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李宁,华龙,常微微,童嘉妮,熊佳节,陶宇静,李颢琪,朱丽君,姚应水,金岳龙. 中学生校园欺凌行为与睡眠质量、睡眠类型的关联性. 卫生研究. 2024(01): 128-132 .  | |
2. | 罗慧娟,高若伊,赵海,陈东妮,孙冰洁,郭欣. 北京市中学生2018—2022年健康危险行为状况分析. 中国学校卫生. 2024(03): 346-352 . 本站查看 | |
3. | 叶娟,张郁林,王少杰,李缘,汪耿夫. 青少年遭受传统同伴欺凌与自杀相关心理行为的关联及睡眠质量的调节作用. 中华疾病控制杂志. 2024(05): 510-515 .  | |
4. | 刘梦婷,张淑芳,周春燕. 儿童期逆境与中学生自杀风险的关系. 神经损伤与功能重建. 2023(02): 80-83 .  | |
5. | 华龙,李宁,常微微,童嘉妮,周梦洁,朱丽君,姚应水,金岳龙. 中学生校园欺凌行为与家庭环境及教育方式的关联. 中国学校卫生. 2023(02): 233-236+241 . 本站查看 | |
6. | 于贯生. “双减”后我国基础教育“教”与“学”的再平衡. 淮阴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2023(03): 233-236 .  | |
7. | 刘志浩,刘玥希,张树成,廉启国. 中国7省(自治区)汉族高中学生校园欺凌特征调查分析. 江苏预防医学. 2023(06): 679-682+686 .  | |
8. | 张徐军. 洞悉儿童青少年心理健康问题时代特征构建学校心理卫生社会服务体系. 中国学校卫生. 2023(12): 1761-1764 . 本站查看 | |
9. | 金凤,刁华,蒲杨,唐银霜,张菁麟,王宏. 重庆市中学生传统欺凌、网络欺凌与自杀相关心理行为关系. 中国公共卫生. 2022(01): 39-46 .  | |
10. | 吴红,尹敏,张静,高敏. 校园欺凌旁观者行为选择:共情与风险认知的作用. 贵州师范学院学报. 2022(03): 42-50 .  | |
11. | 徐伟. 生命历程视角下校园欺凌产生机制及积极应对——基于4个典型欺凌案例的剖析. 石家庄学院学报. 2022(03): 109-114+139 .  | |
12. | 刘智洁,周凡,郑紫薇,李嘉怡,熊雅妮,黄鹏. 2040名中学生校园被欺凌行为与非自杀性自伤的关系:情绪调节策略的中介作用. 伤害医学(电子版). 2022(02): 47-52 .  | |
13. | 胡达振,饶裕莲,王璐,周凡,刘智洁,郑紫薇,李嘉怡,熊雅妮,黄鹏. 中学生不同被欺凌类型的特征及其与求助行为的关系. 南昌大学学报(医学版). 2022(03): 60-67 .  | |
14. | 熊金辉,位照国,侯欣宇,张笑盼. 深圳市某学校初中生自杀相关行为影响因素的研究. 中国校医. 2022(07): 518-521+549 .  | |
15. | 熊雅妮,马晓燕,罗心诚,杨玉悦,徐盛朝,胡康,黄鹏. 中学生社会排斥人格特质和情绪调节策略与被欺凌后求助意愿的关系. 中国学校卫生. 2022(09): 1346-1350 . 本站查看 | |
16. | 杨玉悦,徐盛朝,熊雅妮,马晓燕,罗心诚,郑紫薇,刘智洁,王璐,胡达振,黄鹏. 中学生情绪调节策略的特点及其与被欺凌的关系. 南昌大学学报(医学版). 2022(05): 71-75 .  | |
17. | 贺万静,蔡云. 毕节市中学生抑郁症状与遭受校园欺凌分析. 预防医学情报杂志. 2021(04): 539-544+552 .  | |
18. | 敖成,胡旺,周凡,胡达振,龙纤纤,黄鹏. 南昌市中学生求助行为与非自杀性自伤的关联. 中国学校卫生. 2021(04): 597-601 . 本站查看 | |
19. | 杨军,丁鑫影. 中学校园欺凌角色特征及影响因素分析. 宜春学院学报. 2021(05): 108-112 .  | |
20. | 张珊珊,张野,申婷. 暴力暴露对校园欺凌的影响——社交焦虑的中介作用与自我控制的调节作用. 卫生研究. 2021(04): 539-546 .  | |
21. | 王挺,徐俪文,毛建. 新冠肺炎疫情下青少年适应不良和考试焦虑对自杀意念的影响. 青年发展论坛. 2021(05): 70-77 .  | |
22. | 许秀芬,唐雪. 中学生校园欺凌与父母依恋及学校适应的关系研究. 遵义师范学院学报. 2021(06): 154-157 .  | |
23. | 周凡,熊雅妮,李嘉怡,郑紫薇,刘智洁,黄鹏. 中学生情绪调节策略在人格特质与欺凌关系中的中介作用. 南昌大学学报(医学版). 2021(06): 55-59+65 .  | |
24. | 周晓萱. 家校社合力推进“中小学欺凌”预防. 法制与社会. 2020(17): 139-140 .  | |
25. | 张昊元,彭晓琳,马剑平,龚家辉,李丽萍,赵丹. 深圳市南山区高中生校园欺凌现况分析. 伤害医学(电子版). 2020(02): 30-35 .  | |
26. | 谢翌,王晓爱. 中国语境下校园欺凌的现实表征与结构样态:现象学的视角. 全球教育展望. 2020(09): 25-41 .  | |
27. | 张野,张珊珊,苑波. 心理忽视、师生关系对初中生网络欺凌行为的影响. 集美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 2020(03): 60-65 .  | |
28. | 于士伟,武春雷,王博,权菊青,岳文娟,郭蔚蔚,马婧,孙长青. 安阳市寄宿中学生校园欺凌与焦虑症状的相关性. 中国学校卫生. 2020(10): 1540-1543 . 本站查看 | |
29. | 周凡,敖成,胡旺,龙纤纤,胡达振,黄鹏. 中学生被欺凌与求助行为的关系研究. 伤害医学(电子版). 2020(03): 43-48 .  | |
30. | 周凡,敖成,胡旺,胡达振,龙纤纤,黄鹏. 中学生的求助行为在被欺凌与非自杀性自伤关系中的中介作用. 南昌大学学报(医学版). 2020(06): 60-65 .  | |
31. | 于丽颖,龚泽鹏,韩自强. 基于调查实验法的校园欺凌概念界定:儿童和青少年的视角. 风险灾害危机研究. 2020(02): 201-217 .  | |
32. | 付鹏. 危险行为影响留守青少年抑郁形成.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 2019(04): 16-19+22 .  | |
33. | 张珊珊,张野. 父母心理控制与非自杀性自伤行为的关系:校园欺凌的中介作用. 中华疾病控制杂志. 2019(04): 459-463 .  | |
34. | 王玥. 心理学视域下校园欺凌的形成机理及对策. 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9(04): 32-45 .  | |
35. | 陈小萍,钱海娟,高敏. 群体互动视角下校园欺凌现象分析及干预策略. 中国学校卫生. 2019(08): 1277-1280 . 本站查看 | |
36. | 彭哲宽,丁潮雄,陈晓军,李丽萍. 我国中学生校园欺凌的流行特征与预防研究进展. 伤害医学(电子版). 2019(03): 41-47 .  | |
37. | 茹福霞,黄鹏. 中学生校园欺凌行为特征及影响因素的研究进展. 南昌大学学报(医学版). 2019(06): 74-78 .  | |
38. | 茹福霞,殷映群,杨丽霞,傅树坚,章利明,封佳宁,黄鹏. 江西省中学生校园欺凌行为特征及影响因素分析. 中国学校卫生. 2018(11): 1655-1660 . 本站查看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