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言板

尊敬的读者、作者、审稿人, 关于本刊的投稿、审稿、编辑和出版的任何问题, 您可以本页添加留言。我们将尽快给您答复。谢谢您的支持!

姓名
邮箱
手机号码
标题
留言内容
验证码

中学生亲子依恋及其与非自杀性自伤行为的关系

茹福霞 杨丽霞 傅树坚 章利明 唐寒梅 傅燕艳 陈小龙 胡旺 黄鹏

茹福霞, 杨丽霞, 傅树坚, 章利明, 唐寒梅, 傅燕艳, 陈小龙, 胡旺, 黄鹏. 中学生亲子依恋及其与非自杀性自伤行为的关系[J]. 中国学校卫生, 2018, 39(5): 681-684,687. doi: 10.16835/j.cnki.1000-9817.2018.05.012
引用本文: 茹福霞, 杨丽霞, 傅树坚, 章利明, 唐寒梅, 傅燕艳, 陈小龙, 胡旺, 黄鹏. 中学生亲子依恋及其与非自杀性自伤行为的关系[J]. 中国学校卫生, 2018, 39(5): 681-684,687. doi: 10.16835/j.cnki.1000-9817.2018.05.012
RU Fuxia, YANG Lixia, FU Shujian, ZHANG Liming, TANG Hanmei, FU Yanyan, CHEN Xiaolong, HU Wang, HUANG Peng. Relationship between paternity attachment and non-suicidal self-injury behavior among middle school students[J]. CHINESE JOURNAL OF SCHOOL HEALTH, 2018, 39(5): 681-684,687. doi: 10.16835/j.cnki.1000-9817.2018.05.012
Citation: RU Fuxia, YANG Lixia, FU Shujian, ZHANG Liming, TANG Hanmei, FU Yanyan, CHEN Xiaolong, HU Wang, HUANG Peng. Relationship between paternity attachment and non-suicidal self-injury behavior among middle school students[J]. CHINESE JOURNAL OF SCHOOL HEALTH, 2018, 39(5): 681-684,687. doi: 10.16835/j.cnki.1000-9817.2018.05.012

中学生亲子依恋及其与非自杀性自伤行为的关系

doi: 10.16835/j.cnki.1000-9817.2018.05.012
详细信息
  • 中图分类号: 34-1092/R

Relationship between paternity attachment and non-suicidal self-injury behavior among middle school students

  • 摘要: 了解中学生亲子依恋的特征及其与非自杀性自伤(non-suicidal self-injury,NSSI)的关系,为中学生NSSI防控提供依据.方法 方便抽取南昌市和抚州市共3所中学7 129名中学生作为被试,使用父母和同伴依恋量表、渥太华自伤量表相关条目进行问卷调查.结果 中学生NSSI检出率为33.7%,其中初中生NSSI检出率(33.8%)接近高中生(33.7%),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0.007,P=0.940);男生NSSI检出率(31.2%)低于女生(37.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27.835,P<0.01).在与父母的亲缘关系上,中学生NSSI检出率从高到低依次为养父母、继父母、没有父母、亲生父母.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亲子依恋是中学生自伤行为发生的影响因素,在控制人口学特征后,父/母子信任和沟通减少NSSI的发生风险(OR<1),而父/母子疏离增加NSSI的发生风险(OR>1),且疏离程度越高,风险越大(P值均<0.05).结论 亲子依恋是中学生NSSI的影响因素,积极改善亲子依恋质量对NSSI的防控可能具有一定的作用.
  • 期刊类型引用(18)

    1. 胡达振,王璐,段文静,谢煜相,羊姝,黄鹏. 中学生非自杀性自伤风险预测模型的构建与评价. 中国学校卫生. 2024(06): 854-858+863 . 本站查看
    2. 李奕慧,吴铭,胡艺君. 家庭教养方式对青少年非自杀性自伤行为的影响研究. 当代家庭教育. 2024(11): 126-131 . 百度学术
    3. 苟双玉,杜美杰,刘晓容,石相孜,潘婵,张宛筑. 中国青少年非自杀性自伤检出率的Meta分析. 现代预防医学. 2023(02): 263-271 . 百度学术
    4. 朱亚,蔡炎,石绪亮. 青少年失眠与自伤行为的关系:情绪调节困难和抑郁症状的中介作用. 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 2023(04): 610-614 . 百度学术
    5. 刘浩,黄雪萍,周小艳,杨辉. 伴非自杀性自伤行为的青少年抑郁症患者觉知压力与应对方式的特征及关系研究.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 2023(09): 45-49 . 百度学术
    6. 邵静. 正向结盟,走出心理危机学生家校沟通困局.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 2023(23): 47-49 . 百度学术
    7. 李嘉婷,刘竞. 青少年非自杀性自伤与依恋、情绪调节关系的研究进展. 神经疾病与精神卫生. 2023(09): 655-659 . 百度学术
    8. 万孝先,张伶俐,胡小平,郑永雄. 家庭教养方式与儿童非自杀性自伤行为关联分析. 中国社会医学杂志. 2023(06): 705-709 . 百度学术
    9. 陈先琼,张珊明,张晓露,罗匡. 青少年自伤行为的风险因素及预防路径——基于家校社视角.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 2022(12): 58-61 . 百度学术
    10. 黄淑津,朱晓茜,蒙天,唐雅婷. 儿童少年抑郁症住院患者非自杀性自伤回顾性分析. 大众科技. 2022(02): 97-100 . 百度学术
    11. 宋一锐,叶彩霞,王磊.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期间亲子关系与初三学生自杀意念:成长型思维的中介效应与久坐时间的调节效应. 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 2022(06): 801-807 . 百度学术
    12. 蒋忠良,汪芷伊,赵淼,何龙,何强,陈洁,程小菁,田耕,刘金同. 初中生非自杀性自伤行为发生率、严重程度与家庭环境的关系. 精神医学杂志. 2022(03): 288-292 . 百度学术
    13. 沈程峰,李欢欢,宋巍,蒋松源,包佳敏. 中学生应激性生活事件与自伤的关系:积极发展素质的调节作用. 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 2021(03): 483-488 . 百度学术
    14. 张卫,王华华,喻承甫. 网络受欺凌与青少年非自杀性自伤:抑郁、亲子沟通的作用. 中国青年社会科学. 2021(05): 88-96 . 百度学术
    15. 郭丰波,杨子阳,高碧莹. 青少年亲子依恋对非自杀性自伤的影响:自尊的中介作用. 心理技术与应用. 2021(12): 705-712 . 百度学术
    16. 毛毳,李媛媛,厉萍. 高中生父母教养方式与非自杀性自伤的关系:性别的调节作用. 山东大学学报(医学版). 2020(01): 100-105 . 百度学术
    17. 李伊伦. 依恋视域下初中生人际交往问题探析. 心理月刊. 2020(18): 14-16 . 百度学术
    18. 左群英,吕晓丽. 初中体验式心理健康教育主题班会的案例研究——以“如何与父母进行有效沟通”主题班会为例. 北方文学. 2019(06): 127-128 . 百度学术

    其他类型引用(22)

  • 加载中
计量
  • 文章访问数:  417
  • HTML全文浏览量:  130
  • PDF下载量:  9
  • 被引次数: 40
出版历程
  • 刊出日期:  2018-05-25

目录

    /

    返回文章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