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了解武陵山区农村4个少数民族青少年健康危险行为及聚集模式特点,为开展针对少数民族地区青少年的健康教育工作提供参考.方法 采用多阶段分层随机整群抽样的方法,于2018年9-10月从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怀化通道侗族自治县、张家界桑植县白族乡共抽取8所农村中学的4 162名青少年,对其健康危险行为进行问卷调查.采用两步聚类法分析男、女生危险行为聚集模式组的特点.结果 武陵山区农村4个少数民族青少年吸烟、饮酒、步行违规、非安全游泳、打架、自杀意念、常感孤独、常失眠、抑郁、网络成瘾行为发生率分别为18.9%,31.0%,49.6%,32.3%,28.6%,18.3%,16.3%,12.4%,16.3%,6.7%;土家族青少年打架(31.4%)、苗族青少年非安全游泳(45.1%)、侗族青少年饮酒(34.8%)、白族青少年步行违规(52.9%)发生率最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低危险组中,男生322名(16.4%),女生496名(22.5%);较低危险组中,男生377名(19.3%),女生536名(24.3%);内隐行为高危险组中,男生518名(26.5%),女生758名(34.4%);外显行为高危险组中,男生741名(37.8%),女生414名(18.8%).23.1%的青少年发生≥4种的健康危险行为,男生高于女生(x2=183.52,P<0.01),苗族青少年的比例最高(28.2%).结论 武陵山区农村4个少数民族青少年健康危险行为发生率较高,民族差异较明显;男生外显危险行为、女生内隐危险行为聚集明显.应针对不同少数民族青少年健康危险行为发生的特点采取分级指导,综合干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