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言板

尊敬的读者、作者、审稿人, 关于本刊的投稿、审稿、编辑和出版的任何问题, 您可以本页添加留言。我们将尽快给您答复。谢谢您的支持!

姓名
邮箱
手机号码
标题
留言内容
验证码

家庭功能干预对中学生心理健康状况的影响

杨菁 柳铭心 张兴利

杨菁, 柳铭心, 张兴利. 家庭功能干预对中学生心理健康状况的影响[J]. 中国学校卫生, 2025, 46(1): 78-81. doi: 10.16835/j.cnki.1000-9817.2025018
引用本文: 杨菁, 柳铭心, 张兴利. 家庭功能干预对中学生心理健康状况的影响[J]. 中国学校卫生, 2025, 46(1): 78-81. doi: 10.16835/j.cnki.1000-9817.2025018
YANG Jing, LIU Mingxin, ZHAGN Xingli. Effect of the family function intervention on mental health status of middle school students[J]. CHINESE JOURNAL OF SCHOOL HEALTH, 2025, 46(1): 78-81. doi: 10.16835/j.cnki.1000-9817.2025018
Citation: YANG Jing, LIU Mingxin, ZHAGN Xingli. Effect of the family function intervention on mental health status of middle school students[J]. CHINESE JOURNAL OF SCHOOL HEALTH, 2025, 46(1): 78-81. doi: 10.16835/j.cnki.1000-9817.2025018

家庭功能干预对中学生心理健康状况的影响

doi: 10.16835/j.cnki.1000-9817.2025018
基金项目: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重点专项资助项目 2023YFC3341301

北京市教育学会“十四五”教育科研课题2021年度重点课题 CYZD2021-015

详细信息
    作者简介:

    杨菁(1993-),女,陕西省人,硕士,讲师,主要从事心理健康教育及咨询工作

    通讯作者:

    柳铭心,E-mail:lmx0223@163.com

  • 利益冲突声明  所有作者声明无利益冲突。
  • 中图分类号: G78 G444 R179

Effect of the family function intervention on mental health status of middle school students

  • 摘要:   目的  探索家庭功能干预对中学生心理健康状况的影响效果,为促进青少年心理健康发展提供参考。  方法  2023年10月至2024年1月,招募某中学初二年级某班学生的44个家庭作为研究对象,采用简单随机抽样法分为干预组(n=21)及对照组(n=23)。两组家庭均参与日常学校各类活动和学习,干预组家庭额外参与10节线上家庭功能干预课程;采用家庭功能评定量表(FAD)、中学生心理健康量表(MSSMHS)作为评估工具。采用Pearson相关分析中学生FAD总分与MSSMHS总均分的相关性,使用重复测量方差分析干预前后FAD各维度得分变化。  结果  中学生FAD总分与MSSMHS总均分呈正相关(r=0.44,P < 0.01)。干预前,干预组和对照组FAD总分[(143.19±16.05)(144.87±22.40)分]、MSSMHS总均分[(1.69±0.46)(1.77±0.59)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0.28,0.53,P值均>0.05)。干预后,干预组和对照组FAD总分的时间、组别主效应及时间与组别的交互作用均有统计学意义(F值分别为11.87,7.26,11.04,P值均 < 0.05);进一步简单效应分析发现,干预组后测FAD总分[(121.71±16.01)分]比前测下降21.48分,且低于对照组后测总分[(144.47±17.71)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4.68,4.11,P值均 < 0.05)。干预组和对照组MSSMHS总均分的组别主效应有统计学意义(F=8.45,P < 0.05),时间主效应无统计学意义(F=1.68,P>0.05);进一步对比分析发现,干预组后测MSSMHS总均分[(1.34±0.23)分]低于对照组后测总分[(1.85±0.52)分](t=3.48,P < 0.01)。  结论  家庭功能干预可提升中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应积极采取相关措施促进青少年心理健康发展。
    1)  利益冲突声明  所有作者声明无利益冲突。
  • 家庭是青少年成长发展的重要场所,家庭功能是保证青少年良好发展的基础[1]。《中华人民共和国家庭教育促进法》进一步表明了家庭的重要性[2]。研究显示,家庭功能与青少年的心理健康、学业成绩、问题行为等各方面密切相关[3-8],良好的家庭功能会促进青少年各方面的发展。因此,提升家庭功能对促进青少年的健康成长有重要意义。本研究将以通过了解家庭功能对青少年心理健康的影响,并探索具体干预方式、评价干预效果,为促进青少年心理健康发展提供参考依据。

    采用N=Z2×[P(1-P)]/E2[9]公式进行估算,N为样本量,Z为统计量,E为误差值,P为概率值。本研究中,Z=1.64(可信度90%),E=10%,P=20%(以往研究显示心理问题青少年占比为14%~25%[10]),由此计算所需样本量为43人。为保证教师环境、班级集体环境的一致,本研究在城区内某中学初二的某个班内以家庭为单位招募被试。经校领导同意,分发邀请函及知情同意书、问卷给学生及家长。排除在3个月内家庭成员接受过心理干预的家庭,最终确认46个家庭参与研究。所有学生于2023年10月中旬完成问卷前测,随后按照抽签法分为干预组(23个)与对照组(23个)家庭。干预结束后1周进行后测,最终完成所有测量的干预组(21个)与对照组(23个)家庭共44个。干预组与对照组中学生在性别、父母婚姻状况、家长文化水平构成方面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χ2值分别为0.08,0.14,1.78,P值均>0.05)。本次研究已获得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伦理委员会批准(批号:H20026)。

    1.2.1   干预内容

    对照组家长根据学校安排参与日常学校各类活动及家长会,对照组学生按学校要求进行各类学习。干预组家长及学生除参与学校各类活动和学习外,于2023年11月至2024年1月,额外参与在职心理教师带领的10节线上家庭功能干预课程。干预课程内容参考以往研究给出的建议[11-13]及家庭功能的维度指标[14]而设计,包含青少年身心基础知识、情绪管理、教养方式、沟通方式、角色转变等内容(见表 1),每节课程时长15~20 min。干预组家长每周在家中参与一次线上干预课程,并在规定时间内完成练习作业,通过钉钉上传练习并记录所遇问题。为了提升家庭功能,在某些课程中,干预组的学生需同家长一起完成作业练习;学生家长共同练习部分需在家中完成,且该部分不涉及学生同伴间的分享。课程带领者在下一节干预课前对家长提交的作业逐一批阅并反馈,根据作业情况家长每次获得1~3分不等的积分。课程结束后,根据家长积分情况分发鼓励奖状,奖状由学生领取带回转交家长。研究完全结束后,为对照组家长开展干预课程,使更多家长从中受益。

    表  1  家庭功能干预课程内容
    Table  1.  Content of family function intervention course
    干预顺序 主题 内容概要
    1 家有儿女初长成 青少年身体、大脑、心理方面的变化
    2 家长的情绪中藏着孩子的未来 家长情绪对青少年的影响、家长的情绪管理
    3 做孩子情绪风暴中的定海神针 涵容青少年情绪的具体方法
    4 亲子沟通为何总是效果不佳 常见的亲子沟通误区
    5 养育不犯愁,良性机制是关键 青春期家长角色的转变
    6 平衡孩子独立与家长要求 觉察旧的教养方式、尝试新的教养方式
    7 打破旧习惯,探索沟通新模式 觉察旧的沟通习惯、尝试新的沟通方式
    8 好的吵架方式让亲子关系更紧密 沟通的深层含义与具体技巧
    9 如何同孩子开口谈性 性教育的内容、方法
    10 成瘾、自伤行为背后的危与机 青少年成瘾自伤的诱因、专业心理帮助的相关知识
    下载: 导出CSV 
    | 显示表格
    1.2.2   家庭功能评定量表(Family Assessment Device,FAD)[14]

    用于评估中学生的家庭功能情况。该量表共60个条目,包含角色(11个条目)、沟通(9个条目)、问题解决(6个条目)、情感反应(6个条目)、情感介人(7个条目)、行为控制(9个条目)、总的功能(12个条目),采用1(很像我家)~4(完全不像我家)4级评分。各维度得分范围分别为11~44, 9~36, 5~24, 6~24, 7~28, 9~36, 12~48分,总分范围为60~240分,得分越高家庭功能越差;60~120分表示家庭功能好,121~180分表示家庭功能一般,181~240分表示家庭功能差。本研究中各维度Cronbach α系数为0.71~0.86,总体Cronbach α系数为0.89。

    1.2.3   中学生心理健康量表(Middle School Student Mental Health Scale,MSSMHS)[15]

    该量表共60个条目,包括强迫症状、偏执、敌对、人际关系敏感、抑郁、焦虑、学习压力感、适应不良、情绪不稳定、心理不平衡10个维度,全面反映中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采用1(正常)~ 5(非常严重)5点计分。总均分为各维度得分均值之和,<2分为正常,≥2分为存在心理障碍,总均分越高心理健康状况越差。本研究中各维度Cronbach α系数为0.72~0.90,总体Cronbach α系数为0.96。

    为了避免结果沾染,控制干预质量调查前,所有家长和学生均签署保密承诺;干预时,实验组家长接受的线上干预课程及练习、实验组同学家长共同完成的练习均在家中进行,且共同练习部分不涉及学生同伴间的内容分享;干预结束后,教师再次提醒所有家长及学生,不得在后测开展前讨论相关内容。

    采用SPSS 25.0软件进行数据整理分析。计数资料用人数(百分比)表示,计量资料近似正态分布,用(x±s)进行描述性分析。采用χ2检验分析干预前干预组与对照组在性别、父母婚姻状况、家长文化水平构成方面的差异;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比较干预前两组被试得分差异;采用Pearson相关分析中学生FAD总分、MSSMHS总均分的相关性;采用重复测量方差分析对干预前后干预组与对照组的FAD总分、MSSMHS总均分进行比较,如有统计学意义则进一步采用t检验做简单效应分析。以P < 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干预前,全部中学生FAD总分(144.06±19.43)与MSSMHS总均分(1.73±0.53)呈正相关(r=0.44,P < 0.01)。

    干预前,干预组和对照组FAD总分、MSSMHS总均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0.28,0.53,P值均>0.05)。干预后,重复测量方差分析结果显示,干预组和对照组FAD总分的时间、组别主效应均有统计学意义,时间与组别的交互作用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 < 0.05);进一步简单效应分析发现,干预组后测FAD得分比前测下降21.48分,且比对照组后测得分低22.76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4.68,4.11,P值均 < 0.05)。干预后,干预组和对照组MSSMHS总均分的组别主效应有统计学意义(P < 0.05),时间主效应无统计学意义(P>0.05);进一步对比分析发现,干预组的MSSMHS总均分比对照组低0.50分(t=3.48,P>0.01)。见表 2

    表  2  干预组和对照组中学生FAD总分和MSSMHS总均分干预前后比较
    Table  2.  Comparison of FAD total scores and MSSMHS total mean scores between intervention and control middle school students before and after intervention
    组别 干预前后 例数 FAD总分 MSSMHS总均分
    干预组 前测 21 143.19±16.05 1.69±0.46
    后测 21 121.71±16.01 1.34±0.23
    对照组 前测 23 144.87±22.40 1.77±0.59
    后测 23 144.47±17.71 1.85±0.52
    F时间主效应 11.87** 1.68
    F组别主效应 7.26* 8.45**
    F交互效应 11.04**
    注: *P < 0.05,**P < 0.01。
    下载: 导出CSV 
    | 显示表格

    干预组干预前后总的功能、行为控制、情感介入、情感反应及角色5个维度得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 < 0.05),沟通、问题解决2个维度得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对照组干预前后各维度得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见表 3

    表  3  干预组和对照组中学生干预前后FAD各维度得分比较
    Table  3.  Comparison of FAD scores in various dimensions between the intervention group and the control group before and after intervention among middle school students
    组别 干预前后 例数 统计值 总的功能 行为控制 情感介入 情感反应 角色 沟通 问题解决
    干预组 前测 21 26.00±5.58 23.62±4.25 17.81±3.78 16.38±2.36 24.71±6.12 17.10±3.99 17.57±4.15
    后测 21 22.00±6.55 20.24±4.94 14.19±3.40 14.10±3.86 19.00±5.50 16.24±3.53 16.00±4.75
    t 4.54 5.66 10.65 5.37 10.13 0.54 1.30
    P 0.04 0.02 < 0.01 0.03 < 0.01 0.47 0.26
    对照组 前测 23 26.83±6.13 23.17±5.42 17.26±3.71 17.04±4.50 25.43±6.42 17.30±3.65 18.35±4.47
    后测 23 26.83±4.93 21.57±4.02 17.35±2.95 15.74±2.63 25.74±4.51 18.04±2.80 18.48±3.46
    t < 0.01 -1.31 -0.01 1.44 -0.04 -1.40 -1.28
    P 1.00 0.26 0.93 0.24 0.85 0.32 0.21
    下载: 导出CSV 
    | 显示表格

    本研究结果发现,中学生的家庭功能与心理健康状况呈正相关,与以往研究结果一致[1],提示通过提升中学生的家庭功能可提升其心理健康状况。首先,经过干预,家庭成员对自身在家庭中的角色有了更清晰的认识,且能更有效地控制自身行为,有利于减少亲子间的冲突。以往研究显示,家庭功能不佳的家庭可能常处于矛盾冲突中,这会导致个体陷于不安全情感体验中,引起内化或外化问题,影响心理健康[16]。在本次干预中,家庭功能中的角色及行为控制2个维度有明显的改善,说明家庭成员对各自角色及亲子关系有了更准确的认识,对自身行为有了更有效的管理和控制,避免了家长的不良养育方式及亲子冲突。

    其次,干预使家庭成员之间更加相互理解并支持彼此的情感。在本次干预中,情感反应与情感介入两个维度有明显的改善, 说明家庭成员在情感互动中更融洽。家庭功能良好的父母能够提供情感上的支持,客观对待孩子的需求,给孩子提供有效的帮助,进而促进孩子的心理健康[17]。干预中情绪管理的内容可帮助家长对自身情绪及行为有更多的觉察,并尝试更有效的情绪调节办法,这在夫妻相处和亲子关系中都能发挥正面作用,促使成员间相互理解和彼此支持[11]

    此外,作业环节加强了知识的实践运用,促使家长检验所学内容,并根据孩子的实际情况适当调整,使得家庭总功能维度有明显改善。以往有关讲座、科普多为理论学习,而刻意练习实践会更有成效,以往的干预研究也表现出了这一特点[18-19]。本次干预的练习部分促进了家长对知识方法的运用,同时亲子共同完成的部分还给家庭成员创造了共处时间,使家长对孩子有更深的了解,有助于家长找到适合孩子的互动方式。

    本研究也存在一定的局限性:由于条件限制,被试的数量较少且局限于中学生群体,干预方法未来需要更大规模的验证和完善;此外,对于干预的效果也需要在更长的时间周期内进行考察,以确定干预的持续效果。

  • 表  1  家庭功能干预课程内容

    Table  1.   Content of family function intervention course

    干预顺序 主题 内容概要
    1 家有儿女初长成 青少年身体、大脑、心理方面的变化
    2 家长的情绪中藏着孩子的未来 家长情绪对青少年的影响、家长的情绪管理
    3 做孩子情绪风暴中的定海神针 涵容青少年情绪的具体方法
    4 亲子沟通为何总是效果不佳 常见的亲子沟通误区
    5 养育不犯愁,良性机制是关键 青春期家长角色的转变
    6 平衡孩子独立与家长要求 觉察旧的教养方式、尝试新的教养方式
    7 打破旧习惯,探索沟通新模式 觉察旧的沟通习惯、尝试新的沟通方式
    8 好的吵架方式让亲子关系更紧密 沟通的深层含义与具体技巧
    9 如何同孩子开口谈性 性教育的内容、方法
    10 成瘾、自伤行为背后的危与机 青少年成瘾自伤的诱因、专业心理帮助的相关知识
    下载: 导出CSV

    表  2  干预组和对照组中学生FAD总分和MSSMHS总均分干预前后比较

    Table  2.   Comparison of FAD total scores and MSSMHS total mean scores between intervention and control middle school students before and after intervention

    组别 干预前后 例数 FAD总分 MSSMHS总均分
    干预组 前测 21 143.19±16.05 1.69±0.46
    后测 21 121.71±16.01 1.34±0.23
    对照组 前测 23 144.87±22.40 1.77±0.59
    后测 23 144.47±17.71 1.85±0.52
    F时间主效应 11.87** 1.68
    F组别主效应 7.26* 8.45**
    F交互效应 11.04**
    注: *P < 0.05,**P < 0.01。
    下载: 导出CSV

    表  3  干预组和对照组中学生干预前后FAD各维度得分比较

    Table  3.   Comparison of FAD scores in various dimensions between the intervention group and the control group before and after intervention among middle school students

    组别 干预前后 例数 统计值 总的功能 行为控制 情感介入 情感反应 角色 沟通 问题解决
    干预组 前测 21 26.00±5.58 23.62±4.25 17.81±3.78 16.38±2.36 24.71±6.12 17.10±3.99 17.57±4.15
    后测 21 22.00±6.55 20.24±4.94 14.19±3.40 14.10±3.86 19.00±5.50 16.24±3.53 16.00±4.75
    t 4.54 5.66 10.65 5.37 10.13 0.54 1.30
    P 0.04 0.02 < 0.01 0.03 < 0.01 0.47 0.26
    对照组 前测 23 26.83±6.13 23.17±5.42 17.26±3.71 17.04±4.50 25.43±6.42 17.30±3.65 18.35±4.47
    后测 23 26.83±4.93 21.57±4.02 17.35±2.95 15.74±2.63 25.74±4.51 18.04±2.80 18.48±3.46
    t < 0.01 -1.31 -0.01 1.44 -0.04 -1.40 -1.28
    P 1.00 0.26 0.93 0.24 0.85 0.32 0.21
    下载: 导出CSV
  • [1] 文思雁, 于旭晨, 金磊, 等. 儿童青少年家庭功能障碍与心理健康关系的三水平元分析[J]. 心理科学进展, 2024, 32(5): 771-789.

    WEN S Y, YU X C, JIN L, et al. A three-level Meta-analysis of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family dysfunction and mental health in children and adolescents[J]. Adv Psychol Sci, 2024, 32(5): 771-789. (in Chinese)
    [2] 华伟. 《中华人民共和国家庭教育促进法》的立法宗旨、法律内涵与实施要求[J]. 南京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2(3): 58-67.

    HUA W. On the Family Education Promotion Law of the PRC: its purpose, connotation and implementation[J]. J Nanjing Norm Univ(Soc Sci Ed), 2022(3): 58-67. (in Chinese)
    [3] 李波, 安芹, 贾晓明. 家庭婚姻状况与家庭功能、中学生自尊及行为问题的关系[J]. 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 2009, 17(3): 295-296, 299.

    LI B, AN Q, JIA X M. Relationship between family marital status and family functioning, self-esteem and behavioral problems among middle school students[J]. Chin J Clin Psychol, 2009, 17(3): 295-296, 299. (in Chinese)
    [4] 程可心, 游雅媛, 叶宝娟, 等. 家庭功能与中学生自杀态度的关系[J]. 心理发展与教育, 2022, 38(2): 272-278.

    CHENG K X, YOU Y Y, YE B J, et al.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family function and suicide attitude among middle school students[J]. Psychol Dev Educ, 2022, 38(2): 272-278. (in Chinese)
    [5] 冯紫薇. 家庭功能与初中生学业成绩的关系: 学业情绪调节与日常性学业弹性的链式中介作用[D]. 济南: 济南大学, 2024.

    FENG Z W.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family function and academic performance of junior high school students: the chain mediating effect of academic emotion regulation and daily academic resilience[D]. Jinan: University of Jinan, 2024. (in Chinese)
    [6] ABDOLLAH R, MAHROKH K, SOMAYEH P.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family functioning and academic achievement in female high school students of Isfahan, Iran, in 2013-2014[J]. Iran J Nurs Midwifery Res, 2018, 23(3): 183-187. doi: 10.4103/ijnmr.IJNMR_87_17
    [7] YUXIN C, RUI H, XINMAO X, et al. The effect of mental health status and family function on nonsuicidal self-injury: a longitudinal analysis of Chinese children and adolescents[J]. Psychol Res Behav Manag, 2023, 16: 4491-4500. doi: 10.2147/PRBM.S429748
    [8] OLTEAN I I, PERLMAN C, MEYER S, et al. Child mental illness and mental health service use: role of family functioning(family functioning and child mental health)[J]. J Child Fam Stud, 2020, 29(9): 2602-2613. doi: 10.1007/s10826-020-01784-4
    [9] 董奇. 心理与教育研究方法[M]. 北京: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019: 116-121.

    DONG Q. Psychological and educational research methods[M]. Beijing: Beijing Normal University Press, 2019: 116-121. (in Chinese)
    [10] 张亚利, 靳娟娟, 俞国良. 2010—2020中国内地初中生心理健康问题检出率的元分析[J]. 心理科学进展, 2022, 30(5): 965-977.

    ZHANG Y L, JIN J J, YU G L. Prevalence of mental health problems in junior middle school students in mainland China from 2010 to 2020[J]. Adv Psychol Sci, 2022, 30(5): 965-977. (in Chinese)
    [11] 邓惠明, 连榕, 洪幼娟. 家庭功能对亲子冲突的影响及其干预对策: 基于对三十例亲子冲突家庭成员的访谈分析[J]. 怀化学院学报, 2012, 31(12): 125-128.

    DENG H M, LIAN R, HONG Y J. The effect of family function to parent-adolescent conflict and its intervention strategies[J]. J Huaihua Univ, 2012, 31(12): 125-128. (in Chinese)
    [12] 方晓义, 张锦涛, 刘钊. 青少年期亲子冲突的特点[J]. 心理发展与教育, 2003, 19(3): 46-52.

    FANG X Y, ZHANG J T, LIU Z. Characteristics of parent-adolescent conflicts during the adolescent period[J]. Psychol Dev Educ, 2003, 19(3): 46-52. (in Chinese)
    [13] 王亚南. 无锡市区中学初中流动儿童心理健康现状研究[J]. 临床精神医学杂志, 2021, 31(3): 200-202.

    WANG Y N. A study on mental health status of migrant children in junior middle school in Wuxi City[J]. J Clin Psychiatry, 2021, 31(3): 200-202. (in Chinese)
    [14] 汪向东, 王希林, 马弘. 心理卫生评定量表手册(增订版)[M]. 北京: 中国心理卫生杂志出版社, 1999: 128-130.

    WANG X D, WANG X L, MA H. Rating Scales for Mental Health(Revised Edition)[M]. Beijing: Chinese Mental Health Journal Press, 1999: 128-130. (in Chinese)
    [15] 王极盛, 李焰, 赫尔实. 中国中学生心理健康量表的编制及其标准化[J]. 社会心理科学, 1997(4): 15-20.

    WANG J S, LI Y, HE E S. Development and standardization of the Chinese Middle School Student Mental Health Scale[J]. Sci Soc Psychol, 1997(4): 15-20. (in Chinese)
    [16] SOLOSKI K L, MONK J K, DURTSCHI J A. Trajectories of early binge drinking: a function of family cohesion and peer use[J]. J Marital Fam Ther, 2016, 42(1): 76-90.
    [17] 叶苑, 邹泓, 李彩娜, 等. 青少年家庭功能的发展特点及其与心理健康的关系[J]. 中国心理卫生杂志, 2006, 20(6): 385-387.

    YE Y, ZOU H, LI C N, et al. The developmental characteristics of adolescent's family functioning and its influence on mental health[J]. Chin Ment Health J, 2006, 20(6): 385-387. (in Chinese)
    [18] 郭炳宏. 正念教养对亲子关系的干预研究[J].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 2023(18): 10-16.

    GUO B H. An vention intervention on parent-child relationship[J]. Ment Health Educ Prim Second Sch, 2023(18): 10-16. (in Chinese)
    [19] 杨昕玥. 非暴力沟通团体辅导对初中生家庭语言暴力的干预研究[D]. 武汉: 华中师范大学, 2024.

    YANG X Y. Study on the intervention of non-violent communication group counseling on domestic verbal violence in junior high school students[D]. Wuhan: Central China Normal University, 2024. (in Chinese)
  • 加载中
表(3)
计量
  • 文章访问数:  151
  • HTML全文浏览量:  50
  • PDF下载量:  40
  • 被引次数: 0
出版历程
  • 收稿日期:  2024-09-09
  • 修回日期:  2024-12-01
  • 网络出版日期:  2025-01-25
  • 刊出日期:  2025-01-25

目录

/

返回文章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