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言板

尊敬的读者、作者、审稿人, 关于本刊的投稿、审稿、编辑和出版的任何问题, 您可以本页添加留言。我们将尽快给您答复。谢谢您的支持!

姓名
邮箱
手机号码
标题
留言内容
验证码

兰州市大学生体育锻炼APP使用情况

缑奇锋 李笋南 巴特尔 张伟

缑奇锋, 李笋南, 巴特尔, 张伟. 兰州市大学生体育锻炼APP使用情况[J]. 中国学校卫生, 2022, 43(6): 869-871. doi: 10.16835/j.cnki.1000-9817.2022.06.017
引用本文: 缑奇锋, 李笋南, 巴特尔, 张伟. 兰州市大学生体育锻炼APP使用情况[J]. 中国学校卫生, 2022, 43(6): 869-871. doi: 10.16835/j.cnki.1000-9817.2022.06.017
GOU Qifeng, LI Sunnan, BA Teer, ZHANG Wei. Usage of college students' fitness APP in Lanzhou City[J]. CHINESE JOURNAL OF SCHOOL HEALTH, 2022, 43(6): 869-871. doi: 10.16835/j.cnki.1000-9817.2022.06.017
Citation: GOU Qifeng, LI Sunnan, BA Teer, ZHANG Wei. Usage of college students' fitness APP in Lanzhou City[J]. CHINESE JOURNAL OF SCHOOL HEALTH, 2022, 43(6): 869-871. doi: 10.16835/j.cnki.1000-9817.2022.06.017

兰州市大学生体育锻炼APP使用情况

doi: 10.16835/j.cnki.1000-9817.2022.06.017
基金项目: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十三五规划项目 BLA160070

详细信息
    作者简介:

    缑奇锋(1988-),男,甘肃天水人,在读博士,讲师,主要研究方向为篮球课程教学与训练

    通讯作者:

    巴特尔,E-mail:384676526@qq.com

  • 利益冲突声明  所有作者声明无利益冲突。
  • 中图分类号: G647.9 R179

Usage of college students' fitness APP in Lanzhou City

  • 摘要:   目的  了解高校大学生健身APP的使用情况,为指导大学生科学锻炼提供参考依据。  方法  运用专家访谈法确定研究内容,2020年6—7月在兰州市选取5所高校的1 840名大学生,对其健身APP使用情况进行问卷调查,运用灰色关联度分析法对健身APP使用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  结果  健身APP是大学生选择最多的健身方式,人数比例从新冠肺炎疫情前的15.00%上升到30.00%。悦动圈和Keep是大学生使用最多的健身APP,分别为438,412名;大学生使用健身APP以“健身打卡”为目的的人数最多,占82.72%;健身以中等强度为主,占63.38%。影响大学生使用健身APP的主要因素有身体情况(R=0.99)、APP实用性(R=0.95)、数据记录(R=0.92)、心情(R=0.89)和体质量指数(R=0.77)。  结论  学校可以从借助健身APP开展体育教学、制定个性化健身方案、优化APP功能等方面入手,有效提高学生身体素质。
    1)  利益冲突声明  所有作者声明无利益冲突。
  • 当前,新冠病毒肺炎防控工作进入常态化阶段[1],人们的生活方式发生巨大改变[2]。第八次全国学生体质与健康调研结果显示,大学生身体素质下滑的状况亟待解决[3]。2020年9月《关于深化体教融合促进青少年健康发展的意见》发布,为促进青少年的健康发展指明了方向[4]。随着互联网技术的飞速发展,手机APP成了大学生重要的健身手段之一[5]。大学生使用健身APP有明显的运动认同感,参与了更多的身体活动[6]。大学生使用运动健身APP会影响自我运动计划,增加运动持续意愿[7],健身APP的用户体验十分重要[8]。健身APP的持续使用受自我管理、习惯以及从有意识到无意识转换的影响,从而达成健康目标[9]。笔者通过调查兰州市高校大学生健身APP的使用情况,为指导大学生科学锻炼提供参考依据。

    采用分层抽样方法选取在兰州市生活超过1年的大学生(因身体原因上体育保健课者除外)为研究对象。首先按数量比例在兰州市抽取5所高校,在抽取的每所高校中按年级和文、理科专业分层,从大一至大四年级中各抽取6个班,每个班抽取学生16~17人;共抽取2 000人进行问卷调查。有效回收问卷1 840份,有效率为92.00%,其中男生905名,女生935名;文科生968名,理科生872名;大一至大四年级学生分别为467,454,465,454名;安宁区1 104名,城关区736名。研究通过了西北师范大学伦理委员会的批准(审批号:20200319)。

    采用查阅文献[10-11]和专家咨询法,自行编制调查问卷。通过对体育教师的网络访谈,收集学生在体育锻炼过程中遇到的问题,结合文献资料分析,形成问卷项目池,经过对比分析及数理统计、实验理论与方法、体育教育训练学研究领域的5位中级实验师、副教授和教授审定后,形成初始问卷。问卷中关于体育锻炼认知与行为等题项均采用Likert 5点计分问卷,预测试发放问卷50份,并对预测试问卷进行探索性因子分析,删除载荷不合理的题项后形成正式问卷。调查问卷有4部分内容:调查对象基本信息、体育锻炼认知与行为、手机APP的使用以及健身APP的使用。调查问卷信效度分析显示,Cronbach α系数为0.86,分半信度为0.82,KMO值为0.79,问卷具有较好的信度和效度。从西北师范大学挑选50名大学生作为调查员,经过短期培训,于2020年6—7月开展调查。运动强度的判断依据该年龄段的最高心率(HR-max=220-年龄),高强度为76%~90% HR-max,中强度为61%~75% HR-max,低强度为50%~60% HR-max[12]

    问卷设计时尽可能把调查的数量和范围限制在最低限度,让被调查者尽可能容易地提供信息,提高问卷的准确性;调查前挑选有责任心的调查员,对调查员进行调查技术培训,包括调查礼仪等问题,提高被访问者的合作意愿;调查过程有调查督导及时检查,确保调查过程的质量保障;调查后的问卷编码和数据处理由第一作者统一处理。

    运用SPSS 20.0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运用Matlab软件进行灰色关联度分析。采用χ2检验、灰色关联度分析法进行统计分析,检验水准α=0.05。

    调查发现,大学生在学习之余都会进行体育锻炼,有一定的健身意识。在健身手段选择上,新冠肺炎疫情发生前走路为最受欢迎的健身方式,每天锻炼人数占全部锻炼人数的32.01%(589名);其余按锻炼人数排序依次为篮球(18.00%,331名)、健身APP锻炼(15.00%,276名)、跑步(12.01%,221名)、排球(12.01%,221名)、足球(8.00%,147名)和爬山(3.00%,55名)。疫情发生后变化最大的为健身APP的选择,比例上升到30.00%(552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57.56,P < 0.05)。

    大学生每天使用手机学习的时间比例(每天使用手机学习的时间/每天手机使用总时间)最高,其中男生为34.00%,女生为36.00%。男、女生健身APP的使用时间各占每天手机用时的15.00%和9.00%,性别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37.75,P < 0.05)。

    “悦动圈”和“Keep”是大学生使用最多的健身APP,分别为438,412人。大学生在健身APP的选择上倾向于数据记录准确、完成目标后有红包鼓励的软件,占84.78%(1 560名);在健身目的上倾向于有针对性设置的软件,占82.28%(1 514名);在健身过程中倾向于有视频和音乐的软件,占81.58%(1 501名)。

    男生体育锻炼目的多为“健身打卡”,占88.07%(797名);女生的锻炼目的除“健身打卡”和“减肥塑形”外,还认识到体育锻炼对“调节情绪”的重要性。此外,“人际交往”和“追赶潮流”分别占23.97%(441名)和9.62%(177名)。见表 1

    表  1  大学生使用健身APP的动机情况
    Table  1.  Distribution of motivation for using fitness APP among college students
    年级和性别 选项 人数 调节情绪 健身打卡 减脂塑形 人际交往 追赶潮流 其他 χ2 P
    年级 大一 467 289(61.88) 375(80.30) 285(61.03) 94(20.13) 30(6.42) 37(7.92) 71.35 < 0.01
    大二 454 279(61.45) 357(78.63) 251(55.29) 98(21.59) 71(15.64) 25(5.51)
    大三 465 197(42.37) 394(84.73) 213(45.81) 109(23.44) 18(3.87) 20(4.30)
    大四 454 302(66.52) 396(87.22) 301(66.30) 140(30.84) 58(12.78) 32(7.05)
    性别 男生 905 491(54.25) 797(88.07) 435(48.07) 248(27.40) 81(8.95) 55(6.08) 43.72 < 0.01
    女生 935 576(61.60) 725(77.54) 615(65.78) 193(20.64) 96(10.27) 59(6.31)
    合计 1 840 1 067(57.99) 1 522(82.72) 1 050(57.07) 441(23.97) 177(9.62) 114(6.20)
      注: ()内数字为报告率/%。
    下载: 导出CSV 
    | 显示表格

    大学生使用运动健身APP“低强度”占25.43%(468名);“中等强度”占63.37%(1 166名),男、女生分别占62.21%(563名)和64.60%(604名);“高强度”占11.20%(206名),男、女生分别占14.81%(134名)和7.59%(71名)。大三学生“中等强度”锻炼的最多,占73.33%(341名);大四学生“大强度”的最少,占6.83%(31名)。

    在诸多因素中,各因素之间量纲不尽相同,对APP使用的影响程度也不同。各因子选择的依据是:(1)问卷中学生反馈的信息;(2)平时锻炼会遇到的问题;(3)软件的功能。本研究选用灰色关联度分析法对各项因素进行分析[13],关联系数取值范围为0~1,关联系数越大,对主因素使用时间的影响越大,结果显示,影响APP使用时间的主要因素有身体情况、APP实用性、数据记录、心情和体质量指数(BMI)5项因素,关联系数R值分别为0.99,0.95,0.92,0.89,0.77,具有较高的关联程度;视频教学、空暇时间、着装、场地和朋友圈排名5项因素的关联系数R值分别为0.58,0.54,0.49,0.45,0.41,关联程度较小;其余因子关联系数很小,可以忽略不计。

    当今社会,大学生的体质健康问题已经到了不容忽视的地步[14]。本研究显示,大学生选择健身APP为健身方式的比例达到30.00%,疫情常态化时期健身APP发挥了重要的健身作用。可能与疫情期间户外运动受限,居家或者室内运动APP推广有关。健身APP的使用不仅能强身健体,还有利于预防青少年的眼睛近视[15]。因此,学校体育可以向健身APP的推广方面发展。大学生注重APP的实用性和准确记录数据功能,注重界面个性化、简单化,这为健身APP的研发提供了参考。

    在当前“互联网+”的教育教学环境下,大学生对体育健身APP充满热情,体育教师应充分调动学生体育锻炼的积极性[16]。高校体育教学部门、安全管理部门可尝试建立大学生体质健康数据库,上传体检数据和健身APP的数据进行大数据分析。在大学生平时的生活和锻炼中能发出预警,有效避免安全事故发生。健身APP的功能可根据大学生的生理特点、身体状态,结合平时统计的数据特征,针对健身者特征制定运动处方,为大学生的体育锻炼活动给予有效帮助。同时,健身APP操作简便,能有效避免人群聚集锻炼的问题,对新冠肺炎的防护有积极作用。本次由于疫情防控限制未做进一步研究,今后可在健身APP和一般健身活动的健身效果方面进行比较。

  • 表  1  大学生使用健身APP的动机情况

    Table  1.   Distribution of motivation for using fitness APP among college students

    年级和性别 选项 人数 调节情绪 健身打卡 减脂塑形 人际交往 追赶潮流 其他 χ2 P
    年级 大一 467 289(61.88) 375(80.30) 285(61.03) 94(20.13) 30(6.42) 37(7.92) 71.35 < 0.01
    大二 454 279(61.45) 357(78.63) 251(55.29) 98(21.59) 71(15.64) 25(5.51)
    大三 465 197(42.37) 394(84.73) 213(45.81) 109(23.44) 18(3.87) 20(4.30)
    大四 454 302(66.52) 396(87.22) 301(66.30) 140(30.84) 58(12.78) 32(7.05)
    性别 男生 905 491(54.25) 797(88.07) 435(48.07) 248(27.40) 81(8.95) 55(6.08) 43.72 < 0.01
    女生 935 576(61.60) 725(77.54) 615(65.78) 193(20.64) 96(10.27) 59(6.31)
    合计 1 840 1 067(57.99) 1 522(82.72) 1 050(57.07) 441(23.97) 177(9.62) 114(6.20)
      注: ()内数字为报告率/%。
    下载: 导出CSV
  • [1] 习近平. 在全国抗击新冠肺炎疫情表彰大会上的讲话[EB/OL]. (2020-09-08)[2020-10-15]. http://www.gov.cn/xinwen/2020-10/15/content_5551552.htm..

    XI J P. Speech at the national commendation conference for combating COVID-19 epidemic[EB/OL]. (2020-09-08)[2020-10-15]. http://www.gov.cn/xinwen/2020-10/15/content_5551552.htm.
    [2] 国家体育总局, 教育部. 关于深化体教融合促进青少年健康发展的意见[EB/OL]. (2020-08-31)[2020-09-21]. http://www.gov.cn/xinwen/2020/content_5545376.htm.

    State General Administration of sports of the PRC, Ministry of Education of the PRC. Opinions on deepening the integration of sports and education to promote the healthy development of teenagers[EB/OL]. (2020-08-31)[2020-09-21]. http://www.gov.cn/xinwen/2020/content_5545376.htm.
    [3] 教育部体育卫生与艺术教育司. 第八次全国学生体质与健康调研结果发布[J]. 中国学校卫生, 2021, 42(9): 1281-1282. doi: 10.16835/j.cnki.1000-9817.2021.09.001

    Department of Physical Health and Arts Education Ministry of Education. Release report of the eighth national survey on student physical fitness and health[J]. Chin J Sch Health, 2021, 42(9): 1281-1282. doi: 10.16835/j.cnki.1000-9817.2021.09.001
    [4] 苏迎冬, 冯昊暄, 任慧一. 校园跑步打卡类APP在高校体育教学中的应用与发展趋势[J]. 济宁学院学报, 2020, 41(2): 33-38. https://www.cnki.com.cn/Article/CJFDTOTAL-JNSZ202002006.htm

    SU Y D, FENG H X, REN H Y. The application and development trend of campus running and punching apps in college physical education[J]. J Jining Univ, 2020, 41(2): 33-38. https://www.cnki.com.cn/Article/CJFDTOTAL-JNSZ202002006.htm
    [5] CHEN X M. Research on the influence of mobile smart terminals on college students' physical fitness and development strategies[C]//Proceedings of 2018 6th ICPESM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Educational Research, Leisure, Sport and Tourism. Intelligent Information Technology Application Society, 2018: 259-263.
    [6] BARKLEY J E, LEPP A, SANTO A, et al.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fitness app use and physical activity behavior is mediated by exercise identity[J]. Comput Hum Behav, 2020, 108(c): 106313-106318.
    [7] WANG S M, YOON I. Analyzing the relationship and difference between the exercise participation, exercise self-schema, exercise adherence intention based on gender and fitness APP usage[J]. Korean Soc Well, 2019, 14(3): 171-184. doi: 10.21097/ksw.2019.08.14.3.171
    [8] 胡佳漪. 用户体验对健身类APP用户付费课程购买意愿的影响研究[D]. 上海: 上海体育学院, 2021.

    HU J Y. Research on the influence of user experience on the purchase intention of fitness APP users to pay for courses[D]. Shanghai: Shanghai Institute of Physical Education, 2021.
    [9] 李傲霜. 健康目标视角下的运动健身APP用户使用行为研究[D]. 哈尔滨: 哈尔滨工业大学, 2019.

    LI A S. Research on the user behavior of fitness APP user from a health coals perspective[D]. Harbin: Harbin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2019.
    [10] 罗琳, 曾晓进, 廖欣, 等. 新冠肺炎疫情期公众疾病认知、应对方式及锻炼行为调查[J]. 中国公共卫生, 2020, 36(2): 156-159. https://www.cnki.com.cn/Article/CJFDTOTAL-ZGGW202002007.htm

    LUO L, ZENG X J, LIAO X, et al. Disease cognition, coping style and exercise behavior among the public during novel coronavirus epidemic: an online survey[J]. Chin J Public Health, 2020, 36(2): 156-159. https://www.cnki.com.cn/Article/CJFDTOTAL-ZGGW202002007.htm
    [11] 胡德刚, 宗波波, 王宝森, 等. 新冠肺炎疫情期间大学生居家体育锻炼行为与促进研究[J]. 武汉体育学院学报, 2020, 54(6): 80-86. https://www.cnki.com.cn/Article/CJFDTOTAL-WTXB202006013.htm

    HU D G, ZONG B B, WANG B S, et al. Behavior and promotion of college students' home-based physical exercise during COVID-19 pandemic[J]. J Wuhan Institut Physic Educ, 2020, 54(6): 80-86. https://www.cnki.com.cn/Article/CJFDTOTAL-WTXB202006013.htm
    [12] 张立荣. 不同强度功率自行车运动对大学生失匹配负波影响的ERP研究[D]. 北京: 首都体育学院, 2018.

    ZHANG L R. An ERP study on the effect of different intensity power cycling on university students' mismatch negativity[D]. Beijing: Capital University of Physical Education and Sports, 2018.
    [13] 缑奇锋, 郝莹, 王润平, 等. 甘肃省优秀业余男子羽毛球运动员后场正手杀球动作的影响因素分析[J]. 福建体育科技, 2018, 37(1): 25-27, 31. https://www.cnki.com.cn/Article/CJFDTOTAL-FUJI201801008.htm

    GOU Q F, HAO Y, WANG R P, et al. Analysis of influencing factors of Gansu Province outstanding amateur male badminton players backcourt forehand smash action[J]. Fujian Sports Sci Technol, 2018, 37(1): 25-27, 31. https://www.cnki.com.cn/Article/CJFDTOTAL-FUJI201801008.htm
    [14] 彭润南. 高校学生体质健康的有效干预研究[J]. 新闻研究导刊, 2018, 9(23): 230-231. https://www.cnki.com.cn/Article/CJFDTOTAL-XWDK201823150.htm

    PENG R N. Research on effective intervention of college students' physical health[J]. J News Res, 2018, 9(23): 230-231. https://www.cnki.com.cn/Article/CJFDTOTAL-XWDK201823150.htm
    [15] 张博音. 近视眼的研究进展及防治建议[J]. 健康之路, 2018, 17(12): 31. https://www.cnki.com.cn/Article/CJFDTOTAL-JKZL201812033.htm

    ZHANG B Y. Research progress and prevention of myopia[J]. Health Way, 2018, 17(12): 31. https://www.cnki.com.cn/Article/CJFDTOTAL-JKZL201812033.htm
    [16] ZHENG Y D, LI H Y, GAO K, et al. Promoting physical activity: a novel demonstration of developing a home-based bodyweight exercise program generating APP[J]. Med Sci Sports Exerc, 2021, 53(8): 242-243.
  • 期刊类型引用(1)

    1. 顾莉亚. 大学生“云健身”行为及其影响因素分析. 吉林体育学院学报. 2022(06): 71-77 . 百度学术

    其他类型引用(5)

  • 加载中
表(1)
计量
  • 文章访问数:  545
  • HTML全文浏览量:  276
  • PDF下载量:  44
  • 被引次数: 6
出版历程
  • 收稿日期:  2021-11-26
  • 修回日期:  2021-12-29
  • 网络出版日期:  2022-06-23
  • 刊出日期:  2022-06-25

目录

/

返回文章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