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言板

尊敬的读者、作者、审稿人, 关于本刊的投稿、审稿、编辑和出版的任何问题, 您可以本页添加留言。我们将尽快给您答复。谢谢您的支持!

姓名
邮箱
手机号码
标题
留言内容
验证码

贯彻落实专项行动计划  全面加强和改进学生心理健康工作

樊泽民 朱红松 高春柏

樊泽民, 朱红松, 高春柏. 贯彻落实专项行动计划  全面加强和改进学生心理健康工作[J]. 中国学校卫生, 2023, 44(6): 805-808. doi: 10.16835/j.cnki.1000-9817.2023.06.002
引用本文: 樊泽民, 朱红松, 高春柏. 贯彻落实专项行动计划  全面加强和改进学生心理健康工作[J]. 中国学校卫生, 2023, 44(6): 805-808. doi: 10.16835/j.cnki.1000-9817.2023.06.002
FAN Zemin, ZHU Hongsong, GAO Chunbai. Implementing the special action plan to comprehensively strengthen and improve students' mental health work[J]. CHINESE JOURNAL OF SCHOOL HEALTH, 2023, 44(6): 805-808. doi: 10.16835/j.cnki.1000-9817.2023.06.002
Citation: FAN Zemin, ZHU Hongsong, GAO Chunbai. Implementing the special action plan to comprehensively strengthen and improve students' mental health work[J]. CHINESE JOURNAL OF SCHOOL HEALTH, 2023, 44(6): 805-808. doi: 10.16835/j.cnki.1000-9817.2023.06.002

贯彻落实专项行动计划  全面加强和改进学生心理健康工作

doi: 10.16835/j.cnki.1000-9817.2023.06.002
详细信息
    作者简介:

    樊泽民(1979-),男,河南平顶山人,一级调研员,主要研究方向为学校卫生与健康教育

  • 利益冲突声明  所有作者声明无利益冲突。
  • 中图分类号: G444  R179  R193

Implementing the special action plan to comprehensively strengthen and improve students' mental health work

  • 摘要: 近年来,心理健康问题已逐渐从成人、职业群体扩展延伸至大中小学生群体,并呈现低龄化发展趋势。文章对教育部等十七部门联合印发的《全面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学生心理健康工作专项行动计划(2023—2025年)》进行分析,从当前形势、总体理念、重点任务等方面进行探究,进一步健全健康教育、监测预警、咨询服务、干预处置“四位一体”的学生心理健康工作体系, 提升学生心理健康素养。
    1)  利益冲突声明  所有作者声明无利益冲突。
  • 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全面发展,是党中央关心、人民群众关切、社会关注的重大课题。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和社会变革的日新月异,学生的成长环境不断发生变化,对学生的身心发展带来了一定的挑战,心理健康问题日益凸显。叠加新型冠状病毒感染(新冠)疫情影响,学生心理健康问题亟需关注[1]。近日,教育部深入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会同国家卫生健康委等十七部门联合印发了《全面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学生心理健康工作专项行动计划(2023—2025年)》(以下简称《专项行动计划》)[2],全面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学生心理健康工作,提升学生心理健康素养。

    近年来,心理健康问题逐步成为世界各国普遍面临的社会性难题[2]。我国同样也不例外,心理健康问题已逐渐从成人、职业群体扩展延伸至大中小学生群体,并呈现低龄化发展趋势。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和关心广大学生的心理健康和成长发展,党的二十大报告强调要“重视心理健康和精神卫生”。习近平总书记对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作出了重要指示,为做好新时代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提供了遵循原则。

    各地和学校积极探索推进学生心理健康工作,丰富心理健康教育形式,开展心理健康测评,推进医校协同和家校沟通。但受3年新冠疫情影响,学生心理健康问题越来越凸显,成为影响学生健康成长和社会和谐稳定的重要问题。

    与现实迫切需求和人民热切期盼相比,目前学生心理健康工作中还存在一些困难和问题。一是思想认识还不统一,良好工作氛围尚未形成。部分地方和学校仍然存在“唯分数、唯升学”现象,忽视体育、美育、劳动教育和学生综合素质培养,学生学业负担和心理负担过重。部分地区和学校对学生心理健康问题不关心不重视;部分地区和学校过分夸大学生心理问题的发病率和病症的严重性,将心理问题混同于精神疾病,导致孩子羞于谈心理,耻于做治疗;而家长担心送医会导致孩子被标签化,影响孩子前途。二是心理健康教育还不到位,工作实效性有待加强。部分学校心理健康教育课科学性、针对性不强,有的甚至未列入教学计划。部分学校对生命教育和心理健康知识培养重视不够,学校心理咨询能力有待进一步提升。甚至有的地方缺少专职心理健康教育教师。还有个别教师教学方法不科学不专业,对学生耐心倾听、平等交流和以爱育爱不够,缺少有效心理支持和关怀。三是部门协同机制还有欠缺,工作责任落实不到位。在发现、预警、治疗、跟踪、康复等环节,存在不同程度的脱节现象,学生就诊转介绿色通道不畅。此外,还有一个重要问题是儿童青少年心理健康服务供给不足,儿童精神科医师短缺。

    为切实解决这些问题,有必要研究制定政策,坚持问题导向和系统观念,统筹各项工作和要素,全面促进学生心理健康,进一步健全健康教育、监测预警、咨询服务、干预处置“四位一体”的学生心理健康工作体系,完善学校、家庭、社会和相关部门协同联动的学生心理健康工作格局。

    《专项行动计划》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为党育人、为国育才,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坚持健康第一的教育理念,切实把心理健康工作摆在更加突出位置,统筹政策与制度、学科与人才、技术与环境,贯通大中小学各学段,贯穿学校、家庭、社会各方面,培育学生热爱生活、珍视生命、自尊自信、理性平和、乐观向上的心理品质和不懈奋斗、荣辱不惊、百折不挠的意志品质,促进学生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和身心健康素质协调发展,成为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

    《专项行动计划》提出四个基本原则。一是坚持全面发展。完善全面培养的教育体系,推进教育评价改革,坚持学习知识与提高全面素质相统一,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二是坚持健康第一。把健康作为学生全面发展的前提和基础,遵循学生成长成才规律,把解决学生心理问题与学生成才发展的实际问题相结合,以心理健康工作质量作为衡量教育发展水平、办学治校能力和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指标,促进学生身心健康。三是坚持提升能力。统筹教师、教材、课程、学科、专业等建设,加强学生心理健康工作体系建设,全方位强化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健全心理问题预防、监测和干预机制,增强学生心理健康工作的科学性、针对性和有效性。四是坚持系统治理。健全多部门联动和学校、家庭、社会协同育人机制,聚焦影响学生心理健康的核心要素、关键领域和重点环节,补短板、强弱项,系统强化学生心理健康工作。

    《专项行动计划》提出到2025年,配备专(兼)职心理健康教育教师的学校比例达到95%,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家庭教育指导服务站点比例达到60%。

    坚持健康第一的教育理念,广泛组织动员,通过五育并举促进学生心理健康,以德育心、以智慧心、以体强心、以美润心、以劳健心,做到全员、全过程、全方位育人。

    3.1.1   全员育人

    目标是逐步形成以专职心理健康教师为核心,兼职心理健康教师和班主任为骨干,全体教师为基本力量的全员育人工作格局。北京市文汇中学建立了在校长领导下,以4名专职心理教师为核心,以德育处、年级组长、班主任等60余名教师为骨干,其他近200名教职员工共同参与的全员心育工作机制。高校要按师生比例不低于1∶4 000配备专职心理健康教育教师,且每校至少配备2名;中小学每校至少要配备1名专(兼)职心理健康教育教师;建立心理健康教育教师教研制度,县级教研机构配备心理教研员。加强教师培训,帮助各科教师学习掌握心理学知识,在学科教学中注重维护学生心理健康,既教书,又育人。山西省加大心理健康教育教师补充力度,全省高校专职教师由2020年的213名增加到301名,中小学专兼职教师1.96万名。推动省、市、县三级教研机构加快配备心理教研员。建立“省级抓示范、市级抓骨干、县级抓全员、校级抓日常”的教师培训体系,连续多年举办省级示范培训班,提升教师专业素养和能力。四川省南充市构建教育、财政、人社、卫健、民政、公安、团委等部门和各县(市、区)政府共同参与的联席会议制度,每月调度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落实家长“第一任老师”责任,建设“家长学校”,定期组织教师开展全覆盖家访活动,开通24 h心理健康咨询热线,向家长宣传普及心理健康知识,和家长一起守护学生心理健康。

    3.1.2   全过程育人

    将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贯穿德育、思想政治工作全过程,融入教育教学、管理服务和学生成长各环节,坚定理想信念,厚植爱国情怀,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贯通大中小学各学段,结合学生发展需要,分层分类开展心理健康教学,关注学生个体差异,帮助学生掌握心理健康知识和技能,树立自助、求助意识,学会理性面对困难和挫折。坚持面向全体学生,因材施教、知行合一,五育并举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实现育人、育才和育心相结合。福建省今年先后召开了春季学期全省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部署会、本科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推进会、高职院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推进会,举办高校思想政治工作队伍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专题培训班;出台《关于进一步加强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通知》,从学校、教育行政部门、家庭、社会等4个层面,明确14项具体措施,全面部署推进落实。四川省南充市建立“466”工作机制,即坚持育心、育德、育才相结合,坚持发现、预防、干预相结合等4项原则,落实学生筛查、教师配备、阵地建设等100%全覆盖的六大任务,紧盯课程建设、财政投入、联同推进等六大重点,顶层设计全市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北京大学开创性地推出“院系定制心理服务”“医心面对面”系列指导活动、“原创心理沉浸剧本服务”等,面对面、心贴心了解学生近期心理状况,持续为学生成长成才注入强劲心理正能量,提高学生潜在心理危机识别概率。

    3.1.3   全方位育人

    统筹教师、教材、课程、学科、专业等建设,加强学生心理健康工作体系建设,全方位强化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增强学生心理健康工作科学性、针对性和有效性。扎实推进心理健康教育普及,向家长、教师等群体提供学生常见心理问题操作指南。福建省成立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发展中心和教育指导委员会,建立省、市、县、校四级工作机制;组织编写出版《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指导手册》《学校家庭教育指导手册》,每月推出4期《心理微课》,加强政策解读和心理健康知识普及,点击量超1 000万。浙江省湖州市织密心育网格,已连续3年将青少年心理健康工作列为市、区县民生实事项目。设立心理护航基金及专项帮扶资金5 000多万元,减轻青少年就医咨询经济负担。市、区(县)100%建成心理健康服务中心、综合医院精神(心理)门诊,开设绿色通道,实现就近就诊、快捷就诊。强化师资保障,中小学100%配备心理教师,省心理健康教育C证以上持证率达92%。实施“家访365,护航成长路”行动,让“人人家访、时时共育”成为常态。成立全市中小学(幼儿园)家庭教育指导中心,建成各类家长学校1 372所;编制《家庭教育指导手册》,结合开学、考试等重要节点,累计发出“给家长的一封信”450万封,提升家长科学育儿的能力水平。北京文汇中学成立家校社协同育人中心,充分利用各级心理健康资源,借助区级“一网四线”心理教育平台、心理健康辅导站、心理健康咨询邮箱等专业平台,主动协同家长力量和社区力量,通过医教联盟、专家进学区、师资外援和专业机构指导等途径,增强心理健康教育的专业性和可持续性,共同解决孩子的心理问题。

    坚持预防为主、关口前移,定期开展学生心理健康测评,构建完整的学生心理健康状况监测体系。加快制订科学专业又符合我国学生实际的心理测评量表,规范量表选用、监测实施和结果运用,加强数据分析、案例研究,强化风险预判和条件保障。用好开学重要时段,每学年至少开展一次心理健康测评,科学分析、合理应用测评结果,建立“一生一策”心理健康档案,分类制定心理健康教育方案。重视保护学生个人隐私,避免学生承受额外的心理负担和精神疾病污名化的影响。鼓励高中、高校班级探索设置心理委员,增强同伴支持,及早发现问题苗头。强化高校心理咨询服务平台建设,完善“学校—院系—班级—宿舍/个人”四级预警网络,辅导员、班主任定期走访学生宿舍,院系定期研判学生心理状况。重点关注面临学业就业压力、经济困难、情感危机、家庭变故、校园欺凌等风险因素以及校外实习、社会实践等学习生活环境变化的学生。山西省严格落实各学段学生心理健康测评工作要求,鼓励高校使用“中国大学生心理健康测评系统”,开展学生心理健康状况大排查,建立工作台账并动态更新;全省高校全部建有规范的心理咨询室,4 362所中小学建有心理辅导室,推动各地各高校疫情防控期间开通24 h心理服务热线、网络咨询平台,常态化开展心理咨询服务。浙江省湖州市开发“湖州市心理健康教育数字化平台”,做到学生心理档案“应建尽建”,心理指数全天监测、实时预警。北京大学统筹学工部、保卫部、后勤、学生心理中心搭建4条7×24 h援助热线,整合青年研究中心、心理等部门力量全时巡查筛查网络危机及舆情帖,多层次联动解决学生困难,实现线上回复、线下疏导高效联动。

    协同搭建社区心理服务平台,支持专业社工、志愿者等开展儿童青少年心理健康服务。建设区域性中小学生心理辅导中心,规范心理咨询辅导服务,定期向区域内中小学提供业务指导、技能培训。组织办好家长学校或网上家庭教育指导平台,推动社区家庭教育指导服务站点建设,引导家长关注孩子心理健康,树立科学养育观念,尊重孩子心理发展规律,理性确定孩子成长预期,积极开展亲子活动,保障孩子充足睡眠,防止沉迷网络或游戏。鼓励各地各校开展教师全员参与、覆盖全体学生的家访活动,密切家校沟通,及早发现问题,守护学生成长。山西省今年2月份中小学开展家访沟通近200万次,覆盖学生252.4万名,有效遏制了疫情后极端心理事件多发的势头。四川省南充市以“嘉陵江英才工程”为统揽,专(兼)职教师配备率100%,成立市、县级心理健康名师工作室6个,实现教育管理人员、教研人员、专(兼)职教师、班主任和家长培训率5个100%;搭建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资源平台,动态更新全国各地精品课程、辅导案例等,实现优质资源共建共享。北京大学面向心理咨询师、学工队伍制定“专家打造计划”“辅导员加油站计划”,提供“圆桌督导”、谈心谈话技能培训等专业支持、案例分析、会商指导多样化心理支持服务平台;面向教师、家长开展“心理健康讲座”和“空中心理课堂”科普工作;面向驻楼辅导员、学生心理委员提供心理专业支持、技能系统培训和实践辅助平台,使其成为有力的工作“瞭望哨”。

    整合心理重症救治资源,加强精神医疗资源建设,建立健全协同机制,共同开展学生心理健康宣传教育,加强物防、技防建设,及早发现学生严重心理健康问题,线上线下监测预警学生自伤或伤人等危险行为,畅通医校协同救治途径,不断扩大快速就医转介和重症康复跟进等方面的“绿色通道”,及时转介、诊断、治疗。提升班主任、任课教师、家长对心理障碍的识别能力,加强对重点阶段、重点群体的心理干预,特别是对处在升学等关键期的孩子,制定一事一策的疏导方案。建立师生常态化心理沟通机制,校园心理咨询室要变被动服务为常态参与式主动干预。发挥心理援助热线作用,面向因自然灾害、事故灾难、公共卫生事件、社会安全事件等重大突发事件受影响学生人群,强化应急心理援助,有效安抚、疏导和干预。福建省推动全省学校开通3 000余条24 h心理服务热线,设立170余个网络心理服务平台,9所高校开设临床与咨询心理学、应用心理学相关学科专业建设。浙江省湖州市建立热线中心、线下咨询中心和诊疗中心“三大”实体阵地,确保心理援助热线24 h在线,每年开展两次心理筛查,汇集精神科骨干医生、心理咨询师等对高危病例制定“一对一”帮扶方案,确保精准施策。北京大学与北京大学第一医院、第三医院、第六医院、北京回龙观医院等协同搭建学生危机干预“绿色就诊通道”,简化流程,协调床位,努力推动打造“家校社”协同育人生态发展圈,多层面为学生提供全面化、系统性、强有力的协同保障,持续提升尽早及时预警、发现和干预学生心理危机的可能性。

    发挥美育丰富精神、温润心灵作用,实施学校美育浸润行动,广泛开展普及性强、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积极向上的美育实践活动,滋养学生的精神和心灵。开齐开足上好体育与健康课,支持学校全覆盖、高质量开展体育课后服务,着力保障学生每天体育活动时间,让学生在体育中调节情绪、疏解压力、健全人格、锤炼意志。丰富、拓展劳动教育实施途径,指导学生开展力所能及的家务劳动,融洽亲子关系,磨炼意志品质,珍惜劳动成果和幸福生活。福建省将心理健康教育有机融入德育、智育、体育、美育、劳动教育总体格局,组织开展新生入学教育“心理健康第一课”,深入开展高雅艺术进校园、心理音乐节等活动,广泛开展学生研学实践、劳动体验、志愿服务,组织学生每天开展1 h体育锻炼,全面培育学生积极心理品质。浙江省湖州市聚焦青少年核心素养,开展“1+N”学生素养提升行动,贯彻小学每天1节户外活动课和中学每日晨跑1 000 m以上的要求,每周开设劳动课程,全市义务教育阶段学生100%参加研学行走计划,引导孩子接触自然、缓释压力;扩大“双减”成效,学科类校外培训机构100%平稳退出,引进优质校外资源,开设课后托管课程2 300余门,拓宽个性化发展渠道。北京市文汇中学将心理健康教育与德育、体育、美育、劳动教育相融合,五育并举培养学生积极心理品质。晨间音乐会以美育人,让学生欣赏美展示美;师生篮球赛以体育人,让学生磨炼意志、团结协作;“今日我当班”以劳育人,让学生体会劳动艰辛,分享劳动喜悦。

    各地教育部门会同检察、宣传、网信、科技、公安、民政、财政、卫生健康、广电、体育、科学院、共青团、妇儿工委、妇联、关工委、科协等相关部门,制订本地工作实施方案,明确目标任务,细化工作举措,理清任务分工,健全联动机制,凝聚多方合力,构建协调顺畅、高效管用的工作格局。

    推动学校、家庭、社会共同担负起促进学生心理健康的重要责任,引导家长履行家庭教育责任,配合学校落实好“双减”等要求,共同引导学生积极参加文体活动和户外活动。统筹整合资源,打造统一、高效、便民的心理咨询援助服务网络,建立与学校、社区、医院的社会工作转介平台对接机制。压实班主任、辅导员、导师和学科教师的责任,注意观察学生课堂表现、学习成绩、人际交往等变化情况,定期走访学生宿舍,研判学生心理状况,加强关心关爱。

    充分利用广播、电视、网络等媒体平台,广泛开展学生心理健康知识和预防心理问题科学普及工作,宣传推广学生心理健康工作经验,发挥引领和带动作用,营造积极向上的社会氛围。

    将学生心理健康工作纳入对省级人民政府履行教育职责的评价,对各级各类学校教育教学和领导班子进行年度考核评价。各地认真落实相关要求,结合实际细化指标并认真组织督导评估,加强对政府及相关部门、各级各类学校的考核评价,逐级压实责任,逐级推动落实。

    促进儿童青少年身心健康全面发展是关乎国之大计的重要战略举措。《专项行动计划》的出台为学生心理健康工作指明了方向,明确了科学的目标和有针对性的主要任务及制度保障,对我国学生心理健康工作具有纲领性、指导性作用。在《专项行动计划》的指引下,我国的学生心理健康工作将快速发展,切实服务广大学生的身心健康、全面发展。

  • [1] 闫春梅, 毛婷, 李日成, 等. 新冠肺炎疫情封闭管理期间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及影响因素分析[J]. 中国学校卫生, 2022, 43(7): 1061-1065. doi: 10.16835/j.cnki.1000-9817.2022.07.024

    YAN C M, MAO T, LI R C, et al. Mental health and its associated factors in college students during COVID-19 confinement in campus[J]. Chin J Sch Health, 2022, 43(7): 1061-1065. (in Chinese) doi: 10.16835/j.cnki.1000-9817.2022.07.024
    [2]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中华人民共和国最高人民检察院, 中央宣传部, 等. 教育部等十七部门联合印发全面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学生心理健康工作专项行动计划[EB/OL]. (2023-05-11)[2023-06-05]. http://www.moe.gov.cn/jyb_xwfb/gzdt_gzdt/s5987/202305/t20230511_1059224.html.

    Ministry of Education of the PRC, Supreme People's Procuratorate, Central Publicity Department of the Communist Party of China, et al. Seventeen departments including the Ministry of Education jointly issued a special action plan to strengthen and improve students' mental health in the new era[EB/OL]. (2023-05-11)[2023-06-05]. http://www.moe.gov.cn/jyb_xwfb/gzdt_gzdt/s5987/202305/t20230511_1059224.html. (in Chinese)
  • 期刊类型引用(15)

    1. 万龙,彭康利,张碧涛.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一体化建设的应然要义与实现路径.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 2025(04): 4-8 . 百度学术
    2. 蒋星,郭霄鹏. 中学教师心理健康教育能力提升策略研究. 科教导刊. 2025(02): 125-127 . 百度学术
    3. 马意甯. “三全育人”理念下高校二级心理辅导站建设研究. 学周刊. 2024(07): 159-162 . 百度学术
    4. 马春梅. “三全育人”视域下护理专业学生心理健康问题成因及对策研究. 科技风. 2024(07): 25-27 . 百度学术
    5. 何宝平,左彩霞. 多元一体视阈下的心理健康教育高质量发展路径.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 2024(08): 63-66 . 百度学术
    6. 张读,陈伟. 高中心理健康课堂中心理危机预防机制的构建. 华夏教师. 2024(02): 42-44 . 百度学术
    7. 庞丽娟,王红蕾,张雅倩,陆振杰. 教育高质量发展背景下中小学教师专业能力提升意愿、需求及建议. 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4(04): 39-47 . 百度学术
    8. 徐高骁,高习进. 健康中国视域下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策略探析. 河南牧业经济学院学报. 2024(04): 85-88 . 百度学术
    9. 刘丽萍,邹如意,孙欣. 心理健康促进在青少年道德推脱与群际容忍间的中介作用. 卫生职业教育. 2024(18): 149-152 . 百度学术
    10. 余亚梅. 高校重点心理问题学生专班帮扶体系构建的探索——以陕西理工大学为例. 科教文汇. 2024(19): 184-188 . 百度学术
    11. 侯广彦,闫娣,杨雨涵,章新涓. 情绪智力与高原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关系研究. 青海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4(04): 128-137 . 百度学术
    12. 徐宪斌. 家校社共促儿童积极心理健康教育生态的构建. 宁波教育学院学报. 2024(06): 27-31 . 百度学术
    13. 姚琴. 积极心理学视域下“三自·五化”心育体系的建构与实施. 生活教育. 2024(33): 114-117 . 百度学术
    14. 周全丽,蒋毓新,祁斌业. 大学生积极健康心理品质培育实效提升对策. 陕西青年职业学院学报. 2023(04): 71-74 . 百度学术
    15. 陈斌,陈玥澔,陈骢. 当前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者的职业素养探讨. 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 2023(06): 642-644 . 百度学术

    其他类型引用(2)

  • 加载中
计量
  • 文章访问数:  950
  • HTML全文浏览量:  384
  • PDF下载量:  81
  • 被引次数: 17
出版历程
  • 收稿日期:  2023-05-10
  • 修回日期:  2023-06-02
  • 网络出版日期:  2023-06-28
  • 刊出日期:  2023-06-25

目录

/

返回文章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