大学基础医学院张欣副院长、上海应用技术大学体育教育部尹小俭主任、四川大学成果教授、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学院群医学及公共卫生学院慢性非传染性疾病学系张娟副教授、复旦大学公共卫生学院妇幼与儿少卫生教研室史慧静主任分别报告了《全球儿童青少年心理行为障碍现状及思考》《儿童神经发育障碍环境病因与早期预测》《藏族和汉族青少年心肺耐力和执行功能的特征及其影响因素分析》《青春期发育全程背景下的膳食影响研究》《我国儿童青少年食品和饮料营销暴露及性质》《学生健康素养评价与应用》等学术报告,简述了儿童青少年健康问题及其相关风险因素,展示了儿少卫生学科发展性和前瞻性。
在技术、方法与指南模块,北京大学公共卫生学院营养与食品卫生学系马冠生主任、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结核病预防控制中心张慧主任助理、重庆医科大学公共卫生与管理学院预防医学系副主任兼妇幼卫生与儿童少年卫生学教研室王宏主任、北京大学儿童青少年卫生研究所邹志勇博士、安徽医科大学公共卫生学院预防医学教学中心陶兴永副主任、西安交通大学米白冰研究员分别做了《肥胖指南解读》《<中国学校结核病防控指南>的解读》《同伴教育及其在学校卫生中的应用》《年龄–时期–队列分析》《发育轨迹与混合增长模型》《基于网络的调查平台管理与应用》等报告,内容丰富、实用性强,为学校卫生工作者提供了丰富的理论经验。
在研究设计与进展模块,北京大学儿童青少年卫生研究所马迎华教授、中南大学湘雅公共卫生学院龚雯洁副教授、哈尔滨医科大学公共卫生学院儿少卫生与妇幼保健学教研室王佳副主任、中山大学公共卫生学院妇幼卫生学系陈亚军主任、西安交通大学公共卫生学院马乐副院长、山东大学公共卫生学院/儿童心血管研究中心席波主任、安徽医科大学公共卫生学院儿少卫生与妇幼保健学系孙莹教授、郑州大学公共卫生学院儿少卫生与妇幼保健学教研室郝长付副主任、昆明学院医学院徐洪吕讲师、浙江大学体育现代化发展研究中心黄聪副主任,分别做了题为《15~24岁青年学生HIV感染者社交网络传播特征及其大众领袖(POL)防控实施研究》《围生期抑郁:从筛查到临床诊断的鸿沟》《孤独症谱系障碍儿童多模态脑功能特征研究设计与进展》《体力活动和静态行为与执行功能关系的队列研究》《儿童生活行为方式与眼健康研究设计与进展》《儿童高血压与心血管病队列研究及其进展》《青春期发育提前的社会心理环境暴露组学研究》《青春期发动机制研究现状与课题设计》《饮食行为、邻苯二甲酸酯暴露与青少年情绪症状的关联》《儿童青少年运动处方及其干预研究》的报告,分享了新的科研方法与技术。
此外,会议期间还召开了研究生报告专场,共有12名研究生对自己当前的研究内容进行了PPT汇报。
本次线上会议报告主题集中、形式创新、内容丰富、实用性强,也是在当前疫情防控常态化背景下召开大型学术会议的一次有益尝试,受到了与会代表和专家学者的一致好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