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探索学龄前儿童口腔健康行为干预措施,为制订学龄前儿童口腔疾病防治策略和儿童口腔保健措施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随机抽取遵义市3所幼儿园大班的全部314名儿童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干预A组(教育家长)、干预B组(教育教师及园医)及对照组,开展健康教育活动.干预前和干预后3个月以同样问卷调查儿童的口腔健康行为并比较.结果 干预前儿童的刷牙行为、不良行为习惯,家长口腔健康知识、态度及行为等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干预后2个干预组儿童每日刷牙行为较干预前有明显改善,儿童每天2次刷牙率增加,干预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值分别为-7.933,7.441,P值均<0.05);对照组刷牙行为3个月无明显改善,干预前后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Z=-0.474,P>0.05).2个干预组儿童睡前进甜食行为有明显减少,干预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值分别为5.116,2.353,P值均<0.05),对照组前后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Z=-1.121,P>0.05).儿童不良饮食行为干预后A组儿童教育后大部分不良饮食习惯得以改善,表现在软食、精细食物、甜食及无喜好方面,B组儿童在喜肉类及喜甜食方面,干预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对照组前后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部分不良口腔行为习惯中,A组儿童睡前含奶嘴干预后有改善,无不良口腔行为的人数明显增多,干预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 0.05);B组儿童咬手指及添唇行为、无不良习惯干预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对照组干预前后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基于KAP理论的健康教育方式能改善儿童的口腔健康行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