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言板

尊敬的读者、作者、审稿人, 关于本刊的投稿、审稿、编辑和出版的任何问题, 您可以本页添加留言。我们将尽快给您答复。谢谢您的支持!

姓名
邮箱
手机号码
标题
留言内容
验证码

2022年  第43卷  第6期

述评
加强儿童超重肥胖生命早期风险因素研究
史慧静
2022, 43(6): 801-804. doi: 10.16835/j.cnki.1000-9817.2022.06.001
摘要(835) HTML (260) PDF(108)
摘要:
目前全球儿童超重肥胖率快速上升,肥胖问题日趋低龄化,儿童肥胖会产生终身、甚至跨代的健康危害,预防儿童肥胖是迫切的公共卫生问题。肥胖的风险在生命早期就已确立,需要加强生命早期历程因素的深入研究,不仅应关注围生期的母体和宫内环境因素,更应关注出生后的养育因素、出生后赶上生长速度和脂肪重积聚特征。
专题笔谈
《中国学龄儿童膳食指南(2022)》解读
张娜, 朱文丽, 张曼, 马冠生
2022, 43(6): 805-808. doi: 10.16835/j.cnki.1000-9817.2022.06.002
摘要(2035) HTML (786) PDF(368)
摘要:
学龄儿童生长发育迅速,充足的营养是其智力和体格正常发育的物质基础,有必要在一般人群膳食指南的基础上制定学龄儿童膳食指南,并根据学龄儿童营养健康变化情况进行及时修订。《中国学龄儿童膳食指南(2022)》是在《中国学龄儿童膳食指南(2016)》基础上,依据《中国居民膳食指南》的修订原则和程序,综合考虑中国学龄儿童目前突出的膳食营养问题,经过循证、讨论和征求意见形成的。《中国学龄儿童膳食指南(2022)》中突出强调了提高学龄儿童的营养素养、培养健康饮食行为和共建健康食物环境,并提出合理膳食和积极身体活动的指导性建议,增加了6~10、11~13和14~17岁3个年龄段的平衡膳食宝塔,为家长、教师、学校卫生工作者、儿童保健人员及疾病预防控制工作人员等提供参考。
儿童肥胖早期风险因素研究专栏
母乳喂养时长对儿童脂肪重积聚时间的影响
林丹, 陈迪迪, 李云, 温晓飒, 黄俊, 史慧静, 汪玲
2022, 43(6): 809-812. doi: 10.16835/j.cnki.1000-9817.2022.06.003
摘要(438) HTML (210) PDF(43)
摘要:
  目的  研究儿童出生后母乳喂养时长对于儿童脂肪重积聚发生时间的影响,为生命早期养育照护和肥胖预防提供科学依据。  方法  选取上海市闵行区2019年9月入学的6 148名小学一年级学生为研究对象,回顾性获得1~80月龄时的身长(身高)和体重检查记录,采用自然3次样条函数拟合体质量指数(BMI)的生长轨迹,计算脂肪重积聚时间。通过多元线性回归模型和广义相加模型分析出生后母乳喂养持续时长与脂肪重积聚时间的关系。  结果  研究对象的平均母乳喂养时间为(3.71±3.28)个月。男童母乳喂养时长≤4个月的报告率为69.63%,女童为70.45%。母乳喂养时长与脂肪重积聚时间存在正向线性关系[男童:B值(B值95%CI)=0.16(0.02~0.30),女童:B值(B值95%CI)=0.34(0.18~0.51),总体:B值(B值95%CI)=0.23(0.12~0.34)](P值均 < 0.05)。  结论  母乳喂养时长独立影响脂肪重积聚发生时间,在24月龄内延长母乳喂养时长可能有助于推迟儿童脂肪重积聚时间,从而帮助降低生命后期超重肥胖的发病风险。
出生体重与婴儿期生长速度对一年级小学生体重状态的影响
陈迪迪, 林丹, 叶佩琪, 李云, 黄俊, 温晓飒, 史慧静
2022, 43(6): 813-816. doi: 10.16835/j.cnki.1000-9817.2022.06.004
摘要(434) HTML (188) PDF(46)
摘要:
  目的  纵向研究出生体重状态与婴儿期生长速度模式对一年级小学生体重状态的影响,为生命早期的预防和干预政策制定提供理论基础。  方法  针对上海市闵行区2019年入学的小学一年级新生,收集其当年学校常规体检信息,并回顾性收集其出生和产后随访信息,选取12月龄体格检查信息完整的4 434名小学生作为研究对象。采用多元线性回归模型分析婴儿期生长速度与小学一年级时体质量指数(BMI)值及其Z评分的关系,同时采用广义线性模型分析出生体重状态和婴儿期生长速度模式对小学一年级时超重和肥胖患病的影响并进行分层分析。  结果  纳入研究的小学生婴儿期生长速度与小学一年级BMI值及其Z评分均存在线性关系[β值(β值95%CI)=0.30(0.24~0.35),0.12(0.10~0.15),P值均 < 0.01]。小于、适于和大于胎龄儿人群中均出现婴儿期追赶生长的个体。出生体重状态为大于胎龄儿和婴儿期出现追赶生长是儿童小学一年级超重和肥胖患病的独立危险因素(RR=1.31~1.55,P值均 < 0.05)。分层分析显示,追赶生长会增加适于胎龄儿小学一年级超重和肥胖的患病风险[RR值(RR值95%CI)=1.74(1.42~2.14),1.87(1.56~2.26)],且会增加大于和小于胎龄儿小学一年级肥胖的患病风险[RR值(RR值95%CI)=3.74(1.04~13.49),3.24(1.62~6.46)](P值均 < 0.05)。在发生婴儿期追赶生长的人群中,出生体重状态为大于胎龄会增加儿童一年级时肥胖患病的风险(RR=2.60,95%CI=1.35~5.02,P < 0.01),但不增加超重的患病风险(P=0.13)。  结论  出生体重状态与婴儿期生长速度模式对小学一年级儿童的超重和肥胖患病都具有影响,建议关注大于和适于胎龄儿的生命早期生长发育并扩大婴儿期追赶生长的监测范围。
婴幼儿期维生素D补充与一年级小学生超重肥胖的纵向关联
叶佩琪, 林丹, 陈迪迪, 李云, 温晓飒, 黄俊, 史慧静
2022, 43(6): 817-821. doi: 10.16835/j.cnki.1000-9817.2022.06.005
摘要(453) HTML (248) PDF(42)
摘要:
  目的  调查婴幼儿期维生素D补充状况及其对学龄初期超重肥胖的影响,为儿童肥胖的早期预防提供新思路。  方法  以8 744名上海市闵行区2019年9月1日入学,且于2019年10月8日至2020年1月17日进行了常规体检的小学一年级学生为研究对象,由专业医务人员按标准的方法和仪器测量儿童的身高、体重并计算体质量指数(BMI),以BMI界定超重肥胖,并回溯收集其出生记录与婴幼儿期维生素D补充、婴幼儿期喂养记录。采用非条件Logistic回归模型,拟合婴幼儿期维生素D补充对学龄初期超重肥胖的影响,并进一步根据出生后1,4,6月龄内是否纯母乳喂养进行分层分析。  结果  上海市闵行区一年级学生中,超重肥胖率为32.5%(2 843名);出生后1,2,4,6月龄内的婴儿维生素D补充率分别为20.2%,49.7%,66.3%,72.7%,有83.2%的婴幼儿在出生后3年内补充了维生素D。出生后1月龄内补充过维生素D的婴幼儿,学龄初期发生超重肥胖的风险降低(OR=0.82, 95%CI=0.68~0.98);分层分析结果显示,此保护作用在1,4,6月龄内为纯母乳喂养的婴儿中尤其明显[OR(95%CI)=0.76(0.61~0.97),0.76(0.59~0.99),0.69(0.49~0.98),P值均 < 0.05]。  结论  婴幼儿期维生素D补充率有待提高,婴幼儿期维生素D补充尤其对纯母乳喂养儿有降低学龄初期超重肥胖风险的作用。
上海市闵行区不同营养状况小学生生命早期脂肪高峰和脂肪重积聚特征
林丹, 陈迪迪, 李云, 温晓飒, 黄俊, 汪玲, 史慧静
2022, 43(6): 822-824. doi: 10.16835/j.cnki.1000-9817.2022.06.006
摘要(422) HTML (185) PDF(35)
摘要:
  目的  研究不同营养状况小学一年级学生生命早期脂肪高峰和脂肪重积聚特征,为寻求干预工作的重点时机提供参考。  方法  于2019年9—12月选取接受学校常规体检的上海市闵行区2 330名小学一年级学生,根据体质量指数(BMI)分为正常、超重、肥胖3类体重状态。回顾性获取研究对象1~80个月的身高和体重检查记录,使用广义相加混合模型分性别拟合该3类人群BMI生长曲线,计算脂肪高峰和脂肪重积聚时间及对应的BMI值。  结果  一年级小学生超重检出率为16.31%(380名),肥胖检出率为16.09%(375名)。小学一年级时体重状态为肥胖的儿童,生命最初80个月内BMI拟合值持续高于小学一年级时体重状态为超重或正常的儿童。不同体重状态小学一年级学生的脂肪高峰发生时间均为9月龄,但超重与肥胖的小学生在脂肪高峰时的BMI值高于同性别的正常体重小学生。小学一年级正常体重儿童的脂肪重积聚发生时的月龄为72个月,超重男童为52个月,女童为55个月;肥胖男童为22个月,女童为23个月。小学一年级时正常体重的儿童,其脂肪重积聚时的BMI拟合值也小于小学一年级时超重或肥胖的儿童。  结论  不同体重状态的小学一年级学生脂肪高峰月龄趋于一致,但脂肪重积聚月龄却存在差异。肥胖小学生的脂肪重积聚时间明显提前,脂肪重积聚时的BMI值也高于其他体重状态小学生。
学生营养
长沙市芙蓉区2015—2021年中小学生营养状况分析
张苗苗, 刘怡素, 禹艳群, 罗雪娥
2022, 43(6): 830-833. doi: 10.16835/j.cnki.1000-9817.2022.06.008
摘要(505) HTML (209) PDF(74)
摘要:
  目的  了解2015—2021年长沙市芙蓉区中小学生营养状况,为针对性开展中小学生卫生保健工作提供依据。  方法  收集2015—2021年长沙市芙蓉区中小学生秋季健康检查数据,共纳入345 968名学生,分析其营养状况。  结果  学生总体营养不良率呈现逐年下降趋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趋势2=2 177.92,P < 0.01);学生总体超重检出率从2015年的5.22%上升到2021年的13.75%,呈现逐年上升趋势(χ趋势2=6 476.36,P < 0.01);学生总体肥胖检出率,从2015年的11.43%增至2021年的11.73%,呈逐年上升趋势(χ趋势2=20.03,P < 0.01)。各年度男生营养不良、超重、肥胖检出率均高于女生(P值均 < 0.01)。  结论  长沙市芙蓉区中小学生的营养不良状况逐年改善,但超重、肥胖率存在逐年上升趋势,且男生营养状况两极问题较女生更突出,在卫生保健工作中应当采取针对性的应对策略。
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
运动干预和团体认知疗法对大学生手机依赖的实证研究
刘诗洁, 刘亚女, 王林
2022, 43(6): 825-829. doi: 10.16835/j.cnki.1000-9817.2022.06.007
摘要(603) HTML (296) PDF(55)
摘要:
  目的  揭示开放式运动、封闭式运动及团体认知对手机依赖大学生的影响效果及可能机制,为阐明体育锻炼、团体认知与大学生手机依赖的关系提供新的证据。  方法  于2019年10月,随机整群抽取武汉理工大学学生共762名,筛查选取手机依赖倾向大学生126名作为实验对象,随机分为4组:开放式运动组(篮球组,31人)、封闭式运动组(八段锦,31人)、团体认知组(30人)、对照组(34人),干预持续10周,每周2次、每次60 min。通过对手机依赖指数量表(MPAI)及其维度的变化评价改善效果。  结果  10周的运动锻炼、团体认知干预均能改善大学生手机依赖行为,三者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组别=4.54,F时间=3.67,P值均 < 0.05),其中开放式运动组与团体认知组后测效果较好,二者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06,P>0.05)。在2个月的回访中发现,封闭式运动组与后测结果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23,P>0.05);在失控性和戒断性维度中,开放式运动比封闭式运动干预效果显著(t值分别为2.58,2.67,P值均 < 0.05)。  结论  开放式运动、团体认知改善大学生手机依赖效果相似,封闭式运动的持续效果更好。
绘画团体辅导对小学生问题行为及亲子关系质量干预效果评价
李志红, 巫宇军, 徐扬
2022, 43(6): 839-842. doi: 10.16835/j.cnki.1000-9817.2022.06.010
摘要(457) HTML (208) PDF(41)
摘要:
  目的  探索绘画团体辅导对小学生问题行为及亲子关系质量的干预效果,为促进小学生心理健康提供一种新的思路和实操方法。  方法  对某小学四年级全体学生随机选取其中两个班分别为实验组和对照组,进行为期8周的绘画团体辅导实验, 采用Conners儿童行为问卷、问题解决量表和家长接纳问卷为评估工具。  结果  组间比较显示,干预前实验组(27.59%)与对照组(15.38%)的问题行为检出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Z=1.10,P>0.05),干预后实验组问题行为检出率的降低程度(17.24%)高于对照组(3.85%)(Z=3.71,P < 0.01);干预前两组在问题解决和家长接纳的得分上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0.63,0.38,P值均>0.05),干预后实验组的问题解决得分低于对照组(t=-2.28,P < 0.05),家长接纳得分高于对照组(t=2.57,P < 0.05)。组内比较显示,干预后实验组的问题行为和问题解决得分均比干预前降低(t值分别为2.56,2.44),而家长接纳得分比干预前提高(t=-2.26)(P值均 < 0.05);对照组各变量的得分在干预前后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重复测量方差结果显示,问题行为的主效应、问题解决和家长接纳的交互效应均有统计学意义(F值分别为8.63,8.01,4.62,P值均 < 0.05)。  结论  绘画团体辅导能减少小学生的问题行为,并提高其亲子关系质量,可在小学心理健康教育中应用,为促进小学生健康成长发挥积极的作用。
青少年健康使用手机的线上线下综合干预方案研究
张春晓, 汤利军
2022, 43(6): 843-846. doi: 10.16835/j.cnki.1000-9817.2022.06.011
摘要(576) HTML (214) PDF(63)
摘要:
  目的  建立青少年健康使用手机干预计划的概念框架,为帮助青少年形成健康手机使用的习惯提供参考。  方法  采用方便抽样方法,对上海市3所学校八年级的20名学生进行调查,开展座谈会和亲子研讨会。通过青少年使用手机状况、父母对使用手机的干预以及手机使用综合干预方案的研究,形成青少年使用手机环境下亲子冲突的演化过程模型,确定青少年手机使用的综合干预方案。  结果  青少年使用手机的动机不同,主要是社交乐趣(37.14%)、休闲活动(34.61%)和信息搜索(28.25%),单方面的干预方法不能满足不同动机的青少年。多数情况下,父母制定规则时没有考虑孩子的特点和家庭背景,由此产生了不同程度的亲子冲突,导致的后果是制定的规则无效,青少年的消极情绪重复产生。  结论  亲子共同制定规则十分必要,针对不同文化的家庭进行线上线下综合干预效果更优;采用线上线下综合干预的方式,可以帮助青少年获取其他资源,促进健康使用手机习惯的养成。
浙江省2017—2019年中小学生睡眠时长与体质量指数关联的追踪调查
周斯亮, 李星秀, 顾昉, 娄珂, 邓睿, 董彬
2022, 43(6): 847-850. doi: 10.16835/j.cnki.1000-9817.2022.06.012
摘要(511) HTML (229) PDF(48)
摘要:
  目的  了解睡眠行为及其变化对中小学生体重变化的影响,为制定儿童青少年肥胖防控策略提供理论依据。  方法  选取来自“全国学生常见病和健康影响因素监测”浙江省3座城市中同时参与2017和2019年问卷调查和体格测量的中小学生,形成605人的追踪调查数据,分析睡眠时长与体质量指数(BMI)的关联。  结果  2017—2019年,男、女生BMI Z评分分别升高了0.24和0.13,9~12岁学生的BMI Z评分升高了0.29,城市和乡村学生BMI Z评分分别升高了0.11和0.25(P值均<0.05);同期睡眠不足总体检出率由37.0%增加到41.8%(χ2=3.68,P=0.06)。在调整混杂因素后,睡眠不足学生的BMI Z评分较睡眠充足学生高0.20(P < 0.01);与睡眠始终充足的学生相比,2017—2019年睡眠时长由充足变为不足、睡眠始终不足的学生BMI Z评分均增加了0.23(P值均<0.05)。  结论  睡眠不足是肥胖的危险因素,睡眠时长缩短的学生体重增长明显,增加睡眠时长可能降低学生远期肥胖风险。
生殖健康教育对大学新生安全套使用自我效能及意向的影响
王洋, 庹琳, 刘玮, 杨玲玲, 孙昕霙, 常春, 史宇晖
2022, 43(6): 851-854. doi: 10.16835/j.cnki.1000-9817.2022.06.013
摘要(444) HTML (178) PDF(40)
摘要:
  目的  分析中学生殖健康教育对大学新生安全套使用自我效能及意向的影响,为生育力保护相关干预活动和政策制定提供证据。  方法  采用分层随机整群抽样方法,对北京市3 001名大学新生进行安全套使用自我效能及意向问卷调查。使用χ2检验、t检验和方差分析进行差异比较,采用多元线性和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安全套使用自我效能和使用意向的影响因素。  结果  北京市大学新生在中学接受生殖健康教育报告率为65.11%(1 954名);生源地为城市的大学新生在中学接受生殖健康教育报告率为71.11%(1 216名),高于生源地为非城市的新生(59.36%)(P < 0.05)。中学接受生殖健康教育的大学新生,联合国大会艾滋病特别会议指标总分[(4.22±0.90,4.05±0.98)分]、安全套使用自我效能总分[(24.64±5.34,23.09±4.93)分]和安全套使用意向(82.44%,70.88%)均高于中学未接受生殖健康教育的新生(P值均 < 0.01)。多元线性回归分析发现,中学接受生殖健康教育的大学新生安全套使用自我效能总分比未接受过生殖健康教育新生高(β=1.21,95%CI=0.79~1.63,P < 0.01)。多因素Logistic回归结果显示,中学接受生殖健康教育的大学新生安全套使用意向高于未接受过生殖健康教育新生(OR=1.63,95%CI=1.33~2.01,P < 0.01)。  结论  在中学接受生殖健康教育可以提高大学新生安全套使用自我效能和意向,有助于大学生安全性行为的实施,对生育力保护具有重要意义。
中国四地中学生校园氛围对流感疫苗接种的影响
杨丽萍, 潘琦, 奴比娅·阿马尔江, 肖惠迪, 王龙, 李梦龙, 加吾兰·祖农, 高爱钰, 胡翼飞
2022, 43(6): 855-859. doi: 10.16835/j.cnki.1000-9817.2022.06.014
摘要(413) HTML (183) PDF(22)
摘要:
  目的  探讨在校中学生流感疫苗接种影响因素,为提高中学生流感疫苗接种率提供理论基础。  方法  采用定性定量结合的研究方法。使用网络推送问卷星方法调查北京、安徽、陕西、广东4地9 145名在校中学生。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中学生接种流感疫苗的影响因素。采用立意调查方法,选取35名在校中学生进行半结构式访谈,使用NVivo plus软件进行资料分析。  结果  受调查中学生自报告流感疫苗接种率为38.2%。不曾与他人讨论过流感疫苗(OR=1.37,95%CI=1.17~1.60)、觉得与他人讨论流感疫苗是无价值的(OR=1.30,95%CI=1.08~1.57)与疫苗接种呈负相关(P值均 < 0.05);班主任建议(OR=0.39,95%CI=0.32~0.48)、周围同学接种(OR=0.29,95%CI=0.25~0.33)、很清楚疫苗是怎么回事并能清楚解释(OR=0.68,95%CI=0.61~0.75)、与他人讨论(OR=0.76,95%CI=0.67~0.86)、觉得讨论是有价值的(OR=0.66,95%CI=0.59~0.73)、可以正向带动他人(OR=0.61,95%CI=0.55~0.68)、受到他人积极影响(OR=0.62,95%CI=0.54~0.71)与疫苗接种呈正相关(P值均 < 0.05)。访谈结果显示,班主任对流感疫苗的认知和态度可直接或间接影响学生的接种决定,积极的班级整体氛围可提高学生接种率。  结论  学校可通过发挥班主任引导作用、组织学生开展流感话题讨论的方式提高学生流感疫苗接种率。
余姚市2016—2020年人工流产中学生艾滋病知晓和安全套使用情况
赵伟江, 缪秋月, 施月英
2022, 43(6): 860-863. doi: 10.16835/j.cnki.1000-9817.2022.06.015
摘要(534) HTML (234) PDF(36)
摘要:
  目的  了解浙江省余姚市2016—2020年施行门诊人工流产(以下简称人流)手术的在校中学生安全套使用情况,为采取有效的干预策略提供依据。  方法  采用自行设计的人流人员安全套使用情况问卷,调查2016—2020年在余姚市人民医院妇科门诊手术室行人流手术的274名在校中学生艾滋病知晓和安全套使用情况,并对有关指标的组间差异进行χ2检验。  结果  人流学生关于“艾滋病可通过性接触传播”“正确使用安全套可降低艾滋病经性接触传播风险”的知晓率分别为93.80%(257名)和91.24%(250名)。近半年内使用安全套的占17.88%(49名),其中每次使用者占5.47%(15名)、偶尔使用者占12.41%(34名),82.12%(225名)的人流学生从不使用安全套。每次和偶尔使用安全套的人流学生正确使用安全套的占18.37%(9名)。不使用安全套的前3位原因依次为认为偶尔一次就怀孕不会这么凑巧(16.44%,37/225);觉得用起来很麻烦(14.67%,33/225);根本没想到要用,更没想到防病(14.22%,32/225)。  结论  余姚市人流中学生相关艾滋病知识知晓率较高,而安全套使用率、正确使用率很低。应通过有针对性的性教育和干预,提高安全套正确使用率。
上海市青少年饮食行为现状以及抑郁焦虑情绪的影响
顾文馨, 谭银亮, 陆唯怡, 杜兰朵朵, 朱静芬
2022, 43(6): 864-868. doi: 10.16835/j.cnki.1000-9817.2022.06.016
摘要(491) HTML (224) PDF(72)
摘要:
  目的  了解上海市青少年饮食行为现状,并探讨情绪对饮食行为的影响,为培养青少年良好的饮食行为提供参考。  方法  采用分层随机整群抽样方法,于2021年5月对上海市3个区10所初中和6所高中的7 456名学生进行问卷调查,调查内容包括一般情况、饮食行为、患者健康问卷(2条目)和广泛性焦虑量表。  结果  上海市青少年过去7 d每天食用含糖饮料、甜食、油炸食品及西式快餐(≥4次/周)的报告率分别为13.26%,16.90%,6.99%,13.01%,每天吃水果、蔬菜、牛奶、早餐的报告率分别为56.96%,73.00%,65.03%,76.11%,不同性别和学段学生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 < 0.05)。有抑郁或焦虑情绪青少年不良饮食行为的发生率高于无抑郁或焦虑者(P值均 < 0.01)。校正性别、学校、住宿、成绩、零花钱、社会阶层后,抑郁和焦虑情绪增加青少年各种不良饮食行为的发生风险(P值均 < 0.05)。与无焦虑者相比,轻度和中重度焦虑者每天喝≥1次含糖饮料的风险为1.42(95%CI=1.20~1.67)和2.51倍(95%CI=2.09~3.01),不是每天吃水果的风险为1.30(95%CI=1.16~1.45)和1.28倍(95%CI=1.11~1.47),不是每天吃蔬菜的风险为1.35(95%CI=1.20~1.52)和1.41倍(95%CI=1.21~1.65),不是每天喝牛奶的风险为1.29(95%CI=1.15~1.44)和1.20倍(95%CI=1.04~1.39),不是每天吃早餐的风险为1.75(95%CI=1.54~1.99)和2.97倍(95%CI=2.55~3.46)。  结论  上海市青少年不良饮食行为比例较高,应早期开展饮食行为宣教和干预,并关注青少年负性情绪的发生,以减少不良饮食行为的发生风险。
兰州市大学生体育锻炼APP使用情况
缑奇锋, 李笋南, 巴特尔, 张伟
2022, 43(6): 869-871. doi: 10.16835/j.cnki.1000-9817.2022.06.017
摘要(422) HTML (208) PDF(41)
摘要:
  目的  了解高校大学生健身APP的使用情况,为指导大学生科学锻炼提供参考依据。  方法  运用专家访谈法确定研究内容,2020年6—7月在兰州市选取5所高校的1 840名大学生,对其健身APP使用情况进行问卷调查,运用灰色关联度分析法对健身APP使用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  结果  健身APP是大学生选择最多的健身方式,人数比例从新冠肺炎疫情前的15.00%上升到30.00%。悦动圈和Keep是大学生使用最多的健身APP,分别为438,412名;大学生使用健身APP以“健身打卡”为目的的人数最多,占82.72%;健身以中等强度为主,占63.38%。影响大学生使用健身APP的主要因素有身体情况(R=0.99)、APP实用性(R=0.95)、数据记录(R=0.92)、心情(R=0.89)和体质量指数(R=0.77)。  结论  学校可以从借助健身APP开展体育教学、制定个性化健身方案、优化APP功能等方面入手,有效提高学生身体素质。
大学生网约性行为与感觉寻求危险行为的关系
胡春梅, 何玲玲, 金雪琪
2022, 43(6): 872-875. doi: 10.16835/j.cnki.1000-9817.2022.06.018
摘要(573) HTML (205) PDF(62)
摘要:
  目的  调查大学生网约性行为现状及与感觉寻求、危险行为的关系,为高校开展学生性教育提供参考。  方法  采用方便抽样方法,于2021年9—10月在重庆市某高校抽取1 923名大学生完成网约性行为、感觉寻求和危险行为的问卷调查。  结果  大学生性行为发生率为26.7%,其中,网约性行为发生率为12.3%。不同性别大学生网约性行为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1.25,P>0.05);不同年级,不同赌博、饮酒、网络成瘾倾向大学生网约性行为发生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值分别为9.40,3.29,19.63,3.66,P值均 < 0.05),大一年级(9.1%)、不赌博(12.0%)、饮酒(8.4%)、无网络成瘾倾向学生(11.8%)低于大二和大三年级(14.4%,13.1%)、赌博(19.7%)、不饮酒(15.1%)、有网络成瘾倾向学生(16.6%)。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表明,大学生饮酒(OR=0.45,95%CI=0.33~0.62)与网约性行为发生呈负性相关,感觉寻求(OR=1.08,95%CI=1.03~1.13)、赌博(OR=2.15,95%CI=1.19~3.88)与网约性行为发生呈正性相关(P值均 < 0.05)。  结论  大学生网约性行为发生率不容忽视。高校应引导学生科学认识网约性行为危害,不寻求其带来的新异刺激感,避免与赌博行为聚集出现。
心理卫生
高校180例心理咨询个案性格优势及其对心理健康的影响
王红, 付明岩, 吕寒冰, 张莹
2022, 43(6): 834-838. doi: 10.16835/j.cnki.1000-9817.2022.06.009
摘要(514) HTML (232) PDF(42)
摘要:
  目的  探讨咨询个案的性格优势特征及其与心理健康的关系,为积极心理治疗提供理论依据。  方法  于2020年3月至2021年10月,采用性格优势问卷简版和症状自评量表(SCL-90)对某高校前来咨询的180名个案进行调查。  结果  咨询个案排在前5位的性格优势依次是欣赏、诚实、感恩、幽默和热爱学习[(8.39±1.64)(7.82±1.74)(7.73±1.57)(7.29±1.81)(7.17±1.88)分];排在后5位的是善良、勇敢、毅力、热情和领导力[(5.59±1.75)(5.81±1.30)(5.86±1.72)(5.98±1.59)(6.06±1.60)分]。多元线性回归分析发现,爱、社会智力、洞察力等对心理健康不同维度有预测作用,各回归方程的回归系数为-0.123~0.162,决定系数为0.049~0.191,P值均 < 0.01。爱对各项因子均具有反向预测作用(β=-0.314~-0.159,P值均 < 0.05),可解释各因子变异量的3.3%~12.5%。社会智力对强迫、人际敏感和焦虑具有反向预测作用(β=-0.200~-0.150,P值均 < 0.05),可解释3个因子变异量的1.6%~3.2%。洞察力对躯体化、敌对和偏执具有正向预测作用(β=0.168~0.279,P值均 < 0.05),可解释3个因子变异量的2.3%~3.8%。  结论  性格优势的缺乏和过度均会给个体带来心理问题。在以性格优势为基础的积极心理治疗的背景下,在了解来访者性格优势的基础上,帮助其发展出一种恰当而均衡的性格优势会更有效。
无聊倾向与青少年吸烟饮酒行为的交叉滞后分析
宋琳婷, 马东华, 刘勇, 许勇, 高腾凤
2022, 43(6): 876-879. doi: 10.16835/j.cnki.1000-9817.2022.06.019
摘要(525) HTML (216) PDF(52)
摘要:
  目的  了解青少年无聊倾向与吸烟、饮酒行为的发展变化及相互关系,为后续研究及干预提供研究资料。  方法  采用单维短式无聊倾向量表、吸烟和饮酒行为量表,对方便抽取的内蒙古自治区1所高中和1所大学的416名学生进行间隔12个月的两阶段追踪调查。  结果  无聊倾向与吸烟、饮酒行为在两阶段的测量中均呈正相关(第1次测量r值分别为0.30,0.34;第2次测量r值分别为0.24,0.45,P值均<0.01);无聊倾向和吸烟、饮酒行为的自回归路径系数均有统计学意义(β值分别为0.53,0.61,0.45,P值均<0.01);无聊倾向能够预测12个月后的吸烟行为(β=0.12,P<0.01),而吸烟行为不能预测12个月后的无聊倾向(β=0.03,P>0.05);无聊倾向能够预测12个月后的饮酒行为(β=0.21,P<0.01),且饮酒行为能够预测12个月后的无聊倾向(β=0.09,P<0.05)。  结论  青少年无聊倾向与吸烟、饮酒行为关系密切,无聊倾向能正向预测吸烟和饮酒行为,且饮酒行为能正向预测无聊倾向。
孤独症谱系障碍家庭干预国际热点与趋势分析
潘施旭, 王佳, 武丽杰
2022, 43(6): 880-883. doi: 10.16835/j.cnki.1000-9817.2022.06.020
摘要(502) HTML (197) PDF(46)
摘要:
  目的  总结现有孤独症谱系障碍(autism spectrum disorder, ASD)家庭干预研究的国际热点与趋势,为开展中国ASD家庭干预的本土化研究提供思路。  方法  采用文献计量软件CiteSpace对Web of Science核心数据库中2001—2020年孤独症家庭干预领域的前沿文献进行可视化分析。数据采集以家庭照顾者干预相关的7个主题词为检索词,采集时间为2021年2月,经过数据整理,最终纳于分析的文献为2 342篇。  结果  国际发文量自2013年起上升速度较快,2001—2012年在国际上的年平均发文量为29篇,2013—2020年的年平均发文量为250篇,增加了近8倍。其中美国发文1 295篇,贡献居首位,加拿大和英国的两所高校的文章影响力更大。体现国际热点的高频关键词依次为children,adolescent,mother,behavior,stress等;高中心性关键词依次为follow-up,intellectual disability,early recognition,young children,language等。  结论  ASD家庭干预领域近20年的研究热点包括家庭干预对象、家庭干预策略与实施者和家庭干预的实施效果三大方面。2016—2020年的研究前沿主要针对儿童、青少年以及成年时期ASD患者的干预研究和侧重于照顾者的ASD家庭干预随机对照试验。
生长发育与健康监测
不同海拔地区学龄前儿童粗大动作发展与体力活动关联性
孔海军, 李新龙, 朱元宝, 蔡水莲
2022, 43(6): 884-889. doi: 10.16835/j.cnki.1000-9817.2022.06.021
摘要(438) HTML (240) PDF(34)
摘要:
  目的  探讨不同海拔地区学龄前儿童粗大动作发展与体力活动水平的关联性,为儿童粗大动作能力发展研究提供依据。  方法  于2019年10—11月,采用方便抽样,以塔什库尔干县188名世居3 240 m高原(Hi组)、喀什地区175名世居1 290 m亚高原(SubHi组)及吐鲁番高昌区191名世居450 m平原(Pla组)3~6岁学龄前儿童为研究对象,进行粗大动作发展评估及体力活动测试。  结果  随年龄上升,各测试组学龄前儿童中等强度体力活动(MPA)、高强度体力活动(VPA)、中高强度体力活动(MVPA)、粗大动作得分均呈上升趋势;SubHi组男童5岁阶段均高于Hi组,Pla组5岁阶段上述指标均高于Hi组(P值均 < 0.05);SubHi组、Pla组女童4岁阶段MPA水平高于Hi组,SubHi组5岁阶段MVPA高于Hi组;SubHi组、Pla组在男童5岁阶段均高于Hi组,4岁阶段Pla组高于SubHi组(P值均 < 0.05),女童各海拔组间粗大动作相关指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Hi组及SubHi组低强度体力活动(LPA)与操作动作得分呈正相关(r值分别为0.60,0.44),Pla组LPA与位移动作得分呈正相关(r=0.69);MPA与Hi组位移动作得分(r=0.53)、SubHi组位移动作得分及粗大动作总分(r值分别为0.45,0.59)、Pla组粗大动作各项得分(r值分别为0.69,0.52,0.73)均呈正相关(P值均 < 0.05);除平原组位移得分及粗大动作总分外,VPA与各组粗大动作各项得分均呈正相关(P值均 < 0.05)。  结论  不同海拔地区3~6岁儿童粗大动作发展与体力活动存在一定关联,中高强度体力活动可以作为提高3~6岁儿童粗大动作发展的有效手段。
学龄前儿童握力发展特点及与体成分的相关性
李一辰, 王辰冉, 何辉, 徐韬, 尚晓瑞, 单峥荣, 康洪霞, 徐轶群
2022, 43(6): 890-893. doi: 10.16835/j.cnki.1000-9817.2022.06.022
摘要(692) HTML (271) PDF(50)
摘要:
  目的  了解学龄前儿童握力的发育特点,并探讨握力与身高、体重和体成分指标的相关性。  方法  2020年9—10月,对北京4所幼儿园的900名学龄前儿童进行问卷调查,并进行身高、体重和握力测量,使用生物电阻抗方法检测体成分,采用偏相关、多元线性回归对握力与体成分指标的相关性进行分析。  结果  北京学龄前儿童握力随年龄增长逐渐升高,男童由(5.2±1.7)kg增至(9.3±2.5)kg,女童由(4.3±1.6)kg增至(7.9±2.5)kg(F值分别为57.93,48.77,P值均 < 0.01),男童握力高于女童(t=6.42,P < 0.01),肥胖男童握力高于超重和正常体重男童(F=5.35,P < 0.01)。调整身高、体重、出生体重、母亲文化程度及过去1周家中进食各类食物频率后,男童握力与瘦体重、上肢肌肉量呈正相关,与体脂肪呈负相关(r值分别为0.11,0.09,-0.18,P值均 < 0.05);女童握力与体脂肪呈负相关,与瘦体重呈正相关(r值分别为-0.09,0.09,P值均 < 0.05)。多元线性回归分析发现,年龄、瘦体重和上肢肌肉量对男童的握力影响有统计学意义(F=66.75,P < 0.01);年龄、瘦体重对女童的握力影响有统计学意义(F=150.81,P < 0.01)。  结论  学龄前期男童握力可以反映瘦体重和上肢骨骼肌水平的变化,女童可以反映瘦体重的变化。增加瘦体重可以提高学龄前儿童握力水平。
京津冀地区不同营养状况中小学生身体素质和生理功能比较
张剑峰, 高绪秀, 李涛
2022, 43(6): 894-897. doi: 10.16835/j.cnki.1000-9817.2022.06.023
摘要(402) HTML (177) PDF(42)
摘要:
  目的  了解京津冀地区不同营养状况儿童青少年身体素质和生理功能水平及其相关性,为儿童青少年体质健康促进和干预提供参考和帮助。  方法  2019年9—12月,以班级为单位采用分层整群抽样方法,在京津冀地区对4 424名7~18岁中小学生进行营养状况、身体素质和生理功能指标测试。  结果  中小学生消瘦、正常、超重肥胖检出率分别为7.93%,67.36%,24.71%。不同营养状况男生心率、收缩压、舒张压、肺活量体重指数、握力体重指数、斜身引体/引体向上、立定跳远、50 m跑、1 000 m跑、体能指数水平相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Z值分别为9.6,55.2,118.6,332.5,122.8,15.6,49.5,47.5,12.6,113.5,P值均<0.01);不同营养状况女生心率、收缩压、舒张压、肺活量体重指数、握力体重指数、1 min仰卧起坐、立定跳远、50 m跑、800 m跑、体能指数水平相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Z值分别为33.9,24.5,46.5,262.5,102.6,32.5,27.5,33.6,27.6,51.6,P值均<0.01)。男生体质量指数与收缩压、舒张压、50 m跑、1 000 m跑呈正相关(r值分别为0.27,0.31,0.14,0.16),与心率、肺活量体重指数、握力体重指数、斜身引体/引体向上、立定跳远、体能指数呈负相关(r值分别为-0.07,-0.62,-0.41,-0.21,-0.35,-0.29)(P值均<0.05);女生体质量指数与收缩压、舒张压、800 m跑呈正相关(r值分别为0.21,0.27,0.22),与心率、肺活量体重指数、握力体重指数、体能指数呈负相关(r值分别为-0.12,-0.49,-0.32,-0.18)(P值均 < 0.05)。  结论  京津冀地区儿童青少年营养状况与身体素质和生理功能存在相关,超重肥胖者身体素质和生理功能较低。应有效控制超重肥胖的发生,以更好促进身体素质和生理功能发展。
不同高海拔地区藏族中学生心肺耐力及其与体质量指数的关联
张春超, 庞威, 张斐, 扎西郎措
2022, 43(6): 901-905. doi: 10.16835/j.cnki.1000-9817.2022.06.025
摘要(521) HTML (245) PDF(33)
摘要:
  目的  了解不同高海拔地区藏族中学生心肺耐力状况及其与体质量指数(BMI)之间的关联,为藏族中学生心肺耐力的提高和干预提供参考。  方法  采用分层整群抽样方法,于2019年10—11月在西藏的林芝、拉萨、那曲地区(平均海拔分别为3 000,3 600,4 100 m)对3 819名藏族中学生进行男生1 000 m、女生800 m跑测试,同时测量身高和体重后计算BMI,采用χ2检验比较消瘦、正常、超重肥胖分布情况,采用多元线性逐步回归分析BMI与心肺耐力的关系。  结果  高海拔地区藏族中学生13~15、17~18岁年龄段男生在林芝、拉萨、那曲地区VO2max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值分别为26.72,13.75,23.86,8.68,9.35,P值均 < 0.01);13~14、16~18岁女生在3个地区VO2max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值分别为5.29,4.36,11.38,7.79,16.30,P值均 < 0.01)。男生那曲地区消瘦的比例(17.5%)高于林芝地区(10.2%)和拉萨地区(8.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5.91,P < 0.01);女生那曲地区消瘦的比例(5.1%)高于林芝地区(2.6%)和拉萨地区(2.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8.35,P < 0.05)。多元线性逐步回归分析显示,纳入BMI和海拔高度后,模型△R2为0.075,藏族中学生超重肥胖与最大摄氧量呈正相关(B=0.44,95%CI=0.39~0.49);消瘦与最大摄氧量呈负相关(B=-0.36,95%CI=-0.42~-0.29);海拔高度与最大摄氧量呈负相关(P值均 < 0.01)。  结论  高海拔地区藏族中学生超重肥胖与最大摄氧量呈正相关,消瘦和海拔高度与最大摄氧量呈负相关。
疾病控制
张家港市部分幼儿园患龋高风险儿童干预效果评价
陈玲, 张弛, 赵新艳
2022, 43(6): 898-900. doi: 10.16835/j.cnki.1000-9817.2022.06.024
摘要(388) HTML (176) PDF(26)
摘要:
  目的   探索张家港市部分幼儿园龋高风险儿童在不同管理模式下的防控效果,为相关部门制定口腔健康管理策略提供依据。  方法   2020年9月,采用整群抽样法在张家港市9个区镇抽取1 600名3岁新入园儿童进行基线调查,内容包括口腔检查、问卷调查和龋易感性检测。根据风险评估标准筛选出高风险儿童,以学校为单位分为两组,试验组涂氟频率为3个月1次,结合行为管理和口腔健康指导;对照组涂频率为6个月1次,结合行为管理和口腔健康指导,1年后复查口腔情况,评估干预效果。  结果   基线检查3岁儿童患龋率为50.9%,男女童患龋率分别为47.5%,54.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9.64,P<0.05)。筛选出高风险儿童共1 090名,其中试验组475名,对照组615名。基线检查时两组儿童患龋率分别为74.1%,75.1%,龋均为(2.98±3.33)(3.04±3.16),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χ2/t值分别为0.15,0.28,P值均>0.05);干预1年后,两组儿童患龋率为78.5%,83.0%,龋均为(4.22±3.97)(4.51±4.08),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t值分别为3.17,0.05,P值均>0.05)。试验组新龋发生率为3.7%,新增龋均为(1.26±1.69),低于对照组的7.6%和(1.45±2.04),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t值分别为6.89,5.05,P值均<0.05)。  结论  3个月1次的涂氟干预频率结合行为管理的模式对龋高风险儿童新发龋的控制更有效。
湖南省农村营养改善计划地区6~15岁学生贫血及影响因素
胡冀, 付中喜, 李开宇, 王非, 谭雅卿, 陈艳华
2022, 43(6): 906-911. doi: 10.16835/j.cnki.1000-9817.2022.06.026
摘要(341) HTML (174) PDF(30)
摘要:
  目的  了解湖南省2012—2021年“农村义务教育学生营养改善计划”实施地区6~15岁学生贫血的流行规律及影响因素,为更好地实施营养改善计划提供支撑和建议。  方法  采用整群随机抽样的方法,在湖南省实施营养改善计划以及开展重点监测的县抽取义务教育学生,进行身高、体重、血红蛋白、饮食习惯、健康知识知晓情况的调查。  结果  湖南省从2012年实施营养改善计划以来,贫血率从12.8%下降到9.3%;血红蛋白平均体积浓度从133.9 g/L下降到130.0 g/L;每天保证吃肉的学生、每次能吃到3个乒乓球大小肉量的学生分别从20.4%,21.4%逐年递增到47.3%,47.3%;每天能吃3种以上蔬菜的学生除2016和2019年达到39.1%和32.6%,其他年份均未超过30%;每次能吃够3个乒乓球及以上蔬菜量的学生从19.5%递增到39.6%;每天不吃零食的学生从13.1%增加到76.9%;每天不喝饮料的学生从36.5%增加到90.7%。女生、12岁及以上学生、不能保证每天都吃肉、每次吃肉量不足1个乒乓球、每次吃蔬菜以及水果的量不足3个乒乓球、每天吃蔬菜种类少于3种的学生、生长发育迟缓的学生更容易发生贫血,且各年份学生贫血发生的影响因素有所不同。  结论  农村义务教育学生营养改善计划的实施在一定程度上改善了湖南农村地区义务教育阶段学生的营养状况,然而贫血现象依然存在。应不断提升学生健康素养,有针对性地开展科学合理膳食的分类指导和干预。
儿童青少年孤独症谱系障碍与肥胖关联的累积Meta分析
李尧, 崔庭凯, 张欣
2022, 43(6): 912-915. doi: 10.16835/j.cnki.1000-9817.2022.06.027
摘要(445) HTML (179) PDF(51)
摘要:
  目的  对肥胖和孤独症谱系障碍(ASD)流行病学研究进行Meta分析,以探究儿童青少年孤独症谱系障碍和肥胖之间的关联,为改善ASD儿童青少年患者日常生活质量提供一定指导作用。  方法  系统检索PubMed、CNKI(2010年1月—2022年1月)中与肥胖、ASD相关的文献,采用Meta分析报告OR值。并对权重、体质量指数(BMI)获得方式、年龄等分类指标进行亚组分析。  结果  共筛选11篇文献纳入分析,总样本包括336 830名参与者,其中ASD患者58 187名,正常发育者278 643名。经Meta分析,与正常人相比,ASD儿童青少年有更高的肥胖发病风险(OR=1.80,95%CI=1.74~1.86)。根据BMI获得方式分组后,与正常人相比,BMI由客观测量、从病历中获得、父母报告获得的ASD患者有更高的肥胖发病风险,OR值(OR值95%CI)分别为1.43(1.04~1.96),5.23(4.44~6.16),2.57(1.79~3.69)。根据年龄分组后,与正常人相比,14~20岁ASD儿童青少年患者有更高的肥胖发病风险,OR值(OR值95%CI)=2.19(1.21~3.94)。  结论  相较于正常发育同龄人,ASD儿童青少年患者发生肥胖的风险更高。应在饮食、体力活动方面正确引导ASD患者,尤其是在青春期,避免其发生肥胖及肥胖引起的其他疾病。
自闭症谱系障碍儿童早期筛查外周血生物学标记物研究
张瑜, 卢红艳, 唐炜, 王秋霞
2022, 43(6): 916-919. doi: 10.16835/j.cnki.1000-9817.2022.06.028
摘要(423) HTML (162) PDF(27)
摘要:
  目的  研究淀粉样前体蛋白(APP)家族(总sAPP、sAPP-α、sAPP-β)、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及γ-氨基丁酸(GABA)在自闭症谱系障碍与正常儿童外周血水平差异,探讨自闭症早期筛查的生物学标记及其与自闭症严重程度的相关性。  方法  选取2019年1—12月在江苏大学附属医院被诊断为自闭症的41名儿童为自闭症组,以同期在该院体检生长发育正常的41名健康儿童为对照组。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检测两组儿童血清总sAPP、sAPP-α、sAPP-β、BDNF及GABA水平。  结果  自闭症组儿童血清总sAPP,sAPP-α水平(2 132.98±333.28 ng/mL, 335.11±33.87 pg/mL)高于对照组(1 734.76±357.97 ng/mL,274.84±32.12 pg/mL),GABA水平(4.17±0.95 μmol/L)低于对照组(6.35±0.84 μmol/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3.92,4.25,-7.27,P值均 < 0.05);且GABA在重度自闭症患儿外周血水平(3.48±0.77 μmol/L)低于轻-中度患儿(4.94±0.98 μmol/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31,P < 0.05);ROC曲线显示,总sAPP(AUC为0.77, 95%CI=0.66~0.87)、sAPP-α(AUC为0.77, 95%CI=0.67~0.87)及GABA(AUC为0.95, 95%CI=0.90~0.93)具有一定的诊断效能(P值均 < 0.05),其中GABA曲线下面积最大(0.95),其检测灵敏度(85.65%)及特异性(80.76%)最高。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sAPP-α(OR=1.04, 95%CI=1.00~1.07)及GABA(OR=0.02, 95%CI=0.00~0.32)表达水平异常是自闭症发生的相关因素(P值均 < 0.05)。  结论  外周血总sAPP、sAPP-α及GABA表达水平在自闭症儿童具有特异性,可以作为疾病筛查的生物学指标,其中GABA敏感度及特异度最高。
乌鲁木齐学龄前儿童超重肥胖现状及相关因素分析
胡宁宁, 王仁媛, 李玉凤, 杨静, 李婉君, 林素兰
2022, 43(6): 920-924. doi: 10.16835/j.cnki.1000-9817.2022.06.029
摘要(411) HTML (162) PDF(60)
摘要:
  目的  了解学龄前儿童超重肥胖现状及其影响因素,为预防和控制乌鲁木齐市学龄前儿童超重肥胖的发生提供参考依据。  方法  采用分层整群抽样方法,于2021年10—12月抽取乌鲁木齐市10所幼儿园1 897名学龄前儿童,通过对身高、体重的测量了解学龄前儿童超重肥胖现状,应用一般资料调查问卷、学龄前儿童饮食行为量表、学龄前儿童照护人喂养行为量表、3~6岁儿童家庭养育环境量表、学龄前儿童体力活动问卷等分析其相关因素。  结果  学龄前儿童超重肥胖检出率为31.21%(592名),其中超重率为19.50%(370名),肥胖率为11.70%(222名)。儿童超重肥胖检出率在不同年龄、性别、儿童饮食习惯(喜食肉类)、父亲体质量指数、母亲体质量指数、母亲孕前体质量指数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值分别为19.63,28.75,9.45,18.21,18.45,19.36,P值均 < 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性别、儿童饮食习惯、父亲体质量指数、母亲孕前体质量指数、过饱响应、外因性进食、主动进食能力、体重担忧、饮食行为限制、体力活动、家庭体力活动环境是学龄前儿童超重肥胖的相关因素(OR值分别为0.52,1.43,1.51,1.44,0.69,0.74,1.35,1.71,0.81,0.96,1.10,P值均 < 0.05)。  结论  乌鲁木齐市学龄前儿童超重肥胖问题严峻,应加强教育、控制饮食、科学锻炼,以防止儿童超重肥胖的发生。
土家族聚居区儿童青少年视力不良状况
徐素华, 孙贵龙, 武鹏, 宋忠良, 郑涛, 季鸿静, 刘文龙
2022, 43(6): 930-933. doi: 10.16835/j.cnki.1000-9817.2022.06.031
摘要(489) HTML (198) PDF(33)
摘要:
  目的  了解土家族聚居区土家族和汉族儿童青少年视力不良状况,为少数民族地区儿童青少年近视防控提供参考。  方法  对湖北省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利川市2所小学的土家族和汉族共3 437名7~12岁小学生进行整群抽样,检测视力状况,并采用χ2检验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土家族与汉族学生视力不良情况及其影响因素。  结果  土家族聚居区儿童青少年总体视力不良检出率为44.9%,个体的左右眼视力不良程度存在差异,且不同民族、性别、年级和体质量指数(BMI)的学生筛查性视力不良检出率不同,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左眼:χ2值分别为22.10,18.43,19.06,17.97,右眼:χ2值分别为17.52,20.44,21.49,18.61,P值均<0.05)。民族、性别、年级和BMI是影响土家族聚居区儿童青少年视力不良的因素,其中儿童青少年超重、肥胖与视力不良呈正相关(OR值分别为1.81,1.70,95%CI分别为1.76~1.92,1.66~1.82,P值均 < 0.01)。  结论  土家族聚居区土家族儿童青少年视力不良问题严峻,应采取有效的干预措施预防儿童青少年的近视问题。
卫生监督
基于CiteSpace的中国校园建筑热环境研究热点及趋势分析
王路遥, 王岩, 费凡, 郭会坤
2022, 43(6): 925-929. doi: 10.16835/j.cnki.1000-9817.2022.06.030
摘要(465) HTML (181) PDF(36)
摘要:
  目的  掌握中国校园建筑热环境的研究动态及发展趋势,为未来校园建筑发展提供参考依据。  方法  以中国知网(CNKI)数据库中2000—2020年的479篇有效文献为基础,通过CiteSpace中的关键词共现、聚类、爆发和作者合作网络等方法对文献进行可视化分析。  结果  近20年中国在校园建筑热环境方面的研究经历了形成期-发展期-增长期;“热舒适、热环境、室内热环境、自然通风”词频均大于50,是高频关键词;“绿色校园”的爆发率最高为3.75,“高校图书馆、高校建筑、微气候、绿色建筑”正处于爆发期;刘加平、刘泽华、王洪光等是高产作者,且以各自为核心形成了合作网络群,但各网络群间的合作较少。  结论  校园建筑热环境的研究动态与中国政策发展联系紧密,以人体热舒适理论为基础,针对“绿色校园、校园节能优化、高校建筑”方面的研究仍将会是持续关注的热点课题。
白银市2013—2021年农村义务教育学校食品微生物污染状况
杨军鹏, 陈安明, 张国琴, 曾同霞, 强卫东
2022, 43(6): 934-936. doi: 10.16835/j.cnki.1000-9817.2022.06.032
摘要(391) HTML (182) PDF(23)
摘要:
  目的  分析白银市农村义务教育学校食品中微生物污染水平和趋势,为对消除食品安全隐患起到预警作用提供参考。  方法  按照随机抽样原则,在白银市两区三县分别选取2~6所农村义务教育学校,依据《国家食品污染物和有害因素风险监测工作手册》等进行沙门菌、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菌、金黄色葡萄球菌等8种致病菌及细菌总数、大肠菌群2种卫生学指示菌检测。  结果  2013—2021年共采集各类食品908份,阳性47份,总体阳性率为5.18%,不同年份采集样品阳性率呈逐年下降趋势(χ趋势2=23.09,P < 0.05)。检出致病菌由高至低依次为大肠埃菌(1.87%)、蜡样芽胞杆菌(0.99%)、金黄色葡萄球菌(0.44%)、霉菌(0.33%)、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菌(0.22%)。卫生学指示菌指标细菌总数超标率较高(2.09%)。各类食品中,奶及奶制品、冷冻食品、凉拌食品、烧烤、米面制品等阳性率较高。按季度统计,第一、二季度阳性率较高。  结论  农村义务教育学校食品中存在不同程度的微生物污染风险,应关注贫困地区学校食品卫生安全的现状,加强农村义务教育学校食品,特别是对奶及奶制品、冷冻食品、凉拌食品、烧烤、米面制品等重点食品的监管。
校园保健
上海市中小学校卫生保健机构设置情况和人员能力提升需求
孙力菁, 罗春燕, 张喆, 周欣怡, 周月芳
2022, 43(6): 937-940. doi: 10.16835/j.cnki.1000-9817.2022.06.033
摘要(573) HTML (226) PDF(63)
摘要:
  目的  调查上海市中小学校卫生保健机构设置和卫生保健人员配备情况,了解卫生保健人员自身能力提升的需求,为加强学校卫生保健工作水平提供参考。  方法  采用问卷调查的方法,在2020年4—8月对上海市所有中小学校进行普查。问卷内容涵盖卫生保健机构设置、学校卫生保健人员配备情况和卫生保健人员对自身能力提升的需求。运用χ2检验比较不同学段、不同城郊地区学校在卫生保健室设置和人员配备符合率方面的差异。  结果  2020年上海市中小学校(含分部和分校等)共有1 847所,学校卫生保健机构的配备率达100%。全市仅有51.4%的中小学校按在校学生数不低于600∶1的比例配备了学校卫生保健人员,市区学校的人员配备符合率(59.3%)高于郊区学校(47.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4.27,P < 0.01)。所有学校卫生保健人员都认为目前能接受到的能力提升机会较少,需要卫生机构提供能力提升的指导服务。  结论  上海中小学卫生保健机构配备情况好,但人员空缺较大,且现有人员对自身能力提升的需求非常强烈。
上海市中小学校卫生保健教师专业素质及其发展状况评估
侯晓静, 姜兴文, 孙亚文
2022, 43(6): 941-945. doi: 10.16835/j.cnki.1000-9817.2022.06.034
摘要(490) HTML (223) PDF(50)
摘要:
  目的  评估上海市中小学校卫生保健教师专业素质的自我觉察及其发展状况,为专业能力建设及未来的专业化发展提供依据。  方法  使用自主研制的学校卫生保健教师专业素质调研问卷,对上海市1 722名中小学一线卫生保健教师进行问卷调查。  结果  中小学卫生保健教师以本科学历(65.6%)、初级职称(43.4%)为主,专职教师占比66.5%,有69.8%的教师承担健康教育课程,7.7%排进正式课表;“师德修养”和“学校公共卫生防控”2个专业维度得分较高(4.68±0.43,4.55±0.47)分,学校健康教育所属2个专业维度(健康教育实施与改进、健康教育基本素养)得分最低且数据离散度较高[(3.96±0.66,3.91±0.65)分];卫生保健岗位工作年限6~14年组素质自评均值几乎在所有维度上略占优势;≥15年组素质得分在总体和师德修养、意外事件紧急处置2个维度上低于6~14年组,在特定健康问题应对维度上低于1~5年组(P值均 < 0.05)。  结论  中小学卫生保健教师入职门槛有待提高;教师的师德修养、学校公共卫生防控知识能力较好;健康教育知识能力整体储备不足,教师个体间出现明显分化。应制订卫生保健教师准入资格和专业标准,引领教师不断学习提升;同时从政策层面畅通卫生保健教师专业职务晋升途径。
综述
生命早期脂肪高峰与脂肪重积聚的流行病学研究进展
林丹, 史慧静
2022, 43(6): 946-951. doi: 10.16835/j.cnki.1000-9817.2022.06.035
摘要(452) HTML (216) PDF(37)
摘要:
脂肪高峰(adiposity peak, AP)与脂肪重积聚(adiposity rebound, AR)是生命早期身体质量指数(body mass index, BMI)生长轨迹的最高点和最低点, 也是其最明显的特征。流行病学研究报道了世界各地不同人群AP和AR出现时间和出现时的BMI值。另有研究观察了产前、产后、喂养、经济社会等因素对其出现时间和出现时BMI值的影响。更有时间跨度较大的纵向研究追踪了对其出现时间和出现时BMI值对生命后期许多负性健康结局的影响。该综述基于大量文献, 总结了AP和AR的出现时间与出现时的BMI值在全球范围内的流行病学特征, 生命前期与生命早期决定因素, 及其可能长生的长期健康效应, 为肥胖及相关慢性疾病的预防与干预工作提供科学依据, 并总结了针对该研究问题目前尚存在的争议, 为今后研究指明方向。
隔代教养下祖辈相关因素对儿童口腔健康的影响
张雨茜, 张宪山, 姜秀荣, 王鑫, 陈传锋
2022, 43(6): 952-955. doi: 10.16835/j.cnki.1000-9817.2022.06.036
摘要(463) HTML (183) PDF(42)
摘要:
口腔健康问题已成为威胁儿童健康的重大公共卫生问题。儿童口腔健康与其家庭教养模式密切相关。当前社会隔代教养模式日益普遍, 对儿童口腔健康的影响不可小觑。研究探讨隔代教养下祖辈的口腔健康知识水平、行为习惯、性别、社会经济地位等因素对儿童口腔健康的影响并进行综述, 以期为减小隔代教养祖辈相关因素对儿童口腔健康的负向影响提供理论依据和指导意见。
青少年体力活动对心理健康问题影响的研究进展
金正格, 万宇辉
2022, 43(6): 956-960. doi: 10.16835/j.cnki.1000-9817.2022.06.037
摘要(736) HTML (267) PDF(111)
摘要:
青少年心理健康问题受到全球各国的普遍关注, 体力活动对心理健康的促进作用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研究通过对国内外有关青少年体力活动和心理健康问题关联的文献进行综述, 深入了解两者的关系, 并探索个体心理学因素、社会行为学因素和生物学因素在两者关联中的作用, 为青少年心理健康促进提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