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落实《“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有关要求,促进民族地区学生体质的健康发展,提高我国大中小学生的身心健康水平,由中国民族学学会民族体育专业委员会与中国学校卫生杂志社联合主办、铜仁学院承办首届全国“少数民族青少年体育与体质健康”论坛,于2018年12月1—2日在贵州铜仁学院成功召开。本次大会共有来自全国51所高等院校及科研单位的100余名各级领导、专家学者和研究生代表参加。

开幕式中,铜仁学院党委副书记饶小华致欢迎词,安徽医科大学公共卫生管理学院院长、《中国学校卫生》杂志总编辑陶芳标教授和中国民族学学会民族体育专业委员会主任方征教授分别致辞,两位教授分别从体医结合与少数民族健康研究平台搭建上对本次论坛的意义给予了极大肯定。出席开幕式的还有中国学校卫生杂志社社长李红影编审、中央民族大学规划处副处长冯彦明教授。开幕式由铜仁学院科研处处长张学飞教授主持。同时还邀请到吉首大学刘少英教授,华东师范大学体育与健康学院主任尹小俭教授,山东大学公共卫生学院主任席波教授,北京体育大学黄亚玲教授、人民体育出版社赵军先生,中国民族学学会民族体育专业委员会副秘书长孙贵龙老师作为会议嘉宾。
本次论坛邀请到陶芳标教授、国家体育总局体育科学研究所刘新华教授、冯彦明教授、华东师范大学体育与健康学院主任尹小俭教授、山东大学公共卫生学院主任席波教授、方征教授做了专家主题报告,题目分别为《户外活动:体医结合防控学生近视结合点》《对我国国民体制监测效绩评估反馈系统建设的探讨》《经济社会发展与少数民族青少年健康关系研究》《我国藏族、朝鲜族、汉族儿童青少体质与健康》《藏族青少年体格发育和高血压现状》《民族传统体育与青少年健康发展》。

陶芳标教授从医学的角度出发,以国内外研究数据为支撑,阐述重视近视流行的环境病因的重要性,从前瞻性队列研究和干预研究分析户外活动与近视关联,提出户外活动是体医融合预防近视的结合点。
刘新华教授介绍了2000—2014年四次3~69岁人群的体质健康监测情况,分析了国民体质监测绩效评估存在的问题,并提出基于360度绩效评估反馈机制的国民体质监测评估反馈系统建设,为我国体质监测进行了顶层设计。
冯彦明教授探讨了经济社会发展与少数民族健康关系,建议青少年健康促进需要改变观念解放思想,自我教育、家庭教育、学校教育、社会教育一体,身心兼修;物质与精神兼备。
尹小俭教授分析了藏汉儿童青少年营养状况与心肺能力的分析,发现BMI指数与心肺功能呈倒“U”型分布,提出了藏族学生体质健康促进的重点方面。
席波教授从中国心血管死亡率逐年增加的背景下,对西藏日喀则青少年高血压及其影响因素进行了调查。发现藏族青少年营养不良与超重肥胖并存,具有双重负担,高血压率低于全国水平。认为自然环境、经济水平和节俭基因的存在是导致这一现象的原因。
方征教授从民族传统体育的文化本质谈起,基于学理将青少年健康进行文化解读,讲述了民族体育与文化自信的关系,民族体育的创新发展趋势和民族体育的社会情怀。
这6名专家学者用诙谐的语言从不同的角度,展现我国少数民族青少年体育与体质健康研究的概貌,涵盖了医学、文化、体育、健康评价等方面,使得与会人员受益匪浅。而现专家场与学者之间的学术对话与思想上的碰撞将本次论坛推向高潮。

本次论坛从民族地区学校卫生政策、儿少卫生/学校卫生研究进展、体育运动与民族传统文化对学生的影响三个研究方向,学生健康监测与科学发展研究等14个主题向全国学者征集论文200余篇,经专家遴选和严格评审,最后拟定三十名青年学者进行专题报告,这些报告理论详实、分析角度新颖。

“少年强,则中国强”。本届论坛通过教育、卫生、文化和体育跨学科之间的大讨论,碰撞出跨学科合作的火花,必将推动民族体育的文化优势,为“健康中国”宏伟蓝图的早日实现做出更大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