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言板

尊敬的读者、作者、审稿人, 关于本刊的投稿、审稿、编辑和出版的任何问题, 您可以本页添加留言。我们将尽快给您答复。谢谢您的支持!

姓名
邮箱
手机号码
标题
留言内容
验证码

2023年  第44卷  第5期

述评
青少年抑郁症防控应关口前移
尹小俭, 丁吉
2023, 44(5): 641-644. doi: 10.16835/j.cnki.1000-9817.2023.05.001
摘要(457) HTML (130) PDF(127)
摘要:
抑郁症严重影响青少年健康发展,成为中国面临的一项重大公共卫生难题,新冠肺炎疫情的暴发与常态化防控更是对青少年抑郁症防治提出了严峻考验。鉴于青少年身心发展特点和抑郁症病理特征,青少年抑郁症防控工作应关口前移,应以“筛查和动态监测”作为青少年抑郁症防控关口前移的重要途径,以“群体预防”作为实现防控关口前移的重要保障,推进青少年抑郁症防控工作关口前移,筑牢青少年心理健康防护墙,改善中国青少年心理健康。
专题笔谈
《5岁以下儿童体力活动、久坐行为和睡眠指南》特征及启示
王德涛, 吕和武, 李畑存
2023, 44(5): 645-648. doi: 10.16835/j.cnki.1000-9817.2023.05.002
摘要(353) HTML (155) PDF(70)
摘要:
近年来,慢性疾病年轻化给世界儿童健康蒙上阴影,为改善这种局面,文章对《5岁以下儿童体力活动、久坐行为和睡眠指南》进行分析,从理论基础、行为准则及政策实施等方面进行探究。洞悉指南经验及内在机理,建议从指标体系、宣传模式和评价体系等方面入手,尽早出台5岁以下儿童健康促进指南,为“健康中国”建设提供助力。
青少年抑郁防控专栏
青少年营养状况与抑郁症状的相关性
申晋波, 干敏雷, 尹小俭, 吴慧攀, 马渊源, 李佳威, 侯宇欣, 邓婷, 李非凡, 刘媛
2023, 44(5): 649-653. doi: 10.16835/j.cnki.1000-9817.2023.05.003
摘要(591) HTML (196) PDF(114)
摘要:
  目的   探讨青少年不同营养状况与抑郁症状的相关性,为针对性改善青少年营养状况与抑郁症状提供理论依据。   方法   采用随机整群抽样法在上海、乌鲁木齐、长沙、昆明4座城市选择共8 102名12~17岁中学生,采用流调中心用抑郁量表(CES-D)调查被试的抑郁症状发生情况,同时进行身高与体重的测量。采用Kruskal-Wallis H检验、χ2检验、有序Logistic回归模型等方法分析青少年营养状况与抑郁症状的关系。   结果   青少年总体抑郁症状检出率为25.6%,其中男、女生分别为21.1%,30.1%,性别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87.60,P < 0.01)。女生不同营养状况组间的抑郁症状得分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Z=8.34,P < 0.05),随着体质量指数(body mass index,BMI)等级升高,女生抑郁症状检出率呈上升趋势(χ趋势2=6.04,P < 0.05);控制混杂因素后,有序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肥胖组女生患抑郁症状风险与体重正常组女生相比更高(OR=1.45,95%CI=1.10~1.91,P < 0.05)。   结论   女生营养状况优于男生,但抑郁症状发生情况较男生更为严重。女生的抑郁症状检出风险随着BMI等级的升高呈现上升趋势。
青少年体能状况与抑郁症状的关联
周剑锋, 卢金逵, 干敏雷, 尹小俭, 吴慧攀, 马渊源, 张祥, 李勇, 张颖坤, 李非凡, 刘媛
2023, 44(5): 654-658. doi: 10.16835/j.cnki.1000-9817.2023.05.004
摘要(398) HTML (131) PDF(67)
摘要:
  目的   探究青少年体能状况与抑郁症状的关联,为青少年抑郁症状的早期预防和干预提供参考依据。   方法   于2021年9—12月,在上海、乌鲁木齐、长沙、昆明4市采用随机整群抽样方法抽取8 102名青少年,运用《流调中心用抑郁量表》(CES-D)进行抑郁症状调查,并完成握力、立定跳远、50 m跑、改良坐位体前屈、20 s反复横跨、30 s仰卧起坐、20 m往返跑(20 m SRT)测试,并计算体能指数(PFI)。采用χ2检验、Gamma法及Logistic回归分析等方法对PFI与抑郁症状的关系进行分析。   结果   高等级PFI青少年抑郁症状总体检出率为23.4%,低等级检出率为26.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73,P=0.01)。高中组(G=0.09)和男生组(G=0.12)PFI与抑郁症状存在正相关(P值均 < 0.05),而初中组和女生组关联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Logistic回归模型在调整性别和年龄后,低PFI者的抑郁症状产生风险为高PFI的1.18倍(95%CI=1.05~1.33)。   结论   青少年体能状况与抑郁症状相关,低PFI青少年产生抑郁症状的风险高于高PFI者。
青少年非自杀性自伤行为与抑郁症状的相关性
袁勇, 干敏雷, 尹小俭, 吴慧攀, 申晋波, 马渊源, 侯宇欣, 李勇, 张冬茹, 刘媛
2023, 44(5): 659-663. doi: 10.16835/j.cnki.1000-9817.2023.05.005
摘要(421) HTML (111) PDF(83)
摘要:
  目的   探讨青少年非自杀性自伤(non-suicidal self-injury, NSSI)行为与抑郁症状的相关性,为针对性改善青少年身心健康提供理论依据。   方法   采用随机整群抽样法在上海、乌鲁木齐、长沙、昆明4座城市选择共8 102名12~17岁青少年,采用流调中心用抑郁量表(CES-D)和青少年非自杀性自伤行为评定问卷调查被试者的抑郁症状以及NSSI行为发生情况。采用χ2检验、单因素分析以及Logistic回归分析对NSSI行为与抑郁症状的关系进行分析。   结果   青少年NSSI总体检出率为24.6%,其中男生(23.1%)检出率低于女生(26.2%)(χ2=10.97,P<0.05),初中和高中总体检出率分别为24.7%和24.6%,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01,P > 0.05)。伴NSSI组青少年抑郁症状总体检出率为49.7%,不伴NSSI组的检出率为17.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808.80,P < 0.01)。在不同性别和年龄段中,伴NSSI组(男生:44.0%,女生:54.7%;初中:49.6%,高中:49.8%)与不伴NSSI组(14.2%,21.4%,14.3%,21.0%)青少年抑郁症状检出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值分别为385.58,412.44,520.60,313.78,P值均 < 0.01)。Logistic回归模型在调整性别和年龄因素后,偶发自伤行为和频发自伤行为青少年的抑郁症状检出率分别为无自伤行为者的2.65倍(95%CI=2.27~3.09)和7.28倍(95%CI=6.34~8.37)。NSSI状态与抑郁症状间的关联未见性别差异(性别交互作用P > 0.05)。   结论   青少年NSSI行为与抑郁症状呈正相关,应关注青少年身心健康以减少NSSI的发生。
家庭功能与中小学生睡眠障碍及抑郁症状的关系
温福华, 周焕南, 涂南萍, 张敏, 袁均益, 范方
2023, 44(5): 664-667. doi: 10.16835/j.cnki.1000-9817.2023.05.006
摘要(322) HTML (185) PDF(42)
摘要:
  目的   探讨家庭功能与中小学生睡眠障碍及抑郁症状的关系,为预防中小学生抑郁的发生提供参考。   方法   采用便利抽样方法,招募深圳市宝安区124 357名中小学生。采用自编基本情况问卷、家庭APAGR指数问卷、青少年失眠自评量表和患者健康问卷分别考察学生的人口学特征、家庭功能、睡眠障碍和抑郁症状。   结果   34.6%的学生存在中度障碍的家庭功能,8.7%存在严重障碍的家庭功能;中小学生睡眠障碍和抑郁症状的检出率分别为13.0%和13.1%,其中女生的睡眠障碍(14.6%)和抑郁症状检出率(16.8%)高于男生(11.6%,9.9%),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值分别为255.25,1 269.50,P值均 < 0.01);抑郁症状与睡眠障碍呈正相关(r=0.61),与家庭功能呈负相关(r=-0.31)(P值均 < 0.01);家庭功能在睡眠障碍和中小学生抑郁症状之间存在调节效应,随着家庭功能水平的增加,睡眠障碍对抑郁症状的正向预测效应减小。   结论   家庭功能可以缓冲睡眠障碍对中小学生抑郁症状的影响。应关注中小学生的睡眠质量,提升家庭功能,从而更好地减少和预防青少年抑郁的发生。
青少年抑郁网络成瘾及遭受校园欺凌网络建模分析
杨文漪, 杨婕, 余小金
2023, 44(5): 668-671. doi: 10.16835/j.cnki.1000-9817.2023.05.007
摘要(329) HTML (142) PDF(66)
摘要:
  目的   探究青少年抑郁情绪、网络成瘾及校园欺凌及其影响因素间的网络关系,为青少年心理状况及相关危险行为的综合防控提供理论依据。   方法   于2020年9月采用分层随机整群抽样方法,在江苏省13个市抽取1个城区、1个郊县,共抽5 000名在校中学生进行调查,采用结构方程模型对抑郁、网络成瘾、校园欺凌及其相关影响因素进行分析。   结果   青少年抑郁与网络成瘾呈正向相关(β=0.35,P < 0.01);青少年遭受校园欺凌与抑郁状态和网络成瘾呈正向相关(β值分别为0.23,0.05,P值均 < 0.01)。青少年抑郁在睡眠时长对网络成瘾的影响中发挥部分中介作用,间接效应为-0.01,占总效应的63.6%。青少年抑郁在中高强度运动频次对网络成瘾的影响中发挥部分中介作用,间接效应为-0.01,占总效应的21.8%。   结论   青少年抑郁、网络成瘾、遭受校园欺凌间相互影响,在制定预防和干预策略时需全面考虑其影响因素,从而有针对性地提出综合预防和干预策略,为促进学生身心健康提供科学有效的保障。
青少年体力活动与抑郁症状的相关性
武海潭, 干敏雷, 尹小俭, 吴慧攀, 申晋波, 马渊源, 李佳威, 李勇, 王进贤, 刘媛
2023, 44(5): 672-676. doi: 10.16835/j.cnki.1000-9817.2023.05.008
摘要(309) HTML (83) PDF(60)
摘要:
  目的   分析青少年体力活动与抑郁症状之间的相关性,为前瞻性预防青少年抑郁提供参考。   方法   在上海、乌鲁木齐、长沙、昆明4座城市采用随机整群抽样方式抽取8 102名青少年,分别采用“中国7~18岁儿童青少年体力活动水平评价问卷”和流调中心用抑郁量表(CES-D)对青少年进行体力活动调查和抑郁症状评估,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对青少年体力活动与抑郁症状的相关性进行分析。   结果   青少年中高强度体力活动(MVPA)达标比例为37.0%,抑郁症状检出率为25.6%。分学段、性别后,MVPA达标组抑郁症状检出率均低于MVPA未达标组(χ2=7.62~34.54,P值均 < 0.05)。抑郁症状程度严重青少年具有低强度体力活动(LPA)时间长、高强度体力活动(VPA)时间短的特点,抑郁症状程度较轻或无症状青少年MVPA时长更长。不同抑郁症状程度青少年总体LPA、VPA;男生LPA,女生LPA、VPA;初中生LPA、VPA,高中生LPA、中强度体力活动(MPA)、MVPA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H值分别为46.48,10.31,18.06,25.02,29.54,30.25,19.80,22.20,9.54,8.62,P值均 < 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性别及MVPA是否达标与抑郁症状检出率均相关(OR值分别为1.56,1.42,P值均 < 0.05)。   结论   青少年体力活动与抑郁症状相关,中高强度体力活动可能是降低抑郁症状程度的有效措施。选择适宜的体力活动方式,有效增加中高强度体力活动时长,可为预防青少年抑郁症发生提供积极影响。
青少年家庭环境与抑郁症状的相关性
丁吉, 万芹, 干敏雷, 尹小俭, 吴慧攀, 马渊源, 侯宇欣, 李佳威, 李勇, 刘媛
2023, 44(5): 677-681. doi: 10.16835/j.cnki.1000-9817.2023.05.009
摘要(476) HTML (226) PDF(108)
摘要:
  目的  了解青少年家庭环境与抑郁症状之间的关联,为青少年心理健康促进和干预提供参考和借鉴。  方法  2021年9—12月,采用随机整群抽样的方法,在上海、乌鲁木齐、长沙、昆明4座城市对8 102名中学生进行家庭环境、抑郁症状的问卷调查。采用χ2检验比较不同家庭环境学生抑郁状况,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探讨家庭环境与抑郁症状的关联。  结果  青少年可能抑郁、很可能抑郁、严重抑郁的检出率分别为11.2%,5.9%,8.4%。不同性别、学段、城乡、家庭形态及是否独生子女青少年抑郁状况检出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值分别为87.60,27.19,6.65,45.59,4.78,P值均 < 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与核心家庭相比,单亲家庭(OR=1.45)、重组家庭(OR=1.69)青少年与抑郁症状的发生存在正相关(P值均 < 0.01)。  结论  与核心家庭相比,单亲家庭、重组家庭中青少年抑郁症状的发生风险更高。应注重单亲和重组家庭青少年的心理健康教育,保障青少年身心健康发展。
青少年生活目标感与抑郁症状及年级的关系
吴凝, 周婷, 黄峥
2023, 44(5): 682-685. doi: 10.16835/j.cnki.1000-9817.2023.05.010
摘要(265) HTML (130) PDF(33)
摘要:
  目的  探讨青少年生活目标感与抑郁症状的关系以及年级的调节作用,为了解中国青少年生活目标感的现状提供实证依据。  方法  采用方便整群抽样方法在河北、云南共选取1 627名四至九年级青少年为研究对象,采用儿童抑郁障碍自评量表、青少年目标问卷进行调查。运用分层回归进行调节效应分析,并进行简单斜率检验。  结果  不同性别、母亲受教育程度、父亲受教育程度、自评家庭经济水平、学习成绩的青少年抑郁得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F值分别为-2.70,3.62,2.82,13.67,13.81,P值均 < 0.01),不同母亲受教育程度、父亲受教育程度、自评家庭经济水平、学习成绩的青少年生活目标感得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值分别为3.24,4.27,7.50,9.39,P值均 < 0.01)。相关分析表明,青少年生活目标感与抑郁症状呈负相关(r=-0.38,P < 0.01)。分层回归模型结果显示,青少年生活目标感负向预测抑郁症状(β=-0.19,t=-5.93,P < 0.01),年级在生活目标感和抑郁症状之间起调节作用(β=-0.34,t=-7.54,P < 0.01)。简单斜率结果显示,小学组(四至六年级)、初中组(七至九年级)抑郁水平均随生活目标感提高而降低(β值分别为-0.19,-0.53;t值分别为-5.93,-16.15;P值均 < 0.01),其中初中组降低的幅度更大。  结论  青少年生活目标感可负向预测抑郁症状,年级调节了生活目标感与抑郁症状的关系,相对于四至六年级小学生,初中生生活目标感的提高对抑郁症状的保护作用更突出。
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
河北省某高校大学生春夏季水摄入量
芦俊博, 张建芬, 张娜, 王行, 刘树芳, 马冠生
2023, 44(5): 686-690. doi: 10.16835/j.cnki.1000-9817.2023.05.011
摘要(174) HTML (76) PDF(18)
摘要:
  目的  分析河北省某高校大学生春夏两季的总水摄入量及来源,为提出不同季节的水适宜摄入量提供科学依据。  方法  在河北省保定市某高校招募受试对象,于2021年4和6月分别进行调查,最终完成春夏两季调查的人数为80人。采用定量用具,利用《7天24小时饮水行为调查问卷》于春夏两季分别记录连续7 d的饮水量;采用称重法与双份饭法结合的方式进行食物水摄入量的调查,并检测食物样本中所含的水分。分析调查对象春夏两季的总水摄入量及来源。  结果  调查对象春夏两季的饮水量[1 141(715),1 176(649) mL/d]和总水摄入量[(2 496±604)(2 458±554)mL/d]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值分别为1.86,0.59,P值均>0.05);春季的食物水摄入量高于夏季[(1 318±274)(1 217±302)mL/d](F=16.63,P < 0.05)。春季的饮水量占比和食物水摄入量占比分别为46%和54%,夏季均为50%,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值分别为12.97,12.97,P值均 < 0.05)。不同性别调查对象春、夏两季的总水摄入量、饮水量和食物水摄入量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Z值分别为4.75,-3.63,3.44;4.80,-2.91,4.01,P值均 < 0.05)。不同体质量指数分组调查对象春、夏两季的总水摄入量、饮水量、饮水量占比和食物水摄入量占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H值分别为8.08,16.65,3.03,3.03;7.11,17.97,4.52,4.52,P值均 < 0.05)。调查对象春、夏两季达到我国成人适宜饮水量的比例为13.8%,18.8%;春夏两季饮水量达到我国成人适宜饮水量人群的总水摄入量、饮水量、饮水量占比均高于未达到成人适宜饮水量人群(t/Z值分别为6.64,-5.19,5.79;8.12,-5.97,5.70,P值均 < 0.05)。  结论  季节是影响大学生总水摄入量的因素,在制定适宜饮水摄入量时应加以考虑。
深圳市中小学生含糖饮料认知现状及其影响因素
张双霞, 李艳艳, 熊静帆, 李妍, 姚平
2023, 44(5): 691-695. doi: 10.16835/j.cnki.1000-9817.2023.05.012
摘要(310) HTML (123) PDF(60)
摘要:
  目的  分析深圳市中小学生对含糖饮料的认知现状及其影响因素,为加强中小学生营养健康教育提供科学依据。  方法  按照深圳市行政区属划分,在各区属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和方便抽样法,从深圳市中小学生中抽取40 135名6~18岁学生作为研究对象,收集其基本信息,调查其对含糖饮料的认知及相关影响因素等。  结果  中小学生含糖饮料认知得分 < 60,60~79,80~100分分别占5.6%,41.9%和52.4%。多因素线性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级(四至六、初中、高中)、性别(女生)、父亲文化水平(高中或中专、大专、本科、硕士及以上)、母亲文化水平(高中或中专、大专、本科、硕士及以上)、关注配料表(偶尔、无)、家长劝阻或奖励行为(仅强制劝阻、几乎不劝阻,偶尔奖励、无奖励)、家中储备饮料情况(偶尔、无)与学生含糖饮料总认知得分均有相关关系(β值分别为-0.79,-1.19,-1.74,0.58,1.20,1.81,2.98,3.13,2.70,4.85,6.34,6.41,-0.99,-0.78,-1.81,-2.40,5.85,6.26,0.61,1.92,P值均 < 0.05)。年级(四至六、初中、高中)、性别(女)、父亲文化水平(大专、本科、硕士及以上)、母亲文化水平(高中或中专、大专、本科、硕士及以上)、家长劝阻行为(几乎不劝阻)、家长奖励行为(偶尔、无)、家中储备饮料情况(偶尔、无)与学生含乳饮料认知得分均相关(β值分别为-0.68,-0.92,-0.49,0.26,0.51,1.05,1.09,0.90,1.93,2.62,2.55,-0.68,0.93,1.13,0.21,0.92,P值均 < 0.05)。  结论  深圳市中小学生对含糖饮料的整体认知水平中等或较好。应针对性地加强学生及家长关于含糖饮料相关知识的宣教,同时减少家庭含糖饮料的可得性。
中学生用眼行为与自我报告近视的关联
王蒙, 陶舒曼, 万宇辉, 伍晓艳, 许韶君, 陶芳标
2023, 44(5): 696-700. doi: 10.16835/j.cnki.1000-9817.2023.05.013
摘要(295) HTML (117) PDF(55)
摘要:
  目的  分析中学生用眼行为与自我报告近视间的关联性,为学生近视防控工作提供科学依据。  方法  于2015年12月至2016年3月分别选取江西省(南昌市、鹰潭市、德兴市)、辽宁省(沈阳市)、广东省(深圳市)、河南省(郑州市)4个省的14 872名中学生作为调查对象,采用自行编制问卷调查中学生的基本信息、自我报告近视情况以及用眼行为等信息。采用χ2检验比较不同特征中学生自我报告近视率的差异,采用多因素二分类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中学生用眼行为情况与自我报告近视率的关联。  结果  中学生自我报告近视率为68.5%,其中初中生、高中生分别为59.7%和78.6%。进一步调整混杂因素后,二分类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显示,读写时低头的初、高中生自我报告近视的风险更高(OR值分别为1.94,2.32);躺着或趴着用眼的初、高中生自我报告近视的发生风险较高(OR值分别为1.27,1.28);用眼距离(读写距离,眼睛至电视、手机或平板的距离)与初、高中生自我报告近视均呈负相关(OR值分别为0.73,0.70,0.81;0.61,0.66,0.76)(P值均 < 0.01)。此外,眼睛至电脑距离较远的初中生自我报告近视的发生风险较低(OR=0.77,P<0.01)。  结论  用眼姿势、用眼距离与中学生自我报告近视存在关联,应积极推进针对近视风险行为因素的健康教育,保障儿童青少年视力健康。
小学生健康素养评价量表的初步编制
贾碧波, 黄晓玲, 祁甜甜, 朱桂因, 朱璠, 汪培, 赵田杰, 郭世豪, 胡滨, 马迎华
2023, 44(5): 701-705. doi: 10.16835/j.cnki.1000-9817.2023.05.014
摘要(334) HTML (119) PDF(52)
摘要:
  目的  初步编制小学生健康素养评价量表,为开展小学生健康素养动态监测与相关研究提供工具。  方法  通过政策和文献研究,构建小学生健康素养评价指标体系;通过2轮专家咨询,形成小学3个水平的评价指标体系和量表条目池,并编制出《评价量表 1.0》;通过2次专题小组讨论,邀请健康教育专家、学校教师和学生,就量表的内容、表述、结构等提供建议,形成《评价量表 2.0》,完成量表的初步编制。  结果  小学生健康素养评价指标体系包括小学3个水平,一至三水平分别为一至二年级、三至四年级、五至六年级,涵盖一级和二级两个层级评价指标。小学生健康素养评价量表由3个量表构成,每个量表都包括5个横向维度和4个纵向维度。Delphi专家咨询的专家回复率为100%,专家权威系数为0.85。经条目筛选和修改,最终形成的水平一量表、水平二量表、水平三量表分别包含36,44,50项条目。  结论  初步形成的小学生健康素养评价量表具有较高的适用性和实用价值。
青少年简明健康指数综合评价方法的构建
徐慧琼, 张新宇, 李晓恒, 谌丁艳, 张新东, 王熙, 万宇辉, 陶芳标
2023, 44(5): 706-710. doi: 10.16835/j.cnki.1000-9817.2023.05.015
摘要(416) HTML (160) PDF(52)
摘要:
  目的  构建青少年简明健康指数(concise health index, CHI)综合评价方法,为中国青少年整体健康状况的研判提供依据。  方法  基于文献复习和核心研究组共识制定了由体格、体能、常见病、心理健康和行为健康5个维度构成的青少年CHI指标体系,共24位专家咨询,利用层次分析法(AHP)计算主观权重。于2021年10—12月,选取A和B两个地区开展实证性研究,利用CRITIC法计算客观权重。最终,采用AHP-CRITIC组合赋权法确定各指标权重系数,结合TOPSIS法进行综合评价。  结果  在不同学段和性别中,各健康指标的组合权重系数范围依次为体质量指数(0.081~0.095),腰围(0.070~0.081),相对握力(0.101~0.108),近视(0.110~0.128),龋齿(0.055~0.070),心理症状(0.240~0.262),体育锻炼(0.085~0.115),视屏时间(0.097~0.111),睡眠时长(0.086~0.103)。城市A中学生的健康指数(0.626±0.065)高于城市B(0.613±0.06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6.34,P<0.01)。  结论  青少年CHI综合评价方法具有较好的一致性和应用价值,可为青少年健康监测工作提供参考。
宁夏中学生2023年1月体力活动现状
殷鼎, 王慧
2023, 44(5): 711-714. doi: 10.16835/j.cnki.1000-9817.2023.05.016
摘要(216) HTML (115) PDF(26)
摘要:
  目的  了解宁夏中学生2023年1月体力活动现状及影响因素,为中学生更好开展体力活动提供参考。  方法  采用方便抽样方法,于2023年2月1—7日抽取宁夏5个地级市的6 593名初一至初三年级中学生为研究对象,利用线上问卷调查前一个月的体力活动情况及影响因素。  结果  中学生静态行为、低体力活动、中体力活动、高体力活动占比分别为92.25%,4.66%,2.72%,0.38%;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女生、年龄增高、超重、肥胖、新冠病毒感染症状中症、家庭支持为不支持和一般、体力活动知识不知晓和一般、体力活动技能不熟练和一般、体力活动器具不充足和一般、活动场所距离>2.5 km是中学生静态行为的相关因素(OR值分别为1.22,2.47,1.89,1.39,2.32,1.20,2.61,1.85,1.45,1.23,1.26,1.11,2.05,1.77,1.14,1.43,P值均<0.05)。  结论  宁夏中学生体力活动表现不良,与体质量指数、新冠病毒感染、体力活动知识和技能、活动场所距离等有关,应积极控制影响因素,促进其体质健康。
心理卫生
家庭结构和青少年心理健康与健康相关行为的关系
邹超逸, 郭佩融, 黄建萍, 杨婕, 安娜, 陆青云
2023, 44(5): 715-719. doi: 10.16835/j.cnki.1000-9817.2023.05.017
摘要(343) HTML (134) PDF(54)
摘要:
  目的  探讨家庭结构与青少年心理健康及健康相关行为的关系,为非双亲家庭青少年心理问题及不良健康相关行为的干预提供依据。  方法  采取多阶段分层随机整群抽样法,选取江苏省13个地区和城市18 700名青少年进行心理健康及健康相关行为问卷调查,比较不同家庭结构间青少年心理健康及健康相关行为的差异。  结果  青少年双亲家庭占82.1%,单亲母亲家庭占8.6%,单亲父亲家庭占4.0%,父母双方缺位家庭占5.3%。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在控制了年龄、城乡、性别、学段及地区后,以双亲家庭青少年为参照,单亲母亲家庭青少年的抑郁症状(OR=1.31)、社交焦虑(OR=1.15)及校园受欺凌(OR=1.36)发生率显著增加;与双亲家庭青少年相比,非双亲家庭青少年不良健康相关行为的发生显著增加,其中单亲母亲家庭青少年的健康饮食行为发生率显著减少(OR=0.81),吸烟行为(OR=1.20)和饮酒行为(OR=1.22)显著增加,中等强度体力活动显著减少(OR=0.84),每天睡眠时间显著减少(OR=0.87)(P值均 < 0.05)。  结论  非双亲家庭结构下青少年心理问题及健康相关行为与双亲家庭相比显著增加,其中单亲母亲家庭青少年的心理问题及不良健康相关行为的发生尤为突出。
单孩和多孩养育环境下学龄前儿童情绪和行为问题比较
方红英, 高红琼, 徐成恒, 高雪敏, 汤银霞, 曹月婷
2023, 44(5): 720-724. doi: 10.16835/j.cnki.1000-9817.2023.05.018
摘要(236) HTML (78) PDF(26)
摘要:
  目的  探究不同生育环境下家庭单孩、多孩的情绪和行为问题,为结合养育方式提出合理有效的对策提供参考。  方法  采取分层随机整群抽样法,于2022年4—6月抽取铜陵市2 647名学龄前儿童的主要监护人进行调查, 采用自编养育情况调查表,运用儿童长处和困难问卷(SDQ)(父母版)对儿童情绪和行为问题进行评估。  结果  学龄前儿童情绪和行为问题总分异常检出率为15.5%,以同伴交往异常最高(19.5%)。多孩中,大孩(17.5%,20.4%)相较于二孩及三孩(11.5%,9.5%)更易发生品行问题、多动注意不能问题(χ2值分别为8.44,29.75,P值均 < 0.01)。单孩和多孩家庭养育态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9.38,P < 0.05)。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做事常与孩子商量、说服教育、家庭成员管教观念一致与单孩和多孩情绪和行为异常呈负相关(OR值分别为0.15,0.49,0.38;0.34,0.40,0.42,P值均 < 0.05),家庭关系融洽仅与单孩情绪和行为异常呈负相关(OR=0.08,P < 0.01),母亲学历高(大专及以上,高中/中专/初中)仅与多孩情绪和行为异常呈负相关(OR值分别为0.30,0.45,P值均 < 0.05)。  结论  铜陵市学龄前儿童情绪和行为问题检出率较高,应积极关注多孩中的大孩及单孩的心理变化,促进学龄前儿童身心健康发展。
绍兴市大学生精神障碍患者自杀态度及相关因素
黄磊, 郑春美, 庞卢伟, 赵云飞, 蒋海潮
2023, 44(5): 725-728. doi: 10.16835/j.cnki.1000-9817.2023.05.019
摘要(233) HTML (131) PDF(23)
摘要:
  目的  分析绍兴市大学生精神障碍患者自杀态度及影响因素,为改善大学生精神障碍患者的自杀态度提供依据。  方法  于2018年1月—2021年12月对绍兴市绍兴文理学院、绍兴越秀外国语学院1 100名大学生完成调查问卷,其中有110名既往被医疗机构确认为存有精神障碍,应用单因素分析及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大学生精神障碍患者自杀态度的主要相关因素。  结果  单因素分析显示,大学生精神障碍患者自杀态度(肯定、反对)与年龄、性别、来源地、自杀意念、是否可控制自杀想法、冲动型人格类型、问题解决方式有关,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t值分别为9.01,15.05,5.90,5.86,6.47,4.92,13.48,P值均 < 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性别、来源地、自杀意念、是否可控制自杀想法、冲动型人格类型、问题解决方式为大学生精神障碍患者自杀态度的相关因素(OR值分别为3.13,3.06,2.89,3.22,3.25,3.13,3.16,P值均 < 0.05)。  结论  冲动型人格类型和问题解决方式可对大学生精神障碍患者自杀态度产生影响。选用针对性的治疗方案可为改善大学生精神障碍状况,促进病情恢复提供依据。
新冠肺炎疫情期间大学生体力活动视屏时间与心理健康的关联
叶娟, 张郁林, 张一, 伍晓艳
2023, 44(5): 729-732. doi: 10.16835/j.cnki.1000-9817.2023.05.020
摘要(255) HTML (92) PDF(33)
摘要:
  目的  探讨新冠肺炎疫情期间大学生体力活动(PA)、视屏时间(ST)与心理健康的关系,为疫情常态化背景下改善大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提供科学依据。  方法  2020年4月选取合肥市1所医学院校1 709名学生,采用自编问卷进行调查,了解其社会人口统计学指标、体力活动、视屏时间和抑郁焦虑症状等信息。通过建立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新冠肺炎疫情期间体力活动和视屏时间与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关联。  结果  大学生抑郁症状检出率为29.0%(495名),不同年级、不同自评家庭经济状况、是否和父母同住的大学生抑郁症状检出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值分别为21.95,15.85,7.30,P值均 < 0.05)。焦虑症状检出率为19.8%(339名),不同年级、性别、自评家庭经济状况、是否和父母同住的大学生焦虑症状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值分别为18.84,7.80,8.77,9.27,P值均 < 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达到每周运动至少1 h天数≥3 d和视屏时间在1~ < 2,2~ < 3,3~ < 4 h/d会降低大学生抑郁症状的发生风险[OR值(OR值95%CI)分别为0.72(0.57~0.90),0.53(0.38~0.75),0.57(0.42~0.76),0.70(0.51~0.96)];视屏时间在1~ < 2,2~ < 3,3~ < 4 h/d会降低大学生焦虑症状的发生风险[OR值(OR值95%CI)值分别为0.47(0.31~0.70),0.65(0.46~0.90),0.58(0.40~0.85)](P值均 < 0.05);体力活动和视屏时间的交互作用与心理健康之间存在相关性。  结论  过低的体力活动和过长的视屏时间与大学生抑郁焦虑症状发生风险增加相关。
成都市学龄前独生子女与非独生子女情绪与行为问题比较
任妍, 朱帝玲, 叶丽雯, 李春荣, 陈月, 杨柳, 秦成洁, 罗同勇
2023, 44(5): 733-737. doi: 10.16835/j.cnki.1000-9817.2023.05.021
摘要(316) HTML (110) PDF(50)
摘要:
  目的  分析学龄前独生与非独生子女存在的情绪与行为问题差异,为开展学龄前儿童心理行为发育情况监测及干预工作提供依据。  方法  采用方便抽样的方法,于2021年5—6月在成都市23个区市县抽取153所幼儿园共45 065名儿童,通过监护人填写在线问卷的方式调查人口学特征、儿童心理行为发育情况,采用χ2检验分析各维度异常率在独生子女与非独生子女间的差异,通过倾向性评分匹配方法对独生子女与非独生子女的情绪与行为问题进行分析。  结果  儿童情绪行为问题异常检出率为6.10%,其中独生子女为6.34%,非独生子女为5.84%。匹配后独生子女组与非独生子女组的困难总分、情绪症状、品行问题、多动注意缺陷、同伴交往、社会行为评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9.91,8.97,3.91,15.57,-5.46,4.08,P值均 < 0.01)。  结论  在困难总分及情绪症状、品行问题、多动注意缺陷方面,非独生子女情况均好于独生子女;在同伴交往、社会行为方面,独生子女情况优于非独生子女。是否独生子女应作为学龄前儿童心理保健工作中制定具体方案的重要考虑因素。
综合干预治疗对7~14岁注意缺陷与多动障碍患儿执行功能缺陷疗效
刘雪琴, 胡春华, 罗叶, 张萍萍, 黄常荣, 纪惠梅
2023, 44(5): 738-741. doi: 10.16835/j.cnki.1000-9817.2023.05.022
摘要(248) HTML (94) PDF(31)
摘要:
  目的  分析综合干预治疗和单纯药物治疗对7~14岁注意缺陷多动障碍(ADHD)患儿执行功能的改善情况,为改善ADHD的干预研究提供基础依据。  方法  将2021年1月—2022年6月在赣州市第三人民医院就诊的80例ADHD患儿采用随机数字对照法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研究组采用药物和综合干预治疗,对患儿进行每周1次,每次60~90 min,持续12周的感觉统合训练,并对照顾者、学校教师进行相关训练;对照组仅采用药物治疗。干预12周后,应用stroop色-词关联测验、威斯康辛卡片分类测试(WCST)评估患儿执行功能的变化情况。  结果  研究组患儿干预后,Stroop色-词关联测验三类结果为(3.25±0.98,4.92±1.40,10.17±1.28)个,干预前为(6.47±1.92,8.35±1.25,16.55±1.57)个,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12.94,15.36,26.34,P值均 < 0.01);对照组干预后为(3.95±1.01,5.45±1.15,12.35±0.86)个,干预前为(6.17±1.87,8.10±1.03,16.02±1.38)个,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6.76,15.01,16.15,P值均 < 0.01)。研究组干预前,WCST中持续性错误数、非持续性错误数、完成分类数为(47.77±4.50,35.50±2.37,3.97±1.07)个,干预后分别为(31.42±2.01,24.75±2.05,5.05±1.13)个;对照组干预前为(46.45±7.34,34.87±2.29,3.70±1.11)个,干预后为(32.82±2.57,25.55±1.04,4.25±1.48)个,干预前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21.93,22.27,-10.37;10.84,26.81,-6.90,P值均 < 0.01)。在Stroop色-词关联测验错误数和WCST中持续性错误数、非持续性错误数方面,综合干预组较单纯药物治疗组改善更为明显,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2.94,2.29,-9.07,-2.35,-2.06,P值均 < 0.05)。  结论  对患儿进行训练以及采用综合干预治疗模式,一定程度上可以改善患儿的执行功能。
体育专业大学生日常体力活动与情绪状态的双向关联
靳海港, 杨振豪, 张晓丹
2023, 44(5): 742-746. doi: 10.16835/j.cnki.1000-9817.2023.05.023
摘要(227) HTML (81) PDF(25)
摘要:
  目的  探讨体育专业大学生日常体力活动与不同情绪状态之间的双向关联,为促进大学生身心健康提供理论依据。  方法  采用加速度计和日常情绪量表对从天津体育学院招募的219名体育专业大学生进行测评,采用相关性分析、组内相关系数和Harman单因子法等方法对数据进行检验,运用Mplus 7.4进行交叉滞后分析。  结果  体育专业大学生日常体力活动量与积极高唤醒/低唤醒情绪均呈正相关,与消极低唤醒/高唤醒情绪均呈负相关(r值分别为0.94,0.63,-0.28,-0.17,P值均 < 0.05)。交叉滞后模型显示,周四和周五体力活动量能正向预测周五和周六积极高唤醒情绪,周四和周五积极高唤醒情绪能正向预测周五和周六体力活动量(β值分别为0.91,0.20;0.88,0.39,P值均<0.05);周四和周五积极低唤醒情绪能正向预测周五和周六体力活动量,但仅周四体力活动量能正向预测周五积极低唤醒情绪(β值分别为0.68,0.35,0.70,P值均<0.05);周四和周五消极低唤醒情绪能负向预测周五和周六体力活动量(β值分别为-0.37,-0.40,P < 值均<0.05)。  结论  体育专业大学生日常体力活动与积极情绪之间存在双向关联,与消极情绪双向关联较弱。应重视体力活动产生的情绪效益,以及情绪改善引起的体力活动增量。
武陵山区大学生危害健康行为潜在类别及其与校园欺凌的关联
王澳伦, 张天成, 徐涛, 郭淑媛, 张福兰
2023, 44(5): 751-755. doi: 10.16835/j.cnki.1000-9817.2023.05.025
摘要(171) HTML (85) PDF(19)
摘要:
  目的  了解武陵山区大学生危害健康行为潜在类别及其与校园欺凌的关联,为促进大学生身心健康发展提供理论依据。  方法  2022年10—11月,采用分层随机整群抽样法抽取武陵山区6所高校3 042名大学生,利用“中国青少年健康相关/危险行为调查问卷”(大学版)对危害健康行为进行问卷调查,采用潜在类别分析方法分析偏食、无安全感、打架、孤独、抑郁、失眠、伤心欲绝、自杀意念、吸烟、饮酒、游戏成瘾、网络成瘾行为12种危害健康行为的潜在类别,采用多元Logistic回归方法进一步分析不同类别与校园欺凌的关联。  结果  武陵山区大学生危害健康行为分为类别1低风险组(44.2%)、类别2综合高危组(5.4%)、类别3情绪障碍组(50.4%)。不同性别、学科的大学生危害健康行为潜在类别分布特征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值分别为31.44,11.69,P值均<0.05)。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控制人口学变量后,校园欺凌与类别3情绪障碍组的发生正性相关(OR=1.88,P<0.01)。  结论  武陵山区大学生危害健康行为呈现类别分布,且各类别与校园欺凌关联不同。高校应重视校园欺凌的发生,针对不同类别的危害健康行为制定干预方案,促进大学生身心健康发展。
疾病控制
3种方法界定儿童青少年近视检出率及其一致性评价
徐梓航, 胡媛媛, 温莹, 吴紫云, 于明坤, 陶芳标, 毕宏生
2023, 44(5): 747-750. doi: 10.16835/j.cnki.1000-9817.2023.05.024
摘要(445) HTML (103) PDF(45)
摘要:
  目的  评价筛查性近视、非睫状肌麻痹客观验光近视以及睫状肌麻痹客观验光近视3种方法界定儿童青少年近视检出率及其一致性,为探讨不同界定方法一致性的影响因素提供参考。  方法  纳入2020年9月山东省一项基于学校的横断面研究中7所学校3 868名6~17岁的儿童青少年,分析筛查性近视、非睫状肌麻痹客观验光近视以及睫状肌麻痹客观验光近视在不同年龄和总体儿童青少年中的检出率,以睫状肌麻痹后等效球镜≤-0.50 D为近视金标准,采取Kappa检验和ROC曲线下面积对一致性进行评价。  结果  儿童青少年睫状肌麻痹客观验光近视率和筛查性近视率分别为36.7%和38.3%。非睫状肌麻痹客观验光近视率为62.4%,且该方法测试的小学和初中的近视率高于筛查性和睫状肌麻痹客观验光。3 868名受试者中,筛查性近视、非睫状肌麻痹客观验光近视与近视金标准结果一致的人数分别有3 628(93.8%)和2 862名(74.0%),受试者与近视金标准结果一致,Kappa值分别为0.87和0.51,ROC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94(95%CI=0.93~0.95)和0.79(95%CI=0.78~0.81);与其他亚组相比,8~17岁、初中和高中、居住在城市、日常生活视力足矫、散光度≤1.50 D的儿童青少年应用筛查性近视的一致性较高(P值均<0.05)。  结论  筛查性近视与睫状肌麻痹客观验光近视的一致性较高,非睫状肌麻痹客观验光近视的一致性较低。
平凉市留守小学生伤害影响因素多重对应分析
霍红, 贾喜平, 刘涛
2023, 44(5): 756-760. doi: 10.16835/j.cnki.1000-9817.2023.05.026
摘要(126) HTML (64) PDF(11)
摘要:
  目的  探讨留守小学生伤害影响因素的分布特点,为划定伤害高危人群和开展伤害精准干预提供参考依据。  方法  于2021年8月至2022年7月,采用随机整群抽样方法选取平凉市3个乡镇9所小学四至六年级3 769名学生进行问卷调查。采用多重对应分析方法分析伤害影响因素。  结果  非留守小学生伤害检出率为21.8%(573/2 631);留守小学生伤害检出率为40.9%(466/1 13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46.21,P < 0.01)。留守小学生伤害中跌落263名,占比最高(56.4%);是否独生子女及不同年级、性别、性格、心理状态、监护类型、母亲文化程度伤害检出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值分别为39.05,96.69,143.00,155.80,461.39,285.35,17.10,P值均 < 0.01)。多重对应分析显示,跌落、钝器伤和锐器伤在男生、外向型性格、隔代监护类型的留守小学生中检出率较高;动物咬伤、烧烫伤、其他伤害类型在内向型性格、同代监护和其他监护类型、心理亚健康特征的留守小学生中检出率较高;未检出伤害者多为中间型性格与心理健康的留守小学生。  结论  留守小学生伤害检出率较高;性别、性格类型、监护类型、心理状态与伤害关系密切,隔代监护的外向型男生是伤害重点防控的高危人群。应在精准预防模式指导下开展全方位高危人群精准干预策略,以期有效降低留守小学生伤害的发生。
昆明市学龄期儿童扁平足筛查及影响因素分析
张英杰, 吴桐, 黄家峥, 张泽金, 刘璐赟, 熊鹰, 肖甲宇
2023, 44(5): 765-768. doi: 10.16835/j.cnki.1000-9817.2023.05.028
摘要(236) HTML (146) PDF(26)
摘要:
  目的  了解昆明市学龄期儿童扁平足检出率并进行影响因素分析,为预防扁平足提供依据。  方法  2021年12月—2022年2月利用光学足部评估记录装置对昆明市5所小学4 444名7~13岁儿童进行扁平足筛查,并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扁平足发生的相关因素。  结果  儿童扁平足检出率为29.10%,其中轻度占21.79%、中度占52.43%、重度占25.78%,双足型占89.10%、单足型占10.90%。7和13岁组扁平足的检出率分别为36.91%和10.43%,前者患病风险是后者的5.00倍(OR=5.00,95%CI=3.22~7.52);乡村和城镇学生检出率分别为38.53%和22.46%,前者患病风险是后者的2.17倍(OR=2.17,95%CI=1.90~2.47);男女生扁平足检出率分别为34.21%和23.29%,男生患病风险是女生的1.71倍(OR=1.71,95%CI=1.50~1.95);扁平足发生率与体质量指数(BMI)具有相关性,超重与肥胖组儿童扁平足风险更高(OR值分别为1.31,1.10,P值均 < 0.01)。  结论  7~13岁儿童扁平足检出率与年龄、性别、城乡、BMI相关。对于学龄期儿童的扁平足应该做到早预防、早发现、早治疗。
中国五省初中生伤害发生及其与健康相关行为的关联
王荣科, 吕书红, 向虎, 银春燕, 陈青青, 刘志浩
2023, 44(5): 769-772. doi: 10.16835/j.cnki.1000-9817.2023.05.029
摘要(242) HTML (97) PDF(23)
摘要:
  目的  探讨中国五省初中生伤害发生及其与健康相关行为的关联,为初中生伤害行为预防提供参考。  方法  采用分层随机整群抽样方法,选取中国五省(浙江、广东、江西、四川、贵州)1 067名初中生进行问卷调查,采用χ2检验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初中生自我伤害和他人伤害与健康相关行为的情况。  结果  初中生自我伤害行为发生率为11.0%,他人伤害行为发生率为13.2%。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调整区域后,尝试吸烟、不是每天吃早饭、过去6个月内有过2周以上情绪低落与初中生的自我伤害行为呈正相关(OR值分别为3.02,2.04,4.30,P值均<0.01);调整区域、城乡、住校情况、每周零花钱情况后,尝试吸烟与初中生他人伤害行为呈正相关(OR=2.03,P < 0.05)。  结论  尝试吸烟行为可作为初中生自我伤害行为和他人伤害行为的共同预测因子,应对初中生积极开展控烟干预。
儿童青少年不同体质量指数与血压水平关联的队列研究
姚丽娟, 曲静, 姜伟伟
2023, 44(5): 773-777. doi: 10.16835/j.cnki.1000-9817.2023.05.030
摘要(213) HTML (81) PDF(37)
摘要:
  目的  分析中小学生基线体质量指数(BMI)水平及BMI变化与随访8年后(又称“终期”)血压水平及血压偏高发生风险的关联,为开展儿童青少年血压防控工作提供依据。  方法  基于队列研究设计,采用2014—2022年连续8年山东省龙口市9 748名中小学生年度健康体检随访数据。采用χ2检验比较组间差异,采用广义线性模型和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基线BMI水平及BMI变化对终期血压水平及血压偏高的影响。  结果  在基线非超重肥胖人群中,血压偏高率为9.1%,在基线超重肥胖人群中,血压偏高率为12.0%。在基线不同BMI状态下,男生血压偏高发生率均高于女生。与BMI-Z分≤-1组相比,随着BMI-Z分的增加,收缩压水平和血压偏高的发生风险逐渐增加;以BMI变化持续低为对照,持续高和增高组均呈现出终期血压偏高的发生风险增加(OR值分别为4.00,2.21,P值均 < 0.01),且男生终期血压增高的发生风险更大。  结论  基线具有较高BMI水平以及BMI变化增加的儿童青少年血压偏高发生风险更高。应及时监测血压,采取综合有效措施控制儿童青少年儿童期血压偏高的发生。
合肥市2004—2022年15~24岁人群HIV/AIDS病例流行特征及趋势
孙静, 李玮, 冯金保, 姚晖, 陈丽琴, 吴萌
2023, 44(5): 778-781. doi: 10.16835/j.cnki.1000-9817.2023.05.031
摘要(656) HTML (227) PDF(37)
摘要:
  目的  分析2004—2022年合肥市报告的15~24岁艾滋病病毒(HIV)感染者和艾滋病(AIDS)患者特征,为青少年艾滋病防制提供参考。  方法  通过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信息系统艾滋病综合防治信息系统收集2004—2022年合肥市报告的15~24岁HIV/AIDS病例资料,采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分析病例的报告时间分布、人群分布、感染途径和检测发现途径。  结果  2004—2022年合肥市报告15~24岁HIV/AIDS病例865例,占报告病例总数的21.80%;男生占92.60%(801例);未婚占93.41%(808例);大专及以上学历占60.12%(520例);职业为学生占25.78%(223例),学生病例各年份所占比例呈上升趋势(χ趋势2=47.67,P<0.01)。经同性性传播占81.39%,各年份占比呈逐年增加趋势(χ趋势2=51.23,P<0.01);通过检测咨询发现的占55.49%,占比呈逐年增加趋势(χ趋势2=112.18,P<0.01)。2004—2022年合肥市15~24岁人群HIV/AIDS新发感染率以每年24.46%的平均速率上升(Z=4.92,P<0.01),高于全人群21.54%的平均速率(Z=12.75,P<0.01)。  结论  合肥市15~24岁人群艾滋病流行形势严峻,亟需加强学生群体的艾滋病宣传教育和干预措施。
生长发育与健康监测
陕西省小学生体质健康与能量平衡相关行为的关联
李家乐, 高海宁, 常波, 崔莹, 刘扬, 蒋衍
2023, 44(5): 761-764. doi: 10.16835/j.cnki.1000-9817.2023.05.027
摘要(206) HTML (122) PDF(25)
摘要:
  目的  探讨小学生体质与能量平衡相关行为(energy balance-related behaviors, EBRBs)及其影响因素的关系,为小学生体质的改善提供科学依据。  方法  按随机抽样原则抽取陕西省8个地区(凤翔、渭滨、丹凤、商州、华州、临渭、高陵、未央)1 451名10~12岁小学生,按体质总分分成体质优良组和及格及以下组,横向调查学生EBRBs及其影响因素,采用曼-惠特尼U检验、逐步线性回归分析进行数理统计。  结果  小学生早餐行为(r=0.061)、身体活动行为(r=0.105)与体质总分呈正相关(P值均 < 0.05),且体质优良组得分(757.56,768.57)高于及格及以下组(710.93,705.67)(Z值分别为-2.41,-2.69,P值均 < 0.05);视屏行为与学生体质总分负相关(r=-0.065,P < 0.05),优良组得分(681.96)低于及格及以下组(747.04)(Z=2.78,P < 0.05)。饮料行为与学生体质总分相关无统计学意义(P>0.05)。早餐行为的健康理念、父母规范、父母榜样,身体活动行为的喜好、自我效能感、自律性,视屏行为的自我效能、父母榜样和家庭规则,体质优良组得分(762.22,761.19,758.82,756.00,761.20,755.57,761.52,759.48,781.78)高于及格及以下组(708.70,709.19,710.32,711.67,709.19,711.88,709.04,710.01,699.36)(Z值分别为-2.40,-2.78,-2.35,-2.48,-2.52,-2.27,-2.35,-2.22,-3.65,P值均 < 0.05)。  结论  小学生体质受EBRBs影响,家长应在家庭建立良好行为模式,促进小学生健康行为的素养,提升小学生的体质健康水平。
综述
紫光与近视关联的研究进展
徐星, 许韶君, 梁莉, 陶芳标
2023, 44(5): 782-785. doi: 10.16835/j.cnki.1000-9817.2023.05.032
摘要(366) HTML (167) PDF(91)
摘要:
近视已经成为全球性的重要公共卫生问题,户外活动对近视保护作用的本质原因可能是户外光线的暴露,越来越多的研究关注光谱对眼健康的影响。有研究发现紫光可能对近视具有保护作用,但两者之间的关联机制尚未明确。文章就紫光与近视防控的关联及其可能机制作出综述,为进一步探索紫光防控近视的作用提供参考。
青少年抑郁症状影响因素研究进展
吴慧攀, 干敏雷, 尹小俭, 马渊源, 侯宇欣, 张祥, 李勇, 王进贤, 邓婷, 张颖坤, 刘媛
2023, 44(5): 786-790. doi: 10.16835/j.cnki.1000-9817.2023.05.033
摘要(716) HTML (614) PDF(218)
摘要:
近年来,中国青少年焦虑、抑郁等心理健康问题备受社会各界关注。鉴于青春期是个体发展的过渡和关键期,不良的心理健康可能会损害青少年的发展质量。因此,结合青少年身心发展特点,分析环境、社会心理以及行为方式和体质健康等因素对青少年抑郁症状的影响,发现青春期早期甚至儿童期是抑郁症状预防和干预的关键期,提出未来研究应结合中国现实情况,积极探索抑郁症状早期预测因素及不同时期的保护因素,以制定有效的干预措施和预防策略。
青少年电子烟使用现状及影响因素研究进展
邓慧, 张玲云, 方玲, 闫小涛, 郑频频
2023, 44(5): 791-795. doi: 10.16835/j.cnki.1000-9817.2023.05.034
摘要(426) HTML (207) PDF(68)
摘要:
目前全球青少年电子烟使用日益普遍,中国中学生的电子烟知晓率和使用率也呈明显上升趋势。电子烟使用不仅会影响青少年自身的健康,还有可能增加其他成瘾物质的使用。青少年电子烟的使用受到个体、产品、环境等多种因素影响。研究旨在了解全球范围内青少年电子烟的使用现状,并对其影响因素进行总结,为预防青少年使用电子烟提供科学建议。
移动社交媒体下大学生错失恐惧研究进展
王妞妞, 张玉芳, 杨月波, 孟雯琪, 张俊福, 秦荣臻, 马骦
2023, 44(5): 796-800. doi: 10.16835/j.cnki.1000-9817.2023.05.035
摘要(273) HTML (171) PDF(57)
摘要:
错失恐惧是互联网背景下的一种新型焦虑症,对大学生的身心健康产生重要影响。通过对移动社交媒体下大学生错失恐惧的内涵、外延和危害等方面进行综述,尝试对大学生错失恐惧的影响机理进行探究,旨在引起教育工作者对大学生错失恐惧的重视,为制定预防和缓解大学生错失恐惧的干预手段提供参考和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