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言板

尊敬的读者、作者、审稿人, 关于本刊的投稿、审稿、编辑和出版的任何问题, 您可以本页添加留言。我们将尽快给您答复。谢谢您的支持!

姓名
邮箱
手机号码
标题
留言内容
验证码

2023年  第44卷  第2期

述评
当前儿童青少年心理健康状况解读与对策建议
静进
2023, 44(2): 161-166. doi: 10.16835/j.cnki.1000-9817.2023.02.001
摘要(721) HTML (220) PDF(188)
摘要:
近年来全球儿童青少年心理障碍发病呈递增趋势。针对中国现状, 国家陆续出台许多相关政策与法规, 并积极构建社会各层次心理卫生服务平台, 以降低儿童心理行为问题发生率。文章围绕当前国内外儿童青少年心理行为问题发生、发展特点, 阐述了身心关联的因素, 解读致病因果关系及其模型, 重点阐述了临床视角的部分观点, 并提出相关对策及建议。
专家共识
幼儿园和小学过敏管理及防治共识
华子瑜, 唐平, 刘书楠, 周维康, 黎军, 钟燕, 胡燕, 粟梅, 程月, 李静, 陈民, 张潇月, 廖丽莉, 周荣, 陈俊伊, 罗书全, 熊鹰, 黄陈, 淦梦丽, 罗晓燕, 张萱, 蔡涛, 王茜, 王念蓉, 何春燕, 刘晓蓉, 宋志强, 王儒鹏, 雷霞, 罗佳美, 刘月阳, 杨鑫怡, 谭知遇, 黄敏, 黄浩然, 张天燕, 余进, 曾丹, 曾小丽, 李双, 周薇, 田静, 黄云霞, 朱叶庆, 崔娟子
2023, 44(2): 167-172. doi: 10.16835/j.cnki.1000-9817.2023.02.002
摘要(403) HTML (133) PDF(63)
摘要:
过敏性疾病可发生在身体的各个系统,可终身发病,严重者可致死。儿童是过敏性疾病最大的患病人群,儿童过敏从无到有、从轻到重、从少到多、从单一表现到多系统及全身表现,所以对儿童过敏性疾病的防治是关键环节,既可防治过敏高风险状况发展成过敏性疾病,还可以进一步阻断过敏进程。目前关于幼儿园、小学对过敏患儿的管理体系尚未完善,该共识包括过敏管理及防治的组织架构、制度建设、过敏儿童管理等内容,可为幼儿园、小学长期综合管理过敏患儿提供帮助,为过敏患儿防治体系的建立提供依据。
专题笔谈
美国1853—2010年学校供餐计划的历史考察
马金霞, 刘承原
2023, 44(2): 173-175. doi: 10.16835/j.cnki.1000-9817.2023.02.003
摘要(243) HTML (116) PDF(38)
摘要:
从1853年纽约市儿童援助协会为当地职业技术学校的学生提供免费午餐, 至1975年美国学校早餐计划获得国会永久授权, 美国学校供餐计划经历了一个从萌芽、起步到成型发展的历史过程。美国公众对该项目的持续关注与监督, 营养改革者、家庭经济学家等进步人士的舆论引导是重要的外在推力; 联邦政府对法律的及时颁布和与时俱进, 高层领导的高度重视是重要的前提保障; 项目设计者将其与本国农业发展战略相结合, 贯彻整体发展理念, 是其保持持久生命力的关键; 对儿童身体健康的重视, 是美国学校供餐项目由注重儿童饮食数量到关注儿童营养质量的核心原因。
儿童青少年常见心理行为发育障碍专栏
孤独症谱系障碍儿童运动功能与核心症状的关联
金诚开, 曹牧青, 顾廷锋, 李秀红, 静进
2023, 44(2): 176-180. doi: 10.16835/j.cnki.1000-9817.2023.02.004
摘要(364) HTML (202) PDF(48)
摘要:
  目的  了解孤独症谱系障碍(ASD)儿童运动功能和社交沟通障碍、重复刻板行为之间的关系,为ASD儿童的诊断和干预提供参考依据。  方法  在广州市孤独症儿童精准康复服务定点康复机构招募2~12岁ASD儿童123例,其中男童105例,女童18例。采用儿童发育性运动协调障碍问卷、社交沟通量表、重复刻板行为检查表分别评估儿童的运动功能、社交沟通能力和重复刻板行为,通过多重线性回归分析ASD儿童运动功能和核心症状的关系。  结果  2~5岁儿童中,非运动功能缺陷者社交互动领域(7.73±4.00)得分低于运动功能缺陷者(9.76±2.90)(Z=-2.29,P < 0.05);6~12岁儿童中,非运动功能缺陷者的重复及刻板的行为模式领域(4.22±1.93)、重复感觉运动型(3.91±2.63)、坚持一致型(13.52±10.59)得分低于运动功能缺陷者(6.11±1.54,14.00±8.49,31.33±15.05)(Z值分别为-2.48,-3.83,-3.28,P值均 < 0.01)。多重线性回归分析显示,2~5和6~12岁ASD儿童的精细运动/书写能力和运动中的控制能力分别与社交沟通障碍、重复刻板行为严重程度均呈负相关(β=-0.85~-0.03,-2.98~-0.17,P值均 < 0.05)。  结论  ASD儿童运动功能缺陷者核心症状更严重。应将运动评估纳入ASD筛查、诊断和管理中,并积极促进运动干预在康复过程中的应用,以期改善其预后和生活质量。
教育机构类型对孤独症谱系障碍儿童社会交往功能影响的观察性研究
顾廷锋, 曹牧青, 金诚开, 王馨, 静进
2023, 44(2): 181-185. doi: 10.16835/j.cnki.1000-9817.2023.02.005
摘要(315) HTML (165) PDF(44)
摘要:
  目的  探索就读于普通学校及特殊教育机构的学龄期孤独症谱系障碍(ASD)儿童在1年观察期内的社会交往功能的变化,为开展针对性的教育提供参考。  方法  对象来自于2017—2018年中山大学公共卫生学院儿童与青少年心理与行为发展研究中心招募的ASD儿童,共获得两个时点有完整数据的44名儿童。在基线及随访期间对家长进行问卷调查,调查内容包括儿童的基本情况、社交反应量表(SRS)、长处与困难问卷(SDQ)、社交沟通量表(SCQ)、儿童焦虑情绪筛查量表(SCARED)、注意缺陷多动障碍评定量表(SNAP-Ⅳ)。  结果  相较于普通学校就读的患儿,基线水平上SRS总分(114.56±6.02, 93.63±3.82)及其亚量表得分(社交知觉:13.54±0.71, 11.02±0.45;社交认知:22.73±1.16, 18.19±0.73;社交沟通:37.47±2.12, 30.40±1.35;孤独症行为方式:23.11±1.70, 19.02±1.08)、SCQ总得分(20.37±1.60, 12.92±1.02)及其亚量表得分(社会互动领域:8.77±0.92, 4.23±0.58;沟通领域:6.07±0.55, 4.19±0.35)在特殊教育机构的患儿中更高(P值均 < 0.05)。进一步比较基线和随访结果,时间效应以及时间与教育环境的交互作用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  结论  相较于特殊教育机构,就读于普通学校的学龄期ASD患儿社交障碍程度更低;在1年观察期内,教育环境与儿童的症状变化不存在关联。家长应根据患儿自身能力选择教育环境,学校应加强特殊教育的资源建设和教师技能培训。
父母养育方式与学龄孤独症谱系障碍儿童睡眠问题的关联
王馨, 陈嘉洁, 林力孜, 詹晓玲, 刘斯宇, 金诚开, 李秀红, 静进
2023, 44(2): 186-190. doi: 10.16835/j.cnki.1000-9817.2023.02.006
摘要(338) HTML (135) PDF(48)
摘要:
  目的  探讨父母养育方式与学龄孤独症谱系障碍(ASD)儿童睡眠问题的关联性,为开展相应的干预和家庭支持提供参考。  方法  在中山大学儿童青少年心理行为研究中心招募就读于普通小学的6~10岁ASD儿童和年龄、性别匹配的典型发展(typically developing, TD)儿童各98名。采用父母行为问卷和儿童睡眠习惯问卷调查父母养育方式和睡眠问题发生情况,评估ASD症状严重程度和智力水平等指标,采用广义线性模型分析父母养育方式与儿童睡眠问题的关联性。  结果  两组儿童的父母养育方式各维度得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ASD儿童的周末睡眠时间低于TD儿童[(9.1±0.7)(9.5±0.8)h,P < 0.01],入睡潜伏期延长问题得分高于TD儿童[(1.8±0.7)(1.5±0.7),P < 0.01],两组在总的睡眠问题和各类问题的发生率上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ASD儿童父母支持/参与的养育方式得分与睡眠问题总分(β=-2.68,95%CI=-4.88~-0.47)、就寝阻抗得分(β=-1.65,95%CI=-2.54~-0.77)和睡眠焦虑得分(β=-1.01,95%CI=-1.70~-0.32)呈负相关;敌意/强制的教养方式与日间困倦得分呈正相关(β=1.41,95%CI=0.53~2.29)(P值均 < 0.05)。  结论  父母支持/参与的养育方式与儿童睡眠问题的降低有关,而敌意/强制的养育方式与睡眠问题的增加有关。应改善父母的养育方式,以减少ASD儿童睡眠问题的发生。
共患对立违抗障碍的注意缺陷多动障碍儿童社会功能特征
陈强, 李德欣, 李静, 齐洋洋, 刘慧, 陈淑梅, 廖远航, 钟洁琼, 李秀红
2023, 44(2): 191-194. doi: 10.16835/j.cnki.1000-9817.2023.02.007
摘要(298) HTML (97) PDF(29)
摘要:
  目的  探索共患对立违抗障碍(ODD)的注意缺陷多动障碍(ADHD)儿童社会功能特征,为改善ADHD儿童社会功能提供参考。  方法  采用中文版注意缺陷多动障碍评定量表-父母版(SNAP-Ⅳ)、Weiss功能缺陷量表父母版(WFIRS-P)及儿童困难问卷(QCD),对首次就诊于珠海市妇幼保健院儿童心理卫生科的192名单纯ADHD儿童、243名共患ODD的ADHD儿童,以及珠海市某学校118名正常对照儿童进行评估分析。  结果  3组儿童SNAP-Ⅳ量表注意缺陷因子得分分别为[1.9(1.7,2.1),1.8(1.6,1.9),1.0(0.6,1.2)],多动冲动因子得分分别为[1.8(1.4,2.1),1.6(1.1,1.8),0.7(0.2,1.0)],对立违抗因子得分分别为[1.6(1.5,1.9),1.0(0.8,1.1),0.8(0.5,1.0)],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H值分别为268.44,237.97,418.66,P值均 < 0.01)。3组儿童WFIRS-P量表各维度及总分分别为家庭[0.8(0.6,1.1),0.6(0.3,0.8),0.3(0.1,0.6)];学习和学校[0.8(0.5,1.1),0.8(0.5,1.0),0.3(0.1,0.5)];生活技能[1.0(0.7,1.2),0.8(0.6,1.0),0.6(0.4,0.8)];自我管理[1.0(0.3,1.0),0.7(0.3,1.0),0.3(0.0,0.7)];社会活动[0.7(0.4,1.0),0.6(0.3,0.9),0.3(0.0,0.4)];冒险活动[0.3(0.2,0.5),0.2(0.1,0.4),0.1(0.0,0.2)];总分[0.8(0.6,1.0),0.6(0.5,0.8),0.4(0.2,0.6)],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H值分别为108.82,122.45,60.17,40.58,96.17,76.57,138.30,P值均 < 0.01)。3组儿童QCD量表得分分别为[30.0(24.0,37.0),32.0(27.0,40.0),47.0(37.0,52.3)],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H=124.65,P < 0.01)。多元线性回归分析结果表明,注意缺陷和对立违抗症状均是患儿WFIRS-P总分及QCD分的影响因素(R2值分别为0.40,0.25,P值均 < 0.05)。  结论  共患ODD的ADHD儿童在社会功能各个维度上的缺陷较ADHD儿童更为严重,社会功能缺陷受注意缺陷和对立违抗症状的影响。
生命早期细颗粒物暴露与学龄期儿童孤独症谱系障碍患病风险的关联
詹晓玲, 陈宇靖, 欧晓璇, 王馨, 李秀红, 林力孜, 静进
2023, 44(2): 195-199. doi: 10.16835/j.cnki.1000-9817.2023.02.008
摘要(376) HTML (170) PDF(32)
摘要:
  目的  探索生命早期细颗粒物(PM2.5)暴露与学龄期孤独症谱系障碍(ASD)患病风险的关联,为ASD的早期防控提供依据。  方法  采用病例对照设计,于中山大学儿童青少年心理行为发育研究中心招募ASD儿童165名,同期于广州市部分小学招募性别年龄匹配的典型发育(TD)儿童165名。采用问卷收集基本资料,采用社交反应量表(SRS)评估儿童ASD的相关症状表现;采用中国大气成分近实时追踪数据集(TAP)估算生命早期PM2.5暴露(母亲孕前、孕期及儿童出生后2年)。采用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PM2.5暴露与ASD患病风险的关联,广义线性回归模型分析PM2.5暴露与ASD相关症状的关联。  结果  ASD儿童母亲孕前1年(55.08±9.34)μg/m3,孕期(50.44±8.71)μg/m3以及ASD儿童出生后1年(45.04±8.25)μg/m3、出生后2年(40.19±7.12)μg/m3的PM2.5暴露均高于TD组儿童(47.66±7.63,44.19±7.16,38.95±6.07,35.76±5.6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7.94,7.13,7.70,6.32,P值均 < 0.05)。校正混杂因素后,母亲孕前、孕期,儿童出生后1年、出生后2年的PM2.5暴露每升高1 μg/m3,儿童ASD患病风险分别为1.21(95%CI=1.13~1.29)、1.18(95%CI=1.11~1.26)、1.30(95%CI=1.18~1.43)和1.29倍(95%CI=1.17~1.42)。两组儿童均未发现生命早期PM2.5暴露与SRS总分或分量表得分存在关联(P值均>0.05)。  结论  生命早期不同阶段的PM2.5暴露均与ASD患病风险有关,在ASD生命早期的防控工作中应对大气颗粒物污染予以重视。
孤独症谱系障碍儿童遭受家长躯体情感暴力现状及相关因素
崔立华, 杜文冉, 李会敏, 董静怡
2023, 44(2): 200-204. doi: 10.16835/j.cnki.1000-9817.2023.02.009
摘要(266) HTML (107) PDF(30)
摘要:
  目的  了解孤独症谱系障碍(ASD)儿童遭受家长躯体情感暴力现状及其相关因素,为制定儿童暴力伤害的干预方案提供科学依据。  方法  2021年3—10月选择唐山市3所特教机构的221名ASD儿童,同时方便选取市区和农村各2所幼儿园的395名非ASD儿童进行线上及现场问卷调查。使用自行设计的暴力行为调查表、儿童孤独症评定量表(CARS)和9项患者健康问卷抑郁量表(PHQ-9)收集调查对象遭受暴力、孤独症严重程度、养育人抑郁状况及其他影响因素。采用χ2检验、Fisher精确检验法、Logistic回归分析暴力的相关因素。  结果  最近1年内,81.9%的ASD儿童和72.9%的非ASD儿童遭受过暴力,ASD儿童躯体、情感暴力报告率分别为74.2%和73.8%,非ASD儿童分别为58.7%和65.8%,两组儿童躯体、情感及总暴力报告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 < 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男童(OR=1.70,95%CI=1.12~2.60)、家庭人均年收入 < 1万元(OR=2.43,95%CI=1.45~4.08)、养育人抑郁程度重(OR轻度=11.01,95%CI=5.38~22.49;OR中度及以上=69.97,95%CI=24.25~201.93)是儿童遭受总暴力的影响因素;ASD疾病(OR=1.96,95%CI=1.32~2.92)、年龄大(OR=1.19,95%CI=1.01~1.41)及养育人抑郁程度重(OR轻度=7.83,95%CI=3.67~16.74;OR中度及以上=14.37,95%CI=6.17~33.46)是儿童遭受躯体暴力的影响因素;男童(OR=1.62,95%CI=1.11~2.36)、母亲从事体力劳动工作(OR=1.68,95%CI=1.09~2.59)、养育人抑郁程度重(OR轻度=7.69,95%CI=3.74~15.81;OR中度及以上=25.37,95%CI=10.80~59.63)是儿童遭受情感暴力的影响因素(P值均 < 0.05)。  结论  ASD儿童遭受家长暴力报告率高,应加强ASD家庭心理健康和社会支持。
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
宁夏儿童青少年体育锻炼行为及相关因素社会生态模型分析
黄子睿, 赵海萍, 张慧, 张淑静, 潘婷婷
2023, 44(2): 205-207. doi: 10.16835/j.cnki.1000-9817.2023.02.010
摘要(280) HTML (118) PDF(42)
摘要:
  目的  了解2019年宁夏9~18岁儿童青少年体育锻炼行为及其影响因素,从社会生态模型出发为促进儿童青少年体育锻炼提供建议。  方法  基于2019年“全国学生体质与健康调研”中宁夏地区12 018名9~18岁儿童青少年数据,以社会生态模型4个层次为依据对调查问题进行赋分。  结果  儿童青少年每日体育锻炼时长不足1 h人数占55.97%。个人、人际关系、社会环境、政策4个层次的因素均与儿童青少年参与运动时长相关(r值分别为-0.01,0.01,-0.08,0.04,P值均 < 0.01),且个人因素对儿童青少年行为的影响占主导地位。逐步线性回归分析结果显示,个人因素中运动使我健康、我没有足够的时间、肌力锻炼,人际关系中我没有运动伙伴、运动使我认识伙伴,政策中每周体育课数、一学年运动会数、平均每日课间操数都与儿童青少年的体育活动时长相关(B=-0.05~0.16,P值均 < 0.01)。  结论  宁夏儿童青少年体育锻炼不足,其行为发生是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应结合社会生态模型全方位、多样化干预,以促进儿童青少年体育锻炼行为习惯的形成。
大学生对抑郁症认知及健康教育需求的质性研究
符勤怀, 王宏
2023, 44(2): 208-210. doi: 10.16835/j.cnki.1000-9817.2023.02.011
摘要(809) HTML (142) PDF(66)
摘要:
  目的  了解大学生对抑郁症的认知及健康教育需求,为开展抑郁症干预提供参考依据。  方法  采用现象学研究方法,以半结构式访谈提纲(对抑郁症的基本认知、对开展大学生抑郁症健康教育的建议和需求)深入访谈15名在校大学生,分析整理访谈资料。  结果  对抑郁症的基本认知调查发现,大学生对抑郁症有一些表浅的了解,但深入认知明显不足;普遍认为抑郁症对大学生有明显负面影响;对待抑郁症的态度、行为存在偏差;对如患抑郁症后的应对方式存在一定的不规范性、不科学性。对开展抑郁症健康教育的建议和需求调查发现,大学生对抑郁症健康教育态度积极、需求迫切;既往获得抑郁症信息来源局限、不专业、不系统;有期望获得的途径及方式。  结论  大学生抑郁症知识、态度、行为现状不容乐观,但其有积极、迫切的需求。应提高大学生的抑郁症认知水平,加强医校联合的多途径、多范围健康教育。
贵州省12~16岁儿童青少年行为问题现况及相关因素
谢虹雅, 李秀玲, 王雯, 陈太好, 罗鹏, 张江萍
2023, 44(2): 211-214. doi: 10.16835/j.cnki.1000-9817.2023.02.012
摘要(360) HTML (140) PDF(60)
摘要:
  目的  探讨贵州省12~16岁儿童青少年行为问题现状及其相关因素,为儿童青少年行为问题预防和干预提供参考。  方法  采用分层整群抽样方法,于2021年8—12月选取贵州省贵阳、都匀、凯里3个不同经济发展水平市的12所中小学校的3 217名12~16岁儿童青少年为研究对象,采用自编一般情况调查表、父母用儿童行为量表对儿童青少年监护人进行调查。  结果  儿童青少年行为问题检出率为16.60%,其中男生为14.41%,女生为18.62%。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与身边同龄人关系一般或较好与儿童青少年行为问题发生风险呈负相关;非父母为主要看护人、孩子每天屏幕时间为1~2 h、孩子每天屏幕时间>2 h、无体育爱好、父亲教养方式为溺爱型或忽视型、母亲教养方式为溺爱型、父亲有不良生活嗜好、父亲偶尔生病、母亲偶尔生病与儿童青少年行为问题发生风险呈正相关(OR值分别为0.25,0.16,1.44,1.47,2.75,1.36,1.85,2.01,2.12,1.69,1.30,1.38,P值均 < 0.05)。  结论  贵州省儿童青少年行为问题发生率与自身不良生活习惯和家庭环境中的多种因素有关。家庭、学校及相关职能部门应发挥自身优势,采取综合措施预防儿童青少年行为问题发生。
上海市中小学生营养健康教育指导纲要构建
刘汗青, 薛琨, 陈勃昊, 汤表倩, 李艺扬, 姚淑娴, 蒋泓, 王书梅
2023, 44(2): 219-223. doi: 10.16835/j.cnki.1000-9817.2023.02.014
摘要(283) HTML (118) PDF(42)
摘要:
  目的  研制适应上海特色的、符合不同学段学生认知水平的中小学生营养健康教育指导纲要,为统筹规划不同学段学生营养教育的内容与目标提供参考。  方法  通过文献检索和定性访谈拟定上海市中小学生营养健康教育指导纲要的框架雏形,邀请营养、学校卫生和健康教育等领域的21位专家进行两轮德尔菲咨询,依据咨询结果确定各学段学生的营养健康教育内容。  结果  两轮咨询的回收率均为100%,专家权威程度分别为0.74和0.89,协调系数分别为0.31和0.33(P值均 < 0.01),专家意见可信。最终形成的指导纲要包括2个一级条目、6个二级条目、60个三级条目及对应的条目解释。2个一级条目为合理营养和食品安全;6个二级条目为食物与营养素、平衡膳食、良好饮食习惯、营养实践、良好卫生习惯和食源性疾病;60个三级条目在水平一(小学一至二年级)需要学习的有24个,水平二(小学三至五年级)有41个,水平三(初中六至九年级)有55个,水平四(高中十至十二年级)有59个。  结论  上海市中小学生营养健康教育指导纲要聚焦于关键营养知识、合理膳食行为和营养实践技能等内容,可以为中小学营养健康教育的分阶段开展提供参考和依据。
心理卫生
超重儿童对食物线索的注意偏向特点
霍明珠, 尹鹏姣, 吴云霞, 李文辉
2023, 44(2): 215-218. doi: 10.16835/j.cnki.1000-9817.2023.02.013
摘要(258) HTML (114) PDF(24)
摘要:
  目的  探究超重儿童对食物线索的注意偏向特点,为超重儿童的行为生活干预方式提供理论依据。  方法  2017年9—10月,通过体质量指数(BMI)筛选出沈阳市某小学三至四年级正常儿童与超重儿童各28名,使用点探测研究范式评估超重儿童对食物线索的注意偏向特点。  结果  在对食物线索的注意偏向分数上,超重儿童与正常儿童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1, 52)=0.01,P>0.05,ηp2 < 0.01];在对食物线索的注意警觉分数上,超重儿童与正常儿童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1, 52)=5.94,P < 0.05,ηp2=0.10],正常儿童对食物线索的注意警觉分数高于超重儿童;在对食物线索的注意解除分数上,超重儿童与正常儿童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1, 52)=7.74,P < 0.05,ηp2=0.13],超重儿童的注意解除分数高于正常儿童。  结论  与正常儿童相比,超重儿童对食物线索并未存在更高的注意偏向;但对食物线索注意偏向的特点不同,正常儿童对食物线索更为警觉,而超重儿童更难以从食物线索中解除注意。
农村中学生睡眠质量抑郁症状及其与非自杀性自伤的关联
罗运娇, 严娜, 裴一霏, 陈倩, 王京京, 汤洁, 王宇豪, 王威
2023, 44(2): 224-228. doi: 10.16835/j.cnki.1000-9817.2023.02.015
摘要(322) HTML (158) PDF(49)
摘要:
  目的  探讨农村中学生睡眠质量和抑郁症状及其交互作用与非自杀性自伤(non-suicidal self-injury, NSSI)的关联,为农村中学生NSSI的预防和早期干预提供参考依据。  方法  采用多阶段整群抽样的方法,在江苏省徐州市随机抽取4所农村中学,按照学校年级分层、班级随机选取的原则对1 723名中学生进行调查。使用纸质调查问卷(包括人口学因素、自伤行为评估简表、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量表、抑郁自评量表)进行问卷调查,采用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农村中学生睡眠质量和抑郁症状及其交互作用与NSSI的关联。  结果  30.5%的中学生存在NSSI行为;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女生NSSI报告率(33.0%)比男生(27.3%)高,有睡眠障碍和抑郁症状者NSSI报告率更高,分别为46.8%和43.6%。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存在睡眠障碍的学生发生NSSI的风险是无睡眠障碍者的1.80倍(OR值95%CI=1.42~2.28,P < 0.01);存在抑郁症状的学生发生NSSI的风险是无抑郁症状者的3.32倍(OR值95%CI=2.60~4.24,P < 0.01)。交互作用结果显示,睡眠障碍和抑郁症状对农村中学生NSSI行为的发生存在相加交互作用,超额危险度、归因比和交互作用指数分别为1.80,0.30和1.57。  结论  存在睡眠障碍和抑郁症状是农村中学生NSSI的相关因素,且两者存在相加交互作用。
童年期虐待与初中生大五人格特征的关联
潘俊彦, 李敏, 单芳玲, 何慕然, 李缘, 文雪, 王君, 苏普玉, 汪耿夫
2023, 44(2): 229-232. doi: 10.16835/j.cnki.1000-9817.2023.02.016
摘要(278) HTML (135) PDF(39)
摘要:
  目的  探讨童年期虐待(childhood maltreatment, CM)与初中生大五人格特征之间的关联,为促进初中生人格健康发育提供科学依据。  方法  采用多阶段随机整群抽样方法选取安徽省宣城、合肥、淮北共5 724名初中生进行问卷调查,内容包括人口统计学特征、CM经历以及大五人格特征。采用线性回归分析和典则相关分析探索CM与大五人格特征之间的关联。  结果  初中生躯体虐待、情感虐待、性虐待、躯体忽视、情感忽视与谨慎性(β=-1.71~-2.55)、情绪性(β=1.93~3.87)人格特征关联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 < 0.05)。除躯体虐待外,其余各类型CM与外向性(β=-1.04~-2.32)、宜人性(β=-1.07~-1.37)人格特征关联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 < 0.05),仅有性虐待与开放性人格特征关联有统计学意义(β=-0.70,P < 0.05)。除开放性人格特征外,CM经历数量与初中生人格特征关联均有统计学意义;且CM经历数量与各维度人格特征得分呈现剂量反应关系(P值均 < 0.05)。典则相关分析中,典则相关系数为-0.375(P < 0.05),童年期虐待经历主要由情感虐待、情感忽视与躯体忽视来反映(典则载荷系数为0.556~0.951),大五人格特征主要由情绪性、谨慎性与外向性来反映(典则载荷系数为-0.702~0.639)。  结论  CM与初中生人格特征之间存在关联,预防CM对于促进早期初中生的人格健康发育具有重要意义。
中学生校园欺凌行为与家庭环境及教育方式的关联
华龙, 李宁, 常微微, 童嘉妮, 周梦洁, 朱丽君, 姚应水, 金岳龙
2023, 44(2): 233-236. doi: 10.16835/j.cnki.1000-9817.2023.02.017
摘要(367) HTML (153) PDF(58)
摘要:
  目的  了解安徽省中学生校园欺凌现状及其与家庭环境、教育方式的关系,为防范校园欺凌现象提供相应的预防措施。  方法  使用校园欺凌量表和自行设计的调查问卷,对安徽省合肥、芜湖、阜阳等地区初一至高三年级1 826名学生利用问卷星平台进行调查,采用SPSS 26.0进行数据分析。  结果  中学生校园欺凌报告率为41.40%,其中欺凌别人报告率为14.46%,被欺凌报告率为39.59%,欺凌他人同时受到他人欺凌报告率为12.65%。多因素Logistic回归矫正模型显示,与母亲关系一般和中学生校园欺凌存在正相关(OR=1.76,95%CI=1.22~2.53),与父亲关系一般(OR=1.89,95%CI=1.47~2.43)、重组家庭(OR=2.28,95%CI=1.22~4.29)和中学生校园被欺凌存在正相关,父母之间的关系一般/差(OR=1.52,95%CI=1.06~2.17;OR=3.15,95%CI=1.79~5.57)与欺凌—被欺凌者存在正相关,惩罚打骂型家庭教育方式与欺凌、被欺凌、欺凌—被欺凌行为均存在正相关(OR=1.45,95%CI=1.10~1.90;OR=1.82,95%CI=1.48~2.23;OR=1.47,95%CI=1.10~1.96)(P值均 < 0.05)。  结论  中学生家庭环境及教育方式与校园欺凌行为存在一定程度相关。在生活中父母应注意保持良好的家庭氛围并与子女多沟通,降低校园欺凌行为的发生。
领悟社会支持与中学生欺凌保护行为和抑郁症状的关联
王泓懿, 张珊珊, 吴家钰, 刘致宏
2023, 44(2): 237-241. doi: 10.16835/j.cnki.1000-9817.2023.02.018
摘要(367) HTML (150) PDF(53)
摘要:
  目的  识别中学生领悟社会支持的潜在类别,并分析其与欺凌保护行为与抑郁症状的关联,为增加中学生欺凌保护行为和减少抑郁症状提供参考。  方法  于2021年9—11月,采用方便整群抽样法选取辽宁省3所中学的1 021名在读初、高中学生,采用领悟社会支持量表(MSPSS)、欺凌情境中自我评估参与角色量表(PRQ)和抑郁自评量表(SDS)进行问卷调查,并采用潜在剖面分析、稳健三步法及Logistic回归对数据进行分析。  结果  中学生领悟社会支持分为低领悟社会支持组(8.03%,82名)、领悟友谊支持组(15.38%,157名)、中度领悟社会支持组(35.26%,360名)和高领悟社会支持组(41.33%,422名)4个潜在类别。多项式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女生和初中生在领悟友谊支持组所占比例更大(OR值分别为0.65,0.52,P值均 < 0.05)。不同领悟社会支持潜在类别的中学生在欺凌保护行为和抑郁症状上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值分别为47.99和48.80,P值均 < 0.01),低领悟社会支持组的中学生欺凌保护行为得分最低(33.75±0.82),抑郁症状得分最高(49.82±0.72)。  结论  中学生的领悟社会支持存在异质性。家庭和学校可以通过有意识地提高中学生的领悟社会支持水平,有效促进欺凌保护行为并减少抑郁症状的发生。
青少年抑郁症患者非自杀性自伤体验的质性研究
彭建燕, 吴冬梅, 谌青云, 周英, 叶子翔
2023, 44(2): 242-245. doi: 10.16835/j.cnki.1000-9817.2023.02.019
摘要(371) HTML (183) PDF(63)
摘要:
  目的  了解非自杀性自伤(nonsuicidal self-injury, NSSI)青少年抑郁症患者使用切割工具自伤时的真实体验和感受,为提供针对性干预措施提供指导。  方法  采用目的抽样法,于2021年11月—2022年5月对四川省成都市某三级甲等精神病专科医院收治的19例使用切割工具NSSI青少年抑郁症患者进行半结构式访谈,以诠释现象学分析法分析转录资料。  结果  青少年抑郁症患者非自杀性自伤体验和感受可归纳为5个主题:外界干扰下滋生的自伤意念;思绪万千中的自伤行为;痛并快乐着的自伤体验;万里挑一的自伤工具;有爱、有责任,自伤行为有所减少。  结论  青少年抑郁症患者非自杀性自伤行为受多方面因素影响。应根据此类患者特点提供有针对性护理措施,指导患者签署NSSI承诺书、教会患者掌握NSSI行为替代技巧、联合患者家属构建多维度社会支持平台。
成都金牛区幼儿园儿童心理行为预警征筛查现状及相关因素
白凤仪
2023, 44(2): 246-250. doi: 10.16835/j.cnki.1000-9817.2023.02.020
摘要(413) HTML (171) PDF(26)
摘要:
  目的  了解成都市金牛区幼儿园幼儿心理行为发育问题预警征筛查现状并分析可能的影响因素,为制定有效的防治策略提供参考。  方法  2021年10—12月,以成都市金牛区幼儿园20 417名儿童为研究对象。采用适应年龄组的儿童心理行为发育问题预警征象(预警征)分别进行发育筛查。采用Logistic回归用于预警征筛查阳性的多因素分析。  结果  2岁儿童预警征筛查阳性率最高为语言能区(6.12%),2.5,3岁儿童最高为个人社交能区(1.70%, 1.76%),4,5岁儿童预警征筛查阳性率最高为精细运动能区(2.04%,1.03%);单因素和多因素分析表明预警征筛查阳性的相关因素有性别、家庭结构、异常出生史、每天电子屏幕暴露时间>2 h、每天夜间睡眠时长、年龄等(P值均 < 0.05)。  结论  在幼儿园定期进行预警征筛查十分必要。应结合儿童各年龄阶段有针对性地对照护人、幼儿园教职人员开展健康教育,帮助其建立正确的育儿观念;同时应重视儿童睡眠健康,减少电子屏幕暴露时间, 从而促进儿童身心健康发展。
大学生手机使用行为与抑郁症状双向关联的随访研究
李人杰, 陶舒曼, 伍晓艳, 杨娅娟, 邹立巍, 谢阳, 李婷婷, 张丹, 翟爽, 曲杨, 陶芳标
2023, 44(2): 251-255. doi: 10.16835/j.cnki.1000-9817.2023.02.021
摘要(373) HTML (108) PDF(53)
摘要:
  目的  描述大学生手机使用行为和抑郁症状的流行现状及双向关联,为促进大学生健康行为养成提供循证依据。  方法  于2019年4—5月选取安徽省合肥市和江西省上饶市2所高校的1 135名学生进行基线问卷调查,每6个月随访1次,于2021年4—5月进行最后一次问卷随访,匹配后获得有效人数999人。运用自评问卷调查大学生手机使用时长和手机功能使用情况,运用青少年手机使用依赖自评问卷和患者健康问卷-9项(PHQ-9)评估大学生手机依赖情况和抑郁症状。采用Pearson相关分析检验基线和2年后手机使用行为和抑郁之间的相关性;采用线性回归模型分析手机使用行为与抑郁症状评分之间的线性关联;采用自回归交叉滞后模型分析大学生手机使用行为和抑郁症状之间的双向关联。  结果  基线调查中大学生手机依赖和抑郁症状的检出率分别为24.3%和42.4%。基线和2年后随访中大学生平均手机使用时长分别为[(2.84±0.90)(2.02±1.05)h/d];手机依赖平均得分分别为[(23.30±9.00)(23.29±10.45)分];手机功能使用平均得分分别为[(30.12±6.66)(29.12±7.27)分];抑郁症状平均得分分别为[(4.51±4.76)(2.61±4.40)分]。Pearson相关分析结果显示,基线和2年后手机使用时长、手机功能使用及手机依赖与2年后抑郁症状得分均呈正相关(r=0.08~0.50,P < 0.05)。线性回归模型显示,基线手机依赖与基线抑郁症状(β=0.26,95%CI=0.23~0.29)和2年后抑郁症状(β=0.12,95%CI=0.09~0.15)之间呈正相关。自回归交叉滞后模型显示,基线手机依赖正向预测2年后抑郁症状(β=0.04),基线抑郁症状正向预测2年后手机依赖(β=0.23)(P值均 < 0.05)。  结论  大学生手机依赖和抑郁症状之间存在双向关联。减少手机依赖对改善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具有积极意义。
母亲情绪症状与学龄前儿童情绪行为问题的关联
王心柱, 李若瑜, 杨亚红, 刘婷婷, 叶璐, 李庆雷, 万宇辉
2023, 44(2): 256-260. doi: 10.16835/j.cnki.1000-9817.2023.02.022
摘要(307) HTML (95) PDF(34)
摘要:
  目的  探讨母亲情绪症状与学龄前儿童情绪行为问题的关联,为预防和干预学龄前儿童情绪行为问题提供参考。  方法  采用分层整群抽样方法,于2021年6月选择安徽省阜阳市3个区12所幼儿园4 100名3~6岁儿童为研究对象,通过长处和困难问卷(SDQ)、抑郁-焦虑-压力量表(DASS-21)分别调查学龄前儿童情绪行为问题和母亲情绪症状。  结果  学龄前儿童情绪症状、品行问题、多动、同伴交往问题、亲社会行为、困难总分异常的检出率分别为15.7%,17.4%,20.0%,32.3%,15.1%和15.8%,母亲抑郁、焦虑、压力症状的检出率分别为7.9%,12.7%,4.8%。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与母亲无抑郁、焦虑、压力症状的儿童相比,母亲有抑郁、焦虑、压力症状的儿童情绪症状、品行问题、多动、同伴交往问题和困难总分异常检出率均增大(OR=1.76~6.35,P值均 < 0.01),其中母亲情绪症状对儿童情绪症状的影响作用最大,而母亲有压力症状与儿童亲社会行为的关联无统计学意义(OR=1.40,P>0.05)。母亲情绪症状与儿童情绪行为问题关联的性别差异无统计学意义(ROR=0.73~1.07,P值均>0.05)。母亲存在压力症状的独生子女出现情绪行为问题的风险高于非独生子女(ROR=2.03,P < 0.05)。  结论  母亲情绪症状与学龄前儿童情绪行为问题有关,早期识别并干预母亲的抑郁、焦虑、压力等负性情绪症状,有益于学龄前儿童情绪行为问题的防控。
中学生父母依恋与自杀未遂的关联
丁红丽, 汪妍, 彭畅, 程君菡, 荣发娟, 余毅震
2023, 44(2): 269-273. doi: 10.16835/j.cnki.1000-9817.2023.02.025
摘要(309) HTML (139) PDF(25)
摘要:
  目的  了解中学生自杀未遂现状,并探讨其与父母依恋的关系,为中学生自杀行为的预防和控制提供依据。  方法  采用分层整群随机抽样法,抽取湖北省鄂州市和孝感市4 419名七至十二年级在校学生作为调查对象,使用父母和同评依恋量表(IPPA)、罗森博格自尊量表(RSES)、凯斯勒心理疾患量表(K10)进行问卷调查,并评定中学生自杀未遂情况。  结果  中学生自杀未遂检出率为6.8%。自杀未遂检出率在不同年级、家庭类型、父母感情、家庭管教方式、家庭月收入、自尊水平和心理困扰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t值分别为3.88,10.12,18.00,52.54,13.90,2.37,8.99,P值均 < 0.05),有自杀未遂组的父亲依恋和母亲依恋得分(14.64±13.45,14.77±12.26)均低于无自杀未遂组(22.05±16.08,23.79±14.93)(t值分别为-9.07,-12.11,P值均 < 0.05)。Logistic回归分析表明,父亲依恋和母亲依恋均与中学生自杀未遂负向关联(父亲依恋,OR=0.99,95%CI=0.98~0.99;母亲依恋,OR=0.97,95%CI=0.96~0.98,P值均 < 0.05);分层分析发现,父亲依恋与女生自杀未遂负向关联(OR=0.98,95%CI=0.97~0.99,P < 0.05),而对男生影响无统计学意义。  结论  父母依恋可能是中学生自杀未遂的保护因素,父亲依恋对自杀未遂的影响存在性别差异。父母应当注重培养与子女之间的良好依恋关系,促进中学生健康成长。
云南大一学生吃夜宵和不吃早餐状况及其与焦虑症状的关联
李霄霄, 敖娅, 黄贵帆, 张晓蓉, 王陆伟, 李宜健, 冯云萍, 苏云鹏, 徐洪吕
2023, 44(2): 274-277. doi: 10.16835/j.cnki.1000-9817.2023.02.026
摘要(403) HTML (167) PDF(52)
摘要:
  目的  研究云南大一年级学生吃夜宵和不吃早餐交互效应与焦虑症状的关联,为预防和减轻大学生的焦虑症状提供参考依据。  方法  在云南省昆明和大理整群选取3所高校的9 960名一年级大学生,使用膳食频率调查表评估大学生饮食行为,使用中文版21条目抑郁-焦虑-压力量表的焦虑分量表评估大学生的焦虑症状,使用广义线性模型和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吃夜宵和不吃早餐的交互效应与大学生焦虑症状的关联。  结果  最近1个月平均每周大学生吃夜宵和不吃早餐的比例分别为72.5%(7 217/9 960)和61.6%(6 131/9 960),大学生焦虑症状检出率为28.9%(2 875/9 960)。吃夜宵与大学生焦虑症状的关联有统计学意义(OR=1.40~2.54),不吃早餐与大学生焦虑症状的关联有统计学意义(OR=1.23~1.60)(P值均 < 0.05)。吃夜宵和不吃早餐交互效应与大学生的焦虑症状呈正相关(相乘交互效应,β=0.06,95%CI=0.02~0.10,P < 0.01;相加交互效应,OR=2.00,95%CI=1.59~2.51,P < 0.01)。  结论  吃夜宵且不吃早餐的云南大学生焦虑症状更明显。应促进大学生健康饮食习惯的养成,以减轻焦虑症状的发生。
生长发育与健康监测
中学生体能状况及其与早餐频次的关联
高磊, 常子敏, 罗帅呈, 孟颖, 刘聪
2023, 44(2): 261-265. doi: 10.16835/j.cnki.1000-9817.2023.02.023
摘要(292) HTML (135) PDF(49)
摘要:
  目的  了解中学生体能状况及其与早餐频次的关联,为改善中学生体能状况提供参考依据。  方法  采用随机整群分层抽样法,于2020年9月选取上饶市2 732名初、高中学生作为研究对象,调查中学生吃早餐的频次,同时收集个人基本信息、家庭基本情况和其他生活行为方式,体能测试包括握力、立定跳远、1 min仰卧起坐、坐位体前屈、50 m跑和20 m往返跑项目。采用χ2检验比较不同人口学特征、早餐行为中学生体能的差异,运用Logistic回归分析早餐行为与体能之间的关联。  结果  中学生体能不合格检出率为21.5%。不同早餐频次中学生握力、20 m往返跑不合格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值分别为8.27,13.90,P值均 < 0.05)。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20 m往返跑是否合格与早餐频次(有时吃、不吃或偶尔吃)均呈正相关(OR值分别为1.51,2.08,P值均 < 0.05)。  结论  中学生低频率早餐行为是20 m往返跑不合格发生的相关因素,学校和家庭应关注中学生早餐消费情况,确保每日营养摄入充足。
大学生动态心肺功能和有氧耐力的关联性
李闯涛, 高晓嶙, 吴东哲, 王昊
2023, 44(2): 282-286. doi: 10.16835/j.cnki.1000-9817.2023.02.028
摘要(277) HTML (109) PDF(18)
摘要:
  目的   通过递增负荷运动试验,筛选能有效评估有氧耐力的动态心肺功能指标。  方法   于2019年3—11月,从北京市5所高校随机招募能够理解试验并自愿配合整个测试过程的266名志愿者。采用德国Cortex Metalyzer 3B系统和美国Cheetah NICOM系统实时监测气体代谢和心功能,通过线性递增负荷方案测得最大摄氧量。根据研究设计选取有氧耐力和动态心肺功能指标,采用相关和典型性相关分析两者间的关系。  结果   男生最大摄氧量(VO2max)绝对值、VO2max相对值、最大每搏输出量(SVmax)、最大每搏输出量指数(SVImax)均显著高于女生,动态心肺功能指标K值低于女生(t值分别为17.8,10.1,8.5,4.3,-6.3,P值均 < 0.05)。简单相关发现,VO2max绝对值、VO2max相对值与K值、b值呈负相关,VO2max绝对值、VO2max相对值与SVmax、SVImax呈正相关(P值均 < 0.01)。典型相关分析发现,有氧耐力和动态心肺功能2组指标呈正相关(r=0.94,P < 0.01);与动态心肺功能密切相关的有氧耐力指标为VO2max绝对值、VO2max相对值;与有氧耐力密切相关的动态心肺功能指标为K值、b值、SVmax、SVImax  结论   动态心肺功能的提高有助于有氧耐力的提高,动态心肺功能指标K值、b值、SVmax、SVImax可以作为预测评估有氧运动能力的重要候选指标。
疾病控制
一起学校流感合并肺炎支原体感染暴发调查
胡永迪, 尹纯礼, 窦文霞, 冯太聪, 刘效峰, 刘云, 杨明珍, 沈燕华, 向伦辉
2023, 44(2): 266-268. doi: 10.16835/j.cnki.1000-9817.2023.02.024
摘要(418) HTML (185) PDF(57)
摘要:
  目的  对上海市某学校一起聚集性发热疫情进行流行病学调查,为探索针对性预防控制措施提供参考。  方法  采用现场流行病学方法,确定病例定义,开展病例搜索,描述三间分布,对人员和现场环境采样并进行实验室检测。  结果  共搜索到16例流感样病例,均在二(9)班,其中15名为学生,1名为教师,学生罹患率为36.59%(15/41),平均年龄7.4岁,班级男生罹患率为36.84%(7/19),女生罹患率为36.36%(8/22);病例的病程在5~15 d,中位数为9 d,发病后有18.75%(3/16)带病上(授)课。16例病例鼻咽拭子标本均为乙型流感阳性,其中11例同时检测出肺炎支原体阳性,1例同时检测出冠状病毒OC43阳性。乙型流感合并肺炎支原体感染者体温、单核细胞数、病程均高于单纯乙型流感者(P值均 < 0.05)。该起疫情历时12 d,所有患病学生全部治愈出院,无重症和死亡病例,疫情得到有效控制。  结论  该次疫情是一起乙型流感合并肺炎支原体引起的校园聚集性疫情。乙型流感合并肺炎支原体感染者症状重、病程长,提示疫情早期处置的重要性。
水痘疫苗接种对学校暴发疫情的保护效果及影响因素分析
麦炜桢, 李佳玲, 谢莘, 梁文佳, 李伟南, 林丹儿, 吴娴波, 朱琦, 马文军
2023, 44(2): 278-281. doi: 10.16835/j.cnki.1000-9817.2023.02.027
摘要(357) HTML (174) PDF(39)
摘要:
  目的  评价学校水痘暴发疫情中,水痘疫苗免疫史对发病以及疾病严重程度的影响,并探索其影响因素,为制定相应预防控制措施提供参考。  方法  选择广东省2021年发生水痘疫情的2所中小学校中既往没有水痘患病史的3 888名学生。采用回顾性队列研究方法进行问卷调查,计算相对危险度(RR)和保护效果(VE),并分析水痘疫苗保护效果的影响因素。  结果  研究对象中水痘确诊病例138例。不同性别学生的疫苗接种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1.36,P=0.51),不同年龄组学生的疫苗接种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55.82,P < 0.01)。水痘疫苗总体保护效果为66.94%(95%CI=56.17%~77.71%),2剂次疫苗保护效果(VE=90.02%,95%CI=83.13%~96.90%)高于1剂次(VE=49.40%,95%CI=32.36%~66.4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4.93,P < 0.01)。疫苗接种组与未接种组高热率分别为7.69%和25.81%,中重度皮损率分别为20.00%和50.00%,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值分别为6.29,11.32,P值均 < 0.05)。水痘疫苗对高热和中重度皮疹的保护效果分别为70.19%(95%CI=42.11%~98.27%)和60.00%(95%CI=38.15%~81.85%)。分层分析发现,不同接种年限间水痘疫苗保护效果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37.87,P < 0.05),而接种年龄与疫苗厂家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  结论  接种水痘疫苗可以预防水痘感染和降低疾病严重程度,疫苗保护效果受到接种年限的影响。建议提高水痘疫苗的接种覆盖率预防疫情的暴发。
贵州省贵安新区小学生视力不良横断面和监测与纵向追踪数据分析
何万娅, 朱焱, 汤鑫, 覃会玲, 蔡菁晖, 聂颖
2023, 44(2): 291-294. doi: 10.16835/j.cnki.1000-9817.2023.02.030
摘要(279) HTML (116) PDF(34)
摘要:
  目的  了解小学生视力不良发展趋势及横断面监测与纵向设计数据特点,为儿童生长发育与健康相关研究提出建议。  方法  以2021年贵州省贵安新区某镇秋季学期3 753名在校小学生为研究对象,以视力不良检出率为分析指标,对2021年在校小学生各年级的视力健康检查结果进行分析,并与该地2016级小学生2016—2021年视力不良监测及纵向追踪数据进行比较,对比分析各年级小学生视力不良检出率变化曲线、增幅及贡献率。  结果  2021年该镇小学生视力不良检出率为25.6%,一至六年级小学生视力不良检出率曲线与监测和纵向追踪数据均不一致,监测和纵向追踪数据检出率趋势大致相同,即2021年一至六年级小学生视力不良检出率先降低后升高,呈U型;监测和纵向数据一至六年级视力不良检出率随年级的增高逐渐升高,呈线型。2021年横断面数据显示,小学生视力不良检出率贡献率最高的为一年级(87.0%),监测、纵向数据均为四年级(45.0%,33.9%)。  结论  横断面、监测与纵向追踪3种设计数据提供的视力不良连续性发展趋势的准确性由低到高,但资料的获取与保存从易到难。应在横断面数据的基础上完善电子化信息系统,逐步形成完整的监测与纵向资料,并将不同资料结合运用,以提供更为准确的信息。
呼和浩特市中小学生脊柱弯曲异常现状
赵菊芳, 魏娜娜, 赵静, 杨田, 李国峰, 高建琼, 张秀红
2023, 44(2): 295-298. doi: 10.16835/j.cnki.1000-9817.2023.02.031
摘要(343) HTML (153) PDF(48)
摘要:
  目的  了解呼和浩特市中小学生脊柱弯曲异常的发生率及其相关因素,为制定相关措施提供参考依据。  方法  依据内蒙古自治区学生常见病监测与干预工作方案,于2021年9月采用分层随机整群抽样方法,选取13 586名呼和浩特市中小学生开展脊柱侧弯检查。  结果  脊柱弯曲异常检出538人,检出率4.0%;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监测点、学段、过去1个月内背部出现过持续酸痛是中小学生脊柱弯曲异常的相关因素(OR值分别为0.33,1.74,1.28,1.51,P值均 < 0.05)。  结论  呼和浩特市中小学生脊柱弯曲异常不容忽视。应积极控制影响因素,采取有效措施,减少中小学生脊柱弯曲异常的发生率。
卫生监督
上海市中小学校可调式和固定式课桌椅符合现况
欧阳芳, 谭晖, 章丽, 杨玉娟, 伊鲁波, 王震维, 阮一凡
2023, 44(2): 287-290. doi: 10.16835/j.cnki.1000-9817.2023.02.029
摘要(296) HTML (106) PDF(46)
摘要:
  目的   了解上海市中小学校可调式和固定式课桌椅的分配符合率,为课桌椅使用管理提供参考。  方法   于2019年6月11—25日,采用分层整群抽样方法,对上海市黄埔、虹口、杨浦和嘉定4个区7所中小学校33间教室的1 019套课桌椅进行测量,同时收集就座学生同一学期的身高体检数据,依据学校课桌椅功能尺寸及技术要求标准评价课桌椅功能尺寸和学生身高的匹配类型。  结果   中小学课桌椅分配符合率为22.5%,小学、初中和高中的符合率分别为11.7%,27.1%和40.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83.23,P < 0.01);可调式课桌椅的符合率(28.2%)高于固定式(18.1%)(χ2=14.49,P < 0.01)。不符合国标的课桌椅主要表现为高配,从小学到高中,分配类型呈现高桌高椅、高配小桌大椅向高配大桌小椅的变化趋势。  结论   中小学课桌椅分配符合率偏低,配置可调式课桌椅在一定程度上改善了课桌椅使用中的问题,但没有大幅度提高符合率。还需要进一步探讨可调式课桌椅使用中的有效管理模式,改善学校课桌椅的使用现况。
河北省2019—2021年中小学校传染病防控监督结果
贺培兰, 王鑫, 畅晋, 田晨, 朱晓鹏
2023, 44(2): 299-301. doi: 10.16835/j.cnki.1000-9817.2023.02.032
摘要(248) HTML (80) PDF(35)
摘要:
  目的  了解2019—2021年河北省中小学校传染病防控情况,为推动学校传染病防控工作提供科学依据。  方法  从河北省各地上传的中小学校传染病防控现场监督检查数据中收集筛选有关指标,利用SPSS 22.0软件进行分析。  结果  2019—2021年河北省中小学校传染病防控合格率分别为77.11%,89.74%,96.2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55.45,P < 0.01);小学、初中、高中2019—2021年传染病防控合格率均逐年升高且均有统计学意义(χ2值分别为319.49,118.74,25.73,P值均 < 0.05);晨检记录、专人负责疫情报告、因病缺勤病因追查与登记记录、复课证明查验、传染病防控“一案八制”、每年按要求实施学生健康体检6项传染病防控指标合格率均逐年升高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值分别为140.34,9.10,113.55,163.71,286.74,329.18,P值均 < 0.05)。  结论  河北省中小学校传染病防控水平稳步提升,小学及乡村学校合格率相对较低,部分指标存在漏迟报现象。应对薄弱环节加大政策支持和专业人才投入,强化软硬件建设,提升管理水平。
河南省农村学校饮用水重金属空间分布特征和健康风险评估
张欣烨, 张杰, 彭靖, 闫晓娜, 赵秋艳, 杨似玉, 王永星
2023, 44(2): 307-310. doi: 10.16835/j.cnki.1000-9817.2023.02.034
摘要(219) HTML (107) PDF(23)
摘要:
  目的  评估河南省农村学校饮用水中5种重金属的健康风险,为农村学校饮水安全提供科学依据。  方法  对河南省106个地市、县(区)的农村学校1 269份饮用水样品中砷、镉、铬、铅、汞5种重金属(As、Cd、Cr6+、Pb、Hg)进行监测,基于地理信息系统(GIS)对其空间分布特征进行研究,同时采用美国环境保护署(EPA)推荐的健康风险评估方法对5种重金属经口摄入途径的健康风险进行评估。  结果  监测饮用水中As的质量体积浓度合格率为100%,Cd、Cr6+、Pb、Hg的达标率分别为99.9%,99.9%,99.5%,99.6%。致癌性风险最高的是As(3.05×10-5),其次为Cr6+(2.73×10-5);非致癌性风险最高的是As(0.158 3),其次为Pb(0.041 7)。女生的致癌风险和非致癌风险均高于男生;致癌性风险和非致癌性风险在不同地区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 < 0.05)。  结论  河南省农村学校饮用水中5种重金属的健康风险均在EPA推荐的人群可接受风险范围内,其中砷、铬、铅为河南省农村学校饮用水中主要的健康风险因子,可能会对中小学生的健康成长产生负面影响,应在日后的饮水安全管理中予以优先关注。
综述
人际心理治疗在青少年抑郁症群体中的应用
李静依, 缪群芳, 舒婉, 仇凌晶, 王亚红
2023, 44(2): 302-306. doi: 10.16835/j.cnki.1000-9817.2023.02.033
摘要(398) HTML (193) PDF(65)
摘要:
梳理人际心理治疗(interpersonal psychotherapy,IPT)的概念、理论机制,从人际心理治疗对青少年抑郁症的应用效果和拓展应用两个方面进行综述,提出本土化调适人际心理治疗对青少年抑郁症群体干预的可行性,以期为人际心理治疗的应用实践提供借鉴。
儿童肥胖与青春发动时相关联性研究进展
吕慧玲, 韩迪, 胡佳, 沈蕙
2023, 44(2): 311-315. doi: 10.16835/j.cnki.1000-9817.2023.02.035
摘要(256) HTML (114) PDF(52)
摘要:
随着儿童超重肥胖率的不断升高,超重肥胖对青春发动时相的影响受到学者关注。为了解儿童肥胖与青春发动时相提前之间的相关性,研究就儿童肥胖与青春发动时相的关联及其机制进行综述,发现两者之间的关联与营养和代谢信号对下丘脑-垂体-性腺轴(HPG轴)功能的调节有关。女童肥胖与青春发动时相提前呈正相关,男童肥胖与青春发动时相关联的研究结论不尽相同。男童超重与青春发动时相提前相关;男童肥胖既可导致青春发动时相提前,也可导致其推迟,尚需进一步的研究揭示其中的规律。
抑郁障碍青少年自杀行为预测因素研究进展
刘创, 李媚珍, 李秀红
2023, 44(2): 316-320. doi: 10.16835/j.cnki.1000-9817.2023.02.036
摘要(240) HTML (116) PDF(43)
摘要:
近年来,青少年自杀行为的发生率逐年升高,成为威胁青少年身心健康乃至生命的严重公共卫生问题。抑郁障碍青少年是自杀行为发生的高危人群。研究从影响抑郁障碍青少年自杀行为的个人心理因素、家庭因素以及学校和社会因素3个方面进行综述,为青少年自杀行为的有效预防提供科学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