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了解贫困医学生心理复原力现状及其与人格特征的关系,为提高医学生心理复原力水平提供指导和依据.方法 采用大学生心理复原力量表与卡特尔16种人格因素问卷,对分层随机抽取的贵州省3所本科医学院校1 940名医学生进行问卷调查,共纳入贫困医学生444名.结果 贫困医学生心理复原力水平得分为(103.54±11.16)分,总体处于良好水平;不同性别学生自我接纳、自我效能、稳定性和问题解决得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2.87,2.91,-1.98,2.31,P值均<0.05),不同民族学生家庭支持得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52,P<0.05),不同年级学生朋友支持和家庭支持得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值分别为3.00,3.62,P值均<0.05).除幻想性、世故性和实验性外,其他人格特征与心理复原力及其各维度之间的相关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稳定性与有恒性是贫困医学生心理复原力强弱的重要影响因素(OR值分别为1.223,1.298,P值均<0.05).结论 贫困医学生心理复原力处于良好水平,但与非贫困医学生仍然存在一定差距.心理复原力与人格特征存在一定关系,心理复原力受人格因子稳定性与有恒性的影响,稳定性和有恒性在一定程度上可以预测心理复原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