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言板

尊敬的读者、作者、审稿人, 关于本刊的投稿、审稿、编辑和出版的任何问题, 您可以本页添加留言。我们将尽快给您答复。谢谢您的支持!

姓名
邮箱
手机号码
标题
留言内容
验证码

中学生家长为子女接种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苗的态度

孙卉

孙卉. 中学生家长为子女接种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苗的态度[J]. 中国学校卫生, 2022, 43(1): 38-40. doi: 10.16835/j.cnki.1000-9817.2022.01.009
引用本文: 孙卉. 中学生家长为子女接种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苗的态度[J]. 中国学校卫生, 2022, 43(1): 38-40. doi: 10.16835/j.cnki.1000-9817.2022.01.009
SUN Hui. Public opinion and attitude towards COVID-19 vaccination among parents of middle school students[J]. CHINESE JOURNAL OF SCHOOL HEALTH, 2022, 43(1): 38-40. doi: 10.16835/j.cnki.1000-9817.2022.01.009
Citation: SUN Hui. Public opinion and attitude towards COVID-19 vaccination among parents of middle school students[J]. CHINESE JOURNAL OF SCHOOL HEALTH, 2022, 43(1): 38-40. doi: 10.16835/j.cnki.1000-9817.2022.01.009

中学生家长为子女接种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苗的态度

doi: 10.16835/j.cnki.1000-9817.2022.01.009
基金项目: 

江苏省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课题项目 D/2020/01/57

详细信息
    作者简介:

    孙卉(1987-),女,江苏宜兴人,博士,讲师,主要研究方向为教育与社会心理学

  • 利益冲突声明  所有作者声明无利益冲突。
  • 中图分类号: R186 R179 R193

Public opinion and attitude towards COVID-19 vaccination among parents of middle school students

  • 摘要:   目的  探究网络评论对中学生家长为子女接种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苗(以下简称“新冠疫苗”)态度的影响,为推进12~17岁人群新冠疫苗接种工作提供参考。  方法  采用线上和线下相结合的方式,选取南京、南通、上海、西安、哈尔滨、青岛、绵阳等地中学生家长477名。请家长阅读有关12~17岁人群接种新冠疫苗的新闻报道和虚拟的网络评论,并在此基础上填写为子女接种新冠疫苗态度问题。  结果  73.55%的家长愿意为孩子接种新冠疫苗。网络评论对于家长接种意愿的影响有统计学意义(F=67.89,P < 0.01):在正向评论的影响下,家长的接种意愿高于其他评论条件(4.02±0.91);在负向评论影响下,家长的接种意愿低于其他评论条件(2.56±0.88);中性评论组(3.71±0.79)和对照组(3.68±0.81)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77)。  结论  中学生家长为子女接种新冠疫苗的态度受到网络评论的影响,在推进新冠疫苗接种工作的过程中,要重视舆论引导。
    1)  利益冲突声明  所有作者声明无利益冲突。
  • 2021年7月开始,12~17岁人群的新冠疫苗接种工作开始有序推进,中学生群体正处于该年龄段。与成人接种疫苗不同,12~17岁人群接种疫苗需得到监护人的同意。国内研究发现,子女性别、家长职业、家长文化程度、疫苗接种经验(尤其是自费疫苗接种经验)等是影响家长为子女接种新冠疫苗的重要因素[1]。与传统信息传播的形式不同,网络信息具备的评论功能使得网络新闻的读者不仅是信息的接收者,还可以通过发表在线评论成为信息的发布者[2]。有研究显示,相比新闻报道本身,针对该报道的在线评论对读者的影响更大[3]。当前,官方媒体和权威专家对于新冠疫苗的态度都是积极的,但是在网络评论中,对于疫苗还有一些其他的声音[4]。自国家卫生健康委宣布将开展12~17岁人群的新冠疫苗接种工作以来,笔者所在研究团队通过线上和线下抽样相结合的方式,对部分中学生家长进行了调查,结果报道如下。

    于2021年6—7月,通过线上和线下抽样相结合的方式,在南京、南通、上海、西安、哈尔滨、青岛、绵阳等地向尚未给子女接种新冠疫苗的中学生家长发放研究材料和问卷。在线下调查时,由研究者在目标地区随机选取1~2所中学,与所选取学校约定研究程序和时间后,利用全年级家长学校的机会,向参加家长学校的家长随机发放文中所述的4种材料之一,由于家长学校是全年级家长参加。线上抽样时,由研究者与目标地区研究人员沟通后,请中学班主任将问卷二维码发送至班级群,请家长填写问卷。纳入标准:家中有正在中学就读的学生且尚未接种新冠疫苗,参与者无认知障碍,能识读汉字,能配合完成调查。依照以上纳入标准发放问卷和研究材料500份,回收有效问卷477份。其中线上样本包括上海38名,西安39名,哈尔滨60名,青岛55名,绵阳65名;线下样本包括南京78名,南通47名,上海35名,西安37名,青岛23名。家长年龄分布在33~62岁,平均年龄(45.03±10.23)岁;家长类型中,母亲271名、父亲189名、其他家长17名;初中生家长244名,高中生家长233名。已获得研究对象的知情同意,且所有材料的填写均匿名进行,本研究经过江苏省第二师范学院学前教育学院的伦理审查。

    研究材料主要包含调查问卷和网络评论材料。其中调查问卷分两部分:第一部分涉及调查对象的基本信息,包括年龄、家长类型、子女年级、家庭收入、家长职业和受教育程度等。第二部分为家长为子女接种新冠疫苗的态度,即“是否愿意给孩子接种新冠疫苗?”有5个选项可以选择,其中“非常愿意,只要可以接种,马上带孩子去接种”计5分,“愿意,但也不着急,想先观望一下其他人接种的情况”计4分,“不确定”计3分,“不愿意,除非学校硬性规定要接种”计2分,“非常不愿意,即使有硬性规定,也不愿意带孩子接种”计1分,将“非常愿意”和“愿意”选项合并为“愿意接种”[1]。家庭社会经济地位被认为对青少年的发展有着重要影响,常以家庭收入、父母职业和父母受教育程度作为青少年家庭社会经济地位的指标[5]。家庭收入情况、父母学历等是影响父母为子女接种疫苗意愿和行为的重要因素[6],因此也将其作为同质性检验的指标之一。

    网络评论材料选取“搜狐网”上一篇名为《教育部紧急通知:全面开展12~17岁学生疫苗接种工作》的新闻报道截图,并在新闻报道下虚拟了几条关于该报道的网络评论,有的评论是正向的,如“太好了,孩子们的安全终于有保障了”;有的评论是负向的,如“这么着急给孩子打,有点不负责吧”;还有的评论是中性的,如“勤洗手,戴口罩”。如果≥2条网络评论所表达的观点是一致的,此时信息传播效果要优于单一评论信息[7]。因此,本研究在每种评论条件下,均虚拟了3条网络评论。

    本研究是一个单因素实验设计,自变量是“网络评论方向”,分为4个水平,分别是正向评论、负向评论、中性评论和无评论(即对照组),因变量为“家长为子女接种新冠疫苗的态度”,将参与研究的家长随机分为正向评论、负向评论、中性评论、对照组等4组。在线下抽样过程中,将4组材料打乱顺序,随机向家长发放,以确保家长获得材料的随机性;在线上抽样过程中,家长点击二维码后会首先出现4个选项,每个选项的内容均是“点击此处,开始答题”,每个选项对应一组问卷和材料,要求家长任意选择一个选项,并由此开始答题。正向评论组家长收到的材料中,首先是个人信息的填写,然后呈现的是新闻报道的截图和3条虚拟的正向评论,家长在阅读完新闻报道和网络评论后,填写为子女接种新冠疫苗的态度问题。负向和中性评论组的材料呈现顺序与正向评论组一致,只是网络评论分别换成了3条负向评论或中性评论。对照组不呈现新闻报道和网络评论,家长填写完个人信息后,直接填写疫苗接种态度问题。

    为确保虚拟网络评论方向的有效性,研究开始之前,研究团队进行预实验,结果显示,本研究中对于“网络评论方向”的操纵是有效的。

    线下抽样在征得调查学校的同意后,利用中学家长会和家长学校的机会,向家长发放研究材料和问卷,当场填写并回收。线上抽样将研究材料和问卷内容输入问卷调查软件,生成二维码。在征得学校和相关班级老师的同意后,通过社交软件在家长群中发放二维码,家长使用智能手机扫描并识别二维码后即可查看研究材料并填写问卷,问卷填写完毕后,后台自动记录填写结果。

    利用SPSS 23.0软件对数据进行处理分析,利用描述性统计分析家长为子女接种新冠疫苗的基本态度,利用χ2检验和单因素方差分析检验各组家长的一致性程度,利用单因素方差分析检验网络评论对家长为子女接种新冠疫苗态度的影响,检验水准α=0.05。

    正向评论、负向评论、中性评论和对照组4组家长在年龄、子女学段、家长类型、家庭社会经济地位等方面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F/χ2值分别为1.01,0.50,1.20,1.13,P值均>0.05),说明4组家长是同质的。

    在不考虑新闻报道和网络评论的影响下(即对照组数据),121名中学生家长中有89名(73.55%)选择“愿意”为子女接种新冠疫苗,10名选择“不确定”,18名选择“不愿意”,4名选择“非常不愿意”。

    以网络评论方向为自变量,家长为子女接种新冠疫苗的态度得分为因变量,进行单因素方差分析,结果显示,网络评论方向的作用有统计学意义(F=67.89,P < 0.01)。事后检验进一步显示,在正向评论的影响下,家长的接种意愿高于其他评论条件(4.02±0.91);在负向评论影响下,家长的接种意愿低于其他评论条件(2.56±0.88);中性评论组(3.71±0.79)和对照组(3.68±0.81)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77)。正向评论组有85.71%(102/119)家长愿意为子女接种新冠疫苗,该比例在负向评论组和中性评论组分别是42.50%(51/120)和72.65%(85/117)。

    接种疫苗被认为是对抗新冠疫情最有效的手段[8]。本研究发现,在排除新闻报道和网络评论影响的情况下,73.55%的中学生家长愿意为子女接种新冠疫苗,高于赵春艳等[1]的研究结果(65.40%)。原因如下:(1)样本量存在差异。本研究重点关注网络评论的作用,在排除该因素后,剩余的样本量较小,可能出现结果的差异;(2)赵春艳等[1]收集数据的时间是2020年6月,经过1年的研究与实践,国产新冠疫苗的作用和效果已经得到了验证,安全性也得到了广泛认可[9];(3)赵春艳等[1]的研究还涉及小学生家长群体,相比中学生,家长对年龄更小一些的小学生群体接种疫苗态度可能更谨慎一些[10]

    本研究发现,在正向评论的影响下,家长为子女接种疫苗的意愿更高;相反,负向评论会降低家长为子女接种的意愿。正如韩国学者的研究指出的,新闻报道的读者更倾向于通过阅读网络评论理解该新闻报道的内容[11]。有研究证明,当新闻内容与网络评论的内容不一致时,读者更愿意相信评论的内容,并基于网络评论的内容形成自己对于该新闻事件的观点[12]。因此,在本研究中,家长为子女接种的意愿受到网络评论的影响也就不难理解了。

    由此可见,在推进新冠疫苗接种工作的过程中,一方面要通过官方媒体和权威专家向大众宣传新冠疫苗的有效性、安全性以及疫苗接种的重要性。信息传播“双路径模型”指出,信息的传播存在两条路径,一条路径是基于事实的“中心路径”,另一条路径是基于主观情绪的“外周路径”[13]。两者相比,前者对于信息接收者的影响更大,由此而引发的态度改变也更持久、更深刻[14-16]。因此,媒体在宣传疫苗接种的过程中,尤其要关注客观事实的说服力,利用权威的信息和科学的结论做好疫苗接种的引导工作。另一方面,在疫苗接种推进过程中也要重视舆论引导,在这个自媒体时代,每个人都可能成为信息的制造者。在官方媒体大力宣传疫苗有效性的同时,一些有关新冠疫苗的错误的、不科学的声音也存在于网络之中,应加强引导,避免错误信息对大众的误导,对于推进疫苗接种工作、最终取得抗疫胜利也同样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志谢: 南京理工大学张田副教授及其研究生团队在问卷发放过程中给予了本研究众多帮助,特此表示感谢。
  • [1] 赵春艳, 石晶, 张国峰, 等. 北京通州区中小学生家长为子女接种新冠疫苗意愿及影响因素[J]. 中国学校卫生, 2021, 42(3): 371-374, 380. doi: 10.16835/j.cnki.1000-9817.2021.03.013

    ZHAO C Y, SHI J, ZHANG G F, et al. Willingness and influencing factors of parents of primary and middle school students to vaccinate their children with COVID-19 vaccine in Tongzhou District, Beijing[J]. Chin J Sch Health, 2021, 42(3): 371-374, 380. doi: 10.16835/j.cnki.1000-9817.2021.03.013
    [2] AHN H. The effect of online news story comments on other readers' attitudes: focusing on the case of incongruence between news tone and comments[D]. Tusscaloosa: University of Alabama, 2011.
    [3] LEE E, JANG Y J. What do others' reactions to news on internet portal sites tell us?Effects of presentation format and readers' need for cognition on reality perception[J]. Commun Res, 2010, 37(6): 825-846. doi: 10.1177/0093650210376189
    [4] 金玉明, 吴维学, 向伟, 等. 应对新冠病毒疫苗犹豫的策略探讨[J]. 中国热带医学, 2021, 21(4): 365-369. https://www.cnki.com.cn/Article/CJFDTOTAL-RDYX202104015.htm

    JIN Y M, WU W X, XIANG W, et al. Strategies for hesitating COVID-19 vaccine[J]. Chin Trop Med, 2021, 21(4): 365-369. https://www.cnki.com.cn/Article/CJFDTOTAL-RDYX202104015.htm
    [5] BRADLEY R H, CORWYN R F. Socioeconomic status and child development[J]. J Emot Behav Disord, 2002, 53(1): 371.
    [6] KASHYAP A, SHRIVASTAVA S, KRISHNATRAY P. Vaccine hesitancy: the growing parent-provider divide[J]. Asia Pac Media Educ, 2019, 29(2): 259-278. http://www.researchgate.net/publication/339235967_Vaccine_Hesitancy_The_Growing_Parent-Provider_Divide
    [7] 赖胜强, 朱敏. 网络口碑研究述评[J]. 财贸经济, 2009(6): 127-131. https://www.cnki.com.cn/Article/CJFDTOTAL-CMJJ200906025.htm

    LAI S Q, ZHU M. Review on the research of Internet word of mouth[J]. Financ Trade Econ, 2009(6): 127-131. https://www.cnki.com.cn/Article/CJFDTOTAL-CMJJ200906025.htm
    [8] HAQ E U, YU J, GUO J. Frontiers in the COVID-19 vaccines development[J]. Exp Hematol Oncol, 2020, 9(1): 24. doi: 10.1186/s40164-020-00180-4
    [9] PURWATININGSIH E. Campaign effectiveness on communication engineering behavior in use of sinovac COVID-19 vaccine[J]. Turkish J Comput Math Educ, 2021, 12(4): 1538-1545. doi: 10.17762/turcomat.v12i4.1409
    [10] BAI W, CAI H, LIU S, et al. Attitudes toward COVID-19 vaccines in Chinese college students[J]. Int J Biol Sci, 2021, 17(6): 1469-1475. doi: 10.7150/ijbs.58835
    [11] KIM E, RHEE J. Rethinking "reading" online: the effects of online communication[J]. Korean J Commun Stud, 2005, 50(4): 65-94. http://www.dbpia.co.kr/Journal/ArticleDetail/NODE00955376
    [12] KIM K, KIM J. Analyzing readers' comments in Internet newspaper Ohmynews[J]. Korean J Broad Telecommun Stud, 2005, 19(3): 7-40. http://www.dbpia.co.kr/Journal/ArticleDetail/NODE01112183
    [13] PETTY R E, CACIOPPO J T. Communication and persuasion: central and peripheral routes to attitude changes[M]. New York: Springer, 1996: 112-113.
    [14] PETTY R E, BARDEN J, WHEELER S C. The elaboration likelihood model of persuasion[M]. 2 ed. San Francisco, CA: Jossey-Bass, 2009: 198-202.
    [15] PETTY R E, HAUGTVEDT C, SMITH S M. Elaboration as a determinant of attitude strength: creating attitudes that are persistent, resistant, and predictive of behavior[M]. Mahwah, NJ: Erlbaum, 1995: 29-30.
    [16] PARK D H, KIM S. The effects of consumer knowledge on message processing of electronic word-of-mouth via online consumer reviews[J]. Electr Commerc Res Appl, 2008(7): 399-411. http://is2.lse.ac.uk/asp/aspecis/20070127.pdf
  • 期刊类型引用(1)

    1. 金红梅,顾婷,廉丽华,蒋涛,陈杰. 2021年南通市3~11岁在园在校儿童新型冠状病毒疫苗接种影响因素分析. 预防医学情报杂志. 2023(05): 526-532 . 百度学术

    其他类型引用(2)

  • 加载中
计量
  • 文章访问数:  754
  • HTML全文浏览量:  381
  • PDF下载量:  57
  • 被引次数: 3
出版历程
  • 收稿日期:  2021-08-26
  • 修回日期:  2021-12-01
  • 刊出日期:  2022-01-25

目录

/

返回文章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