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少年自伤行为是一项重要的公共卫生问题,世界各地报告率约为13%~18%。一项队列研究结果表明,有自杀意图的青少年自伤行为与成年期不良结局存在一定的关联性,包括增加了心理疾病、物质滥用及自伤行为的风险。然而,有自杀意图的自伤行为占自伤行为比例较小,非自杀性自伤行为的长期不良结局仍不清楚。
该研究利用雅芳亲子队列(The Avon Longitudinal Study of Parents and Children,ALSPAC),对其中4 799名16岁时完成自伤行为问卷的研究对象,追踪调查了18岁时的心理健康和物质滥用,16岁和19岁时的受教育程度和职业,21岁时的自伤行为。结果表明,在16岁无论有无自杀意图的自伤行为者,都会增加将来心理问题、自伤行为和物质滥用的风险,且更有可能发生以自杀为目的的自伤行为。调整混杂因素后,结果显示16岁时无自杀意图的自伤行为者,18岁时抑郁的风险为2.21(95%CI=1.55~3.15);而16岁时有自杀意图的自伤行为者,18岁时抑郁的发生风险为3.94(95%CI=2.67~5.83)。以自杀为目的的自伤行为与较差的受教育程度和职业也存在关联性。
该研究提示,青少年自伤行为可能会导致成年早期的一些不良结局;有自杀意图的自伤行为者风险性更高,没有自杀意图的自伤行为者结局也较差。应对青少年自伤行为进行早期的鉴别和治疗。
[来源:MARS B, HERON J, CRANE C, et al.Clinical and social outcomes of adolescent self harm:Population based birth cohort study[J].BMJ, 2014,349:g5954.编译:陈静;审校:苏普玉(安徽医科大学公共卫生学院儿少卫生与妇幼保健学系 合肥 2300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