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lationship of parents attachment, peer attachment with resilience among students from single-parent family
-
摘要: 探讨离异单亲大学生父母依恋、同伴依恋特点及其与心理韧性的关系,为有效预防离异单亲大学生不良行为的发生提供参考.方法 采用分层整群随机抽样方法,抽取青岛市2所高校12个学院的362个样本班共17 807名学生参与调查,其中离异单亲大学生463名(2.60%),在离异单亲大学生所在班级中随机抽取同性别完整家庭学生463名作为完整家庭组.采用父母同伴依恋量表(IPPA)、心理韧性量表(RS)进行问卷调查.结果 离异单亲大一新生的母亲依恋得分(55.51±10.71)高于大三学生(49.62±11.73).不同家庭月收入离异单亲大学生父亲依恋、同伴依恋、心理韧性得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不同性别、独生与否、生源地、离异时年龄、监护人等人口学变量的父母同伴依恋及心理韧性得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离异单亲大学生的父亲依恋总分(47.26±14.43)和心理韧性总分(108.12±12.61)均低于完整家庭大学生(52.62±8.96,110.47±11.93)(P值均<0.05).离异单亲大学生的同伴信任(β=0.53)、母亲交流(β=0.31)、父亲信任(β=0.18)、同伴交流(β=0.17)正向预测心理韧性,同伴疏离(β=-0.25)、母亲疏离(β=-0.17)负向预测心理韧性.中介效应检验显示,同伴依恋在母亲依恋与心理韧性间、父亲依恋与心理韧性间均起部分中介作用,中介效应分别占总效应的60.84%,74.00%.结论 离异单亲大学生父母依恋、同伴依恋与心理韧性关系密切,母亲依恋和父亲依恋既可直接对心理韧性产生作用,又均间接通过同伴依恋对心理韧性产生作用.
-

计量
- 文章访问数: 298
- HTML全文浏览量: 89
- PDF下载量: 6
- 被引次数: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