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探讨中学生抑郁影响因素及作用机制,为中学生心理危机干预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整群抽取江门市3 669名中学生进行调查和量表评测,利用多元线性回归分析和路径分析方法对生活事件、父母教养方式和认知倾向与抑郁间的作用模式进行分析.结果 3 669名调查对象中,抑郁症状总检出率为23.90%,男生抑郁症状检出率为22.41%,女生为25.5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14.775,P<0.01).路径分析显示,过度保护(父)、拒绝否认(母)、过分干涉保护(母)、人际关系、学习压力、健康适应、其他、悲观为抑郁的危险因素,情感温暖理解(父)、过分干涉(父)、情感温暖理解(母)、偏爱被试(母)、受惩罚、乐观是抑郁的保护因素(P值均<0.05).标准化偏回归系数发现,过分干涉保护(母)、受惩罚、乐观、悲观仅直接作用于抑郁,路径系数为0.046,-0.184,-0.255,0.114;情感温暖理解(父)、过度保护(父)、情感温暖理解(母)、拒绝否认(母)、人际关系、学习压力、健康适应、其他通过直接和间接双重途径作用于抑郁,路径系数分别为-0.101,0.053,-0.104,0.075,0.165,0.208,0.123,0.203.结论 中学生父母教养方式、生活事件、认知倾向与抑郁密切相关,应针对具体原因进行早期干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