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言板

尊敬的读者、作者、审稿人, 关于本刊的投稿、审稿、编辑和出版的任何问题, 您可以本页添加留言。我们将尽快给您答复。谢谢您的支持!

姓名
邮箱
手机号码
标题
留言内容
验证码

大学生自杀未遂与攻击性抑郁焦虑的相关分析

葛瑞钦 郑德伟 张增国 孙宏伟 陈新岗

葛瑞钦, 郑德伟, 张增国, 孙宏伟, 陈新岗. 大学生自杀未遂与攻击性抑郁焦虑的相关分析[J]. 中国学校卫生, 2016, 37(8): 1260-1263. doi: 10.16835/j.cnki.1000-9817.2016.08.047
引用本文: 葛瑞钦, 郑德伟, 张增国, 孙宏伟, 陈新岗. 大学生自杀未遂与攻击性抑郁焦虑的相关分析[J]. 中国学校卫生, 2016, 37(8): 1260-1263. doi: 10.16835/j.cnki.1000-9817.2016.08.047

大学生自杀未遂与攻击性抑郁焦虑的相关分析

doi: 10.16835/j.cnki.1000-9817.2016.08.047
基金项目: 

潍坊医学院“健康山东”重大社会风险预测与治理协同创新中心立项项目

详细信息
  • 中图分类号: 34-1092/R

  • 摘要: 探索攻击性、抑郁和焦虑与大学生自杀未遂行为的关系,为高校开展相应心理干预工作提供参考.方法 采用自编的一般资料问卷、Buss和Perry攻击问卷中文修订版、贝克抑郁和贝克焦虑量表,对山东省内12所高校991名在校本科生进行现场问卷调查.结果 大学生自杀未遂行为报告率为2.93%(29/991).独生子女或单亲家庭的大学生更倾向于产生自杀行为(P值均<0.05).有自杀未遂行为组在攻击性(Z=-3.132,P=0.002)、贝克抑郁(t=-2.987,P=0.003)、贝克焦虑(Z=-4.720,P=0.000)等得分上与无自杀未遂行为组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Logistic回归分析得出,单亲(OR=8.494,95% CI=2.709~26.634)、指向自我的攻击性(OR=1.050,95%CI=1.025~ 1.074)和贝克焦虑(OR=1.038,95%CI=2.709~26.634)是自杀未遂行为的危险因素,言语攻击性(OR=0.967,95%CI=0.940~ 0.995)是保护因素.结论 身体攻击性、指向自我的攻击性、贝克抑郁和贝克焦虑等水平高的大学生是自杀未遂的危险人群.
  • 加载中
计量
  • 文章访问数:  209
  • HTML全文浏览量:  52
  • PDF下载量:  6
  • 被引次数: 0
出版历程
  • 刊出日期:  2016-08-25

目录

    /

    返回文章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