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评价和比较2012年和2013年我国“农村义务教育学生营养改善计划”(以下简称“农村学生营养改善计划”)不同供餐模式学生餐的营养素供应情况,为开展营养干预措施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称重记账法对2012年3 910所和2013年5 523所实施“农村学生营养改善计划”的学校食堂食物供应情况进行调查.结果 实施“农村学生营养改善计划”1a后,食堂供餐学校的能量、蛋白质、维生素A、维生素C、钙、铁、锌均高于2012年(Z值分别为-4.059,-2.665,-6.051,-2.387,-2.660,-3.900,-3.888,P值均<0.05),企业供餐学校的蛋白质、钙和锌人均供应量均高于2012年(Z值分别为-2.797,-7.048,-6.013,P值均<0.01).采用多水平混合效应模型分析发现,食堂供餐模式学校的人均膳食能量、维生素A、维生素C和铁供应量均高于企业供餐学校,分别高196.20 kcal,84.42 μg RE,29.17 mg和3.65 mg;但企业供餐模式学校的人均钙和锌供应量高于食堂供餐学校,分别高246.56 mg和2.72 mg,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结论 实施“农村学生营养改善计划”1a后,学校的人均能量和营养素供应情况普遍提高,且存在供餐模式间的差异.各学校应结合自身情况,因地制宜地选择供餐模式和供餐食物.
关键词:
-
能量摄取 /
-
营养状况 /
-
学生 /
-
农村人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