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了解小学二~四年级学生视力不良流行趋势和影响因素,为有针对性地开展视力保护工作提供依据.方法 分层整群抽取杭州市具有城乡代表性的6所小学二~四年级小学生共2 691人进行流行病学调查,通过单因素和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了解相关意识、行为、环境因素对视力的影响.结果 学生视力不良率为38.6%,其中二~四年级学生视力不良率分别为32.6%,33.8%和50.4%,随着年级的升高而升高(x2=71.62,P<0.01).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主观认为近视能预防(OR=0.774)、经常注意保护视力(OR=0.608)是保护因素;与近距离用眼休息间隔超过1h的学生相比较,休息间隔<30 min(OR=0.693)或在30~45 min(OR=0.689)的学生视力不良发生率低;周末户外活动时间为30~ 60 min的学生视力不良发生率高于户外活动时间>1h的学生(OR=1.301);而认为戴眼镜酷、近视与否无所谓、父亲近视、母亲近视、小时候一直开夜灯睡觉等是危险因素(OR值分别为2.743,1.854,1.324,1.308,1.430,P值均<0.05).结论 小学生视力保护干预应及早开展,尤其应加强对小学生近视认知、视力保护意识、视力保护行为等方面的宣传教育,提高视力自我保护意识,培养学生良好的读写行为、眼放松习惯等.
关键词:
-
视力,低 /
-
患病率 /
-
回归分析 /
-
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