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言板

尊敬的读者、作者、审稿人, 关于本刊的投稿、审稿、编辑和出版的任何问题, 您可以本页添加留言。我们将尽快给您答复。谢谢您的支持!

姓名
邮箱
手机号码
标题
留言内容
验证码
文章推荐
更多>
优先发表栏目展示本刊经同行评议确定正式录用的文章,这些文章目前处在编校过程,尚未确定卷期及页码,但可以根据DOI进行引用。
显示方式:
查看更多
述评
改善心肺耐力 促进青少年执行功能发展
尹小俭, 李颖
2024, 45(3): 305-308.   doi: 10.16835/j.cnki.1000-9817.2024084
摘要(87) HTML(35) PDF(27)
摘要:
执行功能发展对于青少年群体身心健康全面发展、提升心理健康素养, 增强青少年健康福祉至关重要。通过改善青少年心肺耐力, 促进其执行功能发展具有科学性和可行性。因此, 应该以"心肺耐力改善"为抓手, 积极探索改善心肺耐力、促进青少年执行功能的途径和方法, 为全面加强青少年心理健康保障机制和工作体系建设, 改进新时代学生心理健康工作提供重要保障。
专题笔谈
美国健康教育课程标准的解读与镜鉴
刘皓晖, 万雪, 尹志华, 降佳俊, 李雨楠
2024, 45(3): 309-312.   doi: 10.16835/j.cnki.1000-9817.2024070
摘要(51) HTML(24) PDF(16)
摘要:
在重大公共卫生事件频发的背景下, 开展有效的学校健康教育是提高学生健康素养, 构筑中国公共卫生体系的重要举措。文章运用文献资料法、对比分析法解读美国健康教育课程标准(National Health Education Standards, NHES), 为中国提出镜鉴。美国NHES由标准框架、学业质量、测评方案、公平原则等组分构成, 对中国的镜鉴包括: 推进"基于标准"的健康教育课程建设, 开发"基于技能"的健康教育课程体系, 构建"基于表现"的综合评价体系。
心肺耐力与青少年执行功能专栏
肥胖青少年执行功能状况研究
李颖, 尹小俭, 马渊源, 王进贤, 吴慧攀, 张颖坤, 施利娟, 李勇
2024, 45(3): 313-316.   doi: 10.16835/j.cnki.1000-9817.2024085
摘要(69) HTML(31) PDF(28)
摘要:
  目的  探究肥胖青少年执行功能表征状况, 为肥胖青少年执行功能提升的干预提供参考依据。  方法  于2023年3—4月在太原市的2所中学选取1 227名13~18岁的青少年作为方便样本。采用Flanker任务、N-back任务和More-odd shifting任务分别对61名肥胖青少年和70名正常体重青少年的执行功能各子功能(刷新功能、转移功能、抑制功能)进行比较。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进行组间比较, 使用Cohen's d检验计算两组青少年执行功能的组间差异。  结果  与体重正常组相比, 肥胖组的抑制功能、刷新功能和转换功能的反应时均高于体重正常组(t值分别为4.26, 4.06, 1.92, 2.26);抑制功能(0.91±0.09)和1-back(0.73±0.24)的正确率也均低于体重正常组(0.94±0.05, 0.83±0.21), 差异有均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2.04, -2.04, P值均 < 0.05)。肥胖青少年在抑制功能和刷新功能1-back中表现出中等缺陷效应量(d值分别为0.746, 0.712), 在2-back和转换功能中表现出较小的缺陷效应量(d值分别为0.497, 0.398)。  结论  肥胖青少年具有明显的执行功能缺陷, 但各子功能的缺陷程度不同, 其中抑制功能是肥胖青少年执行功能核心缺陷成分。
青少年心肺耐力与执行功能的关系
吴慧攀, 尹小俭, 陈福乐, 郭亚茹, 张颖坤, 王进贤, 单影, 施利娟, 马渊源
2024, 45(3): 317-321.   doi: 10.16835/j.cnki.1000-9817.2024086
摘要(57) HTML(25) PDF(17)
摘要:
  目的  探讨中国青少年心肺耐力与执行功能的关系, 为促进中国青少年身心健康全面发展提供参考。  方法  于2022年9—12月, 在上海、苏州、太原、婺源、兴义、乌鲁木齐采用分层整群随机抽样法抽取5 018名13~18岁青少年进行心肺耐力和执行功能测试。采用Pearson相关、线性分层回归分析心肺耐力与执行功能的关系。  结果  被试青少年最大摄氧量(VO2max)与刷新功能反应时(1-back、2-back)和转换功能反应时均呈负相关(r值分别为-0.07, -0.12, -0.12, P值均 < 0.01)。线性回归分析显示, VO2max与执行功能的刷新(1-back、2-back)、转换功能反应时呈负相关(B值分别为-2.99, -6.44, -1.69, P值均 < 0.01)。  结论  青少年心肺耐力越高, 执行功能表现越好。青少年应加强中高强度心肺耐力锻炼, 从而促进执行功能的改善。
中高强度课堂体育锻炼对藏族初一年级学生心肺耐力和执行功能的干预效果
毕存箭, 尹小俭, 施利娟, 吴慧攀, 王进贤, 单影, 李俊, 王猛
2024, 45(3): 322-325.   doi: 10.16835/j.cnki.1000-9817.2024083
摘要(54) HTML(21) PDF(20)
摘要:
  目的  探讨不同强度课堂体育锻炼对高海拔地区藏族初一年级学生心肺耐力和执行功能的干预效果, 为提高藏族青少年心肺耐力和执行功能水平提供参考和借鉴。  方法  2020年9—12月, 选取西藏拉萨市某中学5个初一年级教学班的184名藏族中学生为研究对象, 整群随机分为对照组(2个班共81名)和干预组(3个班共103名)。两组进行相同的教学计划, 但干预组另进行12周, 每周一、三、五各1次, 共36次中高强度课堂体育锻炼干预。干预前和干预后通过20 m往返跑和Flanker实验范式、2-back实验范式、More-odd shifting实验范式分别进行心肺耐力和执行功能的抑制控制、刷新记忆、转换灵活性的测试, 并对结果进行协方差分析, 比较干预前后结果。  结果  干预后干预组学生最大摄氧量(VO2max)与对照组相比, 提高了2.25 mL/(kg·min)(t= -3.89, P < 0.01);干预组与对照组相比, 抑制功能反应时降低了4.40 ms, 刷新功能降低了196.06 ms, 转换功能降低了92.72 ms(t值分别为2.98, 4.82, 3.21, P值均 < 0.05)。  结论  12周中高强度课堂体育锻炼干预对藏族青少年的心肺耐力和执行功能起到不同程度的改善效果。
中等强度体操运动对5~6岁幼儿执行功能的影响
张建华, 卢嘉程, 刘敏, 闫小凡
2024, 45(3): 326-329.   doi: 10.16835/j.cnki.1000-9817.2024082
摘要(49) HTML(20) PDF(17)
摘要:
  目的  探讨中等强度体操运动对5~6岁幼儿执行功能发展的影响, 为幼儿执行功能的运动干预提供参考依据。  方法  从商丘某私立幼儿园整群随机抽取3个大班63名5~6岁儿童为试验对象, 根据性别分层, 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幼儿分为干预组(31人)和对照组(32人)。干预组进行每周3次, 每次60 min, 共12周的体操运动, 并使用Polar H10心率带全程监控运动强度; 对照组儿童在相同时间内在教室观看教育卡通片。试验前后对幼儿的抑制控制、工作记忆和认知灵活性进行评估。  结果  干预前两组幼儿在抑制控制、工作记忆和认知灵活性任务中的表现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协方差分析结果显示, 干预组与对照组在抑制控制、工作记忆和认知灵活性中的反应时和准确性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值分别为6.84, 4.50, 4.87, 6.11, 3.74, 5.06, P值均 < 0.05)。干预效果呈现小到中等效应量(d=0.17~0.74)。  结论  中等强度体操运动对幼儿执行功能产生了小到中等效应的提升作用。未来研究设计可引入脑成像技术, 以深入探究体操运动对幼儿大脑结构和执行功能的影响机制。
青少年静态行为与心肺耐力及执行功能的关系
尚文进, 尹小俭, 王进贤, 洪俊, 施利娟, 郭俊凤, 王天翼, 刘一萱
2024, 45(3): 330-334.   doi: 10.16835/j.cnki.1000-9817.2024091
摘要(40) HTML(24) PDF(13)
摘要:
  目的  探讨青少年心肺耐力与静态行为和执行功能间的关系, 为改善青少年的静态行为、发展其执行功能提供一定参考。  方法  于2022年9—12月在上海、苏州、太原、婺源、兴义、乌鲁木齐, 采用分层随机抽样法抽取5 018名13~18岁青少年进行静态行为调查及心肺耐力和执行功能测试。采用Pearson相关分析青少年静态行为、心肺耐力和执行功能之间的关系, 中介效应模型采用Hayes编制的PROCESS(3.3版)SPSS宏中的引导中介程序进行拟合, 使用其中的模型4检验青少年心肺耐力在静态行为与执行功能关系中的中介效应, 其中Bootstrap法用于计算中介效应的置信区间。  结果  青少年每日静态行为时间与刷新功能(1-back和2-back)和转换功能反应时均呈正相关(r值分别为0.05, 0.07, 0.05), 青少年最大摄氧量(VO2max)与刷新功能(1-back和2-back)和转换功能反应时均呈负相关(r值分别为-0.09, -0.14, -0.11), 青少年每日静态行为时间与VO2max呈负相关(r=-0.04)(P值均 < 0.01)。心肺耐力在静态行为与刷新功能(1-back和2-back)和转换功能间中介效应值分别为0.20(95%CI=0.06~0.36)、0.43(95%CI=0.14~0.74)和0.13(95%CI=0.04~0.22), 中介效应占比分别为6.87%, 8.33%和8.59%。  结论  青少年静态行为时间与执行功能表现有关, 心肺耐力可作为中介因子介导青少年静态行为与执行功能间的关联。
学生营养
不同含糖饮料摄入水平小学生肠道菌群差异
张琴, 刘雪婷, 张可馨, 田野, 何春雷, 王一迪, 徐裕杰, 单树方, 汪晓语, 熊静远, 成果, 何方
2024, 45(3): 335-340.   doi: 10.16835/j.cnki.1000-9817.2024093
摘要(49) HTML(29) PDF(13)
摘要:
  目的  探讨不同含糖饮料摄入水平小学生肠道菌群的差异,为更好地识别儿童健康风险并制定有针对性的健康政策提供科学依据。  方法  于2022年6月,采用分层整群随机抽样方法选取成都市健康小学生192名,采用膳食频率问卷调查含糖饮料摄入量,依据小学生每日含糖饮料摄入量中位水平分为低摄入组(96名)和高摄入组(96名)。使用16S rRNA高通量测序对两组小学生新鲜粪便标本进行肠道菌群检测,比较两组肠道菌群的多样性和群落结构差异。  结果  低摄入组小学生含糖饮料摄入量为(21.3±1.6) mL/d,高摄入组摄入量为(269.6±37.3)mL/d。多样性分析结果显示,低摄入组与高摄入组肠道菌群α多样性的可观测的OTU(Observed_otus)指数[298.50(259.75,342.25),305.50(244.25,367.75)],测序深度(Goods_coverage)指数[1.00(1.00,1.00),1.00(1.00,1.00)],Chao指数[304.18(260.75,348.78),305.88(245.68,370.88)],香农(Shannon)指数[5.88(5.29,6.45),5.71(4.89,6.28)],辛普森(Simpson)指数[0.95(0.91,0.97),0.94(0.88,0.97)]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Z值分别为-0.64,-0.76,-0.54,-1.76,-1.67,P值均>0.05);两组肠道菌群的β多样性差异无统计学意义(R2=0.006,P>0.05)。在菌属水平,低摄入组中布劳特氏菌属[0.033(0.018,0.055)]、纺锤链杆属[0.009(0.005,0.015)]丰度均高于高摄入组[0.024(0.013,0.041),0.006(0.003,0.011)],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Z值分别为-2.52,-2.81,P值均 < 0.05)。LEfSe分析显示两组菌群的组间差异主要体现在布劳特氏菌属、纺锤链杆属及八叠球菌属(LDA值分别为3.56,3.12,3.53,P值均 < 0.05)。  结论  不同含糖饮料摄入水平的小学生肠道菌群多样性和整体结构差异不大,但菌属水平存在物种差异,可为识别小学生的健康风险,制定健康对策提供科学依据。
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
社区建成环境与运动健身APP使用对长三角地区教师体育锻炼习惯的影响
吴进, 罗燕, 张九阳, 刘阔, 杨宇航, 李利强, 李卫民
2024, 45(3): 341-345.   doi: 10.16835/j.cnki.1000-9817.2024089
摘要(40) HTML(30) PDF(12)
摘要:
  目的  探讨社区建成环境和运动健身APP使用及其交互作用对长三角地区教师体育锻炼习惯的影响,为开展针对教师群体的体育健康促进干预计划提供科学依据。  方法  采用方便整群随机抽样方法,于2023年5—6月,抽取长三角地区上海市、浙江省、江苏省和安徽省4省市2 530名在职教师作为调查对象。采用自行设计的基本情况调查表了解教师基本信息,使用体力活动建成环境评价问卷和运动健身APP使用问卷分别调查教师主观感知社区建成环境和运动健身APP使用情况,使用体育锻炼习惯量表评估体育锻炼习惯水平。应用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社区建成环境和运动健身APP使用对体育锻炼习惯的影响,采用相加和相乘模型分析交互作用。  结果  共有658名(26.0%)教师具有良好的体育锻炼习惯,不同性别、年龄、教龄和教授学科教师体育锻炼习惯形成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值分别为42.94,39.73,35.47,218.23,P值均 < 0.05)。具有体育锻炼习惯的教师社区建成环境和运动健身APP使用得分均高于无锻炼习惯的教师(t值分别为12.17,16.54,P值均 < 0.05)。调整年龄、性别、教龄和教授学科后,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社区建成环境得分平均每提高1分教师具有良好体育锻炼习惯的概率增加22%(OR=1.22, 95%CI=1.11~1.40),运动健身APP使用得分平均每增加1分教师形成良好体育锻炼习惯的概率增加16%(OR=1.16, 95%CI=1.03~1.31)(P值均 < 0.05)。交互作用分析显示,调整后社区建成环境与运动健身APP使用对教师体育锻炼习惯的影响存在相加交互作用,RERIAPI以及SI的95%CI分别为1.17~1.65, 0.12~0.46, 1.78~3.33(P值均 < 0.05),不存在相乘交互作用(P值均>0.05)。  结论  社区建成环境和运动健身APP使用是长三角地区教师体育锻炼习惯形成的相关因素,并存在交互作用。加强社区周边智慧体育中心等建设能够为教师体育锻炼习惯养成提供高品质的外部环境。
北京市中学生2018—2022年健康危险行为状况分析
罗慧娟, 高若伊, 赵海, 陈东妮, 孙冰洁, 郭欣
2024, 45(3): 346-352.   doi: 10.16835/j.cnki.1000-9817.2024045
摘要(57) HTML(27) PDF(22)
摘要:
  目的  分析北京市中学生2018—2022年健康危险行为状况,为开展科学有效的干预提供参考依据。  方法  采用多阶段分层整群随机抽样法,选取2018—2022年北京市16个区84 712名中学生为研究对象,监测其健康影响因素数据,并采用χ2检验比较不同组别学生健康危险行为差异,采用年度百分比变化率(APC)评价其变化趋势。  结果  2018—2022年5次调查中,中学生不良饮食行为、非故意伤害行为、故意伤害行为、物质滥用行为和网络成瘾行为(2018和2020年)报告率男生均高于女生(χ2=4.91~297.52),缺乏锻炼行为报告率女生均高于男生(χ2=56.49~160.88)(P值均<0.05);中学生不良饮食行为、缺乏锻炼行为、非故意伤害行为(2021年除外)、物质滥用行为、网络成瘾行为(2018和2019年)报告率均为职高最高、普高次之、初中最低(χ2=23.30~1 285.98),故意伤害行为初中最高、职高次之、普高最低(χ2=96.18~378.32),网络成瘾行为(2020—2022年)报告率均为普高最高、职高次之、初中最低(χ2=16.93~60.11)(P值均<0.01);中学生不良饮食行为、故意伤害行为(2020和2022年)、物质滥用行为(2018年除外)报告率郊区均高于城区(χ2=6.70~117.56),缺乏锻炼行为、非故意伤害行为、故意伤害行为(2018和2019年)、网络成瘾行为报告率城区均高于郊区(χ2=3.90~130.80)(P值均<0.05)。2018—2022年中学生非故意伤害行为、故意伤害行为、物质滥用行为和网络成瘾行为标化率均呈现出下降趋势(APC值分别为-14.16,-13.43,-16.03,-8.48;t值分别为-6.94,-4.46,-11.98,-4.36,P值均<0.05)。  结论  北京市2018—2022年中学生非故意伤害行为、故意伤害行为、物质滥用行为和网络成瘾行为均有改善,不良饮食行为和缺乏锻炼行为报告率较高且未出现下降趋势。应加强对中学生不良饮食行为和缺乏锻炼行为的干预,减少健康危险行为的发生。
高中生健康素养水平及相关因素分析
侍崇艳, 沈鹤军, 陈艳, 徐本茹
2024, 45(3): 353-357.   doi: 10.16835/j.cnki.1000-9817.2024097
摘要(61) HTML(29) PDF(28)
摘要:
  目的  了解中国高中生健康素养水平及相关因素,为高中生健康促进工作提供科研证据。  方法  于2018年10月至2019年6月,采用多阶段分层整群抽样方法,运用《全国居民健康素养监测调查问卷》对中国31个省8 265名在校高中生的健康素养现状进行现场调查。采用SPSS 25.0软件进行单因素χ2检验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  结果  中国高中生健康素养具备率为7.1%;3个维度素养具备率由高到低分别为基本技能(21.3%)、生活方式与行为(20.5%)、基本知识和理念(7.8%);6类健康问题素养具备率由高到低依次为基本医疗(88.3%)、健康信息(75.9%)、安全与急救(51.0%)、传染病预防(44.2%)、科学健康观(39.0%)和慢性病预防(5.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民族、地区(中部/西部)、家庭居住地、学校类型、年级(高二/高三)和父亲学历是健康素养总体水平的相关因素(OR值分别为2.08,0.60/0.24,0.44,0.71,1.41/0.51,1.37,P值均 < 0.05)。  结论  中国高中生健康素养水平整体偏低,民族、地区、家庭居住地、学校类型、年级和父亲学历是中国高中生健康素养水平的相关因素。建议各级各部门针对学生健康素养的现实特点分类干预,进一步提升高中生健康素养水平。
西藏山南市2023年高中生烟草使用现况及相关因素分析
边玛顿珠, 索朗多布杰, 德庆, 宗吉, 旦增罗布, 白玛拉吉
2024, 45(3): 358-361.   doi: 10.16835/j.cnki.1000-9817.2024078
摘要(68) HTML(27) PDF(14)
摘要:
  目的  了解山南市高中生烟草使用现况及相关因素,为制定高中生控烟策略提供参考依据。  方法  于2023年4—7月,采用普查方法将西藏自治区山南市高中所有在校生作为研究对象,共6所高中10 052名在校学生进行自填式问卷调查,率的比较采用χ2检验,高中生烟草使用现况影响因素采用二项分类Logistic回归分析。  结果  山南市高中生尝试吸卷烟率为17.63%,现在吸卷烟率为10.07%,均为男生高于女生,城镇高于农村(χ性别2值分别为1 262.35,869.79,χ城乡2值分别为35.90,29.16,P值均 < 0.01)。父母和好朋友吸烟的学生现在吸卷烟率高于父母和好朋友不吸烟的学生(χ2值分别为190.50,1 741.44),现在吸卷烟率随着年级和年龄的增长呈上升趋势(χ趋势2值分别为74.87,122.86)(P值均<0.01);烟草依赖率为41.80%;75.30%学生想戒烟,83.99%接受过戒烟帮助,但接受专业戒烟帮助较低(13.41%)。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职高、高年级(二、三年级)、父母(都吸、母亲吸)和好朋友吸烟(有些吸、大多数吸、全部吸)与高中生现在吸卷烟呈正相关(OR值分别为1.51,1.54,2.17,2.22,1.69,5.30,13.28,8.59,P值均<0.05)。  结论  山南市高中生现在吸卷烟率较高,二手烟暴露现象较普遍,职高是防控重点,应加强家庭-学校-社会有效配合,共同营造无烟环境,保护学生远离烟草危害。
全面性教育课程改善大学生敌意和善意性别偏见的效果评估
芦鸣祺, 郭凌风, 刘文利
2024, 45(3): 362-366.   doi: 10.16835/j.cnki.1000-9817.2024080
摘要(41) HTML(24) PDF(8)
摘要:
  目的  探讨全面性教育课程对大学生敌意和善意性别偏见态度的影响,为评价全面性教育干预矛盾性别偏见的效果提供参考。  方法  于2018年9月—2019年1月,采用方便抽样方法从北京市抽取1所高校共165名大学生,开展为期5个月(共36节课,每周2节,每节45 min)的全面性教育课程(包括全面性教育与性别研究、性生理与健康、社会性别和性别角色、性别偏见、亲密关系与性别偏见、性别暴力与性别偏见、文化与性别偏见和社会性别与权力),将选修全面性教育课程的学生纳入干预组(97名),同校且未参加过性教育课程的学生纳入对照组(68名)。使用矛盾性别偏见量表对课程干预前后两组大学生进行调查,分析全面性教育课程的干预效果。采用χ2检验、方差分析、聚类分析和Kruskal-Wallis检验进行统计学分析。  结果  接受全面性教育课程后,干预组的敌意和善意性别偏见评分(2.21±0.76,2.36±0.68)均低于对照组(2.81±0.61,3.03±0.60)(F值分别为17.24,33.26)和干预组前测评分(2.64±0.67,2.88±0.68)(F值分别为45.62,66.93)(P值均 < 0.01)。在敌意和善意性别偏见评分上,女生评分(2.46±0.72,2.65±0.70)均低于男生(2.86±0.59,3.09±0.69)(F值分别为11.02,14.20,P值均 < 0.01)。敌意和善意性别偏见不同聚类组别的干预效果比较显示,不一致型的敌意性别偏见评分差值0.63(0.25,1.25)高于一致较高型0.38(-0.16,0.88)和一致较低型0.38(0.06,0.63)(H=8.71,P < 0.05);一致较高型的善意性别偏见评分差值0.75(0.53,1.22)高于一致较低型0.38(0.09,0.88)和不一致型0.38(-0.13,0.63)(H=10.82,P < 0.05)。  结论  全面性教育能够改善大学生敌意和善意性别偏见,并具有性别和类型差异。应关注全面性教育课程,改善大学生矛盾性别偏见,以期培养大学生的性别平等意识。
心理卫生
深圳市中小学生睡眠质量状况
戴丽君, 吴庆军, 何林
2024, 45(3): 367-369.   doi: 10.16835/j.cnki.1000-9817.2024046
摘要(55) HTML(19) PDF(9)
摘要:
  目的  了解深圳市中小学生睡眠现状,为改善该人群睡眠质量提供数据支持。  方法  于2020年12月22日至2021年1月15日,采用目的抽样方法抽取深圳市龙华区面向全市招生的2所十二年制学校的全部学生共8 742名作为调查对象,利用自制问卷对中小学生基本情况进行调查,运用儿童睡眠障碍量表(SDSC)对儿童的睡眠紊乱状况进行调查和评定。采用χ2检验对数据进行分析。  结果  深圳市中小学生中,47.61%有睡眠紊乱,10.84%存在中重度睡眠紊乱;整体睡眠紊乱报告率、中重度睡眠紊乱报告率小学(48.03%,10.04%)、初中(45.89%,11.30%)、高中(52.61%,16.83%)学生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值分别为8.89,27.05,P值均 < 0.05)。小学生、初中生、高中生学习期间夜晚入睡时间主要在22:00—23:00(90.35%),22:00—23:00(62.37%),23:00—01:00(61.44%),不同学段学生夜晚入睡时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 470.17,P < 0.01)。41.04%的学生在15 min内能入睡,50.57%的学生夜晚入睡时长为15~30 min,不同学段学生夜晚入睡所需时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82.92,P < 0.01)。中小学生夜晚睡眠时长超过9 h的比例为8.03%,睡眠时长8~9 h的占45.97%;不同学段学生夜晚睡眠时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 292.86,P < 0.01)。  结论  深圳中小学生睡眠问题主要为睡眠时长不足和睡眠质量较差。相关部门应重视并加强对家长和儿童的睡眠健康教育,改善中小学生的睡眠质量。
江西省中小学生视屏时间及行为类型与焦虑抑郁的关联
陈婷, 罗雅凌, 户华雄, 宋孝光, 陈福辉, 范奕, 方晓艳, 朱慧
2024, 45(3): 370-374.   doi: 10.16835/j.cnki.1000-9817.2024077
摘要(44) HTML(21) PDF(22)
摘要:
  目的  分析江西省中小学生视屏时间、行为类型与焦虑和抑郁现状及其相关性,为制定有效干预措施提供依据。  方法  2020年9—12月,采用分层随机抽样法对江西省11个设区市8 851名中小学生进行问卷调查,分别采用状态-特质焦虑量表(STAI)和流调中心儿童抑郁量表(CES-DC)进行焦虑和抑郁状况调查。单因素分析采用χ2检验、t检验、方差分析,多因素分析采用广义线性模型。  结果  中小学生上学日和周末每天总视屏时间>2 h的比例分别为4.7%和20.4%。每天总视屏时间[小学:(1.88±0.68)分,初中:(1.96±0.71)分,高中:(2.03±0.80)分]、玩电子游戏时间的加权得分[小学:(1.51±0.64)分,初中:(1.62±0.69)分,高中:(1.68±0.75)分]随着学段增加均呈上升趋势(F值分别为31.48,42.13),男生(1.97±0.74,1.66±0.72)均高于女生(1.93±0.72,1.53±0.66)(t值分别为2.48,9.07)(P值均<0.05)。中小学生状态焦虑、特质焦虑平均得分为(42.20±9.05,40.65±9.85)分,随着学段的增长均呈上升趋势(F值分别为168.12,241.98),女生均高于男生(t值分别为6.63,8.48)(P值均<0.01)。抑郁平均得分为(11.99±11.00)分,小学生低于初中生和高中生,女生高于男生(F/t值分别为136.42,6.85,P值均<0.01)。上学日,随着每天总视屏时间和玩电子游戏时间的增加,中小学生出现状态焦虑、特质焦虑和抑郁的风险均增加(OR=6.70~818.98,P值均<0.01)。在周末,中小学生每天总视屏时间>1~2 h可降低状态焦虑的发生风险(OR=0.30),每天玩电子游戏>2 h出现特质焦虑的风险是无视屏行为的2.50倍(OR=2.50),每天总视屏时间>2 h出现抑郁的风险是无视屏行为的3.15倍(OR=3.15);每天玩电子游戏时间>0~1,>1~2,>2 h出现抑郁的风险分别是无视屏行为的2.14,2.50,4.90倍(OR值分别为2.14,2.50,4.90)(P值均<0.05)。  结论  江西省中小学生视屏行为与焦虑、抑郁的风险正性相关,但周末每天总视屏时间>1~2 h与状态焦虑呈负相关。应尽量控制中小学生视屏时间,以降低焦虑和抑郁的发生风险。
创伤大学生言语流畅性任务的功能性近红外成像研究
郑敏晓, 朱冬梅, 魏强, 向念, 邱敏, 肖强, 李晓南, 张妍
2024, 45(3): 375-378.   doi: 10.16835/j.cnki.1000-9817.2024068
摘要(46) HTML(23) PDF(10)
摘要:
  目的  利用近红外脑功能成像技术(fNIRS)探究不同创伤大学生在言语流畅性任务中认知功能差异的大脑神经机制,为创伤后应激障碍(PTSD)的评估和诊断提供神经影像学支持。  方法  于2020年9—11月,根据创伤后应激障碍症状自评量表(平民版)(PCL-C)得分,从华中科技大学入学新生中抽取51名完成言语流畅性任务,根据PCL-C≥38分选取创伤组21名,根据PCL-C<38分选取对照组30名,同时用53通道的近红外光谱设备(fNIRS)收集其大脑血氧信号。采用Mann-Whitney U检验和t检验比较创伤组和对照组的氧合血红蛋白含量和PCL-C评分差异,采用Spearman相关分析大学生PTSD和氧合血红蛋白的相关性。  结果  创伤组和对照组被试在PCL-C量表上的总平均分(46.38±6.96,25.57±6.0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1.33,P<0.05)。大学生个体左侧背外侧前额叶的氧合血红蛋白信号变化与PCL-C量表得分呈负相关(r=-0.37,P<0.05)。创伤组左侧背外侧前额叶通道6的氧合血红蛋白含量[0.19(-0.09,0.86)mmol/(L·mm)]低于对照组[0.79(0.37,1.47)mmol/(L·mm)](Z=2.16,P<0.05)。  结论  大学生创伤程度与左侧背外侧前额叶氧合血红蛋白指标有相关性。未来或可利用fNIRS收集认知任务中左侧背外侧前额叶血氧信号,为大学生PTSD的鉴别提供影像学依据。
快乐体育教学对大学生体育学习倦怠和身体形态及心理健康的影响
刘彤, 蒋靖柯
2024, 45(3): 379-383.   doi: 10.16835/j.cnki.1000-9817.2024096
摘要(49) HTML(24) PDF(12)
摘要:
  目的  探讨基于建构主义的快乐体育教学对大学生体育学习倦怠、身体形态及心理健康的影响,为高校体育教学改革提供借鉴。  方法  2022年9—12月,采用整群抽样方法选取上海工商外国语职业学院2022级体育羽毛球选项课2个教学班的学生为研究对象,以抽签法随机分为试验组(38名)、对照组(40名)。对照组实施常规体育教学,试验组实施基于建构主义的快乐体育教学,教学16周,每周2学时,每学时45 min。试验组教学流程为搭建框架→独立探索→协作学习→效果评价,思路为在羽毛球技术与战术训练课程中融入快乐体育,注重体育活动的趣味性,在设计体育活动时借鉴各种体育游戏的形式对两组学生并进行身体形态测试及体育学习倦怠量表、症状自评量表(SCL-90)调查并采用t检验,χ2检验和Fisher精确概率检验比较两组学生的体育学习倦怠量表评分、体质量指数(BMI)、腰臀比、体脂率、SCL-90评分。  结果  学期末,试验组学生的BMI[(21.58±1.59)kg/m2]、腰臀比(0.75±0.08)、体脂率[(19.77±2.50)%]均低于对照组[(22.30±1.46)kg/m2,(0.79±0.07)(21.02±2.46)%](t值分别为-2.09,-2.35,-2.23,P值均<0.05)。试验组学生情绪低落(15.10±3.92,17.24±4.18)、行为不当(13.60±3.05,15.48±3.52)、成就感低(5.52±1.36,6.54±1.42)3个维度评分以及学习倦怠量表总分(34.22±7.55,39.26±7.86)均低于对照组(t值分别为-2.33,-2.52,-3.24,-2.89,P值均<0.05)。试验组学生学生SCL-90量表躯体化(16.27±3.75,18.57±4.12)、人际关系敏感(14.30±4.57,16.85±4.21)、抑郁(17.02±3.89,19.36±4.28)、焦虑(12.68±3.96,15.32±3.87) 4个维度评分以及量表总分(127.87±22.54,140.54±25.83)均低于对照组(t值分别为-2.57,-2.57,-2.52,-3.00,-2.30,P值均<0.05)。  结论  基于建构主义的快乐体育教学模式可减轻大学生学习倦怠,改善心理健康,优化身体形态。高校体育教学模式可进行适当改革,促进大学生身心健康发展。
初中生反刍思维与生活事件和学习价值怀疑的关系
许静, 樊春雷, 王利刚, 陶婷, 高文斌
2024, 45(3): 384-387.   doi: 10.16835/j.cnki.1000-9817.2024081
摘要(36) HTML(23) PDF(8)
摘要:
  目的  探讨反刍思维在生活事件与初中生学习价值怀疑间的中介作用,为对初中生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提供参考依据。  方法  2023年3—7月,采用方便抽样方法抽取来自广东、江苏及河北的930名初中生,使用学习价值怀疑量表、反刍思维量表以及青少年生活事件量表进行问卷调查。采用t检验和方差分析进行组间比较,采用Pearson相关分析法进行相关性分析,采用Bootstrap方法进行中介效应检验。  结果  初中生生活事件与学习价值怀疑(r=0.18)、反刍思维(r=0.65)以及3个维度(强迫思考、反省深思、症状反刍)(r值分别为0.60,0.59,0.66)均呈正相关;学习价值怀疑与反刍思维(r=0.15)以及3个维度(强迫思考、反省深思、症状反刍)(r值分别为0.07,0.13,0.19)均呈正相关(P值均<0.05)。反刍思维的症状反刍维度在生活事件与学习价值怀疑之间起部分中介作用(效应值为0.09,95%CI=0.06~0.11);反刍思维的强迫思考维度在生活事件与学习价值怀疑间起部分中介作用(效应值为-0.07,95%CI=-0.09~-0.04);在2条影响路径中,症状反刍的影响力更强,2条影响路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效应值为0.15,95%CI=0.11~0.20,不包含0)(P值均<0.05)。  结论  初中生生活事件既可以通过症状反刍正向预测学习价值怀疑,又可以通过强迫思考负向预测学习价值怀疑。应积极关注初中生的心理健康状态,在初中生经历生活事件时及时介入、减少基于症状的反刍,提高学习积极性。
社会排斥下男工读生的攻击性与愤怒表情类别知觉的关系
杨潇, 王洪, 念靖晴, 傅丽萍, 罗禹
2024, 45(3): 388-393.   doi: 10.16835/j.cnki.1000-9817.2024073
摘要(34) HTML(35) PDF(8)
摘要:
  目的  探讨社会排斥下工读生的攻击性与愤怒表情类别知觉的关系,为工读生心理健康工作的开展提供参考。  方法  于2023年5月,从贵州省某工读学校随机选取144名学生,使用攻击行为问卷将被试分为高、低攻击性组(77和67名);采用Cyberball网络掷球游戏诱发社会排斥或接纳情景,将被试分为高攻击排斥组(42名)、高攻击接纳组(35名)、低攻击排斥组(37名)、低攻击接纳组(30名)。被试完成类别知觉范式的辨别任务和识别任务,运用类别转折点和识别曲线、方差分析对社会排斥下工读生的攻击性与愤怒表情类别知觉的关系进行分析。  结果  高攻击性组被试攻击行为问卷总分(97.34±8.00)及各维度得分(身体攻击:29.75±4.61,言语攻击:17.19±2.58,愤怒:22.29±3.66,敌意:28.10±3.54)均高于低攻击性组(74.10±9.02,21.09±4.98,14.30±2.66,17.16±3.83,21.55±3.88),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16.38,10.85,6.62,8.20,10.59,P值均<0.01)。在识别恐惧—愤怒连续体转折点上,社会排斥组(2.58±0.07)小于社会接纳组(2.79±0.07)(F=4.85,η2=0.07,P<0.05),社会排斥组具有类别界线向恐惧一侧偏移的倾向;在识别愤怒—高兴连续体类别曲线处的斜率上,高攻击组(0.63±0.03)大于低攻击组(0.53±0.03)(F=5.38,η2=0.08,P<0.05)。在恐惧—愤怒连续体中,高攻击组反应时[(694.86±78.29)ms]大于低攻击组[(660.70±79.86)ms](F=5.08,η2=0.05,P<0.05);在愤怒—高兴连续体中,攻击性和排斥主效应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  结论  社会排斥会导致个体产生敌意归因偏向,而攻击性会使个体对愤怒表情更敏感;社会排斥和攻击性影响表情类别知觉的作用机制是相互独立的。社会应给予工读生包容和接纳,减少排斥和歧视,同时工读教育部门应矫治工读生的攻击行为,促进其心理健康发展。
家庭功能和父母教养方式与高年级小学生焦虑症状的关系
黄翠虹, 郭丽玲, 郭蓝, 郭仰峰
2024, 45(3): 394-397.   doi: 10.16835/j.cnki.1000-9817.2024079
摘要(42) HTML(21) PDF(13)
摘要:
  目的  了解广州市高年级小学生焦虑症状流行现状及其与家庭功能和父母教养方式的相关性,为后期儿童焦虑症状的家庭干预提供理论依据和指导建议。  方法  于2022年6—9月,采用多阶段整群随机抽样方法,抽取广州市13所小学四至六年级5 396名学生,采用儿童用家庭功能评估量表、父母教养问卷和中文版Spence儿童焦虑量表进行问卷调查。采用线性回归分析探讨家庭功能和父母教养方式对高年级小学生焦虑症状的影响。  结果  广州市高年级小学生焦虑症状平均得分为(11.63±10.88)分。在教养方式方面,母亲在“关爱”和“控制”维度(25.63±4.92,5.08±2.58)上的得分均高于父亲(24.74±5.50,5.00±2.51)(t值分别为15.80,4.21,P值均<0.01);但父亲(12.98±4.06)和母亲(13.05±3.95)在“鼓励自主性”维度上的得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77,P>0.05)。在校正一般人口学特征后,线性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小学生家庭功能(B=0.47)、父亲和母亲“控制”(B值分别为0.67,0.75)与焦虑症状得分均呈正相关(P值均<0.01);父母“关爱”(B值分别为-0.53, -0.55)和“鼓励自主性”(B值分别为-0.62, -0.68)与焦虑症状得分均呈负相关(P值均<0.01),且该关联在进一步校正家庭功能后仍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1)。  结论  家庭功能和父母教养方式与高年级小学生焦虑症状密切联系。良好的家庭功能和积极的父母教养方式可能有助于缓解儿童焦虑症状,而父母过度控制的教养方式可能会增加儿童焦虑症状的风险。
青少年广泛性焦虑障碍人群血清标志物表达变化
都吉雅, 徐海霞, 巴特尔
2024, 45(3): 398-401.   doi: 10.16835/j.cnki.1000-9817.2024069
摘要(38) HTML(24) PDF(7)
摘要:
  目的  探讨青少年广泛性焦虑障碍(GAD)人群血清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白细胞介素-1β(IL-1β)、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的表达水平,为青少年GAD的早期诊断和病情评估提供参考依据。  方法  选取2020年3月—2023年2月在呼和浩特市3所三甲医院就诊,年龄13~18岁的首发青少年GAD患者97例,根据入院时广泛性焦虑障碍问卷(GAD-7)评分将其分为轻中度GAD组(58例)和重度GAD组(39例),同时选取同期来自该3所医院参加常规体检的青少年健康人群为对照组(90名)。采用方差分析比较3组对象血清NSE、IL-1β及BDNF水平,进一步两两比较用LSD-t检验;采用Pearson相关性分析血清NSE、IL-1β及BDNF之间的关系。  结果  3组受试者血清NSE、IL-1β及BDNF水平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值分别为10.73,12.80,20.67,P值均<0.01),组间两两比较显示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对照组血清NSE为(8.70±1.35)μg/L、IL-1β为(18.42±5.43)pg/mL,均为最低;重度GAD组为(14.21±3.25)μg/L、(26.04±5.39)pg/mL,均为最高。对照组血清BDNF水平为(27.16±4.42)ng/mL,为最高;重度GAD组为(10.46±3.27)ng/mL,为最低。双变量Pearson直线相关分析显示,GAD人群血清NSE、IL-1β水平与血清BDNF水平均呈负相关(r值分别为-0.49,-0.57),血清NSE与IL-1β水平呈正相关(r=0.40)(P值均<0.05)。  结论  青少年GAD人群存在血清NSE、IL-1β水平异常升高、BDNF水平异常降低的表现。血清NSE、IL-1β及BDNF水平可作为青少年GAD的检测标志物,有助于其早期诊断和病情评估。
大学生视屏时段与抑郁症状和睡眠状况的关联
赵佩, 石焕霞, 王连稹
2024, 45(3): 402-405.   doi: 10.16835/j.cnki.1000-9817.2024090
摘要(50) HTML(26) PDF(13)
摘要:
  目的  探讨大学生白天和夜晚视屏时长、睡眠时长、就寝时间、睡眠质量与抑郁症状间的关联,为预防大学生抑郁症状提供参考。  方法  于2022年10月和2023年4—5月,采用整群随机抽样方法选取北京市某高校1 259名大学生进行线上和线下问卷调查,使用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SQI)、中国版贝克抑郁量表第2版(BDI-II-C)和视屏时长问卷测量睡眠参数、抑郁症状和视屏时间。采用Logistic有序回归和多元线性回归分析视屏时长、睡眠参数与抑郁症状的相关性。  结果  大学生抑郁症状的检出率为24.9%。控制一周夜晚视屏时长、性别和年龄后,一周白天视屏时长与抑郁症状风险相关无统计学意义(OR=1.00,95%CI=1.00~1.01,P>0.05)。控制一周白天视屏时长、性别和年龄后,一周夜晚视屏时长与抑郁症状风险升高有统计学意义(OR=1.05,95%CI=1.03~1.06,P < 0.01),但相继控制了学习日睡眠时长、休息日就寝时间和睡眠质量后,一周夜晚视屏时长与抑郁症状风险升高相关无统计学意义(OR=1.01,95%CI=0.99~1.02,P>0.05)。校正性别和年龄后,经多元线性回归分析发现,一周夜晚视屏时长对学习日睡眠时长、休息日就寝时间和睡眠质量的预测均有统计学意义(β值分别为-0.29,0.45,0.26,P值均 < 0.05),学习日睡眠时长、休息日就寝时间及睡眠质量与抑郁症状均呈正相关(OR值分别为1.27,1.39,1.45,P值均 < 0.01)。  结论  过度夜间视屏对睡眠问题和抑郁症状风险的影响更大。减少夜间视屏、改善睡眠习惯是减少大学生抑郁症状的潜在干预目标。
大学生体力活动水平与抑郁症状关联的队列研究
徐勇进, 黄聪, 许亚萍, 杨光
2024, 45(3): 406-410.   doi: 10.16835/j.cnki.1000-9817.2024075
摘要(54) HTML(33) PDF(12)
摘要:
  目的  探究大学生体力活动水平与抑郁症状之间的纵向关联,为促进大学生身心健康提供参考依据。  方法  采用队列研究设计,于2017年在沈阳师范大学对1 415名大学生进行基线调查,2018—2020年进行追踪调查,分别使用国际体力活动问卷-短卷(IPAQ-SF)和抑郁自评量表(SDS)评估大学生的体力活动与抑郁症状,根据基线体力活动水平(MET·h/周),受试者被分为T1组(≤36.4)、T2组(>36.4~89.3)、T3组(>89.3)。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探索大学生基线体力活动水平与随访期间发生抑郁症状风险的关联。  结果  在2018—2020年累计有852名(60.2%)的受试者存在抑郁症状,T1、T2、T3组的抑郁症状人数分别为324,268,260人。调整人口统计学指标、生活习惯、健康相关因素以及基线抑郁症状等协变量后,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与T1的大学生相比,参与更多体力活动的大学生发生抑郁症状的风险更低,分别可降低34.2%[T2:OR值(95%CI)=0.658(0.500~0.866)]和38.9%[T3:OR值(95%CI)=0.611(0.465~0.804)](P值均 < 0.01)。体力活动水平与抑郁症状关联的性别分层分析结果显示,女大学生体力活动水平与抑郁症状发生率之间呈负相关,与T1相比,较高的体力活动水平可分别降低39.6%[T2:OR值(95%CI)=0.604(0.445~0.820)]和37.7%[(T3:OR值(95%CI)=0.623(0.459~0.846)]抑郁症状发生率(P值均 < 0.01);而在男大学生中,体力活动水平与抑郁症状的关联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  结论  大学生体力活动水平与抑郁症状呈负相关。学校应适当提高大学生体力活动水平,以降低抑郁症状的发生风险。
中小学教师抑郁症状和负性生活事件与心理弹性的关系
汪培, 朱璠, 贾碧波, 朱桂因, 赵田杰, 祁甜甜, 胡翼飞, 马迎华
2024, 45(3): 411-413.   doi: 10.16835/j.cnki.1000-9817.2024092
摘要(50) HTML(19) PDF(11)
摘要:
  目的  探讨中小学教师抑郁症状、负性生活事件与心理弹性之间的关系,为提升教师群体的心理健康水平提供参考。  方法  于2022年11—12月,采用方便整群抽样法抽取北京、广东、安徽、湖北、四川、新疆、辽宁、黑龙江等8省(市)38所学校的11 332名中小学在职教师进行问卷调查。使用9项患者健康问卷、自编21条目负性生活事件调查问卷、10条目简明心理弹性量表分别评估中小学教师的抑郁症状、经历负性生活事件情况与心理弹性水平。采用Mann-Whitney U和Kruskal-Wallis H秩和检验比较抑郁症状得分的组间差异,使用多重线性回归、分层回归探讨教师抑郁症状与负性生活事件、心理弹性间的关系。  结果  中小学教师抑郁症状的检出率为14.0%;中小学教师负性生活事件与抑郁症状呈正相关(r=0.35),心理弹性与抑郁症状呈负相关(r=-0.45)(P值均<0.05)。在调整性别、婚姻状况等变量后,负性生活事件得分与抑郁症状得分呈正相关(β=0.22,P<0.01);心理弹性在负性生活事件对中小学教师抑郁症状的影响中起调节作用(B=-0.15,P<0.01)。  结论  中小学教师经历负性生活事件越多,产生抑郁症状的风险越大。心理弹性可以削弱负性生活事件对抑郁症状的负面影响,起到保护教师心理健康的作用。
生长发育与健康监测
浙江省农村学生营养改善计划地区中小学生肥胖类型与血脂的关系
赵栋, 黄李春, 苏丹婷, 顾炜, 韩丹, 章荣华
2024, 45(3): 414-418.   doi: 10.16835/j.cnki.1000-9817.2024098
摘要(36) HTML(20) PDF(10)
摘要:
  目的  探讨中小学生不同肥胖类型与血脂指标的关联,为进一步控制中小学生肥胖及血脂偏高提供科学依据。  方法  于2021年9—11月在浙江省农村义务教育学生营养改善项目5个监测点采用分层整群随机抽样的方法选取1 244名中小学生进行身高、体重检测,并采集静脉血进行血脂检测。采用χ2检验和Logistic回归分析中小学生肥胖类型与血脂之间的关联。  结果  中小学生的超重率、肥胖率、腹型肥胖率、血脂偏高率分别为15.11%,12.46%,17.60%, 21.78%。高三酰甘油发生风险肥胖组是非超重肥胖组的3.97倍(95%CI=2.54~6.20),腹型肥胖组是正常腰围组的4.45倍(95%CI=2.95~6.72)(P值均<0.05)。胆固醇偏高超重肥胖且腰围正常组与非超重肥胖且腰围正常组相比OR值最高(OR=2.53,95%CI=1.45~4.42),血脂和三酰甘油偏高超重肥胖且腰围异常组OR值最高(OR=1.82,95%CI=1.33~2.48;OR=3.64,95%CI=2.45~5.43)(P值均<0.05)。  结论  浙江省农村义务教育学生营养改善计划地区中小学生超重肥胖、腹型肥胖、血脂异常检出率均较高。儿童腹型肥胖与血脂异常关系更为密切,应定期对中小学生进行腰围测量及相关知识的普及。
疾病控制
深圳市龙岗区寄宿制中学新生结核分枝杆菌潜伏感染现状
赵小双, 谭健霞, 刘靖元, 李敏璐, 郑铁洪, 黄东红
2024, 45(3): 419-422.   doi: 10.16835/j.cnki.1000-9817.2024094
摘要(40) HTML(38) PDF(14)
摘要:
  目的  分析深圳市龙岗区寄宿制中学新生的结核分枝杆菌潜伏感染现状,为下一阶段结核病防控策略的制定提供参考依据。  方法  利用2022年9月至2023年5月深圳市龙岗区中小学生结核病健康体检数据,分析结核分枝杆菌潜伏感染现状,采用χ2检验探究不同年级、学校性质、学校类别、学校级别的潜伏感染率差异。  结果  2022年深圳市龙岗区寄宿制初一和高一新生的结核分枝杆菌潜伏感染率为2.45%。完全中学(6.45%)、高中(3.37%)、寄宿制初中(0.28%)、九年一贯制(0)和十二年一贯制(1.00%)学生的感染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1);高一新生的结核分枝杆菌潜伏感染率(2.68%)高于寄宿制初一新生(0.33%),公立学校(2.87%)、市级学校(3.24%)的感染率分别高于私立学校(1.78%)、区级学校(2.13%),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值分别为43.58,25.15,22.69,P值均 < 0.01)。  结论  深圳市龙岗区寄宿制中学新生结核分枝杆菌潜伏感染率处于较低水平,高中、公立、市级学校学生的结核分枝杆菌潜伏感染率更高。学校应充分保证学生的体育活动时间、通过举办健康知识讲座提高学生对结核病的认知,减少学生结核病的发生。
拉萨市藏族中学生血压偏高与超重肥胖及其共病影响因素分析
廉启国, 次仁央宗, 王延会, 赵俊美, 卢玉鑫, 李娜, 赵文虎, 邓莉萍, 刘志浩
2024, 45(3): 423-426.   doi: 10.16835/j.cnki.1000-9817.2024076
摘要(43) HTML(19) PDF(11)
摘要:
  目的  调查拉萨市藏族中学生血压偏高、超重肥胖及其共病的流行现状,并分析其生活方式及其影响因素,为制定高海拔地区儿童青少年血压偏高、超重肥胖干预措施提供依据。  方法  于2021年9月采用分层整群随机抽样方法,选取拉萨市藏族1 488名初、高中学生进行血压测量、体格检查并对人口学特征和生活方式进行问卷调查。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中学生血压偏高、超重肥胖及其共病的影响因素。  结果  拉萨市藏族中学生血压偏高检出率为17.8%,超重肥胖检出率为17.4%,血压偏高与超重肥胖共病检出率为5.0%。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OR=0.81)、居住地、体质量指数(BMI)、性别是藏族中学生血压偏高的影响因素,女生血压偏高发生风险高于男生(OR=1.89),郊县学生风险高于城区学生(OR=8.06),BMI超重组和肥胖组风险高于正常组(OR值分别为2.55,2.87)(P值均 < 0.05);调整性别、居住地、学校等混杂因素后,血压偏高额外调整了BMI,每日视屏时间≥2 h与血压偏高、超重肥胖及其共病的发生均呈正相关(OR值分别为1.56, 1.59, 2.51)(P值均<0.05)。  结论  拉萨市藏族中学生血压偏高、超重肥胖检出率较高,每日视屏时间较长是藏族中学生血压偏高、超重肥胖和共病的共同影响因素。应采取相应措施对藏族学生进行生活方式干预,以减少藏族中学生血压偏高和超重肥胖的发生。
拉萨市一起水源污染引起的校园细菌性痢疾暴发调查
饶娟, 次仁德吉, 索朗德吉, 次仁央宗
2024, 45(3): 427-430.   doi: 10.16835/j.cnki.1000-9817.2024087
摘要(39) HTML(18) PDF(13)
摘要:
  目的  了解拉萨市一起学校细菌性痢疾暴发的危险因素及事件性质,为制定相应防控措施提供参考。  方法  采用现场流行病学调查方法,以2022年6月26日至7月1日拉萨市1所学校和1所幼儿园细菌性痢疾的疑似病例、可能病例和确诊病例为研究对象,通过询问教职工、患者,查看学校晨检记录及因病缺勤追踪记录等方式开展病例搜索。采取病例对照研究,调查可疑餐次和饮生水因素,对患者粪便、肛拭子、留样食物等行核酸片段聚合酶链反应(PCR)检测志贺菌。  结果  两校共搜索到55例细菌性痢疾病例,罹患率为15.41%,其中学生53例,罹患率为16.71%;教职工2例,罹患率为7.5%;流行曲线提示为点源暴露。走读生与住校生罹患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16.10%,17.09%)(χ2=0.05,P>0.05),小学生罹患率高于幼儿园学生(19.83%,6.67%)(χ2=7.13,P < 0.05)。病例对照显示病例组与对照组在6月24—26日间饮用生水与发病有关联(OR=4.01,95%CI=1.75~9.19,P < 0.05);两校共检出23份粪便志贺菌核酸阳性,食堂门前末梢水2份,井口周围污水管中的污泥2份。  结论  此次事件是由管网水受污染引起的一起细菌性痢疾暴发。卫生行政部门应加大对饮用水卫生安全的监督管理力度,学校应强化供水设施管理,有效预防介水传染病的暴发。
卫生监督
北京市2016—2020年中小学校教室卫生学评价
赵金辉, 秦冉, 王文昕, 许惠玉, 高若伊, 郭欣
2024, 45(3): 431-436.   doi: 10.16835/j.cnki.1000-9817.2024095
摘要(49) HTML(24) PDF(20)
摘要:
  目的  了解2016—2020年北京市中小学教学环境卫生状况变化趋势,为改善中小学校教学环境提供依据。  方法  采用按比例系统抽样,2016—2019年每年在北京市抽取50%以上学校,2020年抽取34%学校。抽中学校根据结构等选取有代表性的2间教室进行检测,共对6 196间教室的卫生学指标进行监测,其中2016—2020年各年分别监测1 330,1 312,1 384,1 322,848间教室。  结果  2016—2020年教室总体采光合格率(采光系数72.8%,窗地面积比41.8%,后侧墙反射比42.2%,黑板反射比37.4%), 黑板平均照度、均匀度合格率(50.6%,34.9%)和课桌椅分配合格率(58.6%)均低于80%,教室人均面积(87.5%)、黑板尺寸(83.2%)、课桌面平均照度(80.1%)、课桌面照度均匀度(82.9%)、灯桌间距(99.1%)、二氧化碳(86.6%)、温度(84.9%)、噪声(96.6%)指标总体合格率均高于80%。黑板尺寸、灯桌间距、黑板平均照度、采光系数、黑板反射比、后侧墙反射比、二氧化碳、温度、噪声指标年份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值分别为78.38,9.71,11.76,320.59,37.63,58.45,236.45,1 347.56,101.97),其中黑板尺寸、黑板反射比、采光系数、噪声指标合格率逐年升高(χ趋势2值分别为69.98,15.82,240.02,5.77)(P值均 < 0.05)。小学教室人均面积、窗地面积比、黑板反射比指标合格率(81.6%,39.8%,36.3%)均低于中学(94.9%,44.5%,40.3%)(χ2值分别为246.32,12.03,10.51),黑板尺寸、黑板平均照度、黑板照度均匀度、课桌椅配置指标合格率(89.3%,55.6%,36.0%,60.2%)均高于中学(75.4%,44.1%,33.3%,56.5%)(χ2值分别为209.33,78.41,4.44,8.22)(P值均 < 0.05)。城区课桌面平均照度和均匀度、黑板平均照度、后侧墙反射比、课桌椅配置、二氧化碳、温度、噪声指标城区合格率(82.9%,84.1%,51.9%,45.0%,60.9%,91.2%,89.5%,97.8%)均高于郊区(77.3%,81.7%,49.2%,39.5%,56.3%,82.3%,80.4%,95.5%)(χ2值分别为31.16,6.28,4.36,16.40,13.39,105.29,98.23,24.66),灯桌间距、采光系数、窗地面积比、黑板尺寸、黑板反射比、黑板照度均匀度、教室人均面积指标城区合格率(98.8%,65.2%,34.3%,76.7%,35.9%,30.1%,84.6%)均低于郊区(99.4%,81.4%,49.8%,89.7%,40.2%,39.6%,90.3%)(χ2值分别为6.80,171.67,132.43,188.46,12.45,60.28,44.82)(P值均 < 0.05)。  结论  北京市学校教室环境主要问题在教室采光照明和课桌椅配置。各部门修订标准时应考虑标准各项条款的合理性和可操作性,加强标准培训和监督管理,逐步改善中小学校教室环境。
综述
青少年执行功能发展的影响因素研究
李勇, 尹小俭, 吴慧攀, 马渊源, 施利娟, 王进贤, 单影, 张颖坤
2024, 45(3): 437-442.   doi: 10.16835/j.cnki.1000-9817.2024088
摘要(52) HTML(25) PDF(16)
摘要:
执行功能是一种高级认知过程,旨在为了完成特定任务,个体对任务解决的认知过程进行灵活的协调、优化、控制,确保个体产生有效的行为,包括抑制控制、工作记忆和认知灵活性。鉴于个体在青少年期身心发展具有的敏感性和特殊性,该时期对于青少年执行功能的发展至关重要。研究从生物、环境和生活方式3个维度出发,系统阐述了青少年执行功能发展的影响因素;通过分析不同影响因素的作用机制和效果差异,为提高青少年执行功能水平提供科学依据,并为相关干预措施提供参考。
儿童青少年生活方式相关性干眼的研究进展
罗玉竹, 陶舒曼
2024, 45(3): 443-447.   doi: 10.16835/j.cnki.1000-9817.2024071
摘要(60) HTML(25) PDF(12)
摘要:
干眼是一种以泪膜稳态失衡为特征的多因素眼表疾病,常引起眼部不适和视力障碍。随着环境和生活方式的改变,儿童青少年的干眼患病率持续上升。流行病学研究证实,干眼和不良生活方式密切相关,避免生活方式相关性干眼的发生重在预防。研究对生活方式相关性干眼的定义、流行情况、影响因素和预防措施等方面进行综述,为提高儿童青少年生活方式相关性干眼的诊断、治疗和预防提供理论依据。
健康素养型学校研究进展
钱金伟, 童莺歌, 尉烨玲, 卢一慧, 胡钰滢, 辛蒙雨, 程雯倩, 潘祥, 倪珂
2024, 45(3): 448-451.   doi: 10.16835/j.cnki.1000-9817.2024074
摘要(55) HTML(22) PDF(15)
摘要:
健康素养型学校(health-literate schools,HeLit-Schools)在培养学生健康素养方面发挥着显著作用。研究阐释了HeLit-Schools的背景和概念内涵,分析了HeLit-Schools在理念和核心驱动、策略及方法实施、评估机制和标准制定等方面如何有效地整合和提升学校的健康素养;并进一步探讨了国外HeLit-Schools的研究与实践对中国学校践行《健康中国行动(2019—2030年)》战略的启示,以及中国学校在实施HeLit-Schools建设中的关键策略,旨在为中国学校践行“健康中国行动”及从健康素养角度加强学校建设提供新视角和理论支持。
休闲足球运动对儿童青少年身心健康影响的研究进展
周建伟
2024, 45(3): 452-456.   doi: 10.16835/j.cnki.1000-9817.2024044
摘要(52) HTML(28) PDF(11)
摘要:
儿童青少年大部分时间在学校度过,良好的休闲足球运动(recreational soccer, RS)有利于儿童青少年身心健康发展。研究主要综述RS对儿童青少年体成分、身体素质、心血管功能、骨骼质量与肌肉功能、认知和社交等身心健康的影响,为营造有利于儿童青少年健康的学校RS环境提供理论依据。
查看更多
第八次全国学生体质与健康调研结果发布
教育部体育卫生与艺术教育司
[摘要](7943) [HTML全文](1648) [PDF 282 KB](1692)
摘要:
根据国务院1987年同意建立的全国学生体质与健康调研制度, 2019年, 教育部等部署开展了第八次全国学生体质与健康调研工作。发现中国学生体质与健康状况总体有所改善, 并提出了促进学生体质与健康水平提高的主要因素, 针对本次调研发现的问题提出以下相关安排: 全面加强和改进学校体育工作、落实学校卫生与健康教育政策要求、持续综合防控儿童青少年近视、实施全国健康学校建设计划。
青少年非自杀性自伤行为评定问卷的编制及其信效度评价
万宇辉, 刘婉, 郝加虎, 陶芳标
[摘要](1501) [PDF 354 KB](132)
摘要:
编制适合我国使用的青少年非自杀性自伤行为评定问卷,并对其信效度进行评价,为更好地了解我国青少年非自杀性自杀行为提供工具.方法 自行编制青少年非自杀性自伤行为评定问卷.采用分层整群抽样方法,选取沈阳、郑州、南昌和深圳部分在校初、高中学生,共15 096人进行问卷调查.通过同质信度、分半信度、结构效度等评价问卷的信效度.选取合肥市某中学94名学生使用自残功能性评估问卷(Functional Assessment of Self-mutilation,FASM)作为校标问卷进行调查,考察问卷的效标关联效度.结果 青少年非自杀性自伤行为评定问卷分为行为问卷(12个条目)和功能问卷(19个条目)2部分.行为问卷的Cronbachα系数为0.921,分半信度为0.851,重测信度为0.843,累计方差贡献率为64.914%,与校标问卷FASM行为维度得分的相关系数r=0.833(P<0.01).功能问卷总分的Cronbach α系数为0.905,分半信度为0.786,重测信度为0.805,累计方差贡献率为53.871%,与校标问卷FASM功能维度得分的相关系数r=0.859(P<0.01).结论 青少年非自杀性自伤行为评定问卷具有较好的信效度,可作为我国青少年非自杀性自伤行为和功能的评定工具.
不同强度体育锻炼对提升高校学生心理健康和心理韧性的效果评价
胡启权
[摘要](509) [PDF 308 KB](22)
摘要:
探讨不同强度体育锻炼对提升高校学生心理健康和心理韧性的效果,为大学生体育教学改革提供相关研究资料.方法 按照整群抽样的原则,选取武汉职业技术学院1 546名大一学生作为研究对象,利用SCL-90自评量表和青少年心理韧性量表进行调查.将学生按班级分为对照1,2,3组和观察组,其中对照1组390名,按照常规体育课程进行锻炼;对照2组385名,给予小运动强度锻炼;对照3组387名,给予大强度体育锻炼;观察组384名,给予中等强度锻炼.结果 干预后,观察组大学生SCL-90量表中躯体化、强迫、人际敏感、抑郁、焦虑、偏执得分明显优于对照1组、2组以及3组(F值分别为3.57,3.33,4.27,5.28,3.82,4.29,P值均<0.01);心理韧性调查表得分观察组明显优于对照1,2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1).观察组学生认为体育锻炼可对社交、身心健康、精神解脱以及自我磨炼等产生良好的影响,与其余组别学生得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结论 中等强度的体育锻炼可有效提升高校学生心理健康和心理韧性,值得关注.
《儿童青少年近视防控适宜技术指南》专题解读
陶芳标
[摘要](812) [PDF 186 KB](47)
摘要:
儿童青少年近视防控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政府主导、全社会共同努力.为扎实推进近视防控工作,普及近视防控的适宜技术,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颁布实施了《儿童青少年近视防控适宜技术指南》(简称《指南》).本文围绕《指南》的背景、意义和主要内容等方面进行解读,以提高公共卫生专业工作者和关注儿童青少年近视防控工作相关人员对《指南》内容的理解.
扎实推进全国儿童青少年近视防控工作
樊泽民, 刘立京, 王海涛
[摘要](510) [PDF 476 KB](32)
摘要:
为切实加强新时代儿童青少年近视防控工作,教育部、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等八部门于近日颁布实施《综合防控儿童青少年近视实施方案》(以下简称《实施方案》),将防控儿童青少年近视上升为国家战略.该文阐述了《实施方案》的出台背景、政策亮点和重要部署,以及教育部等八部门、各省份和地方教育系统对《实施方案》的贯彻落实情况.提出下一步综合防控儿童青少年近视的重点任务为以问题导向和目标导向为指引,狠抓工作落实,强化考核刚性约束,完善“政府主导、部门协同、专家指导、科研支撑、学校参与、家庭支持、社会共治”的综合防控体系.
重视儿童青少年近视环境危险因素的防控
张欣
[摘要](624) [PDF 387 KB](37)
摘要:
我国儿童青少年的近视发病率居高不下,并呈低龄化的趋势,流行形势非常严峻,其中环境因素是近视病因研究的热点.本文对国内外儿童青少年近距离用眼、户外活动、睡眠时长、照明条件、饮食习惯等与近视发生的关系进行文献研究和分析,提出了针对社会、学校、家庭、学生和特殊个体不同角度的干预策略,以最大限度地保护儿童青少年的视力.
大学生心理健康发展与领悟社会支持的关系
张敏婷, 赵久波, 张小远, 赵静波, 杨雪岭, 陈洁
[摘要](597) [PDF 386 KB](19)
摘要:
探索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的动态发展规律及领悟社会支持的影响,为制定更有针对性的保护大学生心理健康的措施提供参考.方法 采用整群抽样的方法,使用大学生人格问卷(University Personality Inventory,UPI)和领悟社会支持量表(Perceived Social Support Scale,PSSS)对广州某高校2014年入学的2 301名大学生进行追踪研究.2次施测的时间分别是2014年9月23日和2016年9月25日.结果 大三时学生的UPI得分(9.18±8.49)低于大一(10.11±7.87)(t=29.90,P<0.01).大三时学生严重心理问题的人数比例比大一上升1.0百分点,一般心理问题的人数比例下降1.7百分点,心理健康的人数比例上升0.7百分点(x2=377.59,P<0.01).女生UPI得分(10.09±8.32)高于男生(8.81±7.91)(t=17.13,P<0.01).领悟社会支持水平越高,UPI得分越低(F=149.65,P<0.01).大一时学生UPI为A类(严重心理问题)且低领悟社会支持的大三UPI得分最高,大一UPI为C类(心理健康)且高领悟社会支持的大三UPI得分最低;高领悟社会支持条件下,大一UPI A/B(一般心理问题)/C类的学生大三UPI得分均低于低领悟社会支持条件下的学生.结论 大学生入校后,心理健康状况呈2个动态两极化的趋势发展.领悟社会支持能力对大学生心理健康动态发展具有持续性的调节作用.
全面加强儿童青少年近视防控和视力健康管理
樊泽民, 刘立京
[摘要](589) [PDF 382 KB](42)
摘要:
党中央、国务院对青少年健康特别是视力健康高度重视,教育部门和学校切实把儿童青少年视力健康管理提上重要议程.该文阐明了当前我国儿童青少年近视防控和视力健康管理工作面临的形势,以及儿童青少年近视形成的主要原因.介绍了近年来教育部推动儿童青少年近视防控和视力健康管理开展的主要工作.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下一步全面加强儿童青少年近视防控工作的重点任务,充分发挥卫生健康部门专业优势和教育部门的组织优势,从而更加有效地达到改善儿童青少年视力不良状况的目的.
中国2014-2018年学校和托幼机构诺如病毒疫情流行病学分析
连怡遥, 骆洪梅, 冉陆, 罗莉, 王丽萍, 李中杰
[摘要](521) [PDF 416 KB](29)
摘要:
了解中国学校和托幼机构诺如病毒聚集和暴发疫情的流行病学特征,为科学开展诺如疫情防控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统计2014-2018年全国学校和托幼机构诺如病毒聚集和暴发疫情,分析比较罹患率、疫情持续时间、报告及时性等指标.结果 2014-2018年中国学校和托幼机构共报告诺如病毒疫情832起,疫情数整体呈现上升趋势,年平均增长率为58%,累计报告发病人数40 445例,无死亡病例.诺如病毒疫情主要发生在小学(42%),其次为托幼机构和中学(均占24%)、大学(6%)及其他学校(4%).每年3-5月和11-12月疫情高发,江苏和广东(均占22%)报告疫情数最多.疫情传播途径主要为人传人(72%),食源性传播(4%)和水源性传播(3%)引起的疫情较少;疫情持续时间与疫情报告及时性(r=0.63,P<0.05)、单起疫情发病人数(r=0.51,P<0.05)呈正相关.结论 诺如病毒疫情主要发生在小学,传播途径多为人传人;学校和托幼机构应规范呕吐物消毒处理;对聚集和暴发疫情早发现、早报告、早处置能有效控制诺如病毒疫情蔓延.
幼儿体操运动干预对粗大动作发展的影响
查萍, 申其淇, 任园春
[摘要](400) [PDF 313 KB](8)
摘要:
探讨幼儿体操对粗大动作发展的影响,为幼儿体育教育和身体活动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随机抽取北京某公立幼儿园5~6岁幼儿40名为研究对象,随机均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实验组进行幼儿体操训练(60 min/次,2次/周,共12周),采用粗大动作发展测试(Test of Gross Motor Development,TGMD-2)作为评价工具,对受试者进行位移性动作和物控性动作测试,评价粗大动作发展水平.结果 幼儿体操运动干预前,对照组(10.12±2.97)和实验组(8.97±2.72)粗大动作得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0.933,P>0.05);幼儿体操运动干预后,对照组(12.69±3.08)和实验组(15.32±3.11)较干预前粗大动作得分均提高(t值分别为-2.346,-2.021,P值均<0.05),且实验组粗大动作发展水平高于对照组(F=4.476,P<0.05).结论 体操运动可提升5~6岁幼儿位移和物控动作得分,促进粗大动作发展.建议在幼儿动作发展关键期选用合适的体操内容干预,为幼儿身体素质发展奠定良好基础.
第八次全国学生体质与健康调研结果发布
教育部体育卫生与艺术教育司
[摘要](7943) [HTML全文](1648) [PDF 282KB](1692)
摘要:
根据国务院1987年同意建立的全国学生体质与健康调研制度, 2019年, 教育部等部署开展了第八次全国学生体质与健康调研工作。发现中国学生体质与健康状况总体有所改善, 并提出了促进学生体质与健康水平提高的主要因素, 针对本次调研发现的问题提出以下相关安排: 全面加强和改进学校体育工作、落实学校卫生与健康教育政策要求、持续综合防控儿童青少年近视、实施全国健康学校建设计划。
学龄儿童行为问题与营养素摄入状况相关性分析
程宇, 孙要武, 钞虹
[摘要](927) [PDF 362KB](1070)
摘要:
分析影响儿童行为问题的饮食危险因素,为预防和减少儿童行为问题发生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采用Rutter儿童行为量表对学龄儿童的行为问题进行分型,应用食物频率间卷(FFQ)调查各营养素摄入状况,通过病例对照研究及逐步回归分析研究行为问题与营养素摄入状况的相关性.结果不同性别儿童行为问题分型构成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 =8.01,P<0.05),男童主要以A型行为问题为主(53.37%),女童主要以N型行为问题为主(44.87%).行为问题组儿童能量、蛋白质、脂肪、胆固醇、维生素A、维生素B1、维生素B2、P、Se摄入量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Z值分别为-2.22,-2.10,-2.29,-2.48,-3.16,-2.01,-2.02,-1.96,-2.08,P值均<0.05).逐步回归分析显示,性别、Se、维生素C与A型行为问题有关(F=4.84,P=0.01);分娩方式与N型行为问题有关(F=6.00,P=0.02);分娩方式、维生素A与M型行为问题有关(F=6.97,P=0.00);分娩方式、Cu、维生素A与总行为问题有关(F=5.47,P=0.00).结论 营养素摄入与儿童行为问题有关,纠正行为问题儿童营养失衡可能对改善行为问题有帮助.

1980年创刊 月刊

主管: 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

主办: 中华预防医学会

ISSN1000-9817

CN34-1092/R