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言板

尊敬的读者、作者、审稿人, 关于本刊的投稿、审稿、编辑和出版的任何问题, 您可以本页添加留言。我们将尽快给您答复。谢谢您的支持!

姓名
邮箱
手机号码
标题
留言内容
验证码

2021年  第42卷  第8期

述评
减少学生非必要久坐行为推动体育和劳动教育生活化
陈亚军, 曾霞, 梁景宏
2021, 42(8): 1121-1123, 1134. doi: 10.16835/j.cnki.1000-9817.2021.08.001
摘要(1085) HTML (390) PDF(197)
摘要:
久坐行为日趋发展成为生活常态,非必要久坐行为,尤其是娱乐型视屏行为累计过多,会严重危害人群健康,给社会带来沉重的疾病负担。提升减少久坐行为意识、施行减少久坐行为举措亟待落实。儿童青少年正处于行为习惯的高度可塑期,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直接关系到民族未来人群的体质健康水平。近期,政府部门陆续出台相关政策,鼓励学生“体育、劳动教育”生活化,将政策、理论转化为实际行动尤为关键。
专题笔谈
人工智能在中小学心理健康服务中的应用探新
郭怡, 侯晨雨
2021, 42(8): 1124-1128. doi: 10.16835/j.cnki.1000-9817.2021.08.002
摘要(1417) HTML (935) PDF(155)
摘要:
学生心理需求量激增、心理问题筛查率待提高、学生戒备心重、主动性不够等现状突显了学校心理健康服务的瓶颈。中国人工智能心理与行为研究不断深入,结合生物传感、汉语识别和转化、血谱光学成像以及心理咨询大数据等新技术,以契合当代学生特点,基于客观算法的人机互动模式,通过实时生理监测、调节情绪状态、改变认知模式等多种路径,可广泛应用于中小学校的心理健康筛查和心理咨询服务中,或将成为智慧校园心理健康建设的创新点。
静态行为与健康专栏
新冠肺炎疫情期间广东省中小学生情绪行为问题及影响因素
阿尔孜古丽·喀喀尔, 章舒心, 黄思哲, 陈赵, 谭恺韫, 梁景宏, 陈亚军
2021, 42(8): 1129-1134. doi: 10.16835/j.cnki.1000-9817.2021.08.003
摘要(1049) HTML (481) PDF(150)
摘要:
  目的  了解广东省中小学生新冠肺炎疫情期间情绪行为问题现况及其影响因素,为制定针对性干预措施提供依据。  方法  于2020年3—4月,方便选取广州市、湛江市和中山市7 755名中小学生进行线上问卷调查,采用Conners父母症状问卷(PSQ)评定情绪行为问题,使用自编生活行为方式调查问卷收集中小学生的基本情况和情绪行为问题影响因素。采用χ2检验分析不同性别、学段中小学生情绪行为问题检出率的差异,采用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情绪行为问题影响因素。  结果  广东省6~17岁中小学生情绪行为问题总检出率为14.8%,其中小学低年级学生、小学高年级学生、初中生和高中生情绪行为问题检出率分别为21.0%,14.4%,7.3%和10.1%。男生心身问题、多动指数检出率(3.4%,4.1%)高于女生(2.3%,2.5%),焦虑检出率(2.8%)低于女生(4.9%)(χ2值分别为8.08,14.40,25.38,P值均 < 0.05)。不同学段学生情绪行为问题各因子异常检出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值分别为88.88,228.00,28.28,85.19,15.66,39.33,P值均 < 0.05)。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男生存在心身问题(OR=1.37,95%CI=1.04~1.82)、多动指数(OR=1.58,95%CI=1.21~2.06)异常的风险高于女生,发生焦虑(OR=0.50,95%CI=0.39~0.64)风险低于女生; 学段是情绪行为问题各因子异常的影响因素。视屏时间过长、睡眠时长不达标的学生更易出现情绪行为问题。  结论  广东省中小学生在新冠肺炎疫情期间情绪行为问题检出率较高,性别、学段、视屏时间和睡眠是中小学生情绪行为问题的影响因素,应进行针对性的分类干预。
小学生体力活动视屏时间和情绪行为问题的关系
桂曌环, 汪慧, 张婧姝, 陈亚军
2021, 42(8): 1135-1139. doi: 10.16835/j.cnki.1000-9817.2021.08.004
摘要(1180) HTML (478) PDF(122)
摘要:
  目的  探讨中高等强度体力活动(moderate-to-vigorous intensity physical activity, MVPA)、视屏时间(screen time, ST)和儿童情绪与行为问题的关联,为筛查学龄儿童心理问题和制定相关干预措施提供参考。  方法  采用分层整群随机抽样,于2017年3月在广州市5个区各抽取1所小学,纳入4 922名6~12岁小学生。问卷收集学生的社会人口学信息、MVPA、ST和情绪行为问题。采用广义线性混合回归模型分析MVPA、ST和情绪行为问题的关系。  结果  平均每天MVPA≥60 min的学生占37.5%,平均每天ST≤2 h的学生占87.7%。与低水平MVPA组(< 60 min/d)相比,高水平MVPA组(≥60 min/d)学生在多动行为、同伴交往和困难总分较低,亲社会行为得分较高(t值分别为2.80,2.47,2.56,-1.97,P值均 < 0.05)。与高水平ST组(>2 h/d)相比,低水平ST组(≤2 h/d)儿童在情绪症状、品行问题、多动行为、同伴交往和困难总分各维度得分较低,亲社会行为得分较高(t值分别为3.18,3.35,3.70,3.80,-3.21,4.97,P值均 < 0.05)。低水平MVPA和高水平ST的联合暴露会增加儿童品行问题(OR=1.45,95%CI=1.02~2.05)、同伴交往(OR=1.93,95%CI=1.11~3.36)、亲社会行为(OR=1.55,95%CI=1.08~2.23)和困难总分(OR=1.73,95%CI=1.12~2.68)发生风险。  结论  MVPA和ST独立与儿童情绪和行为问题有关,且MVPA不足和ST较长的联合暴露可以增加儿童情绪与行为问题的发生风险。
广州市小学生静态回合与心血管代谢危险因素的关系
谭恺韫, 桂曌环, 张婧姝, 陈亚军
2021, 42(8): 1140-1143. doi: 10.16835/j.cnki.1000-9817.2021.08.005
摘要(781) HTML (357) PDF(36)
摘要:
  目的  了解广州市7~12岁儿童不同时长静态回合与心血管代谢危险因素的关系,为儿童心血管疾病的防控提供科学依据。  方法  采用整群随机抽样的方法,于2017年抽取广州市5所小学共356名学生作为研究对象。要求受试者连续7 d佩戴加速度计对静态行为和体力活动进行客观测量。对每名受试者的静态回合进行长度划分。通过体格检查、实验室检测收集受试者的心血管代谢危险因素指标。采用多重线性回归分析静态回合与心血管代谢危险因素的关系。  结果  广州市7~12岁儿童的静态行为时间主要由 < 10 min的短时静态回合累积而成。5~ < 10,10~ < 15,15~ < 20 min静态回合的累积时间与心血管代谢危险因素得分呈正相关(B值分别为1.24,2.01,2.40),与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B值分别为-0.13,-0.21,-0.27)呈负相关; 1~ < 5,5~ < 10,10~ < 15,15~ < 20 min静态回合的累积时间与体质量指数(BMI)(B值分别为1.07,1.89,2.86,3.65)和腰围(B值分别为2.79,4.81,8.04,10.14)呈正相关(P值均 < 0.05)。  结论  5~ < 20 min的持续性静态行为增加儿童心血管健康风险,儿童应减少20 min以内的持续性静态行为。
广州市小学生静态行为与视力关系的队列研究
陈宇靖, 陈亚军, 桂曌环, 鲍文文, 张婧姝, 谭恺韫, 章舒心, 蔡莉
2021, 42(8): 1144-1147. doi: 10.16835/j.cnki.1000-9817.2021.08.006
摘要(993) HTML (413) PDF(77)
摘要:
  目的  探究小学生静态行为与视力变化的关联性,为学生视力不良防控工作提供参考依据。  方法  采用分层整群随机抽样的方法,于2017年抽取广州市5所小学,纳入一至四年级学生4 969名,并于2年后进行随访。采用经信、效度检验的《广州市小学生体质健康监测系统问卷》收集小学生基线放学后做作业、看电视、用电脑/玩游戏、往返交通等静态行为时间。使用5 m标准对数视力表分别测量基线和随访的视力。分别采用多重线性回归和Logistic回归分析小学生静态行为与视力变化值以及视力不良的关联性。  结果  2年期间,一至四年级学生视力不良的累积发病率为48.74%。放学后做作业时间与左眼视力变化值呈负相关(β=-0.012,95%CI=-0.023~-0.002)。放学后做作业时长与视力不良的发生正性相关(OR=1.16,95%CI=1.05~1.27)。静态行为总时长、视屏时间、往返交通时间与视力变化相关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  结论  静态行为中的放学后做作业时间增加与小学生视力降低相关,合理减轻课业负担有利于视力保护。
新冠肺炎疫情期间广东省小学生视屏行为现状及影响因素
章舒心, 谭恺韫, 黄思哲, 陈赵, 梁景宏, 陈亚军
2021, 42(8): 1148-1151, 1155. doi: 10.16835/j.cnki.1000-9817.2021.08.007
摘要(905) HTML (391) PDF(75)
摘要:
  目的  了解新型冠状肺炎疫情期间广东省小学生网课及视屏行为现状及其影响因素,为儿童视屏行为干预和健康促进提供依据。  方法  采用方便抽样的方法抽取广东省广州市、湛江市、中山市共5 266名6~12岁小学生家长进行线上问卷调查。采用方差分析或χ2检验比较各年级学生网课和视屏行为现状的差异,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娱乐型视屏时间过长的影响因素。  结果  小学生学习日和周末娱乐型视屏时间过长检出率分别为42.2%和55.2%;与非疫情的学期相比,娱乐型视屏时间在学习日和周末分别增长了40.31和33.07 min/d。各年级小学生平均单节网课时长为(26.07±9.62)min,单日网课时长为(110.41±51.98)min。性别、年级、是否独生子女、父母文化程度等人口学因素是娱乐型视屏时间过长的影响因素; 与父母陪伴运动锻炼频率较高的儿童相比,父母陪伴运动锻炼频率中等(学习日: OR=1.27,周末: OR=1.40)和较低(学习日: OR=1.86,周末: OR=1.84)儿童娱乐型视屏时间过长的风险较高(P值均 < 0.05);相较于父母限制视屏行为频率较高的儿童,父母限制视屏行为频率中等和较低儿童学习日娱乐型视屏时间过长的风险较高(OR值分别为1.61,1.32,P值均 < 0.05);父母娱乐型视屏时间≥2 h/d较 < 2 h/d易使儿童娱乐型视屏时间过长的风险增加(学习日: OR=3.09,周末: OR=2.81,P值均 < 0.05);儿童中高强度体力活动 < 1 h/d(学习日: OR=1.31)相较于≥1 h/d,用电子设备学习时间1~2 h/d(学习日: OR=2.65,周末: OR=2.65)、≥2 h/d(学习日: OR=4.05,周末: OR=5.24)相较于 < 1 h/d也增加了娱乐型视屏时间过长的风险(P值均 < 0.05)。  结论  疫情期间,广东省儿童视屏时间水平较高,需加强恢复学校教学秩序后儿童的行为监测以及实施有针对性的干预措施。
学生营养
浙江省公立小学食堂午餐供餐现状
赵栋, 韩丹, 朱大方, 苏丹婷, 黄李春, 王玮, 何梦洁, 方跃强, 章荣华
2021, 42(8): 1152-1155. doi: 10.16835/j.cnki.1000-9817.2021.08.008
摘要(776) HTML (318) PDF(49)
摘要:
  目的  评价浙江省公立小学食堂午餐供应现状,为开展学生午餐科学指导提供依据。  方法  2019年5-6月,9-10月,采用称重法和记账法对浙江省44所公立小学食堂午餐的食物供应情况及就餐人数进行2次调查,每次调查1周。  结果  40.91%的学校食堂配餐时依据学生口味,45.45%制作食谱时参考《学生餐营养指南》。食物种类供应中,谷薯类、蔬菜类、水果、畜禽肉、鱼虾类、蛋类、牛奶、大豆坚果类、植物油、盐的供应量分别为109.05,118.01,0,63.96,9.25,11.31,0,10.68,10.47,2.54 g。只有植物油的供应量与推荐量基本持平。各类营养素的供应中,能量、蛋白质、脂肪供能比、碳水化合物供能比、钙、铁、锌、维生素A、维生素B1、维生素B2、维生素C和膳食纤维的供应量分别为820.84 kcal,32.79 g,37.56%,48.47%,164.18 mg,7.84 mg,4.71 mg,23.07 μgRAE,0.41 mg,0.35 mg,20.47 mg,2.34 g; 只有能量、维生素B1的供应量与推荐量基本持平(P值均>0.05)。城镇与乡村小学午餐各类食物和营养素之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  结论  浙江省公立小学食堂午餐供应情况不容乐观,供应结构不合理,某些营养素供应量与推荐量差距较大。建议结合本地饮食特点进行学生餐科学指导。
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
健康教育实施形式影响大学生锻炼行为效果的Meta分析
李振, 王晨宇, 肖涛, 甄洁, 韩永强
2021, 42(8): 1156-1161. doi: 10.16835/j.cnki.1000-9817.2021.08.009
摘要(857) HTML (405) PDF(81)
摘要:
  目的  比较课堂教学、网络教学及课外辅导3种健康教育模式影响大学生锻炼行为的效果,为促进大学生参与锻炼的有效性及具体方法的选择提供依据。  方法  采用Meta分析的方法,检索在Web of Science、PubMed、ScienceDirect、Scopus、Cochrane Library、CNKI等数据库中关于健康教育不同的实施方法干预大学生锻炼行为的随机对照实验研究文献,以(“大学生”或“学生”或“青年”)和(“健康教育”或“教育”或“干预”或“健康课程”)为中文主题词进行布尔逻辑检索; 以("university student" or "student" or "youth" or "college student")AND("Health Education" or "Education" or "Intervention" or "Health Curriculum")为英文主题词进行布尔逻辑检索。语种限制为中文或英文,检索截止到2021年2月1日,同时对相关文献的参考文献进行追溯。由2名研究者独立对文献进行筛选、数据提取及偏倚风险的评估,采用Stata 16.0软件依次进行传统Meta分析及网状Meta分析。  结果  共纳入23篇文献,结果显示健康教育课程能够有效增加在校大学生的每周锻炼时间、锻炼频率和参与锻炼的人数(SMD/OR值分别为0.29,0.25,1.33);亚组分析认为课堂教学和网络教学在增加每周锻炼时间、锻炼频率和锻炼人数(SMD/OR值分别为0.45,0.36;0.22,0.37;1.36,1.26)上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 < 0.05);课外辅导影响大学生每周锻炼时间和频率上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间接比较结果认为,课堂教学、网络教学在增加大学生每周锻炼时间、锻炼频率上优于课外辅导(P值均 < 0.05),在每周锻炼时间、频率及参与人数上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SUCRA法结合效应量认为,课堂教学形式的健康教育课程在影响大学生每周锻炼时间、频率及参与锻炼的人数(SUCRA值分别为91.5,94.1,87.1)上可能效果最好。  结论  课堂教学与网络教学形式的健康教育课程能够积极影响大学生的锻炼行为。建议在大学课程中开设健康教育课程,促进大学生参与体育锻炼。
浙江省部分在校大学生对电子烟的态度及其影响因素
金胡懿, 叶茗, 胡雨楠, 滕伟东, 徐燕玲, 沈倩竹, 赵发林
2021, 42(8): 1162-1164, 1168. doi: 10.16835/j.cnki.1000-9817.2021.08.010
摘要(1079) HTML (402) PDF(88)
摘要:
  目的  了解浙江省大学生对电子烟的态度及其影响因素,为制定大学生电子烟防控策略提供依据。  方法  采用典型抽样和方便抽样结合的方法,于2020年9月选取浙江省不同类型本、专科院校共10所,通过发放电子问卷进行在线调查,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大学生对电子烟态度的影响因素。  结果  884名被试中,93名(10.52%)对电子烟持支持态度,310名(35.07%)认为电子烟无害,252名(28.51%)认为电子烟不会上瘾; 67名(7.58%)正在使用电子烟。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表明,性别、年级、生活费、是否吸电子烟和是否认为电子烟有害对在校大学生对电子烟态度的影响均有统计学意义(OR值分别为0.59,0.47,1.87,0.34,0.54,P值均<0.05)。  结论  浙江省在校大学生对电子烟持较为支持的态度,对其危害认识不充分。在面向大学生群体的控烟工作中,应着力破除电子烟的正面形象,在干预人群上特别重视低年级大学生,同时不能忽视女大学生群体。
辽宁省在校中学生精神活性物质滥用情况及影响因素
杨月明, 杨红玉, 杨洋, 耿凤英, 廖剑波, 金丹
2021, 42(8): 1165-1168. doi: 10.16835/j.cnki.1000-9817.2021.08.011
摘要(670) HTML (284) PDF(35)
摘要:
  目的  了解辽宁省在校中学生精神活性物质滥用情况及行为特征,探讨其影响因素,为相关部门提出政策建议和参考意见。  方法  采用多阶段分层整群抽样方法,对辽宁省10座城市的12 598名在校中学生进行问卷调查。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精神活性物质滥用的影响因素。  结果  有0.94%(118名)的在校中学生有精神活性物质滥用行为,滥用比例最高的为职业中学三年级学生(2.04%),滥用最多的物质是“笑气球”(0.57%)。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女生、学习负担一般与中学生精神活性物质滥用呈负相关(OR值分别为0.57,0.58,P值均 < 0.05),学习成绩班级排名后10名、每月零花钱≥500元、需要借助药物入眠与中学生精神活性物质滥用呈正相关(OR值分别为1.93,2.52,4.29,P值均 < 0.05)。  结论  中学生精神活性物质滥用问题不容忽视,应通过学生自身、家庭、学校、政府、社会多方联动,采取宣传、教育、提高青少年认识、早期干预、咨询、治疗等多措并举的方式,以有效预防和控制滥用行为。
功能性训练对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弯疗效的Meta分析
韩娜娜, 余蕾, 黄晖明
2021, 42(8): 1169-1174. doi: 10.16835/j.cnki.1000-9817.2021.08.012
摘要(1136) HTML (604) PDF(107)
摘要:
  目的  评价功能性训练对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弯(AIS)患者Cobb角、躯干倾斜角、生活质量的改善效果,以期为预防和治疗AIS提供更为准确可靠的指导。  方法  检索中国知网、万方、维普、Web of Science、PubMed、ScienceDirect数据库,依据纳入标准进行文献筛选,收集随机对照实验(RCT),使用Cochrane风险偏倚评价方法学质量,Revman 5.3软件对结局指标[Cobb角、躯干倾斜角(ATR)、患者问卷SRS-22]进行合并效应量、亚组分析。  结果  共10个RCT(AIS患者398名)纳入研究,高、中、低质量研究分别有2,5和3篇。对Cobb角的影响中,与其他非手术治疗相比,功能性训练可以降低患者Cobb角(MD=-6.56,95%CI=-7.30~-5.83,P < 0.01,I2=0);进一步亚组分析显示,亚组Cobb角、年龄、干预周期、对照组方式的效应量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与无干预组相比,功能性训练组可以使患者Cobb角减小(MD=-5.25,95%CI=-7.90~-2.60,P < 0.01,I2=61%)。对ATR的影响中,功能性训练组可以降低患者ATR(MD=-1.91,95%CI=-2.25~-1.57,P < 0.01,I2=0)。对生活质量的影响中,功能性训练对患者SRS-22问卷功能、疼痛改善效果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对自我形象(MD=0.64,95%CI=0.53~0.75)、心理健康(MD=0.44,95%CI=0.15~0.74)、满意度(MD=0.58,95%CI=0.11~1.06)改善效果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 < 0.05)。  结论  功能性训练不仅可以降低AIS患者的Cobb角和ATR,还可以使患者的生活质量得到较好的改善,但由于异质性和偏倚的影响,尚需开展更多高质量的研究加以验证。
心理卫生
中学生健康素养与遭受欺凌的关联及其性别差异
路赛虎, 李丹琳, 胡婕, 黄雪雪, 薛艳妮, 王思哲, 汪姗姗, 万宇辉, 陶芳标, 张诗晨
2021, 42(8): 1175-1179. doi: 10.16835/j.cnki.1000-9817.2021.08.013
摘要(639) HTML (295) PDF(77)
摘要:
  目的  探讨中学生健康素养和遭受欺凌的关联及其性别间的差异, 为改善青少年遭受欺凌提供依据。  方法  2017年11月至2018年1月采用多阶段整群抽样方法, 在安徽省合肥市、辽宁省沈阳市、广东省阳江市和重庆市抽取18 900名中学生进行问卷调查。采用自填式问卷调查研究对象的基本特征、健康素养水平和遭受欺凌情况, 比较不同特征中学生遭受欺凌检出率的差异, 并分析健康素养与遭受欺凌的关联及其性别间的差异。  结果  中学生遭受校园欺凌和网络欺凌的检出率分别为15.8%和9.1%。男生、初中生、家庭经济状况较差和亲密伙伴个数较少的学生遭受校园欺凌的检出率分别为28.0%, 18.8%, 23.3%和33.6%, 分别高于女生、高中、家庭经济状况良好和亲密伙伴个数较多的学生(χ2值分别为225.64, 148.07, 141.13, 143.49, P值均<0.01);男生、家庭经济状况较差和亲密伙伴个数较少的学生遭受网络欺凌的检出率分别为10.9%, 14.4%和20.1%, 分别高于女生、家庭经济状况良好和亲密伙伴个数较多的学生(χ2值分别为62.96, 112.82, 88.49, P值均<0.01)。多因素Logistic回归显示, 除体力活动维度外, 总体及各维度健康素养得分越低的学生越容易遭受校园欺凌和网络欺凌, 且在健康素养各水平组中, 男生均比女生易遭受欺凌(P值均<0.05)。  方法  中学生健康素养和遭受欺凌有关联且存在性别差异, 可通过提高学生的健康素养水平改善欺凌的发生。
基于随机森林算法构建孤独症谱系障碍儿童辅助诊断模型
李雨彤, 周勇, 王佳, 鞠文静, 潘施旭, 王露茜, 王忆军
2021, 42(8): 1180-1184, 1188. doi: 10.16835/j.cnki.1000-9817.2021.08.014
摘要(811) HTML (332) PDF(55)
摘要:
  目的  利用随机森林算法构建孤独症谱系障碍(autism spectrum disorder, ASD)儿童快速辅助诊断模型,有助于ASD儿童的早期发现、早期诊断,减轻临床诊断及评估压力。  方法  采用机器学习中随机森林算法,应用社交反应量表(SRS)及文兰适应行为量表(VABS)对黑龙江省346名ASD儿童和90名健康儿童进行评估,并基于量表数据以及儿童基础信息构建预测模型,运用ROC曲线及准确率等指标评价模型拟合效果。  结果  得到的随机森林预测模型中,13个特征因素模型以及7个特征因素的预测模型准确率均达到0.9以上、灵敏度最高达到0.927,特异度最高达到0.936,AUC值为0.979;以年龄为筛选条件的模型准确率达到0.943,灵敏度达到0.959,特异度达到0.931,AUC值为0.978。3个模型的拟合和泛化效果都较为理想。  方法  采用社交及适应能力水平指标构建的随机森林模型可以较为精确辅助开展ASD的诊断,为开发快速筛查和诊断的辅助工具提供了科学依据。
上海市初中生暴力电子游戏对攻击性行为的影响
陈秀芹, 应佳丽, 黄丽妹, 杨琛, 喻彦, 高雪梅
2021, 42(8): 1184-1188. doi: 10.16835/j.cnki.1000-9817.2021.08.015
摘要(2778) HTML (485) PDF(109)
摘要:
  目的  了解上海市初中生暴力电子游戏接触、自我控制水平和应对方式对攻击性行为的影响,为有效降低青少年攻击性行为干预措施提供依据。  方法  采用整群抽样方法,于2019年5—6月对上海市4所普通公立初中学校1 886名在校学生进行问卷调查,调查内容包括暴力电子游戏使用习惯问卷、Buss和Perry攻击问卷、青少年自我控制双系统量表以及简易应对方式问卷。  结果  上海市初中生攻击性行为水平根据潜在剖面分析可以分为4个组别,根据攻击性水平从低到高,依次命名为低攻击组、中等攻击1组、中等攻击2组和高攻击组。在控制性别和年龄的基础上,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与低攻击组相比,其余各组别中暴力电子游戏接触、冲动系统、消极应对与攻击性行为均呈正相关(OR值分别为1.26,1.30,1.70;2.96,4.40,6.84;1.17,1.42,1.74,P值均 < 0.05),积极应对与攻击性行为呈负相关(OR值分别为0.82,0.52,0.49,P值均 < 0.05)。  方法  暴力电子游戏接触、冲动系统和消极应对方式会增加初中生的攻击性行为水平,而积极应对方式能降低初中生攻击性水平。
高海拔地区塔吉克族中学生睡眠与非自杀性自伤行为的关联
孙英, 王伟国
2021, 42(8): 1189-1193, 1197. doi: 10.16835/j.cnki.1000-9817.2021.08.016
摘要(750) HTML (320) PDF(39)
摘要:
  目的  分析高海拔地区塔吉克族中学生睡眠状况与非自杀性自伤行为(non-suicidal self-injury, NSSI)的关联,为改善中学生身心健康发展状况提供借鉴。  方法  采用分层随机整群抽样方法对新疆塔什库尔干地区1 224名塔吉克族中学生进行睡眠、NSSI、一般人口学状况等方面的调查,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睡眠与NSSI之间的关系。  结果  高海拔地区塔吉克族中学生NSSI检出率为7.92%。有18.71%的学生存在失眠问题,14.62%的学生在过去1周有过至少1次做噩梦。中学生在不同性别、年级、自评身体状况、父亲学历、母亲学历、家庭月收入、吸烟状况、饮酒状况等方面NSSI检出率相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值分别为6.45,19.12,13.83,12.39,8.32,11.45,17.31,9.72,P值均<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上学日睡眠时间≥9 h/d与NSSI存在负相关(OR=0.62);周末睡眠时间<5 h/d(OR=1.81)、5~<7 h/d(OR=1.45),失眠(OR=1.33)、做噩梦(OR=1.64~3.27)与NSSI呈正相关(P值均<0.05)。  方法  塔吉克族中学生睡眠时间不足,失眠和做噩梦是非自杀性自伤行为的影响因素。应加强对高海拔地区塔吉克族中学生的睡眠干预,促进身心健康发展。
四种网络成瘾量表在大学生中应用评价
张雪晴, 张珂欣, 朱云娇, 魏鸿园, 王田丽, 卢晓艳, 张江辉, 张志华
2021, 42(8): 1193-1197. doi: 10.16835/j.cnki.1000-9817.2021.08.017
摘要(1833) HTML (500) PDF(158)
摘要:
  目的  比较网络成瘾损害量表(IAII)、中文网络成瘾量表(CIAS-R)-中国台湾修订版、CIAS-R-中国大陆修订版、自评Young网络成瘾诊断问卷(YDQ)的信度及在大学生网络成瘾测量中的一致性,为今后网络成瘾调查量表的选择和修订提供参考依据。  方法  分层整群选取合肥市3所高校的1 004名本科生,采用4个量表同时进行网络成瘾倾向的测量,对122名大学生在首次测评2周后进行重测。采用相关系数、符合率、Kappa值分析4个量表的一致性,采用t检验、方差分析和Logistic回归进行网络成瘾量表相关因素分析的一致性判断。  结果  4个网络成瘾量表的信度均>0.7(P < 0.01)。各量表间的相关系数均大于0.5(P < 0.01)。YDQ与CIAS-R-中国大陆修订版符合率为0.87,一致性分析结果中YDQ与CIAS-R-中国台湾修订版的Kappa值为0.51(P < 0.01),其他量表两两之间的Kappa值均<0.5。网络成瘾的相关因素分析显示,4种量表在性别、年级、专业性质因素上的差异具有一致性,CIAS-R-中国台湾修订版与YDQ在睡眠障碍因素上的统计学差异与其他量表不一致。  方法  4种网络成瘾量表均具有较好的信度,但是各量表在网络成瘾判定上的一致性相对较低。建议对网络成瘾量表做进一步的完善和修订。
江苏高校新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效果评价
张金健, 陈静静
2021, 42(8): 1198-1200, 1205. doi: 10.16835/j.cnki.1000-9817.2021.08.018
摘要(790) HTML (330) PDF(62)
摘要:
  目的  了解江苏省高校新生心理健康状况,考察心理健康课程对提升大一新生心理健康水平的效果,为提高大一新生心理健康水平提供参考。  方法  2019年3—4月选取江苏某高校3 358名大一新生开展心理健康课程,每周1次(每次2个学时),连续8周,共16个学时(8个学时课堂讲授,8个学时体验式教学)。采用中国大学生心理健康筛查量表,在心理健康课程的前、中、后3个时间段进行3次问卷调查。  结果  课程前,共筛查出严重心理问题者186人,占总人数的5.54%;一般心理问题310人,占总人数的9.23%;潜在心理困扰579人,占总人数的17.23%;无心理困扰2 283人,占总人数的67.99%。在课程的前、中、后3个时间段,心理问题呈现下降趋势,时间主效应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1)。实施心理健康课程后,严重心理问题的检出率(3.84%,129/3 358)低于课程前(5.54%,186/3 358)(χ2=10.82,P<0.01)。3个时间段,新生心理问题的发展轨迹分为2个类型,分别是“先升后降型”(26%)和“缓慢下降型”(74%)。   方法  心理健康课程对提高大一新生心理健康水平有积极作用,高校应重视心理健康课程建设,全面保障课程质量。
大学生儿童期虐待经历与健康危险行为的关系
刘宇丹, 李小玉, 赵霜, 范晖
2021, 42(8): 1201-1205. doi: 10.16835/j.cnki.1000-9817.2021.08.019
摘要(848) HTML (342) PDF(46)
摘要:
  目的  了解大学生健康危险行为发生现状及其与儿童期虐待经历的关系,为预防儿童虐待和健康危险行为的发生提供参考。  方法  于2016年3—4月,采用整群抽样的方法对南充市2所高校918名大学生进行匿名问卷调查,调查内容包括一般人口学特征、儿童期虐待经历及健康危险行为。使用χ2检验进行单因素分析,使用Logistic回归进行多因素分析。  结果  至少有1种健康危险行为的人数为720(78.43%)名,暴饮暴食人数最多(595名,64.81%)。吸烟、一次喝≥5瓶啤酒、打架斗殴、自杀意念人数依次为146(15.90%)、271(29.52%)、224(24.40%)、205(22.33%)名。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儿童期至少经历1种虐待与大学生打架斗殴、自杀意念及暴饮暴食行为呈正向关联;儿童期情感忽视与大学生吸烟、自杀意念行为呈正向关联;儿童期情感虐待与大学生打架斗殴、自杀意念及暴饮暴食行为呈正向关联;儿童期性虐待与大学生吸烟行为呈正向关联(P值均<0.05)。  方法  大学生健康危险行为较普遍,儿童期虐待经历会增加大学生健康危险行为的发生风险。
安徽某高校大学生睡眠行为和时型与情绪症状的随访研究
查晓丽, 朱卓妍, 伍晓艳, 陈冬冬, 张燕, 陶舒曼
2021, 42(8): 1206-1211. doi: 10.16835/j.cnki.1000-9817.2021.08.020
摘要(980) HTML (393) PDF(68)
摘要:
  目的  探究大学生睡眠行为、睡眠时型与抑郁、焦虑情绪症状的关联,为促进大学生心理健康提供依据。  方法  采用整群抽样方法,在安徽医科大学随机抽取一个学院大一和大二年级全体学生,于2020年11月进行基线调查,2个月后开展随访调查。采用《爱泼沃斯嗜睡量表》《失眠严重程度指数量表》调查大学生睡眠行为,采用《清晨型与夜晚型量表—5项》评价睡眠时型。采用《抑郁-焦虑-压力自评量表》评估抑郁与焦虑症状。比较不同人口统计学特征、不同睡眠时型和睡眠行为组间大学生抑郁和焦虑症状检出率的差异,并分析大学生睡眠行为、睡眠时型与抑郁、焦虑症状的关联。  结果  有日间嗜睡现象、存在失眠症状的大学生抑郁、焦虑症状检出率均高于无日间嗜睡和不存在失眠症状的大学生(χ2值分别为12.39,22.68;40.14,29.46,P值均<0.01)。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在基线调查中日间嗜睡和失眠与抑郁症状(OR值分别为3.03,5.23)和焦虑症状(OR值分别为3.74,4.24)均呈正性关联(P值均<0.05),而睡眠时型与抑郁和焦虑症状之间关联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随访调查结果与基线一致。  方法  大学生日间嗜睡症状和失眠症状与焦虑、抑郁症状密切相关,应着力改善大学生健康睡眠行为进而促进心理健康。
生长发育与健康监测
厦门市中小学生营养状况与身体素质指标的相关性
张艺玲, 赖圳宾, 邱爱明, 余红, 林嘉, 危文坚, 陈雪琳
2021, 42(8): 1212-1215. doi: 10.16835/j.cnki.1000-9817.2021.08.021
摘要(903) HTML (366) PDF(78)
摘要:
  目的  探讨厦门市中小学生营养状况及其与身体功能和体能指标之间的关联,为改善中小学生的营养状况和身体素质提供数据支持。  方法  2019年10—11月,采用随机分层整群抽样方法,抽取厦门市2 752名6~18岁汉族中小学生为研究对象,将其分为营养不良组、正常体重组和超重肥胖组,利用χ2检验、Kruskal-wallis检验和偏相关分析进行统计分析。  结果  厦门市中小学生营养不良检出率为8.4%(231名),超重肥胖检出率为24.2%(667名),男生超重肥胖检出率(31.4%)高于女生(17.0%),营养状况在不同年龄间分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0.43,P<0.05)。在肺活量体重指数上,男、女生均表现为超重肥胖组低于体重正常组,体重正常组低于营养不良组(χ2值分别为14.2,5.6;17.2,11.6,P值均<0.01);男、女生握力体重指数、50 m跑及体能指数(PFI)均表现为正常体重组均优于超重肥胖组(χ2值分别为99.5,6.6,10.4;8.18,5.16,7.13,P值均<0.05)。  方法  厦门市中小学生超重肥胖防控形势严峻,超重肥胖均会导致身体功能和体能素质下降。应重视营养状况的改善,提高学生身体素质。
银川市中学生瘦体重分布
董洋洋, 蔡蓉蓉, 马萍, 杨清梅, 贾磊娜, 丁文清
2021, 42(8): 1216-1219. doi: 10.16835/j.cnki.1000-9817.2021.08.022
摘要(757) HTML (313) PDF(45)
摘要:
  目的  了解银川市中学生瘦体重分布的年龄变化趋势和性别差异,为儿童青少年健康发育、预防慢性疾病和制定干预措施提供科学依据。  方法  于2017—2019年9—12月使用方便整群抽样的方法,随机抽取银川市1 175名12~18岁中学生进行问卷调查、体格检查,采用生物电阻抗分析法(bioelectrical impedance analysis, BIA)测量其体成分。  结果  男生总瘦体重(fat free mass, FFM)和总瘦体重率(fat free mass percentage, FFMP)随年龄增加而增加(39.78~52.63 kg,77.51%~83.80%),身体各部分FFM、FFMP年龄趋势同总趋势,且均高于女生(P值均<0.05);女生FFM 15岁达峰值40.96 kg,15~18岁略有下降,身体各部分FFM年龄趋势同总FFM趋势,FFMP随年龄增加呈下降趋势(由75.63%下降至71.91%)、左右下肢FFMP的年龄趋势同FFMP,左右上肢FFMP随年龄增加而增加,躯干FFMP在15岁达最低值29.93%,15~18岁上升(P值均<0.05)。  方法  银川市12~18岁中学生瘦体重随年龄变化特点及性别差异,符合其生长发育特征。
情境体育游戏对幼儿粗大动作及社会性发展的影响
文蕊香, 姜桂萍, 赵盼超, 宾晓亮, 董佳
2021, 42(8): 1220-1224. doi: 10.16835/j.cnki.1000-9817.2021.08.023
摘要(901) HTML (398) PDF(76)
摘要:
  目的  探讨情境体育游戏对4~5岁幼儿粗大动作及社会性发展的影响,为促进学龄前儿童健康发展提供参考。  方法  2019年4—7月,采用方便抽样在北京某公立幼儿园随机抽取71名4~5岁幼儿,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实验组36名(进行8周情境体育游戏干预)和对照组35名(常规学习生活)。采用大肌肉动作发展测试(TGMD-3)和“3~9岁儿童的社会性发展量表”作为粗大动作和社会性发展水平的测查工具,对结果进行比较分析。  结果  干预前,实验组和对照组幼儿粗大动作总分(42.63±7.62,43.00±9.16)和社会性发展总分(211.88±6.68,212.71±9.80)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0.18,-0.37,P值均>0.05)。干预后,实验组和对照组粗大动作总分(67.80±9.80,45.68±9.47)和社会性发展总分(228.30±6.37,214.71±8.65)较干预前均提高(t值分别为25.82,3.22;15.90,2.13,P值均<0.05),且实验组粗大动作和社会性发展水平高于对照组(t值分别为9.66,7.54,P值均<0.05)。  方法  8周情境体育游戏可促进4~5岁幼儿粗大动作和社会性发展。建议促进幼儿发展的干预手段应考虑多个发展领域。
疾病控制
儿童血管迷走性晕厥影响因素分析
牛少敏, 阎小娟, 王燕, 董童, 闵丽, 刘亚红, 李福轮, 董湘玉
2021, 42(8): 1225-1227, 1232. doi: 10.16835/j.cnki.1000-9817.2021.08.024
摘要(815) HTML (368) PDF(30)
摘要:
  目的  分析儿童血管迷走性晕厥(VVS)发作的相关因素,为VVS早期预防、早期诊断、早期治疗提供一定的依据。  方法  收集2018年10月至2019年9月在兰州大学第二医院小儿心血管科住院的126例晕厥患儿为研究对象,经直立倾斜试验(HUTT)确诊为血管迷走性晕厥73例儿童为VVS组,另外53例儿童为对照组,回顾性调查其相关因素。  结果  VVS组与比较组在年龄分布上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2.22,P<0.05),VVS组有家族史、有晕厥史、有持久站立诱因、心电图异常、维生素D缺乏构成比(43.84%,31.51%,47.95%,34.25%,30.14%)与对照组(15.09%,13.21%,20.75%,15.09%,9.43%)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值分别为11.71,5.67,9.79,5.83,7.82,P值均<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家族史与患VVS呈正相关(OR值分别为3.13,11.06,P值均<0.05)。  方法  年龄、家族史与VVS的发作相关。应积极关注患儿高危因素,早识别、早诊断,以预防儿童VVS的发生发展。
天津市中小学校教室采光照明与学生视力不良的关系
刘忠慧, 徐渴, 孙志颖, 张欣, 冯宝佳, 符刚, 侯常春
2021, 42(8): 1228-1232. doi: 10.16835/j.cnki.1000-9817.2021.08.025
摘要(1014) HTML (414) PDF(105)
摘要:
  目的  了解天津市中小学校教室采光照明和学生视力不良的关系,为有针对性地制定中小学生视力保护措施提供参考依据。  方法  于2020年9—10月,采用分层整群抽样的方法,选取天津市89所中小学共623间教室、24 713名学生为研究对象。采用照度计监测教室采光照明环境,标准对数视力灯箱检测学生裸眼视力。采用SPSS 24.0进行χ2检验、方差分析和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  结果  天津市中小学生视力不良检出率为67.86%,黑板反射比、黑板面平均照度、黑板面照度均匀度、课桌面平均照度、课桌面照度均匀度合格率分别为58.11%,53.13%,73.19%,66.61%,75.12%。单因素分析显示,黑板反射比、黑板面平均照度、课桌面平均照度、课桌面照度均匀度是否合格对中小学生视力不良影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值分别为311.29,62.54,61.71,6.59,P值均 < 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黑板反射比、黑板面平均照度、课桌面平均照度不合格与中小学生视力不良均呈正相关[OR值(OR值95%CI)分别为1.19(1.11~1.27),1.27(1.17~ 1.37),1.11(1.02 ~1.20),P值均 < 0.05]。  结论  天津市中小学生视力不良问题较严重,黑板反射比、黑板面平均照度、课桌面平均照度是中小学生发生视力不良的重要影响因素,应营造良好的教室采光照明环境。
重庆市中小学生维生素D缺乏和血压偏高现况及相关性
陈京蓉, 熊鹰, 张洁, 田渝, 龙诚
2021, 42(8): 1233-1236, 1241. doi: 10.16835/j.cnki.1000-9817.2021.08.026
摘要(746) HTML (307) PDF(38)
摘要:
  目的  了解重庆市中小学生维生素D缺乏和血压偏高现况及其相关性,为有针对性防治儿童高血压的发生发展提供参考依据。  方法  2016年10月至2017年1月,通过多阶段分层随机抽样在重庆市选择3个农村点和3个城市点共1 360名7~17岁中小学生,开展问卷调查、体格测量、血压测量和血清维生素D检测。  结果  中小学生维生素D缺乏率为9.71%,不足率为62.57%;血压偏高率为25.88%。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调整了年龄、经济状况、腰围和体质量指数(BMI)分类、高血压家族史等因素后,维生素D缺乏和不足组发生高血压的风险是正常组的1.42倍,收缩压偏高的风险是正常组的1.59倍(P值均 < 0.05)。  结论  重庆市中小学生维生素D缺乏和不足、血压偏高现象较突出,需引起关注。维生素D不足和缺乏者较容易出现血压偏高。
武汉市中小学生2019—2020年视力不良现况
谢新艳, 杨莉华, 杨长春, 徐婷, 李凌云, 苏厚华, 顾宏, 胡亚萍, 黄艳, 项景, 王景胜, 宋然然
2021, 42(8): 1237-1241. doi: 10.16835/j.cnki.1000-9817.2021.08.027
摘要(1275) HTML (553) PDF(143)
摘要:
  目的  了解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新冠肺炎)疫情居家隔离及线上学习后,武汉市中小学生视力不良检出率情况,为中小学生视力防控提供科学依据。  方法  2020年6月19日至7月6日,利用武汉市青少年视力低下防制(预防控制)中心设计的在线视力筛查工具对156 783名中小学生进行视力筛查,同时调查前1周学生室内外活动及视屏时间。学生相应的2019年新冠肺炎疫情暴发前的裸眼视力从学校视力监测记录中获取。  结果  2020年视力不良检出率(51.04%)高于2019年(43.04%)(χ2=68 944.95,P < 0.01)。经协变量调整后,相对于低分位数的网课时间、视屏娱乐时间、室内活动时间、室外活动时间,高分位数的各类活动时间对于视力不良OR值(OR值95%CI)分别为1.17(1.  13~1  .20)、1.07(1.04~1.10)、0.67(0.65~0.69)、0.62(0.60~0.64)。结论武汉市中小学生2020年视力不良检出率较2019年显著增高,应加强中小学生视力保护的广泛干预,优先考虑改善体育活动机会和减少多种屏幕行为的政策措施。
河南省2011—2020年学校食源性疾病暴发事件分析
袁蒲, 付鹏钰, 李杉, 杨丽, 周昇昇, 叶冰, 张书芳
2021, 42(8): 1242-1245. doi: 10.16835/j.cnki.1000-9817.2021.08.028
摘要(896) HTML (396) PDF(56)
摘要:
  目的  分析河南省2011—2020年学校食源性疾病暴发事件的流行病学规律及特点,为有效防控学校食源性疾病暴发事件提供依据。  方法  对国家食品安全风险评估中心的食源性疾病暴发监测系统报告的2011—2020年河南省学校食源性疾病暴发事件进行流行病学统计分析。  结果  河南省10年间共报告学校食源性疾病暴发事件47起,累计发病人数1 258人,住院人数701人,死亡1人。河南省学校食源性疾病暴发事件报告起数前4位的城市为郑州市、驻马店市、信阳市,新乡市。学校食源性疾病事件高峰期是6和9月。中学食堂和小学食堂导致的事件数最多(均为12起)。粮食制品引起的学校食源性疾病上报事件数和发病人数最多(14起,371人)。致病菌及其毒素是引起学校食源性疾病暴发事件的主要病原因子,占查明原因事件数的78.26%。引起学校食源性疾病暴发事件最多的致病菌是蜡样芽孢杆菌,引起发病人数最多的致病因素是致泻大肠埃希菌,引发死亡病例的致病因素是毒蘑菇。除原因不明的事件外,加工不当是导致学校食源性疾病暴发事件的主要环节。  结论  中小学生是学校食源性疾病高发群体,应加强夏秋季学校食堂的监督和管理,预防粮食类食品加工储存不当导致的细菌性食源性疾病暴发事件。
珠海市有性行为大学生HIV检测情况及相关因素
林铠浩, 周毅, 严瑶, 戴文灿, 刘亚薇, 李晓凤, 黄珊子, 姚刚, 杜曼, 杨翌, 江洪波
2021, 42(8): 1246-1250. doi: 10.16835/j.cnki.1000-9817.2021.08.029
摘要(712) HTML (332) PDF(41)
摘要:
  目的  了解珠海市有性行为大学生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检测的情况及影响因素,为制定HIV检测策略、提高大学生HIV检测率提供参考依据。  方法  采用多阶段抽样方法,于2019年11—12月对珠海市6所高校本科和大专12 235名在校学生进行匿名电子问卷调查,筛选出有性行为史学生1 789名,通过χ2检验和非条件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有性行为大学生HIV检测的影响因素。  结果  1 789名大学生中,HIV检测率为7.55%(135名),主要通过医院(71.85%)检测,检测原因主要为定期检测(50.37%)和了解自己的感染状况(23.70%)。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在有性行为的大学生中,性取向为同性恋者(OR=4.62,95%CI=1.07~19.95)、近1年有异性商业性行为者(OR=3.77,95%CI=1.96~7.26)更有可能进行HIV检测;女生(OR=0.41,95%CI=0.24~0.69)进行HIV检测的可能性较低。  结论  珠海市有性行为的大学生HIV检测的比例较低,建议在加强HIV检测宣传教育、增强学生HIV检测意识时,考虑性别、性取向及商业性行为等因素的影响,开展针对性的干预措施,提高检测的覆盖率。
上海市学龄儿童过敏性疾病流行现状及相关因素分析
李荣, 陈仪婷, 吕佳骏, 黄利利, 龙姿冲, 夏缘青, 殷勇, 童世庐, 赵安达, 李生慧
2021, 42(8): 1251-1256, 1260. doi: 10.16835/j.cnki.1000-9817.2021.08.030
摘要(860) HTML (333) PDF(62)
摘要:
  目的  了解上海市学龄儿童过敏性疾病患病现状及相关影响因素,为预防儿童过敏性疾病提供参考。  方法  2019年4—6月期间,在上海市开展多阶段整群抽样,共有17所小学的10 686名7~12岁学龄儿童被纳入调查。采用国际儿童哮喘和过敏研究(ISAAC)量表评估儿童过敏性疾病,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儿童过敏性疾病的影响因素。  结果  上海市学龄儿童中过敏性疾病的总体患病率为47.0%,男童(50.4%)患病率高于女童(43.3%)(χ2=54.44,P < 0.01)。常见过敏性疾病患病率为哮喘(13.9%)、过敏性鼻炎(18.2%)、特应性皮炎(34.3%)。部分儿童同时患有多种过敏性疾病。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与哮喘、过敏性鼻炎、特应性皮炎3类过敏性疾病均呈正相关的因素为男童(OR值分别为1.52,1.44,1.22)、母亲学历本科及以上(OR值分别为1.26,1.77,1.84)、有过敏性疾病家族史(OR值分别为2.87,4.24,2.57)、是独生子女(OR值分别为1.16,1.28,1.22)、窗帘清洗频率 < 1次/月(OR值分别为1.41,1.79,1.77)、没有每天打扫房间(OR值分别为1.14,1.18,1.20)、粉尘暴露频率≥1次/月(OR值分别为1.45,1.56,1.42)(P值均 < 0.05)。3类过敏性疾病另存在特有的社会-环境-行为危险因素。  结论  上海市学龄儿童过敏性疾病患病率较高,相关影响因素涉及社会、环境和行为暴露的多个变量,值得后续深入探索。
河北省儿童青少年在外就餐相关因素及与超重肥胖的关系
田美娜, 李红, 牛蓓, 张翠, 赵永丽, 苗润晓, 刘长青
2021, 42(8): 1257-1260. doi: 10.16835/j.cnki.1000-9817.2021.08.031
摘要(861) HTML (363) PDF(58)
摘要:
  目的  分析河北省6~17岁儿童青少年在外就餐现状及其与超重肥胖的关系,为指导儿童青少年建立健康的饮食习惯和遏制肥胖流行趋势提供参考。  方法  调查数据来自2016—2017年中国儿童与乳母营养健康状况监测,通过问卷调查和体格检查收集河北省12个监测点3 330名6~17岁儿童青少年最近1周的就餐情况、家庭基本情况和体检信息等资料。采用多因素Logistic逐步回归的方法,对调查对象在外就餐情况,在外就餐影响因素及与超重肥胖的关系进行分析。  结果  河北省6~17岁儿童青少年在外就餐率为16.19%,超重肥胖率为29.43%。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较大(初中生:OR=1.36,高中生OR=3.57,P值均<0.05)和家庭人均收入高的儿童青少年(1~<2万元:OR=1.48,≥2万元:OR=2.93,P值均<0.05)在外就餐的可能性更高;居住地为农村(OR=0.20)、非独生子女(OR=0.76)、走读生(OR=0.21)以及主要抚养人为老人的儿童青少年(OR=0.69)在外就餐的可能性更低(P值均<0.05)。在外就餐与超重肥胖风险增高存在统计学关联(OR=1.31,P<0.01)。  结论  河北省6~17岁儿童青少年在外就餐现象较为普遍。居住地、年龄段、人均年收入、是否为独生子女、是否住校、主要抚养人是在外就餐的相关因素,在外就餐可能会增加儿童青少年超重肥胖的风险。
学校卫生工作经验交流
北京市朝阳区2014—2020年入托入学儿童预防接种证查验及疫苗补种情况
石倩, 贾滨, 刘方, 李臻, 魏蕊
2021, 42(8): 1261-1264, 1269. doi: 10.16835/j.cnki.1000-9817.2021.08.032
摘要(630) HTML (296) PDF(33)
摘要:
  目的  了解北京市朝阳区入托入学儿童预防接种证查验及疫苗补种情况,为评价及管理预防接种查验工作提供参考。  方法  查阅朝阳区2014—2020年入托入学儿童预防接种证查验及疫苗补种资料,对查验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  结果  2014—2020年,朝阳区共有5 886所托幼机构和中小学校开展入托入学儿童预防接种证查验工作,覆盖率为100%;累计查验入托入学儿童605 675名,查验率100%。朝阳区入托入学儿童平均持证率为99.35%,各年间儿童持证率在99.29%~99.9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3 389.80,P < 0.01),总体逐年升高。不同机构、户籍儿童持证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值分别为1 276.81,1 476.78,P值均 < 0.01)。不同分类入托入学儿童补证率均为100%。朝阳区入托入学儿童8种国家免疫规划疫苗累计补种71 875剂次,平均补种率99.71%,补种率逐年上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14.10,P < 0.01),2017年以后疫苗补种率均达到100%。8种国家免疫规划疫苗补种剂次逐年减少,补种剂次排在前3位的疫苗分别是麻风腮疫苗、流脑疫苗和白破疫苗。  结论  朝阳区入托入学儿童预防接种证查验工作日益完善,儿童持证率、补证率、疫苗补种率均维持在较高水平。
综述
青少年社会时差与心理健康关联的研究进展
曲杨, 伍晓艳, 陶芳标
2021, 42(8): 1265-1269. doi: 10.16835/j.cnki.1000-9817.2021.08.033
摘要(1018) HTML (387) PDF(105)
摘要:
青少年时期是童年期向成年期过渡的阶段,同时也是青少年生长发育和心理发展的重要时期。社会时差是休息日睡眠中点时间与工作日睡眠中点时间的绝对差值,是反应昼夜节律紊乱的一种新型指标。有研究证明,青少年社会时差与心理健康问题存在关联性,减小社会时差有益于青少年心理健康。本文简述了青少年社会时差及其流行状况,阐述社会时差与心理健康之间的可能机制,为青少年社会时差在预防控制心理健康问题时提供理论依据。
鸢尾素/FNDC5对儿童青少年身体代谢影响研究进展
张径遂, 杨坡, 阿力木·热合曼, 何恩鹏
2021, 42(8): 1270-1274. doi: 10.16835/j.cnki.1000-9817.2021.08.034
摘要(659) HTML (311) PDF(43)
摘要:
儿童青少年身体代谢水平在儿童青少年的健康成长发育方面具有重要意义。鸢尾素(Irisin)作为一种肌肉因子,于2012年被首次发现并命名,早期研究结果显示其可以参与身体代谢,抑制肥胖的发生,随后又发现Irisin具有改善2型糖尿病、代谢综合征、骨质疏松症等疾病症状的作用。同时,Irisin对儿童青少年糖脂代谢和骨代谢具有促进作用,但其作用机制还存在争议。本研究综述Irisin在国内外儿童青少年身体代谢方面的相关报道,为研究儿童青少年身体代谢提供理论参考依据。
中国儿童体力活动研究进展
单美辰, 周楠
2021, 42(8): 1275-1280. doi: 10.16835/j.cnki.1000-9817.2021.08.035
摘要(1162) HTML (441) PDF(147)
摘要:
儿童进行适当的体力活动对其体质健康具有积极的影响。本综述对中国儿童体力活动水平现状、儿童体力活动水平低导致的健康危害、影响因素以及儿童体力活动测量方法的进展进行整理和分析。结果发现,中国儿童体力活动水平普遍不足、男童比女童体力活动水平高以及儿童体力活动水平低导致健康隐患增加等问题,建成环境、空气污染、家庭因素以及个体因素是影响儿童体力活动水平的相关因素。最后,分析中国儿童体力活动研究存在的局限,并对提高中国儿童体力活动水平提出对策和建议,以期为儿童体力活动相关研究提供借鉴和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