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言板

尊敬的读者、作者、审稿人, 关于本刊的投稿、审稿、编辑和出版的任何问题, 您可以本页添加留言。我们将尽快给您答复。谢谢您的支持!

姓名
邮箱
手机号码
标题
留言内容
验证码

大学生生涯自我效能感心理韧性与职业成熟度择业焦虑相关性分析

赵科 吕静 刘建平 张海清

王丹, 高煜, 郑晓萌, 陈芸, 侯雅楠, 郑文贵. 中学生健康危险行为与心理健康状况的关系[J]. 中国学校卫生, 2021, 42(5): 693-696. doi: 10.16835/j.cnki.1000-9817.2021.05.013
引用本文: 赵科, 吕静, 刘建平, 张海清. 大学生生涯自我效能感心理韧性与职业成熟度择业焦虑相关性分析[J]. 中国学校卫生, 2013, 34(7): 824-826,829.
WANG Dan, GAO Yu, ZHENG Xiaomeng, CHEN Yun, HOU Yanan, ZHENG Wengui. Relationship between health risk behaviors and mental health of middle school students[J]. CHINESE JOURNAL OF SCHOOL HEALTH, 2021, 42(5): 693-696. doi: 10.16835/j.cnki.1000-9817.2021.05.013
Citation: College students' career maturity and vocational selection anxiety: Mediating role of career self-efficacy and resilience[J]. CHINESE JOURNAL OF SCHOOL HEALTH, 2013, 34(7): 824-826,829.

大学生生涯自我效能感心理韧性与职业成熟度择业焦虑相关性分析

基金项目: 

云南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课题

详细信息
  • 中图分类号: 34-1092/R

College students' career maturity and vocational selection anxiety: Mediating role of career self-efficacy and resilience

  • 摘要: 考察大学生职业成熟度、生涯自我效能感、心理韧性对择业焦虑的作用机制,为职业发展教育和就业指导提供理论参考.方法 采用大学生职业成熟度量表、大学生生涯自我效能感量表、青少年心理韧性量表及高校毕业生择业焦虑问卷,对随机选取的云南省4所高校4 310名大学生进行调查.结果 大学生职业成熟度与生涯自我效能感、心理韧性之间具有显著正相关(r值分别为0.428~0.468,P值均<0.01),职业成熟度、生涯自我效能感、心理韧性与大学生的择业焦虑具有显著负相关(r值分别为-0.407 ~-0.236,P值均<0.01).职业成熟度通过生涯自我效能感、心理韧性的部分中介对大学生择业焦虑产生影响,生涯自我效能感通过心理韧性的完全中介对大学生择业焦虑产生影响.结论 生涯自我效能感、心理韧性在大学生职业成熟度与择业焦虑之间起部分中介作用,心理韧性在生涯自我效能感与择业焦虑之间起完全中介作用.高校进行就业指导时,应注重提升大学生生涯自我效能感和心理韧性水平.
  • 中学时期是学生生长发育的关键时期,由于该时期中学生生理和心理发育的不成熟性,使得他们更易产生心理健康问题。研究显示,全球约10%~20%的儿童青少年存在心理障碍[1]。青少年时期的心理障碍不仅会对成年期生命质量产生影响,甚至会对社会产生巨大的不良影响[2]。杨翠平等[3]研究指出,健康危险行为不仅会影响青少年的心理健康,还会对其成年后的生活质量造成直接或潜在的危害。为此,本研究对潍坊市中学生进行问卷调查,旨在分析健康危险行为和心理健康状况的关系,为改善潍坊市中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有效预防心理健康问题的产生提供参考依据。

    于2018年3—5月,采用分层随机整群抽样方法,根据经济发展程度抽取潍坊市3个县(市),每个县(市)随机抽取初中和高中各2所;每所学校按各年级分层,每个年级随机抽取2个班,对样本班的全体学生进行问卷调查。共发放问卷3 250份,收回有效问卷3 185份,有效率为98.0%。其中男生1 487名,女生1 698名;初中生1 597名,高中生1 588名;年龄11~20岁。在研究对象知晓并同意的前提下展开调查。

    (1) 基本情况调查表。由课题组自行设计,内容包括个人基本情况、睡眠质量状况、睡眠时间、早餐食用情况、是否吸烟、饮酒情况、是否存在近视和龋齿等健康问题。(2)Kessler 10(K10)量表[4]。由Kessler等编制而成,主要涉及对非特异性心理健康状况相关症状频率的调查;量表共10个条目,采用Likert 5级评分法计分(5=天天如此,4=大部分时间,3=有一半时间,2=偶尔,1=没有),得分越高则心理健康状况越差。根据量表的得分情况将接受调查中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划分为良好(10~15分)、一般(16~21分)、较差(22~29分)、差(30~50分)4个等级,问卷Cronbach α系数为0.90。

    世界卫生组织将吸烟、饮酒、不合理饮食、睡眠不足等行为定义为健康危险行为[5],本研究中主要研究了吸烟、饮酒、不合理饮食和睡眠不足4种健康危险行为。美国睡眠基金会[6]指出,13~25岁青少年每天的最佳睡眠时间为8~10 h,因此本研究将睡眠时间<8 h/d定义为睡眠不足。

    选用EpiData 3.0软件进行数据录入,应用SPSS 20.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不同人口学特征中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和健康危险行为运用一般描述性分析,中学生心理健康状况与健康危险行为的关系分析采用χ2检验、二分类Logistic回归分析,检验水准α=0.05。

    3 185名中学生中,心理健康状况良好者1 634名(51.3%),一般者854名(26.8%),较差者394名(12.4%),差者303名(9.5%)。除性别因素外,其他不同人口学特征中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 < 0.05)。见表 1

    表  1  不同组别中学生心理健康状况分布比较
    Table  1.  Mental health status of middle school students with different demographic characteristics
    组别 选项 人数 良好 一般 较差 χ2 P
    性别 1 487 752(50.6) 408(27.4) 171(11.5) 156(10.5) 5.21 0.16
    1 698 882(51.9) 446(26.3) 223(13.1) 147(8.7) 180.94 <0.01
    学段 初中 1 597 998(62.5) 374(23.4) 129(8.1) 96(6.0)
    高中 1 588 636(40.1) 480(30.2) 265(16.7) 207(13.0)
    家庭居住地 城区 1 155 686(59.4) 270(23.4) 109(9.4) 90(7.8) 49.35 <0.01
    农村 2 030 948(46.7) 584(28.8) 285(14.0) 213(10.5)
    住宿情况 走读 1 066 667(62.6) 255(23.9) 95(8.9) 49(4.6) 100.86 <0.01
    住校 2 119 967(45.6) 599(28.3) 299(14.1) 254(12.0)
    早餐情况 3 150 1 626(51.6) 846(26.9) 388(12.3) 290(9.2) 34.84 <0.01
    不吃 35 8(22.9) 8(22.9) 6(17.1) 13(37.1)
    每日睡眠时间/h <8 2 336 1 060(45.4) 673(28.8) 343(14.7) 260(11.1) 137.06 <0.01
    ≥8 849 574(67.6) 181(21.3) 51(6.0) 43(5.1)
    饮酒情况 不喝酒 2 988 1 572(52.6) 800(26.8) 352(11.8) 264(18.8) 48.71 <0.01
    偶尔喝 182 58(31.9) 51(28.0) 40(22.0) 33(18.1)
    经常喝 15 4(26.7) 3(20.0) 2(13.3) 6(40.0)
    吸烟情况 不吸烟 3 130 1 624(51.9) 841(26.9) 379(12.1) 286(9.1) 49.16 <0.01
    吸烟 55 10(18.2) 13(23.6) 15(27.3) 17(30.9)
      注:()内数字为构成比/%。
    下载: 导出CSV 
    | 显示表格

    结果显示,不同早餐食用情况、睡眠时间、饮酒情况和吸烟情况的中学生心理健康状况分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见表 1

    3 185名中学生中,存在睡眠不足2 336名(73.3%),经常饮酒15名(0.5%),不吃早餐35名(1.1%),吸烟55名(1.7%)。不同人口统计学特征中学生经常饮酒、吸烟等健康危险行为报告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 < 0.05)。见表 2

    表  2  不同人口统计学特征中学生健康危险行为报告率比较
    Table  2.  Comparison of report rate of health risk behaviors among middle school students with different demographic characteristics
    人口统计学指标 选项 人数 统计值 经常饮酒 吸烟 睡眠不足 不吃早餐
    性别 1 487 10(0.67) 40(2.69) 1 063(71.49) 14(0.94)
    1 698 5(0.29) 15(0.88) 1 273(74.97) 21(1.24)
    χ2 84.50 15.25 0.06 0.64
    P < 0.01 < 0.01 0.81 0.43
    学段 初中 1 597 7(0.44) 19(1.19) 1 096(68.63) 11(0.69)
    高中 1 588 8(0.50) 36(2.27) 1 240(78.09) 24(1.51)
    χ2 21.46 5.45 16.78 4.96
    P < 0.01 0.02 < 0.01 0.03
    家庭经济状况 655 5(0.76) 16(2.44) 432(65.95) 8(1.22)
    2 324 6(0.26) 33(1.42) 1 734(74.61) 22(0.95)
    206 4(1.94) 6(2.91) 170(82.52) 5(2.43)
    χ2 13.14 4.98 66.18 3.93
    P 0.01 0.08 < 0.01 0.14
      注:()内数字为报告率/%。
    下载: 导出CSV 
    | 显示表格

    将心理健康状况等级转换为二分类(良好和一般=0,较差和差=1)作为因变量,将自评家庭经济状况(好=1,中=2,差=3)、学习阶段(初中=1,高中=2)、每日睡眠时间(< 8 h=1,≥8 h=2)、吸烟情况(不吸烟=1,吸烟=2)、住宿情况(走读=1,住校=2)、近视(是=1,否=2)、睡眠质量(好=1,一般=2,很差=3)因素作为自变量,进行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自评家庭经济状况、住宿情况、学习阶段、睡眠时间、吸烟情况等因素是中学生心理健康状况的影响因素。见表 3

    表  3  中学生心理健康状况影响因素的二分类Logistic回归分析(n=3 185)
    Table  3.  Binary Logistic regression of the factors influencing the mental health status of middle school students(n=3 185)
    自变量 选项 β 标准误 Wald χ2 P OR值(OR值95%CI)
    家庭经济状况 0.01 0.14 0.01 0.93 1.01(0.78~1.32)
    0.50 0.20 6.07 0.01 1.66(1.11~2.47)
    住宿情况 住校 0.48 0.12 15.80 <0.01 1.62(1.28~2.05)
    学段 高中 0.40 0.11 14.08 <0.01 1.50(1.21~1.85)
    每日睡眠时间/h ≥8 -1.01 0.14 55.80 <0.01 0.36(0.28~0.47)
    吸烟情况 吸烟 1.26 0.31 16.54 <0.01 3.53(1.92~6.49)
    近视 -0.26 0.12 4.59 0.03 0.77(0.61~0.98)
    睡眠质量 一般 1.28 0.12 117.50 <0.01 3.60(2.86~4.54)
    很差 2.34 0.18 164.67 <0.01 10.38(7.26~14.83)
    下载: 导出CSV 
    | 显示表格

    本调查结果显示,心理健康状况处于较差和差的共有697人,占21.9%,与国内相关研究结果相似[7]。初中生的心理健康状况优于高中生,原因可能是高中阶段学业负担和学习压力大于初中阶段,随着学习压力的增加,心理健康问题的发生概率也随之增加[8]。居住在城区的中学生比居住在农村的中学生心理健康状况更好,可能与城市心理卫生服务资源的配置和可及性优于农村有关[9]。本研究结果显示,走读生比住校生的心理健康状况好,可能与住校生长期在学校居住与父母分离,缺乏父母的关注和沟通有关[10]

    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睡眠时间、吸烟情况等是中学生心理健康状况的影响因素。相较于每日睡眠时间<8 h的中学生,每日睡眠时间≥8 h的中学生心理健康状况要好。有研究表明,睡眠不足会引起紧张、焦虑等不安情绪的产生,进而影响人的心理健康[11-12]。相较于不吸烟的中学生,吸烟的中学生心理健康状况较差,学习环境改变、学习压力增加等青少年生活负性事件[13]都有可能导致身体发生应激反应,从而引起物质滥用行为的发生[14]。吸烟可能是中学生缓解应激反应的物质滥用行为中的一种,烟草中的物质会让身体产生兴奋,影响中学生的睡眠时间和睡眠质量,最终对心理健康产生不良影响[15-16]

    健康危险行为不仅影响中学生的身心健康,更会对成年期的身体健康产生巨大危害。为改善潍坊市中学生健康危险行为现状及心理健康状况,提出以下几点建议:(1)重视健康教育课程在培养健康生活方式中的重要作用。政府与学校应重视健康教育课程在引导中学生形成良好生活方式中的重要作用,做好中学生健康教育课程规划,增设健康教育相关课程和活动,丰富健康教育形式。(2)关注健康危险行为对中学生心理健康状况的影响作用。学校应适当减轻学生的课后作业负担,防止繁重的课后作业剥夺学生的睡眠时间;家长要以身作则引导中学生形成科学的作息习惯。合理安排体育等娱乐休闲课程,缓解中学生的学习压力,关注中学生的生活行为,预防吸烟等健康危险行为的发生。(3)建立政府—学校—家庭多部门联合的长效干预机制。多部门联合,对中学生健康危险行为实施干预,共同守护中学生的身心健康。

  • 期刊类型引用(6)

    1. 程琦,于文兵,李科科,左右,焦乾鑫,刘新浩,高丽丽. 基于CiteSpace的中学生心理健康研究的热点与前沿趋势分析. 中国全科医学. 2025(07): 853-862 . 百度学术
    2. 邵志晓,耿修来,邹金婷,王文豪,张东献. 海南省中学生校园欺侮和自杀倾向共发及与成瘾行为的相关性. 中国学校卫生. 2024(04): 565-569 . 本站查看
    3. 田卓旸,吴柯,张恒榛,赵明扬,张文森,杨斌,周乾宇,马婧,权菊青,孙长青. 河南省中学生校园欺凌参与对烟酒使用的影响. 现代预防医学. 2023(04): 644-648 . 百度学术
    4. 王少君,张薇,德力格尔. 内蒙古自治区学生心理健康状况分析. 中国学校卫生. 2022(04): 578-581+585 . 本站查看
    5. 何建章,程玉兰,刘语方,杜维婧. 脱贫地区农村初一年级留守儿童伤害发生现况及影响因素分析. 中国健康教育. 2022(05): 438-441+446 . 百度学术
    6. 俞琦,张婷. 高中生亲社会行为与父母教养方式的关系:公正世界信念的中介作用. 潍坊工程职业学院学报. 2021(06): 91-96 . 百度学术

    其他类型引用(5)

  • 加载中
计量
  • 文章访问数:  309
  • HTML全文浏览量:  66
  • PDF下载量:  11
  • 被引次数: 11
出版历程
  • 刊出日期:  2013-07-25

目录

/

返回文章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