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言板

尊敬的读者、作者、审稿人, 关于本刊的投稿、审稿、编辑和出版的任何问题, 您可以本页添加留言。我们将尽快给您答复。谢谢您的支持!

姓名
邮箱
手机号码
标题
留言内容
验证码

2021年  第42卷  第12期

述评
学校结核病防控工作中的问题与对策
成君, 赵雁林
2021, 42(12): 1761-1764, 1767. doi: 10.16835/j.cnki.1000-9817.2021.12.001
摘要(952) HTML (363) PDF(184)
摘要:
学校结核病防控一直是中国结核病防治工作的重点。研究回顾了近年来学生肺结核疫情变化趋势及特点,分析了当前学校结核病防控工作中存在的薄弱环节,包括常规预防措施落实不到位、患者职业信息失真、患者诊断和疫情溯源缺乏实验室证据、接触者筛查不及时不规范、预防性治疗工作覆盖面低、舆情应对能力不足等主要技术问题,并针对各项工作的实施主体,提出有针对性的对策和建议。
专题笔谈
综合防控儿童青少年近视3年工作成效与下一步工作重点
樊泽民, 黄象好
2021, 42(12): 1765-1767. doi: 10.16835/j.cnki.1000-9817.2021.12.002
摘要(1529) HTML (494) PDF(196)
摘要:
儿童青少年近视防控是党中央关心、群众关切、社会关注的问题。《综合防控儿童青少年近视实施方案》印发3年多来,近视防控总体见效、持续向好的基本局面初步展现,“政府主导、部门协同、学校与医疗机构落实、社会参与”的近视防控工作格局基本确立。下一步需不断健全完善综合防控儿童青少年近视防控机制,注重精准、突出实效、着眼长远,合力实施《儿童青少年近视防控光明行动工作方案(2021—2025年)》,有效提升儿童青少年视力健康水平,确保如期实现《综合防控儿童青少年近视实施方案》2030年的各项目标任务。
学校结核防控专栏
重庆市2015—2020年学校结核病防控工作评估
庞艳, 吴成果, 汪清雅
2021, 42(12): 1768-1771, 1775. doi: 10.16835/j.cnki.1000-9817.2021.12.003
摘要(532) HTML (216) PDF(74)
摘要:
  目的  了解学校结核病防治工作体系运行现状和日常防控措施落实情况,为进一步强化学校结核病防控工作提出有针对性的建议。  方法  使用学校结核病防治工作现况调查表,采用分层随机抽样方法抽取重庆市39个区县156所初中、78所高中、6所大学开展现场问卷调查,采用SPSS 25.0对数据进行描述性分析和χ2检验。  结果  2015—2020年初中、高中、大学的结核病年均筛查率分别为58.84%,71.71%,84.4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1 247.39,P < 0.01);年均检出率分别为8.69/10万、50.89/10万、36.51/10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01.20,P < 0.01);2015—2020年各学段新生入学体检结核病筛查率均有逐年上升的趋势(χ趋势2值分别为70 052.10,86 182.82,22 213.56,P值均 < 0.01),其中初中和高中的结核病患者检出率有逐年上升的趋势(χ趋势2值分别为9.27,12.23,P值均 < 0.01)。2015—2020年初中、高中新生入学体检结核病开展症状筛查、询问接触史、结核菌素皮肤试验及胸片筛查的比例均有逐年提高的趋势(χ2值分别为129.10,118.10,206.92,37.67;108.79,84.90,139.84,51.82,P值均 < 0.01),大学胸片筛查比例有逐年提高的趋势(χ趋势2=18.33,P < 0.01)。2019年大学在建立学校结核病防控责任制、将学校结核病防控工作纳入学校年度工作计划、开展学生因病缺勤登记和病因追查工作等方面比例较低,分别为50.00%,0,16.67%,与初中、高中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 < 0.05);2019年初中、高中和大学在校学生结核病患病率分别为33.75/10万、90.10/10万、54.20/10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04.36,P < 0.01)。  结论  2015—2020年重庆市新生入学体检结核病筛查比例明显提高,高中仍是学校结核病防控工作的重点。提高体检结核病筛查率、加强和规范学校体检筛查工作、建立明确的防控工作责任制,是预防和控制结核病在校园传播的有效手段。
合肥市2019—2020年学校肺结核流行特征及诊断延误影响因素分析
陈伟, 钱冰, 张洁莹, 曹红, 顾颖强
2021, 42(12): 1772-1775. doi: 10.16835/j.cnki.1000-9817.2021.12.004
摘要(531) HTML (284) PDF(71)
摘要:
  目的  了解合肥市2019—2020年学校肺结核流行特征和病例诊断延误的影响因素,为进一步做好学校肺结核防控工作提供参考。  方法  对2019年1月至2020年12月合肥市学校肺结核报卡信息、学校肺结核聚集性疫情资料等进行回顾性研究,分析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措施影响下合肥市学校肺结核流行特征及病例诊断延误因素的变化。  结果  2020年合肥市学校肺结核报告发病率为14.04/10万,5—6月和10—11月出现发病高峰。职业为教师的学校肺结核病例占8.00%,较2019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30,P < 0.05)。2020年本地医疗机构报告的病例诊断时长中位数为5.14 d、确诊时长中位数为18 d,均较2019年有所缩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值分别为22.45,4.52,P值均 < 0.05)。学校肺结核多病例散发疫情中密切接触者PPD强阳性率为13.50%、新发病例检出率为0.62%。密切接触者暴露发病时长中位数为132 d,较2019年增加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251.50,P < 0.05)。2020年病例首次医疗机构放射项目为胸部CT的诊断延误率为12.10%,通过学校或家长对病例进行督促诊断延误率为16.15%。以首次医疗机构放射项目为胸部CT为对照,首次放射项目为胸片的病例诊断延误风险高(OR=4.34,P < 0.05);以学校或家长未开展病例就诊督促为对照,有就诊督促的病例诊断延误风险低(OR=0.26,P < 0.05)。  结论  首次医疗机构放射项目选择以及病例就诊督促等因素对病例诊断延误有影响。应在继续加强学校肺结核疫情处置与监测的基础上,采取多病同防措施。
贵阳市2014—2020年学生肺结核患者发现就诊及确诊延迟影响因素分析
白璐璐, 陈洪, 黄延, 张彬兵, 田永琴
2021, 42(12): 1776-1780, 1784. doi: 10.16835/j.cnki.1000-9817.2021.12.005
摘要(624) HTML (256) PDF(54)
摘要:
  目的  对2014—2020年贵阳市学生肺结核患者发现、就诊及确诊延迟影响因素进行分析,为贵阳市学生肺结核防控工作提供参考依据。  方法  通过《结核病管理信息系统》收集2014—2020年贵阳市学生肺结核患者病案信息,分析学生肺结核患者发现、就诊、确诊延迟的基本情况及变化趋势,采用χ2检验及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3类延迟的影响因素。  结果  2014—2020年贵阳市学生肺结核患者发现、就诊延迟率总体呈上升趋势(χ趋势2值分别为20.70,31.03,P值均 < 0.05)。2014—2020年贵阳市共报告1 323例有效病例,发现天数中位数为16 d,发现延迟率为48.75%;就诊天数中位数是11 d,就诊延迟率为43.46%;确诊天数中位数为0 d,确诊延迟率为11.87%。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显示,流动人口与发现延迟呈正相关(OR=1.45),患者来源分类为其他(OR=0.19)、首诊单位级别是县级(OR=0.44)、首诊单位类型为综合医院(OR=0.58)与学生肺结核发现延迟均呈负相关(P值均 < 0.05)。女生(OR=1.32)、流动人口(OR=1.38)与就诊延迟均呈正相关(P值均 < 0.01)。流动人口(OR=1.51)、非重症(OR=5.99)、近城区(OR=2.76)、远城区(OR=4.30)与发生确诊延迟均呈正相关(P值均 < 0.05),女生(OR=0.65)、少数民族(OR=0.38)、学段为大中专(OR=0.53)、首诊单位类型为专科医院(OR=0.22)与确诊延迟发生均呈负相关(P值均 < 0.05)。  结论  贵阳市学生肺结核发现、就诊延迟的情况较为普遍。应针对性制定防控措施,降低学生延迟发生率,减少学校结核聚集性疫情的发生风险。
苏州市2011—2020年学生肺结核患者发现延迟状况
傅颖, 蒋骏, 张晓龙, 李云, 王斐娴
2021, 42(12): 1781-1784. doi: 10.16835/j.cnki.1000-9817.2021.12.006
摘要(751) HTML (306) PDF(45)
摘要:
  目的  分析苏州市学生肺结核患者发现延迟情况,为学校结核病疫情防控工作提供参考依据。  方法  以2011—2020年苏州市登记管理的1 148例学生肺结核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Kruskal-Wallis H检验、χ2检验和Cochran-Armitage趋势检验分析学生肺结核患者发现延迟的时间趋势,采用χ2检验和Logistic回归分析学生肺结核患者入院特征与发现延迟的关系。  结果  调查的学生肺结核患者中,共有569例发现延迟,发现延迟率为49.6%,发现时长中位数为26(11~49)d。2011—2020年学生肺结核患者发现时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Hc=54.62,P < 0.05),发现延迟率(51.2%,44.2%,33.9%,26.2%,65.8%,51.0%,43.2%,61.5%,55.0%,53.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3.69,P < 0.05)。发现延迟率随时间变化而波动,总体呈上升趋势(Z=-3.67,P < 0.05)。发现方式为因症就诊(OR=5.57,95%CI=1.91~16.27)、病原学检查结果为阳性(OR=1.46,95%CI=1.14~1.86)均与发现延迟呈正相关(P值均 < 0.05)。  结论  苏州市学生肺结核患者发现延迟情况不容乐观,因症就诊、病原学检查阳性是发现延迟的影响因素。针对日常学校结核病防控中的突出问题,多部门应联动合作落实相关防控措施,减少发现延迟的发生。
某中学肺结核疫情中病例接触人群PPD试验结果
董小伟, 林培歆, 何俊磊, 李建伟, 余美玲, 温文沛
2021, 42(12): 1785-1788, 1792. doi: 10.16835/j.cnki.1000-9817.2021.12.007
摘要(741) HTML (253) PDF(69)
摘要:
  目的  探索结核菌素试验(PPD试验)在学校结核病疫情处置中对于界定密切接触者筛查范围的作用,为学校肺结核防治工作提供参考依据。  方法  回顾性分析比较2019年8月广东省某中学发生肺结核疫情的高二年级与同期该校高一入学新生体检PPD试验结果,共1 553名学生,并评估高二年级学生PPD试验流行病学分布与肺结核病例分布之间的潜在关联。  结果  高二年级结核病疫情共确诊学生患者29例,其中7例病原学阳性,且菌株MIRU-VNTR基因分型相同。高一年级学生人群中PPD强阳性率为0.1%,PPD阳性率为34.3%;高二年级学生人群PPD强阳性率、阳性率分别为5.9%,52.0%,高二年级均高于高一年级,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值分别为45.71,49.90,P值均<0.01)。在教学楼分布方面,疫情发源、病例集中的教学楼一层学生PPD强阳性率为19.4%,远高于教学楼其他楼层,PPD强阳性率逐楼层持续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89.81,P<0.01);各楼层的PPD强阳人数与学生病例数量呈正相关(r=0.99,P<0.01)。在宿舍楼层分布方面,病例所在的宿舍楼层学生人群PPD强阳性率、阳性率明显大于无病例的楼层,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值分别为49.4,64.9,P值均 < 0.01);各宿舍楼层PPD强阳人数、阳性人数与各层肺结核病例数之间呈正相关(r值分别为0.84,0.56,P值均 < 0.05)。  结论  PPD强阳性率可以良好地反映学校肺结核密切接触人群结核杆菌感染和疫情扩散的情况,建议作为考量扩大密切接触者筛查范围的因素之一。
学生营养
中国九省儿童青少年2000—2018年营养状况
李丽, 王惠君, 欧阳一非, 李园, 张普洪, 郭春雷, 王柳森, 张兵
2021, 42(12): 1789-1792. doi: 10.16835/j.cnki.1000-9817.2021.12.008
摘要(763) HTML (299) PDF(108)
摘要:
  目的  了解中国9个省儿童青少年营养状况及变化趋势,为改善儿童青少年营养状况提供依据。  方法  采用2000,2006,2011,2015和2018年“中国健康与营养调查”7~17岁5 746名有完整数据的儿童青少年为调查对象。应用方差分析和χ2检验对不同特征儿童青少年的体质量指数(BMI)和营养不良进行分析。应用线性回归模型分析儿童青少年BMI、消瘦和生长迟缓率、超重和肥胖率的时间变化趋势。  结果  2000—2018年中国9个省7~17岁儿童青少年BMI从17.66 kg/m2增加到19.08 kg/m2(F=22.88,P < 0.05),男、女生超重肥胖率均呈上升趋势(t值分别为16.65,11.01,P值均 < 0.05)。2000、2006、2011、2015、2018年9个省7~17岁儿童青少年的消瘦和生长迟缓率及超重肥胖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消瘦和生长迟缓2值分别为85.46,29.55,41.09,29.86,45.29;χ超重肥胖2值分别为109.12,52.21,98.23,68.27,52.49,P值均 < 0.05)。  结论  中国9个省7~17岁儿童青少年消瘦和生长迟缓明显改善,超重肥胖呈上升趋势。消瘦和生长迟缓、超重肥胖存在地区性差异。应采取积极的干预策略和措施,在改善消瘦和生长迟缓问题同时,着重预防中国儿童青少年的肥胖问题。
安徽农村学龄前儿童缺铁性贫血及膳食营养相关因素分析
束莉, 李梦瑶, 李晓璐, 邱孟庭, 韩子妍
2021, 42(12): 1793-1797. doi: 10.16835/j.cnki.1000-9817.2021.12.009
摘要(608) HTML (261) PDF(50)
摘要:
  目的  运用学龄前儿童膳食平衡指数(DBI_C)评价安徽省部分学龄前儿童的膳食质量,为科学指导该人群合理膳食和防治IDA提供实证依据。  方法  2018年9—12月,选择安徽省有完整膳食调查资料的3~6岁留守儿童306名和非留守儿童598名作为研究对象,利用DBI_C的总分(TS)、负端分(LBS)、正端分(HBS)和膳食质量距(DQD)等指标评价膳食质量,运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膳食平衡指数与缺铁性贫血患病的关联。  结果  安徽省农村地区3~6岁儿童贫血率为13.3%,其中留守儿童为16.7%,非留守儿童为10.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8.87,P=0.00)。贫血组和非贫血组DBI_C分值比较中,TS[-18.3(25.2,-12.7),-15.2(-19.8,-8.6)]、LBS[25.4(18.3,32.5),22.7(16.5,30.6)]和DQD[36.8(23.9,43.4),34.1(27.5,41.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值分别为-23.07,5.81,4.63,P值均 < 0.05)。贫血组和非贫血组儿童食物摄入评分在奶类豆类[-5.9(-10.7,-0.4),-5.0(-8.7,0.2)]、动物性食物[-2.4(-5.6,0.8),-0.6(3.5,1.9)]和食物种类[-7.5(-9.1,-4.8),-6.3(-8.0,-2.9)]等方面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Z值分别为-5.42,-16.47,-6.83,P值均 < 0.05)。留守儿童(OR=1.27,95%CI=1.15~1.49)贫血发生的比例较高,每周吃肉类食物≥3次(OR=0.81,95%CI=0.68~0.94)、每天吃新鲜蔬菜≥2种(OR=0.84,95%CI=0.73~0.95)贫血发生的比例较低(P值均 < 0.05)。  结论  安徽省农村地区3~6岁儿童贫血率较高,尤其要关注留守儿童; 通过提高看护人的膳食素养、增加膳食中动物性食物和新鲜蔬菜的摄入可以有效减少儿童贫血的发生。
甘肃省0~6岁儿童血清25-羟基维生素D水平
黄蕾, 南楠, 刘爱萍, 杨晓芳, 李灵, 朱瑛
2021, 42(12): 1803-1806. doi: 10.16835/j.cnki.1000-9817.2021.12.011
摘要(558) HTML (251) PDF(30)
摘要:
  目的  分析甘肃省0~6岁儿童血清25-(OH)D的营养状况,分析其年龄、季节特点以及与体格发育间的关联,为儿童及时合理补充维生素D提供科学依据。  方法  采用分层随机整群抽样方法收集2019年1月至2020年12月甘肃省内兰州市、定西市、临夏州、甘南州、张掖市、酒泉市进行健康检查的0~6岁儿童共9 790名。采集末梢血1 mL,使用酶联免疫法检测血清25-(OH)D浓度。根据身长(高)别体重分为超重组及体重正常组。  结果  0~6岁儿童血清25-(OH)D水平为81.31(63.14,95.86)nmol/L,维生素D缺乏和不足的检出率为45.11%。4~6岁组儿童血清维生素D水平明显低于 < 1岁婴儿及1~ < 4岁儿童,4~6岁组儿童维生素D缺乏及不足的检出率最高(χ2=83.67,P < 0.05)。冬季发生维生素D缺乏及不足的比例最高(55.82%)(χ2=194.12,P < 0.01)。秋季超重儿童维生素D缺乏的检出率较高(19.83%)(P < 0.01)。  结论  儿童维生素D水平与年龄、季节及体格发育水平均有关联,< 1及 > 4岁组应是维生素D重点监测的年龄段,冬季应是维生素D监测的重要季节,对于超重儿童秋季应作为预防维生素D缺乏的重点时期。
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
间歇训练改善超重大学生体脂率的网状Meta分析
李振, 韩永强, 王晨宇, 甄洁, 肖涛
2021, 42(12): 1798-1802, 1806. doi: 10.16835/j.cnki.1000-9817.2021.12.010
摘要(612) HTML (235) PDF(57)
摘要:
  目的  通过Meta分析对比重复冲刺训练(RST)、高强度间歇训练(HIIT)及短跑间歇训练(SIT)等3种不同间歇训练类型与中等强度耐力训练(MICT)干预超重大学生体脂率的效果,为超重大学生采用合适的锻炼方法提供参考。  方法  检索和筛选Web of Science、PubMed、Scopus、The Cochrane Library及中国知网等数据库中建库至2020年4月1日关于HIIT、SIT、RST及MICT干预超重大学生的随机对照实验研究文献,进行数据提取及偏倚风险的评估,采用Stata 16.0软件进行Meta分析和网状Meta分析。  结果  共纳入18篇文献815个样本; Meta分析显示HIIT(SMD=-0.26,95%CI=-0.52~-0.00,P<0.05)与SIT(SMD=-0.39,95%CI=-0.72~-0.07,P < 0.05)在降低体脂率方面优于MICT; RST与MICT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SMD=0.28,95%CI=0.32~0.87,P>0.05)。通过SUCRA法结合效应量发现干预体脂率效果的最优可能性概率排序为:SIT(SUCRA=79.3)>HIIT(SUCRA=78.2)>RST(SUCRA=56.8)>MICT(SUCRA=35.7)。  结论  高强度间歇训练在减少超重大学生体脂率方面整体优于MICT,且通过SIT进行锻炼可能会取得最优的减脂效果。
北京市知晓电子烟中小学生电子烟使用及影响因素分析
秦冉, 郭欣, 符筠, 马瑀涵
2021, 42(12): 1807-1811, 1815. doi: 10.16835/j.cnki.1000-9817.2021.12.012
摘要(540) HTML (227) PDF(63)
摘要:
  目的  了解和掌握北京市中小学生电子烟使用的现状及其有关因素,为促进学校无烟环境建设提供实证依据。  方法  2019年4—6月采用与规模大小成比例的概率抽样(PPS)方法在北京市范围内分别抽取小学、初中、高中和职高监测点校,各点校随机抽取班级,直至满足样本量,共18 312名知晓电子烟的中小学生纳入统计分析,监测内容主要是电子烟使用的现状及影响因素等情况。  结果  在知晓电子烟的中小学生中,女生较男生使用电子烟的可能性低(OR=0.47,95%CI=0.42~0.54)。进入初二后,使用电子烟的可能性呈递增趋势。父母均不吸烟与孩子远离电子烟呈负相关(OR=0.78,95%CI=0.69~0.88)。平均每天零花钱30~ < 150元和≥150元的中小学生使用电子烟的可能性分别是0~ < 10元零花钱的1.43倍(95%CI=1.22~1.67)和2.24倍(95%CI=1.79~2.79)。没有尝试使用卷烟的中小学生使用电子烟的可能性低于已尝试卷烟的(OR=0.16,95%CI=0.14~0.19)。  结论  应遏制电子烟在中小学生中的流行趋势,填补或纠正儿童青少年对于电子烟认知的空白或错误,采取更具创新性的方法科学引导儿童青少年远离电子烟。
北京市青年男性学生HIV感染者Rush使用及相关因素分析
王娟, 周枫, 贺淑芳, 陈婧, 邵英, 苑红, 黄海静, 卢红艳
2021, 42(12): 1812-1815. doi: 10.16835/j.cnki.1000-9817.2021.12.013
摘要(532) HTML (241) PDF(35)
摘要:
  目的  了解北京市青年男性学生HIV感染者Rush使用情况及相关因素,为开展宣传干预工作提供建议。  方法  选取2017年1月1日至2020年6月30日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预防控制信息系统艾滋病综合防治信息系统中报告的现住址为北京市的200名青年男性学生HIV感染者,采用SPSS 20.0进行统计分析。  结果  感染前Rush使用比例为46.00%(92名);感染前发生过同性性行为的比例为92.00%(184名);多因素Logistic分析结果显示,感染前以互联网为主要方式结识性伴(OR=3.84,95%CI=1.65~8.96)、饮酒(OR=3.26,95%CI=1.51~7.02)、参与过多人同性性行为(OR=4.84,95%CI=1.71~13.71)、感染前被诊断过性病(OR=2.23,95%CI=1.02~4.87)均与使用Rush相关(P值均 < 0.05)。  结论  北京市青年男性学生HIV感染者感染前Rush使用率较高;可加强政府监管并通过加强对学生的健康宣教,预防药物滥用。
运动康复训练对普通高校残疾大学生心理健康及运动意识和行为的影响
秦剑博, 郭仁红
2021, 42(12): 1820-1824. doi: 10.16835/j.cnki.1000-9817.2021.12.015
摘要(559) HTML (208) PDF(37)
摘要:
  目的  探讨运动康复训练对普通高校残疾大学生心理健康及运动意识、运动行为的影响。  方法  2019年2—7月,选取天津市6所普通高校的108名轻中度肢体残疾大学生作为研究对象,使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干预组与对照组(各54名),对照组不接受任何干预,干预组通过体育处方进行运动康复训练。对比两组学生干预前后的心理健康状态、运动意识及运动行为变化。  结果  与干预前相比,干预组干预后的焦虑(25.93%)、抑郁(12.96%)、人际关系敏感(22.22%)阳性检出率均降低(χ2值分别为6.64,4.48,16.80,P值均 < 0.05)。与干预前相比,干预组干预后以辅助治疗疾病、满足兴趣、促进健康为运动目的大学生占比明显提高(29.63%,24.07%,35.19%),以应对体育考试为运动目标的(14.81%)大学生检出率降低(χ2值分别为4.48,5.65,5.98,32.04,P值均 < 0.05)。与干预前相比,干预组干预后的每周运动频率、每次运动时间明显增加,主要运动形式中结伴运动者、高强度及中等强度运动者、规律运动者、运动后感受很好者占比均增加,且各项的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值分别为17.84,14.72,16.34,15.15,16.12,9.44,P值均 < 0.05)。  结论  对普通高校残疾大学生实施运动康复训练,有助于强化其运动意识,改善其运动行为,从而有效促进体质健康水平的提高,同时减轻焦虑、自责、过敏、抑郁等负性情绪,促进心理健康。
山西省大学生外卖点餐相关因素及与超重肥胖的关系
王苏, 王晓成, 程景民
2021, 42(12): 1829-1832. doi: 10.16835/j.cnki.1000-9817.2021.12.017
摘要(783) HTML (271) PDF(61)
摘要:
  目的  了解山西省大学生外卖点餐现状及其与超重肥胖的关系,为促进大学生健康饮食和预防肥胖带来的患病风险提供参考建议。  方法  通过多阶段随机抽样的方法,对山西省大学城内的山西大学、山西理工大学、山西医科大学、山西师范大学、山西传媒学院5所高校的1 631名大学生进行问卷调查,采用有序Logistic回归分析影响大学生外卖点餐频率的影响因素,并采用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大学生超重肥胖的影响因素。  结果  1 456名大学生有点外卖经历,性别、月均生活费、年级和专业是影响大学生外卖点餐频率的影响因素(χ2值分别为72.26,242.89,351.52,222.35,P值均 < 0.01)。大学生超重肥胖率为12.3%,其中男生为19.2%,女生为6.6%。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在控制性别、月均生活费、年级、专业、常住地后,大学生每周外卖点餐频率越高,超重肥胖率越高(P值均 < 0.05)。  结论  大学生外卖点餐行为比较普遍,控制外卖点餐频率有助于降低超重肥胖的发生。
心理卫生
中国孤独症儿童早期症状识别与诊断状况
赵亚楠, 王一然, 罗雅楠, 王翔宇, 张嵘, 郑晓瑛
2021, 42(12): 1816-1819, 1824. doi: 10.16835/j.cnki.1000-9817.2021.12.014
摘要(576) HTML (264) PDF(47)
摘要:
  目的  探索中国在孤独症(ASD)儿童诊断方面的变化。  方法  2020年9月通过“中国特殊儿童评估干预平台(ALSOLIFE)”收集6 498名1~6和6~16岁孤独症儿童家庭为研究对象,使用互联网问卷调查其发现症状和诊断情况,利用ANOVA进行均值比较,运用χ2检验比较组间对于发现症状时间、首诊时间、确诊时间和相关诊断延迟的差异。  结果  孤独症儿童初始识别症状的月龄:学前组(1~6岁,4 049例)为26.05月龄(2.17岁),学龄组(6~16岁,2 449例)为30.76月龄(2.56岁)。孤独症儿童首诊月龄:低年龄组为28.21月龄(2.35岁),高年龄组为34.29月龄(2.86岁),就诊延迟平均为3.43个月,其中高年龄组平均4.52个月,低年龄组平均2.78个月。孤独症儿童确诊月龄:高年龄组38.01月龄(3.17岁),低年龄组31.07月龄(2.59岁),从首诊到确诊的延迟为3.16个月,其中高年龄组3.71个月,低年龄组2.83个月,以上各项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值分别为328.30,535.64,507.71,103.03,17.79,P值均 < 0.01)。确诊医院中,大部分儿童仍旧在三甲医院就诊。  结论  ASD儿童的诊断效率发生了较大的提升,发现症状和确诊时间提前,就诊和确诊的延迟在缩短。
留守中学生抑郁焦虑症状与留守特征的相关性
王翠梅, 喻志文, 黄翔, 钟厚永, 龚玲, 王世昌, 卢金逵, 伍晓艳
2021, 42(12): 1825-1828, 1832. doi: 10.16835/j.cnki.1000-9817.2021.12.016
摘要(616) HTML (262) PDF(69)
摘要:
  目的  探究现留守中学生抑郁症状、焦虑症状发生与留守特征(父母外出情况)的关联,为制定留守中学生抑郁与焦虑症状干预政策提供理论依据。  方法  采用分层随机整群抽样法,于2019年4—6月对江西上饶市鄱阳、广丰等6个县2 160名儿童进行调查,最终筛选出13~18岁留守中学生776名。运用广泛性焦虑障碍量表(GAD-7)和患者健康问卷(PHQ-9)对抑郁、焦虑症状进行评价,同时采用问卷调查掌握留守中学生家庭特征及其行为生活方式。  结果  在性别方面,无论抑郁症状还是焦虑症状,女生检出率均高于男生;在年龄方面,高中学段(16~18岁)留守儿童抑郁症状(43.2%)和焦虑症状(39.9%)的检出率均高于初中学段(13~15岁)(27.3%,33.0%)。在抑郁症状检出率方面,留守儿童不同性别、学段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值分别为10.48,21.08,P值均 < 0.05);在焦虑症状检出率方面,不同性别、母亲职业类型、父亲学历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值分别为8.66,5.30,8.35,P值均 < 0.05)。  结论  亲子分离时期会影响留守儿童抑郁症状的发生。关注中学生心理健康问题对预防控制留守儿童抑郁、焦虑症状有重要意义。
深圳市初中生网络成瘾3年追踪研究
公娜, 黄巧敏, 张孟思, 刘楚芬, 迟新丽
2021, 42(12): 1833-1837. doi: 10.16835/j.cnki.1000-9817.2021.12.018
摘要(827) HTML (259) PDF(65)
摘要:
  目的  调查深圳初中生网络成瘾现状及其预测因素,为准确判定青少年网络成瘾群体和开展干预提供参考。  方法  采用整群随机抽样方法,抽取深圳5所中学初一学生,采用青少年网络成瘾量表(IAT)、青少年积极发展量表(PYD)、家庭功能量表(CFAI)、青少年学业适应不良量表以及人口学变量调查问卷,进行为期3年、每年1测的追踪研究,最终有效被试共1 301人。  结果  深圳市初中生3年网络成瘾发生率分别为14.4%,15.5%,14.7%,且在初中3年时间内稳定存在(F=2.53,P=0.08);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显示,青少年积极发展、家庭功能和学业适应不良均可以预测青少年初中3年的网络成瘾(P值均 < 0.05)。  结论  深圳初中生网络成瘾现象普遍,且表现为相对稳定性。拥有良好功能的家庭、自身积极发展且学业适应良好的青少年产生的网瘾问题更少。
大学生述情障碍的潜在类别类型与抑郁症状及社交焦虑的关联
韩晶晶, 张珊珊, 信廉欢
2021, 42(12): 1838-1841. doi: 10.16835/j.cnki.1000-9817.2021.12.019
摘要(628) HTML (316) PDF(53)
摘要:
  目的  识别大学生述情障碍的潜在类别及其与社交焦虑、抑郁症状的关联,为促进大学生积极情绪发展和心理健康提供理论依据。  方法  于2020年9月,在河北省、吉林省、辽宁省4所高校方便整群抽取1 338名大学生进行横断面调查,使用多伦多述情障碍量表(TAS-20)、交往焦虑量表(SIAS)以及流调中心抑郁自评量表(CES-D)进行问卷调查,对数据主要进行潜在剖面分析及Logistic回归分析。  结果  大学生述情障碍分为情感表达良好组(33.3%)、情感辨别良好组(9.6%)和情感表达困难组(57.1%)3个潜在类别。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对人口学变量进行控制后,情感表达良好、情感辨别良好与抑郁症状(β值分别为-1.92,-1.44,P值均 < 0.01)、社交焦虑(β值分别为-0.71,-2.04,P值均 < 0.01)呈负相关。  结论  大学生述情障碍呈现类别分布,各潜在类别与社交焦虑、抑郁症状关联不同。高校应在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中制定针对大学生情绪调节能力培养的干预方案,缓解大学生社交焦虑及抑郁症状,促进心理积极发展。
大学生手机依赖与焦虑抑郁共病症状的关联
曲杨, 伍晓艳, 陶舒曼, 杨娅娟, 邹立巍, 谢阳, 李婷婷, 张丹, 翟爽, 陶芳标
2021, 42(12): 1842-1846. doi: 10.16835/j.cnki.1000-9817.2021.12.020
摘要(731) HTML (314) PDF(103)
摘要:
  目的  描述大学生手机依赖和焦虑抑郁共病症状的流行现况及关联,为促进大学生心理健康发展提供参考依据。  方法  于2019年4—5月在安徽省合肥市和江西省上饶市2所高校中随机整群抽样1 135名在校大学生进行基线调查,2019年11月对抽样人群进行随访调查,与基线调查匹配后有效人数为1 110人。使用青少年手机使用依赖自评问卷评估大学生手机依赖情况,使用抑郁-焦虑-压力自评量表评估抑郁、焦虑、焦虑抑郁共病症状,使用自编大学生健康相关行为及心理健康问卷报告睡眠时长。  结果  基线与随访调查中大学生手机依赖检出率分别为24.5%和27.7%,基线调查中焦虑症状、抑郁症状、焦虑抑郁共病症状的检出率分别为28.7%,21.3%和18.4%。二元Logistic回归模型结果显示,手机依赖与大学生基线(OR=5.79,95%CI=4.06~8.24)和随访调查(OR=2.62,95%CI=1.86~3.69)焦虑抑郁共病症状风险均呈正关联(P值均<0.01)。调节效应分析结果显示,睡眠时长在手机依赖与焦虑抑郁共病症状关联间起调节作用,交互项具有统计学意义(β基线=0.08,β随访=0.04,P值均<0.01)。  结论  大学生手机依赖可增加抑郁焦虑共病症状的发生风险,睡眠时长可缓解手机依赖对大学生抑郁焦虑共病症状的预测作用。
父母家庭教养方式与学龄前儿童睡眠问题的关联
张叶蕾, 叶和义, 邓虹, 张一, 伍晓艳, 刘寰忠
2021, 42(12): 1847-1851. doi: 10.16835/j.cnki.1000-9817.2021.12.021
摘要(567) HTML (210) PDF(71)
摘要:
  目的  研究父母教养方式及其教养方式一致性对学龄前儿童睡眠问题的影响, 为制定早期家庭干预措施提供理论依据。  方法  采用随机抽样的方法在安庆市共抽取19所幼儿园的2 744名儿童及其家长进行问卷调查, 采用父母行为量表(PBI)调查家长的教养方式, 使用儿童睡眠习惯问卷中文版(CSHQ)评估学龄前儿童睡眠情况。  结果  学龄前儿童总体睡眠障碍检出率为15.5%, 并同时伴有睡眠持续时间障碍(70.0%)、睡眠阻抗(64.2%)、入睡延迟(38.7%)、睡眠焦虑(15.5%)、白天嗜睡(10.1%)等多个维度的睡眠问题。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 父亲支持参与的教养方式与学龄前儿童睡眠阻抗、入睡延迟、睡眠持续时间短等睡眠问题, 母亲支持参与的教养方式与学龄前儿童睡眠阻抗、入睡延迟、夜醒等睡眠问题呈负向关联(P值均<0.05);父亲敌意强制的教养方式与学龄前儿童睡眠阻抗、睡眠持续时间短、睡眠呼吸障碍、白天嗜睡以及总的睡眠问题, 母亲敌意强制的教养方式与学龄前儿童睡眠持续时间短、睡眠焦虑、夜醒、白天嗜睡以及总的睡眠问题呈正向关联(P值均<0.05)。父母均较高的敌意强制教养方式与学龄前儿童睡眠持续时间短呈正相关(OR=2.19, 95%CI=1.12~4.28, P=0.02)。  结论  学龄前儿童睡眠问题检出率高, 父母支持性参与教养方式对学龄前儿童睡眠有正面影响, 而父母敌意强制教养方式对学龄前儿童睡眠有负面影响。
安徽省学龄前儿童多动行为筛查及影响因素分析
黄永玲, 程进, 吴曙东, 方亮, 谢瑞瑾
2021, 42(12): 1855-1858. doi: 10.16835/j.cnki.1000-9817.2021.12.023
摘要(607) HTML (235) PDF(28)
摘要:
  目的  了解安徽省学龄前儿童多动行为检出情况及其相关影响因素, 为儿童行为问题早期干预提供参考。  方法  采用多阶段分层随机整群抽样方法, 于2020年6—7月选取安徽省5个地市30所幼儿园, 使用Conners父母症状量表(PSQ)和相关因素调查表对7 982名3~6岁在园儿童家长进行调查。  结果  共检出多动行为儿童126名, 检出率为1.6%。男童检出率(2.2%)高于女童(0.8%),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6.51, P < 0.01)。在126名多动行为儿童中, 40名(31.7%)共患1种行为问题, 82名(65.1%)共患至少2种行为问题。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 男童(OR=2.85, 95%CI=1.88~4.30)、睡眠时间不足(OR=1.87, 95%CI=1.31~2.68)和母亲职业为农民或其他(OR=1.81, 95%CI=1.11~2.94)的学龄前儿童多动行为检出率较高, 近半年主要抚养人为父母(OR=0.61, 95%CI=0.40~0.92)的儿童多动行为检出率较低(P值均 < 0.05)。  结论  学龄前儿童行为问题早期干预应重点关注男童, 保持合理睡眠时间, 增加父母代养。
内蒙古中东地区儿童孤独症流行情况及影响因素
郝金奇, 付慧渊, 杨文翰, 霍建勋, 高磊, 余艳琴
2021, 42(12): 1859-1862, 1866. doi: 10.16835/j.cnki.1000-9817.2021.12.024
摘要(616) HTML (279) PDF(29)
摘要:
  目的  了解内蒙古中东部城乡地区儿童孤独症(ASD)的患病情况及影响因素,为采取相应干预措施和提供依据。  方法  在内蒙古呼伦贝尔市、赤峰市、乌兰察布市、通辽市、锡林郭勒盟5个盟市,采用随机整群抽样的方法,选取16所小学及幼儿园,对15 817名3~14岁儿童进行调查,根据克氏孤独症行为量表进行初筛;初筛阳性者根据教师填写提名表和孤独症行为检测量表进一步诊断,结合量表的得分再由2名以上临床专业人员根据美国精神障碍诊断与统计手册第5版的诊断标准最终确诊ASD。  结果  确诊42例ASD儿童,患病率为0.27%(42/15 817),城市地区儿童ASD患病率为0.16%(15/9 231),农村地区为0.41%(27/6 58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8.89,P < 0.01)。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母亲文化程度、语言发展水平与城市儿童发生ASD呈负相关;存在遗尿的不良习惯、家庭有极度内向者与农村儿童发生ASD呈正相关。  结论  内蒙古中东部农村地区儿童ASD患病率高于城市,儿童存在不良习惯、患过新生儿疾病、父母文化水平低、语言发展水平差、运动水平差是影响城乡地区儿童发生ASD的主要因素。应尽早筛查孤独症患儿并采取积极有效的治疗措施。
高校短程整合取向心理咨询效果研究
王淳颖, 吴冉
2021, 42(12): 1871-1873. doi: 10.16835/j.cnki.1000-9817.2021.12.027
摘要(526) HTML (218) PDF(25)
摘要:
  目的  研究高校短程整合式心理咨询效果, 为高校心理健康工作提供实证依据。  方法  选取上海市某高校短程咨询大学生来访者965名(4 261次会谈), 在心理咨询前后采用常规临床咨询效果评估表中文表(CORE-OM)进行评估。  结果  咨询后, 除危机外, 幸福感、焦虑、抑郁、躯体化、创伤、亲密、能力得分超过临界分的比例显著下降(χ2值分别为32.91, 42.10, 33.75, 11.81, 29.64, 10.82, 15.55, P值均 < 0.01);除对他人危机外, 幸福感、问题/症状、社会功能、危机总分得分均下降, 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15.12, 28.85, 19.96, 5.88, P值均 < 0.01)。在640份有效样本中, 有338例CORE-OM得分变化量达可信改变度(RCI)。  结论  高校心理咨询可以有效减轻大学生常见的焦虑、抑郁情绪、亲密关系问题等心理困惑。
生长发育与健康监测
西安市某小学体育课学生身体活动水平
郭威, 薛梦涵, 武小丽, 王志巍, 郭海霞
2021, 42(12): 1852-1854, 1858. doi: 10.16835/j.cnki.1000-9817.2021.12.022
摘要(504) HTML (207) PDF(31)
摘要:
  目的  测量小学体育课身体活动水平以及不同性别、身体质量指数(BMI)和不同年级学生体育课身体活动特征,为小学体育课身体活动促进提供参考。  方法  用ActiGraphGT3X对西安市某高校附属小学一、二、四年级的60名学生在3节体育课上的身体活动进行测量,依据最新体质测试成绩中的身高、体重计算BMI,并根据《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小学不同年级的标准划分体重状态,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和方差分析探索身体活动差异。  结果  小学体育课中高强度身体活动(MVPA)比例为21.9%(8.8 min)。男、女生体育课MVPA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正常体重学生体育课MVPA比例和步数分别为25.4%和(1 247.0±326.3)步,高于偏轻体重学生,但与超重学生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二年级男、女生体育课MVPA比例分别为27.0%和26.4%,均高于一年级,但与四年级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  结论  小学体育课中高强度身体活动比例较低。建议在小学体育教师培训中,重视提高教师的身体活动促进意识,切实提高小学体育课中高强度身体活动比例。
通州区3 197名学生肺活量9年追踪观察
韩卫民, 郁兆仓, 李建辉
2021, 42(12): 1874-1878. doi: 10.16835/j.cnki.1000-9817.2021.12.028
摘要(400) HTML (167) PDF(26)
摘要:
  目的  了解通州区学生肺活量动态变化规律及趋势, 为制定针对性的体育锻炼干预措施提供数据支持。  方法  在2011—2019学度通州区学生常规体检数据中, 按照城区、乡镇学生人数比例选取有完整体检信息的3 197名学生9年体检数据, 使用SPSS 17.0对肺活量等筛查数据进行统计分析。  结果  学生的肺活量均值随年级的增加而增加, 除二至五年级和初二、初三年级外, 城区学生肺活量均值均高于乡镇学生(t值分别为11.06, 2.63, 4.44, P值均<0.05);男生肺活量均值在各年级均高于女生(P值均<0.05), 男、女生在五年级和初三阶段肺活量呈两次快速增长, 男生两阶段增长幅度较女生大, 分别为277.21和400.20 mL; 肺活量均值表现为肥胖>超重>正常体重>营养不良(P值均<0.05);女生肺活量评价优秀率在三至初二年级均高于男生(P值均<0.05);除一、二年级外, 其他年级时肺活量评价优秀率肥胖>超重>正常体重>营养不良; 除三年级阶段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外, 男生不及格率均高于女生(P值均<0.05);五年级至初三阶段不及格率均为营养不良>正常体重>超重>肥胖(P值均<0.05)。不同组别中, 一年级和初一阶段是不及格率的两个波峰, 基本呈先降后升再降的趋势。  结论  通州区学生肺活量水平处于较低水平。学校、家庭和社会应重点关注学生肺活量水平, 针对男生和非正常体重学生增加相关身体功能锻炼应成为增强学生身体素质的重点工作之一。
中国儿童青少年体力活动与体能指数的相关性
何佳嘉, 袁勇, 尹小俭, 吴慧攀, 张祥, 邓婷, 王进贤, 李佳威
2021, 42(12): 1879-1882, 1887. doi: 10.16835/j.cnki.1000-9817.2021.12.029
摘要(673) HTML (262) PDF(63)
摘要:
  目的  分析中国儿童青少年体力活动(PA)与体能指数(PFI)的相关性,为改善中国儿童青少年体力活动水平以及提升体能素质提供参考。  方法  于2018年9—12月采用整群抽样方式在华东、西北、华北、华中、西南和华南区选取4 269名7~18岁学生,收集体力活动等数据,并完成立定跳远、握力、50 m跑、改良坐位体前屈、30 s仰卧起坐、20 s反复横跨、20 m往返跑测试,采用χ2检验、Wilcoxon秩和检验、线性回归模型分析数据。  结果  在不同体力活动水平儿童青少年PFI的比较中,男生10~12和16~18岁中高强度体力活动(MVPA)达标组的PFI值分别为(0.46±3.58)(0.75±3.00),MVPA不达标组的PFI值分别为(-0.69±3.64)(-0.61±2.87),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0.04,0.57,P值均<0.05);女生4个年龄段MVPA达标组的PFI值与MVPA不达标组相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在不同体能等级下儿童青少年体力活动状况比较中,健康体能组MPA和VPA时间、体育锻炼时间高于不健康组(Z值分别为-2.04,-4.93,-7.09,P值均 < 0.05)。线性回归模型分析显示,每日MVPA、体育锻炼与体能指数之间均呈正相关(P值均 < 0.05)。  结论  中高强度体力活动即体育锻炼与体能指数呈正相关,适当提高儿童青少年中高强度体力活动水平尤为重要。
疾病控制
济南市学校流感监测与学生疾病负担调查
于秋燕, 高尚, 单朝霞, 陈悦, 孙芳, 王可刚, 李昱萱, 徐淑慧
2021, 42(12): 1863-1866. doi: 10.16835/j.cnki.1000-9817.2021.12.025
摘要(610) HTML (271) PDF(41)
摘要:
  目的  监测学校流感流行特征并分析学生疾病负担情况, 为指导学校流感防控提供科学依据。  方法  在济南市天桥、历下、高新3座城市建成区建立学校流感监测哨点, 进行流感样病例(ILI)监测及暴发疫情监测, 并进行学生流感疾病负担问卷调查。采用描述性流行病学对流感样病例监测结果和问卷调查资料进行分析。  结果  2019年第42周—2020年第1周, 济南市3个学校流感监测点累计报告ILI占同期监测人员总数百分比(ILI%)为7.91%, 其中幼儿园儿童ILI%(24.19%)最高, 随着年级的增长ILI%逐渐降低, 教师最低。报告ILI集中于2019年第49~52周, 期间报告流感样病例占监测期间报告ILI总数的84.81%。监测到2起流感暴发疫情, 病原分别为H3N2、B(Victoria), 疫情主要发生在小学低年级。调查2 297名学生发现, 2019年10月以来出现发热、呼吸道症状者577名, 其中去医院就诊者占85.26%, 使用奥司他韦等抗流感病毒药物者占32.75%, 使用抗生素治疗者占64.81%, 进行输液治疗者占42.63%, 住院者占3.99%, 住院者花费平均6 686元。患病学生平均缺课3.77 d, 因照顾患儿家长平均误工4.26 d。  结论  进行学校流感样病例监测是主动发现流感流行趋势及暴发疫情、准确掌握学校流感流行特征的重要方式。幼儿园儿童及小学低年级学生是流感防控的重点人群, 罹患流感给学生及托幼儿童造成较重的疾病负担, 也是引起学生缺勤及家长误工的重要因素。
广州市中学生脊柱侧弯现状及影响因素分析
孙艺, 刘伟佳, 熊莉华, 李梦, 陈思宇, 何蔚云, 吴德平, 林蓉
2021, 42(12): 1865-1870, 1873. doi: 10.16835/j.cnki.1000-9817.2021.12.026
摘要(901) HTML (372) PDF(99)
摘要:
  目的  了解广州市中学生脊柱侧弯现状及影响因素,为制定脊柱侧弯行为干预措施提供依据。  方法  采取分层整群随机抽样方法,抽取广州市城郊共8所中学2 121名中学生开展脊柱侧弯筛查和问卷调查。  结果  广州市中学生脊柱侧弯检出率为8.20%,女生(9.50%)高于男生(7.00%),城区(10.45%)高于郊区(4.77%),高中生(10.08%)高于初中生(6.39%),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值分别为4.40,21.76,9.54,P值均<0.05)。检出阳性的174名中学生中,胸段侧弯最多(65例),右凸略多于左凸,中度侧弯女生明显多于男生。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城区(OR=2.56,95%CI=1.71~3.82)、每天使用移动电子设备时间≥3 h(OR=1.59,95%CI=1.12~2.27)、近距离用眼≥1 h休息一次(OR=1.40,95%CI=1.00~1.95)、每天户外活动时间<2 h(OR=1.82,95%CI=1.24~2.67)的中学生脊柱侧弯检出率较高(P值均 < 0.05)。  结论  广州市中学生脊柱侧弯检出率较高,与地区、每天使用移动电子设备时间、近距离持续用眼时间、每天户外活动时间有关,应加强脊柱健康知识宣教。
孤独症谱系障碍儿童左侧视野优势效应研究
田丽, 韩钰, 戴炜, 苏媛媛, 张欣, 高磊
2021, 42(12): 1883-1887. doi: 10.16835/j.cnki.1000-9817.2021.12.030
摘要(562) HTML (233) PDF(18)
摘要:
  目的  探索孤独症谱系障碍儿童对面孔加工中左侧视野优势效应的损害情况, 为加深理解孤独症社交损害的注意机制提供依据。  方法  采取重复测量资料的混合设计, 招募2016年9月—2019年12月在天津市各个孤独症康复机构训练的105名孤独症儿童, 组成病例组, 按照病例组的年龄和性别匹配正常发育的天津市小学或幼儿园就读的105名正常儿童为对照组。采用注意偏好范式进行眼动数据采集, 比较两组在左右侧视野对于面孔的注视点数、注视总时间和左半脸百分比等指标, 通过重复测量资料的方差分析, 探索组别、左右视野、面孔性别等因素的主效应和交互作用。  结果  对于左右视野整张面孔的注视点数(FC)和总注视时间(TFD)组别主效应有统计学意义[FC:F(1,206)=26.27,P < 0.01;TFD:F(1,206)=51.23,P < 0.01]。组别×左右视野的交互作用只有FC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1,206)=4.62,P=0.03)]。进一步简单效应分析发现,病例组左右侧视野(3.19±0.42,4.05±0.4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1),右侧视野多于左侧,而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22)。左半脸百分比进行重复测量资料的方差分析可见组别主效应[FC:F(1,206)=13.77,P < 0.01;TFD:F(1,206)=12.89,P < 0.01)]和组别与左右视野的交互作用[FC:F(1,206)=36.99,P < 0.01;TFD:F(1,206)=38.62,P < 0.01)均有统计学意义。经简单效应分析,仅病例组存在左右视野的差异(FC:0.36±0.03,0.56±0.03,P < 0.01;TFD:0.36±0.03,0.57±0.03,P < 0.01),右侧视野注视多于左侧。  结论  孤独症谱系障碍儿童的注视行为未见左侧视野视觉优势效应, 其右侧视野的注视相对正常, 提示其病理生理损害可能与右侧面孔加工区异常有关, 也提示其中枢统合能力存在异常。
综合干预对肥胖男性青少年血管生成素样蛋白2和血管内皮功能的影响
姚梦, 唐东辉, 白爽
2021, 42(12): 1888-1891. doi: 10.16835/j.cnki.1000-9817.2021.12.031
摘要(399) HTML (211) PDF(20)
摘要:
  目的  观察运动结合饮食控制的综合干预方案对肥胖男性青少年血管生成素样蛋白2(angiopoietin-likeprotem 2, ANGPTL2)和血管内皮功能的影响,为运动降低肥胖男性青少年心血管疾病风险提供理论依据。  方法  选取42名肥胖男性青少年和10名健康男性青少年分别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对实验组青少年开展6周运动结合饮食控制的综合干预,测定干预前后身体形态和血压、糖脂代谢、炎症水平和血管内皮功能的变化。  结果  6周综合干预后,实验组青少年的体重、体质量指数(BMI)、腰围、腰臀比、收缩压、舒张压指标均降低(P值均 < 0.05);总胆固醇、三酰甘油、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血脂水平均降低(P值均 < 0.05);肿瘤坏死因子α、ANGPTL2炎症水平均降低(P值均 < 0.05);反应性充血指数(RHI)、一氧化氮/内皮素-1(NO/ET-1)、一氧化氮、动脉粥样硬化指数(AI)血管内皮功能显著改善(P值均 < 0.05)。综合干预前后,肥胖男性青少年的ANGPTL2变化值与体重(r=0.37)、BMI(r=0.45)、RHI(r=-0.46)、NO/ET-1(r=-0.41)、NO(r=-0.45)、AI(r=0.33)的变化值显著相关(P值均 < 0.05)。  结论  综合干预能有效改善肥胖男性青少年的身体形态、血脂水平和血管内皮功能,降低ANGPTL2水平。ANGPTL2可能参与了综合干预对肥胖男性青少年血管内皮功能的改善过程。
强化干预措施在学龄前儿童视力异常转诊中的应用效果
陈佳玥, 童连, 刘萍, 薛丽丽, 陈恩培
2021, 42(12): 1892-1895. doi: 10.16835/j.cnki.1000-9817.2021.12.032
摘要(571) HTML (254) PDF(39)
摘要:
  目的  探索对视力屈光初筛异常儿童转诊的有效干预措施,为儿童青少年近视防治工作提供线索依据。  方法  2019年4—6月,对上海市闵行区颛桥镇22家幼儿园共4 464名学龄前儿童开展视力普查。对初筛视力异常的1 724名儿童,采取分层随机整群抽样的方法,按不同幼儿园类型进行随机分层,分为干预组(896名)和对照组(828名)。干预组给予3个月的强化健康指导与卫生服务,对照组给予3个月的常规保健管理。  结果  2019年上海市某社区学龄前儿童视力与屈光初筛异常发生率为38.62%,其中裸眼视力异常发生率为4.40%,存在近视风险发生率为37.10%,存在远视风险发生率为2.20%,存在散光风险发生率为6.10%。干预后,干预组转诊率为68.75%,高于对照组的17.15%(χ2=465.09,P < 0.01);在转诊就医的儿童中前往定点医院比例,干预组为45.94%,对照组为12.6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3.34,P < 0.01)。干预后,在选择就诊医院意向上干预组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值分别为10.01,51.51,15.40,27.79,19.96,24.24,P值均 < 0.01)。  结论  学龄前儿童视力与屈光现状不容乐观。实施儿童视力健康评估、儿童眼保健自我管理指导、提供社区眼保健服务等干预措施,能提高家长对儿童视力初筛异常的转诊率,对及时发现学龄前儿童视力问题、保护儿童远视储备,预防近视发生有积极作用。
不同型号角膜塑形镜控制儿童低度近视效果比较
谢龙堂, 吕太亮, 吴慧, 张萌, 胡媛媛, 林潇, 张诚诚, 吴建峰, 毕宏生
2021, 42(12): 1896-1898, 1902. doi: 10.16835/j.cnki.1000-9817.2021.12.033
摘要(676) HTML (333) PDF(47)
摘要:
  目的  比较不同型号角膜塑形镜控制儿童低度近视的效果,为探讨保护儿童视力的有效防治措施提供参考。  方法  收集前往山东中医药大学附属眼科医院就诊的8~12岁初次佩戴角膜塑形镜患者的资料175例(350只眼),回顾性分析佩戴Mouldway,Alpha,Lucid,CRT 4种不同型号角膜塑形镜1年后眼轴长度(AL)和等效球镜度(SER)变化的差异,分析眼AL变化量、SER变化量与性别、年龄的关系。  结果  Mouldway组、Alpha组、Lucid组和CRT组AL变化量M(P25P75)分别为0.23(0.12,0.41)、0.30(0.17,0.45)、0.35(0.16,0.41)和0.33(0.23,0.41)mm,差异无统计学意义(Z=7.70,P>0.05);4组SER变化量M(P25P75)分别为-0.31(-1.00,0.28)、-0.38(-1.22,0.13)、-0.25(-0.84,0.13)和-0.63(-1.13,0.25)D,差异无统计学意义(Z=2.15,P>0.05)。年龄与AL变化量呈负相关(r=-0.26,P < 0.05),与SER变化量相关无统计学意义(r=0.10,P>0.05)。不同性别儿童AL变化量(Z=-2.25)和SER变化量(Z=-1.50)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  结论  不同型号角膜塑形镜在控制低度近视儿童眼轴增长和改变眼球屈光状态效果没有显著差异。
小学生语言发育影响因素与汉语阅读障碍的关联
邹丽, 孙健, 刘卓娅, 陈凤萍, 程郁离
2021, 42(12): 1903-1906, 1911. doi: 10.16835/j.cnki.1000-9817.2021.12.035
摘要(462) HTML (192) PDF(29)
摘要:
  目的  探索儿童语言发育影响因素与汉语阅读障碍的关系,为预防和干预阅读障碍提供科学依据。  方法  整群选取深圳市宝安区12所小学12 868名三至五年级儿童家长和班主任,采用儿童阅读能力调查问卷《儿童汉语阅读障碍量表》和《儿童学习障碍筛查量表》进行问卷调查。  结果  共检出阅读障碍儿童349例,检出率为2.71%。性别、父母文化程度、父母职业、家庭月收入、儿童3岁前父母是否在外地工作、母亲平均每天与孩子相处的时间、家庭常用语言种类等因素对阅读障碍检出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 < 0.05)。校正父母文化程度、父母职业和家庭月收入后,母亲平均每天与孩子相处的时间和家庭常用语言种类与阅读障碍发病风险存在统计学关联,表现为儿童每天与母亲相处时间>1 h降低阅读障碍的发病风险(1~2 h:OR=0.46;3~4 h:OR=0.45;5~6 h:OR=0.40;>7 h:OR=0.36,P值均 < 0.05);家庭常用两种语言降低阅读障碍的发病风险(OR=0.74,95%CI=0.57~0.96,P=0.02)。此外,有语言发育相关疾病史儿童的阅读障碍发病风险升高(OR=17.30,95%CI=7.86~38.09,P < 0.01)。  结论  增加母亲每日陪伴孩子的时间、加强对曾患语言发育相关疾病儿童的关注有助于预防阅读障碍的发生。
卫生监督
中国中小学校医队伍建设现状
张圣捷, 周蒙, 龚曦, 胡丹
2021, 42(12): 1899-1902. doi: 10.16835/j.cnki.1000-9817.2021.12.034
摘要(923) HTML (243) PDF(82)
摘要:
  目的  分析《学校卫生工作条例》实施以来中国学校校医队伍建设现状,为引发对中小学校医管理制度的思考提供依据。  方法  在中国东、中、西部选择有代表性的省份(江苏、山东、江西、河北、青海、陕西),通过定量研究和定性访谈进行混合方法研究。  结果  具有医学背景的校医占比为33.64%,部分校医(31.6%)尚未落实编制。校医在学校中地位较低,在收入、奖金分配、评优等方面较一线教师差距大,校医工资水平远低于教育行业和社会卫生保障福利业工资水平,有些地区甚至低于当地社会平均工资。薪酬水平呈现地域间不平衡,东部地区薪酬水平较高,中西部除个别地区,整体薪酬水平低。医学背景校医与非医学背景校医在最高学历、年收入水平、工作性质、是否在编、职业发展机会、收入满意度、福利待遇满意度和培训满意度之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值分别为10.73,26.64,313.44,14.13,29.14,13.22,12.97,19.44,P值均 < 0.05)。  结论  需充分重视中小学校医队伍建设,将学校卫生纳入公共卫生管理体系,划分校医管理主体,规范校医务室工作办法,畅通校医人事薪酬及职称晋升通道。
综述
儿童期虐待经历者睡眠特征及影响因素研究进展
彭莲华, 谭茗惠, 毛平, 郑美贞
2021, 42(12): 1907-1911. doi: 10.16835/j.cnki.1000-9817.2021.12.036
摘要(512) HTML (226) PDF(49)
摘要:
儿童虐待作为当今社会普遍发生的公共健康问题,可严重影响个体的睡眠,导致睡眠结构紊乱、睡眠模式改变及睡眠障碍。睡眠不佳可对个体生理、心理、认知及行为功能发展造成一定的损害,降低生活质量。通过总结儿童虐待的定义、分类和流行现状,对儿童期虐待经历者的睡眠特征及其影响因素进行综述。旨在为儿童期受虐者睡眠问题的预防和干预研究提供科学依据,进而改善儿童期虐待经历者的睡眠状况,提高睡眠质量,促进其身心健康发展。
听障儿童情绪能力发展的研究进展
马谐, 邓婷, 陶云
2021, 42(12): 1912-1916. doi: 10.16835/j.cnki.1000-9817.2021.12.037
摘要(600) HTML (234) PDF(38)
摘要:
情绪能力可直接影响个体的生存发展和心理健康。情绪能力发展障碍已成为听障儿童的突出表现, 引发了国内外众多研究者的关注。从情绪识别、情绪理解、情绪表达和情绪调节4个方面, 对以往研究进行梳理与述评, 结合发展存在的具体问题提出干预措施, 并针对现有研究不足提出建议, 为推进听障儿童情绪能力的发展提供参考依据。
儿童青少年肥胖相关健康危险行为共存及模式研究进展
庄绪秀, 刘洋, 王一诺, 马亚楠, 闻德亮
2021, 42(12): 1917-1920. doi: 10.16835/j.cnki.1000-9817.2021.12.038
摘要(664) HTML (261) PDF(106)
摘要:
超重肥胖危害着儿童的身心健康, 并且与其成人期高血压和糖尿病等慢性疾病的患病风险增高有关。健康危险行为作为儿童超重肥胖的重要原因, 往往不是单一发生而是表现为多种行为的共存, 且共存的健康效应是协同作用。因此, 提示需要针对健康危险行为综合施策, 同时改善多种可变的行为, 干预措施才可能更具成本效益且能最大限度地扩大影响。通过综述国内外肥胖相关健康危险行为共存及其模式的研究现状, 概述目前研究的不足并讨论未来的研究方向, 为儿童青少年超重肥胖的预防与控制提供研究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