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言板

尊敬的读者、作者、审稿人, 关于本刊的投稿、审稿、编辑和出版的任何问题, 您可以本页添加留言。我们将尽快给您答复。谢谢您的支持!

姓名
邮箱
手机号码
标题
留言内容
验证码

2018年中华预防医学会儿少卫生分会第十一届、中国健康促进与教育协会学校分会第六届、中国卫生监督协会学校卫生专业委员会第四届学术交流会在海口顺利召开

发布日期: 2018-12-17 阅读次数:
  • 分享到:

用微信扫码二维码

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2018年12月7—10日,中华预防医学会儿少卫生分会第十一届、中国健康促进与教育协会学校分会第六届、中国卫生监督协会学校卫生专业委员会第四届学术交流会在美丽的“椰城”海口顺利召开。本次学术交流会由中华预防医学会儿少卫生分会、中国健康促进与教育协会学校分会和中国卫生监督协会学校卫生专业委员会共同主办,北京大学儿童青少年卫生研究所承办。来自全国29个省份、43所高校、23家各级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及卫生监督所、10所中小学卫生保健所近300名相关专家和学校卫生工作者参加了会议。会议由北京大学儿童青少年卫生研究所副所长马迎华教授主持。

在开幕式上,中华预防医学会儿少卫生分会、中国健康促进与教育协会学校分会、中国卫生监督协会学校卫生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北京大学儿童青少年卫生研究所所长马军教授向参会人员介绍了近期国家关于促进儿童青少年健康方面的重要指示,以及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和教育部对于加强学校卫生工作的具体要求。马军教授指出,国家近年来对于儿童青少年健康的关注与日俱增,尤其在今年,以近视防控为切入点,对学校卫生工作提出了很多新的要求,势必极大推动儿少卫生和学校卫生的发展。他非常欣慰地看到众多年轻的博士和硕士研究生参与到本次会议中,这为儿少卫生和学校卫生工作提供了坚实的后备力量,也是我们对于国家重视儿童青少年健康的积极回应。本次会议不仅设置了六单元29个专题报告,还设置了三个分会场对78篇优秀论文进行汇报和评奖,总计进行了107个精彩的学术报告,从不同角度介绍了儿少卫生学科研究进展和学校卫生工作相关的宝贵经验。

本次会议的特邀嘉宾包括北京同仁医院王宁利研究团队的魏士飞博士、首都儿科研究所陈博文研究员、北京师范大学刘文利教授、北京大学医学部伦理委员会宋艳双博士、中南大学吴超教授,以及北京师范大学副研究员、奥运会体操冠军陈一冰。魏士飞博士介绍了王宁利教授团队在河南地区开展的为期6年的儿童眼病队列研究,概括了中小学近视流行现状、相关危险因素、预防与治疗措施,并提出“将近视防控的关口前移,令学龄前儿童具有尽量高的远视储备”是最有效的近视预防策略。陈博文研究员介绍了我国家庭医生签约现状,并结合家庭医生社区实践案例,介绍了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在儿童青少年健康照顾方面的机遇、挑战以及展望,指出“以社区为基础,医、校、家携手,是儿童健康成长的基本条件”。刘文利教授以教育部颁布的《中小学健康教育指导纲要》为切入点,以2017年3月出版的《珍爱生命—小学生性健康教育读本》为基础,介绍了全面性教育中的生活技能教育对于儿童青少年健康成长、制定正确决策以及性传播疾病预防的重要作用。宋艳双博士与参会者共同探讨了涉及儿童的研究中常见的伦理问题,从科研伦理审查起源与现状、伦理审查与知情同意的要点、涉及儿童青少年研究的特殊实践三个方面依次进行了介绍,强调在科学研究中应将受试者最小风险放在首要位置。吴超教授分别从安全与和谐社会的关系、安全文化的基本内涵、作用原理以及传播途径四个方面介绍了与儿童青少年相关的安全文化,指出“安全、健康、舒适、审美是社会发展的需求,弘扬安全文化是为和谐社会做贡献”。陈一冰副研究员结合自身体育运动背景,总结了目前我国体育人才和相关教育体系资源稀缺、分布不均的现状,并介绍了旗下公益体育赛事组织的工作设想,为未来更多青少年增加体育锻炼、促进身体健康提供了新的思路。

2018年也是我国儿少卫生学奠基人、北京大学儿童青少年卫生研究所创始人兼名誉所长叶恭绍教授诞辰110周年纪念。借此机会,马军教授会同儿少卫生和学校卫生工作者一起回顾了叶教授的生平,并提出:“缅怀叶恭绍教授,就是要学习和发扬叶教授一丝不苟、精益求精的优良学风,学习她淡薄名利、提携后辈的高尚师德,学习她爱国奉献的崇高品质,以此勉励我们继续她留下的事业,推动儿少卫生事业的发展,再创辉煌!”

本次研讨会是一次儿童青少年健康的学术交流盛会,对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重视青少年儿童健康的讲话精神、落实教育部会同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等八部门制定的《综合防控儿童青少年近视实施方案》具有重要意义,对增加科技合作和人才交流、促进儿少卫生学科建设和学校卫生工作进步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 分享到:

用微信扫码二维码

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发布日期: 2018-12-17 阅读次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