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言板

尊敬的读者、作者、审稿人, 关于本刊的投稿、审稿、编辑和出版的任何问题, 您可以本页添加留言。我们将尽快给您答复。谢谢您的支持!

姓名
邮箱
手机号码
标题
留言内容
验证码

少数民族地区大学生学校适应性与心理健康的关系

廖建英 许建国 马迎教

廖建英, 许建国, 马迎教. 少数民族地区大学生学校适应性与心理健康的关系[J]. 中国学校卫生, 2014, 35(6): 922-924.
引用本文: 廖建英, 许建国, 马迎教. 少数民族地区大学生学校适应性与心理健康的关系[J]. 中国学校卫生, 2014, 35(6): 922-924.

少数民族地区大学生学校适应性与心理健康的关系

基金项目: 

广西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项目

详细信息
  • 中图分类号: 34-1092/R

  • 摘要: 心理健康是一种持续的心理状态,在这种状态下,个体具有生命的活力、积极的内心体验和良好的社会适应,能够有效发挥个人的身心潜力与积极的社会功能[1].大学生从相对封闭的中学生活过渡到相对开放的大学生活,生活方式、学习方式、人际交往等都需要他们不断地进行自身调整来适应.有学者认为,个体良好的学校适应表现在能够基本达到学校的教育目的,顺利完成学业,学会和人进行沟通交流,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获得健康的人格等[2].近年来,大学生因适应不良而引起的焦虑、抑郁、自卑等各种心理问题日益突显[3],甚至出现校园暴力及自伤事件.百色是少数民族壮族聚集地,属于经济相对落后的地区,许多大学生家庭条件相对较差,面临着更大的压力和挑战,研究该地大学生学校适应性与心理健康状况及两者的关系,可为少数民族地区促进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提供依据.
  • 加载中
计量
  • 文章访问数:  211
  • HTML全文浏览量:  59
  • PDF下载量:  12
  • 被引次数: 0
出版历程
  • 刊出日期:  2014-06-25

目录

    /

    返回文章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