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ttention bias to personality adjectives among individuals with childhood psychological maltreatment
-
摘要: 探讨儿童期心理虐待对农村中学生人格特质词注意偏向的影响,为制定相关人群的心理健康干预策略提供依据.方法 使用儿童心理虐待量表,对从黑龙江省3所农村中学整群筛选出的儿童期受心理虐待个体20名及年龄、性别与之匹配的对照组18名,以成对的人格特质词、中性词为实验材料,采用2组别(心理虐待组、对照组)×2特质词性质(消极、积极)的2因素混合设计,运用“点探测任务”范式,考查儿童期心理虐待经历对人格特质词注意偏向的作用.结果 心理虐待和对照组中学生对消极和积极特质词注意偏向值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x2值分别为1.993,-1.560,P值均>0.05).对注意偏向值的方差分析显示,组别×特质词性质的交互作用具有统计学意义(F=5.792,P<0.05),组别和特质词性质的主效应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结论 儿童期心理虐待经历对个体加工消极特质信息的注意偏向存在影响.
-

计量
- 文章访问数: 333
- HTML全文浏览量: 98
- PDF下载量: 5
- 被引次数: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