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言板

尊敬的读者、作者、审稿人, 关于本刊的投稿、审稿、编辑和出版的任何问题, 您可以本页添加留言。我们将尽快给您答复。谢谢您的支持!

姓名
邮箱
手机号码
标题
留言内容
验证码

2021年  第42卷  第9期

党为人民谋健康的100年
第八次全国学生体质与健康调研结果发布
教育部体育卫生与艺术教育司
2021, 42(9): 1281-1282. doi: 10.16835/j.cnki.1000-9817.2021.09.001
摘要(7600) HTML (1591) PDF(1640)
摘要:
根据国务院1987年同意建立的全国学生体质与健康调研制度, 2019年, 教育部等部署开展了第八次全国学生体质与健康调研工作。发现中国学生体质与健康状况总体有所改善, 并提出了促进学生体质与健康水平提高的主要因素, 针对本次调研发现的问题提出以下相关安排: 全面加强和改进学校体育工作、落实学校卫生与健康教育政策要求、持续综合防控儿童青少年近视、实施全国健康学校建设计划。
第八次全国学生体质与健康调研精准科学实施及重要意义
马军
2021, 42(9): 1283-1284,1287. doi: 10.16835/j.cnki.1000-9817.2021.09.002
摘要(793) HTML (364) PDF(125)
摘要:
2019年第八次全国学生体质与健康调研在全国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的93个地市1 258所学校进行。全国学生体质与健康调研从样本构成和调研内容等方面确保了调查设计的科学性, 并形成了系统的组织协调和质量控制制度; 是学校体育、卫生与健康教育工作的重要内容, 能够及时、动态、全面、科学地掌握学生体质与健康状况, 服务于国家和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 为国家儿童青少年健康相关政策的制定提供科学依据。
述评
积极推进儿童多源环境暴露的健康影响研究
施小明
2021, 42(9): 1285-1287. doi: 10.16835/j.cnki.1000-9817.2021.09.003
摘要(775) HTML (341) PDF(60)
摘要:
儿童处于生长发育的关键时期, 器官和系统发育尚不成熟, 是受环境污染危害的脆弱人群。儿童时期的环境危害因子暴露是成人疾病发生的重要风险因素之一, 评估环境暴露对儿童健康带来的风险, 并采取积极的干预措施降低危害, 对于疾病早期预防控制具有重大意义。影响儿童健康的环境因素包括环境污染、气象因素、血铅和环境过敏原等, 多源环境暴露对儿童健康影响的研究结果, 可为制定有针对性的干预措施从而降低对儿童健康的损害提供科学参考。由于环境污染物种类繁多, 且新的污染物不断涌现, 今后应加强新兴污染物多源环境暴露对儿童健康的影响及可能作用机制研究。在此基础上开展干预研究, 降低环境因素暴露对儿童健康的损害。
专题笔谈
学校体育课程"运动处方教学模式"的设计与构建
邢聪
2021, 42(9): 1288-1292. doi: 10.16835/j.cnki.1000-9817.2021.09.004
摘要(954) HTML (392) PDF(76)
摘要:
围绕使学生学会制定符合自身特点的运动处方方案这一教学目标, 构建教学内容体系、成绩评价体系, 并设计教学实施路径。"运动处方教学模式"以学生身体状态认知、身体状况监控、运动处方设计、运动处方实施四方面知识或内容作为体育课程教学的主要内容。依据布鲁姆学习分类法设置保健知识学习、处方编制、处方实施、效果反馈及处方调整5个课程实施步骤。借助"互联网+教学"途径, 促进抽象运动技术与保健理论的教学效率, 并联通课内与课外, 拓展体育教学的时空条件。建立以保健知识掌握与应用、运动处方制定及实施、体育兴趣与习惯培养为主要内容的评价体系, 并融合定量与定性、过程与终结等多种评价手段, 增强成绩评价的公平性与准确性。"运动处方教学模式"具有健康教育主导性、运动与保健知识系统性、新兴教学方法与手段融合性、体育成绩评价公平性、尊重学生个性化与主体性等特点。
环境暴露与儿童健康专栏
江苏省某市小学生血铅影响因素分析
许宁, 于钏钏, 吕锡芳, 丁震, 孙宏, 吴康, 张雨晴, 王强
2021, 42(9): 1293-1296,1301. doi: 10.16835/j.cnki.1000-9817.2021.09.005
摘要(660) HTML (323) PDF(44)
摘要:
  目的  了解某市儿童铅暴露水平及环境影响因素,为制定降低中国儿童血铅水平决策提供依据。  方法  2017年5月在江苏省某市选择2所小学,将学校373名一年级儿童全部作为研究对象,对儿童进行血液重金属水平检测、铅暴露风险评估,对46户儿童进行了家庭积尘中铅检测,使用二分类多因素Logistic回归对铅暴露风险进行多因素分析,对46份积尘检测结果进行空间展示,并与企业空间位置比对。  结果  373名儿童血铅几何均值为25.80 mg/L,其中3名(0.8%)儿童血铅超过100 mg/L。儿童平时有啃咬铅笔的行为(OR=4.26,95%CI=1.61~10.68,P < 0.05)和住所或学校周边有铅暴露环境(OR=2.93,95%CI=1.24~7.34,P=0.02)与高血铅均呈正相关。46户儿童家庭积尘几何均值为302.27 μg/mg,且高积尘铅家庭户主要分布在生产企业周边。  结论  环境影响因素与儿童血铅具有相关关系。社会各界应高度重视,减少环境铅污染;家庭和学校应积极开展健康教育,促进儿童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从而有效降低儿童铅暴露水平。
北京市2016—2018年夏季高温对儿童急诊入院的影响
仲宇, 陈晨, 王情, 李湉湉
2021, 42(9): 1297-1301. doi: 10.16835/j.cnki.1000-9817.2021.09.006
摘要(537) HTML (237) PDF(36)
摘要:
  目的  分析北京市夏季高温对儿童急诊入院的不良影响,为儿童高温健康防护政策的制定提供科学依据。  方法  收集2016—2018年夏季(6—9月)北京市30家医院儿童急诊入院数据及同期逐日气象因素和空气污染物数据。基于Quasi-Possion回归广义线性模型分析北京市夏季日平均温度对儿童因非意外总疾病、心脑血管系统疾病、呼吸系统疾病急诊入院的影响。  结果  2016—2018年夏季,北京市日均温度为(24.06±3.59)℃,日相对湿度为(65.08±17.45)%。暴露当日日平均温度每升高1 ℃,北京市0~14岁儿童因非意外总疾病、呼吸系统疾病急诊入院风险分别增加0.21,0.64倍,尚未观察到高温对于儿童因心脑血管系统疾病急诊入院的影响。高温对于不同年龄组儿童急诊入院影响不一致,其中5~9岁儿童因非意外总疾病急诊入院风险增幅最大,0~4岁儿童易受呼吸系统疾病急诊入院的影响,10~14岁儿童受心脑血管系统疾病急诊入院影响最大。  结论  北京市夏季高温对儿童急诊入院具有显著影响,儿童呼吸系统疾病是夏季高温相关敏感性疾病,相关部门应该给予充分关注。
过敏性鼻炎儿童发生支气管哮喘的影响因素分析
叶茂鑫, 刘传合, 沙莉, 谷庆隆, 赵京
2021, 42(9): 1302-1305,1310. doi: 10.16835/j.cnki.1000-9817.2021.09.007
摘要(708) HTML (287) PDF(148)
摘要:
  目的  探讨过敏性鼻炎患儿发生支气管哮喘的危险因素,为鼻炎患儿发生哮喘的早期诊断、治疗和预防提供依据。  方法  纳入2019年11月至2020年10月在首都儿科研究所变态反应科门诊就诊的单纯过敏性鼻炎患儿(117例)和过敏性鼻炎继发哮喘患儿(111例),采集病史,检测过敏原,对其临床特征、过敏原种类及危险因素等进行统计分析。  结果  单因素分析显示,鼻炎病程、鼻炎严重度、鼻炎类型、季节特征、宠物接触史、过敏性疾病家族史、霉菌、豚草、粉尘螨和户尘螨致敏与过敏性鼻炎患儿哮喘的发生相关(χ2值分别为6.15,8.79,3.99,9.44,5.17,4.43,8.48,10.38,6.18,5.31,P值均 < 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鼻炎严重度(OR=7.03)、过敏性疾病家族史(OR=8.24)、霉菌(OR=5.19)、粉尘螨(OR=25.25)与过敏性鼻炎患儿哮喘的发生呈正相关(P值均 < 0.05),粉尘螨致敏患儿的风险最高。  结论  儿童过敏性鼻炎继发哮喘受多种因素影响,其中鼻炎严重度、过敏性疾病家族史、尘螨致敏是最主要的因素。
佳木斯市学校教室PM2.5连续监测及学生暴露水平评价
杨文静, 樊琳, 叶丹, 王姣, 张宇晶, 闫旭, 王宇, 包名家, 王林, 王先良
2021, 42(9): 1306-1310. doi: 10.16835/j.cnki.1000-9817.2021.09.008
摘要(694) HTML (301) PDF(38)
摘要:
  目的  了解学校室内PM2.5污染状况和学生暴露水平,为学生健康防护提供基础数据。  方法  通过在线环境监测仪对佳木斯8所中小学16间自然通风教室的PM2.5进行为期2个学期的连续监测,同时抓取室外PM2.5数据进行对比研究,对学生在校期间暴露量进行评价。  结果  春、秋两学期教室内PM2.5平均质量浓度分别为(26.93±24.7)和(31.85±30.37) μg/m3,教室内外PM2.5 I/O值分别为0.92和0.95,存在强相关性。两学期所有教室的全天PM2.5平均质量浓度为(28.93±26.85)μg/m3,略高于白天学生在校期间的(27.53±26.53)μg/m3,且工作日质量浓度高于周末。随着楼层升高,室内PM2.5质量浓度逐渐下降。学生在校期间的累积暴露量,春季学期为28.48 μg /m3,秋季学期为31.87 μg /m3  结论  教室内PM2.5随时间、水平空间与垂直空间的变化会有所不同,且室内PM2.5的污染程度极大依赖于室外污染源;春、秋两学期学生在校期间PM2.5暴露量有所差异。
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
体育活动干预对中国3~6岁幼儿身体素质影响Meta分析
高唯真, 王欢
2021, 42(9): 1311-1317,1322. doi: 10.16835/j.cnki.1000-9817.2021.09.009
摘要(894) HTML (321) PDF(114)
摘要:
  目的  系统量化评价1992—2020年有组织的体育活动对中国3~6岁幼儿身体素质的影响,为开展精准有效的干预实践、进一步提高幼儿身体素质提供方法参考。  方法  检索中国知网、万方数字资源、维普数据库、EBSCO运动数据库、Web of Science数据库,根据纳入与排除标准收集有关体育活动对中国3~6岁幼儿身体素质影响的随机对照实验。中文检索词包括:(幼儿OR学龄前儿童OR学前儿童)AND(身体素质OR体质)AND(干预实验OR干预研究OR随机对照实验)等,英文检索词包括:(preschool OR kindergarten OR young children OR nursery)AND(physical fitness)AND(randomized controlled trial)AND(Chinese OR China)等。  结果  共纳入23项研究2 386名幼儿。Meta分析结果显示,体育活动对于幼儿立定跳远(SMD=0.61,95%CI=0.46~0.76)、坐位体前屈(SMD=0.53,95%CI=0.36~0.70)、10 m折返跑(SMD=-0.84,95%CI=-1.08~-0.61)、双脚连续跳(SMD=-0.74,95%CI=-0.90~-0.58)、走平衡木(SMD=-0.54,95%CI=-0.70~-0.39)的成绩有中到高度的影响,而对网球掷远(SMD=0.39,95%CI=0.26~0.51)成绩影响较低。  结论  定期开展有针对性的体育活动能显著提高幼儿的身体素质,不同类型指标所反映的身体素质受体育活动内容、干预时长、锻炼频率、年龄等因素制约而影响不同。
传统五禽戏对女大学生体能及心理健康的影响
焦晓霞, 纪红, 陈静
2021, 42(9): 1323-1327. doi: 10.16835/j.cnki.1000-9817.2021.09.011
摘要(779) HTML (335) PDF(75)
摘要:
  目的  探析传统五禽戏对女大学生体智能与心理健康改善效果,为女大学生寻找有效的促进身心健康的健身方法提供参考。  方法  2019年3月随机选取蚌埠学院2018级80名在校女大学生为实验对象,随机分成实验组、对照组各40名,实验组进行为期16周的传统五禽戏干预习练,对照组保持同步非固定其他运动项目习练。  结果  实验后,实验组体重由(52.45±7.35)kg下降至(50.05±6.89)kg,与实验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1);体质量指数、腰围等指标均有明显改善。实验组台阶实验指数由(45.28±4.27)上升至(50.38±4.26),与实验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1);肺活量体重指数、握力体重指数、仰卧起坐体重指数与实验前相比也显著提高(P值均 < 0.01)。实验组闭眼单足立由实验前(28.84±9.42)s提高到(30.61±10.26)s,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1);立定跳远和800 m跑与实验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 < 0.05)。实验组的各项心理健康指标均呈现降低趋势,且人际关系敏感、抑郁等6项指标与实验前相比呈现显著降低(P值均 < 0.01)。对照组除800 m跑在实验前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外(P < 0.01),其他指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  结论  传统五禽戏对女大学生体能健康和心理健康均有积极提升作用,是一种切实有效的健身手段。
深圳市学龄儿童家长零食知识态度行为现况
谢凤珠, 熊静帆, 刘鑫
2021, 42(9): 1328-1331. doi: 10.16835/j.cnki.1000-9817.2021.09.012
摘要(923) HTML (397) PDF(56)
摘要:
  目的  了解深圳市学龄儿童家长对零食营养的认知、态度以及购买零食行为,为制定有针对性的干预方案、培养儿童健康的饮食行为提供数据支持和科学依据。  方法  2018年6月,采用整群随机抽样方法,对深圳市116所小学二年级4 517名学生家长进行问卷调查。  结果  被调查家长的零食认知水平高低不一。超过90%的家长会担心零食的卫生安全问题并知道长期进食可导致儿童厌食偏食,仅有21.18%的家长会经常引导儿童进食零食。儿童群体的零食多由父母购买,以奶及奶制品、蔬菜水果类和面包蛋糕类为主,且在购买时更为注重营养、卫生和口味。此外,80.16%的家长购买零食时会看生产日期,但只有28.80%的家长会阅读营养标签。不同零食认知水平的家长关于零食的态度(零食的安全卫生问题、长期进食零食是否导致儿童厌食偏食、参加零食营养宣教活动)及行为(购买零食时看生产日期、购买零食看营养标签、主动获取零食营养知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值分别为30.16,15.40;17.33,15.41,77.81,P值均 < 0.05)。  结论  应加强对家长开展营养与食品安全相关知识宣教,提升家长的营养认知,改变态度,促进合理饮食与购买零食行为的形成,以更好地引导儿童形成良好的饮食习惯。
12周有氧运动对习惯久坐大学生微循环功能的影响
周术锋, 肖哲, 朱欢, 周慧敏, 杨梅, 彭永, 刘晓丽, 胡庆华
2021, 42(9): 1332-1335,1339. doi: 10.16835/j.cnki.1000-9817.2021.09.013
摘要(706) HTML (323) PDF(41)
摘要:
  目的  探讨不同剂量的有氧运动对习惯久坐大学生微循环功能的影响,为指导大学生科学体育干预性行为提供参考。  方法  招募湖北民族大学在校生69名,分成运动A组、运动B组和对照组,每组各23人(男生12名,女生11名)。运动组进行12周有氧运动干预,其中A组每周运动1~2次,B组每周运动≥3次,对照组不进行任何系统性的体育运动。分别在试验前、试验后对3组受试者微血管反应、经皮氧分压(TcpO2)、一氧化氮(NO)、一氧化氮合酶(NOS)及内皮素-1(ET-1)进行测试。  结果  试验后,微血管反应性呈现出组别和时间交互作用(P=0.00),其中运动B组大于对照组及运动A组(P<0.01),运动A组与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经皮氧分压不具有时间与组别的交互作用(P=0.53);NO(F=6.32),NOS(F=7.91)具有组别和时间交互作用,其中运动B组大于对照组及运动A组(P<0.01),运动A组与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有氧运动影响身体微血管反应及内源性NO水平,持续12周、每周≥3次的有氧运动能通过促进内源性NO的生成提高久坐大学生微血管反应性,但每周1~2次的有氧运动对微血管反应性无显著影响。
儿童饮食运动行为干预中手机APP使用的依从性及影响因素
李文灏, 冯向先, 林艺, 高爱钰, 张芳, 周双, 许利群, 吴娜, 刘峥, 王海俊
2021, 42(9): 1336-1339. doi: 10.16835/j.cnki.1000-9817.2021.09.014
摘要(728) HTML (329) PDF(48)
摘要:
  目的  研究儿童饮食运动行为干预中手机应用程序(APP)使用的依从性及其影响因素,为未来提高干预依从性提供科学依据。  方法  基于在北京、山西长治和新疆乌鲁木齐3座城市开展的一项儿童饮食运动行为干预项目,通过整群随机对照试验,调查干预组694名儿童和家长在干预过程中手机APP使用情况,通过APP点击次数评估APP使用依从性,通过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可能影响APP使用依从性的因素。  结果  手机APP在知识传播、行为监测、家庭作业上传和评估反馈4个部分使用次数M(P25, P75)分别为10(5, 21)、20(14, 26)、7(4, 10)、26(15, 53)次。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长治地区(OR=1.67,95%CI=1.12~2.48)和主要照顾者为母亲(OR=1.55,95%CI=1.09~2.22)的研究对象对APP使用的依从性较好,而母亲有工作者(OR=0.47,95%CI=0.31~0.74)对APP使用的依从性较差(P值均 < 0.05)。  结论  儿童饮食运动行为干预中手机APP使用依从性较好,地区、主要照顾者是否为母亲、母亲是否工作可能影响依从性的因素。
学生营养
天津市孤独症谱系障碍儿童膳食营养状况
石芮, 韩钰, 高磊, 汪耿夫, 张欣
2021, 42(9): 1318-1322. doi: 10.16835/j.cnki.1000-9817.2021.09.010
摘要(851) HTML (423) PDF(53)
摘要:
  目的  调查分析天津市孤独症谱系障碍(ASD)儿童的膳食营养素摄入量和营养状况,为ASD儿童制定科学有效的营养干预措施提供依据。  方法  采用3 d 24h膳食回顾法调查天津市某特殊教育学校90名3~9岁ASD儿童24种膳食营养素的摄入情况,并对儿童进行体格测量。  结果  ASD儿童中超重肥胖儿童共31名,占34.4%;3名消瘦者占3.3%;1名生长迟缓者占1.1%。各年龄组ASD儿童维生素A、维生素B1、维生素D、维生素B6、叶酸、钙和碘的平均摄入量均低于推荐摄入量标准,铜、磷和锌的摄入量均高于推荐摄入量标准,其中有超过10%的ASD儿童铜和镁的摄入量超过可耐受最高摄入量。能量、脂肪、维生素A摄入情况构成在正常、超重、肥胖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值分别为9.24,10.03,P值均 <0.05)。  结论  孤独症谱系障碍儿童超重、肥胖率较高,营养素缺乏与过量的现象同时存在,建议采取个性化的饮食营养干预方案。
心理卫生
蚌埠市中学生攻击行为与情绪管理的关系
金秋, 韩慧, 程耀慧
2021, 42(9): 1340-1343. doi: 10.16835/j.cnki.1000-9817.2021.09.015
摘要(769) HTML (307) PDF(55)
摘要:
  目的  了解蚌埠市中学生攻击性行为与情绪管理的现状及其关系,为减少和预防中学生攻击性行为的发生提供依据。  方法  2019年4—5月采用随机整群抽样方式,随机抽取蚌埠市1 046名中学生,使用悲伤情绪管理量表、愤怒情绪管理量表和攻击行为量表以及相关人口学因素共同编制的问卷进行调查。  结果  男生悲伤情绪管理与愤怒情绪管理得分均高于女生(t值分别为4.06,4.29,P值均 < 0.01),初二学生愤怒情绪管理得分低于初三、高一和高二学生(F=3.53,P < 0.01);男生攻击行为总分高于女生(t=2.55,P < 0.01),而女生愤怒维度得分高于男生(t=6.27,P < 0.01);初二学生攻击行为总分高于初三、高一和高二学生(H=25.16,P < 0.01)。相关分析结果显示,中学生悲伤情绪管理与躯体攻击、愤怒、敌意以及攻击行为均呈负相关(r值分别为-0.10,-0.18,-0.08,-0.12,P值均 < 0.01),愤怒情绪管理与躯体攻击、言语攻击、愤怒、敌意以及攻击行为均呈负相关(r值分别为-0.25,-0.09,-0.36,-0.15,-0.29,P值均 < 0.01)。线性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愤怒情绪管理对男生(B=-2.48,95%CI=-3.17~-1.79)和女生(B=-2.93,95%CI=-3.67~-2.20)的攻击行为均有预测作用,悲伤情绪管理对女生的敌意有负向预测作用(B=-0.26,95%CI=-0.54~0.01)(P值均 < 0.01)。  结论  中学生对自身情绪的管理能力越强,攻击性行为相对越少。提高中学生的情绪管理能力可以减少攻击行为的发生。
学龄前儿童睡眠障碍与情绪行为问题的关联
何海燕, 宁曼, 王睿, 王守桂, 余敏, 朱敏
2021, 42(9): 1344-1347. doi: 10.16835/j.cnki.1000-9817.2021.09.016
摘要(721) HTML (290) PDF(39)
摘要:
  目的  探讨芜湖地区学龄前儿童睡眠情况及与儿童情绪行为问题的关联,为改善儿童睡眠质量和情绪行为问题提供依据。  方法  2017年5月对芜湖市12所幼儿园1 158名大班儿童进行整群抽样调查,采用自制问卷调查儿童的一般情况和入睡前情况,采用《长处与困难问卷(SDQ)父母版》和《2~5岁儿童睡眠状况调查问卷》调查情绪行为及睡眠障碍问题。  结果  调查儿童情绪行为问题异常总的检出率为44.21%,其中同伴交往问题最为突出;学龄前儿童入睡前情况存在性别差异,主要体现在是否单独睡眠及睡前是否需要安慰物两个方面;41.97%的学龄前儿童检出至少1种睡眠障碍类型,其中睡眠不安的检出率女童为33.83%,高于男童的25.97%;睡眠影响学龄前儿童情绪行为问题出现,异态睡眠(OR=2.33,95%CI=1.25~4.34)和睡眠不安(OR=4.92,95%CI=1.28~19.00)增加女童该问题的风险,睡眠充足会降低此风险(OR=0.46,95%CI=0.27~0.77);异态睡眠增加男童情绪行为异常的风险(OR=1.86,95%CI=1.08~3.19),而单独睡眠降低该风险(OR=0.59,95%CI=0.37~0.95)。  结论  睡眠障碍增加学龄前儿童情绪行为问题的发生,充足的睡眠及儿童单独的睡眠习惯可减少其情绪行为问题的出现,睡眠与儿童情绪行为问题的发生具有性别差异。
师生同学关系和学校态度对流动儿童外化问题行为影响的追踪研究
谢其利, 张鸿翼
2021, 42(9): 1348-1350, 1355. doi: 10.16835/j.cnki.1000-9817.2021.09.017
摘要(544) HTML (242) PDF(32)
摘要:
  目的  探讨师生关系和同学关系对流动儿童外化问题行为的影响,为有效改善学生心理健康水平提供参考。  方法  采用纵向追踪研究设计,在1个学年中,使用师生关系、同学关系、学校态度和外化问题行为问卷,在2018年10月中旬、2019年3月中旬、2019年6月中旬,3个时间点对来自湖北省、贵州省和重庆市的378名流动儿童进行调查。  结果  在控制协变量和第1次测量(T1)的学生外化问题行为后,T1的师生关系和同学关系均负向预测时间点第3次测量(T3)的学生外化问题行为(β师生关系=-0.12,P=0.08;β同学关系=-0.20,P < 0.01);中介检验表明,第2次测量(T2)的学校态度在时间点T1的师生关系和同学关系与时间点T3的流动儿童外化问题行为间的中介效应值分别为-0.11和-0.05,学校态度的中介作用成立。  结论  师生关系和同学关系通过学校态度影响流动儿童的外化问题行为,良好的师生关系和同学关系可减少流动儿童的外化问题行为。
新冠肺炎流行期间医学生焦虑情绪及其影响因素
马少勇, 陈燕, 王方方, 王慧慧, 金岳龙, 姚应水
2021, 42(9): 1351-1355. doi: 10.16835/j.cnki.1000-9817.2021.09.018
摘要(883) HTML (281) PDF(66)
摘要:
  目的  分析医学生在新型冠状病毒(COVID-19)流行期间焦虑情绪状况及其影响因素,为有针对性开展心理防护提供理论依据。  方法  采用非概率抽样(方便抽样)的方式选取安徽省2所医学院校6 276名医学生为调查对象,利用问卷星制作问卷,包括一般情况问卷、焦虑自评量表(SAS)等;通过微信、QQ等网络平台,在COVID-19流行期间对被试的焦虑情绪及其影响因素进行匿名调查。  结果  医学生焦虑得分为(38.52±7.76)分,焦虑情绪检出率为8.9%。医学生在性别、辅导员在COVID-19流行期提醒注意防护频次、本/专科生、户籍所在地、自评近期健康状况、所居住小区是否有COVID-19确诊患者、关注度、盲目消毒、自评自己被感染的风险、恐慌程度等方面焦虑情绪检出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 < 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本科生(OR=1.25)、自评自己感染COVID-19的风险高(OR=1.71)、特别恐慌(OR=2.75)与焦虑情绪呈正相关;女生(OR=0.62)、来自农村(OR=0.80)、自评近期健康状况一般(OR=0.06)、健康状况较好(OR=0.11)、健康状况很好(OR=0.30)、所居住小区无COVID-19确诊患者(OR=0.67),对COVID-19疫情每天关注一两次(OR=0.47)、频繁关注(OR=0.38)、盲目消毒行为一般(OR=0.53)、盲目消毒行为较少(OR=0.32)与焦虑情绪呈负相关。  结论  COVID-19流行期间,医学生焦虑得分较高,不同性别、本专科层次医学生存在差别。医学生应做好心理调适,适度关注相关信息,正确认识疫情;学校辅导员应多关心学生,并进行多方式的相关知识宣传教育。
江苏某高校大学生进食行为问题发展轨迹
张金健, 陈红
2021, 42(9): 1356-1358, 1363. doi: 10.16835/j.cnki.1000-9817.2021.09.019
摘要(604) HTML (266) PDF(32)
摘要:
  目的  探究大学生进食行为问题的发展轨迹,为进食行为问题的早期预防和干预提供依据。  方法  2016—2019年历时4年对江苏省某高校整群抽取的5 372名新生,使用大学生进食行为问题量表进行追踪调查。  结果  大学生进食行为问题随时间呈现“先升后降”的发展趋势(5.17±1.36,5.39±1.53,5.14±1.42,4.96±1.37)(F=112.12,P < 0.01),大二阶段学生进食行为问题的水平最高。大学生进食行为问题的发展轨迹可以分为2个类型,分别是缓慢减少组(86.7%)和缓慢增加组(13.3%)。大学生进食行为问题的发展轨迹存在性别效应,女生进食行为问题的初始均值、变化速度高于男生。  结论  大学生进食行为问题存在群体异质性和性别效应,高校要针对不同类别采取不同干预策略。
妊娠相关焦虑对学龄前儿童执行功能的影响及性别差异
谢晶晶, 王晓旭, 严双琴, 徐叶清, 朱鹏, 郝加虎, 陶芳标, 黄锟
2021, 42(9): 1359-1363. doi: 10.16835/j.cnki.1000-9817.2021.09.020
摘要(565) HTML (272) PDF(30)
摘要:
  目的  探讨母体妊娠相关焦虑对子代学龄前执行功能(EFs)的影响及性别差异,以期针对性优化子代生命早期发育环境。  方法  选取中国安徽出生队列2008年10月—2010年10月在安徽省马鞍山市妇幼保健院孕早期建卡的孕妇,收集孕妇一般情况和妊娠相关焦虑情况。对队列内的3 556名3~5岁儿童进行随访,收集儿童相关特征,采用《学龄前儿童执行功能评定量表》(父母版)评价其执行功能。  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仅孕早期存在妊娠相关焦虑与学龄前男童工作记忆、计划/组织功能和总执行功能(GEC)异常风险有关[OR 值(95%CI)分别为 1.40(1.06~1.85),1.64(1.06~2.54),1.89(1.27~2.82)];孕早、晚期同时存在妊娠相关焦虑与学龄前男童抑制、工作记忆、计划/组织功能和 GEC 异常风险有关[ OR值(95%CI)分别为 2.60(1.45~4.67),2.45(1.69~3.57),2.23(1.28~3.88),3.27(2.03~5.28)]。 仅孕早期存在妊娠相关焦虑与学龄前女童抑制和工作记忆异常有关[OR 值(95%CI)分别为 1.79(1.13~2.83),1.45(1.07~1.98)];仅孕晚期存在妊娠相关焦虑与学龄前女童抑制功能异常有关[OR 值(95%CI)= 2.26(1.17~4.38)];孕早、晚期同时存在妊娠相关焦虑与学龄前女童抑制和工作记忆功能异常风险有关[OR 值(95%CI)分别为 2.45(1.40~4.28),2.02(1.35~3.01)]。  结论  妊娠相关焦虑显著影响子代学龄前儿童执行功能,并存在剂量反应关系。妊娠相关焦虑在男童中主要影响工作记忆、计划/组织功能和总执行功能,在女童主要影响其工作记忆和抑制功能。
焦点解决短期心理治疗对青少年家庭创伤后应激障碍的干预效果
郅利聪, 张函
2021, 42(9): 1364-1368. doi: 10.16835/j.cnki.1000-9817.2021.09.021
摘要(1378) HTML (596) PDF(170)
摘要:
  目的  研究焦点解决短期心理治疗(SFBT)对青少年家庭创伤后应激障碍(PTSD)的干预效果,为青少年PTSD的心理干预提供参考。  方法  2017年1月至2018年6月,在河南科技大学附属中学通过老师推荐、招募选取青少年家庭PTSD共42名,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21例,另选取21名健康青少年为健康组。3组青少年入组后均测定埃森创伤问卷-儿童青少年版(ETI-CA)、Rosenberg自尊量表(RSES)、自我和谐量表(SCCS)、心理健康诊断测验(MHT)评分,观察组采取SFBT干预6次后复测,对照组不予特殊干预并于同时间点复测,比较3组各量表评分的差异。  结果  干预前,观察组和对照组RSES评分为(26.68±3.12)(27.58±3.72)分,低于健康组的(31.25±6.73)分(F=13.63,P < 0.05);SCCS评分为(109.89±21.85)(108.60±20.46)分,高于健康组的(78.21±15.71)分(F=12.69,P < 0.05);ETI-CA评分分别为(28.10±8.12)(27.98±7.89)分,高于健康组的(12.02±2.13)分(F=13.62,P < 0.05);MHT评分分别为(25.20±6.81)(25.03±6.64)分,高于健康组的(17.55±4.69)分(F=11.90,P < 0.05)。干预后,观察组RSES评分为(31.31±4.65)分,高于对照组的(28.04±4.11)分(P < 0.05);观察组ETI-CA、SCCS、MHT评分分别为(14.95±2.03)(96.66±17.02)(18.55±5.17)分,低于对照组的(26.57±7.34)(111.29±21.71)(25.81±7.12)分(P值均 < 0.05)。  结论  SFBT干预可减轻家庭PTSD青少年的PTSD水平,改善自尊心、自我和谐及心理健康水平。
社交焦虑大学生的评价恐惧研究
钟佑洁, 林淑娟, 李艳华, 吴梅霞
2021, 42(9): 1369-1372. doi: 10.16835/j.cnki.1000-9817.2021.09.022
摘要(790) HTML (322) PDF(43)
摘要:
  目的  探讨社交焦虑大学生内隐评价恐惧的存在性及其与外显评价恐惧的关系,为改善大学生的社会焦虑提供参考。  方法  采取方便整群抽样的方法,从福州大学抽取490名大学生完成“交往焦虑量表(IAS)”的测验,筛选65名有效被试完成内隐联想测试。  结果  社交焦虑大学生的外显正面和负面评价恐惧均高于非社交焦虑大学生(t值分别为7.03,5.66,P值均 < 0.01);社交焦虑大学生的“自我”-“正面评价”任务(1 019.26±124.44)ms和“自我”-“中性评价”任务反应时(909.78±175.20)ms,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5.67,P < 0.01);非社交焦虑大学生在两类任务上的反应时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29,P > 0.05)。社会焦虑和非社会焦虑大学生的“自我”-“负面评价”任务和“自我”-“中性评价”任务反应时,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9.17,12.33,P值均 < 0.01),即两组大学生均存在内隐负面评价恐惧;社交焦虑大学生和非社交焦虑大学生的外显和内隐评价恐惧相关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 > 0.05);内隐和外显评价恐惧的性别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 > 0.05)。  结论  社交焦虑大学生存在外显和内隐评价恐惧,且外显得分和内隐效应是相互独立的结构。
天津市某高校2013—2020年大一新生自杀意念状况
詹启生, 王琴, 李承泽, 刘新颖
2021, 42(9): 1376-1379. doi: 10.16835/j.cnki.1000-9817.2021.09.024
摘要(648) HTML (271) PDF(45)
摘要:
  目的  了解大学生自杀意念的现状,为高校大学生自杀预防、预警和危机干预工作提供借鉴和参考。  方法  在天津市某高校取样,调查2013—2020年共31 596名大一新生的心理健康状况并统计相关数据。  结果  2013—2020年天津市某高校被调查群体中报告自杀意念的大一新生共1 349名,自杀意念发生率变化范围是2.60%~6.18%(总的年平均自杀意念发生率为4.27%),其中不同生源地和是否为独生子女的大一新生自杀意念发生率(城市4.11%,农村4.74%;独生子女4.10%,非独生子女4.60%)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值分别为6.01,4.38,P值均 < 0.01);近5年通过深度风险访谈获知,有自杀意念的大学生中有自杀方式的人数所占比例范围为17.09%~33.73%(有自杀方式人数总的年平均占比为24.84%);为了更进一步区分有无自杀意念与有无自杀方式的大学生,对此群体引入脑象图指标的测试,测试结果差异明显。  结论  应加强大学生有无自杀意念的筛查,并区分有无自杀方式人群的风险,为开展心理危机预防和干预提供更好的参考依据。
残障与普通本科新生心理健康状况比较
严茹, 顾雪英
2021, 42(9): 1380-1383, 1387. doi: 10.16835/j.cnki.1000-9817.2021.09.025
摘要(610) HTML (238) PDF(21)
摘要:
  目的  探讨残障本科新生和普通本科新生心理健康的差异,为有效做好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提供参考。  方法  对南京某本科高校2018—2020年残障新生及普通新生共6 114名大学生进行心理健康症状自评量表(SCL-90)测量,并对结果进行分析。  结果  大学生SCL-90阳性检出率为23.3%,残障新生阳性率(36.4%)高于普通新生(22.6%)(χ2=28.35,P < 0.01);残障新生SCL-90总分及各因子分均高于普通新生(P值均 < 0.05);纵向比较两类新生3年间SCL-90阳性检出率,残障新生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5.82,P=0.06),普通新生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9.43,P < 0.01);阳性人群面谈后残障新生严重心理问题(A类)和一般心理问题(B类)学生的构成比高于普通新生(χ2=7.09,P < 0.05)。  结论  残障新生心理健康水平低于普通新生;普通新生心理健康水平呈下降趋势,残障新生心理健康水平较稳定,但有心理问题学生的比例相对较高,需引起关注。
学校环境与初中生校园欺凌的相关性
李潇晓, 周东洋, 徐水晶, 刘璐婵
2021, 42(9): 1392-1395. doi: 10.16835/j.cnki.1000-9817.2021.09.028
摘要(671) HTML (256) PDF(43)
摘要:
  目的  了解学校环境与初中生校园欺凌行为的关联, 为初中生校园欺凌行为的干预提供科学依据。  方法  利用中国教育追踪调查(China Education Panel Survey, CEPS)2014—2015年数据, 对9 300名初中生学校环境和自我报告校园欺凌行为数据进行分析。  结果  两层混合效应线性回归模型显示, 男生的校园欺凌行为频率高于女生(B=0.356, P < 0.01), 生师比、学校平均阶层地位更高的学校初中生产生校园欺凌行为频率更高(B值分别为-0.007, -0.004, P值均 < 0.05);相比女生, 学校平均阶层地位与男生校园欺凌行为频率的负相关性更大(交互项B=-0.006, P < 0.01)。  结论  对初中生校园欺凌的防治, 不仅需要从学生个体、家庭、同辈群体着手, 还需注重学校环境, 降低学校阶层分割, 并更加关注男生的校园欺凌行为。
疾病控制
青海省2016—2019年学生肺结核病流行特征分析
商越, 艾克旦, 张甜甜, 王兆芬, 李斌, 马斌忠, 王卫军, 马永成, 黄秋丽, 刘旷怡, 梁达
2021, 42(9): 1373-1375, 1379. doi: 10.16835/j.cnki.1000-9817.2021.09.023
摘要(737) HTML (259) PDF(64)
摘要:
  目的  研究青海省学生肺结核流行特征,为预防控制学生结核病提供科学依据。  方法  收集2016—2019年青海省学生肺结核资料,分析流行特征,使用ArcMap 10.8绘制疾病空间分布图。  结果  青海省2016—2019年学生肺结核报告病例累计2 691例,各年报告发病率为46.10/10万、68.59/10万、73.49/10万、85.96/10万,呈逐年上升趋势(χ2=116.45,P < 0.01)。每年3—9月高发;患者以18岁及以上学生人群为主,女生多于男生,其中藏族学生报告病例最多;青海南部地区学生肺结核疫情最为严重,以玉树、果洛两地居多,但西宁市2018—2019年肺结核疫情上升迅速。  结论  青海省学生肺结核疫情较为严重,学校应该加强结核病预防宣传教育,重点关注青海南部地区与西宁地区。
西藏地区中小学生脊柱弯曲异常状况分析
李尚乐, 张强, 荣霞
2021, 42(9): 1384-1387. doi: 10.16835/j.cnki.1000-9817.2021.09.026
摘要(858) HTML (372) PDF(54)
摘要:
  目的  了解西藏地区中小学生脊柱弯曲异常的发生率及其影响因素,为制定相关措施提供参考。  方法  基于2019年西藏自治区学生常见病监测与干预工作,涉及拉萨、日喀则、那曲、昌都、山南市和阿里地区,采用分层随机抽样,每个地级市选取1个城区和1个县,共监测中小学生19 023名。统计分析中小学生脊柱弯曲情况,采用二分类Logistic回归分析其影响因素。  结果  中小学生脊柱弯曲异常检出人数223人,检出率为1.17%。不同片区、不同性别的学生检出率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值分别为18.01,8.07,P值均 < 0.01)。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监测点、学段、性别、身高、课桌椅分配符合率、黑板面平均照度是中小学生脊柱弯曲异常的影响因素(OR值分别为5.44,2.17,2.46,1.62,1.02,0.11,1.00,P值均 < 0.05)。  结论  应从影响因素出发,多种措施并举,减少中小学生脊柱弯曲异常的发生。
尿苷二磷酸葡萄糖醛酸转移酶1A1基因单核苷酸多态性与儿童青少年非酒精性脂肪肝及血脂水平的关联
张萍萍, 宋洁云, 王辉, 王海俊
2021, 42(9): 1388-1391, 1395. doi: 10.16835/j.cnki.1000-9817.2021.09.027
摘要(581) HTML (220) PDF(133)
摘要:
  目的  探讨尿苷二磷酸葡萄糖醛酸转移酶1A1(UGT1A1)基因的单核苷酸多态性(SNPs)与儿童青少年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on-alcoholic fatty liver disease, NAFLD)和血脂水平的关系,为NAFLD的遗传机制研究提供科学依据。  方法  2006—2007年在北京市海淀区3所中学和2所小学中选取1 027名7~18岁儿童青少年为研究对象, 分病例组(患NAFLD的学生162名)与对照组(非NAFLD学生865名),由专职人员记录学生一般情况和既往病史,测量身高、体重,进行肝脏B超检查,并采集清晨空腹静脉血,测定血清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和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水平。对UGT1A1基因SNPs进行分型,分别采用二分类Logistic回归和多元线性回归分析UGT1A1基因3个SNPs与NAFLD和谷丙转氨酶(ALT)及血脂水平的关系。  结果  UGT1A1基因rs10929303位点T等位基因与NAFLD的发生存在负相关(OR=0.51, 95%CI=0.32~0.83, P=0.01)。rs4148323位点A等位基因与TC水平呈负相关(B=-0.10, 95%CI=-0.19~-0.02, P=0.02);将TC水平作分类变量进行分析时,结果与将其作为连续性变量分析类似。  结论  UGT1A1基因rs10929303位点多态性与儿童青少年NAFLD相关,且rs4148323位点多态性和TC水平相关。
哈尔滨市儿童六龄齿现状及家长知晓情况
赵宇, 王海越, 郝春秀, 张晓丹, 袁杰
2021, 42(9): 1396-1399. doi: 10.16835/j.cnki.1000-9817.2021.09.029
摘要(648) HTML (297) PDF(38)
摘要:
  目的  了解哈尔滨市儿童六龄齿现状及家长对六龄齿和窝沟封闭的了解程度及影响因素, 为预防六龄齿患龋及提高窝沟封闭普及力度提供新的思路。  方法  2019年10月依托中国儿童口腔疾病综合干预项目, 对哈尔滨市11 540名儿童进行口腔检查并对家长发放问卷。  结果  哈尔滨市6~11岁儿童六龄齿平均患龋率为37.72%, 萌出率为86.98%, 窝沟封闭率为36.93%。16.8%的家长知道六龄齿萌出时间, 35.33%的家长不认识六龄齿。19.39%的家长知道儿童做窝沟封闭的时间, 没听说过窝沟封闭的家长占32.77%。家长不认识六龄齿及窝沟封闭的儿童患龋率较高(35.33%, 32.77%)。高收入、高文化水平和城市家长窝沟封闭知识知晓率较高(χ2值分别为98.35, 192.16, 172.31, P值均 < 0.05)。  结论  哈尔滨学龄儿童六龄齿患龋率较高, 家长六龄齿和窝沟封闭知晓率较低; 应针对家长群体加大口腔健康知识的宣教工作力度。
北京市2010—2019年15~24岁人群生殖道沙眼衣原体感染流行状况
徐敏, 卢红艳, 李茜瑶, 陈强
2021, 42(9): 1400-1402, 1406. doi: 10.16835/j.cnki.1000-9817.2021.09.030
摘要(479) HTML (259) PDF(14)
摘要:
  目的  了解2010—2019年北京市15~24岁人群生殖道沙眼衣原体感染流行情况, 为制定防治策略提供科学依据。  方法  通过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信息系统收集2010—2019年北京市15~24岁人群生殖道沙眼衣原体感染报告数据, 应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进行分析。  结果  2010—2019年北京市15~24岁人群生殖道沙眼衣原体感染报告病例数累计为1 871例, 其中女性1 287例(68.79%); 报告率由3.16/10万增加到25.15/10万, 年均增长25.92%, 年增长趋势有统计学意义(χ2=836.86, P < 0.01)。人群报告率均呈增长趋势, 除2010和2012年外, 女性报告率均高于男性。2010—2019年各年龄组报告率均呈增长趋势, 增幅最大的为15~19岁人群。  结论  北京市15~24岁人群生殖道沙眼衣原体感染报告率呈增长趋势, 要关注青少年的性与生殖健康教育、重视生殖道沙眼衣原体的流行, 提高监测水平。
广州市儿童生命早期因素与超重肥胖的关联
张婧姝, 桂曌环, 谭恺韫, 陈亚军
2021, 42(9): 1403-1406. doi: 10.16835/j.cnki.1000-9817.2021.09.031
摘要(644) HTML (274) PDF(32)
摘要:
  目的  探讨广州市6~11岁儿童生命早期因素与超重肥胖之间的关系, 为儿童超重肥胖的预防提供科学依据。  方法  基线采用分层整群随机抽样的方法, 于2017年抽取广州市5所小学共5 172名学生作为研究对象, 进行2年的随访, 最终纳入学生3 315名。通过问卷调查收集学生的生命早期因素, 并测量基线和随访中身高和体重等指标。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儿童生命早期因素与超重肥胖的关系。  结果  广州市6~11岁儿童超重肥胖发生率为8.7%。校正混杂因素后, 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 母亲孕前消瘦的儿童超重肥胖发生风险比母亲孕前正常体重的儿童降低了46%(OR=0.54, 95%CI=0.38~0.76);母亲孕期增重过多的儿童超重肥胖发生风险比孕期增重正常的儿童增加了55%(OR=1.55, 95%CI=1.14~2.10);与自然分娩儿童相比, 剖宫产的儿童超重肥胖发生风险增加了30%(OR=1.30, 95%CI=1.00~1.68)(P值均 < 0.05)。  结论  母亲孕期增重过多和剖宫产增加儿童超重肥胖的发生风险, 母亲孕前消瘦降低儿童超重肥胖的发生风险。
肥胖女大学生最大脂肪氧化强度研究
李盈盈, 黄丽, 彭莉
2021, 42(9): 1407-1410, 1414. doi: 10.16835/j.cnki.1000-9817.2021.09.032
摘要(585) HTML (283) PDF(18)
摘要:
  目的  探讨肥胖女大学生肥胖指标与最大脂肪氧化强度(Fatmax)的关系, 为制定运动处方时提供多面考量指标。  方法  2017年6月—2018年3月在西南大学通过招募的方式选取54例无运动背景的肥胖女大学生作为受试者。所有受试者通过运动跑台的递增负荷运动试验测定Fatmax, 比较肥胖女大学生不同体脂百分比(BFP)、腰臀比(WHR)及不同部位皮褶厚度(腹部、肩胛骨下部、上臂肱三头肌)对应的Fatmax差异, 不同体脂百分比(BFP)、腰臀比(WHR)及不同部位皮褶厚度(腹部、肩胛骨下部、上臂肱三头肌)与Fatmax关系。  结果  由BFP、WHR、腹部、上臂肱三头肌及肩胛骨下部指标判定为肥胖的女大学生Fatmax(MET, %VO2max)均低于标准值。其中腹部肥胖女大学生Fatmax低于标准值, 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2.48, 2.61, P值均 < 0.05);肩胛骨下部肥胖女大学生Fatmax低于标准值(t=2.50, P < 0.05), 且两者呈负相关(r=-0.27, P < 0.01)。  结论  肥胖女大学生的肥胖指标均与Fatmax关系密切, 其中腹部、背部皮褶厚度对肥胖女大学生Fatmax的影响更为突出。
中国2005—2019年0~14岁儿童肺炎死亡趋势分析
戴萌娜, 袭燕, 尹文强, 陈钟鸣, 胡金伟, 丰志强, 唐昌海
2021, 42(9): 1411-1414. doi: 10.16835/j.cnki.1000-9817.2021.09.033
摘要(671) HTML (322) PDF(38)
摘要:
  目的  了解中国近15年0~14岁儿童肺炎死亡率及变化趋势, 为制定儿童肺炎防治策略提供参考依据。  方法  利用2005—2019年卫生统计年鉴中的城乡居民死亡数据, 提取城乡0~14岁儿童肺炎死亡率并计算标化死亡率, 利用Joinpoint回归模型拟合死亡率变化趋势。  结果  城市和农村儿童肺炎死亡粗率均呈增加趋势, 标化死亡率总体呈波动下降趋势。Joinpoint回归显示中国城乡儿童肺炎标化死亡率均为单调下降趋势, 无转折点。城市儿童肺炎标化死亡率总体APC为-3.4, 男童为-3.5, 女童为-3.5, 其中城市儿童总体及城市男童标化死亡率年度变化趋势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 < 0.05)。农村儿童肺炎标化死亡率总体APC为-7.8, 男童为-7.1, 女童为-7.8, 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 < 0.05)。城市和农村儿童组间变化趋势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结论  2005—2019年间中国城乡儿童肺炎死亡率总体处于下降趋势, 城乡死亡率变化趋势较平衡。今后还需持续加强对儿童肺炎的干预措施, 降低儿童肺炎死亡率。
武汉市2017—2020年学校肺结核聚集性疫情特征及影响因素分析
张正斌, 余爱平, 鲁周琴, 任欣, 田丹, 陈聪, 王坚杰, 李月华, 吴刚, 段琼红
2021, 42(9): 1418-1422. doi: 10.16835/j.cnki.1000-9817.2021.09.035
摘要(611) HTML (235) PDF(65)
摘要:
  目的  分析2017—2020年武汉市学校肺结核聚集性疫情流行病学特征及其影响因素, 为科学制定学校结核病疫情防控策略和措施提供依据。  方法  采集全市各类学校结核病防控相关数据, 参照《学校结核病防控自查表》, 修改形成最终问卷, 利用问卷星网络平台进行问卷调查。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法分析学校结核病聚集性疫情发生的影响因素。  结果  2017—2020年武汉市共报告学校肺结核聚集性疫情37起, 涉及28所学校, 其中大学24所, 高中4所; 报告肺结核病例176例, 其中病原学阳性39例, 利福平耐药17例; 单起聚集性疫情持续时间中位数为48(28, 368)d; 大学比中学更易发生聚集性疫情(χ2=75.27, P < 0.01), 聚集性疫情中罹患率男生较女生高(χ2=22.82, P=0.00)。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 学生是否寄宿(OR=5.12)、新生入校是否进行结核病筛查体检(OR=3.27)、是否开展病因追踪登记(OR=7.28)、患病学生是否按时就诊隔离(OR=9.12)、寝教室是否经常通风(OR=4.97)、是否严格执行休复学管理(OR=4.68)是学校结核病聚集性疫情发生的影响因素(P值均 < 0.05)。  结论  学校应扎实落实新生入校结核病筛查体检工作, 严格执行学生病因追踪登记和患病休复学管理, 有针对性地开展结核病健康教育, 引导师生养成勤通风、讲卫生、有疑似症状及时就诊和报告的良好习惯, 避免聚集性疫情的发生。
卫生监督
湖北省宜昌市2019—2020年中小学校医配备情况
王雯靖, 刘继恒, 俞航, 孙超, 杜小安, 付彬彬, 方敏, 赵露, 谭晓东, 刘晓俊
2021, 42(9): 1415-1417, 1422. doi: 10.16835/j.cnki.1000-9817.2021.09.034
摘要(590) HTML (259) PDF(39)
摘要:
  目的  分析2019—2020年湖北省宜昌市中小学校校医的配备状况, 为加强中小学校医队伍建设提供参考依据。  方法  于2019年11月及2020年11月, 两年分别从湖北省宜昌市6个市辖区中随机抽取149和102所中小学校调查学校的校医配备情况。  结果  校医配备率由2019年的39.6%上升到2020年的65.7%。两年中, 中心城区及边缘城区的校医配备率均有所增长, 边缘城区的增长幅度较高, 由29.9%增长到75.0%。中心城区及边缘城区的校医配备人数均有所增长, 中心城区的人数增长更为明显, 由38人增长到96人。分别于2019和2020年抽查了93, 141名校医, 调查显示中小学校医接受知识的培训率多在90%以上, 2020年有74.5%的校医文化程度为本科及以上, 但在职称、医学背景等方面有待提高。  结论  宜昌市中小学校医的配备状况总体发展良好, 校医配备比例明显提高。但是校医配备的数量与质量还有进步的空间, 专业素养有待提高。未来的重心应向边缘城区偏移, 使数量与质量达到平衡。
经验交流
学校近视防控卫生监督工作调查
于玲, 刘金东, 张婧, 潘德鸿
2021, 42(9): 1423-1425. doi: 10.16835/j.cnki.1000-9817.2021.09.036
摘要(646) HTML (296) PDF(60)
摘要:
  目的  探讨《关于开展2019年托幼机构、校外培训机构、学校采光照明"双随机"抽检工作的通知》(国卫办监督函〔2019〕314号)(以下简称《方案》)在实施中的影响因素, 为更好执行《方案》的实施提供参考依据。  方法  在全国23省、市、县区3级102家卫生监督机构围绕《方案》出台、落实、实施情况等开展近视防控工作调查。  结果  《方案》落实是否顺畅,与由卫生健康行政部门牵头负责组织协调具体工作、明确各部门各机构工作职责、教育行政部门对此项工作的配合有关[OR值(OR值95%CI)分别为1.57(1.05~2.36),0.05(0.03~0.10),0.31(0.19~0.52),0.03(0.01~0.09),0.12(0.04~0.37),P值均 < 0.05];方案的实施与设立独立学校卫生监督科、配备专职学校卫生监督工作人员数、卫生监督机构现场快检、学校是否自检等有关[OR值分别为1.87(1.33~2.62),0.62(0.40~0.97),2.37(1.82~3.09),1.62(1.09~2.40),P值均 < 0.05]。  结论  《方案》的实施效果与多部门、多因素有关, 加强部门合作、明确各部门职责对卫生监督近视眼防控专项行动至关重要。
综述
儿童注意缺陷多动障碍的非药物治疗进展
王琛, 李亚平
2021, 42(9): 1426-1430. doi: 10.16835/j.cnki.1000-9817.2021.09.037
摘要(698) HTML (345) PDF(75)
摘要:
注意缺陷多动障碍(attention deficit hyperactivity disorder, ADHD)是一种常见的儿童心理行为障碍性疾病,其确切病因目前尚不清楚,一般认为其发病是生物学因素、环境因素和心理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目前中国的干预措施主要以药物治疗为主,包括生物反馈治疗,环境调节(家庭治疗、学校干预)、自身调节(感觉统合治疗、正念冥想)和其他等。非药物治疗对本病社会功能缺陷的干预更具有针对性,并且疗效较持久,安全性较高。本文分析了非药物治疗的原则、方法、疗效、不足及展望。
低浓度阿托品对儿童青少年近视防控作用研究进展
聂莹莹, 杨彦荣, 王印, 唐雯, 段俊国
2021, 42(9): 1431-1435, 1440. doi: 10.16835/j.cnki.1000-9817.2021.09.038
摘要(980) HTML (397) PDF(99)
摘要:
近视是发育过程中常见的屈光不正,随着儿童青少年近视的高发率和低龄化,近视已成为世界性的公共卫生问题,严重危害其身心健康。儿童青少年的近视防控工作任重而道远,低浓度阿托品作为M型胆碱受体抑制剂类药物,已被医学研究证实可以有效延缓近视的进展。本文整理回顾近年来国内外相关研究,对低浓度阿托品的最佳使用浓度、临床最佳使用方案、可能存在的潜在副作用等方面进行讨论,从学校公共卫生角度论述低浓度阿托品对于学龄期学生近视防控的意义,以期为后续的阿托品临床应用和学校学生近视防控策略提供可靠依据和新思路。
青少年健康相关行为与全身低水平炎症的研究进展
翟爽, 陶舒曼, 陶芳标
2021, 42(9): 1436-1440. doi: 10.16835/j.cnki.1000-9817.2021.09.039
摘要(557) HTML (277) PDF(52)
摘要:
青少年健康相关行为的发生率呈上升趋势, 直接或潜在地威胁着青少年现在及将来的健康, 青少年健康相关行为与全身低水平炎症反应密切相关。本文通过查阅与总结国内外相关文献, 简要对单一健康相关行为(饮食、体力活动、物质依赖、睡眠)和健康相关行为聚集与青少年全身低水平炎症状态的关联性进行综述, 初步阐述炎症在青少年健康相关行为和心理健康中的作用, 为促进青少年身心健康发展提供科学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