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ollow-up observation about coping style of impoverished and non-impoverished undergraduates
-
摘要: 探索贫困和非贫困大学生应对方式的动态变化规律,为制定有针对性的心理健康教育策略提供参考.方法 采用应对方式问卷(CSQ)对329名贫困大学生和2 339名非贫困大学生进行连续3 a的追踪调查.结果 在纵向数据上,贫困生3a在自责、求助和幻想因子上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1),非贫困生3 a在除合理化外CSQ的5个因子上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1),共同趋势是解决问题和求助得分逐年增加,自责、幻想和退避得分逐年减少;在横向对比上,贫困和非贫困生在解决问题(3 a)、求助(第3年)和退避(第2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1),贫困生在解决问题和求助上得分较高,在退避上得分较低.在性别变量上,男、女贫困生入校3 a CSQ各因子得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而非贫困男、女生3 a则在除合理化外CSQ的5个因子上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结论 贫困和非贫困大学生入校后,应对方式逐渐成熟,但贫困生的应对方式相比非贫困生更为成熟.
-

计量
- 文章访问数: 273
- HTML全文浏览量: 87
- PDF下载量: 6
- 被引次数: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