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言板

尊敬的读者、作者、审稿人, 关于本刊的投稿、审稿、编辑和出版的任何问题, 您可以本页添加留言。我们将尽快给您答复。谢谢您的支持!

姓名
邮箱
手机号码
标题
留言内容
验证码

2023年  第44卷  第1期

述评
构建面向健康中国2030青少年健康促进体系
陶芳标
2023, 44(1): 1-5. doi: 10.16835/j.cnki.1000-9817.2023.01.001
摘要(784) HTML (268) PDF(250)
摘要:
青少年处在健康和福祉相关能力发展的关键时期,也是奠定终身健康基础的重要阶段,其健康状况成为社会发展的晴雨表。通过梳理和总结当前中国青少年发育与健康问题,紧跟国家政策发展,提出进一步优化完善中国青少年健康服务体系和政策体系,构建面向2030年青少年健康促进指标体系,服务健康中国建设。
“双减”政策的落实需要科学合理的24 h活动行为指导
李红娟, 张婷, 郜艳晖
2023, 44(1): 6-10. doi: 10.16835/j.cnki.1000-9817.2023.01.002
摘要(344) HTML (128) PDF(72)
摘要:
随着身体活动、久坐行为与睡眠在时间分配上“定和限制”的成分数据属性被广泛认知,以往将身体活动与久坐行为、睡眠时间作为体质健康独立影响因素的研究,其方法学与所得结论的局限性凸显。目前,各国身体活动指南由以身体活动量为核心的局域性推荐向以24 h时间使用为基础的系统性推荐转变。从时间使用的角度来看,儿童青少年作息内容也具备成分数据的“定和限制”属性,“双减”政策后学生课业负担和课外学科类培训的减少必然意味着分配给其他活动时间的增加。从时间使用的视角提出“双减”政策背景下的学生体质健康促进需关注的重点,为全面改善儿童青少年身心健康、建立科学合理的作息习惯提供参考。
专题笔谈
中国青少年近视多元主体协同防控研究
何佳敏, 李红艳, 杨创豪, 范梦丹
2023, 44(1): 11-16. doi: 10.16835/j.cnki.1000-9817.2023.01.003
摘要(457) HTML (200) PDF(109)
摘要:
完善青少年近视防控体系, 促进青少年健康成长是新时期健康中国建设的主要方向之一。在梳理中国近视政策及各地实践的基础上, 引发了新冠肺炎疫情期间对青少年近视率较高、成因复杂、权责不清和协同不足的思考。研究基于协同理论, 通过多元主体在近视防控工作中的功能定位分析, 推动政府、学校、医疗机构、社区和家庭、市场等多方联动, 充分发挥各主体的资源和优势, 对青少年近视进行动态管理, 构建全国统一、权责分明、长效协作的多元主体协同防控体系。
儿童青少年24 h活动行为与健康专栏
24 h活动行为与小学生身体素质的关系
张涵敏, 张婷, 武宝爱, 郜艳晖, 李红娟
2023, 44(1): 17-22. doi: 10.16835/j.cnki.1000-9817.2023.01.004
摘要(389) HTML (146) PDF(82)
摘要:
  目的  使用成分数据分析方法探究小学生24 h活动行为与身体素质之间的关系,为促进儿童青少年身体活动(PA)水平、提高身体素质提供理论依据。  方法  采用随机整群抽样方法选取太原市迎泽区第二实验小学120名四、五年级的学生为研究对象,采用《国家体育锻炼标准工作指导手册》指标和20 m折返跑评价小学生身体素质,采用加速度计结合问卷调查24 h活动行为,通过成分多元线性回归分析各行为与各体质指标的关系,探讨成分等时替代的效应。  结果  女生1 min仰卧起坐成绩[(24.79±7.77)个]低于男生[(28.21±6.52)个],坐位体前屈成绩高于男生[9.00(5.00,14.00), 5.20(1.00,9.75)cm](t/Z值分别为2.60,-3.15,P值均 < 0.05)。男生呈现较高的低强度身体活动(LPA)、中高强度身体活动(MVPA)和较低的静坐行为(SB),女生则为较低的LPA、MVPA和较高的SB。小学生MVPA与30 s跳绳、20 m折返跑成绩呈正相关(β值分别为13.19,7.90,P值均 < 0.05)。睡眠(SLP)、SB、LPA与体质指标关联均无统计学意义。将10 min MVPA重新分配给SB、SLP时,30 s跳绳和20 m折返跑成绩分别上升2.25,2.28个和1.28,1.34次,反向替代则显著下降(P值均 < 0.05)。MVPA替代LPA时,20 m折返跑成绩上升1.46次,反向替代则显著下降(P值均 < 0.05)。  结论  MVPA与小学生速度、耐力素质呈正相关,24 h活动行为模式和身体素质存在性别差异。应鼓励儿童特别是女生提高运动意识,增加PA尤其是MVPA。
儿童青少年24 h活动行为与肥胖关联的系统评价
张婷, 李红娟, 张曌华, 郜艳晖
2023, 44(1): 23-27. doi: 10.16835/j.cnki.1000-9817.2023.01.005
摘要(499) HTML (175) PDF(91)
摘要:
  目的  针对基于成分数据分析的研究,系统评价身体活动(physical activity, PA)、久坐行为(sedentary behavior, SB)和睡眠与肥胖的关联或等时替代效应,为儿童青少年肥胖干预提供参考。  方法  在中国知网、万方数据库、PubMed、SPORTDiscus、Web of Science和Medline数据库检索发表于2014年1月1日至2022年5月1日的相关研究。2名有经验的评价员独立完成文献的筛选、数据提取以及质量评估。  结果  共纳入文献16篇,文献质量得分范围为7~12分。中高强度身体活动(moderate to vigorous physical activity, MVPA)、睡眠与肥胖均呈负相关,且MVPA替代其他行为可降低肥胖风险,替代时间为1.5~60 min/d。低强度身体活动(light physical activity, LPA)、SB与肥胖均呈正相关(P值均 < 0.05)。  结论  MVPA是儿童青少年肥胖干预的主要着眼点,在现有身体活动水平的基础上,每周增加60 min的MVPA可能是降低肥胖风险的最小量。
儿童青少年24 h活动行为与肥胖相关指标的关系
汪容佳, 武宝爱, 郜艳晖, 李红娟, 张婷
2023, 44(1): 28-31. doi: 10.16835/j.cnki.1000-9817.2023.01.006
摘要(345) HTML (138) PDF(78)
摘要:
  目的  采用成分数据分析法探讨儿童青少年24 h活动行为与肥胖指标间的关联并探究活动行为间等时替代后指标产生的定量变化,为儿童青少年预防肥胖提供具体的活动行为建议。  方法  2021年6月在山西省太原市1所小学和1所中学按照随机整群抽样方法,从8个班级中选取231名学生。采用ActiGraph GT3X+加速度计测试学生24 h活动行为,采用Inbody J20身体成分分析仪,通过生物电阻抗法(BIA)测试身体成分。使用成分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探讨各成分与肥胖指标间的关系,采用某一行为的30 min替代另一行为,预测替代后对结局变量产生的变化。  结果  调整身高、体重、年龄、性别等协变量后,相对于久坐行为(SB)、睡眠(SLP)、低强度身体活动(LPA)所花费时间,学生中高强度身体活动(MVPA)所花费时间与去脂体重指数(FFMI)呈正相关(β=0.40)、与腰围(WC)(β=-2.50)和腰臀比(WHR)(β=-0.04)呈负相关;相对于SB、SLP、MVPA所花费时间,LPA所花费时间与WHR(β=0.06)呈正相关(P值均 < 0.05)。30 min/d的MVPA分别替代SLP、SB、LPA,WC和WHR分别降低1.10,1.10,1.34 cm和0.02,0.02,0.02,而FFMI分别增加0.19,0.19,0.15 kg/m2  结论  在24 h活动行为中,久坐行为、睡眠或低强度身体活动时间在现有基础上不再增加,或维持每天的MVPA时间,对儿童青少年控制体重、预防肥胖至关重要,额外增加MVPA时间才会获得额外的健康效益。
大学生24 h活动行为在手机成瘾与焦虑间的中介效应
林自强, 程金群, 谭健怡, 黄宝莹, 黄珍惠, 徐华富, 张岩波, 李红娟, 郜艳晖
2023, 44(1): 32-35. doi: 10.16835/j.cnki.1000-9817.2023.01.007
摘要(449) HTML (192) PDF(104)
摘要:
  目的  构建成分中介模型以探索24 h活动行为在手机成瘾与焦虑间的中介效应。  方法  采用方便抽样法于2020年2—3月选取广东省和山西省2所省属医药类高校10 420名在校大学生进行电子问卷调查,内容包括大学生的人口学特征、24 h活动行为、智能手机成瘾量表(SAS-SV)和焦虑自评量表(SAS)调查等。采用成分中介模型分析24 h活动行为在手机成瘾与焦虑间的中介效应。  结果  有1 114名学生检出焦虑,检出率为10.69%。手机成瘾与久坐行为(SB)增加[协变量系数α(95%CI)=0.07(0.05~1.00)]、中高强度身体活动(MVPA)和低强度身体活动(LPA)减少[协变量系数α(95%CI)分别为-0.19(-0.25~-0.13),-0.05(-0.08~-0.03)]有关(P值均 < 0.05)。LPA在手机成瘾和焦虑中存在中介效应[OR值(OR值95%CI)=0.99(0.98~1.00),P < 0.05]。手机成瘾与焦虑的关系主要由直接效应主导[调整协变量:OR值(OR值95%CI)=3.02(2.55~3.61),P < 0.05]。  结论  手机成瘾与SB增加及MVPA、LPA减少有关,手机成瘾会增加大学生患焦虑的风险,而LPA可作为中介因子介导手机成瘾和焦虑间的关联。学校应关注学生手机成瘾情况。
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
衢州市中学生2012—2022年饮酒行为变化趋势
甘志娟, 张宁, 来时明, 焦仕林, 汪德兵, 谢海燕
2023, 44(1): 36-39. doi: 10.16835/j.cnki.1000-9817.2023.01.008
摘要(268) HTML (96) PDF(28)
摘要:
  目的  了解衢州市中学生2012—2022年饮酒行为发生率及变化特征,为制定科学有效的学生饮酒干预措施提供依据。  方法  分别于2012,2017和2022年的5月采用分层整群抽样的方法,使用浙江省青少年健康相关行为调查问卷,对抽中班级进行匿名的自填式问卷调查,分析不同年份中学生饮酒行为变化情况。  结果  衢州市中学生曾饮酒率、现在饮酒率和醉酒率分别从2012年的58.05%,22.70%和21.25%下降到2022年的41.83%,15.35%和11.54%(χ趋势2值分别为82.69,30.00,58.24, P值均 < 0.01)。现在饮酒的中学生过去30 d饮酒频率以1~2 d为主,占66.67%;过去30 d饮酒3~5 d的比例从2012年的16.36%上升到2022年的26.19%;过去30 d饮酒6~19 d的比例从2012年的13.03%下降到2022年的3.40%;自己付钱买酒的比例从2012年的22.12%上升至2022年的35.03%。3次调查结果显示,现在饮酒率、醉酒率,男生(27.88%,23.96%,18.75%;24.69%,17.44%,13.75%)高于女生(17.60%,17.25%,11.31%;17.87%,10.61%,8.91%),非普通高中(33.96%,34.69%,22.77%;33.65%,23.91%,19.49%)高于普通高中(25.82%,18.80%,12.62%;25.82%,17.35%,9.94%)与初中(16.53%,15.83%,12.22%;13.93%,8.47%,7.35%)。  结论  衢州市中学生控酒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曾饮酒率、现在饮酒率和醉酒率均有所降低。应针对男生、非普通高中学生,继续从学校、家庭、社会等方面开展中学生饮酒行为的干预。
中国六省中小学生营养成分表知晓水平及相关因素分析
崔佳, 张竞雯, 相林, 叶丽红, 闫睿杰, 胡奕娈, 唐玉香, 宫恩莹, 张娟
2023, 44(1): 48-51. doi: 10.16835/j.cnki.1000-9817.2023.01.011
摘要(414) HTML (118) PDF(56)
摘要:
  目的  了解中国六省中小学生营养成分表知晓水平及影响因素,为提升中小学生对营养成分表的知晓水平提供依据。  方法  2020年7月—2021年3月使用自编问卷,采用多阶段分层抽样方法对中国六省/直辖市(北京、江苏、广东、黑龙江、河南、四川)72所学校的中小学生及其家长进行调查。2 499对经匹配的学生、家长被纳入分析,分别收集学生、家长的人口学特征,营养成分表的知晓水平及家长选择盐、糖、脂肪含量较低预包装食品的能力。采用单因素分析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分析与学生知晓营养成分表相关的主要因素。  结果  学生营养成分表知晓率为78.2%(1 953/2 499)。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就读中学、居住在城市、家长年龄较大的学生更可能知晓营养成分表[OR值分别为1.54,1.32,1.60(家长年龄为41~45岁),1.45(家长年龄为>45岁),P值均<0.05];且学生家长对营养成分表的知晓水平与其孩子的知晓水平存在正相关(OR=1.28,P<0.05)。  结论  中国六省/直辖市80%中小学生知晓营养成分表,且家长知晓水平与学生知晓水平密切相关,家长是学生营养教育的重要角色。
上海市青少年对电子烟认知的影响因素分析
王娟娟, 张露露, 戴珞佳, 谭银亮, 朱静芬
2023, 44(1): 52-55. doi: 10.16835/j.cnki.1000-9817.2023.01.012
摘要(306) HTML (134) PDF(45)
摘要:
  目的  了解上海市青少年对电子烟的认知情况及其影响因素,为青少年电子烟防控措施的制定和调整提供参考。  方法  于2021年5—6月采用分层随机整群抽样对上海市7 456名中学生进行问卷调查,内容包括电子烟危害、自身益处、社会环境益处认知等。  结果  青少年曾经和现在电子烟使用率分别为3.19%,1.09%。电子烟使用(OR=2.74,95%CI=2.10~3.59)、高中生(OR=1.47,95%CI=1.32~1.64)、家长(OR=1.45,95%CI=1.24~1.70)和朋友使用电子烟(OR=1.36,95%CI=1.20~1.54)为低电子烟危害认知的前4位风险因素;电子烟使用(OR=2.77,95%CI=1.97~3.89)、高中生(OR=2.11,95%CI=1.89~2.36)、朋友(OR=1.63,95%CI=1.42~1.87)和家长使用电子烟(OR=1.39,95%CI=1.18~1.65)为高电子烟自身益处认知的前4位风险因素;使用电子烟(OR=1.95,95%CI=1.47~2.59)、高中生(OR=1.73,95%CI=1.55~1.93)、朋友(OR=1.60,95%CI=1.40~1.82)和零花钱≥200元(OR=1.29,95%CI=1.17~1.43)为高电子烟社会环境益处认知的前4位风险因素。电子烟危害、自身益处和社会环境益处认知与未来可能会使用电子烟风险存在相关性(OR值分别为0.78,1.44,1.21,P值均 < 0.01)。  结论  自身、朋友和家人使用电子烟及高中生是影响青少年电子烟认知的重要因素。电子烟的低危害认知和高益处认知均增加青少年未来使用电子烟的风险,需采取有效措施开展电子烟控烟教育及无烟环境建设。
上海市中小学生健康信息需求和使用习惯调查
曾艺, 杨昭, 宋琼芳, 钱海红
2023, 44(1): 56-61. doi: 10.16835/j.cnki.1000-9817.2023.01.013
摘要(268) HTML (123) PDF(48)
摘要:
  目的  了解上海市中小学生健康信息需求和健康传播媒介使用习惯等,为做好全媒体时代中小学生健康教育提供参考。  方法  采用分层随机抽样方法,于2022年5—6月选取上海市8所不同区域979名中小学生开展线上问卷调查。  结果  上海市中小学生总体需求度较高的健康信息为近视防治[5(4,5)],口腔健康[5(3,5)],增强体质[5(3,5)],塑造健康身姿[5(3,5)],意外伤害防护[5(3,5)],防止网络沉溺[5(3,5)]。最常用的健康信息获取渠道为微信[4(3,5)],家人、朋友、同学等[4(3,5)],网站或网络论坛[4(3,5)],学校老师[4(3,5)],视频网站或APP[4(3,5)],医生、专家等[4(3,5)],学校活动、社团等[4(3,5)]。最感兴趣的健康信息传播形式为视频、动画片、短视频等[5(4,5)]。健康问题信任较高的求助对象为父母[5(4,5)],医生、专家等[5(4,5)],爷爷奶奶、外公外婆等祖辈[4(3,5)],学校老师[4(3,5)],同学、好朋友等[4(3,5)]。  结论  上海中小学生健康信息需求度高,最常通过社交媒体、人际渠道等获取健康信息,对视频、图片等传播形式最感兴趣。应根据受众特点开展健康教育,打造立体化传播矩阵,多措并举提升健康教育实效。
中国五省中学生健康素养与尝试吸烟行为的关联
黄和明, 刘志浩, 吕书红, 李高驰, 王建兵
2023, 44(1): 62-64. doi: 10.16835/j.cnki.1000-9817.2023.01.014
摘要(334) HTML (125) PDF(53)
摘要:
  目的  探讨中学生健康素养与尝试吸烟行为的关联,为中学生控烟健康教育提供参考。  方法  采用分层整群抽样方法,于2017年6—11月选取中国东、中、西部5省(浙江、广东、江西、四川、贵州)1 066名中学生进行问卷调查,收集中学生健康素养与尝试吸烟行为情况。  结果  中学生健康素养总得分为(13.49±1.87)分,生活在东部地区、农村地区、女生、监护人为父母和祖辈共同监护、独生子女、不吸烟、每周零花钱较少的学生健康素养得分较高(t/F=9.81, 3.10, 11.12, 2.65, 3.50, 4.47, 2.64,P值均<0.05)。尝试吸烟行为发生率为5.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中/西部地区、饮酒、健康素养水平较低与中学生尝试吸烟行为均呈正相关(OR值分别为2.75,3.54,21.62,2.50,P值均<0.05)。  结论  低健康素养可作为中学生尝试吸烟行为的预测因子,应采取措施控制中学生尝试吸烟行为。
北京市6~14岁儿童课余身体活动静态行为及睡眠现状
尹宁, 余晓辉, 郭丹丹, 文婧, 喻颖杰, 赵耀, 王军波
2023, 44(1): 65-70. doi: 10.16835/j.cnki.1000-9817.2023.01.015
摘要(319) HTML (158) PDF(49)
摘要:
  目的  了解北京市6~14岁儿童课余身体活动、静态行为及睡眠时间现状,为指导学龄儿童合理进行身体活动及制定有效干预措施提供参考依据。  方法  采用多阶段分层整群随机抽样的方法,抽取北京市3 460名一、三、五及七年级中小学生进行营养与健康状况调查。通过问卷调查收集儿童及家庭的基本信息和儿童的身体活动、静态行为及睡眠等活动信息,并进行统计分析。  结果  儿童每日课余身体活动(LTPA)时间的中位数为20.0(8.6, 38.6)min,郊区(18.6 min)和七年级儿童(14.3 min)相比城区及其他年级儿童LTPA时间更短(Z/H值分别为5.12,119.11,P值均 < 0.01)。儿童平均每日睡眠时间为(8.71±0.76)h,睡眠不足的儿童占比54.7%,随着年级的增加,睡眠不足发生率显著增加(χ2=407.13,P < 0.01)。学生每日静态行为时长中位数为195.7(145.0, 255.7)min,84.5%的儿童每天有超过2 h的静态行为,城区(202.9 min)和肥胖儿童(210.4 min)相比郊区和其他体型儿童静态行为时间更长;且随着年级的升高,儿童每天的静态行为时长逐渐增加(Z/H值分别为5.04,14.83,637.98,P值均 < 0.01)。  结论  北京市6~14岁儿童课余身体活动时间较少,静态行为时间过长、睡眠不足的现象普遍存在;年级是儿童身体活动、静态行为及睡眠时间的重要因素,且儿童体型可能与其静态行为时长及睡眠时间相关。建议对不同年级儿童采取有针对性政策增加其身体活动,减少静态行为,以促进其健康发展。
学生营养
恩施市贫困农村中小学生2012—2021年维生素A和维生素D营养状况及与身高的相关性
程茅伟, 张杰, 彭飞, 刘爽
2023, 44(1): 40-42. doi: 10.16835/j.cnki.1000-9817.2023.01.009
摘要(317) HTML (146) PDF(36)
摘要:
  目的  了解湖北省贫困农村中小学生体格、维生素A和维生素D营养状况,评估2012—2021年“农村义务教育学生营养改善计划”(简称“计划”)的实施效果,为制订学生营养改善措施提供依据。  方法  在湖北省实施“计划”的重点监测地区恩施市,选取2 554名小学和初中生,2012—2021年每年9—10月对学生测量身高,同时采集空腹静脉血检测血清维生素A和维生素D。  结果  2012—2021年,“计划”地区6~15岁学生身高,血清维生素A、D上升幅度分别为2.7 cm、96.7 μg/L和8.6 ng/mL;生长迟滞率下降幅度为1.0%;血清维生素A亚临床缺乏率、临床缺乏率下降幅度分别为37.3%和6.2%;血清维生素D亚临床缺乏率、临床缺乏率下降幅度分别为45.7%和8.5%。身高与血清维生素A呈正相关,与血清维生素D呈负相关(偏相关系数r值分别为0.08,-0.08,P值均 < 0.01)。  结论  恩施市“计划”地区的学生体格、维生素A和D营养状况得到改善,但亚临床缺乏仍存在较高比例;血清维生素A与身高呈正相关,维生素D与身高呈负相关。建议持续推进湖北省贫困农村地区学生“计划”工作,加大针对性的学生营养干预工作力度。
华中地区乡村3~6岁儿童贫血状况及与膳食行为的关联
刘英杰, 王辉, 杨科, 李明丽
2023, 44(1): 43-47. doi: 10.16835/j.cnki.1000-9817.2023.01.010
摘要(305) HTML (145) PDF(29)
摘要:
  目的  了解华中地区乡村3~6岁儿童贫血状况及其与膳食行为的关联, 为乡村学龄前儿童贫血的预防和干预提供参考。  方法  2021年4—6月, 以班级为单位采用分层整群抽样的方法, 对华中地区乡村1 246名3~6岁学龄前儿童采集无名指末梢血, 采用比色法进行血红蛋白测定, 分析贫血状况。同时对谷薯类、水果、蔬菜、豆制品类、奶类、动物性食物、食物多样性、饮水等8个方面的膳食行为进行调查。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法, 分析贫血与膳食行为的关联。  结果  华中地区乡村3~6岁儿童贫血检出率为13.88%。留守儿童贫血检出率(19.00%)高于非留守儿童(11.27%),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3.93, P<0.01)。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 留守儿童(OR=1.28, 95%CI=1.16~1.56)发生贫血的比例高于非留守儿童; 动物性食物摄入频率≥3次/周(OR=0.82, 95%CI=0.69~0.91)、蔬菜摄入种类≥2种(OR=0.86, 95%CI=0.71~0.93)的学龄前儿童发生贫血的比例较低(P值均<0.05)。  结论  华中地区乡村3~6岁儿童贫血检出率较高, 尤其应重点关注留守儿童的贫血问题。应进一步提升抚养人膳食素养, 增加动物性食物和蔬菜的摄入量, 以降低学龄前儿童贫血的发生。
心理卫生
中小学生注意偏向和焦虑抑郁情绪与创伤后应激障碍症状的关系
刘俊巧, 张雨青
2023, 44(1): 71-75. doi: 10.16835/j.cnki.1000-9817.2023.01.016
摘要(347) HTML (142) PDF(50)
摘要:
  目的  考察新冠肺炎疫情暴发后消极注意偏向与创伤后应激障碍(PTSD)症状在抑郁、焦虑负向情绪作用下的关系,为中小学校开展心理教育提供科学依据。  方法  2021年3—4月,采用方便整群方法抽取北京、山西、湖南、山东、河北、湖北省的小学六年级至初三708名学生,采用事件冲击量表(儿童版)、中文版积极/消极注意偏向量表、抑郁-焦虑-压力量表进行问卷调查。  结果  中小学生PTSD共检出242名,检出率为34.2%。男生在闯入、高唤醒维度上得分(7.92±5.33, 8.60±5.41)低于女生(8.72±4.85, 9.50±4.76),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2.04,-2.32,P值均 < 0.05);不同年级中小学生在消极注意偏向、事件冲动量表总分及闯入、回避、高唤醒维度得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值分别为3.57,5.99,4.45,4.60,7.40,P值均<0.05);消极注意偏向、焦虑、抑郁与PTSD症状之间均呈正相关(r=0.27~0.84,P值均 < 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焦虑(OR=1.13,95%CI=1.06~1.20)和消极注意偏向(OR=1.10,95%CI=1.07~1.12)与中小学生的PTSD症状呈正相关(P值均<0.01)。  结论  中小学生负向情绪中的焦虑、抑郁影响消极注意偏向,同时加重创伤后应激障碍症状。调整好学生的情绪有助于减轻创伤后应激反应。
青少年身体羞耻及异常进食行为与进食障碍倾向的交叉滞后分析
刘雪纯, 杨坤, 刘勇, 鲍荣娟
2023, 44(1): 76-80. doi: 10.16835/j.cnki.1000-9817.2023.01.017
摘要(413) HTML (148) PDF(61)
摘要:
  目的  了解青少年身体羞耻、异常进食行为与进食障碍倾向的纵向关系,为青少年进食问题干预提供参考。  方法  于2020年9月开始对黑龙江省2所高中和2所高校共1 097名学生进行3次(T1、T2、T3)纵向追踪研究,每次间隔9个月。采用中文身体羞耻量表、中文版荷兰进食行为问卷和进食障碍筛查问卷进行测量,采用交叉滞后分析探讨青少年身体羞耻、异常进食行为与进食障碍倾向的关系。  结果  青少年的身体羞耻、异常进食行为及进食障碍倾向均表现出上升趋势,但仅有异常进食行为的时间主效应有统计学意义(F=3.78,P<0.05,η2=0.18),性别主效应均有统计学意义(F值分别为18.06,30.48,25.09,P值均<0.01);身体羞耻、异常进食行为与进食障碍倾向之间均呈正相关(T1:r=0.34~0.58,T2:r=0.35~0.56,T3:r=0.33~0.53,P值均<0.01);身体羞耻能够跨时间预测异常进食行为(βT1-T2=0.13,βT2-T3=0.08),且在女生中预测作用更强(βT1-T2=0.16,βT2-T3=0.12),男生中仅在T1~T2之间有统计学意义(βT1-T2=0.09)(P值均<0.05);异常进食行为(βT1-T2=0.14,βT2-T3=0.15)与进食障碍倾向(βT1-T2=0.26,βT2-T3=0.24)存在跨时间互相预测作用(P值均<0.05);异常进食行为在身体羞耻预测进食障碍倾向之间存在着中介效应(βab=0.019,95%CI=0.006~0.047,P<0.05),在女生中中介效应更强(βab=0.029,95%CI=0.008~0.053,P<0.05)。  结论  青少年身体羞耻正向预测异常进食行为,异常进食行为和进食障碍倾向能够互相影响,且身体羞耻能够通过作用于异常进食行为间接影响进食障碍倾向。
成都地区母亲教养方式与学龄前儿童生活质量的关联
李春荣, 罗胜钰, 林莉, 陈维清, 任妍, 张梦, 郭雅伟
2023, 44(1): 81-84. doi: 10.16835/j.cnki.1000-9817.2023.01.018
摘要(434) HTML (138) PDF(37)
摘要:
  目的  分析母亲教养方式与学龄前儿童生活质量的关联,为推进生命早期健康的干预措施提供科学理论依据。  方法  采用分层整群抽样的方法,于2021年5—7月在成都市选取14所幼儿园4 233名学龄前儿童及其母亲参与本项研究。利用在线问卷调查研究对象的一般情况、母亲教养方式及儿童的生活质量。  结果  成都地区学龄前儿童总体生活质量得分为(80.17 ± 9.81)分。多因素线性回归分析显示,母亲情感温暖得分与学龄前儿童的情感功能、社交功能、学校功能、心理社会功能和总体生活质量评分呈正相关(β高分组值分别为2.63,4.95,12.05,6.54,4.88,P值均 < 0.05)。母亲拒绝和过度保护的教养方式则与学龄前儿童生活质量各维度(生理功能、情感功能、社交功能、学校功能)及总分(心理社会功能和总体生活质量)呈负相关(拒绝高分组:β值分别为-9.39,-10.82,-7.12,-6.04,-8.00,-8.35;过度保护高分组:β值分别为-6.71,-5.85,-3.08,-2.39,-3.77,-4.51,P值均 < 0.05)。母亲高水平的拒绝教养方式与儿童情感功能的关联在性别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β=-3.23,P < 0.05)。  结论  母亲教养方式是影响学龄前儿童生活质量的重要因素,开展针对性的干预有利于提高学龄前儿童的生活质量。
循证心理健康服务在小学实施的促进与阻碍因素
李佳, 孔雅靖, 高丽茹, 唐信峰, 屈智勇
2023, 44(1): 85-89. doi: 10.16835/j.cnki.1000-9817.2023.01.019
摘要(280) HTML (123) PDF(34)
摘要:
  目的  探索实施学校循证心理健康服务的促进与阻碍因素, 为推动中国学校循证心理健康服务发展提供实践经验。  方法  在为河南省10所小学提供循证心理健康服务后, 对4名教育局领导、8名学校管理者、7名任课教师、7名服务实施者进行半结构式访谈。采用主题分析法对访谈资料进行类属分析。  结果  实施学校循证心理健康服务面临着宏观层面、学校层面、个体层面多重因素的影响。共提炼出8个促进因素和9个阻碍因素, 其中教师职称评价体系"排斥"心理健康服务、服务与学校教学存在时间冲突、心理健康服务污名化、感知到的服务效果与期望不匹配等因素的影响尤为突出。  结论  循证心理健康服务在中国学校实施是可行的, 实施过程中需要充分考虑宏观、学校、个人多层面的因素, 推动中国的循证心理健康服务从理论和数据走向实践。
自我污名对残障大学生抑郁的影响
唐蔚东, 张季芳, 杨梦碟
2023, 44(1): 90-93. doi: 10.16835/j.cnki.1000-9817.2023.01.020
摘要(369) HTML (157) PDF(26)
摘要:
  目的  探讨自我污名与残障大学生抑郁情绪的因果关系及内在作用机制, 为推动残障大学生心理健康发展提供参考。  方法  于2021年10月(T1)和2022年4月(T2)使用整群抽样方法选取河北开放大学特殊教育学院4个专业291名肢体残疾大学生开展2次追踪测试, 使用残联自我污名量表、领悟社会支持量表以及流调用抑郁自评量表进行线上问卷调查, 建立以领悟社会支持为中介的交叉滞后模型。  结果  残障大学生T1、T2时期抑郁平均得分为(43.51±8.26, 46.82±9.13)分。交叉滞后模型结果显示, T1自我污名能够正向预测大学生T2抑郁(β=0.17, P < 0.01)。跨群组分析表明, T1领悟社会支持在T1自我污名与T2残障大学生抑郁间发挥纵向中介作用; 自我污名可正向预测大学生抑郁, 女生(β=0.42)比男生(β=0.29)更强; 领悟社会支持可负向预测抑郁, 女生(β=-0.36)比男生(β=-0.19)更强(P值均 < 0.01)。  结论  自我污名与残障大学生抑郁情绪间具有纵向因果关系, 依照性别特征干预大学生领悟社会支持对调节抑郁情况具备一定实践意义。
大学生情绪调节自我效能感和积极心理资本在心理弹性与心理健康关联中的作用
邹长华, 信中贵, 李泳汉, 苏普玉
2023, 44(1): 94-98. doi: 10.16835/j.cnki.1000-9817.2023.01.021
摘要(714) HTML (214) PDF(168)
摘要:
  目的  探讨情绪调节自我效能感和积极心理资本在心理弹性和大学生心理健康间的作用, 为提高大学生心理健康水平提供依据。  方法  在巢湖学院选取809名大学生, 采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心理弹性量表(CD-RISC)、情绪调节自我效能感量表(RES-C)和积极心理资本问卷(PPQ)进行调查。以心理弹性、情绪调节自我效能感和积极心理资本为自变量, 以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得分为因变量, 进行多元线性回归分析; 并进行中介作用检验。  结果  不同生源地(城市、农村)大学生心理弹性、情绪调节自我效能感、积极心理资本和心理健康状况差异均存在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55.82, 39.22, 21.28, -54.14, P < 0.05);心理弹性、情绪调节自我效能感和积极心理资本均可以有效预测大学生的不良心理健康状况程度(R2=0.21, P值均 < 0.01)。情绪调节自我效能感和积极心理资本在心理弹性与不良心理健康状况之间存在链式中介效应(effect=-0.03, P < 0.05), 中介效应占总效应的比例为39.3%。  结论  提升大学生的心理弹性水平能促进心理健康, 增强情绪调节自我效能感和建构积极心理资本有助于这一过程的转化。
生长发育与健康监测
河南省2019年中小学生体能状况及影响因素
付博闻, 安童岩, 娄晓民, 郝长付
2023, 44(1): 99-103. doi: 10.16835/j.cnki.1000-9817.2023.01.022
摘要(252) HTML (110) PDF(39)
摘要:
  目的  了解河南省中小学生的体能状况及影响因素, 为提高中小学生的身体素质水平提供理论依据。  方法  采用2019年河南省全国学生体质与健康调研数据, 共调查42 734人。通过Z分法计算各项体能指标的Z值, 相加得出体能指数(PFI), 综合反映体能状况。比较不同组别学生的体能指标, 并通过多重线性回归对PFI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  结果  男生的肺活量、握力、立定跳远、50 m跑、50 m×8往返跑、PFI分别为, 均优于女生, 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59.35, 62.66, 81.87, -74.92, -16.72, 85.96, P值均 < 0.01);而男生坐位体前屈低于女生,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68.57, P < 0.01)。男女生在不同年龄段的各项体能指标的成绩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 < 0.01);城市男生在力量素质、耐力素质和柔韧性素质方面与农村男生有一定差距; 城市女生的身体素质整体优于农村女生。中小学生视力不良、营养不良、超重肥胖、贫血、血压偏高的检出率分别为68.0%, 5.4%, 26.0%, 15.9%, 18.0%。地区、性别、年龄段和营养状况(营养不良、超重肥胖)为PFI的影响因素(β值分别为-0.23, -2.92, -0.11, -1.19, -0.78, P值均 < 0.05)。  结论  河南省中小学生的体能状况在不同性别、不同年龄段、不同地区、不同患病情况之间存在差异。应对农村、女生、高年级、营养不良和超重肥胖的学生重点进行科学的干预和指导, 改善体能状况。
中国2010—2019年5个少数民族中学生体质健康状况及性别差异
刘云飞, 师嫡, 钟盼亮, 党佳佳, 马宁, 蔡珊, 胡佩瑾, 马军, 宋逸
2023, 44(1): 104-109. doi: 10.16835/j.cnki.1000-9817.2023.01.023
摘要(263) HTML (136) PDF(37)
摘要:
  目的  分析中国蒙古族、回族、维吾尔族、壮族和朝鲜族中学生体质健康状况及性别差异, 为制定改善其体质健康干预措施提供理论依据。  方法  基于2010, 2014和2019年全国学生体质与健康调研数据, 根据《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2014年修订)》定义体质健康优秀/优良标准。使用Cochran-Armitage趋势性检验分析体质健康状况变化趋势, 使用χ2检验和Logistic回归分析其性别和年度差异。  结果  2010-2019年, 蒙古族、回族、维吾尔族、壮族和朝鲜族学生体质健康优秀率分别从1.8%, 0.7%, 0.3%, 0.5%和1.3%上升为4.3%, 2.8%, 1.2%, 1.3%和3.5%, 蒙古族、回族、维吾尔族和壮族学生优良率分别从12.9%, 8.0%, 7.2%, 8.4%上升为24.7%, 20.1%, 12.6%, 19.8%(Z值分别为6.15, 6.71, 4.12, 3.06, 5.26;11.88, 13.42, 6.70, 11.08, P值均 < 0.05)。2019年, 各民族13~15岁学生体质健康状况优于16~18岁学生, 男生优于女生, 但性别差异在10年间出现缩小趋势。  结论  五大少数民族学生体质健康状况在2010-2019年间有所改善, 且性别差异缩小, 但距离国家提出的目标仍有较大差距。需要针对女生、16~18岁学生特点, 进一步采取对应措施提高其体质健康水平。
疾病控制
上海市医科女大学生异常子宫出血模式及相关因素
陆璇, 肖彤彤, 尤小芳, 谭晖, 钱序
2023, 44(1): 110-114. doi: 10.16835/j.cnki.1000-9817.2023.01.024
摘要(323) HTML (125) PDF(15)
摘要:
  目的  了解上海市医科女大学生异常子宫出血(AUB)现状及其出血模式构成, 为女大学生月经健康提供依据。  方法  整群抽取上海市某高校医学专业912名女大学生为调查对象, 于2021年3月进行月经史及相关因素匿名问卷调查。  结果  医科女大学生AUB检出率为39.9%, 周期紊乱型和非周期紊乱型检出率分别为24.7%和15.2%。在AUB女大学生中, 21.7%同时存在2种或3种月经异常症状。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 睡眠质量较差/差的女大学生检出周期紊乱型AUB (OR=2.05)和非周期紊乱型AUB (OR=2.00)的风险均增加; 低体质量指数(BMI)(OR=1.66)、体重时增时减(OR=1.76)与周期紊乱型AUB风险增加有关; 经常失眠(OR=2.45)与非周期紊乱型AUB风险增加均有关(P值均 < 0.05)。  结论  女大学生AUB常见, 且存在多种出血模式共存的现象, 周期紊乱型和非周期紊乱型AUB的影响因素存在差异, 睡眠质量可能是共同的影响因素。
天津市中学生脊柱侧弯流行特征及影响因素分析
张献伟, 孙志颖, 刘忠慧, 冯宝佳, 徐渴
2023, 44(1): 115-118. doi: 10.16835/j.cnki.1000-9817.2023.01.025
摘要(469) HTML (200) PDF(92)
摘要:
  目的  了解天津市中学生脊柱侧弯发生率及影响因素, 为脊柱弯曲异常防治工作提供科学依据。  方法  分层整群随机抽取天津市62所中学(初中35所, 高中27所)21 679名中学生, 开展脊柱侧弯筛查并完成相关调查问卷。  结果  天津市中学生脊柱侧弯检出率为4.00%, 女生(5.13%)高于男生(2.94%), 职业高中(5.96%)高于普通高中(4.98%)和初中学生(3.00%), 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值分别为67.56, 71.46, P值均 < 0.01)。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 性别、片区、学段、每周体育课节数、每天白天户外活动时长、过去1周≥60 min中高强度运动天数与脊柱侧弯的检出率有关(OR=0.12~1.95, P值均 < 0.05)。  结论  天津市中学生脊柱侧弯检出率在性别、片区、学段方面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需要多关注女生、高中生和经济中等片区学校学生; 脊柱侧弯的预防应考虑运动时间和运动强度、运动方式的综合影响。
龙脊导引操对青少年轻度特发性脊柱侧凸治疗效果评价
刘路, 张微, 胡增平, 高阳, 顾川川, 颜云涛, 杜双庆
2023, 44(1): 119-122. doi: 10.16835/j.cnki.1000-9817.2023.01.026
摘要(374) HTML (144) PDF(26)
摘要:
  目的  探究龙脊导引操对青少年轻度特发性脊柱侧凸矫治的积极促进作用, 为改善青少年脊柱健康提供实验依据和方法。  方法  2021年6月从石家庄脊柱侧凸筛查中选取符合诊断标准的96名患儿为研究对象, 将其分为实验组与对照组(各48例), 实验组进行为期12周的龙脊导引操训练, 对照组予以健康宣教、观察监测。实验前后分别测试两组被试的躯干旋转角度(ATR)、脊柱侧凸Cobb角度, 采用脊柱侧凸研究学会-22量表(SRS-22)测量患者主观感觉。  结果  相比干预前, 12周干预后实验组ATR、Cobb角度均减小(t值分别为14.02, 17.09, P值均 < 0.01);相比于干预前(4.65±0.14, 3.49±0.21, 3.99±0.17), 实验组SRS-22评分中的功能活动、自我形象、心理健康3个维度评分(4.77±0.14, 4.62±0.13, 4.42±0.13)均有提高(t值分别为-4.86, -39.12, -13.92, P值均 < 0.01)。对照组ATR、Cobb角度比干预前均增加(t值分别为7.44, 8.99, P值均 < 0.01);SRS-22评分中的自我形象、心理健康2个维度评分(3.44±0.18, 3.94±0.14)比干预前(3.49±0.19, 4.00±0.15)均下降(t值分别为-3.74, -4.39, P值均 < 0.05)。  结论  青少年轻度特发性脊柱侧凸在观察期间容易加重, 龙脊导引操对其有矫治效果。
儿童龋齿流行现状及其对颌骨功能的影响
张雪梅, 马征, 聂小汉, 卫琳, 吴宓勋, 郭绎白, 吕娇
2023, 44(1): 123-126. doi: 10.16835/j.cnki.1000-9817.2023.01.027
摘要(402) HTML (113) PDF(42)
摘要:
  目的  了解儿童龋齿的流行病学特征及龋齿发生后对患儿颌骨功能的影响, 为早期预防儿童颌骨发育异常提供参考。  方法  2020年10月, 采用便利抽样法抽取北京市5所幼儿园和3所小学中共860名儿童作为研究对象进行口腔检查, 参照第4次全国口腔健康流行病学调查标准制定调查问卷, 包括人口信息、饮食习惯、口腔卫生习惯、口腔保健等内容, 分析儿童龋齿的流行病学特征及龋齿发生后对患儿颌骨功能的影响。  结果  有190名儿童患有龋齿, 检出率为22.09%。儿童发生龋齿与年龄、居住地、父母受教育水平、是否睡前进食、是否喜食甜食、开始刷牙年龄、每日刷牙频次、父母是否辅助刷牙、是否定期口腔检查、父母是否接受过口腔健康指导有关(χ2值分别为5.04, 4.70, 75.37, 7.91, 12.03, 9.30, 7.64, 255.47, 253.27, 11.38, P值均 < 0.05)。与非龋齿组相比, 龋齿组上牙槽座点角、下齿槽座角、上牙槽到下牙槽座点角、下颌平面角、前颅底平面与下颌平面夹角、上颌长度均较低(t值分别为78.62, 79.35, 10.94, 30.69, 32.15, 48.62, P值均 < 0.05)。  结论  儿童龋齿发生率较高, 且龋齿发生后患儿颌骨结构异常, 在一定程度上影响颌骨功能。建议早期开展儿童龋病防治工作和加强口腔疾病防治的宣教工作。
山东省部分高考新生入伍耳鼻咽喉体检结果分析
田秀娟, 贺祯, 孙经经, 李辉, 任恒一, 陈剑秋
2023, 44(1): 127-130. doi: 10.16835/j.cnki.1000-9817.2023.01.028
摘要(181) HTML (81) PDF(8)
摘要:
  目的  分析山东省高考新生入伍耳鼻咽喉检查结果,为有针对性地开展学生健康指导提供参考。  方法  选取来自山东省济南市、淄博市及潍坊市的1 411名高考入伍新生,通过电耳镜、5 m耳语测试法、前鼻镜等分别检查耳、鼻、咽喉健康状况。  结果  高考入伍新生鼻部查体中鼻中隔偏曲及下鼻甲肥大最多见。鼻中隔偏曲共489例,济南市检出率(15.97%)低于潍坊市(43.60%)和淄博市(46.53%),城市户籍新生检出率(31.53%)低于乡村户籍新生(39.03%),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值分别为63.32,4.11,P值均 < 0.05)。下鼻甲肥大共72例,济南市检出率(2.99%)低于潍坊市(6.51%)和淄博市(6.04%),男生(4.63%)、城市户籍新生(3.94%)分别低于女生(9.56%)、乡村户籍新生(6.70%),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值分别为6.63,5.35,4.86,P值均 < 0.05)。咽部查体中扁桃体肥大最多见,共214例,济南市检出率(22.36%)高于潍坊市(11.71%)和淄博市(10.74%),男生检出率(14.38%)低于女生检出率(22.79%),城市户籍新生检出率(17.24%)高于乡村户籍新生(12.40%),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值分别为22.39,4.70,4.65,P值均 < 0.05)。  结论  入伍体检合格的高考新生中鼻中隔偏曲和扁桃体肥大占比较高,应注重加强高中生鼻部及咽部疾患的防治。
山东省青年男生HIV/AIDS相关行为特征的定性研究
张娜, 李金海, 李玲, 朱晓艳, 杨兴光, 赵帅, 郝连正, 王国永, 康殿民
2023, 44(1): 131-134. doi: 10.16835/j.cnki.1000-9817.2023.01.029
摘要(254) HTML (109) PDF(18)
摘要:
  目的  了解山东省青年男生艾滋病病毒感染者/艾滋病患者(HIV/AIDS)艾滋病相关行为特征及感染HIV的主要因素, 为制定有针对性的艾滋病防制策略提供依据。  方法  2021年7月按照方便抽样方法招募当年1—6月山东省新报告31名青年男生HIV/AIDS进行一对一深入访谈, 了解其确诊前的行为特征。  结果  31名青年男生感染途径均为同性传播, 平均年龄(20.6±1.8)岁, 确诊时就读大专及以上者占90.3%(28/31)。访谈结果显示, 93.5%(29/31)的被访者与HIV感染状况未知的临时性伴发生同性性行为患病, 其中86.2%(25/29)通过社交软件联系临时性伴。所有青年男生均知晓艾滋病相关知识, 但发生同性性行为时, 83.9%(26/31)偶尔使用安全套, 16.1%(5/31)从未使用。74.2%(23/31)的青年男生HIV/AIDS有HIV既往检测史。  结论  与HIV感染状况未知的临时性伴发生高危性行为及艾滋病知信行分离是青年男生感染HIV的主要因素。需制定有针对性的防制策略, 控制HIV在青年男生群体的传播。
长三角地区中学生脊柱弯曲现状及影响因素
陈静静, 孙锡杰, 李婉
2023, 44(1): 135-138. doi: 10.16835/j.cnki.1000-9817.2023.01.030
摘要(311) HTML (143) PDF(49)
摘要:
  目的  了解长三角地区儿童青少年脊柱弯曲状况及其影响因素, 为儿童青少年脊柱弯曲的预防和干预提供参考和帮助。  方法  2021年9—11月, 采用分层整群抽样方法在长三角地区的安徽、江苏、上海、浙江对8 246名中学生进行脊柱弯曲检查及影响因素的问卷调查。  结果  长三角地区中学生脊柱弯曲检出率为8.46%。女生(9.82%)高于男生(7.20%); 城市(10.77%)高于郊区(4.94%); 初中生(6.65%)低于高中生(10.34%), 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值分别为18.25, 86.75, 36.26, P值均 < 0.01)。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 城市(OR=2.58, 95%CI=1.72~3.86)、电子设备使用时长≥3 h/d(OR=1.61, 95%CI=1.14~2.29)、近距离用眼时的休息间隔≥1 h(OR=1.42, 95%CI=1.01~1.97)、户外活动时长 < 2 h/d(OR=1.84, 95%CI=1.26~2.69)与中学生脊柱弯曲的发生均呈正相关(P值均 < 0.05)。  结论  长三角地区中学生脊柱弯曲检出率较高, 与视屏时间、近距离用眼、户外活动时间等有关。应加强教育和引导, 降低脊柱弯曲的检出率。
初中生睡眠行为与超重肥胖的相关性
蔡业鹏, 蔡倩, 罗雯, 宋慧子, 蒋田华, 孙云, 焦秀萍, 廖月霞
2023, 44(1): 143-146. doi: 10.16835/j.cnki.1000-9817.2023.01.032
摘要(405) HTML (169) PDF(71)
摘要:
  目的  分析扬州市初中生睡眠行为现状及与超重肥胖的关联, 为青少年健康管理相关政策及干预措施制定提供依据。  方法  采用便利整群抽样法抽取扬州市区2所初中学校1 589名在校学生, 调查并分析睡眠时间、就寝时间、社会时差及睡眠习惯情况。  结果  1 589名初中生中, 上学期间睡眠不足率为64.38%, 就寝过晚率为86.78%, 46.51%的学生社会时差≥1 h, 37.44%的学生每天午睡(包括节假日)。社会时差时长在不同年级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6.97), 女生高于男生(t=6.19)(P值均 < 0.01)。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 周末就寝时间晚、周末唤醒时间晚及睡眠行为不良与初中生超重肥胖发生均呈正相关(OR值分别为1.20, 1.14, 1.04, P值均 < 0.05)。  结论  初中生随年级增长睡眠时间减少、就寝时间更晚, 周末就寝时间和唤醒时间、不良的睡眠行为与初中生超重肥胖风险独立相关。需指导家长和学校关注青少年睡眠健康, 开展青少年睡眠健康指导及干预。
卫生监督
上海市静安区2017—2019年集体机构学生水痘疫苗应急接种效果评估
张小娟, 敖建军, 余平, 权力, 卑伟慧, 华瑞珏, 黄瑾
2023, 44(1): 139-142. doi: 10.16835/j.cnki.1000-9817.2023.01.031
摘要(254) HTML (134) PDF(36)
摘要:
  目的  了解集体机构学生水痘减毒活疫苗(varicella attenuated live vaccine, VarV)的接种情况, 为分析疫苗接种的保护效果提供依据。  方法  将2017—2019年静安区所有发生水痘疫情并开展应急接种的集体机构作为研究场所, 将其涉及到的发病班级内所有学生(6 473名)作为研究对象, 收集水痘发病信息、VarV接种情况, 分析VarV的保护效果(vaccine effectiveness, VE)及不同状态下应急接种的效果。  结果  学生无免疫史的比例逐年下降, 2017年为7.5%、2018年为7.2%、2019年为4.9%;病例中VarV既往免疫史的比例(90.0%)低于非病例(93.5%),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53, P < 0.05);病例中VarV应急接种的比例(8.3%)低于非病例(44.1%),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79.06, P < 0.01);续发病例中VarV应急接种的比例(28.6%)低于非病例(44.1%),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9.44, P < 0.01);无既往免疫史且未开展应急接种的研究对象水痘罹患率最高(11.0%), 有既往免疫史且开展了应急接种的研究对象水痘罹患率最低(1.0%); 相对于无VarV免疫史的对象, 接种1剂VarV后2年内有明确的保护效果, VE为63.1%(95%CI=11.0%~84.7%)。  结论  接种1剂VarV保护效果不高; 尽早开展VarV应急接种可以有效降低续发率。
综述
社区建成环境与儿童青少年肥胖的关联研究进展
王娇娇, 谢阳, 万宇辉, 陶芳标
2023, 44(1): 147-151. doi: 10.16835/j.cnki.1000-9817.2023.01.033
摘要(354) HTML (135) PDF(71)
摘要:
随着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和城市化进程加速,全球儿童青少年肥胖问题日益凸显。肥胖影响因素复杂,社区建成环境与之关系在近年来开始引起关注。综合国内外学者对儿童青少年肥胖相关问题的研究,从与肥胖发展相关联的主要建成环境如食物环境、体力活动环境、道路交通环境、夜间灯光等角度进行探讨,为筑造有利于肥胖预防的支持性环境提供理论依据。
沉浸体验与青少年心理健康关联的研究进展
江静, 李辉婕, 许晟, 瞿硕
2023, 44(1): 152-156. doi: 10.16835/j.cnki.1000-9817.2023.01.034
摘要(751) HTML (242) PDF(70)
摘要:
电子设备的流行让沉浸体验越来越广泛,沉浸体验的二重性给青少年带来多方面的影响。为了更好地发挥沉浸体验的积极作用,促进青少年学生心理健康,研究综述了不同情境下的沉浸体验与青少年心理健康。在学习情境下,沉浸体验能增强学生自信、学习体验、学校积极情绪、积极取向、自尊和自我效能等,同时有利于缓解学习压力与学习拖延;在娱乐情境下,沉浸体验对成瘾有直接影响,也会通过影响自我控制、认知偏差间接影响网络游戏成瘾。
虚拟现实技术在儿童肥胖防治研究中的应用进展
杜雨晨, 杨巧菊, 赵慧芳, 马梦圆
2023, 44(1): 157-160. doi: 10.16835/j.cnki.1000-9817.2023.01.035
摘要(359) HTML (158) PDF(54)
摘要:
虚拟现实技术作为一项新兴技术,有助于开展父母喂养行为研究,在儿童营养教育以及促进身体活动方面有着较好的作用,值得进一步推广。本文通过概述虚拟现实技术在父母喂养行为、儿童营养教育、儿童运动管理等儿童肥胖防治研究中的应用进展,以期为开展儿童体重管理及相关研究提供参考与借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